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奇迹》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奇迹》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5-08 20:3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奇迹》经典读后感10篇

  《奇迹》是一本由[日] 是枝裕和 / [日] 中村航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2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奇迹》读后感(一):B1730 奇迹

  是个不太长的书,讲了父母离婚后,一对兄弟也分开了,哥哥想要一家人回到从前,四个人一起生活,所以说想要在新干线交汇的时候出现的奇迹中许愿,而弟弟开心于从之前吵架的压抑的家中逃离,但是弟弟最终还是决定和哥哥一起偷偷去熊本,去许同样的愿望,希望奇迹的发生。然后,他们就和各自的小伙伴们一起出发了。

  现在已经成为了大人的我,很清楚许愿其实并没有用不然好多好多不好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但是我还是相信着许愿会有用的,奇迹会发生的。

  小时候,我们小朋友中流传着找到五瓣的丁香花就可以实现一个愿望,然后我们就在花园里面一天一天的折腾那些丁香树,真的找到了五瓣丁香,也许了愿,但是什么都没有。

  再然后,是执着的去找四叶草,找到了许愿,也并没有什么效果

  接着是各种寺庙里的拜拜,唔,虽然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次是成功的,但是我不会放弃的。我的愿望,是我再努力也不可能靠自己实现的,所以我只能将它寄托在奇迹上面了,希望有一次可以实现,只要一次,就够了。

  世界上确实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有意义的啊,真的需要一些无聊东西,不然感觉自己过的也太辛苦了一些。自己给自己找点有意思的事情做吧。

  喜欢里面兄弟之间的感情,我是独生的孩子。没有自己的兄弟姐妹,不能理解那种你是我的家人的那种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应该会很美好吧?突然就有点羡慕了。

  《奇迹》读后感(二):成长的阵痛 与 温柔的奇迹

  看这本书是因为是枝裕和的名字,他导演电影评价不错,比如《如父如子》,让人感触颇深,但是也没全看过,这本《奇迹》就是先看的书,再准备找电影看。

  故事内容其实很简单,父母离异的两兄弟分别和父亲母亲住在福冈和鹿儿岛,在听到如果能看到南北两个方向的新干线相遇就能发生奇迹的传言后,努力赶到两辆列车的交汇点许愿。

  在整个过程中,兄弟两人都受到了朋友亲人老师陌生人的帮助,这些帮助就像黑夜微弱路灯,一盏盏地亮起,点燃了前进的希望。在这里,不仅是小孩,连大人也都是单纯的,所有的理由都很简单,没有半点绕弯子,这种可爱的世界只可能在书里存在着吧。

  这本以小学生视角而写的书,读来可能有点单薄,遣词用句也因为太孩子气而有些平淡,虽然很符合主旨整体氛围,但看完之后很难留下深刻印象,止步于一篇看完的故事。让这本书与众不同的是它的结尾,兄弟两人约定好的愿望是希望樱岛喷发,这样一家四口就又能生活在一起了,可到了列车相交的那一刹那,两人脱口而出的都是别的愿望。究其原因,两个人都发现了更为实际更为重要的东西,就像哥哥航一说的,他们已经连接在一起了,通过新干线,从博多到鹿儿岛只要八十分钟了,见面不再是一件难事。而两个人都看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一个超脱于他们平时接触到的世物,即使还模糊不清不能言明,可他们也确定了“世界”的存在,并会以自己的方式经历继续探索下去。

  七个孩子在带着小小祈祷旅途中,所经历的,所感受的,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一开始期望实现的“奇迹”。如书中所言“希望这次旅行,能够结出果实,希望象征着这个世界永不消失的温柔事物,能够永不被遗忘,能被继承下去。”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也请温柔地对待这个世界吧。成长的阵痛是不可避免代价,而你所收获的,价值远比这个代价高出许多,只是当时的我们还不知道而已,每一次小小的感悟变化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奇迹》读后感(三):家和世界,选择哪个

  机缘巧合,我重拾画笔之后,看的书或多或少与画画有点关系。《谈美》里,朱光潜似朋友,温柔地为我分析何谓艺术美,与我交流艺术的真谛。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主人公斯特里克兰为了画画,放弃幸福家庭安稳工作、过得去的经济状况,他丝毫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与评价,即使在异乡穷困潦倒,他仍一意孤行追求自己的梦想自大洒脱。在小说《奇迹》中,一幅画贯穿始终,画纸上,火山正在猛烈地喷发,炸裂的红色十分刺眼

  这部小说着重写一个离婚家庭里兄弟俩的故事。父母离婚后,哥哥航一跟随母亲回娘家鹿儿岛,弟弟龙之介主动选择与父亲到福冈生活,二人始终在为家庭团聚而努力,特别是哥哥航一。我理解哥哥希望一家四口团聚的心情,但当这种家人第一的想法强加于活泼的弟弟时,似乎显得自私固执不可理喻。他不乐意听到弟弟在电话那头过得开心,再次见面弟弟着装不像他富有意义地精心准备让他心生不满。我强烈地感受到,围绕他周围的是一团难以散去的令人窒息的阴云,如同他在房间看到的景色,窗外是稳稳的火山,悠悠地飘着云朵般的烟雾时间一长,房间内的地板上会落满一层火山灰;画着樱岛的画就放在桌前,白纸上每一个缝隙都填满了航一从内心深处渗出的红色,愤怒不安焦虑伤感

  当听到传闻,“新干线开通时两列不同方向的列车以260公里的时速交错而过的瞬间,会有奇迹发生”,他的愿望是火山大爆发,然后举家搬走、合家团圆。他单纯地以为火山爆发后一切居民都能顺利逃脱,父母的婚姻仅能靠外在力量和两个儿子就能维系,这种天真纯粹的想法都难以苛责,毕竟航一只是一个小学年级学生

  一个家庭的破裂、一段失败的婚姻对孩子的影响大小几乎很难讲清。在小说里,同一个家庭就孕育出了两个性格迥然的孩子。父母离异后,弟弟龙之介的生活里充满父亲的摇滚乐、有来年开花的种子,是生气蓬勃的彩色;哥哥则被单亲家庭这个重担压着,生活对他来说就是一片死气沉闷灰色。只有家庭像以前一样完满,他才能领略到周遭的五颜六色。正因为航一心中紧紧缠绕着一个执念,所以他可以置全村性命于不顾,不计后果地许下火山爆发的愿望。

  父亲对他说,比起自己的生活,还要拥有其他更重要的东西,比如音乐、世界扽等。他困惑,就像他无法理解父亲坚持成为一个“不卖座的摇滚乐手”,他不明白外公把轻羹看得比女儿外孙更重要。在他眼里,家就是世界。这样的小孩,是成熟懂事的,但也是令人疼惜的。

  你问,最后奇迹出现了吗?

  奇迹没有出现,火山没有爆发,小真百岁的狗没有起死回生

  然而,奇迹同时发生了。在向着“奇迹”出发、见证“奇迹”的一路上,经历的事情、脑海里闪现的生活场景不经意改变着航一,并且在最终时刻,他没有把愿望说出来。

  “比起家人,我还是选择了世界吧。”他说出跟父亲一样的话,依旧懵懂,却真正成熟起来。他把一路紧攥在手心的火山喷发画留在“奇迹”发生的地方,随风飘扬。回家后,他在朝气蓬勃的夏威夷音乐和还差口气的摇滚乐声中,目睹窗外明朗透明天空呼吸温暖空气,心情愉快轻松。小说结尾定格在这一刻,我如释重负

  长大的过程,好比在发现世界。从家人到朋友,从家乡到异乡,生活圈子在扩大、物理距离在拉长,眼界心胸因此而变得开阔亮堂。没有与生俱来的自私狭隘,只有缺乏探索的原地踏步。家人与世界的选择可能仅在一念之间,愿你我迈出这一步,选择拥抱世界。

  《奇迹》读后感(四):生活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奇迹,只要你相信。

  在列车上看完了这本书,我心里满满的都是感动。日本有很多类似的小说和电影,看完之后内心备受触动。还记得多年前看的《入殓师》,影片以一名入殓师新手的视角,去观察各种各样的死亡,凝视围绕在逝者周围的充满爱意人们。导演一定下了很大的功夫,才能将它拍得情感绵长、略带喜剧效果,轻快感人至深

  说回到《奇迹》,故事讲述了航一和龙之介两兄弟的父母离异,航一跟着妈妈住在鹿儿岛,龙之介则跟着爸爸生活在福冈博德。兄弟俩一直想方设法让父母和好,希望一家四口能再度团聚。后来航一听说贯通鹿儿岛和博德的九州岛新干线即将全线开通,开通那天列车首次交错而过的瞬间将会发生奇迹,目击这一刻的人能够实现他的愿望。最后他们和小伙伴一起去寻找“奇迹”,并且在这趟旅程中得以成长。

  整个故事挺看似简单,但是很多小情节却可以轻而易举地打动你。看完小说之后,我迫不及待地去看了电影。虽然电影的画质不太给力,但是依然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导演很擅长抓捕一些细节,然后把星星点点地感动无限放大。《奇迹》虽然是一篇命题作文,用以纪念博多到鹿儿岛中央的九州新干线全线通车。可是导演是枝裕和独辟蹊径,并没有像大多数电影那样拍摄列车,而是通过两个兄弟相信奇迹这么一个故事,将新干线展示在我们面前,并且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看完之后我也一度相信,列车交错的瞬间将会发生奇迹。

  不过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小说,很多心理描写环境描写是无法通过电影展现出来的,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更加饱满字里行间透露出小温暖与小感动。虽然结尾奇迹并没有如约出现,但是孩子们都得以成长。“以后就拜托你照顾爸爸了。”这不是一种放弃,而是相信即使身处两地,我们仍然是一家人。

  “长大成人的你,还相信奇迹吗?”

  这句话打动了我。

  “一定要逃离乏味人生,哪怕用一种荒谬的方式。”

  这句话也打动了我。

  读客最近出版的小说都很走心,并且宣传文案写得也是很打动人。我想说,长大成人的我不再相信奇迹,甚至对很多事情都抱着一种消极态度。我们接触了外面的世界,也慢慢失去了很多东西。我们开始疲惫开始麻木,过着一种乏味的人生,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这就是终点。可是这本书却教我们逃离乏味的生活,哪怕用一种荒谬的方式,像那群孩子一样相信奇迹。

  趁着阳光晴好的时候去看这本书吧,你会发觉生活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奇迹,只要你相信。

  《奇迹》读后感(五):我很想成为这样的人啊

  好像是枝裕和的作品里,总会有那么一两个懂事的孩子:《如父如子》里的庆多,《海街日记》里的幸姐和小铃,当然,还有《奇迹》里的十岁的龙之介。看小说,最心疼这个男孩子。按照蒋勋老师的语气,必定是这样的感慨“哎呀,这个孩子,真是懂事得不得了”。

  书里把龙之介的懂事归结于身上与生俱来的亲近感和开朗性格中包含着的坚韧。的确,除了与生俱来,上天的恩赐,我无法想象还有什么能够解释一个这样的龙之介。

  【我在努力过得开心啊】

  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是龙之介在跟妈妈希美通电话的时候,在回答希美略带酸意的话“你在那边过得挺开心的嘛”时说的——我在努力过得开心啊。

  所以,他会去寻找大阪跟福冈的相同跟不同。寻找新鲜感,也慢慢习惯新的生活。

  总是奔跑着,奔跑着去章鱼小丸子的店,奔跑着回家,奔跑着去学校,奔跑着去抓蜻蜓,奔跑着去车站。对于哥哥所说的“真烦”的火山灰,他也会想象到“如果在灰上面奔跑的话,大概像是在云上奔跑吧”。

  总是面带笑容,对卖章鱼小丸子的老板满脸笑容,听到环奈说“书包好重”时,浮出笑容,“走到环奈身后托起书包”。笑着说炸面包“不难吃啊”。带着“一贯开朗的笑容”鼓励惠美说一个班里可以出两个女演员啊,虽然举的例子不够好。满脸笑容地在地下乐队演唱会门口帮父亲的乐队卖CD。

  总是有开朗的语气。父亲工作未回,家里一片漆黑,可以开朗地说“我回来了”。开朗地跟妈妈通电话,即便被问到过分的问题,回答会让自己难受,依然是那样开朗的语气。

  有自己忙碌的事情。小龙在院子里种蔬菜。早晨起来给院子里的蔬菜浇水,想着每天早餐能够一边啃着吐司,一边收获点如西红柿这样的东西的话,“感觉还真是不错。”跟妈妈通电话的时候,说等春天到了,果实成熟了,要给妈妈寄她喝啤酒时最喜欢的蚕豆。旅行回来之后,又将大波斯菊的种子种在了院子里。想着以后院子里会开满大波斯菊。跟朋友们一起放烟花,跳烟花舞蹈分享自己的奇迹心愿,希望自己成为假面超人,能开跑车,可是在“樱”号列车跟“燕”号列车交错的瞬间,他喊出来的话是“爸爸的乐队能大卖”。

  【身份对调的父子

  龙之介与父亲健次的身份好像对调过来了。清晨叫父亲起床去上班。很像别人家父亲叫自家小孩起床上课。在父亲想到什么曲子又忘记了之后,又说:“要不要回去睡睡。”用这样的方式鼓励父亲。就像别人家父亲鼓励自己孩子一样。然而,他自己,则像个大人一样,清晨起床,给蔬菜浇水,给自己装好水,给自己收拾好书包,自己吃饭,自己回到黑漆漆的房子。在父母离婚的时候,龙之介主动选择与父亲一起生活,是想要照顾父亲吧。

  在找家长要钱去川尻时一节,惠美对母亲是请求,环奈对爷爷是撒娇,而在龙之介这儿,对父亲是要求。这一节的父子位置的倒置最为明显,让我心酸又好笑。“父亲感受到了严肃的气氛,缓慢端正了一下坐姿。龙之介语气严厉要求父亲忍到下个月再买吉他,给他一些钱让他可以与哥哥见面,完成哥哥的心愿。

  在书里看到的另一句更戳心的话是“因为妈妈说过龙之介很像爸爸,所以我觉得,妈妈可能不太喜欢我吧”。作者在后面还加了一句说明小龙语气的修饰词「结结巴巴却仍然开朗」。就算是有这样想法的小龙,在接到妈妈电话后,还是会开心的分享自己最近的生活。

  所以,我想成为这样的人啊,之前看《重版出来》的时候,三藏山老师说“温柔才是强大的来源”。我觉得小龙就是一个有着温柔而有着强大力量的人。奔跑着向前,温暖的笑容,体贴他人,鼓励他人,宽容大人,照顾他人。我想成为这样温柔又美好的人,努力过得开心的人。

  《奇迹》读后感(六):一定要逃离乏味的人生,哪怕用一种荒谬的方式

  有一本书的封面上写了一句非常动人的话,一定要逃离乏味的人生,哪怕用一种荒谬的方式。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奇迹》,根据是枝裕和的同名电影改编,原本是为日本九州新干线全面开通而接拍的“命题”电影,他却用孩子,成长乃至家庭这些最寻常的元素,讲述一个令人感动且难忘的寻梦的故事。他说他希望他的电影就像是一个纪录片剧组去拍摄一个家庭的日常。

  是枝裕和日本当代电影大师,毕业于早稻田大学。1995年,是枝裕和首次执导的电影《幻之光》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奥塞拉奖等多个大奖,一跃成为世界知名导演。2013年,他的作品《如父如子》获得第66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奠定了他在当代日本乃至全球的大师级地位。 《奇迹》原本是为日本九州新干线全面开通而接拍的“命题”电影,他却用孩子、成长乃至家庭这些最寻常的元素,讲述了一个令人感动且难忘的寻梦的故事。

  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两辆列车交汇就像流星,对着这个瞬间许愿就会发生奇迹,于是主人公航一怀抱着离婚的父母一家团聚的愿望,和弟弟一起克服各种困难,踏上了奇迹般的冒险之旅。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小细节,只需要善于发现,感悟,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温和,柔软。故事也许简单,但是在近乎儿童的视角看去,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闲暇之余,读这样一本小书,也许能找回一点童真。

  《奇迹》读后感(七):你与你的世界之间,有一个奇迹的距离

  读是枝裕和与中村航合著的小说《奇迹》,就当看一遍是枝裕和的电影《奇迹》。

  父母不问孩子就决定离婚,所以孩子的生活就有了沉默的空白。大阪分两端,妈妈带大儿子航一回娘家鹿儿岛,爸爸带小儿子回家乡福冈。于是异地的两个小男孩,有了一个“每周打一次电话,互相报告父母的情况”约定。因为要想回到四个人的生活,兄弟俩就要加油。

  哥哥航一,厌恶分居,却又无法合在一起。就像在学校里,他有两个新朋友,喜欢棒球的小真与同为转学生的小佐。也有喜欢到想要结婚的女老师。但是筒井同学跟同样没有父亲的坂上班主任,都在提醒航一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他在家里,也很少说话。因为他被四个人一起生活的渴望,细细的咬着,侵蚀着。在鹿儿岛的房间每天都有火山灰,但是航一却无法如尘安静下来。他画樱岛火山时,不断涂一层又一层的的红色。那种红色充满了愤怒,躁动。似乎没有家庭的情感安慰,很容易就有大暴动。

  而弟弟龙之介,自带天真的融入了新生活。同样也认识了朋友廉斗,惠美与环奈。帮搞不卖座摇滚的父亲分担家务的小龙,依旧开心的吃棒冰,然后吃满嘴的章鱼小丸子。还有自己的地,来种看起来很好吃的番茄,以及种蚕豆,给妈妈下酒。

  但两人并不像喜欢湿头发的那样抱有同样的“复合之心”了。在第三十四页航一的梦里,只有航一一个人在努力制止大阪的太之塔被强拆,似乎暗示往日生活再无见证的可能。在第九十七页龙之介的梦里,小龙已经觉得受够父母吵架的这种生活,或许他明白自己又不得不继续生活下去。所以航一认为在一起,才能开始新生活。而小龙认为分开,才是新生活的开始。不管是原来的家庭,还是分居的家庭,都已经生有不同的梦想了。

  而新干线的开通,就是一个不会让希望在原地枯萎的奇迹。鹿儿岛的首发班车樱号与博多的首发列车燕号,交错时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在熊本的目睹者可以许愿实现自己的愿望。

  于是航一与小伙伴设定“熊本qiji”笔记的准备计划,开始各种欢乐离奇的筹路费,以及捎上弟弟龙之介的碰头计划。然后开启七人足够惊吓与兴奋的离家之路。但所谓的“许愿奇迹”就像外公周吉的轻羹复兴计划一样,最后都会因为某种原因,选择了粉红色的包装。

  小佐放弃了想要结婚的两位天使老师,而想让父亲不要再玩小钢珠。小真放弃职业棒球手之梦,只想复活自家的老犬弹珠。龙之介并没有许四个人一起生活的愿望,而航一甚至没有说出一个愿望。

  航一与龙之介即使穿着不同的T恤,但里面都是一样的背心跟短裤。航一他说“比起家人,我还是选择了世界”,成长是十分痛苦的事,但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于是一个不成功的奇迹,却拯救鹿儿岛。

  我想兄弟俩都可以明白,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我有一个更重要的人,从此我生命的一切所做的都将是为了他。他就是我自己。

  一个人在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他发现自己其实无法完成自己的某些梦想了。那你与你的世界之间,有多远的距离,应该是一个奇迹。我们一直以为能创造出奇迹,现实却告诉我们毕竟只是平凡的人类,只能接受属于自己的生活,那样才有“力”。就如里尔克所写的那样:Losing too is still ours. and even forgetting still has a shape in the kingdom of transformation. When someting's let go of ,it circles. and though we are rarely the center of the circles, it draws around us its unbroken, marvelous curve.

  《奇迹》读后感(八):比自己的生活更重要的东西

  打开《奇迹》一读就能感受到是枝裕和的风格,关乎家庭、成长,描绘得非常细腻动人。但不管是悲伤还是喜悦,表现出来总是淡淡的,就像书中航一外公做的轻羹,尝起来有种朦胧感、清淡的甜味,但“渐渐地就对这个清淡的甜味上瘾了呢”。

  父母离异之后,哥哥航一和妈妈一起生活,弟弟龙之介则和爸爸一起生活,分居两地,已经有半年没见面了。但两人一直保持着联系,想努力让一家四口重新生活在一起。尤其是哥哥,不满意现在住的地方有火山喷发,到处都落满了火山灰。再听说了两列列车交汇时产生的巨大能力能带来奇迹时,他下定决心要去列车交汇处,许愿让一家四口团聚。在航一的影响下,弟弟龙之介也踏上了见证奇迹的旅途。

  但到了列车交汇的时刻,航一最终没有喊出自己的愿望,弟弟龙之介却下意识地喊出了“爸爸的乐队能大卖!”的愿望。航一的愿望是希望樱岛火山大喷发,这样他们一家人就可以搬到一起生活。但那个时候他脑海中闪现的画面——外公的笑脸、爸爸的CD、妈妈闪着泪光的笑容、甜甜的轻羹——促使他思考着,他知道火山大喷发会使现有的一切都消失,理性的他不会让自己许这样的愿;但感性的他又在心中呼喊“我想让全家人生活在一起有什么错吗?”

  “比起自己的生活,还拥有其他更重要的东西。”“比如说音乐呀……世界之类的。”爸爸曾经这样给航一说。外公也在”田道间大神“和”女儿和外孙“中做选择时选择了”田道间大神“。这些如同在幼小的航一心里种下一粒种子,不知不觉间已经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最后两兄弟也直面内心的想法,达成一致“虽然是兄弟,我们也不用事事都一样”。

  注:田间道大神是掌管日式点心的神。

  偶尔更新的读书公众号:宁宁读书(nndushu)。

  《奇迹》读后感(九):我还是愿意去相信奇迹

  所以到最后,奇迹发生了吗?

  好像有,好像也没有。

  这本书的噱头太多了,“逃离乏味的人生”、“拒绝乏味的人生”其实孩子们并没有拒绝乏味的人生,只是把自己小小的心愿当做了奇迹,并且万分期待去实现它。

  百度百科对“奇迹”的解读为:不同寻常的,不平凡的事。而孩子们迫切的盼望这种事情能发生在自己身上。让死去的小狗复活,让自己永远和喜欢的老师在一起,成为棒球选手,成为女演员,爸爸的乐队变得受欢迎,一家人永远在一起... ...这样的心愿不能全部算做“奇迹”。但是我很喜欢封底的一句话:“所有的坚持都会成为奇迹。”你为了坚持的付出,也会成就奇迹。

  不论最后,航一的心愿有没有实现,他至少明白了一件事情,在“奇迹”面前,人们都是渺小的。为什么没有把心愿喊出口?或许他已经领悟到,生活就是由很多挫折组成的,没有做成粉红色的轻羹,不会再复活的弹珠,父母分居后如释重负的弟弟。

  “不管怎么说,明年我就是中学生了嘛。”这句话他在弟弟面前说了两次,他是知道的,自己长大了。

  我会相信奇迹,但我更相信这个世界。

  《奇迹》读后感(十):这本书也带着清淡且让人上瘾的味道

  大概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走在漫长的(长大后重走发现没多远)上学路上,穿过医院宿舍区黑洞洞的后门,突然意识到还有好久才能堪堪小学毕业,我发出一个无奈的感叹——真是还有好久才能长大啊。那时候就想赶紧到二十岁,到等到了二十岁又想赶紧到三十岁。如今,我愿意回到从前的任何一天,哪怕第二天高考,哪怕第二天测一千米,哪怕第二天失恋。

  差不多是四年级的时候,我们的音乐老师换成了全校最好看的(至少我当时这么认为)老师。第一节上她的课,我不自觉地盯着她看。很快被发现了,老师就不点名地批评了我,那个同学怎么盯着我发呆啊,怎么不看书啊。我很庆幸我纯朴的好色举动没有被揭露出来,但也对她的不解风情大感失望。如果还能回到那个课堂,以我现在的脸皮厚度,应该会有胆量说出——老师,你好漂亮。之所以道出这一段隐情,因为要感谢这本书带我重游了小学时光。如今我老泪纵横地回忆起她凹凸有致的身形,白皙平滑的皮肤,俊俏温柔的面容,终于感受到了乐而不淫的境界。这么多年过去她也应该青春不再,但是当年,是她教给我最初的审美,她就是我的西西里女神,她就是我的莫妮卡·贝鲁奇。哦,对了,在这本书里,她叫做小幸老师和青木老师。

  在这本书里我意外地发现了很多小时候自己的影子。我也是一个哥哥,有一个堂弟。跟所有哥哥一样,小时候与弟弟相处时我不自觉的会成为秩序的建立者和维护者,经常怪弟弟不懂事,甚至故意疏远弟弟。同时我也愿意去保护弟弟,但是当弟弟某些方面变得比我强时,一切又变得有些微妙起来,哈哈。上学之后,世界不再是家里的小院落,朋友不再局限于邻里发小,这一份做哥哥的夸张自傲感,又逐渐消解掉了。如今我们保持着一种淡漠的亲密感,虽然正常一年只见两回,平时也从不联系,但是总觉得非常放心这份兄弟间的感情,放心到感觉一丝刻意的维护,都代表了对这份羁绊的不信任。下次等他回来,看来得跟他喝顿酒好好聊聊小时候。

  回忆总是愉快的,感觉过去总归是最好的,因为过去不会像未来一样用巨大的不确定性折磨每一个人。而现状永远是最糟糕的,因为操心最多的就是眼前的问题如何解决。及至问题解决,现状成为了过去,才发现那一段曾经走过的路,错过的风景还是很棒的。放手过去,接受现状,营造未来,这是一个难得的成熟心态,我可以用我身上的任何器官发誓,获得这样的心态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当你的现状的确很糟糕的时候。这本名为奇迹的书,我觉得最奇迹的地方,就是书中的这几个小孩子居然通过相信并完成一件荒唐的事,获得了这么一份难能可贵的成熟心态。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吗?虽然故事中愿望没有直接兑现,但是这帮小孩子自身却发生了奇迹般的转变。

  坦白来说,我一直认为信仰是虚妄的。通过满足设定的条件,企盼一支神秘的力量来帮助达成你力所不逮的愿望。其实这本书所讲的剧情,与现实中大批成年人千里迢迢去寺庙里求神拜佛烧高香异曲同工,只是故事以小孩子的视角写成,小孩子的行为本来就天马行空,所以不仅不觉得荒唐,反而为之感染。从结果来看,不得不让现实主义的我重新考虑,信仰这件事情,或许无法改变糟糕的现状,但相比任由脱力感控制自己堕入恶性循环,如果我们能够从信仰中获得改变自己的力量,之后用积极的自己作用于周围的环境和事件,那还能说信仰是荒唐是虚妄,是无用的么?不得不说,看完这本书以后,我也想要选择一件事情开始信仰起来。

  可惜我年纪大了,不能像书中的孩子们那样做出浪漫的冒险行为了。我反倒希望成为一个像书里面外公周吉一样的家长,在门口抽烟等孩子回来以后,不去追问责备,只是酷帅地问一句——事情办完了么?

  .S. 建议先看书再看电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