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堂的读后感10篇
《小天堂》是一本由柳营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页数:28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天堂》读后感(一):命运多舛
《小天堂》这本书里好像在诉说着命运。
命运是一层很薄的纸,却怎么也穿不透。在这个浩瀚的宇宙中我们只不过是一粒微小的尘埃,渺小和卑微与生俱来。改变现实,往往只能存在于美丽的梦境里,因为太美好所以不愿醒来。在无数个寂寥的夜晚里,当安静的风掠过单薄的身体时,有一种叫做孤独的东西,油然而生。在孤独中舔舐着现实带来的创伤,品尝着夜的悲凉。不是因为寂寞才孤独,是因为孤独才显得寂寞。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而我们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在不停的寻找着能给自己带来温暖的另一半,另一个与自己相同的个体。而悲哀的事是,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本书其实是大大出乎人的意料的一本书,哪里会想到作者会写出这么多情欲与跌宕。男主人翁的几番纠葛都好像柳营在借此倾诉着命运一般,我们如此活着命运多舛,所有内心的独白与纷扰都被描写。男主人翁被肉欲和痴想掌控着不断被驱使着,遇到了几个姑娘,与她们产生了许多情感纠葛。其中一位姑娘患上了肝炎,如果你知道她必然会死你还会倾尽全力去救一个人吗?所以徐志摩说,我愿在茫茫人海中寻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哪怕她的死去同时带走你拥有的所有东西。现实的残酷在他的生命里不断的发生,读他的人生就好像看尽了命运一般,人生百态,自尊、温饱、欲望、不堪、谦和、心酸、难言与晦暗。他的故事体现了人生的细节处所常发生的东西,反观他的故事回想我们自己的人生,何尝不是同样的? 这些东西被作者幻化成了文字,我才发现了生命的细节。同时是很感慨的,男主人翁生命的故事让人感叹人生的不可控性;命运的未知不安感;人类内心的缺失与知识的匮乏和被欲望操控的无奈。
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小天堂,在那个天堂有一个美丽天使在对我们微笑,那笑容犹如金黄色的向日葵花,阳光温暖。人往往总会因自己的一念之差,与天堂触不可及。它是那么近,又是那么远。天堂一直在那里,一步之遥。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作者用朴实的文字,描绘出了一个不凡的故事,他的内心细节最能反应我们所有人的内心动态,一个普通人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所经历的一段曲折的人生故事。提醒了我观察人生的另一面,读完后心中久久难以平静。
《小天堂》读后感(二):很美的天堂在很远的地方
《小天堂》是一个很美的名字,我以为这也是一个很美的故事。书的方面素雅干净,和书名很相符,没想到书内页的故事如此悲情又无奈。这是一个男人的悲情成长,在社会底层生活,在夹缝中求生存,五段不同的情感经历,作者用真实细腻的文字,为我们讲述一个男人孤独寻找幸福天堂的故事。
三十的年龄,平庸的相貌,矮小驼背的身材,一事无成的事业,几乎没有的储蓄,这就是第一章节为我们展现的男主人公的形象,在小县城,经营一家小铺,卖点早餐。母亲帮忙,生意并不好,为省钱,母亲夜住小姨家,男主吴川在店里打地铺,开篇的描写,呈现一种压抑无力之感。
如此一个连平庸都称不上的男子,空虚估计的活着,直到有天一个女人莫名的走进他的生活。香,吴川的第一段感情经历,甚至算不上感情,他们直接没有情,只是各取所需。香想要找一个人摆脱贫困的生活,吴川想脱离目前沉寂如死水的日子。在香的“钓引”,他们手牵手走遍县城的每个角落,谈着表面看起来很美的恋爱,每一步的迈出都是香在主导。第一次被牵手,第一次留宿,继而同居,也是香,第一次打开吴川有关xing的大门。
吴川不可自拔的沉溺在与香的肉体交融中,即使在同居后香变了一个模样。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蔑视吴川,在床上故意wu辱他;吴川似一位奴隶侍候主子,端茶倒水做早饭,两人的关系在同居后完全被颠倒。即使吴川母亲厌恶这个女人,仍一再忍耐,因她盼儿子可以早日生子;吴川也一再忍受屈辱,太沉迷这个女人的身体,也太怕无边黑夜的孤寂,即使他自己知道他看到的从来不是香,而是一直出现在梦里的另一个身影。
后续的章节又陆续出现几个女人,有那个念念不忘的人,有短暂温情的姑娘,有最终的尘埃落定,穿插在其中的父亲和母亲描写,也对吴川个人形象的造成有一些解释,所有的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吴川前四十年生命的完整故事,最终还是被吴川找到一处生活的小天堂,暂得圆满。父亲自幼缺席不负责任,承自母亲的懦弱和隐忍,为格飞耽误高考远走他乡打工挣扎生存,依靠父亲去世得到一笔补偿人生轨迹的改写,有因有果。
吴川用了快四十年的时间才让命运改变,生活中的天堂在很远的地 方,但那里有美的景象。
《小天堂》读后感(三):何处天堂,一个男人的幻想史
文/猫豆小漾
这是一个男人的幻想史。
一个相貌平平,矮小瘦弱,皮肤粗糙的男人;一个邋遢笨拙,其貌不扬,还有点驼背的男人;一个阴郁自卑却也纯净透明的男人;一个才华横溢,满腹诗情,却被命运辜负的男人;一个前途无望,生活艰辛,却能峰回路转的男人;一个沉浸幻想,自我迷失却目的明确的男人…
我在想,这是一个怎样的男人,又是一个怎样的故事,究竟是平凡无奇还是踌躇满志,是爱情史还是励志剧。这不是一个男人的天堂,而是一个男人的幻想,纠纠缠缠于十几个女人之间,进行着他的幻想故事,逃不开也避不掉。
忽然想起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不知道是否每个男人心中都有那么一个情节,一个活在记忆中,鲜艳如墙上抹不掉的蚊子血,另一个朝夕与共,暗淡如路边草芥。这个男人也是如此,有个鲜活在记忆中,影响一生的女子。一切都源于高中时参加的一场作文比赛,领奖时认识了低自己两届的女生格飞,从此这个穿着嫩黄色薄毛衣,黑色健美裤,白色运动鞋的身影便挥之不去,他陷入了无可救药的单恋之中,小心翼翼的写好每一封情书,偷偷关注她在运动场的身影,不顾学业上课盯着格飞教室的方向,最终换来了高考落榜的结局。被迫之下离家去工厂打工,却不忘时常回来看一眼心爱的女生。只可惜这终究是一段无果的单恋,只能在他自己的幻想中演绎着和格飞的种种情节。之后遇到格飞的同学莫文,这是经过他生命的第二个女人,与莫文的交流不过是对格飞近况的了解,在莫文的喃喃絮语中,他进行着对格飞第二阶段的幻想。工厂生意每况日下,辗转来到一家酒店学习面点手艺,之后便是返回家乡拥有了自己的早餐铺,那个经营着包子,粥的简单餐点吸引了一个叫做香的女人,这个女人不过是他幻想的工具,他依从她的种种清规戒律,为她送上每日早餐,天天晚上洗脚,甚至不惜卖掉早餐铺为她治疗肝病,最终却换来香的离开和身染重病的结局,看是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爱情骗局,实质却是他稳赚的幻想史,因为在香的身上,他幻想着格飞的影子,他对这个女人的屈服是为了换来肉体的愉悦和精神上的满足,正如作者柳莺所言,“女人从爱中明白性,而男人却完全不同,总有这样一种男人,他用女人最希望他呈现的特性去接触她们,他并不了解女人,因为不了解,女人才会被他赋予如向日葵般的金黄月光般的遥远与沼泽地般的混沌”。
随后出现的女人亦逃不过这场爱情幻想的命运,外表柔若无骨,内心无比坚毅的酒店服务员秀儿;家境坎坷,被迫从事洗脚工作的洗脚女平子,这些女人不过都是格飞的影子,在纷繁的世界里,他通过这些女人感知生命的流溢,准确来说,是感知幻想的工具。幻想的结局终究要停在格飞那里,时光蹉跎,与离了婚的格飞缠绵悱恻的一夜终结了这场多年无果的单恋,之后便是华丽背后的平静,那个打着呼噜、不漂亮却柔软的女人是他命运的最后归宿。
这是他寻找的天堂吗?在这些女人的身上,他进行着自我的蜕变和命运改写,也在这些女人的身上,他完成了一个男人的幻想,或许又可以说,这是一个男人的成长史诗……
如有转载经授权后方可,请豆邮联系笔者或782823902@qq.con
《小天堂》读后感(四):《小天堂》:半生哀怨半生梦
你不能对世界估计过低,也不能对世界有所期望。——张贤亮《习惯死亡》
很多时候,人们愿意去采信这样的观点:不管男人的世界里有些什么,女人的全世界,只是她深爱的男人。可事实上,爱这种东西,终究还是一份互相依存的契约——无论与谁而言,爱却求而不得,都会使人哀怨,再然后,不如凭着往日清梦,了却纠葛,去幻想一个天堂。
柳营的这本《小天堂》,讲述的是一个男人的爱情故事。它有一个充满肉欲的开头:生于七十年代的“我”自卑且猥琐,遇上了一个漂亮却贪婪的女人。两人的结合更像是一场交易,一方用空洞的激情满足另一方的空虚,换取一时的安定与享乐。倘若“我”可以再“有出息”一点,有更多的钱或者是赚更多钱的可能,这段情感其实可以维持更久——只可惜,一切开始得那么突然,收场也只能匆匆了事。
本来,每个故事都是以美好开场的,毕竟在一开始,人人还都不曾失掉幻想。“我”的故事其实也一样。接下来,时间被切换到“我”的少年时代。“我”喜欢上了自己同校的一个学妹,自以为自己的才华,足以在一次偶然之后征服这个无比美好的存在,但好像却事与愿违。“我”开始变得忐忑,开始更加直接地表达自己的爱意,开始把那个女孩当成自己的全部……命运总不会容许这样僵持无望的故事继续下去。高考之后,“我”和女孩的命运也开始渐行渐远。
这好像是一个很俗套的故事,毕竟只有人在少年时才会拥有无比的勇气,以为一无所有也是一种魅力,或者说少年时的我们面对心爱之人也只会如此一厢情愿。在“我”的性格里,一方面被设定了与众不同的才气:喜欢读书,擅长写文章,还是学校文学社的社长。喜欢文学的人大多情感丰沛,但这种情感上的饱满的对面,其实是某种需求上的迫切——可是恰恰,这种需求,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并没有得到满足。“我”从小就与母亲相依为命,而父亲却早早随一个年轻寡妇一道离开了家,去到了离家不远,却与“我”无关的地方。
于是这种“欲求不满”,几乎让我成了一个乞讨者。所以前半的故事,直到那个贪婪的、叫做“香”的女人离开,“我”才开始意识到绝望的成立。在接下来的爱情故事里,“我”似乎遇到了一个比自己还要卑微的女人。“我”想帮助她,想要满足她的贫乏,却连带她出走的勇气和能力都没有。又一次草草了事,在经受一次毒打之后。
《小天堂》的叙事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就是故事情节其实很被“弱化”,作者希望突出的,是“我”在每个女人身边时不同的心境。这可以理解成是某种意义上的“成长”,而这种“成长”,在接下来几乎简练到被忽略的情节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我”回了家乡,承包了母校的食堂,由此发家。外在不再贫弱,内在的需求自然会得到满足——接下来的女人让他无比满意,似乎她的出现,是他期盼已久的天堂。
可是这个女人还是离开了她,毕竟她太过完美,完美得有些虚幻。爱情是一个故事,可生活终究是生活。关于爱情,从灵与肉的角度,我们可以轻易完成长篇累牍的讨论,可真正的生活,终究与其中任何一个论点无关。一个人,终究建造不了一座真正的天堂——最好的事情,不过是构筑一座“小天堂”,去拥吻世俗,并且让自己可以有空间,偶尔逃离它的无趣。
作为一本着力表现心理与精神状态的小说,《小天堂》的细腻显然无可挑剔。它也许适合这样的读者:他们看过了自己的幻想的结局——一切曼妙与起意,不过是乍见之欢“作祟”;至于满足情感,达成生活,只需要一个打着呼噜、不漂亮却柔软的女人。
我是很少看第一人称的小说的,我那点贫瘠的想象力没办法将“我”代入,常常读到“我”时茫茫然不知所云,一般见此类书都会绕着走。直到看见这本柳营的《小天堂》,书中对“我”的内心描写与人物刻画,总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可以是“你”,可以是“我”,像周围正在工作的某一个同事。而作者似乎非常擅长气味与颜色的描写,每一次细节描写都是一幅展开的画面,使人拔不出腿。
自从张爱玲的《小团圆》开始,小某某层出不穷,开创小文艺先河,我开始看这本书也是按照一个文艺女性的浅吟低唱写写生活中鸡毛蒜皮的感悟来看的,没想到真正看进去才发现这是一部鸿篇。
“在世俗之泥上,建立自己的天堂。”如封面所写,书中故事情节略弱化,突出的是大段的心里描写,发生每一件事,遇见每一个人,“我”的心境变化,纠结跌宕的思想,热火焚身的情欲一一展现在读者眼前。“她就像向日葵花一样怒放在我的面前,金黄色的我的梦中之花。”“这样的折磨让我内心长满了荒草,颜色枯黄,没有生机,无边无垠,有冷风从荒草上刮过,冷风刮在荒草上的感觉让我感到恶心。”“她睡得很沉,呼吸是均匀和谐的,小鼻子有节奏地微微张动着。那刻,她看起来是那么的甜美,就像一棵幼芽,被泥土含在嘴里”。柳营的文字平和却有控制力,柔软又强烈的击打着读者的心灵,引领着让读者方向,让人感同身受。
书中写了主人公吴川,也就是文中的“我”,与他生命中的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女子在抗争反叛命运的过程中慢慢服从命运的故事。吴川倔强又自卑的性格,他对生活之路的选择与徘徊,给这些女子带来的连带影响,或悲或喜、或怒或嗔,有过疼痛,有过愉悦,最终在芳华盛开后归于平凡的生活,也许,剧烈挣扎后的平静喘息即是小天堂。
《小天堂》读后感(六):幸福在哪里
尘世的幸福,人人渴望,却不是人人可得。为了安抚在俗世中苦苦挣扎的众生,给其以希望,先贤为众生指出一个幸福的所在。这个所在被称为“天堂”。于是,“天堂”成为众生拼尽全力追寻的目标所在。只是,天堂本是幻象,幸福也是遥不可及。
《小天堂》采用倒叙手法,将主人公的大半生浓缩在短短的泡脚过程中。结尾依旧是喜闻乐见的大圆满,符合中国传统审美习惯。只是,所谓的圆满中透着深深的无可奈何,以及与现实的妥协。如果说与自我的和解可以获得幸福,那么主人公的一句“我的生命需要这样的踏实”让人无话可说。
主人公的生活中充满女性,仿佛一个情种。除去赐予自己生命的母亲,剩下的都是跟主人公有着情感纠葛的姑娘。
格飞是主人公深深爱恋的姑娘。从高中一直延续到创业成功,前前后后十几年。十几年的时间,格飞已经不单是爱慕的对象,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类似梦想之类的近在咫尺却遥不可及的种种。当主人公终于触摸到格飞的时候,却是一种毁灭性的的打击。毁灭之后是新生。至此,主人公才能心甘情愿的踏踏实实的过俗世的生活。这样的安排,并不好。也许作者想表达的是“一直渴望的梦想,也不过如此,还是好好过日子”的意思,但却有些牵强。可能梦想的不是真的适合自己,但是没有必要毁灭。将美好毁灭,是一种残忍。
香是主人公第一个亲密接触的姑娘,却以非常现实的选择给了主人公一记重拳。遇人不淑。可以这样说,香的品质令人质疑,但是主人公的软弱却是为虎作伥,伤害的是自己。
莫文很无辜,爱上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是莫大的悲哀,好在莫文很快清醒过来,不再沉溺,另觅幸福。
秀的遭遇令人同情,但主人公的懦弱暴露无遗。
平子是一个短暂的幸福,因为她来得刚刚好。在主人公彻底对格飞死心,并且有了一定的财力之后。
最终成为妻子的那个女人,连名字都没有。是不是说,如果不是这个女人,换个女人也可以呢?
说说母亲。母亲是沉默的,坚韧的。只有她全心全意,自始至终地爱着主人公。一直都是不离不弃。当名存实亡的丈夫死去的时候,母亲的做法该如何形容呢?智慧,还是残忍?抑或是无奈?只能说,母爱是伟大。母爱的伟大是蒲苇韧如丝式的,绵绵不绝,渗出血珠。是一种隐痛。一直都在。
小天堂,小幸福。也许吧,也许“生活往往在峰回路转处,让人见到尘埃中的小天堂。”
也许,这本书可以换个更贴切的书名。比如《我的前半生》,比如《男人四十》,比如《四十不惑》,再比如《我这一辈子》。
《小天堂》读后感(七):懦弱无求的天堂
《小天堂》这本书没有腰封,没有花哨的广告,拿在手里一翻,连序言和后记都没有!见惯了“XXX倾情推荐!”的轰炸,这么素净的书让我一开始还有些不适应,但接着心里就是一喜:敢把这些全部摒弃,不论是作家还是编辑肯定对本书的文字是有信心的!
阅读的过程证实了这个判断。非常有阅读快感,而又不失质感。只用了一些零碎时间就读完了,非常舒服。本书的文字很像一碗滑嫩的水蒸蛋,只是一个香滑水嫩,每一口并未刻意嚼咽,水蒸蛋便顺滑地滑下喉咙,而等到最后一勺舀完后才发现虽然意犹未尽,水蒸蛋已经没有了。绝不似川菜那样麻辣爽口,人像是被刺激催逼着一口接一口地不停。作家是江南女子,作品也像是江南的菜品一样,味道虽不强烈,但口感绝佳。当年黄蓉初遇洪七公,先开始“二十四桥明月夜”“叫花鸡”之类鲜美醇浓的菜式,但是最后拿出的却是“白斩鸡”“清炒菜心”之类的家常菜。平淡之中有真味,《小天堂》就是这么一本书。
本书主要讲了一个男人从情窦初开到感情终归平淡的过程。一个由母亲抚养长大的软弱男人从失败的初恋到最后结婚的几段感情经历。我觉得叙述的顺序有意思:以他回乡后跟他第一个同居的女子开始,然后按顺序叙述其余的女子:初恋、初恋的闺蜜、饭店女工、捏脚妹、与初恋重逢到结婚。为什么单单挑出回乡后第一个同居的女子打头?为什么要打乱这个顺序,这个女子并非他第一个动情动心的女子。我觉得原因如下:本书的每章开头都有一段泡脚的文字,这是按顺序写的,将每章的引文放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泡脚过程的感受,而爱情的起伏如果和泡脚的感受联系在一起,那么泡脚刚开始的刺激与第一次肌肤之亲是类似的,而他回乡后同居的女子正是与他有肌肤之亲的第一个女子。以后的女子可以按照感觉顺序安排,这样整体顺序给人一种很顺畅的感觉,而单单一个女人的不一致却又增添了趣味。这种安排很有心计。
小说主人公是个懦弱阴柔的男人,是那种彻底的懦弱。比如,一般人面对喜欢的女孩会说不出口,可能是出于自尊;但是这个男人连自尊心都没有,就是纯粹没胆色。不知道是不是江南的阴雨潮冷的气候给人就是这么一种感觉,这种人给人一点热情和热力都没有。这种人让我想起苏童的小说,跟柳营的小说恰成有趣的对比。俩人都擅长写这种以懦弱无能者为主人公的小说。但是苏童是个男作家,他小说的主人公却大多是女人。柳营是个女作家,主角却是男人。这两个作家写另外性别的懦弱都挺精彩,是不是异性相吸,作家最关心的首先是异性呢?不过苏童的写作路子比较广,《武则天》和《我的帝王生涯》写了女性强人和男性弱者,显然没有写懦弱的小说那么有笔力。另外两个作家写虐待都挺认真的,《小天堂》里主人公父亲对母亲的冷暴力虐待持续到死,他遇到的打工妹每天被变态男友虐待。所以这本书为什么叫《小天堂》呢?也许主人公触目所及都是不如意和虐待,只有他这个软蛋不会虐待别人,相形之下是一个小天堂吧。
《小天堂》的结尾主人公那个形式上的父亲出了意外死了,留下的钱让他走了财运,但是他包养的捏脚妹却卷包逃走,最后他跟一个无法沟通的中年妇女凑合着结婚了。相比于他那些无用的追求,这种顺理成章安心接受摆布反而像是天堂一样安心。这也许是小天堂的另一层含义吧。
《小天堂》读后感(八):天堂之下
天堂之下
作为一个读过《蘑菇好滋味》,读过《淡如肉色》与《我之深处》的读者,柳营这本《小天堂》让我大吃一惊。那天,在晓风书店的读者见面会上,我一边听着柳营与嘉宾的谈话,一边读刚刚拆封的书,文字的吸引力胜过了现场,在一个整洁文雅的书店里,文字却把人带入了一个简陋的,肮脏的小镇上的小吃店,开始跟随一个卑琐的男主人公开始他的身心历程。
这个“我”生于70后,矮小,难看,甚至微微驼背。在书的第一章里,他在小镇上开了个小吃店,有个女人总来买早餐,并且很快委身于他。她委身于他的目的极为现实并且极为轻率,因为想脱离贫穷的家,想着这个小老板能养着她。但他却将她视为一个天降的尤物,沉缅在肉体的诱惑与娶妻生子,正常生活的可能中不能自拔。这是一种扭曲的肉体关系与情感关系,她握有他渴望的一切,却对他极为轻蔑,而他忍受种种轻蔑与欺侮,给她以所有他说能给。但这却又不是一个斯德哥尔摩式的虐恋故事,轻蔑与欺侮,或者说自己的受制于无法控制的情欲,受制于对生活的想象与渴望,都是那么地鲜明和自觉,他是极为敏感与痛苦的。这种对痛苦的敏感甚至超越了人物的身份设定,一直到第二章他有了新的身份,才能将如此细微深入的内心独白与人物相联系。
整个第一章,都有一种不洁的气息,压抑与忍辱负重是身体的,生活的,像是男主人公从他悲剧的母亲那儿领受来的宿命。一直到这个女人得了肝炎,他倾其所有给她治病,治好她的病后他却染上了病,女人走了,他与母亲回到乡下的老屋养病,故事才开始了新的一章。像是用所有的敏感领略了性的能量,并经历每一次被轻蔑被欺侮的痛苦后,他获得某种救赎的可能性。疾病是一个突发的情节,是作者给人物的一个出口,它没有被作为隐喻,但它本身像是命运的隐喻。疾病是自救的前提,自救意味着自我依然存在。
——这本第一人称叙事的小说,是对“我”的无情的观察与描写。我经历了五次情感经历,有过五个女人,情节总是在每章很简单地交待过去,然后是连篇累牍的“状态”的描写,身体的与心灵的。在第二章人物展开小镇上的高中生活,以及无法忘怀的初恋时,他文学青年的身份给了他一段段地剖析自我的合理性。天赋是一种偶然的命运,他生在一个文化贫乏的地方,却有漫无边际的感受力与想象力,能在现实与文字,感受与梦境间穿行。他并不以文字为业,但他显然有作家的天赋。无望的前途,无望的爱情,这是一个小镇文学青年必然经历的历程。有些人被生活吃掉了,连天赋都丧失了,而他在工厂呆过过,去学做厨师,他开小吃铺,开麻辣烫摊子,最后开了一个很好的饭店。他是先在物质上胜利了,战胜了生活,然后身体与灵魂的救赎才可能到来。这不能不能说,使《小天堂》有某种现实的残酷性。
在前三段感情经历中,他都在炼狱中挣扎,屈辱,无望,怯懦。工厂里的被保安男友殴打的秀儿,和他有了秘密的性关系,她每天晚上来找他,似乎疯狂的性与疯狂的秘密能给她某种释放。但是他震慑于女性的强大,像是被石头压住的小草一样寻找阳光,寻找生机。他如此怯懦,内心如此丰富无垠,现实中却卑琐胆怯。小说中秀儿安排了一个好结局,她逃跑了,逃脱了。暴力与怯懦将不再伤害她。这是柳营的善良,也是柳营对秀儿这样一个柔弱女子的敬意。
秀儿,和他同居过一段时间的香,这两章写得特别好。原因大概在于,写得特别狠。爱情是一种亲密关系,他与初恋的姑娘与后来洗脚的姑娘,有一种亲密感,不管是他自己一厢情愿的精神上的亲密感,还是鱼水相协的肉体上的亲密感,都是非常亲密的。亲密让人觉得甜美,让人感动,让人有一种升华的幻觉,或者说,得到升华的瞬间。但是与秀儿与香之间,不是爱情,却深入地可怕地互相进入了彼此的肉体与生命,这是残酷的密切,温情很少,压抑与恐惧很多,让人深陷在黑暗的负能量里,但这种对负能量的精确描写是衡量一个作家是不是一个有天赋的作家,是不是一个严肃的纯文学作家,只有把承担了负能量,拉住了重轭,才可能不提供意淫文字或心灵鸡汤,不给人以廉价的快感与安慰,而找到真实的落脚点,真正的小天堂。
小说里最后的两个人物,其实都有点面目不清。洗脚的姑娘是在他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后出现的,她也委身于他,却虚化了任何目的。在香的面前,他是她的性奴隶,但是洗脚的姑娘面前,他却像是她的主人。但这个姑娘给他提供了身体的最大舒适,从这舒适与放松里,生出了无限的柔情蜜意。他能感受到她所有的好,所有的温柔付出,以至于又带上了谦卑的情绪,将她捧在手心含在嘴里。平等问题消弥了,双方的给予与付出,在物质与肉体的层面上融合得如此完美,以至于只要加上善意而不是思想,就足够成为生长爱情的土壤。然而这个情节毕竟过于单薄,这个人物也过于抽像,她像天使一样,是善与美的化身,但真的存在吗?真的存在过吗?她的消失没有情节上的逻辑,就像蓝田日暖玉生烟一样,消失了。
他的天堂像是一个长梦,而生活中,最好的可能性,只是一个小天堂。柳营为她的主人公安排了一次相亲,在他四十岁时,他结婚了,有了一个胖的,睡觉会打呼噜的女人。这是对世俗生活的妥协,也是对世俗生活的理解乃至欣赏。只是在他与她的新婚之夜,他忽然不举,这个有反讽性的情节在柳营的小说中是很少见的,她的小说不智性,而是跟着感性走,用文字尽力还原感性,但却往往在不刻意间,某种可以解释为象征的元素出现了。小天堂并不是一个美好结局,但他对生活的解释度与控制度提高了,他可以直面自己的不举,也不因为不举而慌乱。在失落中,他显现了进步。——这真是一个70后的历程,向往与激情,屈辱与恐惧,都离开了,生活的秩序建立起来。
很大程序上,《小天堂》的主人公是被性的能量推动着,前进着,当秩序建立时,能量却消失了。这个故事是关于青年时代的,他在中年之后,该还有另外的故事。性在小说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就像前面提到的,情节只是勾勒,重点在于对状态的描写,而对主人公的性的处境的描写,是重中之重。而整个小说保持了一种严格的严肃性,性描写容易带来阅读快感,也容易流于情色文学,而在《小天堂》里,性被紧紧地与精神上的挣扎,与生活中的屈辱,与对生活的恐惧和信心,联系在一起,性的历程是一个人身体与精神的成长历程,是生活给予的或苦涩或甜蜜的礼物,无论如何,都会向往,都要领受,欲与灵与时代生活的结合,使这本书有了厚度,每个层面是结合在一起的,表相与内在,个体与时代。
柳营以一个卑琐的男性为小说的主人公,又写出了卑琐后的丰富世界,这一点已经让人惊叹。而更让人惊讶的,是这本书是她的长篇处女作,十三年前已经完稿。从某种角度上说,这个作品的深度甚至超过了《淡如肉色》与《我之深处》,在写作上,像是这第一刀劈得极狠极决绝,为她的整个写作生涯与风格,定了下了一个界标,之后她在向上浮动,在追寻未来,出身、过往与回忆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是极重要的,而放弃一个个暂时安定的小天堂,追问不可知的广阔世界,是她的另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