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供给侧改革引领十三五》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供给侧改革引领十三五》的读后感10篇

2022-04-06 03:01:2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供给侧改革引领十三五》的读后感10篇

  《供给侧改革引领十三五》是一本由吴敬琏 厉以宁 林毅夫 等著 / 朱克力 主编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2016-3-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供给侧改革引领十三五》读后感(一):把宏观经济的供给侧思考,借鉴到微观的企业运营中

  供给侧改革有很多关键性特色:

  * 调整结构,而不仅仅是总量调控

  * 减税,增加企业的自主积极性

  * 重新认识财富要素,知识、信息、人才、文化...

  * 提高关键要素的效能和质量,比如改进基础设施的质量

  ...

  那么如果对应到企业内容来看

  * 将企业内部的业务线索,进行生命周期的分析和分类,对于那些成熟和老化的业务线,进行坚决的调整,将资源聚焦在处于新发和成长阶段的业务线。

  * 减税的想法如果借鉴到企业内部,那么就是提高业务绩效与奖励的奖励比例力度。

  * 在企业发展的平台期,能够战略性地投入资源来提升企业业务员工的能力,加强培训、教育和训练

  * 大力改进具有战略性和平台性的基础设施,比如研究平台、管理信息支撑平台、数据共享平台、安全通讯平台等

  ...

  《供给侧改革引领十三五》读后感(二):读书笔记:序言——创新制度体系,推动供给侧变革

  吴老用八页纸,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为什么提出了供给侧?供给侧要改善什么?如何改善供给?供给侧改革突破变革关口是什么?

  捞点干货给大家看看吧。

  为什么提出供给侧?

  需求侧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不work了,继续通过投资拉动将出现债务危机和资金链断裂,出现系统性风险。因此,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高层领导人明确了需要从供给侧去分析问题的根源,从供给侧采取措施。

  供给侧要改善什么?

  供给侧主要包括投资(新增资本)、新增劳动力、效率提高三个主要因素。其中,通过简单购买和引进的办法提高技术水平,这方面拉动增长的可能性逐渐消失,加上投资已经引起了消极后果的积累,不能再大量用这个办法保持供给的增长。因此供给侧最重要改善的是提高效率、提高效率、提高效率,重要事情说三遍。

  如何改善供给侧?

  吴老说20年前他就知道供给侧有问题,而且在“九五”计划中就提出了要实现增长方式从粗放增长到集约增长的转变,同期还提出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第二个转变是第一个转变的基础(这句话很重要,暗含目前市场经济不够的意思)。但是,让吴老痛心的是,在老江的带领下,“十五”期间热衷于大投资,进行所谓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的建设,这种增长方式都是退步的!!!

  所以,改善供给的时候也需要注意,要坚持市场化、法制化改革,要用能够支持激励创新和创业的体制去推动实现结构的改善。

  供给侧改革突破变革关口是什么?

  政府、企业和社会要共同来推动改革,共同实现改变。所谓突破该个关口,就面临着供给侧体系和结构的变革,更重要的是经济体制和法制建设的变革。

  《供给侧改革引领十三五》读后感(三):做大国,更做强国

  学校要求写的有关“十三五”的征文,所以读了这本书,写了以下大道理的征文。结合着学校学的经济学知识,在知道了供给侧的具体意思后,的确觉得挺了不起的。教授啊、企业家啊,大家都汇聚一堂,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政府管得多,认,那么接下来改,好。定下目标,看准方向,放手大步前进,中国的未来还是很被看好的。

  一位教授曾言,中国企业家总喜欢说要把企业“做大做强”。“大”放在“强”的前面,更像是陪衬,都想着“大”,没有人专心致志做“强”。中国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是一个大国,无可厚非。国际有这样一句话:中国人生产什么,什么就跌价;中国人购买什么,什么就涨价。中国掌盘着国际大部分市场,连美国电影里也硬要插一两句中文。我想国际对中国的印象也大多是“生产基地”亦或“消费市场”。

  但单依靠这两样,显然不是长久之计。之前的我们将重心放在了“大”上——促进投资、拉动消费、增加出口——也就是从需求侧来拉动经济。可政府的资源终究是有限的。私认为十三五规划,最重要也是革命性的一点是从供给侧入手,进行结构改革。虽然以前早已提出过这一点,但现在被放到台上重点重视了起来。或许短期并不能达到十分显著的效果,长期来说,这个转变的积极意义怎么估计都不过分。

  要想让中国经济“强”,就得让中国企业“自强”。企业是服务于消费者的,自然要以“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为本。所以,要使中国企业“自强”起来,就要颠覆很多传统观念。政府插手得再少些,特殊政策少些,制度程序再简化些,使社会更法治些,把企业交由市场。

  传统和习惯因为观念在,很难被打破。当年腾讯研发微信时,实际电信通讯商也表示了不满。但我们必须得承认,互联网已经颠覆了许许多多,除了睡眠时间,一天16个小时都在与它接触。时代和科技的步伐是不可逆的,我们只有学会顺水推舟。

  十三五很多地方是很跟随时代潮流、“接地气”的。例如“互联网 +”、5G、流量低价高速等等。这是我们的不足之处,但或许在将来也能成为我们的优势。

  创新一方面要放开市场准入,另一方面则要充分释放民智民力,为“万众创新”创造环境和资源。政府也据此建设了支持创新创业的投融资体系,除了中关村,也有各种创客空间、创新工厂在诞生。马化腾对实习生的态度也是:只要你有敢闯实力,资源项目可以全权交由你。

  创新的效益一时或许不显著,但在未来实际潜力无穷。试着想想苹果和淘宝,都是从无到有再侵袭全球的革命性创新,带来的利益不言而喻。

  不管怎么说,这样一种态度是令人欣喜的。我们迎接时代,接受挑战,收获机遇。先求“质”,次求“速”;先求“强”,再求“大”。期待有一天,也能在世界舞台上,看到中国别样的风采。

  不是所有人都写的是好文章,抱着这样的心情去读的。还是发现了一些说理简易,举例生动易懂的有趣教授。(另外只扫了约3/4,并未全部读完)

  《供给侧改革引领十三五》读后感(四):读书笔记丨从“勤奋”到“智慧”

  【编者按】又逢周末读好书。本周读者玉可推荐的是由朱克力主编的《供给侧改革引领“十三五”》,本书讲述了在“十三五”开局,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成为创新的纲领,唯有领会供给侧改革的本质,才能纲举目张。

  浙江新闻客户端特约作者 玉可

  2008年,在美国次贷危机冲击全球的背景下,我国推出了以“4万亿”为代表的需求扩张政策,试图打造强大的危机“防火墙”。2009年,我国加推“10万亿”贷款,经济快速反弹。但2010年以后,经济进入持续下行的通道,经济新常态开启了“硬币的A面”——经济基本面。大家对经济有了一点迷茫,对改革充满了期待。2015年11月10日,习总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硬币的B面”——经济政策面成形。中国经济新常态开启新征程。

  lt;b>一、供给侧改革不仅是治疗“便秘”,更是治疗“厌食”</b>

  所谓物极必反,人的需求的神奇之处在于珍视稀缺,鄙视丰富。只要是稀罕的食物,再饱也会有食欲;只要是丰富的食物,再饿他也不着急,反正有的是!房子买涨不买跌是一例,千辛万苦追到手的女朋友变成老婆就不珍惜,也是一例。为此,在物质丰腴以后,消费主义开始盛行,给商品赋予身份意义。拥有台iPhone就符合流行,没有就是落伍,以此倒逼消费。消费的人文主义,启动了供给侧改革的市场形式。切分出供给层,以创造新的需求,细分市场出现,延长了老供给的生命周期。这好比中国人吃鱼,以前都是红烧全鱼,现在改成红烧鱼头、红烧鱼身、红烧鱼尾、红烧鱼泡、红烧鱼籽,虽然都是红烧,但总有一样适合你。

  人的需求的另一个神奇之处在于精神需求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所谓厚德载物,没有精神生活的丰富,就无法消化更多的物质,这是供给侧改革的真正方向,从物的承载能力转向人的精神文化承载能力,并通过人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更有效地消费物质,并更有能力生产适用的产品。这是结构性改革!这也好比中国人烧鱼,人的视野开阔以后,感情丰富以后,对鱼就赋予了不同的意义,清蒸代表纯洁,红烧代表热烈,干煎代表简约,敲鱼代表精致,吃同一种鱼,有不同的烧法、有不同的口味,享受不同的生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刺激了新的需求。

  经济是为人的需求服务的。温饱以后的人的需求究竟是什么?在经历了“填饱肚子、展示财富”的过程之后,如何把外在财富转化为人的内在素质,建立起自尊和信心,享受到互相尊重是一个人真正的核心需求。需求侧的变革要求供给侧作出相应调整。靠力气赚钱,靠勤劳就能致富的时代要翻篇归零了。现在,我们必须勤奋地动脑,生产出主要为了满足人们心理需求而非物质需求的产品,这需要对人进行二次开发。

  当我们断言“中国人口红利时代已经结束”的时候,其语境是人口增长红利时代的结束,而“中国人口素质提升的红利时代”才刚刚开启大幕。“变得更聪明”和“变得更聪明地生产”是未来中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这不仅包括产业升级,更包括管理等各方面的创新。当前,尤其是信息经济、文化创意、旅游策划、设计研发等“智慧型”的产业迎来了发展良机。

  lt;b>二、非公经济不仅是个人资源,更是社会财富</b>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经历了一个绝对化经济到多元化经济的发展过程。公有制与非公有制是政治性安排,它不是经济的内在属性。经济的内在属性是发展和服务人的需求。在特别区分之下,人们对不同的经济形态有不同的态度,也有不同的矛盾处理方式。政府部门在服务时会有认识上的差异和行为上的变化。一些地方在服务公有制企业时认为在为国家服务,而在服务非公有制企业时却认为是在为老板服务。看似有理,实则只看表象不见本质。

  浙江从“小狗经济”一路跑来,依托的是对人力资源潜力的挖掘。从温州鞋商到义乌糖帮,从台州汽车商到宁波商帮,从长三角溢出区到阿里巴巴,谁在意过他们赚的是中国人的钱,还是外国人的钱?谁在意过他们赚的是公有制企业的钱,还是非公有制企业的钱?钱无非是流通物,你若打上标记,只要时间足够,只要人活得够长,每个人都能过一遍手!那么,为什么要在乎它现在在谁的手上?“五个允许”是符合经济规律的,是经济制度内部的“互联互通”。在混合所有制企业,在股份制企业,谁又在乎过“公”、“非”的结构比例?难道我们要对80%公有制的企业尽80%的努力去服务,而对20%公有制占股的企业只尽20%的努力去服务?当然都要100%努力!因此,区分公有与非公的比例本身就是认识障碍,就是制度障碍,都是要破除的。

  lt;b>三、政府不是“厨师”,是“御膳监”</b>

  老百姓花钱把政府请来,不是请它做饭的,而是让它做“御膳监”的。老百姓要吃得好,功劳当然先归“厨师”做得好;老百姓如果吃出问题,责任当然是“御膳监”没管好。这是职责上的分工。当然,企业才是“厨师”,政府不是。

  现在的问题是,厨师没做好,口味不佳,“御膳监”有没有责任?为了监督好,“御膳监”要求管理“厨师”,看着“厨师”买菜,甚至代“厨师”买菜,有时还闯进厨房教“厨师”怎么做菜,然后自己说“菜的味道真不错”,结果皇上没答应!这是当前一直在讲述的故事。政府的归政府,企业的归企业,被称之为“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要吃到一道好菜,原材料好是基础,厨师手艺高是关键。政府能做的,除了在旁边瞧着、监督着,能真正帮忙的是保障菜品的新鲜,建议厨师提高手艺,而不是下厨操刀,或是充当厨师的老师。

  这里不能不提“偷吃”的问题。厨师一偷吃,全写在脸上,以前公家厨子总是胖墩形象;御膳监偷吃,大多是拿去送给小宫女的,自己却是不见胖的。所以,反腐成了政府的重大课题和必胜战役。虽然,因为健康原因,偷吃现象已经少了,但吃拿卡要的问题仍未杜绝,无形中增加了烧菜的成本,而这已经成为卡住供给侧改革端能否引爆经济的卡口了。

  《供给侧改革引领十三五》读后感(五):物质最终也只是为了我们的思想做保障

  历史课本告诉我们,现阶段主要矛盾是人们的物质需求因为生产力的低下而得不到满足,但是现在,我网上逛天猫的时候,却发现真的不需要买任何东西,我觉得买回来就是浪费与搁置。全中国类似于我这样的消费者应该有2亿左右,他们的衣食住行等基本保障都是无需考虑,却总是希望能够通过买一些个性化的东西来娱乐自己,类似的电子产品,以及旅游、健身等服务购买就代替了传统的衣食住行占据消费的大部分。

  人的欲望是多样和不确定性的,在这方面的潜力是永远都挖不完的。一切是以物质为基础,即使是部分人倡导的极简主义,但是我们还是要从制造业的变革做起,在坚持质量的同时,加上感性的设计和精准化的营销,增进现代化的功能,又要降低其成本,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的第二产业,制造业工业的更新换代,尤其是割除掉一部分以污染我们环境却在过去没有将其成本代价列入企业生产成本中的。除此之外,就是服务业的天地。教育、医疗、旅游、文化等等,都是自人类文明产生以来一直围绕人为中心而发展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用被物质上所束缚,而只管沉浸到挖掘人性的自身魅力中去了。至此,我们才能越来越明白,我们这个物种到底是怎么回事,至此,我们才有时间和空间好好运用更多人的大脑,去探索下我们自身,这又是一件不知何时是终点的未知的旅程,意义不亚于人类祖先从非洲开始探索这个世界。

  未来,我希望我们民族的勤劳团结的传统文化能够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扬,还有我们的乐观与平和。在探索人这个宿命的问题上,我们的祖先比西方人走的更远。现在我们还处于发展中的阶段,我们还有很多问题等待解决,很多固有的思维和制度等着去破除,我们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武装自己的外壳,但是我们的心应该都是保持着一种传承的思维和态度看待这个世界,看待我们自身。我不希望世界大同,我喜欢求同存异,我们能够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令世人惊奇的道路,只愿我们自己不要给自身太多包袱和障碍。

  《供给侧改革引领十三五》读后感(六):摘录

  这么多专家的观点,也不是一时能吸收的,多看几次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