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十年心事梦中人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十年心事梦中人读后感10篇

2018-05-11 20:48: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十年心事梦中人读后感10篇

  《十年心事梦中人》是一本由闫红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十年心事梦中人》读后感(一):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细算下来,我与《红楼梦》的缘分早已过了十年。

  十三四岁时读书图痛快,爱看沐皇恩元春省亲、史太君两宴大观园、琉璃世界白雪红梅、怡红院群芳开夜宴,满眼都是环佩叮当花团锦簇,那份热闹令人心驰神往。十六七岁时多了旖旎心思,专爱看宝黛情事。看“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为宝玉懵懂不自知着急,为宝钗不动声色生气,为黛玉口齿伶俐拈酸吃醋暗暗称快,恨不得立时拆穿局中心事,点醒这段痴儿的姻缘;看“意绵绵静日玉生香”,黛玉午睡,宝玉担心她饭后积食,二人同榻嬉闹,亲密却又端庄,只觉岁月悠远绵长,一时感叹这样的爱情,怕也只有在书中能够读到了;看“龄官划蔷痴及局外”,宝玉在大雨中的蔷薇花架下模模糊感觉到人生情缘各有分定,突如其来感伤就如同书中那场倾盆大雨,不由分说浇得我一头一脸都是。二十出头开始对古代文学研究发生兴趣,对版本、考据、索引约略知道一点皮毛,跟着“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抓心挠肝想知道黛玉最终是不是沉湖,二宝又是如何成婚,凤姐如何被“一从二令三人木”,湘云的才貌仙郎卫若兰射圃又是怎样一番情形后人的索引考据终是揣测,于是深恨红楼梦未完。二十五岁以后初经世事,终是过了纠结大爱大恨,悲欢起伏明显年纪,再看红楼不再执着着想要知道人物是何了局,细细咀嚼文字,才逐渐开始明白《红楼梦》“世情小说”的深长意味

  之前在网上读过闫红的几篇文字,写女明星,写影视评论,写时下流行励志鸡汤,难得的是有才气灵性却不卖弄,如话家常娓娓道来字里行间透着一个有经历故事聪明女人特有的世故与精伶。《十年心事梦中人》是她读《红楼梦》的心得见解不见得深,不见得切,但可贵处在于将书中的世态人情解得聪明。《红楼梦》是世情小说,她解的也是书中的世故人情,宝黛恋爱隐秘心曲、宝钗妙玉的幽微心事、李纨“中国式慈母”的教育方式、贾母在宝黛婚事上的模糊态度……统统摊开来见微知著,其中颇有些一针见血的见地,说得直指人心。如她说宝钗的冷,“无癖无疵,永远望之俨然,你难以想象她的心也会动荡,会为你起一场兵荒马乱”;她说贾兰的老成与李纨的自私,“她感受到了不公儿子成为她对抗这种不公的人质,她将儿子培养成一个沉重的人,借此得到安全感”;她说贾政“假正经”背后内心荒芜,“一个已经放弃自己的人,将自己隐遁与流俗之中,看着年轻时的梦想努力如落花流水在眼前飘过,他没有机会稍作挣扎,就被命运生擒”。这必是经过些世情磨砺后方有的感悟,她能将这些普通人或许都曾在某一时某一瞬有过体悟的感受,暗合书中人事,琢磨锻炼成普世性的浅切文字,这却不仅需要聪慧灵感丰富阅历,想必还有数年的浸淫积累,细读文字之苦功。

  超越感性把握理性人类本能,也同样体现在文学创作中,小说的作者将理性思维以感性形态呈现的文学面向,之于读者,若能从作者营造的玲珑万象中窥见其后幽微隐现的理性思索,便当是知音了吧。读史能鉴今,读小说能鉴世事,闫红以细腻笔墨文字告诉我们,《红楼梦》中的世态人情并未随时光作古,虽然人不同,地不同,事不同,景不同,但其中有些传承了几百甚至上千年的人情与道理,仍宛然当下,历历如新。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三百余年了,曹公言“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而今英灵虽远,江河万古,有这么多读红、爱红、解红的“梦中人”,不知哪一位,能当得起曹公解言揾泪的异代知己呢。

  又及,给编辑提个小建议,书中引用原文处较多,但其版本应不是较通行的庚辰本,若能在第一次出现引文时加注一下引用的是哪一个版本的《红楼梦》就更好了。

  《十年心事梦中人》读后感(二):百科全书正确打开方式之一种

  本书是作者闫红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分析和评点。书中对《红楼梦》中的主次人物、大小事件,都从文本细微条分缕析,寻幽探微,但又不过分解读,不做扩大解释。闫红一直在「腾讯大家」做专栏,现在结集出版。文章中,有读过的,也有没读过的,这次通读一遍。

  常有人表示,《红楼梦》读不下去。或者,对分析和解读《红楼梦》的学问,即「红学」表示不屑,觉得纯属没事找事,自娱自乐。读不下去的不消说,读书这事本就主观,彼之良药,我之砒霜。而不屑者当然是没读过的,否则自然发现这部奇书的耐人寻味之处。

  数量众多却又性格各异的人物正是其中一处。《红楼梦》写人如描如画,栩栩如生,本书的解读也是深入浅出,细腻入微。有时感觉作者更像是个心理分析师,书中人物便是她的来访者。对于这些来访者,作者从他们的言谈举止分析背后透出的性格,每每语出惊人。但在读过作者道出的原因之后,又得点头称是,甚至钦佩不已。

  书中最担笔墨的自然是宝黛两位主人公。作者认为,两人的爱情是源自灵魂深处的共鸣,是同对于美好事物的深爱。宝玉是对美好爱之深切,黛玉则是对美好易逝的痛彻肺腑。这种共鸣,让两个人之间的理解和爱情超越了肉体,甚至超越了精神,直抵内心深处,是心灵匹配和契合。

  宝钗、宝琴、探春、袭人、晴雯,这些美好的女子,也都在作者笔下获得理解,至少是共情。这样看来,作者堪称是曹公之后她们的又一位知己了。

  作者还谈到了教育。王夫人对于宝玉的母爱是僵化的,一味控制,却不能随之成长;李纨把儿子贾兰培养得出人头地,可却又将自己的不安全感投射给儿子;贾政对宝玉的父爱尴尬至极,因为他本人就是一个乏味的尴尬人;贾敬贾珍贾蓉这一系,父爱严重缺位,贾珍贾蓉的放浪形骸焉知不是对父爱的极度渴望呢。这些都是传统上中国家庭教育典型问题

  相声《红楼百科》里说,《红楼梦》是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个评价实不为过。本书从典型人物性格和典型教育问题的角度翻开这本百科全书,算得是一种正确的打开方式吧。

  微信公众号:小盆哟「littlebasinyo」

  《十年心事梦中人》读后感(三):只有女人才懂女人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红楼梦》不但不是第一遍就能读懂的经典之最,而且每读一遍都能发现新的东西,随着阅历的增长它依然能继续延伸你的思维散发。继《误读红楼》十年之后,闫红老师再出新作《十年心事梦中人》。

  其实书中的原文是:“只有女人才能看出谁他妈是真正的婊子”,我怕用这么彪悍的句子放在标题,太引人注目,会被“群殴”吧。可是,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确实有种“大快朵颐”的欢畅感。尽管闫红老师是用在了评价袭人的章节,虽然我对袭人的感觉也并没有坏到这种程度,但是这句话实在真理啦,道出多少女人的心声啊。无数次在看宫斗剧的时候,我都忍不住问友人,“你们说,皇上怎么都那么蠢呢,谁心肠坏些他真不知道吗。”换到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若不是那些个以色识人的男人,又怎么会有“绿茶婊”、“心机婊”、“圣母婊”等各种婊呢。(本人就有过深受祸害的经验,在此跟ex说一句:王八蛋,你TM怎么就不相信我的话,好好看清楚她在我面前说话时那副鬼脸有多拽,就偏要信她梨花带泪发个嗲那一套!!!)书里拿袭人和晴雯作对比,袭人矫情一句要“出去”,宝玉便答应她“二三百件事”。而晴雯被赶出去时,宝玉只当她是死了,继续过自己的日子。一个仗义正直的女人,命运比不上一个巧舌欺下的人好,这正是女人世界里的不公啊!

  就连马云都在某个演讲回答观众提问时说,“女人的智慧在于懂装不懂,男人的糊涂却是不懂装懂”。想起前段时间火热的古装大戏《琅琊榜》,抛开价值观不谈,我更佩服的当属秦般弱。想想一个女人对付一群男人,除了才华以外她看准了誉王耳根子软和谋权多位等几个可利用之处。男人之间的竞争,多半蛮力之争。女人之间的斗争,全是绵里藏针。这大观园里的春色藏着几分阴谋与凶险,红楼里的男人们又能读懂几分???

  《红楼梦》说到底还是以女人的大戏来衬四大家族衰败更大的戏,女人读红楼跟男人读红楼味道肯定是不一样的。很多大家也都喜欢细数红楼研究个中人物,却少有像闫红老师这样以女性的角度来研读。就拿我前面提到最为喜欢的那句“只有女人才能看出谁他妈是真正的婊子”来说,男人多半是不会理解的。当然,男人的气度江山注意力不在女人之间因醋意而兴风作浪这些“小事”上,我们也是理解的。

  最近认识一个新朋友,就连看偶像剧都能抓着各种细节研究人物和情感理论,我由衷佩服。同样是看电视剧,有些人看完就完了,消耗时间便完事。而有些人带着思考,偶像剧又怎么了,该学到的一分不落。读《十年心事梦中人》时,我就想到闫红老师应该就是像那位朋友那样,带着匠人之心去精读,去通透,还贯通到现实生活中去。

  这本书也像是一本“辅助教科书参考书”,打算利用春节假期,死宅在房间,配上闫红老师的新书好好重读一遍《红楼梦》。顺便躲过七大姑八大姨的各种催吧。(ps:对了,红楼里也有催婚呢。闫老师的解读是:催自己孩子,那是真心实意,催人家的,不过是坐实对方缺失,在心里反刍自己儿孙满堂快意。)

  《十年心事梦中人》读后感(四):红楼梦未醒,曲终人亦散

  红楼梦未醒,曲终人亦散

  文/米雪

  犹记得欧阳奋强版本的《红楼梦》,那些繁复的衣着和器物,刻丝小袄,遍地锦,缠花样式等,更少不了那些吃食和女孩们的头饰,想来古代的大户人家,竟是我等平民只能仰视的。直到最后,曹公竟大笔一挥,什么鲜花着锦,烈火烹油,都落的个茫茫大地干净,苦了读者。

  《红楼梦》作为国宝之精粹,红学一派至今仍然门丁兴旺,大约作者也意想不到,被当时清政府几次三番禁止的文稿,如今终于大放异彩,得到它该有的荣耀光彩。钟鸣鼎食之家的没落,“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书稿,三番五次被查禁的文字,都沉没在红楼梦中。梦中人未醒,而曲终人亦散。

  有关于《红楼梦》的研究太多了,甚至还有专门的红楼梦学刊,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部《红楼梦》。就像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一般,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红楼梦》出现的众多人物,个人的喜好也明显不同,有人喜欢病西施一般的林黛玉,也有人喜欢处事机灵圆滑的薛宝钗,更有喜欢那“老鸹窝里飞出的金凤凰”探春……而众多的人物形象,很显然曹公的笔力是照顾到了绝大多数的读者。

  闫红老师作为一名女性作家,洞悉世态,于儿女情怀上、女性角度上,更胜一筹。通过整合全篇,不断揣摩不断推测,十年来的心血首次化为文字,结集出版,《十年心事梦中人:红楼中的情怀与心机》于2016年终于与广大读者见面。这是一部有关于《红楼梦》中各色人物的宫心计,是处世技巧、阴谋与阳谋的一个总结

  全书共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那些风花雪月的事》就如题目一般,着重分析了以宝玉为主角,身边的那些个与他有瓜葛和牵连的女孩和男孩。在这里,黛玉和宝钗仍是讨论的主角,闫红老师更是明确指出,“黛玉如诗,宝钗是禅”,黛玉一般的女子,惹人怜惜,即使偶有小性子,却能给人别人代替不了的温柔甜蜜。对于宝钗,冷静现实活得寡淡无滋味,就如书中说的:“谁会爱上一本哲学书或是人生指南呢?”生活活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潭死水

  自第二部分《大观园里的“宫心计”》开始,逐步分析了红楼梦这一个小江湖中的人情和势力勾心斗角,虽不如《甄嬛》一般狠辣和歹毒,却也带出了人命官司。被逼致死的尤二姐,抄检大观园中被赶走发卖的丫鬟,王熙凤职务之便也可罔顾人性命,任意妄为。在这豪门贵族生活,便看谁的情商高,谁更懂得生存之道。晴雯的死,很多读者一般不二的认为是袭人向王夫人告了一状,做了怡红院的内奸。闫红老师通力分析,觉得做内奸的更像是秋纹,从《红楼梦》中很多处可以看出袭人的敦厚和规矩,而秋纹说话方式牙尖嘴利,抄检时却能与袭人和麝月这两个“笨笨的”安然无恙。读者怀疑袭人,是因为“人们需要假想敌,这样才会觉得安全。”

  著名作家王蒙称赞闫红的作品“聪慧精细洁净空灵。文字颇有大气不拘一格振聋发聩,言前人所未言,堪称启人心智动人心魂。”这一部独辟蹊径的《红楼梦》解读,给人以全新的感受,受益良多。

  《十年心事梦中人》读后感(五):对于经典,就要一读再读

  中国的四大名著可谓家喻户晓耳熟能详,不知道你最喜欢哪一部,如果让我非得给四大名著排个顺序,我应该最喜欢《红楼梦》。为何说最喜欢这部,是因为这部描写的场面气势恢宏,描写的官场黑暗腐朽,描写的达官贵人纸醉金迷,描写的小人物举步维艰却又善良豁达。虽然也有仙境描述但是比《西游记》更写实,虽然也有打斗场面但是比《水浒传》更简约,虽然也有几方争斗但是比《三国演义》更直接。总之,一本书中囊括了其它三部名著的故事情节,怎能不吸引人。所以直到现在还有红学会在研究这本经典著作,而且很多人都觉得这部著作中还有很多的迷无法解开。

  读了闫红著的《十年心事梦中人》,就能知道有多少人是对《红楼梦》有情结的。闫红说每个年龄段读《红楼梦》都能读出不同的味道,所以她已经写了一本关于解读《红楼梦》的书,以为自己可以对《红楼梦》有个了结了,没想到多年后再读《红楼梦》,又增添了许多想法,所以再次成书。我也有这样的感受,少年时读《红楼梦》,更加关注的是人物的命运。而成年以后看《红楼梦》,却更加关注黑暗的统治阶级利益链。好了,先不说我了,还是回到闫红的《十年心事梦中人》上来,这本书是闫红2016年开山新作,是闫红十年来对《红楼梦》反复揣摩的又一力作。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出闫红对红楼众生间情意的珍重,又可以随作者观察到官宦世家乃至乡野村妇的为人处世技巧,大家族不同阶层的成员善于使用的种种心机话术。这些恐怕就是以成年人的视角,以女性细腻的观察力,来解读她眼中的《红楼梦》。闫红文风洒脱清新,见解独到精辟,洞悉人情世态。王蒙称赞闫红的作品“聪慧精细,洁净空灵。文字颇大气,不拘一格,振聋发聩,言前人所未言,启人心智,动人心魂。”堪称对这本书的最佳概括。可见读一本书能痴迷到这个程度,自然会感悟颇深。

  其实很多人都在研读《红楼梦》,也有很多人再写自己眼中的《红楼梦》,你会发现虽然大多数人对《红楼梦》中的众生相有一个大概的认同,但是其实每个人对《红楼梦》的理解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这也是这方登场解读,那方又有不同观点的一个主要原因,100个人读《红楼梦》能够读出100个心得来,这就是我说曹雪芹的伟大之处。其实《红楼梦》中的人物抛开那些尊贵的身份,很多丫鬟、村妇等一并写得有声有色。红楼梦中描写最出色的人是谁?我觉得是林黛玉,她其实比薛宝钗更让人嫉妒,别看她敏感、脆弱,甚至满腹心事,其实她最起码得到了宝玉的真爱,也得到了祖母的疼爱,这就够了,人生又如何呢?

  我记得我初中时,正赶上老版《红楼梦》上演,即便学习紧张,我也是完整地看完了整部电视剧,那年给同学的明信片我也是精心挑选的红楼人物,那时还年轻,只是喜欢那红红绿绿服饰,喜欢缠绵悱恻的歌曲,后来才知道,其实这个故事中还有那么多隐含的寓意。闫红这本书中写了很多人物,而且这些人物都与现实联系紧密,比如她写自己炒股就像贾瑞附体,还写了黑龙江某监狱的丑闻,可见这本书确实是最新写的,就连里面的故事都是引用最新的新闻。

  所以读闫红的这本书千万别把它当作一部文学作品探究来读,我觉得如果你也是一个“红迷”,不妨也可将《红楼梦》中的这些人物与现实中某个领域人物一一对应,或许你也可以写一本书,不写他们的悲欢,就写他们的机智,有何不可?看样子,一部《红楼梦》不仅是中国的经典,还能养活很多人啊,只要你去钻研,总可以写出一部让人叫绝的书,闫红,加油!

  《十年心事梦中人》读后感(六):百花之梦

  红楼梦,一场心碎了无痕。

  这是个梦心之旅,却是百花齐放之际。

  关于红楼梦知道的不多,87版四大名著的电视剧我看得很少,看得最多的是87版《西游记》,我妈特别喜欢这本电视,而87版《红楼梦》我最喜欢的是曲子,特别美,好像我最喜欢的电视都是衣着漂亮,而歌曲是我喜欢的样子,也许就是受这些影响而来的吧。

  《红楼梦》这梦中人物太多,我最爱的是晴雯,可是她死得何其悲惨,父母的离逝让她不得已进入贾府为奴,最终因病离开,死去。红楼人士认为晴雯的性情造就了她的悲剧,鲜明的性格让她显得那么鲜活,王夫人的不喜也就埋下了后因。

  那样的性情中人是随性的,可是却不是人人都喜欢,现今社会同样也是如此。

  在红楼中我最不喜的便是贾链,那是个花心的男人,对待妻子他又惧又怕,对待女子他使出各种手段得到她,总之段正淳似的人物,他有一丝良善,可这并不能拯救他,尤二姐最终被害死。

  那是个良善的女子,她追求一份美好的爱恋,却最终陨命于那份无望的爱。在现实社会中,有不少这样的女子,她们是那么执着,却总是失望,于是,造就了“女汉子”,这种珍惜特种。

  凤姐是如此的女强人,她就像火馅,燃放着,照亮这美好,最终因果报恩,悲哀的一生,在87版红楼中,死得何其惨烈。而今社会中,有很多女强人,她们为自己也为家人,做最好的自己,我不知道她们是否幸福,有时候心的满足就是幸福之所在吧,现在的心灵鸡汤很多,最近很是流行一句话“世界那么大,我们去看看”就反映了这样的心情吧,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这也是种伤害,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黛玉是那么柔弱,我不是很喜欢这样的女子,她们在在乎自己的爱,而不爱自己,这是种自我伤害。现今社会中总有这样的女子,爱得投入,失望越大,欲望太过强烈也是种麻烦。

  不喜欢宝钗,她是标准的妻子,可是太过完美,有时候人妻就是如此吧,我不明白,在妻子与女子之间差距居然如此之大。而宝钗至始至终就是如此,她做得很是完美,也许就因此,宝玉从不能像对林妹妹一样对待她,我不知道他是否爱过宝钗,最少宝玉对待任何女子都是怜惜的,这也许可以称之为暧昧。

  做自己最好,不要太过,也不要太满,理智为上。黛玉太能得罪人,话语之道又太过高深,我很是不懂,看来我真是有晴雯的性情,这让我很是感伤,世俗过于麻烦,却又不能脱离,真真无理了。

  有时候我在想要是不能简单的活着,而不想其他,这就是种幸福吧。可是世上没有桃花源,陶渊明几次因世俗之事进入官场,最终落漠离开,梦想有时候太远。

  红楼中,总有那些鸡零狗碎之事,生活中也是如此。生活中总有红楼梦的影子,就看你如何处事。哪里都有红楼,哪里又不是红楼。

  《十年心事梦中人》读后感(七):摘录

  和珅的种种劣迹乾隆未必不知道,但在他眼里是合法的,因为他就是法。等乾隆死了,换了嘉庆上台,和珅的劣迹自然就不合法了。

  正室王夫人正大仙容,出身名门,却像《诗经》里的那个硕人,隔着环佩叮当,你触不到她的质地与温度,倒不如赵姨娘,因为缺乏修养,倒是直见性情。

  所谓希望不过是驴子鼻子前的那串胡萝卜,就算够到,意思也不大。

  烈火烹油、鲜花着锦

  油盐炒枸杞芽儿

  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

  雾的轻微霉气,雨打湿的灰尘,葱蒜,廉价的香水,像秋天又苦又香

  一名锄药,一名扫红,一名墨雨

  银红蝉翼纱

  我娇生惯养,在我父亲的宫殿里,有三座特别为我营造的莲池,各生长蓝色、红色和白色的莲花,我用的都是迦尸出产的檀香木,头巾和衣服全来自那里。我有三座宫殿,一座用于冬季,一座用于夏季,还有一座用于雨季。在四个月的雨季里,足不出户,一天到晚由宫女陪同娱乐。

  越是敏感越是执着的人,就会体验到越多的痛苦

  红楼是室内剧,不大表现“行”

  那是一个不同的世界,你必须习惯色彩变得黯淡。

  《十年心事梦中人》读后感(八):活得真实的人

  分析《红楼梦》的人从来都很多,名家辈出,各有各的理论。我时常在想,这本书如此令人着迷是不是在很大程度上因为它是一本并不完整的小说。它的后四十回,到底是怎样的故事?是总共一百二十回,还是一百零八回?如果这是一本完整的小说,会不会就没有那么多人探秘求索。

  对于《红楼梦》的解读,各家之言听起来都很有道理,比较普遍的分析是探寻原稿的模样。通过脂砚斋的批语和前八十回中的谶语,各位名家揣度着曹公的原意,预测着各位主人公的命运。

  这的确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情,让阅读《红楼梦》多了几分悬疑的色彩。可是依稀记得最初读《红楼梦》,真的只是把它当作一本小说去读,至多会把第五回的太虚幻境中的人物预言放在心上,而后便沉浸在宝黛的爱情,大观园的各种“琐事”当中。现如今再听各位学者分析,草蛇灰线,伏延千里,前后文之间反复翻看,相互对照,企图从只言片语之中挖掘出“惊天的大秘密”。这样的方法,让我忘了,书中的人物是有血肉的“人”,不是一个在当时背景下承载了太多暗示意味的符号。

  《十年心事梦中人》是不同的,它没有那么多的寻根究底之情,仿佛就是在用一个很普通的视角来看待《红楼梦》。它让我觉得《红楼梦》中的人,真的是一个人。它让我学会接受,在那本书的那个年代里,发生的那种种的不幸,金陵少女们的纤纤薄命,或许就是极具逻辑与戏剧的宿命。

  多少人讴歌着那纯洁无瑕的爱情,多少人痛恨着那吃人的礼教和他们的执行者。王夫人,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出场戏份并不算多,但每次出场都会有些大的阵仗,辣手摧花。金钏与晴雯虽不是她“一剑封喉”,却也是“伯仁之死”。和贾母相比,她更像是封建系统的大家长,是一个吃斋念佛的贵族妇女的代表符号。可如今想来,她更应该是贾宝玉的母亲,她信仰的封建礼教和现在人不同,可是那就是她成长的环境,就是她的信仰。她或许采取了太过于极端的方式,抄检了大观园,但这就是她保护自己唯一的儿子的方式。她冷酷,她无情,但她并没有无理取闹。试着了解她,就会看到,一个母亲,尽自己最大的所能,来为自己的儿子竖起一座屏障。诚然,这样的做法伤害了晴雯,伤害了这座院子里许多如花似玉的少女,可这大概是王夫人能够想到的最彻底、最迅速的方法。我很难判定王夫人的文化程度有多高,作为贵族家的小姐,她是否是满腹经纶,还是只读过《列女传》一类的书籍。也许,她的世界就那么大,只有贾宝玉。她的丈夫并没有显露出对于她的爱,甚至可能都并不需要她的爱。 一个可能没有读过太多的书,没有任何生活情怀,生活重心完全失衡的中年女人,她的行为是真实的,她的人是真实的。

  妙玉,似乎是《红楼梦》里面很写不清楚的一个人。她明明人在槛外,却偏偏与槛内纠葛不清。说不好她是在红尘之中,还是世俗之外。刘姥姥逛大观园曾到栊翠庵中喝茶,她尚要将茶杯扔掉,但却给贾宝玉自己日常用的绿玉斗。那怀春的少女心,会恭贺贾宝玉的芳辰,会赠红梅,会主动走出栊翠庵与黛玉、湘云联句。她不是看破红尘之后皈依佛门,她是自小的替身都不中用,才自己带发修行。她是被迫的,是无奈的。她被拘在那方寸之地,不得脱身。她仿佛只能在槛外窥探,寻机溜进槛内,却又怕被人看见故意做出一副“不屑”的骄傲。作者说,妙玉是我们心中住着的另一个自己。

  如果说妙玉是很不好分析,那贾敬是很少有人分析吧。这个配角的不能再配角的人物,是宁国府的大家长。“箕裘颓堕皆从敬” 中的贾敬,从未在宁国府中承担过父亲的角色。正是这种父亲角色的缺失,使得贾珍、贾蓉荒诞、混乱生活变得合理化。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没有人是他们的精神榜样,没有人管束他们的行为。作者认为,没有人以父亲的身份教导贾珍,贾珍自然不懂如何做一个好父亲,贾蓉自然也是如此。一府之首尚且不堪,怎么可以期待宁国府是一个循规守矩的所在。贾珍亲情的缺失,可能也是导致他情感的荒淫。如果用心理学分析,可能这也是一种“病态”的表现。

  可见,曹公笔下的人物,都有自己的可悲之处,他们真实的仿若存在过。他们有缺点,这些缺点并非凭空而来,环境造就了性格,性格决定了他们的命运。曹公没有为了某种原因,美化过或者丑化过什么。他们也许活的丑陋,也许活的美丽,但他们都活得真实。他们中的很多人,的确不讨人喜欢,但是他们并非臆想,他们仿若活过,我们也仿若见过。曹公可能是一位悬疑小说的作者,但他更是一位在刻画描写人物上的高手。书中几百位人物,男女老少,世间百态,一一细细描摹起来,仿佛是一本会哭会笑,会直指人心的“清明上河图”。探寻曹公的原作会对分析理解这部书,大有裨益;但我也总不想忘了,他们只是那个时代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不一定是某个惊天阴谋中的一环。

  《十年心事梦中人》读后感(九):抵达灵魂深处的那些事°

  ——评《十年心事梦中人》

  文/蓦烟如雪

  我没有看过十年前,闫红写的《误读红楼》,但很巧合,我看了她写秦淮八艳的《她们谋生亦谋爱》,每一章都字字疼惜,令我印象深刻,故决定翻阅此书看看,是否延续了其风格。

  我曾看过刘心武的《刘心武续红楼梦》,里面有许多结构和分析并不是很满意,虽有爱玲的《红楼梦魇》和周汝昌的各种考证在前,但《红楼》依旧是各个名家喜欢评析的地方。

  《红楼》包罗万象,从起居、饮食、服饰、器具、中药等,方方面面都涵盖在里头,像那些小厮的名字都别具匠心,锄药、扫红、墨雨、茗烟、袭人……放在哪里都是有内容的,更别说,烤鹿肉、茄鲞。我曾经听过蒋勋说红楼,里面就有提及这些青春王国的事,我发现其实闫红和蒋勋有一种相似,就是主观性很强,如同周汝昌不喜欢林黛玉,闫红怜惜黛玉的同时,虽说了不喜欢薛宝钗,但依旧把她的善良之处提及了一些,但是也写道了金钏之时的无情,薛宝钗确实老成到让人生畏,但我并不觉她内心枯索,她虽是在很多事上面面俱到,但她依旧有她柔软的地方,如同对邢蚰烟。所以我和作者的感官不同处是我觉得她城府,但是她不失特色。

  作者用衣着、装饰、态度等等,把宝钗和黛玉两两对比,有些事情可能适合远观,就像薛宝钗对尤三姐和柳湘莲的情事的态度,还有她的学问和做人观,在完美上,作者夸了宝钗的情商高,但用了张岱的一句话,俨然是说她不值得相交,没有生气,再拿林志玲作了比较,这句看似没有毛病,但是太代入式,个人还是有点不感冒有自我见解的,来带有攻击成分的话语,林志玲情商高,但我感觉她有血有肉,没有那么“无真气”。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写黛玉上,作者观点鲜明,写她抢白周瑞家的,得罪李嬷嬷的,都细致入微,再转向谈及她在对那个赶着去赌博,拒绝和茶的老婆子时的体恤,她把人们对她的质疑拿来分割,一步步切点,告诉你,她只是一个笨拙而可爱的人。

  在贾母上,她也说了贾母对黛玉的疼爱,但涉及利益的时候,贾母还是愿意割舍黛玉,作者挑出王夫人和元春的关系,还有她们之间在宝黛钗感情上的分歧,贾母看似糊涂一些事,但很多事比谁都会看大局。

  在《红楼梦》中,我最爱的是史湘云,比较喜欢的是她在谈及这个人物的时候,用“诗和远方”,这个是很诗意的,毕竟在“拥湘派”很多,作者是喜欢黛玉多一点,就不会那么出入,她甚至说了写作文时候的铺垫、升华,表示对周汝昌在看《红楼梦》是以小学生作文法来看,虽然周汝昌前辈写的红楼确实有许多诟病,但感觉还是没有那么夸张。

  在龄管和藕官这些女孩上,我反倒是认同,她说“如果说龄官教会了宝玉怎样去爱,藕官则是教会了宝玉怎样自由的爱。”

  毕竟超越了生死、性别还有道德。

  薛宝琴虽然在书里是惊艳了一把,但在这本书里,作者直面指出,她是用来试友谊和爱情的存在,在妙玉上,她竟是觉得她乍一看让人反感,仔细看,却深深为之触动,突然让我想到蒋勋对贾瑞的怜惜。

  或许都有点异曲同工吧。

  作者在书里,能举一反三,能从薛宝钗喜欢贾宝玉,想到昆剧的《牡丹亭》的杜丽娘、《西厢记》里的崔莺莺,都直言她们是因为没有机会遇见其他的男子,那一点热情,只能倾注于这唯一的人选。

  可见,在她眼里,宝钗的爱情是没得选择的。不过事实也是如此。

  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思想,每个人都是不同的,闫红这本虽然个人情绪稍多,但是内容丰富,材料对比详实,不用太较真,确实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筱筱

  《十年心事梦中人》读后感(十):千红、万艳、一男子的心事

  千红、万艳、一男子的心事-评《十年心事梦中人》

  文/信实的精灵

  从上小学开始教科书上面初次提到清末四大文学作品之首——曹雪芹的《红楼梦》,到高中教科书上面直接援引林黛玉进贾府这一部分内容,红楼梦也几乎贯穿于我成长的整个过程中。这与闫红老师的《十年心事梦中人》有着太多的相似,从她当年的著作《误读红楼》和目前的这本书,可看出她对《红楼梦》这本书的执着,在她人生接近于快40岁的时候再来看和解读这本书,想必也是不同的人生体验。

  想必每一个人喜欢读书的人的成长过程中都绕不开《红楼梦》这本书,《红楼梦》是一部让人百看不厌的书,周汝昌、俞平伯关于《红楼梦》都有自己的研究结果。伴随着《百家讲坛》中刘心武老师的解读红楼梦的系列,《红楼梦》在忠实的红学研究者和红学粉丝眼中愈加清晰起来。然而任何读者都不能百分百了解作者曹雪芹写作这本书的真实意图和对书中每一个人物的真实态度,所以刘心武老师的解读虽然看似严谨,但是时不时也会让人觉得有些牵强附会,秦可卿是清朝的没落公主这个说法让很多人抱着怀疑态度。闫红老师作为标准的林黛玉的粉丝,在书中也是难掩对林黛玉的褒溢之词,甚至于人生刚开始也是极度不喜欢薛宝钗这个角色,然而连她自己都说,在三十岁之后再来看薛宝钗,态度也开始有所转变。

  历来一种较为流行的红学观点认为:“庚辰本”才更接近于曹雪芹的原著,拥有一百二十回的“程乙本”的后四十回为高鹗续编,并非曹雪芹原作。然而在仔细比较了这两个版本之后,白先勇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庚辰本”在人物塑造方面的诸多矛盾,恐怕是抄书者做了不少手脚的结果;而“程乙本”后四十回在文字丰采、艺术价值上面并没有明显的逊色于前八十回,甚至出现了不少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亮点,在没有明确证据证明的情况下,就姑且相信是曹雪芹的原作吧。

  关于这一点,闫红老师也是不认可高鹗的后四十回,她可是毫不客气地说出来高鹗的后四十回续作简直就是狗尾续貂,她一直不承认。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毕竟不管是哪位作者,他们都已经逝世,后代的读者们没必要为这个问题争得头破血流,权当做一种文学读物就可以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况且说的还是对同一本书的观点呢。

  白先勇对自己的观点做了总结:“张爱玲极不喜欢后四十回,她曾说一生中最感遗憾的事就是曹雪芹写《红楼梦》只写到八十回没有写完。而我感到我这一生中最幸运的事情之一就是能够读到程伟元和高鹗整理出来的一百二十回全本《红楼梦》。”在他看来,后四十回其实还有其他许多亮点:第82回“病潇湘痴魂惊恶梦”、第87回“感秋深抚琴悲往事”,妙玉听琴。第108回“死缠绵潇湘闻鬼哭”,宝玉泪洒潇湘馆,第113回,“释旧憾情婢感痴郎”,宝玉向紫鹃告白。甚至于民国大才女作家张爱玲在自己的写作生涯中也未曾避开《红楼梦》,《红楼梦魇》迄今成为很多张爱玲粉丝的必读作品。

  再一个就是蒋勋老师的《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一系列的作品和《蒋勋讲红楼梦》等对红楼梦的讲解,可以看出我们上一两代人即使在《红楼梦》算作禁书、尚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走进红楼梦中这个神秘的世界。然而,他的很多解读其实在很多人看来这完全是无稽之谈,完全就是胡说八道一大通。

  从今天来看,但凡出名的作家,尤其是女作家们,无不对红楼梦颇有研究,张爱玲的《红楼梦魇》迄今作为很多人研究红楼梦的参考书之一。暂且不说她对于红楼梦的见解其他作家们是否赞同,单单就张爱玲的文学语言风格和文学的独特见解迄今无人能及,更不要说企图去超越。

  闫红老师作为现代女性作家,她从一个女人的角度,纯女性的视角,加之生活中的真实经验来看“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作品,结合现在的小女生们的心思,带领着我们解读大观园里面的一个又一个小女孩们的心思。不管是孤高清傲的妙玉,她心中仅存的对宝玉的爱,或者史湘云与贾宝玉只见犹如平行线一般的人生轨迹,他们都有各自的“诗和远方”,所以最后貌似薛宝琴满足了贾宝玉对于女性的新的渴求,然而,所有这一切仅仅都是我们读者们的大胆猜测而已。闫红老师文笔相当流畅优美,加之她研究红楼梦十几载光阴,单单是这份认真和对于一本书长久不息的爱,试问现代浮躁的人当中,几人能与之匹敌?2016年的读书计划中,《红楼梦》列于首位,不为其他,仅仅就是在红楼梦中看到了人生百态、众生丑相,并且随着年岁的增加,与高中时代仅仅是接受式地阅读不同,开始加入自己的人生思考,原来也是一种幸福的阅读。

  关于贾母为何不撮合林黛玉和贾宝玉?这个问题闫红老师从一个在大观园中纵横捭阖的、有人生经验,有人生阅历,有自己独特的坚持的贾母出发,向我们一一阐释。纵然她对于林黛玉有感性的喜欢,对于薛宝钗有理性的喜欢,孰轻孰重,闫红老师代替贾母给出了答案。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假作真时真亦假,红楼梦作为一部永传不朽的著作,值得我们去挖掘背后的文学意义和社会意义。由于作者曹雪芹呕心沥血,文字凝练传神,迄今为止虽有译者有勇气将这本鸿篇巨制翻译成其他语言,却依然无法抓住原文中的精髓,若我们要研究红学,还是看原著的《红楼梦》最好,其他作家们的解读权当做参考就好。

  :作品虽有限,但均为原创。如需转载或者另作他用,请豆邮或664591856@qq.com联系本人。谢谢您的尊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