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暗黑馆事件》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暗黑馆事件》读后感10篇

2022-03-15 11:00: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暗黑馆事件》读后感10篇

  《暗黑馆事件》是一本由[日] 绫辻行人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2016-6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暗黑馆事件》读后感(一):暗黑馆

  想吐槽的太多,不得不写一篇评论了。

  读这两本厚厚的书前后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因为是晚上睡觉前读的,经常被其扰得做奇怪的梦。就算没做梦,整个人也沉浸在一种诡异的气氛中入睡,无法驱散心中那种奇怪的感觉。之前读馆系列的其他书也会这样,但也就是一个晚上的事情。所以这本书读的好痛苦啊,一是前半本絮絮叨叨推进很慢、视角又奇怪读着不爽,二是如上所述,零食把小说的诡异气氛渲染的太好,暗黑馆的设置、书中人物、和情节推进一直都是神秘、诡异、笼罩着迷雾、让人害怕的,三是我对于推理小说又有按顺序读完的强迫症。读完看到很多书评都说会做噩梦,发现自己不是一个人。

  比起推理小说,更是一本悬疑玄幻小说,推理的部分很少且不亮眼。中途曾仔细想过到底犯人是谁,不过在没识破叙诡的前提下根本无从得知真相。动机还是说得通的。

  核心诡计在于叙诡。 从一开始,叙述方式就很奇怪,视点是什么鬼?还有括号注解,让人非常在意。因为是馆系列,虽然猜到是叙诡,也瞄了一眼评论确定是叙诡,但是在真相揭晓前无论怎么都想不出事实是怎么样的,后面到底怎么圆回来,很大程度上是被两个时间线上各种对应的“巧合”所欺骗,笃定从塔上摔下来的青年就是江南孝明。曾经失忆的玄儿和中也是我的重度怀疑对象,但若说是两人互换身份,情节上也说不通。虽然零食不要脸的设置了大量的所谓巧合的细节,但在前面的漫长篇幅埋了一些天气、颜色、细节上不同的伏笔,也没法指责他,只能怪自己粗心了。

  到最后恍然,原来还能把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用叙诡串在一起,干得漂亮。这玩意儿写一本后便再也无法将相似手法用于下一本了,不禁对还未读到的其他几本的叙诡产生好奇,不知道会是怎样的手法。

  中也=青司是读到玄儿=忠教之后想到的,最后才发现暗黑馆原来不是青司的结束,而是青司的开始。用青司作为第一视角,他还是正义、普通的一个少年啊。零食一定很后悔为什么第一本就把他写死了。另外玄儿和青司是真爱啊,叹息。

  至于里面的乱伦、吃肉、不死、仪式、重生这些元素,我是拒绝的……理性的说,达利亚陷入癫狂做实验、玄儿假死救醒被夸大等等情节进展还算符合逻辑可以解释,唯独玄遥怎么会真的重生呢?还有江南能梦到几十年前不同视角的情形,就算是为了叙诡,也硬掰的太勉强了吧!

  整个人还笼罩在这本小说带来的迷雾之中,也算是非常独特的一本作品了。

  《暗黑馆事件》读后感(二):涂满猩红的黑 ——《暗黑馆事件》美学性解 读微启示

  当下部暗黑馆最后一个字呈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并没有像往常看完一本侦探小说般激动和震惊。我闭上了眼睛,蛇一般躺下,仰视着那冒着缕缕青烟的暗黑馆,闻着弥漫天际的烧焦味杂糅泥土的清香,一种难以名状的悲哀冲击着我的内心。这是一个家族蝴蝶效应般的自我毁灭,这是由小及大,由点及面,由表及里的全面性崩盘。合理又魔幻的构成和想象,集合了庞大猎奇色彩的元素走马灯般的呈现,有详有略地散落在80万的字符里。绫辻行人用尽了自己所能想到的所有构人法,把不同的病态人格及性状尽可能合理地安放在属于他自己的位置,配合第三人称由点到面的上帝视角,第一人称频繁地角色转换,实现了庞大叙事,撑起了一个家族的荣辱兴衰。与其说是侦探小说,不如说是大型耽美巨著里夹杂着谜。 一、象征性油画作文法 黑色的海鼠壁,黑色的墙,黑黢黢的地板、天花,甚至连餐盘也是毫无光泽的黑。红色的窗帘,心脏形状的红色陶器,被染红的湖水,还有那巨幅大作绯红庆典。这像极了当年莫言的著作红高粱,把颜色淋漓尽致地泼洒在任意的角落,渗入读者的心里,达到一种油画般的阅读体验。不难发现,绫辻行人很在意让一个个场景成画的可能。江南孝明驱车前往暗黑馆途中关于浓浓雾霭的描写,构成了第一副画作。林深木厚,万籁俱寂,浓雾蔽天。这挥之不去的惨雾,不仅给人难以呼吸的感受,更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未解之谜。另一方面,关于江南驱车错道,形成了全书首层象征性暗示——江南的人格分身。江南忠孝和江南孝明,在这里分离了。首先,江南朝着浓雾开去,象征着江南孝明潜意识下进入不自知的梦境;其次,江南忠孝纠正路线,驱车继续前往暗黑馆,象征着江南忠孝作为梦境主角的人格替换。而第二幅画作,便是影见湖和暗黑馆。那湖水似一潭死水,一面镜,深不可测,不可捉摸,跟岛上林中那沉沉矗立的暗黑馆,堪称绝配。零食不惜笔墨泼洒其中,而后又在全书的各个角落不断提及,这就像莫奈的日落般,虽寥寥几色,却让人刻骨铭心。刨去本就为画的绯红庆典,第三幅画,来自于西馆宴会厅的达丽娅之宴,浦登一家,加上中原中也,在昏黄绯红,黑暗笼罩的宴会厅,他们依序而坐,磨砂的黑色餐盘,木制的餐具,黑色的服装,诡谲可怖的气氛,他们起誓祈祷,吃下了那不可名状之物。浦登柳士郎空洞却不乏威严的眼神,环视四周,随后死死落于中也身上,那泛出白色反光的瞳孔不断聚焦,仿佛能够灼穿一切。每个人都“没办法”“着了魔”“必须这样做”“没有为什么”,这是零食对于人之宿命性理解,不小心在这巨幅宴会的油画中表露。第四幅画,也是贯穿全篇的画作,电闪暗黑馆。每一次转折,都是一个信号,一个不得不描述的场面,没有例外。不论是市朗撞见游手好闲的纨绔,还是看见翻窗落下极速狂奔的凶手,不论美鸟美鱼从楼梯上跌落分离的离奇一瞬,还是其中之一受到扼住咽喉的致命一击,不论是平静祥和地说出震惊现实的失魂一刻,还是慌不择路地给主人打着报告抑或见到行尸走肉。闪电都在这种种一瞬间降临,并用惨白而泛光的银色打亮了如恶魔附身的他们。那本属于黑夜的宿命之色,那本没有光和影的黢黑暗馆,被暴虐的闪电无情点亮,照射在每个人脸上的时候,带着它特有的恐怖。这些画作,可谓截虐的第四幅系列作。第五幅画作,当属烈火焚烧的暗黑馆,火光冲天的青天,和被血色染红的影见湖。不同于第二幅画,这幅画被看作是毁灭和审判。毁灭的是达丽娅的象征,审判的是浦登的族人。像就是一道泼墨,把第二幅静谧而神秘的画作完全颠覆。鲜明而热烈的火焰,染红半边天的光明之火,恰似对于视黑暗为信仰的浦登家族莫大的发泄、嘲讽、湮灭、蹂躏、撕裂。黑不可测的影见湖,倒映了焚烧的馆,配上猩红不止的异样水面,好似浦登们正在为罪行偿命。这就像上天的愤怒,止不住地袭来,任何人都只能听之任之,纵使是那所谓的魔女浦登达丽娅。绫辻行人对以暗黑题材为主的劣质魔幻作品的讪笑和讥讽,对从前涉及所谓嗜血贪肉的世界观的恣意的蹂躏,都毫无保留的扔进了焚烧的暗黑馆中。 二、美好与诡谲,忠厚与丑陋并存 绫辻行人给他们所有人涂上了撞色的两面。在此,只说一人,不,两人—— 美鸟和美鱼这一对暹罗双胞胎。这是绫辻行人的点睛之笔。初登场时,她们的画风是清丽的,色彩是温和明媚的,她们天真烂漫地把家中各式各样的成员聪颖而适当地比做不同的生物。你会感觉世上没有比这更可爱的姐妹了——然而,当她们讲着“单纯”地笑话,突然八只手,四只脚,两个脑袋,诡异地站立在你的面前时——一瞬间,画风骤变,毫无征兆和准备,就像跟你开玩笑的同学冷不丁给了你一巴掌。这种强烈的反转,给读者留下了深重的阅读障碍,激烈的陌生化,不可消解的顿挫感,难以名状的哽咽感。她们的性格又是矛盾的,看似单纯可爱,天真无邪,实则内心驳杂,深不可测,像两个装作单纯可爱却工于心计的玩偶,在他人面前像布谷鸟一样发出简单清脆的声音,在独处时却面无表情,看穿一切。她们开着中也君的玩笑,但又伴随一点真诚,她们从不吝惜发表自己天真可爱而人畜无害猜测,但在回想起来时候却有包含着一针见血的准确和毛骨悚然的精妙。当她们联弹着黑色音乐厅中毫无光泽的黑色钢琴时,是悠扬动听的,而当有人接近她们时,那种异样的感觉便夹杂在钢琴声中,游丝般嵌入你的小脑,让你在飘飘然中摄魂出魄。绫辻行人对于这对异样双胞胎其实是嘲弄的,二女戏谑的言语在加深反衬二人悲哀的同时,言语越是有趣,嘲弄的戏码就越不断的积聚,直到中原中也看到了那摔下楼梯后的撕裂的连体裙,和早已存在的伤疤——那便是嘲弄的巅峰——绫辻毁灭的,是看似美好实质腹黑的人物群像:这群人潜藏在社会中,绝顶聪明却又摄人心魄,那异常的躯壳正是对于内心驳杂的外化,坠梯撕裂中,我也仿佛倏尔听见了绫辻那痛快的仰天长笑罢。当鱼、鸟二人分开的时候,承受的是来自不同人群的眼光——作为客人的自己“喜爱”的中也君,作为好哥哥存在的玄儿,冷眼旁观的冷血仆人鬼丸,还有游手好闲的首藤伊佐夫,他们有些人露出“我早就知道了”的表情,却假装呆滞;有人感到属于自己和二人的秘密的独有性似乎受到毁伤,仓惶之情溢于言表,不自觉地展露出强烈的控制欲;还有人,只有着天生的纯粹的惊愕。美鸟美鱼是怪诞的,可以说比所谓的真正的反面角色更令人可怖。明知痊愈却硬要保持特殊性,即便是习惯亦或面子使然,在“我”这位意中人面前,依然选择了隐瞒和欺骗。她们可怜么?是的,她们是特殊的,同时也不是,因为她们早就恢复成正常的二人。欲盖弥彰地利用这种特权招摇撞骗,骗婚讨爱,却在一家人大大小小(有关人士)的隐忍之下安然自若,更不可思议地假装出近乎圣洁的仙女习性,可谓浑然天成,毫无破绽,除了大智若愚,大淫若处这种词语,我真想为绫辻笔下给她们的那一摔鼓掌,摔出了一群人的残酷手段和血肉模糊的真实。

  ————————————————————————

  本想继续分析,但鉴于这本书实在太厚,再看书评这么长会有一种“还有完没完了”的负分阅读体验,就此打住自然是最明智的(斜眼笑)

  《暗黑馆事件》读后感(三):馆系列的巅峰之作

  我认为,这是馆系列的起始之源,也是最巅峰的一部。目前我只有钟表馆和奇面馆没看了。

  因为,这并不仅仅是一部推理小说,而更应该是一部悬疑惊悚巨制,时间跨度50多年,两起连环杀人案,但这些,其实仅仅是书中的调味品,更震撼人的,是悬疑笼罩的背景,恢弘的馆建筑,还有令人惊呆的叙诡。所以,这是非常值得影视化的一部,因为没有核心诡计(好多诡计),除了江南那个不好拍,其他的也足够震撼。

  首先,贯穿全本的那个大疑点,也是我觉得最不好解释的,就是江南的身份问题(视点)。看到后面都猜出了此江南非彼”江南“,但是江南是怎么看到的呢,我唯一想到的是冥想盆,他进入了别人的记忆...好吧那也太魔幻了。不过最终解释是个梦,也挺玄幻的。不过好像也只能这么解释了。

  然后就是那几个案子,暗道是已经习以为常玩的各种飞起的了,所以18年前的案子很好猜,”现在“的案子不好猜也是因为上一条,江南身份问题给掩盖了。

  再就是达莉娅之谜,这个比较好猜,所以一开始就揭秘了。在这之前对于达莉娅这一块叙述太过啰嗦了,”好了我知道你想给人震撼的感觉,我也看了惊情四百年,不就是长生不老嘛咱们以前的老祖宗都玩的不要不要的了“一边看一边觉得太啰嗦...可能那个年代对这些还是挺震撼的吧。

  再就是玄儿的身份问题,其实一开始知道他9岁前失忆就知道后面有反转换身份的,只是没想到是'江南”。

  再来就是玄遥了,先看到樱,心里想着卧槽,怎么又是这,社会派最喜欢的啊...再来是康娜,卧槽卧槽,再还来个玄儿,我去,日本人也太变态了吧。后面还提到美惟像她姐姐,玄儿初露康娜的神态...都让人浮想联翩...

  最让人震惊的,应该还是'我“——中也的身份揭秘,我去,他带领着我们看完了整两本大部头的书,看完了暗黑馆的诡异传奇,结果发现他就是中村青司——这个全系列奉为神/天才的怪异建筑家,在这里明明就是个普通的大学生啊,有点懦弱,有点不知所措,有着敏锐的观察力,而且对玄儿的感情...我怀疑就是有这份情在,影响了他后面和枝子的婚姻,导致她和红次郎的出轨...

  不过不管怎么说,青司的鬼才可以说来源于暗黑馆,才有了后面那些馆。

  《暗黑馆事件》读后感(四):行人的华丽舞剧,让人惊艳之作

  【此文泄底!慎读!!!】先说评分,满分10分,我给此书打8分。可以说,这是目前我看的三本馆系列之中,我最看好的一部。与外界评价最高的钟表馆相比,暗黑馆在全文中更看重的是对于故事情节节奏的把握,但就算是在案件的悬疑与解答方面,我也觉得暗黑馆更胜钟表馆一筹。当然,我说的是悬疑与解答,不是诡计与手法,因为暗黑馆使用了一个对于大部分作者而言,都能算得上是十分取巧的——叙述性诡计。本来在前文的阅读中,我对案件的相关问题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猜测,但是因为没有看透作者使用了叙述性诡计,所以导致了我对小说中许多细节问题疑惑不解,并且始终不敢确认自身所想是否正确(这其中其实也有我想要在回家前看完暗黑馆,所以阅读速度过快导致忽略了其中细节原因)。叙述性诡计在本质上其实是文字游戏,如果被读者知道了谜题的关键隐藏在字里行间中,那么叙述性诡计的效果就减弱了大半,读者猜到凶手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因此,叙述性诡计之所以可以被称之为诡计,有很大程度是利用了读者的“不知情”,当然也有些作者会“挑战读者”,提前告诉读者自己的小说是利用了叙述性诡计,但此为少数。可能也是因为运用了叙述性诡计的缘故吧,暗黑馆在情节的反转方面给我的感觉要远远高于钟表馆,由此给我带来的惊喜感也远超十角馆与钟表馆。在阅读馆系列以来,我第一次重新得到了阅读推理小说时最令人迷恋的“恍然大悟”的感觉,这也是我对暗黑馆评价略高的原因之一。而暗黑馆作为馆系列中篇幅最长的一部,行人在此作中对于情节细节的描述,对故事氛围的渲染,可谓极尽所能,让人不由沉浸其中,这也是短篇小说永远也达不到的,长篇小说的魅力所在。虽然暗黑馆承继了行人馆系列的一贯风格,加入了各种各样的暗道机关,并且还在这本小说中杂糅了一些被视为推理小说大忌的怪力乱神的“魔法”“魔力”之类的东西,但是正如我之前所说,只要这些东西没有参与进最终的推理之中,与案件的真相没有直接的关系,只是单纯地作为增加小说的可读性与趣味性而存在的话,并不是不能接受。在此之外,暗黑馆以中村青司为主角,揭露了中村最早建造一系列奇异的建筑的缘由,让人得以窥探到一点他的内心活动,因此,暗黑馆也算是馆系列中读者一定不能跳过的一部。总的来说,暗黑馆无论是作为一般的小说或是推理小说(如果你不知道它是叙述性诡计的话),都具有相当的可读性。推荐大家~

  《暗黑馆事件》读后感(五):好看不解释

  故事主体其实就发生在短短几天时间里,但是整本书涉及的时间跨度挺大的。大致结构是这样的:

  1、刚开始是第三人称讲述,江南孝明的母亲因病去世了,在母亲葬礼上,他听某个亲戚说了在某地方有一座叫暗黑馆的建筑,意外得知这个建筑跟中村青司有关系,然后江南跑去那个馆了。结果好不容易到了那里,登上一个塔,不小心摔了下去。

  2、随着九十年代的江南摔下去,本书的叙述视角发生了转变,第三人称变为第一人称的“我”,故事进入主体部分,之后主要案件的进行和舞台展示大部分都是通过“我”来进行的,就算没看过之前的馆系列,也知道这个“我”肯定不是开始的江南,但是由于“我”的登场,是通过看到一个人从塔楼摔下去开始的,所以会给人造成误解,以为那个摔下去的人就是刚开始的江南孝明,但是那个人其实不是,虽然也恰好姓“江南”,但其实“我”登场的时候不仅仅是叙事视角发生改变,其实时间线也从90年代回到了50年代,也就是说故事和案件的其实是发生在50年代的。这是是全书最大的诡计,书中很多线索暗示,比如电视节目啊、流行的烟的牌子之类的。

  3、故事中的“我”(故事里被人称作“中也”君),受好友浦登玄儿的邀请去了叫暗黑馆的浦登家祖宅,这个宅子弥漫着哥特式的诡异黑暗氛围,住在里面的人似乎都不太正常——要么精神不正常要么长相不正常,比如患有早衰症的少年啦、连体的双胞胎姐妹啊、因为生了不正常的孩子而疯了的女人等等。然后因为开始提到的“我”看见有人摔下了塔,和玄儿一起去把那个人救了回去,此人醒来之后失忆了,只知道叫“江南”(这也是叙诡,让我们以为他就是开始那个江南,但其实不是)。之后“我”被迫参加了暗黑馆中被称为“达丽娅之夜”的宴会,吃了奇怪的肉(后来揭示就是人肉,而且是死了几十年被盐渍保存的初代馆主之妻的人肉)。再然后就开始发生命案了,命案发生后“我”和玄儿开始调查,顺便慢慢揭露出暗黑馆的隐秘。

  4、涉及的命案主要是“我”在馆中那几天发生的几起命案,一个身受重伤本来就没得救的仆人被人杀了,暗黑馆里那个早衰症患儿的母亲(叫望和,也是浦登家族的人)被杀了,这两起是主要命案,然后通过主要角色的对话我们知道在暗黑馆里十多年前也发生过命案。“我”所在的时间线里那几个命案都是那个失忆的叫“江南”的人干的,这个江南精神不正常,因为他在母亲病的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时候为了减轻母亲的痛苦把母亲杀了,从此面对那些处在很痛苦中的人或者说“想死”的人时,就会发病,产生要解除这些人的痛苦的心理,这就是动机。杀仆人是因为仆人重伤很痛苦所以杀了他,杀望和是因为这个女人因为觉得儿子得早衰症是自己害得,老说要代替儿子去死。江南杀人后能逃脱是因为他知道暗黑馆的密道(是的,馆系列里很喜欢密道嘛),而他为何会知道密道是因为他其实也是暗黑馆家族的人。而暗黑馆好多年前的命案谜团,就是通过玄儿之口讲述的看到凶手突然消失之谜,谜底是因为年幼的玄儿由于从小被关在阁楼,根本没有对“镜子”这个事物的认知,他看到的其实根本不是凶手而是镜子里自己的影像。

  5、暗黑馆的隐秘就是这个大家族有种类似黑暗崇拜永生之类的妄想,每年达丽娅之夜举行的仪式都是为了所谓“永生”而进行的(你可以理解为就是一群精神病,也可以理解为他们的信仰比较疯狂)。另一个比较惊悚的就是这个家族混乱的族谱。哦,对了,凶手江南和“我”的好友玄儿其实是身份互换了的,由于柳士郎是入赘的,江南才是真正继承了暗黑馆疯狂又罪恶的血脉的人,而一直以为自己是罪恶之子活在纠结之中的玄儿其实只是只是柳士郎和女仆生的私生子,但是柳士郎为了让罪恶的血脉不再延续,十多年前趁两个孩子在大火里受到重创的时候把他们掉包了。

  6、最后50年代的案子就在一场大火中结束了,柳士郎、江南和玄儿都葬身在大火中——没有明说,因为

  连尸体都没找到,但是由于馆系列是推理小说不是灵异小说,所以暗黑馆里的人信仰的“复活”啦,“长生不老”啊,应该是妄想,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开放式结局,毕竟整个暗黑馆的氛围很脱离日常啊。

  7、“我”的身份其实算是另一个谜底吧,因为书中“我”的朋友玄儿有给人取绰号的爱好,所以故事里“我”被称为“中也君”,虽然我们都知道这是绰号,但是故事一直没说“我”的本名。直到最后才指出“我”的名字是“中村青司”,所以整个暗黑馆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青年时代的中村青司。之前有通过心理活动暗示“我”对“中村”这个姓氏有反应(因为是自己的姓氏呀),但是作者很狡猾地用“一个死去的姓中村的怪异建筑师”来转移了大家的注意,因为这时你不知道时间线是50年代,所以以为这个“中村”是之前十角馆里就死去的中村,但其实“我”所听说的叫“中村”的建筑师是另一个叫“中村征顺”的人,而这个人其实并没有死去,他就是暗黑馆里的那个望和的丈夫,只不过因为入赘浦登家族放弃了原有的生活,所以相当于世俗意义上的“死去”了(我看到这里时感觉很坑人,骗人也不带这么弄的)。

  8、由于暗黑馆在大火中被毁了,“我”受征顺(家主和继承人都死了,征顺成了新馆主)的邀请,决定参与暗黑馆的重建。到这里50年代的故事就结束了。但是可以推测,这座馆才是真正的起始之馆,也就是中村青司真正参与建造的第一座馆。比较有趣的地方是,如果你是按顺序读的,会发现这个馆里确实有很多元素是日后青司建的那些馆的灵感来源,比如双胞胎姐妹的黑猫标本应该是黑猫馆的灵感来源,还有提到水车馆里那个藤沼一郎的画,迷宫馆里那个作家的书,甚至日后青司自己的十角馆都明显源自于暗黑馆中的十角塔。

  9、最后一章视点转回90年代的江南,他苏醒后发现自己在暗黑馆,和赶过去的鹿谷说了他在梦中看到的一切,之前通过“我”的视点进行了的故事即是50年代中村青司真实的经历,但90年代的江南在昏迷中似乎是通过当年中村的眼睛也看到了一切。鹿谷认为只是一个梦,但此时暗黑馆馆主现身,就是50年代的大火后继承暗黑馆的征顺,证实了江南看到的一切是真的发生过的。最后江南和鹿谷离开了暗黑馆,而暗黑馆似乎依然被诅咒笼罩着。全书完。

  本质上这就是讲青年时代的中村青司是怎么因为误交一个身在不正常家族有不正常信仰的损友,而一步步被坑,导致后来世界观被颠覆的悲惨故事。

  《暗黑馆事件》读后感(六):也不是不好看,只是。。

  (此评论有剧透,慎看!)

  说实话,当作推理小说看会很生气,叙诡又一次让我有了想“撕书”的冲动!(开玩笑的)

  好吧我没猜出来居然是这样的,但是也不能怪我,打死我也想不到一个新本格推理作家,给我搞“人昏迷然后穿越到过去附身到他人身上经历一切的故事”啊!!!这有点玄了吧!然后还搞“姓氏一致”和“隐藏本名”的迷惑人的鬼把戏!!!猜了半天,居然中也是青司,嘛嘛,的确是挺震撼的!

  但是为了这么点震撼你写了一千多页?真的是太长了!里面好多意识流般的阐述,恕我直言,简直有点像废话诶!原谅我吧作者,反正我毫不犹豫的飞快掠过那些内容了。京极夏彦也好多絮絮叨叨,但是他的“废话”我爱看,那些阐述虽然冗长,但是起码有各种观点在切换和碰撞,说的多但最终的感觉是这些话的确都是有意义的。但是行人哥,您的这些就有故弄玄虚之嫌了诶!

诶,说了这么多抱怨,可是为什么我给四星?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