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做书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做书的读后感10篇

2018-05-25 21:1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做书的读后感10篇

  《做书》是一本由李昕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34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做书》读后感(一):编辑

  三联原总编李昕谈编辑。源自作者05年至今的各种讲座的讲义、录音等。虽说隔行如隔山,但书里谈成事的阳谋、谈职业事业底线、谈才学识的取舍,这些都是相同的。

  作者在阐述“编辑的能力部分,举了大量的事例,非常具体局外人也读来生动有趣,引人思考,例如作者谈策划、谈创新、谈三联的“变”与不变,谈文字的修改,这些内容,拿到我们的职场,可以触类旁通认同作者所说:“理念正确,是成功的一半。”同时感悟并不是通过理论学习获得的,要靠长期的实践与摸索,靠自我激励,不断成长

  掩卷亦想,能如作者一样人生选择即是职业选择,何等幸事啊。

  《做书》读后感(二):做书的感悟

  读书可以说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对于爱书的人来说,只要有兴趣,拿起一本书就可以读。不管是在书店琳琅满目的架上,还是在咖啡馆偶尔遇之,或者千里迢迢随着一张订单寄到面前,又或只是从网络上看到的一字一句,书对于我们来讲,好像都是既成的物件,不用什么力气就能够得到的。

  然而书究竟是怎么来的,似乎我之前从来不曾想到这个问题。它在创作之初,笔者是怎样一字一句地斟酌,被编辑们看到之后如何修缮,到它送入出版印刷的流程之中又挤入了多少心血,直到最后经过反反复复的人的阅读推荐,才呈现到我们读者的眼前,这些过程好像我们都以为是轻易完成的。

  但是《做书》这本书告诉我一个我所不知道的书的世界

  在李昕的眼中,编辑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职业,在这条坎坷路上,编辑们任重道远,更是在坚守理想、传承文化关怀现世

  这本书作为面对大学生演讲,再合适不过了。书中没有过分华丽的技法或是炫耀,用很朴素踏实语句告诉年轻人们,做书是件很辛苦、很劳累、很严谨的事情,无需任何渲染,就将编辑们的做事状态心理一一铺程。我很幸运我能在面临毕业时候读到这本书,让我有信念也找一份与书相关的工作,虽然大学专业不是中文,虽然之前没有任何经验,但是在书里看到的爱书、惜书,和对好书渴望热情,让我觉得我能够克服生活中的很多困难,去走这一条路。

  这本书里用了大量的案例鲜活到常常令我感动不已。第一章里读到高贤君先生在遇到《白鹿原》和《历史天空》时的事情,与同事日夜读稿,以及他在肺癌晚期时仍坚持工作,我当时可以说是声泪俱下,到现在再回顾起来那些事情都好像是自己将要亲身经历一般。那是一份坚持、是一份担当,是将毕生心血都付诸于出版事业的责任心。我知道这些都是真实的事情,不同于往日在小说中读到的那些精心架构桥段,这是一个真实的编辑的行为,让我了解生命能够这样有意义

  说罢了书里的内容,自然让我受益的地方才是真正这本书带给我的价值

  首先是这本书让我对书的认识有了一个新的角度出版社角度。原先我在读书时最多也只是知道一些出版社:岳麓、中华书局、接力、中信、三联等等。在选择书的过程中很少去关注出版社,而从书里了解到,各个出版社其实是有所擅长的领域的,在出版或装帧设计方面也是各有特色。虽然我原来也有所意识,但是在最近去书店看的时候发现的确如此:三联出的书装帧都很简单却不失典雅,乍一看确实书本本身就带着文气儿;又发现其实这几年我买了很多中信出版社的书,简而言之就是文艺、小清新实在对我胃口;当然我也买到过令我失望的书,只是看到作者或书名就急于下单,到手却发现在文字、纸张、排版上经常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甚至一度让我觉得现在的书市太过混杂,后来发现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出版社。现在看来,一家好的出版社也是能够对书的品质做出保障的,他们会投入很多心力在一本书上,自然会得到读者的认可

  其次让我意识到我自己在读书能力上其实是可以有提升的。虽然我不一定以后能够成为编辑,但即便作为一个爱书的人,拥有像编辑那样的读书能力也是一件幸事。第一在读书的速度上。我之前的阅读基本都是随心所致,想怎么舒服怎么来,尤其不太好的是经常三心二意,读两页书就要玩玩手机刷刷微博。而且自以为在朋友范围内已经是读书很多的人了,标榜自己爱读书,却有时候一本书能拖拉到几个月才读完。书里有写韦君宜先生“看书稿很快、很准”,“一本长篇小说小时看完,看完找作者谈稿子,告诉作者怎样修改”。看完这一段我几乎惊为天人,但是细细一想,发现自己值得努力的地方真的太多了,所以后来我就开始让自己专注读书,读书的时候不再随性,而是很严肃谦虚地去读,关掉手机、空出一大段时间无人打扰,安心地去阅读,果然读书的速度和效率都有所提升。第二是在读书的方法上面。书里其实没有讲过这些,但是李昕先生的文章规矩、很条理,让我不自觉地读完一章就会将写到的些内容做个小小的梳理,读完整本书后再看看梳理出来的条框,感觉清晰明了。我以前读书也从未有过这样的习惯,最近读些心理学的书也开始把一些关键点梳理出来,觉得真是个受益的好方法。第三就是更广博的求知欲。书里写道编辑应具有的专业素养知识需要“博”和“专”,而且“博比专重要”。想到自己原来阅读的内容基本都局限于文学类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觉得太过狭隘,有机会还是应该多接触别的方面的知识,让自己充实起来。

  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还是被书里的字字句句激励着,总觉得一定要把心里的感受都写出来才算是对得起自己的这份感动和热爱,才算是从那么多编辑和笔者的努力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进步。

  (最后把自己的小总结也拍下来,让自己有空就多看看。)

  《做书》读后感(三):书是一种情怀

  前不久的时候,不经意间阅读到了来自前三联总编辑李昕老师所著的《做书:感悟和理念》,阅读这本书的时候,让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虽然我没有想成为一名编辑,但现在是一名书店人,在我们的书店里,对待每本书籍就像每一位编辑如获至宝般的对待,并且由衷希望能将好的作品分享给读者,引起共鸣深入思考;当然,这就意味着在选书的方面有着一定的考验。同时通过这本书也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一本书是如何诞生,这让我更加崇敬每本书籍在我手中的份量

  鉴于自身对书籍有着某种眷恋和情怀,在选择阅读的书籍上,特别注意哪本书的装帧更加精致吸引,哪种纸张触摸中更有质感,哪种字体大小刚好引入眼帘,最重要的是内容编辑的让人读万遍也不厌,这都是一本书所包含的价值,也更是做书的精髓所在

  我喜欢反复去研读一些书籍,特别是一些细节描写和古文,觉得每次阅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受,会有不同的思考方向,好似经历着不同的人生,感悟自己心境变化,甚至有时候觉得自己脸上没有了太多的戾气,对待事物没有了过多的抱怨,一切都好像是意料之外的顺其自然。这当然得益于编辑人们不辞劳苦孜孜不倦的昨天,才换来了能使我们收益的今天。

  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传统的书籍已经渐渐开始被电子书籍、阅读器所替代,当然,阅读方式增加是便于大众需求;从《做书》中了解每本书诞生前那一字一句的斟酌,一笔一画的勾勒,一张一页的契合,一点一滴用心,无不侵透着作家和编辑们日夜的坚守与精益求精态度,虽说传统书籍在慢慢退居二线,但地位仍旧不可动摇,这反而更加激励传统书籍要如何蜕变才能更加优雅而不失贫乏

  我们的书店主要以租书为主,比起一般书店要有书籍容纳量,我们更在意在选书的版本以及出版社和内容的质量上;这方便上我们一直希望能保有向编辑人那样精益求精的态度,面对现在书籍市场的鱼目混杂,销量有时只是一个数字,一个利益背后的符号,但不能在历史的篇章下留下一笔。相对而言,我们更加希望读者去选择一部分内容质量上更引发个人思考和不断进取的书籍。这部分书籍更加有利于个人的升华思维的拓展。

  那么,还有很多朋友就会说,书只要是新的,能看就可以了,当然这是没错的,每个人的定义标准始终是不一样,但作为书店会综合比较各出版社对书籍的编辑方式,尤其是在古籍的译本和国外名著的译本上,我们对于翻译版本的要求就更加高;除了本身因具有翻译的精髓“信、雅、达”外,实力过硬的翻译家、编辑以及出版社的专业权威都会纳入我们选书的范围。

  在《做书》当中讲述了很多好作品的来源,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场无硝烟战争也不为过,它诠释了做书人对好作品的追求,对文化的传递;此外,在书中还有一点特别有感触,是关于编辑人对行业所保有的热情,作为一名编辑终日需要面对大量的稿件进行编辑,不仅要仔细的校对文字间的问题,设计的板式,也要思考书籍的卖点,市场的热度;没有对这个行业的激情,面对这项工作,不仅会失去原有的动力,也无法对发现好的作品给予帮助。

  这不禁要反问自己的这个问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面对同样的工作,是否是已经“了如指掌,恋无可恋“,亦或是说”过一天时间撞一天钟“呢?如何去保持这种热情;如果说失去了对原有工作的热情,那么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否也是一样呢?当我们在选择一个行业的时候,不管是出于无奈,还是信心满满,都应该培养对于行业的投入和热爱,这是也对自己负责,这样才会学习更多,得到的机会也才会越多,那么得到的也就更多。

  最后我还想分享的是《做书》中讲述到编辑人所拥有的使命和担当;他们对于作品的完美追求、精益求精,才有了一份好的精神食粮在我们的面前,这些被悉心呵护的作品才能换来属于它无尽的价值;做书店也是同样,我们希望把最好的作品呈现在书架上供读者借阅,把这些无形的价值变为人生当中的宝藏,成为拿不走的财富;然而,这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就现在的市场形式,我们同样也需要拥有向编辑那样的激情的坚持和对书的悟性,以及不断创新和改变

  书不仅是一种情怀,也是另一种感受人生的方式,它让我们足不出户也能感知世界,让心灵不再经受无尽的漂泊,不管阳光午后,还是大雨磅礴,都能给人以安定,给予人温暖。每一家书店,都应该是做书的最后一个步骤,不仅仅是为了呈现好的食粮,也是将这份情怀传递给每一位爱书人,把这其中的文化理念传承下去,不管是十年树木,还是百年树人,只有赋予了这样的担当和使命,才能一直生生不息欣欣向荣

  《做书》读后感(四):作为读者,既然要看一辈子的书,懂点编辑出版常识总是好的

  作为食客,既然要吃一辈子的饭,懂点烹饪品鉴技巧总是好的;

  作为读者,既然要看一辈子的书,懂点编辑出版常识也是好的。

  《做书》是商务印书馆出的,内容是三联的总编写的;已读,靠谱

  你可以从中了解一些作者的趣事,看看编辑眼中的好书有哪些,了解一下图书的装帧设计有什么讲究,旁观一下那些近现代的经典好书是怎么诞生的(《傅雷家书》等好几本书的出版过程看得我差点掉眼泪……)。

  编辑固然需要有好的书感,读者又何尝不需要有独立鉴别好书的能力。【也不能总等公众号给开书单或者参考排行榜吧?如今看个新闻联播都要靠自己悟,媒体给的排行榜你也信?科科】

  哦,听说如果从豆瓣链接到购书平台,豆瓣是可以拿一丢丢提成的。支持

  哦哦,还有,原来北京三联(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和上海三联是不一样的,我最近才发现……

  哦哦哦,还有,我已经转行到出版社做编辑了,目前负责心理图书。恩,如果你觉得有好的外版心理书值得翻译引进,或者自己有相关的写作出版计划欢迎呼叫。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做书的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