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和风帖001:草间弥生与100种文艺日本》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和风帖001:草间弥生与100种文艺日本》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5-03 20:2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和风帖001:草间弥生与100种文艺日本》经典读后感10篇

  《和风帖001:草间弥生与100种文艺日本》是一本由张进步 / 程园园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1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和风帖001:草间弥生与100种文艺日本》读后感(一):了解日本文化

  初次知道草间弥生是因为波点。实在太醒目的波点!所以,也知道了这位波点女王,草间弥生。《和风帖001:草间弥生与100种文艺日本》其实不全是草间弥生的专题,而是涉及日本生活方方面面,算是介绍日本文艺生活美学的小杂志。书中图文并茂内容生活,许多文艺的,设计的,前卫的鲜活图文,看得人脑洞大开。印象中,日本一向是一个小而有特色国度,他们的旅馆博物馆、手信、铁道、妖怪书店杂货店、手办、拉面等等都是让人津津乐道话题,而对其生活美的展现,更让没有去过日本的朋友大开眼界。当然,本辑中不有草间弥生的大特集,非常棒!

  所谓和风帖,其实是日本style的意思;其中的“帖”,又有点手帐的含义;合起来便是“美好愿望,和风的意境,对生活最良好的祈愿”。这本《和风帖》,也是“地球旅馆工作室最新推出的探索日本文艺生活的Mook(杂志书)(在推介日本文艺生活方面,又多了一本杂志书啊。)这一期中,有旅馆HOTEL,与《灌篮高手有关青春记忆,有古着店VINTAGE SHOP中蕴含的生活态度,有日本最美书店函馆茑屋书店。有北海道的手信三宝,原来是“白色恋人、生巧克力与薯条”!让人想不到。还有各种的博物馆MUSEUM:东洋博物馆、新横滨拉面博物馆、日本铁道博物馆、监狱博物馆等等,这些都非常值得一看。如果这些你觉得不够新鲜, 那么还有最值得看的草间弥生的专辑,这也是这位艺术家第一次大规模授权中文简体出版。

  “草间弥生的人生就是一部能量满满的励志史”,从五岁开始画画,直到如今的87岁高龄依然有着旺盛创作力。这部特集里,有她10岁时的照片,第一幅为母亲画的像,以及年轻时在纽约的裸体艺术行为,还有伦敦泰特美术馆回顾展,台湾艺术展览现场传真等等,上百幅高清图片全面解析了这位波点女王的世界。对草间弥生感兴趣的朋友不要错过了!

  草间弥生说,“一生中,我对所有艰难都亲力亲为”,“我之所以把软雕塑做成阳具的样子,是因为我害怕性,把它看作是肮脏东西,别人往往以为我迷恋性,因为我做了这么多与性有关的事情,但这完全误会事实完全相反——我做这些东西,是因为我怕它们。”又说,“它最吸引我的是脂粉未施的大肚子,以及强大精神安定感”。读过这本专辑,方才对波点后面的女王有了更深的体会,原来,创造美好的艺术家们的精神世界并非总是美好,草间弥生也深受幻觉困扰内心承受痛苦的煎熬。看起来有点怪,可是她的身影无处不在,充满争议活力,活着便是为艺术而生。

  有这本《和风帖》,又多了一道了解日本文化的好渠道

  《和风帖001:草间弥生与100种文艺日本》读后感(二):【书评人俱乐部】走近日本

  这本书总体来说是一本大合集,包含了很多个话题,让读者可以了解到日本的很多方面,走近这个跟中国相邻的岛国。我本身就对日本文化很感兴趣,再加上书的配图丰富段落性的文字阅读很轻松,里面还会有吐槽文化不同章节,属于随手拿起来就可以看的书,里面还会推荐一些相关的店铺情报,让人看了颇有兴趣去日本实地游览胜地考察一番。

  书的副标题是草间弥生和100种文艺日本,所以草间弥生绝对是这本书的介绍重点。提到草间弥生,我脑海里就自动浮现出她标志性的波点艺术,但是对她的艺术之路却不了解。书里很详细地介绍了她的一生经历,这种艺术上有所成就的人好似人生之路都比较坎坷,草间弥生从十岁就受到“人格解体神经症”的精神折磨家庭不幸福,好不容易找到绘画这个情绪的宣泄口,当时日社会女性束缚又让她痛苦,最后几经周折去到美国,受到美国文化的刺激,尽管穷困潦倒,却牢牢抓住了自己梦想,做出了一番成绩,可是这种走在先端的艺术一开始很难被大众接受,别人的责难不理解她全部背负下来,坚持独立创作,最终得到了艺术届的认可。看着书里面草间弥生的照片我不禁感慨,这个看似小小的身体里怎么能蕴含着这么大的力量,或者就是她主张的“自我消融”从周边环境源源不断带给她艺术的活力。书里面介绍了她的好几个系列作品,我最喜欢的是《无限镜屋》,只是看书中的配图都能让人震撼,很希望能去现场真实体验一番,融合到无数圆点中的感觉

  有了如此重磅的开头菜,后面的内容也没有逊色,翻开每一页都是惊喜的感觉,日本的旅馆、自动贩卖机、古着店、博物馆等等,有的词光从字面上我们很熟悉,比如旅馆,但是书里所介绍的则是很特殊的一些旅馆,胶囊旅馆、情人旅馆、、温泉旅馆、民宿等等,有一股日本风情在里头。而有些词我们则没听说过,比如古着店,有些类似于复古衣服,和二手衣有很大区别,用现在很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有情怀。到日本的时候去古着店里淘几件衣服也不乏是一大乐事。后面有好几个介绍中还加入了吐槽,手信交换大作战看得我乐死了,各种手信超越你的想象,为了不重复和创新也是蛮拼的,这里不由得羡慕一下日本,手信文化做得太好,再加上各种限定品,简直信手拈来

  一本书看下来,你会发现不知不觉你对日本多了不少了解,同时也会激起你的兴趣。见识许多不同的生活方式才更有利于我们寻找自己所爱的生活方式,所以尽情阅读吧发现吧。

  《和风帖001:草间弥生与100种文艺日本》读后感(三):(书评人俱乐部)微观草间弥生艺术

  收到此书我才发现,这是地球旅馆系列中的一本,在这之前我已读过《马达加斯加》与《好日子里总有一只猫》了,在编排上与《好日子里总有一只猫》差不多,那本书里主打是加菲猫,这本书的主打是草间弥生。这也是吸引我阅读这本书的主要原因。在这之前我已大致在网上了解过草间弥生的人生经历与艺术作品,与此书的叙述多有重合。但这不是说没有新意,正相反的是,对想初步了解草间弥生艺术的读者来说这里的几篇文章刚好可以解决这种好奇心。而且比网上零散的资料来的更集中可靠一些。

  比如说到纽约这段经历,通过此书,我首次看到有关于此的,更为详细的内容,是说她搞偶发艺术,希望以裸体的形式解放当时人们压制的性观念,因此受到嬉皮士与同性恋的拥护。他们在她的工作室混居,最多的时候三百多人。这个经历我是很难以想象的,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非常宽容博大的接纳度,这是无法达成的。更何况草间弥生是一位女性,而且在她并不熟悉的纽约去做这件事,尤其是她从小就惧怕性。

  或许这其中缘由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越是惧怕越是靠近,直到习以为常。说到这个她曾在1963年做了一个名为《聚集:千舟联翩》的艺术品,是一个载满阳具(软雕塑)的船,自己还亲自担任模特,裸体与船合影。可见草间弥生怕什么就创作什么,她的作品里数不清的圆点也是一样由此可见,草间弥生的艺术之路恰恰也是自我治愈的过程。那她的艺术品中为什么由那么多的圆点构成呢?这与她从小患有的精神分裂症有关。

  她幻视,视觉里的世界是由无数的圆点构成的,这要她感到眩晕。在她的作品中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作品,即《无限的网》,就是由无数的黑点组成的。观者会感到迷惑,在这个过程中自我渐渐与作品融合,直至自我缺席,眼前是无的在场。草间弥生说世界由无数的圆点组成,地球是其中的一个。我想这是草间弥生独特世界观吧,而因她的作品感受到自我的缺席恰恰是这种世界观的有效传播与体验。说到传播,一种思想的传播相对容易达成,比如说通过书籍呀,言语啊,但是通过艺术品直接参与感受,在官能上直接体验到一种哲思却是十分罕有。

  后来更为震撼的是装置艺术《无限镜屋》,观者感到空间的无限,无限中圆点的无限。可以说是《无限的网》的哲思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无限的网》采用的是平面的承载体,而《无限镜屋》是一个立体的环境。人置身其中,视野茫茫,粒子无限,这大概就是对浩瀚的宇宙的一种解答。同样的是这种感受直接通过观者的生理变化表现出来,这是很不同寻常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

  最后,再说回来,草间弥生从小患病面对的就是这样的环境,但她没有逃离,反而就像心理医生帮助患者做出的那样,给出解决方法,克服掉心理问题。这样的艺术人生对草间弥生来说也是一种积极的自愈方式。艺术给予草间弥生生命,难怪我曾在一个访谈节目里听到草间弥生说,她的原话我忘记了,大概是说没有艺术没有必要活着。如果只是单单看这样的话,可能觉得这很偏激,但如果了解了草间弥生的经历,就不会再感到任何意外了。

  除此,这本书里除了写草间弥生外,还写到很多其他有趣的话题。比如说:日本的自动贩卖机、妖怪文化、特色的书店、还有要人难以想到的拉面博物馆,方便面博物馆等。就像了解草间弥生一样,如果觉得这个话题新鲜有趣,这本书是一个很好的有着介绍作用的窗口,书写流畅,而且配有许多实地拍摄的照片,还有特别采访整体来说倾向于介绍比较怪诞的日本文化,现实中闪烁着非现实的色彩

  《和风帖001:草间弥生与100种文艺日本》读后感(四):虚无之境:在自我与想象中行走

  虚无之境:在自我与想象中行走

  ——《和风帖001:草间弥生与100种文艺日本》

  文/yhw_细雨微澜

  未曾去过日本,便不知日本现实与影视剧中描写差异;未曾体验日式的生活,便不能领会那种两极化的文化落差。在《和风帖001》中,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日本,他打破了传统杂志对单一性文化的介绍,从多种角度对日本的文明与传统进行描写,其中主推的草间弥生,更像是一本简单唯美人物小传。和风帖颠覆了我们对日本的传统印象,日本不仅有樱花与富士山;温泉浴与武士道,还有令人着迷的妖怪文化与圆点婆婆;与时并进的古着店与融入生活艺术的情调书店。在不知不觉中,还为读者们科普了具有特色的日式酒店,为即将赴日旅行的朋友们规划了不同风格的旅行路线。在这场日式文化的探索中,我们似旁观者,看着历史性的标志被供上高台,看着神话传说被展示,看着远离时代潮流的文化为新科技所取代。那些陈旧的、具有历史意义物件于是变为了艺术,展示着这个国家发展与创新;过去与现代。

  (一) 直面恐惧的前行

  她单纯的像个让人心疼的小姑娘,却又坚强的像个睿智长者。在那光怪陆离的镜像艺术里,她用灵魂写下了心底的恐惧。草间弥生,这个一生为幻听与幻觉所困扰的时尚婆婆,这个用缺陷填充了艺术生命的绘画天才,用一生的传奇为我们展示了如何直面心底恐惧的生命价值

  《和风帖》中所展示的草间弥生是感性的,面对雪中送炭欣赏救助,她感恩;面对情投意合、同时又像个孩子般的男友,她像所有恋爱中的女孩子一般羞涩包容;面对幼时遭遇到的伤害,她用艺术塑造了一个安全的壁垒。这种感性融入在她的作品中,无处不在。虽然我们看到的是线条框架、圆点的密集,但是鲜艳绚烂的色彩搭配却打破了艺术本身的冰冷,融入了作品者的生命。

  我的朋友源仔说:“草间弥生的空间感有种致命诱惑”。曾经我不懂,后来某次心情抑郁时看她的“无限的网”,却陡然心境开朗。在密集的网中,也有着有迹可循的规律,在杂乱无章中,也有着整齐的排列,而这种排列,像极了我们的生活,无序、烦躁中总有让你遵循的社会轨迹

  “无限的网”,无限的空间,无限的探索,无限的追寻,网住了生活的轨迹,却网不住我们探索生活的心。

  草间婆婆或许就是在这种既压抑新奇的心境中创作出了这幅作品,于困顿中看到了希望。而她的圆点作品,虽然于密集恐惧症读者而言难以理解和忍受,但是仔细看去,却似璀璨如星空、深蓝如海洋般,让你其中隐藏的奥秘而着迷。这深处,或许是你内心的恐惧,又或许,是你生命的追求

  草间弥生用艺术的生命向我们讲述了她的生活,也用无限的空间感与框架结构为我们展示了生命的无限奥秘与希望。

  (二) 那些别具匠心的小玩意儿

  在那年代久远的老店铺,在那承载着历史回忆的古着店,在那用小饰品吸引着过往游人杂货铺里,你的脑海中是否会划过那些青春浪漫电影场景,你的内心是否有想去看一看的冲动

  在这里,那些别具匠心的小玩意儿总是能够在最适合的时间、最适合的场合让你找到青春的回忆,让你回到久远的童真年代。精心挑选着具有日式特色的小物件时,会不经意的让你想起锦里一条街上捏糖人的老爷爷、叮咚叮咚砸在铁板板上的三大炮、熙熙攘攘间依然埋头绘画的街头素描者,艺术在历史与文明中碰撞,却意外的融合。

  历史在轻轨与时尚酒店的流行中渐渐远去,而这些小玩意儿却总能让你回到那个年代,回到那富有质感的朴素中去。妖怪文化、动漫人物等化为可以相互赠送的手信、化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装饰,是多么具有美感的一件事情。于是,这些小的东西便流行了起来,成为日式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日本,是一个很神奇的国度,它有着樱花般的柔美,却又有着宫本武藏般的剑之刚硬。《和风帖》融合了其中的刚与柔,让我们在认知之外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日本,看到了别具风味的日式文明。

  雯写于2016年6月

  《和风帖001:草间弥生与100种文艺日本》读后感(五):文化如血肉般鲜活

  以杂志书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和风帖》,从封面的设计到内容的编写,都十分独特,十分有新意。其目录部分更是直接采用了杂志的编排方式,使人在翻阅时容易产生一种真实的错觉,仿佛自己真的是在翻看杂志一般。将书捧在手中,不禁放松身心,随着《和风帖》一起,任凭自己被带入那方微妙的世界。

  《和风帖》特别适合那些体内生长着一颗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对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和景致都十分感兴趣的新新读者。全书风格轻松、有趣,书中所介绍的内容更是于无形中涵盖到了当地人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是一本旨在探索日本文艺生活的日式美学读物。

  本书以日本著名的国宝级艺术家,“波点女王”草间弥生为切入点,进而一并通过专题的方式引领着我们深入日本的旅馆、手信、和风电铁、自动贩卖机等似乎已被日本人温养成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存在,而每个专题尾部的推介、访问与吐槽部分则更像是另类出行tips,个性贴心。

  艺术家草间弥生在本书中是一个极好的切入点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展开点,从具象文化延伸到物象、抽象文化,她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似乎为了呼应“波点女王”的特点,本书的内容也全都以“小波点”打头,用简洁干净的文字以字数精炼的条数呈现。全书的色调也沿用了“草间”式的风格,亮丽缤纷的色彩在书中交织,刺激着读者的视觉感官,带来别具一格的碰撞体验。

  草间弥生的作品具有非同寻常的“草间式”纹样,看似简单,其实玄密。在观赏她的作品时,那种随之而产生的感觉自己似乎要被吞噬的恐惧感难以消散,但同时又偏偏自甘折服于其作品本身这些鲜明又可爱的存在。这也许就是她强调的“自我消融”,忘却自我的魅力。书中的每一个专题都蕴藏着日本人独特的文化和精神。他们会通过各式各样创意的博物馆在吸引人们眼球的同时做到传承文化与促进消费的双赢,他们也有在无缝对接私人化读书体验与公共阅读空间的同时全方位深掘客人消费需求并映射出生活本身的书店。

  无论是草间弥生还是当地书店,不同于其他书籍,《和风帖》为我们打开了一个独特又有趣的视角,让我们从另外一面去重新接触这个国家。也许,一切最终都将汇聚到一句话上---万物皆有灵性。勤勉、醇厚如日本人民,他们谦逊、守时、严谨、注重细节,他们广取他国文化精华并赋其新生,他们愿意主动发掘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创造出自身与物之间独特的沟通方式,如匠人精神一般纯粹。

  反观自身,如今,都市化的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路上遇到的每一个人都行色匆匆,没有人愿意作片刻停留,也没有人愿意停下来思考,我们对一端极力的追求是否会造成另一端的极度缺失。某一天我们回首,是否会发现精神世界居然一片空白,反而成为他国文化的眺望者。愿我们都能如这位“趣友”所言,找到符合自身的生活状态,祈愿春风拂面,惟愿和美长存。

  《和风帖001:草间弥生与100种文艺日本》读后感(六):出门前 先认识一下吧

  出门前 先认识一下吧

  ——《和风帖①:草间弥生与100种文艺日本》散读

  想要读一下这本新的关于日本的MOOK的原因是,那个“猴年马月才能够去日本”的目标,明天就出发去实现了。在此之前,有过中信出版的“知日”系列和各路类似《孤独的美食家》这样的带有介绍性质的书籍和作品已经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当中,带上了“文艺”两个字的装逼属性,和风帖系列又会有什么样的解读呢?

  和一般的MOOK相同的风格,由多个写手写的关于文化的介绍都一一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和“知日”系列一本书一个主题不同的是,本系列所展现的比较宽泛,而且没有固定的限定主题,草间弥生占的位置多一些,其他的小物、小现象、小风格占的版面少些。不过切入点确实是非常文艺,比如说不打扰人的贩卖机的解读,或者是古着店的风格解析,或者是电车跨国的关于“湘南”的记忆,又或者是各种妖怪的出场,总之,虽然杂,但是表现了很多你平常不会在意或者不会深究的点,那么这次的旅程当中,我们也可以去看看和探访一下咯,尤其是书店的部分,确实是我们平常不会关心的部分——作为一个相较于人口而言阅读量比较少的国家,我们确实需要关心一下别人的精神世界了。

  轻松、散漫、简单,阅读这样的杂志书最棒的事情就是,你无需一定要读完全书,挑选喜欢的就可以了,感兴趣的或者是热爱的可以看仔细一些,不过但看看这种特别的排版风格,貌似也是不错呢。

  当然,我一直觉得不能接受的是,虽然杂志书花花绿绿也是必然的,但是无论是哪家出版的,下次味道可不可以这么大呀,熏翻读者不是留住我们阅读的理由哦!

  y 林怿

  2016-6-6 19:10:20

  写于御庭园

  《和风帖001:草间弥生与100种文艺日本》读后感(七):贞子!贞子!

  贞子!贞子!

  当下的现实,像故事一样是有开始的,但是你不知道其中会发生什么,更不知道会有怎样的结局。

  四天前,我收到一个陌生包裹,里面只有一本书,蓝色封皮,且散发着一股浓烈的药水味,书里是许多稀奇古怪的画,和一些日本风俗的介绍。封面上有个老妇人,面色惨白,那渗人的眼神直勾勾的盯着我。

  通过书中介绍我知道封面的人物,她叫草间弥生,十岁时,草间弥生就患有神经性的视障碍,她被大量幻视、幻听所困扰。少女时代的草间弥生,突然发现花卉竟能幵口说话,夕阳的万丈金光中可以浮现的人间万象。那时她努力把这些幻象用绘画描绘出来,将其形象固定以能够控制它们,来抵抗幻觉给她的焦虑与恐惧。

  也许就是一本普通的游记书吧,我强打着精神看了几页,怪事儿发生了,草间弥生患病时所看到的圆点我也看到了!那些圆点从书中爬出来,好像是一个个小蜘蛛它们吐出丝,组成一张巨大的网,还有各种吞噬细胞,孤独分子,无名碎片都爬了出来,它们带着令人作呕的触角,围绕着我,并且大量繁殖。不知不觉之间,从手到脚,到身上穿的衣服,房间里的一切都会被这张网覆盖……

  我赶紧合上书,我的幻觉也一下子消失了,由于我从小就对灵异怪谈十分感兴趣,所以激发了我继续了解草间弥生的欲望。

  另外我还发现一个秘密,就是每当我念“南瓜”的时候,幻觉就会减轻;不过到了后来南瓜也不太管用了。

  我坚信,每一个灵异事件,都不是偶然存在的,一定会在某些细节处存在合理的解释!书中有一个照片是一个大南瓜,每个南瓜的条纹及形状均不尽相同,照片还有:镜子中的南瓜,孤独巨大的南瓜…南瓜在草间弥生的生活中有什么重要的启示么?通过档案资料,我查到了草间弥生童年时经常去外公家的菜种场玩,田地里会有南瓜似人头。

  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粮食匮乏,南瓜成为日本既经济又有营养的食物,所以日本人对南瓜有特别的感情。初到美国的草间弥生因为和家庭的决裂,过忍饥挨饿的日子,如果真的饿的受不了,她会铃个布袋去鱼店外面的垃圾箱捡烂南瓜和鱼头。看来饥饿和困顿给她带来了不小的打击。

  可在此后的几天,情况更糟了,我上班开会时,挤地铁时,只要精神稍微倦怠下来,即使不看书了,也会出现异常的幻觉,一开始,时间很短,大概只有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后来时间就到了半小时。我被这种精神状况搞得很烦,等车时,我看到地铁隧道中的圆形黑点一直延伸到我的身上,我的双手连着铁轨,列车会经过我的双臂驶入我的口腔中,然后沿着咽喉,钻进胃里,肠子中……

  我会周而复始不断重复诸如此类的幻觉,好像一张无限的网把我包围。

  我找来所有关于南瓜的食谱,靠吃南瓜来抑制幻觉产生。

  我一定被某种类似灵魂之类的东西附体了。我继续阅读那本书寻找答案,做了大量关于草间弥生的笔记。

  草间弥生和一些特立独行、穷困潦倒的艺术家一样,攀登无人涉足的精神领域,饱尝探险的痛苦,并把所体会的感受用视觉呈现出来。艺术也许能看做一种发自内心的修行,这种不同于常人的精神体验。

  书中说,草间弥生创造的作品形式多样,有装置、绘画、软雕塑、行为艺术,题材也不尽相同,许多评论家把她归类在波普艺术、超现实主义等范围,书中有很多她装置的实例,不过我是欣赏不来,我也无法理解超现实主义是什么东西。

  但我知道,这种精神病人的作品,往往都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因为宇宙能量是守恒的,精神病人可以把他们超乎常人的精神能量通过某种方式转移到他们的作品中。所以也许正是这种能量场的作用,在某个时空节点上刺激了我的大脑,才让我产生了幻觉吧。

  继续调查,我才知道草间的父亲出身富有的庶民阶级,是妻家的养子,他完全不顾家庭,个性豪放又浪荡,花钱如流水,常去青楼或者去找艺妓,家里的女佣都会被他染指,可以说闹得无法无天。草间的母亲是当家大小姐,十分骄傲,看到草间父亲鬼混就歇斯底里,由于草间母亲的个性十分激烈,家里会被弄的乱七八糟。

  每次草间的父亲跑出去找情人的时候,草间的母亲就会让幼小的她去跟踪,因为是母亲交代的事情,草间弥生从来都不敢反抗,即使她很讨厌这样的事情,但是她还是忍住内心的反抗,一次又一次做自己根本不愿意去接触的事情。而她为了缓解自己内心的焦虑,只能以这样不停的重复的行为,来化解她童年渗透的创伤。草间弥生,年轻时可真漂亮。

  还有一个疑惑,书中除了草间弥生的一些作品外,还有大量类似日本观光游的民俗介绍,这些民俗和草间弥生“怪婆婆”有什么联系,或是此间隐含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呢?是让人去某处发现什么启示,并用来消除某种封印么?这些疑问都要留给大家去探索了。

  唉,我的幻觉又要开始了,我会看到圆点大军再次来袭,他们铺天盖地,宇宙星辰都是圆点,我也是圆点中的一员,我身上除了圆点,别无它物,我在自我消融,并且无法控制自己。

  我要如何阻止这样的幻觉,怎么办呢?

  我突然想到了贞子,有可能草间弥生就是贞子的转世吧,她们都有执念,她们都深受伤害,所以才有如此的精神伟力,我不知道幻觉是否可以繁殖,我只知道,只有我把这种幻觉传给别人,我才能安然无恙。

  当你读到我的这些话时,不要问我是谁,也许我就是你身边的一个圆点,或是一个什么别的东西。我终于可以睡上一个好觉了。当你出现幻觉的时候,记得念几声南瓜,这样会好受点,南瓜会暂时吓跑那些小圆点。请你不要责怪我把麻烦事儿都推给了你,因为我别无选择,何况我在标题处已经提醒你了,要小心点儿。

  《和风帖001:草间弥生与100种文艺日本》读后感(八):和风帖:文艺日本

  和风帖,带你去探索日本文艺的生活方式。 众所周知,日本有许多文化来源于中国,但不去寻找,不去探索,你不会知道,他们早将最初的文化经过自己的发扬与温养,形成了一种具有日本独特风格的全新文化。不管你是单纯地想要了解日本文化还是想到日本旅游或生活,这本书通过一些独特的主题,能给你展现一种纯粹的日式生活。 这本书对草间弥生花的笔墨最多,她作为日本的文艺大师,对日本文艺的贡献极大。她在艺术中强调“忘记你自己,成为永恒的一部分,成为环境的一部分”。书中描写了草间弥生主要的经历,对她影响极大的几个人,对艺术、自身作品的一些想法以及作品的展示活动。尽管身边的人对她的行为极不理解甚至是恶言相向,但她仍坚持创作,通过作品直面自我的恐惧。很少有人能做到她那样,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艺术,按她自己的话说,那是一种执念。 在书中的主题中,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是古着杂货店、自动贩卖机以及妖怪文化。 现今看多了现代世界的富丽堂皇,很多人偏向于追求复古的东西,而在日本则比较鲜明地表现在服饰与杂货店上。日本拥有无数古着店,店里的款式多,人们总喜欢挑选些数量稀少、款式特别且有独特文化韵味的古着,而那些穿着展现了他们的个性与生活方式。这是每一个旅游日本的人的绝佳去处。与古着店相匹配的便是杂货店。书中介绍了日本东京内环一处叫杂司谷的地方有一间叫“旅猫”的杂货店,里面收藏了一些乡土玩具,播放着昭和年代的老歌。人们总喜欢怀念过去,一些古老的物件总能触发脑海中的记忆。很久以前我便幻想过开一间有历史韵味的店,门口种上鲜花绿草,里面摆上书架与复古物件,如若有机会到日本,定要去这些地方逛逛。 自动贩卖机是很普通的东西,在中国的城市中也是经常见到,但日本的自动贩卖机是随处可见,它就像是一个守卫,默默的立在一边,如影随形地关照着人们。你很难想象,就连荒无人烟的山上,气温极低的北海道郊外,自动贩卖机都能安然无恙地放置着。这足以体现一个国家的安全,人民的素质。 最神秘的与奇特的是妖怪文化,看过动漫的读者应该会有印象,宫崎骏的,夏目漱石的漫画中也包含着,它们被人性化,模样也被具体化了。妖怪有凶恶的,却也有善意萌态的。日本的妖怪文化丰富而有趣,那些故事与来源,让人欲罢不能。 和风帖带我们了解日本一些比较容易感知到的文化,这些文化中的细节也体现了日本人的舒适体面的生活:精准的交通时刻表,免费的火车旅馆,遍布全国的自动贩卖机,互相赠送的手信……书中人们的生活态度,让人受益匪浅。

  《和风帖001:草间弥生与100种文艺日本》读后感(九):日本:对你有种说不出的情怀

  文/河北小珊 评《和风帖001:草间弥生与100种文艺日本》

  对日本的印象要比其他国家久远,很小的时候除了中国知道的国家就是日本,那时候眼中的日本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岛国,因为老人们总是讲“小日本儿”的故事,在童年的记忆中,日本就是到处是坏蛋的岛国。对日本的印象有所好转是因为电视剧《陈真》,日本女孩尤美深爱着陈真,虽然那时不懂爱情,但是知道她是好人,再往后,逐渐长大,心智渐渐成熟,学会了辩证的看到人和事情,国与国都要和平相处,我们当然也应该用客观的态度来对待它。

  现在脑海中的日本多是唯美与浪漫,每年日本樱花盛开的季节,都会吸引大量外国游客,对于美丽的事物,看多少遍都不会厌倦。在我的心目中除了美丽的樱花,日本的和服也是非常漂亮的,如中国的旗袍,都是非常漂亮的民族文化的精华,最能衬托出女子的美;日本的汽车、电子产品、护肤品也很不错,这就是我对日本一点肤浅的认识。

  探索日本生活的一切,了解日本,必读《和风帖》,说的的确有道理,《和风帖》一本并不厚的书,却呈现给了读者一个生动、细节、文艺、鲜活的现场日本。不愧为第一本全面、系统、深入介绍“日本文艺生活之美”的书。

  本书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讲有关于草间弥生的生活和艺术,之前草间弥生的大名早已知晓,她因波点出名,波点因她而发扬光大。说实话,图册中这个一头红发、目光坚定的女人看起来有些惊悚,她的打扮和年龄、皮肤状态实在是太不相称。但是看过她的事迹之后,又很受感动,她的人生充满正能量,从五岁开始画画,直到如今的87岁高龄依然有着旺盛的创作力。“草间弥生大特集”通过上百幅高清图片从艺术作品、柏拉图的爱情、生活等对怪婆婆草间弥生的最全面的解析,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励志的草间弥生。

  如果说草间弥生的部分是严肃的,那么接下来的部分是充满趣味和温度的,因为它将日本的文艺范儿描绘的淋漓尽致,让人按耐不住,此刻就想飞往日本。日本是一个关注细节的国家,细到让人惊喜、感动:精准的交通时刻表、遍布全国的自动贩卖机、永远温热的马桶圈、露天汽车站台上为了让等车的人呼吸舒适而设置的喷雾装置……本书通过旅馆、古着店、博物馆、手信、铁道、妖怪、书店、 杂货店、自动贩卖机等诸多方面的主题,来探索纯粹的日式生活。这样原汁原味的日本生活让人心中顿生美好,这才是生活的最理想状态,真真印证了那就话:“神马都是浮云”,能够这样新鲜、美好的度过人生的每一天是一件多么庆幸的事情!

  《和风帖》让我们目睹了这样一个真实、美好的日本,期待更多的帖被退出,能够让读者了解到其他更多国家有趣的人和美好的生活。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和风帖001:草间弥生与100种文艺日本》读后感(十):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之所以被《和风帖》吸引,是因为封皮上的那句“和风帖·探索日本的一切”。对于日本这个邻国,感情总是很微妙,避开历史与政治不谈,这确实是个很吸引人的国度,或者说是吸引颇具文艺情怀的人的国度。日本的电子产品吸引人,工业产品吸引人,都抵不过它独有的人文风貌,这是一种无法被复制、也无法被取代的魅力。

  前段时间流行碎片化的阅读,后一段时间又对碎片化阅读群起而攻之,像极了无数个历史碎片中的片段。我们拾起草间弥生的那一块,可以看到穷困潦倒的她无人赏识,声名鹊起的她被大堆粉丝簇拥。只缘身在历史洪流之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眼前的一小片景观,被乌合之众推搡拥挤,直到自己也变成其中的一员。草间弥生不是我们,所以她才一直是她,不管是幼年承受着巨大恐惧,成年后在异国凄惨落魄,还是成名之后荣归故里,再到被放上国宝级大师的宝座,那个躯壳的内里从来不曾改变。所以你看,虽然她有严重的精神问题,她与周围格格不入,可是她活的忠于自我;我们虽然没有精神困惑,与周遭和谐融洽,可是也没有能作为炫耀的自我。草间弥生的《无限镜屋》自亮相起就引起轰动,很多人震撼的评价灵魂闪耀让人见识到自己的渺小,在我看来,能做其中亿万之一的光点已是了不起,更多的灵魂都已被无边的黑暗侵蚀,融合成为毫无存在感的背景。

  看完了草间弥生的故事,再回头看封面上的老太太,依然是发式怪异、穿着夸张、表情凶悍,但是我对她已经没有任何排斥之心,因为已了解了她特立独行的躯壳下,那团坚强又柔软的灵魂。自幼她就知道自己与常人不同,负荷着过多的恐惧和怪异,而她选择的方式是不停的创造自己害怕的东西,直到麻木,直到能平静的面对恐惧。人们都说,草间不正常的精神状态给予她无限灵感,其实成就了她的绝非是这种挥之不去的可怕幻想,而是她自己坚韧、执着、不妥协的品格。

  草间弥生被放在《和风帖》第一期的开篇,与她当今的地位成就有关,也因为她能代表典型的日式文化——坚持而努力,为着心中坚定的信念,而非世俗的功利。除了草间弥生,书中还写了许多人,出世前广场的老爷爷蓑谷修,给贩卖机拍照的大桥英儿,他们为之坚持的作为,在外人看来褒贬不一,却与他们自己没什么干系。他们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并尽最大努力做好,既是守护了自己的内心,也无意中化作无垠黑暗中一颗闪耀的星光。

  自动贩卖机、铁道、旅馆、古着、博物馆、杂货店、妖怪文化、书店……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每个国家都有,倘若它们身处日本,就会格外带有文艺气息,是人文氛围浸染的结果,是认真用心生活的日本居民如同酿酒制茶般时代点滴累积而成的,特有的日本。我们以外来者的眼光和心思,通过这本书去感受和新闻频道、旅行栏目里不一样的日本,或赞赏或不屑或无动于衷,然而这些也并不会妨碍那些可爱的日本人,他们专注的仅是过好自己选择的生活,把自己变做一点闪耀着的光、跃动着的光。

  文|团团花哚 2016.05.23

  非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授权可豆邮或联系fionado@qq.com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