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生三百岁——星云大师传奇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人生三百岁——星云大师传奇的读后感10篇

2018-05-11 20:0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生三百岁——星云大师传奇的读后感10篇

  《人生三百岁——星云大师传奇》是一本由刘爱成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55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三百岁——星云大师传奇》读后感(一):人间佛教《人生三百岁——星云大师传奇》

  早就听说过星云大师,但是在看这本书之前真的不了解星云是何人,不知道佛光山为何处。在看了这本书以后,深深的为星云大师所折服,被星云大师开创的人间佛教所以震撼

  原来星云大师出生在大陆,是在抗日战争以后才去的台湾。当年不过是一个普通和尚,还是外来和尚,费尽辛苦去别的和尚都不肯去的宜兰传送佛法。别的和尚不肯去,是因为宜兰人排斥外来的和尚,可是星云去了,并且在宜兰扎下根来,结果宜兰的民众喜欢上来这个帅气的外来和尚,并且因为星云纷纷皈依,结果把宜兰变成了星云的大本营。

  于是一点一点的,一年一年的,星云在小小的台湾不断的去宣传他心中的人间佛教。后来建起了佛光山,再后来,机缘巧合来到美国建设西来寺,直到今天在全世界开设了300多个佛教道场,把佛教从台湾推广到全世界。星云大师对佛教的贡献巨大,星云大师出生在扬州,堪比扬州的另一位高僧,那就是鉴真,鉴真当年七次东渡,最后来到日本传播佛教,而星云大师把佛教传布到亚洲以外的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可以说贡献超过了鉴真大师,不过佛教是不提倡比较的,不提倡分别心,鉴真和星云都是传播佛法的高僧,不应该分高下

  星云大师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星云大师提倡的人间佛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感觉人间佛教就是把佛教顺应现代社会做出一定的改变形式上改变了,但是佛教的内核没有变,精神没有变。这样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才能够在今天发扬光大

  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特别重视教育,星云大师不断的把自己弟子送到大学深造,后来送到外国留学,最后自己开始建设大学。重视教育就是重视人才,星云大师的弟子中人才辈出,各方面的人才汇聚一堂。建筑金融艺术方方面面,其实在印度在西藏传统佛教都是非常非常重视教育的,在西藏寺院就是学院,出家就是为了受教育,在寺院里要苦学十几年才能够得到格西学位。教育让佛的弟子们具有了广阔视野,没有人才佛教没法发展,没办法适应现代社会。我觉得这是星云大师人间佛教最重要的,也是能够成功的重要基础

  人间佛教重视人间的亲情,重视和当今社会的接轨,割除了很多原来的陋习,佛光山上就和别的道场不一样,没有了到处都有的化缘的和尚,现在一到寺庙,到处都收门票,到处是功德箱,到处都是买香的开光的。花钱就可以建碑,挂像,留名,让人感觉佛教太市侩。我们在基督教堂,在清真寺里是不会看的这种东西的,让人感觉佛教太商业化,太世俗了。人间佛教就杜绝这种现象,佛光山的僧人不能私自化缘,也没有那么多功德箱,这样让人感觉佛教更像一种信仰

  人间佛教拉近了僧人和普通人距离,在过去寺院就建在村里,镇里,城里,僧人和普通人可以随便交流,而现在寺院都在风景区,在我们的居民区里很少能看到,这样就拉开了和普通人的距离,觉得佛教变得遥远了,神秘了,不知道和尚平时都干什么,怎么吃饭,怎么买菜,见到和尚都感觉很奇怪。这样怎么能让大家都了解佛教,都信仰佛教呢?

  任何事物都是要发展变化的,佛教也是一样,但是无论怎么变化都要不忘初心。佛光山的产业遍布世界,可是星云大师没有自己的银行账户,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办公桌,甚至连自己的卧室和床都没有,每天就睡在一张单人沙发里,如果不是这样,谁肯把如此巨大的财富交个星云呢?

  希望有一天,星云大师的道场能够来到抚顺,来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的生活中,多一点佛的精神和理念

  《人生三百岁——星云大师传奇》读后感(二):不管你喜不喜欢 他都努力了一辈子

  当代佛教界,最出名华人人物是谁?星云

  当代宗教界,最出名的华人人物是谁?星云

  虽然星云因为他的一些言论和他掌握的佛光山“帝国”,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一个争议性的人物,可是看完了《人生三百岁——星云大师传奇》后,我自己是由衷地佩服他努力拼搏的一生的。试想你是一个来自江苏三线城市一个县城小伙子,没有任何的资源也没有任何的靠山,靠着自己的努力,从大陆到台湾,由从台湾到世界,再从世界回到大陆,在台湾岛建立起佛光山,在世界各地建立起佛光山的分支机构,又在大陆的扬州宜兴等地建立起鉴真图书馆和新的大觉寺,人生几十年没有休息过,没有节假日更没有周末,别人工作三四十年就退休享清福了,他却在风烛之年依旧为他的宗教事业而努力,这样的人,就问你怕不怕!

  除了一无反顾的努力之外,星云的情商智慧也相当惊人,他可以同时国民党的马英九、吴伯雄和宋楚瑜(当年还是国民党的)做朋友,他也可以成为大陆各级领导的座上宾;他想推广自己的宗教事业,但是知道大陆对宗教扩张的顾虑,他就让他的门徒多谈文化保护,少谈宗教;他想做什么事情,不是简单地发包给外边的公司完成,而是让佛光山的工作人员从零学起,这样在完成工作之后,他亦培养了佛光山的人才;而且他深知闷声发大财的道理,还拒绝了宜兴方面要给他把一个湖命名成星云湖的建议,这种种让你不得不佩服,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这么一个一生都在努力的人,真的用自己的人生诠释了“奋斗”二字。

  《人生三百岁——星云大师传奇》读后感(三):山里是不是住着神仙

  小时候总问爷爷,“山里是不是住着神仙?”

  爷爷说,“山里没有神仙,只住着老和尚。”

  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看到这本星云大师的《人生三百岁》,我想跟爷爷说,山里住着神仙,老和尚就是神仙,还下山了呢。

  其实“人生三百岁”是星云大师用以自励的话,他不是真的活了三百岁,而是说用一生做几世的事,把生命宽度延伸了,也就是相当于生命的长度翻了几倍。抱着这种心态生活的人生有多丰富,看星云大师就知道了。

  从12岁入栖霞寺拜志开上人成为禅门临济宗第48代弟子开始,星云大师开始了他一生的修行。1939年,他还是一个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整齐穷苦孩子,入寺做和尚也是机缘巧合,冥冥中,佛祖自有安排。这一离开家就是几十年,小沙弥做到住持师傅乱世中,带领僧侣救护队从南京到台湾,参禅悟道,宣扬佛法的同时不忘普度众生,用笔写文来推动“人间佛教”。

  星云大师不是传统意义的山里老和尚,他很接地气,一生辗转中,他深刻体会到,要把佛法发扬光,不是靠寺庙的香火旺,也不是佛教徒遍世界,而是让世人了解佛教所讲的道理,真正解决人心中的困惑才是大义。所以几十年来,他奔走各地,出版讲法说禅的书,写佛的慈悲,写自在的了悟,用笔来开启世人心智

  读星云大师的故事,竟然不时会想起鲁迅先生。他们都是用笔杆子来唤醒民众。只是一个激烈,一个温和;一个横眉,一个慈眉;也许他们的表达方式不同,但都有着甘为孺子牛的谦虚心和自我奉献博大胸怀。不觉多了分敬畏之意。

  星云大师一生也是坎坷不断,对于非佛教徒来说,他在大陆的知名度可能还不及龙泉寺的知客僧,但他在台湾的影响力巨大。他把佛教本身的教义现代化,让经文不再难懂,重视对现代人身心、社会和谐发展的教化,一生致力于此。

  他提倡“五和”:一是自心喜悦,自己的心里要喜悦、和平;二是家庭和顺,一个家里有父母兄弟姐妹,要和顺,三是人我和敬,两个人不是对立,四是社会和谐,不分男女老少,五是世界和平,从自己先欢喜快乐开始,慢慢推广到世界大众、世界和平。

  由于他的曝光度高,也经常会受到质疑,因为刻板印象中和尚就是在山里修行的,出来做宣传就是作秀,不务正业,太世俗化。而星云大师面对这些从来都是一笑了之,继续办各教育,做讲座。因为他懂得自己在做什么,同时从未忘记初心,佛祖的大智慧是教人向善,而星云大师做作的正是如此,他深知教育的可贵,只有受教育才能有机会改善自己的生活

  “爷爷,山里到底有没有神仙?”

  “你若有心,自己就是神仙。”

  《人生三百岁——星云大师传奇》读后感(四):大师成功的秘诀

  虽然我是一名坚定的无神论者,对不管什么宗教都一律基本无感,但对于星云大师的名号我却早已如雷贯耳。这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多次参加各类传统文化讲座,几乎每位主讲人都会提到他,且都备加崇敬;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将洪秀柱称作观世音、将蔡英文比作妈祖婆而闹出的舆论风波,让他轻轻松松就上了头条。

  星云大师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12岁那年,原本陪伴母亲到南京去寻找失踪的父亲,却在栖霞寺只因为一位陌生和尚的随口一问,便舍下母亲就此皈依佛门,拜志开上人为题,成为禅门临济宗第48代弟子。他22岁的时候,他组织僧侣救护队渡海赴台救助百姓,站稳脚根后又辗转台湾各地宣扬佛法,成为台湾佛教界领袖;他40岁的时候,开始在高雄麻竹园兴建佛光山,64岁成立国际佛光会,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在世界各地兴建了多达200余处道场,推广他人间佛教的主张,此外他还兴办了幼儿园、大学等难以计数的慈善事业。

  星云大师的确是一个奇人,但以我等俗眼观之,小人之心度之,就有很多让人难以理解、的地方。有人说世上最难的两件事,一个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子里,一个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里,这两点星云大师恰恰都做到了。只不过,他不是把别人的钱装到自己的口袋里,而是让人拿出钱来行善事。如果说他那么小的年纪就义无返顾的出家,尚可解释为天生慧根,佛渡有缘人,那他当年为什么要舍弃所有去东渡台湾呢?是因为受到了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启示?还有,他在宜兰弘法的时候,又是凭借什么力量就让那么多个妙龄女郎放弃了俗世的生活而随他遁入空门?再者,书中披露,光是修建一个扬州鉴真图书馆他就投入了2亿多元,那么可以想见,建设台湾佛光山、美国西来寺、宜兴大觉寺等等这200多处道场所需要资金量就更是大得惊人,他又是如何筹措来的呢?这么多的道场他又是如何管理的呢?他如此巨大的能量从何而来?

  但是,象我这样的凡夫俗子,最感兴趣的恰恰是那些逸闻趣事之类,只可惜书中并未作更多的详细的披露。事实上作者着墨更多的是星云法师经历,而忽视了更深层次的东西,即便是对其人间佛教这一理念的阐释也不够到位。这是题外话。

  不得不说的一件事情是,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正在福州阿弥陀佛饭店参加一个传统文化的培训班,同住一室的是来一位自北京的管先生,他一心向佛,对于佛教、佛学都颇有研究。当我向其请教这些疑团时,他对我说,我们这些世俗凡人是无法理解他们的,像他们这些高僧大德,正因为他们放下了一切,进入了无我的境界,心怀天地就会拥抱世界,心系苍生就会慈悲为怀,一念起处就能事即成功。接着,他竟然背出了星云大师的一首诗:“问我平生何所愿,身似法海不系舟。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并用《太上感应篇》中的“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来证明他的说法

  当然,他的解释并不能解开我心中的疑团——的确,星云大师一生慈悲为怀,弘扬佛法,力行善事,普度众生,这确实是最大的善,也是最大的德,肯定是他巨大影响力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我更相信的是,一辈子只干一件事情的人必定能够成功。星云大师不但意志坚强,而且勤勉努力,始终用超过他人三倍的时间来推行人间佛教的事业(人生三百岁),再加上品德高尚能力出众,这样的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在哪个领域都能成就一番事业。所以说,坚韧、专注、努力、心地纯净才应该是他成功的秘诀吧!

  《人生三百岁——星云大师传奇》读后感(五):温情、净化心灵传记

  一本很有人情味,很温情的传记。耄耋之年的星云大师誉满天下。但他却总以出家人自居,生活简单朴实规律充实。 回顾他成长和皈依佛门到开创“人间佛教”和信众满天下的人生历程,他的执着和坚韧,他的为人处世之道,他弘扬佛法的智慧,都为我们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借鉴

  初到台湾时政局不稳,年轻的星云在欠发达的宜兰地区弘法,屡屡受阻。他总是面不改色,力求春风化雨。最终打开了局面收获了追随他至今的弟子和信众; 他著述颇丰,洋洋数百万字。此中技巧除了勤读勤思勤写以外,就是善于“见缝插针”。这对于生活在快节奏大城市的我们来说,非常具有参考意义; 对于各位弟子的培养,也能看出星云大师育人的技巧和智慧。他善于识人,也长于因材施教。所以他的弟子中成才成家者颇多。 …… 如此种种,传记中这样的段落太多。烦乱时翻出来读读,可以净化心灵,对工作和生活提供不尽的精神动力。

  《人生三百岁——星云大师传奇》读后感(六):星云大师的传奇一生

  星云大师现在是佛教界知名度最高的大师之一。在大陆,现在他的著作已经属于热销书之列。现代科学已经如此昌明,竟然也有这么多人信仰佛教。的确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星云大师创立的“人间佛教”的影响力不可小觑,星云大师的个人魅力也是不可抵挡。星云大师是如何炼成的?这本《人生三百岁》也许可以给你一个答案。

  这本书是大陆记者首次撰写的星云大师传奇一生的书。作者刘爱成是人民日报社的高级记者,是旗下《环球人物》杂志原总编辑,为了写好这本书,作者多次实地探访佛光山,采访星云大师,与大师进行深入交流。并通过大师的弟子们的讲述来了解他过往弘法的经历,佛光山的艰难创建过程。难能可贵的是,作者通过对大师日常起居的细致观察和描写给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的平凡的可亲可敬的僧人形象。这本书的视角是比较特殊的,作者不是佛教徒,没有着墨于所谓的神迹,只是比较客观地记叙了星云大师的传奇的一生。星云大师并不是高不可攀的神人,而是通过自身努力,不断奋发有为,一生坚持弘法,历经千辛万苦终成大师的佛教徒。从一个贫困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一名万人敬仰的高僧大德,星云大师的一生还是蛮励志的。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得到了星云大师的授权,大师亲自为这本书题写书名并作序。从一个意义上来说,这是一本得到传主认可的权威版本。

  关于书名《人生三百岁》,这是星云大师提倡的一种观念。很多读者可能是第一种听到,会产生疑惑,一个人怎么可能活到这么大的岁数。星云大师其实是换了角度来思考这个人生的长度问题。大师是这样来计算的,一天做五个人的事情,没有休息天。如果活到八十岁,工作六十年,一天算做五天,五乘以六十,不就是三百岁了吗?今年大师已经虚岁九十了,如果按照这种算法,他已经远远超过三百岁了。星云大师提倡的“人生三百岁”,实质上是希望勉励人:能够勤劳、爱惜时间,不要敷衍拖延,消磨时光。现在的星云大师的虽然眼睛看不见了,耳朵也渐渐不灵光了,但是当众生有需要时,他还是戮力以赴。值得我们后来人敬佩。

  《人生三百岁——星云大师传奇》读后感(七):人生三百也无涯

  十多年便已知道台湾有位星云大师,但那时,对这样的大师及佛教还是懵懂,只知道大约是让人出世,能让人获得一些清净心,让人放下,让人心情平静的一些办法。十多年后的今天再来看,慢慢对佛教,对禅,对星云大师这样的高僧才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

  《人生三百岁》是星云大师的唯一传记,由由星云大师亲自授权,人民日报高级记者、《环球人物》总编辑刘爱成主笔,星云大师亲自题写书名并作序,撰写了星云大师的传奇一生。封面有一联:“人生三百岁,传奇皆因色不空,空不色,深深脚印映弘扬佛法;世间一部书,解读谨合事是实,实是事,谈谈文章彰慈悲传承。”囊括了人和书的精彩。

  星云大师的生平不必冗言,一人当作五人用,一生无休,发心为“人间佛教”,这样星云一生早就如同过了精彩不朽的三生。世间想做一件事,最后做成事的人都相当不易。做一件事难免有波折、努力和辛劳,而当做成的事都化为一个个数字时,成果令人叹为观止。说起佛教的传承、佛法的领悟还是看他在做什么。

  台湾有星云大师,大陆有学诚法师。学诚法师在中国佛学院时,虚心学习,用三年时间持诵了10万遍《大悲咒》。为什么诵这么多遍?学诚法师回答:培养专注。如今的我们欠缺耐心和信心,背不下的课文,不愿重复去做的琐碎工作家事,是不是都少了一点专注呢。

  金庸武侠世界里,武功最强的是少林寺的扫地僧。我曾去云门寺住过几天,近距离感受过清净寺院的生活,扫过地,捡过枯叶。当时的心态也不太理解,“花这么多时间禅修,为什么要做这些”,还有些游戏心态,“终于做了回武功最强的扫地僧”。当时也曾摆过传灯法会的灯盏,弯腰摆过一大圈,不满意,又再重新摆一大圈。这一过程就是上百次的弯腰,弯腰,再弯腰,再三的弯腰。弯得多了,慢慢的,心态也平静了,有所感:扫地,扫的其实是心上尘,弯腰,其实是调伏傲慢,放下自我,放低自我。

  《人生三百岁》中星云大师写下遗偈,“山川异域,日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因缘聚会,生生不息。人生三百也有涯,星云大师洒下的“人间佛教”的种子已无涯。他的名字以及佛光山早已被众生铭记,功德无涯。就星云大师而言,“我们的理念不在于自我的成就,是在于佛法能够传承,不分男女老少”。《杂阿含经》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孤立没有力量,谁都不能孤立存在,正法之音还需互助共敬,共存共荣。能读到这样一部份量厚重的传记,也是殊胜。愿各位从中收获启迪,收获智慧,福慧双修,早得自在圆满。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