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英雄的食材和神做法》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英雄的食材和神做法》读后感10篇

2018-05-04 21:4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英雄的食材和神做法》读后感10篇

  《英雄食材和神做法》是一本由拳王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8.00,页数:30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英雄的食材和神做法》读后感(一):精神物质结合

  《英雄的食材和神做法》这本书很奇妙,光从书名来看,我一直认为这是本食谱,待到拿到手里之后,却从封底上看到这是本故事集。这到底是什么鬼?真的有些困惑了。且不管是什么书,先读过之后再说吧。

  这本《英雄的食材和神做法》很好读,属于那种打开来读便放不下的书。作者文字诙谐,读起来令人很愉悦,真的想不到一本菜谱竟然能写成这个样子。对,这本《英雄的食材和神做法》真的是一本菜谱,尽管书中提供的菜种不多,但每道菜的做法还是很详细也很有逻缉的。作者会按照一、二、三的顺序写出这道菜的做法,做法不像传统的菜谱那样,某某食材多少多少克,煎炸煮多长多长时间,用大火中火小火熬制,这样的话基本看不到。我们能看到的更像是美食节目主持人对白很轻松自然,让你觉得自己厨艺师父就在跟前站着传授自己技艺。反正是一种很不同感觉。当然了,菜谱部分并不是重头戏,因为这本书真的不是菜谱,它真的是一本故事集。

  每一道菜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里都做出了一道菜。这本《英雄的食材和神做法》将故事和菜结合到了一起,你在品菜的同时就是在读故事,在感受故事的精彩的一刻也是在品尝菜的香。故事写得很好,几个小短篇读下来,一点儿也不感觉无趣,反而越读越有新鲜感,让人很想再读下去。故事写得很真实,找不到那种刻意构建的感觉,让人读起来就像跟一个熟人在聊天一样轻松自然,真实地就像在自己的身边。

  《英雄的食材和神做法》提供的十五道菜品都是极为少见的,至少有一多半我是没有吃过。我是个没有口福的人,但其实我的嘴也挺叼,作者提供的这几道菜我都不是很感兴趣,读起来也并不是很有胃口。当然,我相信必定有很多读者在读本书的时候会垂涎三尺,那样的读者朋友肯定是有口福了,他们可以在品尝这道精神大餐之后再去弄几道物质食粮。

  十五道菜,十五个故事,内容极为丰富。真可谓是二百九十四页,页页精彩,十九万字,字字留香。这本书虽然没有带给我美食的快乐,但是其中的故事却是相当令我快乐。物质大餐我无福品尝,但是精神食粮却是一定要拿走大快朵颐了。可以说,这本物质与精神双重的食物集,让我相当满意。

  《英雄的食材和神做法》读后感(二):一本像是深夜食堂的书°

  ——评《英雄的食材和神的做法》

  文/蓦烟如雪

  人类有三项能力是人工智能永远也战胜不了的,爱一个人,写一首诗,做一道菜。这句话来自本书作者拳王所说。这是一个文采风流的又自带料理天赋作家

  作为读者第一次看《英雄的食材和神的做法》或许会感到很新鲜,这样的写作方式新颖的,当然对我而言也算是独特的,2013年的时候,我也写过一篇名叫《“孜然兔肉”的葬礼》,题材构思也是故事加做菜,当然这种方式可能也有很多很多人写,但是能写出这么有内涵情调,又能把烹饪融会其中的少之又少。

  所以,这本书自带亮眼之处,能推陈出新走向读者面前是有理由的。

  张嘉佳说,愿你能用故事治愈小日子、用美食对抗大孤单,即使天各一方,也能各自安好。

  日本的《深夜食堂》迷倒里众生,而这本《英雄的食材和神的做法》集合了15篇微博上超受热捧的美食故事,这个作者的职业特别,并非如安东尼一样是料理师傅,而是一名业余的拳击手,不过说到业余拳击手,我又突然跳脱的想到了《百元之恋》的安井藤,在电影中,她从无所事事坚持完成梦想成为拳击手,那画面震撼,以至于我必须脑补这样故事,我在想,作者作为一个拳击手的美食作家,是否也是融入了很多生活素材才能构思出这么多,富有生活基底,又曲意盎然的故事呢?当然在自序中,他也谈及自己生活在英国,因自身和环境原因,他选择通过烤箱、锅铲和菜刀为伍,这本书可能看书名,会以为是一本食谱,而作者严肃划分了这本书的界限,是一个美食故事。他只是喜欢藏在“吃”背后的故事。我忘不了卖“青椒肉丝馅的蛋烘糕”的中年大姐,在可能被执法抓走的情况下,她没有离开,而是等到作者出现,给了食物,她说收了钱就绝不欺你。他悲愤嚼着蛋烘糕,感触的说它是上帝温暖,作为读者的我们,何尝没有感受到那份食物的真诚人性善良呢。

  在大鱼挑战里,说的是一位战斗英雄,经历战争,却没有逃过文革的批斗,他有严重的阿尔茨海默病和并发症,就是老年痴呆,作者和邻居大爷都是记性不好的人,他们通过洗澡神交,风雨无阻地充当作者的人工笔记,通过对生活的礼尚往来,渐渐熟悉,而剥开冷漠的背后,我们看见那个在枪林弹雨中没有尿过裤子,却对一把勺子投降的老人,知道他精神崩溃的来源,甚至屈“刮”成招的不信,人们都在响应渐冻人,他去把视角看到了这些老年痴呆的人们身上。

  鱼容易遗忘,所以鱼是开篇故事的主题,所以,他开膛破肚,对“李大鱼”进行步步腌制、烤热、放料等等,一边做菜,一边去体会阿尔茨海默症病人痛苦,故事首尾呼应又渲染了故事的基调,虽然整篇下来,略带压抑的情调,但故事并非不新鲜。

  在肥肠之神中,他写了肥肠爱好者小刘和为翻肥肠而生的老胡,在肥肠这篇,作者也没有藏私,对炼辣椒油上,也直指要用四川辣椒面,因为其他地方的辣椒灵气不足,炼出来的自由辣味没有灵魂,不知道为何,在看到传承技法的时候,我们会感叹老胡当学徒时的艰辛,而现代人太多投机取巧的方式,反而掩盖了曾经锻炼人的老方法,或许笨拙,但是真实。

  在灵魂烧鹅饭上,作者写出了虚幻文学笔触,不过我也被生抠鹅肠说吓到,甚至广东人对鹅进行安乐死,给它们吃断头饭和送行酒的好奇,我对激情杀鹅或许还是会忌惮,但对方玫瑰酿酒还是很想探究,每次文章就是一段故事,再结尾做法, 总有一种不能满足的感脚。

  不过我最大的建议是希望每篇故事还是可以加一副菜样的图片,我实在是好奇工序如此复杂菜肴最后是什么样的呈现感,无论是昂贵的英雄松茸鸡饭还是浪漫的乱炖鱼汤,甚至是聚光灯下的麻婆豆腐和我最爱的草莓榴莲蛋糕……

  这是一本始料未及的没事叙事,也是一本不是菜谱的美食食谱,它如那句英文:Food come and go,but heroes are forever。

  (美食穿肠而过,英雄永存于心)。

  我想作者必定是一个真实老饕,虽然不干其职,但是却愿意沉湎在故事中,精心加上自己烹饪的菜肴,是很双剑合璧的。

  《英雄的食材和神做法》读后感(三):吃货的灵魂故事

  我们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是对擅长体育运动的人的蔑视。没想到,作者拳王出书了。这个作者还真是个拳击手,虽然是业余的。这已经很令人惊悚了,搞拳击这样四肢尤其发达的,居然写了短篇小说集。在看着本书之前,我特意跑到他的微博上去看了下,还真是个有趣的人,有趣的文章,四肢发达,头脑也不简单,我才下定决心来读这本书。

  这本书包括十五个短篇小说,都跟吃有关。如同书名,食材啊,做法啊,这些字眼,以及这本书每一篇故事的标题可以看出来,都跟吃的有关,而且带有浓郁的四川地方特色。那里一定是作者的故乡。这本书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作者将烧肥肠、烧鹅饭、炖鱼汤、重庆小面啊,都融入了小说里面。区别普通小说,这些吃的,食材啊,做法啊,非常详细,有机地成为了小说的一部分,做法确实很“神”,与众不同别具匠心

  我觉得这样的小说是独树一帜的。业余的拳击手写出来的文章,居然充满了语言的诙谐,读来有一种戏谑文字的快意。读者文章,觉得这明显是小说,不会产生幻觉觉得啊太真实了。是有点像王小波?我是有这么种感觉的。

  一般我们讨厌卖弄英文,会破坏整篇文章的顺畅。但这本书除外。英文很好的表达重点强调的意思。比如《灵魂烧鹅饭》中。英语句子带来陌生的表达,让人回味。

  孤独伟大,英雄、灵魂……看看作者用在冒菜、烧鹅饭、松茸鸡饭等前面的字眼,是不是觉得夸大其词?对很多普通人来说,吃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可以吃香喝辣,也可以吃糠咽菜,也想着能吃的好一些,但吃不会成为一种高级追求。“你饿不饿啊,我煮碗面你吃啊。”电影里有这样经典台词。不过,对一个吃货来说,没有什么是吃不能解决的。吃得高精尖,吃得与众不同,想着法子吃,是吃货的修养。区别于菜谱,每一种吃物背后,都凝聚着作者要表达的深意。正如作者在《西班牙海鲜饭》里揭示的那样:“流星蹄花”里的等待,“肥肠之神”里的认真,“拳王羊腿”的老派,以及“西班牙海鲜饭”的告别。这里的人,为吃疯狂。这里的情,很深很苦。这是吃货们的灵魂故事。

  《英雄的食材和神做法》读后感(四):一碗江湖腥风血雨

  一碗江湖的腥风血雨

  ——《英雄的食材和神做法》,饮食人生

  当我读到这本书的《如何才能在成都吃到最伟大的羊腰子》这一篇一看题目就觉得很棒很有吸引力的故事的时候,终于想起来,这种熟悉的画面感,这种让人忍不住食指大动、口水长流的叙述风格,原来曾经在知乎日报和豆瓣一刻的推送当中看到过,无怪乎我一眼就看中了这样一本一听名字看上去有点夸张但是实际上却觉得比名字还要牛×的作品集。

  没错,这是一本讲述美食和美食周边的故事,围绕着作者拳王自身的生活经历,游走在虚构现实之间,他用自己充满了江湖气的笔法,讲述了成都作为全中国最会吃的城市之一所在的巷弄和夜晚掩藏起来的“深夜报社”的美食秘笈,让人饥肠辘辘的同时,一会心头一热、一会眼角一湿、一会菊花一紧、一会钱包一松,在他无与伦比的属于老饕的宣传手法的鼓动下,我一边看书,一边在纸上留下了饼干屑……无论是心灵还是肉体饥饿感,都在这本书当中得到了释放

  是的,这是一本充满了声色的书,在字里行间,我们仿佛能够穿越到书本当中的那个充满了写意色彩的天府之国,去尝试一下那般麻辣鲜香的饮食世界,在“食神”的碗底,做一回醉生梦死的江湖之梦——烤羊腿不再是烤羊腿,它有一段颇有大师意境的师道与拳道;而电信路的肥肠粉小刘传奇则幻化成境界高低,无论职业的高低还是地位差距,都在这一碗温柔的肥肠当中得到了释放;松茸鸡饭仿佛是能够治愈世界的美食密码,在充满暴戾的时刻,融化了人们因为低血糖显得无比狂热神经,让世界充满了幸福香味;而灵魂烧鹅饭的悲伤哀愁,只有懂得了“你看,那个人好像一条狗”的都市伤心人,才能够咀嚼……在李淳的有着唐传奇风骨的文字当中,这亦真亦幻的叙述,一边让我们想要尝试这仿佛充满了魔法的菜谱,一边又让我们不禁想要相信这些故事的存在

  “信则有,不信则无。”在他所书写的这一本书当中,为我们传递的,是饮食即人生的天然真理,在他那颇有马良风格的信马由缰的书写下,一个个人物仿佛活了起来,就像是他那一道道似乎冒着热气的菜,在LED台灯冷峻的光线下,露出了幸福的光芒

  有些人天生就热爱食物,而吃货的幸福不是那些将食物当做任务的人能够懂得的。我们在一个随意料理却有滋有味国度成长,也正是这种熨帖、坚韧气质,让我们能够对酒当歌,做一个逍遥的食客。

  是的,饮食即人生。吃货还不快接安利。

  y 林怿

  2016-6-2 21:07:02

  写于御庭园

  《英雄的食材和神做法》读后感(五):孤独者的美食传说

  我并不知《英雄的食材和神做法》作者拳王是何许人,不过,他的美食文字风格奇峻,倒是非常值得一读。作者说,“我在每一个哭着醒来的午夜,一想到还可以下楼去吃一碗暖上心头的蹄花汤,就会觉得生活没那么糟糕。”明晃晃的吃货一枚,此时必然感叹,唯有美食可以廖慰平生。当然,也唯有美食不能辜负。书中含有15个故事,每个故事内有道核心小菜,于是有15个诙谐幽默的人生调侃。

  其实,在翻开书之前,我以为会是以美食为主,拍拍美食照片介绍美食来历,或者制法方法,一步步清清楚楚,但没想到这里的故事非常可乐。反正,我是乐了,尤其是春节阅读期间,念念不忘地把这本书推荐好友,有乐大家乐。

  我始终记得其中的几个段子。华为的海外派遣员工,因为工作生活枯燥活动区域小,于是有在住地院子里养了一窝鸡的,不过吃鸡肉,只是为着每天能有个活动,就是追着鸡满院跑。穷极无聊的另一个桥段还是华为员工,主角仍是海外的驻地小伙伴们,不幸有天接到了当地动物保护组织的投诉,原因是他们无聊时在海滩翻海龟玩,海龟翻不了身,入不了海,都快渴死了。唉唉。料想不到,始料未及,没想到孤独的千万种形态里,还有这一种是这般。作者拳王写透了美食里的孤独,写透了以美食对抗大孤独的种种。这种视角,新鲜而深刻,淬不及防时就会击中你的同理心。

  是啊,拳王有你想不到的神逻辑,有你看不穿的想象力,当普罗大众满满书写美食里小清新,小温暖,小人文,小回忆时,拳王重拳出掌,给你是一道鲜活的麻辣烫,带着井市烟火朋友,带着地气,轰趴着袭来。拳王的风趣,拳王的调侃,拳王的混搭,也搭出了自己这盘菜的风格:或鲜或浓,品尝的是菜,回味的是那些菜品背后的人、事、孤独和小情怀。

  想想也难怪,作者在成都生活了三十年,远离故土,远在他乡,回忆起故乡往事,自然酒肆饭馆里的传说信手拈来,油盐酱醋,随心所欲,心之所往,必是随性植入。对他来说,成都美食,已是沉淀入骨的DNA。成都往事,也是万籁俱寂的深夜暗自嚼咀的故乡情怀,远在他乡游子的厚重孤独。好吧,诸葛亮的馒头、左宗棠的鸡和李莲英的白菜已是传说,而拳王的美食传说,大约也会成为英雄,在我们喜爱者的眼里,成为一道不朽的背影。SO,最后,用作者拳王自序里的一句话作结吧, Food come and go, but heroes are forever(美食穿肠而过,英雄永存于心)。

  《英雄的食材和神做法》读后感(六):我只喜欢书名而已

  一个朋友看完以后说,有点像痞子蔡。我看着她,说了四个字,暴露年龄。

  我是在等车等人上厕所排队加塞的夹缝时间里,读完了这本书,忽然间觉得,这样有点好笑,有点机灵,并不需要沉思,又好像带着隐约忧伤情怀的故事,和这个装模作样又光怪陆离的世界真的好像啊,都要从没有传奇里造出传奇,用一种假装看透世事的修辞。

  当年的痞子蔡不就是用生死,串起当年的爱情故事吗?但是和老派的痞子蔡不一样,拳王要做的把生死的分量也消解掉了,然后读的人也就不好意思认真起来。

  于是我开始想如果要写一个这样的故事应该搭配一些什么元素:

  主角要有一点怪胎的素质?比如只有七秒记忆的李大鱼。

  或者要有一段曲折坎坷的生世?没抗过日也要茬过架,金盆洗手什么的最带感。

  不过我稀里糊涂看到最后才发现迷恋小林志玲,离过婚,有幻皮,热爱格斗,远赴克利夫兰单恋外国妞的小刘原来是同一个小刘。

  再来点类似于喝高了一样絮絮叨叨的口吻,方便戏谑情怀?

  加上一点下三路的玩笑?洗屁股扎屁股满钩子都是劲,还有摸摸还在的大好河山。

  或者在开始铺垫出一片江湖?即使是华为外派江湖都好。

  我带着这样的目的回过头去再翻前面的故事,发现之前还可以让我发笑的文章甚至不那么好笑起来。可能说到底我不喜欢这一类故事里散漫又真假难辨的托物言志,和比起真正小说创作显得粗糙过分的写作技术,还有那种耳光拌着忧伤,下三路玩笑混合真善美的悟道口吻。

  到底什么是最好的消化这些故事的方法?靠那些菜吗?可它们只是故事的点缀,夹在快要结尾的片段里,被我在等车等人上厕所排队加塞的间歇都给跳过了,就像书里一开头那些好像低像素图放大的锯齿美食图。然后谁能告诉我图为什么要放在书的最前面,而不是和菜出现的位置在一起,是着急提前领盒饭下班吗?

  那我到底是被什么吸引开始读这本书?《英雄的食材和神做法》,这个名字充满了中华小厨星里郑重其事的浮夸,少年要出山扬名立万,披星戴月还有江湖老前辈的传说,还有为美食飙出的口水和热泪。然而这些都是我的脑补而已。所以我只是恰巧喜欢书名而已。

  《英雄的食材和神做法》读后感(七):黑暗料理哪家强?

  只有在英国呆过,才彻底知道啥是黑暗料理,有同感不止我一人。我是厨艺不佳,啃了几年土豆,坑得我至今拒绝吃土豆了。而拳王探索出来一条阳光大道,并顺手做了记录,写了本有魔性的《英雄的食材和神做法》。

  这本美食书果然满是英式幽默。它没有小清新,也不是抒情款。想找童年美好或者妈妈味道的可能会比较失望了;想看美食图片,读浪漫故事下饭的,它也不适合你。那么希望看看美食背后的故事,或者恶趣味的想感受“黑暗”料理的,那么此书,你不可错过。

  而出于对美食的痴迷,我忍不住啃下这十来个故事。做饭这件事儿,在拳王笔下变得不简单,每一道菜都富有匠人精神,把厨技都神话了一般。《肥肠之神》里面,小刘做个肥肠,需要几年的学厨,从翻肠,到出锅,挨了师傅多少顿竹签子的教训,才只能是个熟练技工罢了,食材也是有感情的,技术再熟练,没有生活,做出来的菜就没有灵魂,称不上完美。如果听到有人这样对我说,我会想我遇到了一个哲人啊!

  其实谁说做菜的大师傅不能是哲学家?一门手艺的精湛,要几十年如一日的修炼,跟佛家打坐,参悟禅法有差吗? 拳王的故事里,普通的食材成了救命英雄,而神级做法的真谛可能只有《卖油翁》的一句话可以回答:“我亦无他,唯手熟尔。”也许美食之所以被称为美食更多的是因为这个厨师是个有故事的人。

  拳王的文字里面满是这种顾左右而言他的笔法。用看似荒诞的故事,讲一道道的美食,实际是一段段人生。用内敛的讽刺告诉你生活的不易和活着的美好。每道菜的制作方法也写得充满痞气,不会一本正经的告诉你食材用多少克,而是絮絮叨叨的讲注意事项,有种唐僧在身旁的既视感。 拳王作为成都人,念念不忘各种苍蝇馆子,安利的诸多菜肴,重庆小面,肥肠粉,麻婆豆腐也都是成都小吃,看完全书,我这个不吃辣的人,都有点儿向往成都这座美食之城,考虑是不是要尝试吃吃辣椒了。

  live for nothing,die for eating.

“每一道菜都因为其背后的故事而被赋予各种意义或精神。” ——拳王《英雄的食材和神做法》

  :吐个槽,几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表弟小刘,还都妥妥的励志人生。多灾多难的表弟,再配上无处不在的隔壁老王,隐约看到拳王阴险的笑了。

  《英雄的食材和神做法》读后感(八):你有美食吗?我有故事!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看似平淡的生活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而美食与故事,似乎总有着纠缠不清的交汇——你有美食吗?我有故事!在酒吧,在咖啡馆,在深夜食堂,如果你愿意与谋生的人交心而谈,这样的桥段分分钟会上演。

  原来英雄与神,并非那样触不可及,在这本《英雄的食材和神的做法》里,那些环绕在拳王周围的人们和他们的拿手菜,因情感的寄托被镀上一圈独特的光环,成为拳王故事里的主角,也为我们放大了现实生活背后的深邃。

  大鱼之战,讲述了邻里之间的故事。记忆力减退的李大鱼与患有老年痴呆的邻居王大爷,每日都在用独特的方式与自己的记忆力搏斗,而锅底刮擦的刺耳声音是一切的载体,这期间对于往事的记忆碎片渐渐被拼凑成型,究竟是应该遗忘还是记起?王大爷的阖然离世似乎给出了答案。李大鱼对于老年痴呆或者是失忆症的执着试验,被风靡冰桶挑战者们所不屑,似乎渐冻病人与老年痴呆有着什么本质的区别。在王大爷记忆的碎片里充斥了对历史的批判,在李大鱼复苏记忆的过程中则夹裹着对现实的反省。一条鱼的烹制间,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和无奈,是的,这是生活。

  肥肠之神,讲述的是成长与念旧的故事。自幼混迹市井的小刘,为着一碗肥肠粉而痴迷,奋身投入墩子的行列。又或许,小刘痴迷的并非肥肠粉,而是生活要求他只得委身墩子这个职业?不得而知。既来之,则安之,小刘在墩子行业的”平步青云“证明了这种民间智慧。多年以后,在北京混得极好的小刘依旧痴恋于肥肠粉,保留着老手艺和旧习惯。我更愿意相信,这是对于从前苦逼的成长史的回味,和对故乡的思念。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数不尽的美食;中国地域人才济济,讲不完的故事。当每个人都卸下防备,犹如朋友般攀谈,相比于见面那句:”吃了吗?“更洋气的说法是:”你有美食吗?我有故事!“

  《英雄的食材和神做法》读后感(九):美食本该纯粹简单

  被誉为“中国版的《深夜食堂》”,这样的评价是否过高了呢?

  大鹅晃晃悠悠走起路来、中二青年带上番茄去夜店与女孩搭讪、把蹄子扔出一个抛物线便可许愿……

  这样玄乎的故事还能算是大街小巷里的所见所闻么?又或是作者胡编乱造还被众多追随者美名其曰“带有浓厚市井味儿的美食故事”?

  不,这“市井味儿”我实难苟同。我这样一位尚处于懵懂阶段、人生阅历屈指可数的姑娘暂且不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定义“市井味儿”,可文学中透露出的那股浓郁的生活气息我却能深刻感受到:老舍笔下胡同深处的冰糖葫芦、汪曾祺先生对家乡炒米的眷恋、梁实秋所刻画的大声吆喝的北平零食小贩形象……这实实在在的生活画面,一帧帧划过脑海,字里行间都散发着美食的香味,书中所表达的情感更是意味隽永。

  你可以说文学本身的美感为食物平添了一份内涵,这内涵甚至过于美好与实际生活有点脱离,又或者说这些关于美食的记忆应属于那个年久的时代。但,拳王这桌结合魔幻主义、荒诞手法、虚伪人设的乱炖菜肴就符合我们当下对生活美食的理解么?难道不应该是清晨蒸笼里冒着热气的包子、中午家里饭桌上泛着油花的老火靓汤以及傍晚归家路过的那间熟食店吗?

  美食,它本该是纯粹、简单。生活,更是如此。

  《英雄的食材和神做法》读后感(十):这是一篇严肃的吃货买家秀,无关风月,只含饱嗝

  很久很久以前,那还是LZ刚出国读书的时候,人人网还没因为微博微信朋友圈完全失宠的时候,曾经有那么一篇转贴的惊世骇俗的文章让LZ记忆犹新,《Can you feel my rice冚家铲黄金炒饭》。挖擦,是谁居然能将菜谱写成如此生动感人的故事,森森刻画了我们苦逼英国留学生们最广而告之喜闻乐见的食物——蛋炒饭的精妙之处。看到动情处,情绪和口水就会像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一样自动分泌出来,刺激大脑而留下不可磨灭的沟壑。

  很多年后,我想,这大概是作者的心机所在。抓住一个男人的心首先要抓住他的胃。抓住一个女人的胃首先要抓住她的心(才会给你下厨)。那么像作者这样又抓心又抓胃的两手都要硬,实在就是男女通吃然后KO无解了。

  又过了很久,一篇《如何做出史上最孤独的冒菜》里孤独的的蛇颈龙,电子,小刘,三体等等再一次打动了我,以致于疯狂地推荐给当时的程序员男朋友,however, 他看或者没看,记或者没记住,到现在都永远成了一个谜。

  请原谅一个曾经的理科生现在沦落为只靠英语吃饭的外企打工小白领混乱的时间线,所以又过了不知多久,当偶然一次LZ 的同事在午饭闲聊中偶然提及这两篇居然来自同一个作者MC拳王的时候,LZ就不淡定了。当天搜了微博,当晚火速下单,当周一个姨妈痛的周末下午一口气读完了将近20万字。感慨万千。

  然后马上约了顿冒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