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明天也是小春日和》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读后感10篇

2018-05-08 20:5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读后感10篇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是一本由[日] 津端英子 / [日] 津端修一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50元,页数:15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读后感(一):明天也是小春日和

  希望我也能把生活经营从容舒适精致

  吃饭 休息 放松身心

  睡觉 工作 都在这里

  从以前到现在,从现在到以后

  过日子日积月累小事才最重要

  当你把生活过精细时候,它就会变成无数个细小片段。其实生活就是由每一天的琐碎小事组成的。

  随手一放也像好好收拾一样,这就是修一先生的整理魔法

  “用留言板,提意见的和被建议的人都不会感到别扭。”

  用数字编号虽是个小技巧,在整理时却能发挥大作用

  “培养注意力关键出发点就是学会整理”

  --犬养道子《幸福现实主义

  “看见、感受惊奇的心才最重要”

  --雷切尔·卡森《惊奇之心》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读后感(二):味覺的傳承

  《料理仙姬》中也提到了關於味覺的傳承,在此書中又一次看到時,羨慕又失落

  能創造一種味覺或者繼承一種味覺,在我看來,都是一件非常美好且越來越奢侈事情

  這本書的裝幀及內部排版都算不上滿意,可能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圖片文字全部準備下來已經不易,但——

  像我這麼高冷的人,就很受不了圖片旁邊加卡通對話框,真的很,“可愛”;

  又如,是寧願少幾張圖也希望每張挑進去的圖都是最好的,然而書中很多插圖還有其排版方式總讓我聯想到朋友圈大家用美圖秀秀修的圖;

  英子和修一身上更光亮地方,採訪者或者是編輯這本書的人好像都沒有體會到,大多還只是停留在對其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的窺探。

  ——是可以做的更大方、更乾淨的一本書

  另,看完再翻時才發現,修一已經於於2015年去世。會有去記錄修一離開後英子一個人生活這樣子的想法

  沒了修一,英子會不會時常找不到東西呢?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读后感(三):尽心尽力认真生活。

  几乎是全程艳羡着读完的,并不是单纯地因为田园生活、所谓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而是因为津端夫妇

  1.拥有一个安定心态

  2.每天都有所得,春夏秋冬从未错过

  3.记录

  4.整理。“培养注意力最关键的出发点就是学会整理”。

  5.家庭美满,三世同堂。

  6.夫妻二人性格互补,相互依赖,相互尊重

  7.对待朋友热情真挚,他们更值得被同样的方式以待。我很喜欢英子女士的一段话“每当和年轻人说话,收到他们的道谢时,我们都觉得更有精神了,好像从大家身上获得了力量一样。多亏了平时常用客人过来,我们的日子更有活力了,真正受益的反倒是我们俩。”

  8.心安理得。“现在的成年人忙碌碌,疲于生活,他们所处的环境乍看之下仿佛一个”新新世界“,其实那一切也许只是个假象”。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读后感(四):于平淡中见真性情

  老院长的菜园子

  研究生毕业时,接到了久违的大学时候的院长的电话,他已退休,闲居京郊,邀我到他的住处小聚。坐地铁,换公交,又走了一长截路,拐进了一个别墅区。普通意识里的别墅本应高端洋气,但此处却多有不同,十分接地气,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多家住户都把花园改成了菜地

  老院长年事已高青丝不再,但精神矍铄。他兴致勃勃地带我参观他家别墅,周围但凡有土的地方都种上了蔬菜果树。时值夏末,园里植物青绿茂盛,我们穿梭其间,摘取自然馈赠。红的西红柿,绿的山核桃,圆的土豆,长的黄瓜……他一边把这些无公害食材变为美味午餐,一边和我拉着家常

  “我女儿设计,当时这里房子性价比高,手里正好有点钱,就买了一栋,后来嫌住太远上班太麻烦孩子上学也不方便,就搬到城里去了,这房子就空了出来”他说着,脸上浮现出自豪,“现在我退休了,刚好过来住住,自己种菜,吃得健康。”

  他说附近很多家都是如此,子女不在身边,老头老太太们住着空荡荡的大房子,闲来无事,就都在自家院子里开垦田地,播种时互相借种子收获时互相送菜,乐在其中。

  我不禁心生感慨,大概人老了,才能真正回归本心吧。

  年轻时,没钱的为生计奔波,有点钱的为车房受累,钱多的绞尽脑汁社会地位,都少有这份闲暇享受平凡安宁的生活,追求返璞归真。于是在翻开《明天也是小春日和》时,难得地向往起晚年生活了。

  咱俩的小春日和

  八十六高龄的修一带着八十三高龄的英子住在他亲手为妻子设计建造的小木屋里,有条不紊地打理着退休后的新人生。

  屋外那片园子,是英子的梦想,也是修一对英子的爱。在我看来,修一先生简直是理想全能丈夫,有才华,有想法,有专长,有行动力,更难能可贵的是,有一颗未泯的童心

  “请注意,会疼哦”他做了个黄色的小木牌,挂在低矮树枝上,提醒妻子小心。“鸟儿的水盆,欢迎,来洗个澡吧”他也在水盆边贴了木牌,提示这盆是小鸟专用。“西红柿。桃太郎,生着吃的”醒目的亮黄色小木牌挂在竹架上,提示着这块地种了什么,什么品种,甚至连庄稼熟了后可以做什么,怎么吃都想好了。这样的提示牌满院皆是,堆肥缸上、树枝上、菜地里……有的还画了两人的简笔画,写上两人的年龄,让整个小院处处充满温情

  修一先生还特别喜欢做培根,自己设计、搭建熏炉,自己筛选熏料,坐在椅子上按着独家食谱一步步熏制。美味的食物,都是用时间心血一点点浇筑出来的啊!

  擅长整理的设计师修一先生,会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里,按着作物的时令,画不同的图纸对菜园子作规划;把各种农具分门别类、井井有条地摆放整齐;像日记一样,把每天的生活记录下来,配上复杂的手绘图,画上简单的小插画,放入一个个文件夹里,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壮观书架上……除了佩服,实在语塞了。换做是我,别说是年复一年地坚持,能保持个一周一个月,已算相当不错

  英子也是个很有真性情的老太太。她喜欢做饭,独自掌管着厨房一丝不苟安排一日三餐。有一双巧手和一身好厨艺的英子,向来会在摆出一桌精美菜品时,受到访客和吃货们的高度称赞。从年轻时,她就开始喜欢收藏各种餐具、茶具、玻璃器皿,出去旅游,走亲访友,哪里碰到了喜欢的,一定买下来。对英子来说,美味的菜品必不可少,与不同菜品相搭配的餐具更是尤其重要。她是把饮食作为艺术来对待的女士。

  除了菜品,还有令人目不暇接的各种点心、饮品。夏天喝什么凉爽解渴,冬天喝什么温心暖脾,早上喝什么营养健康,晚上喝什么补气助眠;为不喜欢蔬菜的修一榨各种配方的蔬菜汁,把园里收获的水果制成各种口味的果酱,根据季节改变家中物品的陈设……英子女士手脚麻利,信手拈来,把生活过得又精细又精致。

  秋冬来临,英子女士会收拾起夏日的草席竹编,换上暖和的棉麻家居织物。她有一台古朴的织布机,原毛纺线,再织成围巾袜子衣物各种家居用品,这种原始的复杂手工艺,总令人赞叹。

  家里有很多留言板和可以插在土里的留言旗,家中、菜园里随处可见,都是由修一先生亲手制作,这是夫妇俩别致交流方式。“请帮我翻翻土。”“干完咯。”只要英子女士把旗子插在需要翻土的田里,修一先生就会去干活儿,然后插上旗子以示完工。有时候,修一先生还会在上面画上俏皮的插画。“修一,拜托你了。”“搞定了。英子,久等了”“水都没关,上哪去了?”“对不起,下不为例。”……一问一答间,颇有孩子玩过家家般的同年意趣。

  结婚五十多年,他们互相尊重,互不勉强,和气过着这流水温和而绵长的日子,享受着男耕女织的田园情趣,幸福就是这样精心地把生活过成日子,就是这样平平淡淡日复一日最长情的陪伴,就是相互依靠着,静静地躺在冬日的暖阳里,看时光如天上的白云般游走。就这样互相敬爱,互相扶持,互相打趣着一起变老,还有什么比这更加幸福呢?

  一个问题

  “如果你时日不多,你最想做什么?”

  我的父亲前年查出肝癌,尽管才四十多岁,却开始被迫思考这个问题。那段时间憔悴很多,在做不做手术,住不住院,西医还是中医这样的问题上反复挣扎。后来作好决定,术后带着母亲去海南养病了。现在常常在微信发给我一些照片,全是生活的点点滴滴:初升的太阳海岸的水母,阳台的花,桌上的美食……日子过得平淡而充实

  于是我开始时不时思考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我曾被问及,也曾问过别人。十几岁的孩子,大概总想出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就想要环游世界;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想法多顾虑也多……但也许真正开始认真对待这个问题的,便是六七十岁这群人了。若我也有幸活到六七十岁,我不知道我还会不会在乎年轻时未完成的梦想,还会不会对曾经的追求念念不忘。也许那时候,什么都不重要了,唯一要考虑的,还是生活本身。

  英子说:“当你想把生活过得精细的时候,它就会变成无数个细小的片段。其实,生活就是由每一天的琐碎小事组成的。”

  花点心思研究食材,做更适合自己的口味;换换家里的摆饰,让自己心情舒畅;去熟悉的地方散步,给远方的朋友打电话;动手做些可爱东西,并把它们寄出去;和亲近的友邻喝喝茶,聊聊闲话……也许,这些无关乎成功、无关乎道理的小事,才是生活最本真的面貌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读后感(五):田园生活美学

  1、

  久违的田园生活什么模样

  住一间平房,附带一个大院子,春夏秋冬,栽种各种时令蔬菜水果。早上起来喝的第一杯蔬果汁冰箱里的草莓蛋糕、鲜甜樱桃餐桌上的沙拉,杯子里的大麦茶,原料皆经由我手而成,自给自足

  这不是空想,是一对日本夫妇的退休生活场景

  中国城市历史并不长,农民背朝天,埋头地里苦干的图景在我们脑海里尚有印记。只是这种田园劳作的回忆多与生活的艰辛联系在一起,生活的美感是无暇顾及的奢侈。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里,津端夫妇却将田园生活过成了一篇描写春夏秋冬之美的散文。两人生活的美学细节,通过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呈现在读者面前。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读后感(六):想要的生活,我陪你过啊~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日语中,“小春日和”意指“晚秋到初冬里阳光和煦的好天气“。几十年来,津端夫妇远离都市,种菜,植树,烹饪……任窗外风景四季更迭,有彼此陪伴的每一天,都是小春日和。

  津端修一先生和英子女士精心打造了一座梦幻田园,俩人晴耕雨织,研究菜园里的当季蔬果,细细品味生活的滋味,不紧不慢,走过四季。这是一本让人心明媚温和的书,它用修一严格规划的菜园四季草图,用英子的当季蔬果汁和满载美味的包裹尝试着告诉我们:生活终归是平淡的,但要是愿意花时间去悉心经营,就能得到每一天的好天气~

  下面就让我们去津端家,取取生活经吧~~

  一、精心规划,从容轻便

  修一年轻时是一名忙碌的建筑师(心疼设计师),做事严谨细致有章法。菜地边挂了一小块木板,上面是他给菜地划分了21块区域详细标注了每一块的功能和作物名称,上面的内容会随春夏秋冬一起变更。不止于菜地,还有物品的收纳,无一不是用心。修一先生充分运用颜色、提醒和标注的标牌,来实现井井有条的归纳整理。除了分类功能,标牌还被用来和英子对话,逗趣的语言附上萌萌的小漫画,就能传递爱意。我想,所见之处全都清爽条理,心里也一定是舒畅的吧~

  二、跟着感觉走,享受灵感带来的情趣

  不同于修一先生,英子女士是一位非常随性的人。厨房是家里唯一一处修一不能踏足的地方hhh,那里是独属于英子女士的天地!他们远离都市,英子准备一日三餐会利用菜园里的蔬果,和冰箱里储存的食物。英子女士喜欢跟着感觉走,做出了很多具有“津端家特色”的食物。新鲜蔬果汁,大麦茶,栗金团,捣年糕,柚饼,梅干,樱桃,草莓……当然,还有还有修一最拿手的——培根。就连做培根的熏炉,都是先生改造过的呢~

  修一和英子每天早起干活,休息时会享用早茶和下午茶,茶点大多是是英子自己做的~绿色健康,精致美味。在菜地里坐着边聊天边吃吃喝喝,夫复何求哇~

  三、真正的幸福,是可以辐射到周围的

  津端家经常会来客人,毕竟他们家有很多好吃的呀hhh。用美食招待客人,一起聊聊天,能给日子注入别样的活力。还有满载美味的爱的包裹,会不时地寄给东京的儿女孙辈,寄去的是泥土和收获的味道,也是对生活的用心烹饪。

  不是说嘛,人生不在于过了多少日子,而是记住了多少日子。

  和一个彼此舒服的人,认真过每一个春夏秋冬,就能拥有每一天的好天气。

  一起加油喔~~明天也是小春日和。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读后感(七):这对将近90岁的日本夫妇 把日子过成了诗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

  这是一本书,这本书来自春天。

  在我们的俗念里,乡村生活在词典里带着尘土的气息。而津端夫妇,两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把乡村生活过成了一首诗。

  书很薄,读起来却不忍释手,大量的图片,描述了津端夫妇的田园生活。为了圆妻子英子多年的田园梦,津端修一老先生在退休后带着英子远离都市的喧嚣,归隐乡间。二人用几十年时间悉心打理着自家的木屋和菜园。

  连门牌都弥漫着咖啡的温暖。

  整本书就如同春日的阳光,读起来像是空气中都散发着樱花的香味。

  从内容上来说,整本书更像是一副日常生活展示录。夫妇二人打理院子、养花种草、培育蔬菜、自创食谱并记录下来,他们的日子像是完全用自己的手指画出来的画,每个纹路都朴实又浪漫。

  他们爱着彼此。相互考虑对方的愿望饼为之行动。在城市里,英子一生都在支持丈夫的事业和梦想,而来到田园生活是妻子的梦想,修一就为这份耕织生活打好了基础。

  他们爱这个世界。会在小鸟的澡盆上标注,“欢迎来洗个澡吧”。家里到处都是留言板,用简笔漫画认真记录每一天的快乐。

  他们爱每一天的生活。英子负责饮食,她喜欢按照季候变幻调色弄味、定制风味点心,并且一定要配上相应的餐具。他们的饮食更像是与食物的交流。每道菜都是认真而有仪式感。年糕、青团、各种果酱、金团、柚饼子,每个季节都有着独特的味道,连菜谱看起来都赏心悦目,他们完美的享受了阳光雨雪的馈赠。

  他们曾经拥有者世俗眼中丰富多彩的人生,却依然对生活抱有兴趣,仍然愿意观察一只鸟的生活,愿意全身心感受一枚叶子的生老变化。

  从繁华的都市到寂静的乡村,依然过得优雅而精彩。我们热烈的羡慕这份转变,眼馋着美丽的的院子,垂涎着美味的美食,可能原因就是因为现实中钢筋水泥的生活锁住了泥土的气息,时不时的雾霾封住了阳光的味道。每日里困在一个小屋子里想象着远方,也只剩下从别人的世界中采撷一点灵感来装点自己意趣索然的大众生活,聊以安慰罢了。

  这个背后手工劳作的辛酸,雨雪带来的也不单单是浪漫,都被我们选择性的忽视了。当然极致的生活都是少数人带着自己的疯狂和坚持才能拥有的,所以,他们在城市里过得热烈如盛夏,在乡村也能过得温和如暖春。

  我的童年也是在泥土中打滚。沉迷于春季四处采桑叶喂蚕,喜欢绿油油的榆钱和白嫩嫩的槐花,热衷于夏季暴雨后在小树林里挖知了,晚上抓了萤火虫一暗一亮,迷恋秋季的瓜果,与果园的人和狗斗智斗勇,冬天的雪人啊,你带走了童年的多少笑声。

  而现在我们只认识电子科技和机械玩具。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更多的人类一步步远离土地,自然界也似乎只存在纪录片和节假日的人流之中,被压缩的像是脆弱发黄的薄纸。

  一片忙碌和焦灼下,一起来看看《明天也是小春日和》吧。从他们混合着久违的泥土气息的智慧日子,捡起来被我们遗失了的只在梦里想象过的美好生活。

  春夏秋冬,花草鸟鱼,都值得被爱。

  你也是。

  来公众号 蜜桃芥子 (mitaojiezi) 一起互撩吧。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读后感(八):生活不只是眼前的晴耕雨织,还有塔希提与远方

  拆开《明天也是小春日和》,忍不住一口气念完,心里想着若能如此度过一生也能高攀“幸福”了。打小受了太多的大理想、大道德教育,生活学方才靠着“小春日和”式的书一点点滋补起来。不过,想想书里这一对受到尼轰国追捧的老夫妇的田园生活,又觉得,人吗,多半都是在所谓的“幸福生活样板间”里走走转转,撷一点灵感装点自己意趣索然的大众脸生活,只有极少数人愿意带着微笑或狂喜把一种生活活到极致。狂喜者固然灿烂,却容易玉石俱焚;微笑者呢,却坐拥了今天以及明天的小春日和。

  小春日和是晚秋到初冬阳光和美的好天气。不冷不热,大自然的颜色还在,阳光却被未来的冷意洗掉了躁热。这刚刚好的温度,也适用于“闲敲棋子落灯花”的平静心情吧。怀着这样的心,不论工作或是生活,人都更有耐力去面对长达一生的艰辛。津端老夫妇就在这样的心境上种养了两个人的一辈子。

  他们的生活很简单,男主外女主内,煮饭睡眠劳作,或用“晴耕雨织”这个略感传(nan)统(quan)的说法。身为建筑师的丈夫修一相信“城市需要森林”,亲自修建原木房子,打点菜田,并种下一百八十棵树。富家小姐出身的英子婆婆则在小小的厨房焙制餐点、在厨余做手工编织,向儿女亲自垂范什么是好的饮食和生活。

  然而每一样简单都浸透着务求精致的用心。比如修一会格外细心地在田里插上黄色的指示牌,提醒毛手毛脚的老婆婆,这儿有低垂的树枝“请注意,会疼哦”,那是小鸟的澡盆,“欢迎来洗个澡吧”。到处张挂留言板,用简笔漫画认真记录每一天的快乐:80岁的童心掺了爱意,再年老的芳心都能轻松撩动。英子女士呢,一定要按照季候变幻调色弄味、定制风味点心,并拿一生积攒的美丽餐具和手织棉麻为房间换装。她生性洒脱,不计较钱也不计较烦忙,侍弄青菜制作果酱的忙在打点三餐的忙碌里穿针走线,透着从容的潇洒。亲手烤培根、做年糕、草莓酱、果醋菠萝、栗金团、柚饼子,每个季节都有储存时鲜的方式,一季季做下来便成了仪式……仅仅是追随书里披露出的菜谱,也能给餐饭添一些阳光雨水的味道吧。

  老人的生活又不止于眼前的平静耕织,爱好帆船的修一,下一个梦想是驾着帆船游玩塔希提岛。就是那个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安放了高更不羁余生的浪漫原乡。英子一生都在支持丈夫的事业和顽童心,塔希提的追浪梦想大概也为期不远了。

  阅读这种生活的过程和咂摸汪曾祺笔下的食物,和一字字念《闲情偶寄》、念《随园食单》、念《茶经》的恬适快乐是非常相仿的。不过,后者有一种士大夫们在做完或吹破了兼济天下的狂梦后,终于能独对时间的平和。津端夫妇的极致大概在于,他们直接跳过了天下理想的负累,把一家子的好生活同时当作活着的意义和表象。

  仔细想来,这不正是文艺青年们呼声甚高的生活么:不只有眼前的晴耕雨织,还有塔希提和远方。然而并没有那么简单。电子科技和机械的包围太多了,把人从土地从自然里生生抽离出来,时间也被他者化,只有在一团乱麻式的忙碌和影视剧提供的生活里,我们才知道该如何过活。遇见津端夫妇混合了泥土气息和老者智慧的生活,难免会有一种失物招领般的惊喜和佩服。

  但又有多少人能领回这么活着的本领呢。修一先生看来,重要的是要保持“看见,感受和惊奇的心”,他不留情面地戳穿人们的虚张声势,“现在的年轻人忙忙碌碌,疲于生活,他们所处的环境乍看之下仿佛一个新新世界,其实那一切也许只是个假象。”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读后感(九):最好的生活,不过是有饭有诗,有家有远方

  “如果有一天我能够拥有一个大果园,我愿放下所有追求做个农夫去种田。每一个早晨我耕耘在绿野田园,每一个黄昏我守望在乡间的麦田”,大乔小乔这首《农夫渔夫》里唱的可不就是人们最向往的那种田园之乐。在人们还仅仅只能在城市里畅想的当口,有邻居却已经践行着这样的生活方式,他们就是《明天也是小春日和》的主人公津端夫妇,英子女士和修一先生。

  英子和修一的生活几乎符合所有小清新们对理想生活的想象。他们身躬力行着与自然和平相处的法则,在春夏秋冬的节律里出产自己的粮食和心情。

  书里所呈现的是个无忧的伊甸园,仿佛没有忧愁没有病痛,只有两个如孩子般的老人在属于他们的院子里建立爱的家园。八十岁的英子依然不重样地做着拿手的美食,八十五岁的修一还能骑着赛车飞驰在小镇的街道里,一趟趟寄送给孩子和朋友的园子里的收货。对于人生苦痛,书中只一代而过,可轰轰烈烈的坎坷和欢欣只是以时间的方式换了副面貌,藏在了那些古董般珍宝一样的日常物什里。我们虽看不见它们真实的发生,却能看见那之后沉淀下的尘埃和痕迹。“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少时学诗,哪懂里面的天真抱朴的心愿、略尽沧桑的归路和终能返自然的满足。正因为此,环绕在这所小木屋里所有的平淡、温柔、宠溺和童心才更加的可贵。过尽千帆依然如孩童般睁着赤子之眼和“惊奇之心”,这恐怕是两位老人一生的追求也是他们所有的生活智慧。

  这个家里的所有细节都充满朴素的美,让人不禁想起小津和侯孝贤电影里的画面。依着季节的变化改变家里的装饰,不同的季节,屋子的温度、光线、触感都不一样,老人对此乐此不彼。爱折腾的修一还会不定期调整家具的摆放位置,让家焕然一新。就算是随意摆放的物件也都透露着他们小心维护生活之美的严肃认真。一个小小的空间被有心人装点得有滋有味,小木屋就像个懂得换装的女孩,只需要最简单的衣着,就可以把自己打扮得合宜而百变。

  不过这个屋里最打动人的是处处萦绕着的爱的气息。被爱环绕的家当然让人羡慕,但懂得爱却并不是易事。可是那些黄色小标牌、留言板、木板明信片、码满书架的日记本,分明又在说,它其实不难。英子和修一家里的每一处微小细节,好像都在告诉我,所谓爱,无非是懂得体味,然后有所行动。体味爱人的感受和情绪,用他最舒服的方式和他相处,以土地和植物们想要的方式对待他们,感受四季的颜色和味道,不打扰也不打乱这一切。用这整个体味的心去生活,生活自然会厚爱你。

  两个老儿童一个严谨,一个随性,一个酷爱整理,一个喜欢收藏。一个在里厨房看世界,空间再小也能叱咤风雨,一个在船舱里尝百味,世界再大无非酸甜苦辣。不管事情大小,不论身处何处,这样水手般的勇敢,和诗人般的敏感却是他们共同拥有的美好秘密。所以我想,即便换了天地,生活一样能被他们经营得美妙甘甜,每天都是小春日和。

  暂且先不想象自己有个大果园,如果有一天,能被英子和修一夫妇邀请,去看看他们的饭和诗,家和远方,那也是够美的事情了吧。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读后感(十):两个人的好天气

  作为一名非代表性在豆瓣断断续续混迹多年,懒癌持续发作从来只看不写连豆瓣账号都忘记的标准文艺女青年,刚毕业时心血来潮学习了几年日语,便一发不可收拾,自此开始对日本写实的小众书籍情有独钟,在这浮气躁动又被迫慢不下来的繁华都市生活中,我更倾心、沉醉于清新扑鼻又纤毫毕现的良品图片,喜欢发现、感受书中细腻朴实却温暖恬淡的真实情感,同时反思自己随意而不良的生活状态,愿意尝试更加健康多样的习惯及思考方式。每次读完此类书籍仿佛已完成一次身临其境的时空穿梭,身虽未动,心已飘远。如今妙手偶得这本《明天也是小春日和》,读完之后便思如泉涌,终于决定弃懒从文。

  封面——津端先生自创的培根熏烤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