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无地自由:胡适传》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无地自由:胡适传》的读后感10篇

2018-05-30 20:1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无地自由:胡适传》的读后感10篇

  《无地自由:胡适传》是一本由沈卫威著作,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页数:48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无地自由:胡适传》读后感(一):胡适是传奇

  夏志清先生写《中国现代小说史》时提到一个观点

  就是中国文人“感时忧国”,

  那个年代的文人大多投身于各种政治运动

  一旦如此,不免有了立场,进而产生“有党性无人性更不必提文学性”的现象

  以此类推,中国知识分子处境大家也都理解

  民国文坛,骂战不止。

  不要说朝廷鹰爪“御用文人”胡适, 左翼盟主“带头大哥”鲁迅也是天天被指摘地狗血淋头。

  当时爱国主义口号盛行,

  谁口号喊的响亮谁就是爱国者,

  两句话没说就是打倒帝国主义,

  然后图样图森破的学生叫好一片,

  关键这有什么实际用处

  在中国,学生运动大多有害无利。

  且某团体成立后长期致力于学生运动,闷声发大财, 轻而易举地在文化线上摧枯拉朽打倒官方意见

  胡适在这个时候位置就很尴尬

  说胡适是御用文人的未免太瞧不起胡适了,

  他有那么大的影响力蒋介石卖命图什么啊?

  不过是意见独立尔。

  《无地自由:胡适传》读后感(二):自由主义斗士

  胡适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开创者,更是人们眼中的“自由主义斗士”

  。即使是对被软禁的封建帝王,也能报以

  人文关怀。胡适对已经退位十年有余的溥仪不卑不亢,与皇帝之间分庭抗礼

  “他称我为先生,我叫他皇上

  。即使

  卷入舆论漩涡,他也能风骨犹存,为了自己民主自由,甚至不惜以身试险去劝说袁世凯、吴佩孚、段祺瑞等多

  名军阀。在人们狂热的打倒一切的革命旋风中,依然能保持自己的理性思维,并提出“多研究问题

  少谈些主义。

  ”

  胡适的一生是不卑不亢,不向权贵低头的一生,正如他的老师哲学家杜威一样,是一个比较倾向于自由派的教育

  家,不希望向权威低头的斗士。尤其是在

  1960

  年,蒋介石准备再次当选总统之时,胡适挺身谏言,劝说蒋介石放

  弃权利,不要参加选举;并提议用不记名的投票方式选举出新的总统。当然这些话语,却不为蒋介石所接受。然而

  胡适就是胡适,永远笑呵呵地向人们阐述他的民主、自由,和他心中的理想社会

  《无地自由:胡适传》读后感(三):传奇

  不赞同某非法团体的过激主张

  又不喜欢国民党腐败无能

  关心政治必须发表言论

  两边都不讨好。

  可是有国民党在毕竟是有中央政府。 在对外侵略上都是大有益处,胡也不是一个坚定暴力分子,偶尔骂骂国民党是可以的,让他反政府那是万万不能的,有个中央政府总比没有强。

  胡长期坚持改良主义,

  他认为“古老中国这位绝色美人,一旦接受全面现代化的洗礼,登上世界舞台,必定会处于不败之地”。

  他确信,在现在世界,欧美式的民主虽然不是完美,但却是最好的制度,中国只有学习了这样的制度才能富强,在改革制度之前,必须对习惯了几千年专制统治的旧国民性进行“革新”。

  他的一生都在为他的这一人生目标矢志不移地奋斗着。

  他是一个温和的人, 纵横一生都很少发过火, 因为他看到了当时中国政治的弊端, 不妥协,不退让, 哪怕流血再多,也不做丝毫妥协。 你杀我,我再杀你,最后血流成河,都不得好死。

  我每次读到这段历史,常常感慨万千,历史何其残忍

  当时被某团体政治理想洗脑的人看来,胡适这个小白脸真特么是人民公敌,居然不主张老百姓闹革命推翻辅修的资产阶级政府!

  这不就是伟大领袖说的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么?

  热血青年最爱听的就是暴力理论

  诸位且看看今日的各种军事论坛上,键盘侠乱窜,三句两句就是“收复钓鱼岛,踏平东京,活捉苍老师”,

  《无地自由:胡适传》读后感(四):关于胡适的评价

  关于胡适的评价

  桃李之蹊

  在办公室闲来无事,忽然想到了胡适--这个“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查了下网络,对胡适的评价大致有这么几点:

  蒋介石的挽联对胡适的精神道德操守进行了高度概括:“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代表。”

  唐德刚先生在《胡适杂忆》一书中给他相当高的评价:“胡适之先生的了不起之处,便是他原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山宗师,但是经过五十年之考验,他既未流于偏激,亦未落伍。始终一贯地保持了他那不偏不倚中流砥柱地位。开风气之先,据杏坛之首;实事求是,表率群伦,把我们古老的文明导向现代化之路。熟读近百年中国文化史,群贤互比,我还是觉得胡老师是当代第一人! ”

  李敖在《李敖编胡适语粹新序》里这样评价:在启蒙人物中,胡适是最稳健、最优秀最高瞻远嘱、最具潜德幽光的哲人智者。宋朝朱熹有诗说:“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深沉。”胡适一生,可谓身体力行,因此他死后的遗产与遗爱,最令我们珍惜

  季羡林说:“在中国近代史上,胡适是一个起过重要作用争议又非常多的人物。”

  余英时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称:“对于这样一个启蒙式的人物,我们既不能用中国传统‘经师’的标准去衡量他,也不能用西方近代专业学家水平去测度他。”《〈中国哲学史大纲〉与史学革命》也说:“他没有深入西学固是事实,但也正因如此,他才没有灭顶在西学的大海之中。”在《从〈日记〉看胡适的一生》又称:“他在西方哲学和哲学史两方面都具有基本训练则是不可否认的。这一点训练终于使他在中国哲学史领域中成为开一代风气的人……我们也不能过分低估他的哲学知识,他在美国最后三四年所受到的哲学训练已达到了当时的一般水平,足够他研究中国哲学史之用了。”

  胡适有一些偏激观点和言论,受到人们批判。比如,他主张全盘西化,主张废除汉字而用拼音符号来做中国的教育工具和文学工具,说中国这个民族是“又愚又懒的民族”、“一分像人九分象鬼的不长进民族”等等。

  徐复观在台湾的中西文化论战中,曾在《民主评论》上发表《中国人耻辱,东方人的耻辱》,写道:胡适“以一切下流的辞句,来诬蔑中国文化,诬蔑东方文化,我应当向中国人、东方人宣布出来,胡博士之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是中国人的耻辱,东方人的耻辱。”胡适“由过分的自卑心理,发而为狂悖的言论,想用诬蔑中国文化、东方文化的方法,以掩饰自己的无知,向西方人卖俏,因而得点残羹冷炙,来维持早已掉到厕所里去了的招牌。这未免太脸厚心黑了”。

  胡适墓誌铭:“这是胡适先生的墓,生於中华民国纪元前二十一年,卒於中华民国五十一年。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幸福苦心焦思,敝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裏安息了!我们相信形骸终要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我还算读过一些书的人,也较有兴趣了解中国由帝制时代到共和时代过渡时期的思想和文化,但对这样一个重要人物,我几乎是一无所知。在极左年代,胡适被全盘否定,还被扣上了“文化汉奸”“套着美国项圈的走狗”“出卖祖国的最无耻的卖国贼”等骂名。他的小儿子胡思杜虽然写了一篇常人难以启齿的“骂父”文章,并被广为利用,还是由于压力山大不得不上吊自杀。对我们那一代人来说,连新文化运动的另一核心人物--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的思想和精神都没有人告诉我,又有谁愿意或者敢把胡适的思想和精神告诉我呢?令人欣慰的是,现在对胡适的研究愈来愈多,评价愈来愈客观,他的《我的母亲》一文也被选入中国大陆全日制语文教育初中课本。他应有的历史地位正在被恢复,我们的下一代应当知道胡适是谁了!

  《无地自由:胡适传》读后感(五):胡适

  看到了很多人说胡适是御用文人, 也有很多人说胡适是大师

  我很欣赏但不崇拜胡适(头像用他照片一段时间了,不是崇拜,就是觉得他的相貌不错,符合我心中对文人的想象),

  不黑不吹,不喜请轻喷。

  我想说说我眼中的胡适,

  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没有什么逻辑

  胡不是那种雄视百代的国学大师, 最起码跟同时代其他大名鼎鼎大学者相比,有差距

  胡的天资当然不错,可也不是什么天才,他自己也承认“提倡有心,创造无力”,。

  胡适有个不容忽视优点就是“独立”,我觉得这个是知识分子尤其是处于积贫积弱旧中国的知识分子最难得的一点。

  《无地自由:胡适传》读后感(六):读后感

  上载胡适初到美国留学时,享受的是美国归还的庚款补贴,数额不菲,除接济家中外,甚至还雇了一个佣人。胡适常对人言,吾等留学生,在外代表炎黄子孙,不可只图省钱,而须处处注意吾等形象,免为西人歧视也!自己留学在外,对胡适当年此言有直接的体会。身边的一些中国学生,千方百计地省钱,自己衣食节省无可厚非,但寻机贪图小便宜,遭外人背后议论实在令人为之汗颜!我是农村里走出来的孩子,当然不会挥金如土,但因对自己的生活质量有一定要求,而且相信千金散尽还复来,决志不做金钱奴隶,所以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只求称心,不图省钱,由此虽落下个“懂得享受”的恶名,也不以为意。但即便是如我这般消费,每个月的奖学金还是能颇有结余,而一些中国学生想着靠省下的奖学金将来买房买车,实在令人不解。且不说现在房价已涨,省下的钱实在杯水车薪,买不了几平米,就算高瞻远瞩未雨绸缪,也应该是在学业用功,将来谋个好差使,拿高工资,那才是真正的治本之道。——胡适当年回国到北大任教的时候,也没听说兜里带了多少钱回来啊。活着应该享受每一天,年轻时光更是弥足珍贵,为了三十岁之后的事情,亏待自己大好年华不说,还养成个小器爱占便宜的毛病,甚至于有失国人脸面。两相衡量,实在觉得不值。

  胡适被后人誉为一代大儒,社会导师,大学问家,学贯中西,但其实他的国学功底部分是在出国前奠定的,另一部分则是回北大后“补课”的。在美国的几年,据罗织田推测,可能并没有认真读多少书。先是在康奈尔,书没读好,倒是成了校内小有名气演说家。后来转学到哥大,应酬不减反增,平均每天要写好几封信。记得以前读胡适的留学日记,他常自责不安心读书,朋友来信中也常劝他好好读书。说胡适在美国没有读书自然不可能,但从日记中按图索骥,其这一时期所读之书,要是比起陈寅恪吴宓等来,就显得黯然了。胡适日记中记载其与友人打牌、喝酒,动辄半天,多不甚举。如此留学之胡适,后来竟能得享大名,成为引领时代潮流之人物,虽有时势造英雄因素,更重要的是胡适本身聪慧过人,又早怀做“社会之导师”之宏志,为此亦做了相当的准备。胡适读书博杂而不精,自己亦承认此为生平大过,但要成为一代之精神导师,必须是个通达之才,而不能只是一个专功之家,而胡适于专业学习之外尤关注现实政治,实为其归国后呼风唤雨奠定了基础,这些又是陈寅恪吴宓等所不及的。读至此,不禁想,“浪子回头金不换”,胡适虽在美国虚度了些时日,但后程发力,终成名山大业。但当年,中国虽处内忧外患之中,没拿学位的胡适尚可回北大任教,既而掀起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运动,且在其后的岁月中纵横议论,针砭时弊,还差点参选了总统,其一生可谓传奇而多彩。试想今日回国之留学生,虽有绝世之才干云之志如胡适当年者,安得成就如彼之洪业乎?思之不禁 “西北望长安”,一声叹息尔。

  《无地自由:胡适传》读后感(七):走进胡适

  对于胡适,学者们在充分估计他思想与贡献不足的同时,更注意到他对现代中国政治、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的贡献。先后出版的几部胡适传记,尤其是耿云志的胡适研究成果,基本上将胡适在现代中国的实际地位勾勒出来了。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胡适在开辟了一个思想解放的伟大时代的新文化运动中,在探寻中国古代文明的来龙去脉、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在对普及和提高中国现代学术水平的过程中,实在贡献多多,不愧为“前空千古,下开百世”的一代巨匠。当然,作为典型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胡适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先天性弱点,即软弱性和妥协性。他在政治上坚持改良主义立场,在反帝反封建的根本政治问题上,总是采取温和的态度,他一生我行我素,不赶时髦,甘当不识时务的落伍者。他这种自由主义的思想和行为,最遭物议,也最使人失望。他那种不分是非和平主义思想,越到后来,越远离人民大众,终于从杜威走向蒋介石,最终被革命洪流所淹没。这是胡适一生中的悲剧。但是,我们不能由此认为胡适在政治思想方面一无是处。他提倡个性解放和妇女解放,主张思想自由和教育救国,反映了中国人民摆脱贫穷落后的强烈愿望,也体现了胡适难能可贵的世界眼光和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

  《无地自由:胡适传》读后感(八):值得读

  看到了很多人说胡适是御用文人, 也有很多人说胡适是大师。

  我很欣赏但不崇拜胡适(头像用他照片有一段时间了,不是崇拜,就是觉得他的相貌不错,符合我心中对文人的想象),

  不黑不吹,不喜请轻喷。

  我想说说我眼中的胡适,

  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没有什么逻辑。

  胡不是那种雄视百代的国学大师, 最起码跟同时代其他大名鼎鼎的大学者相比,有差距。

  胡的天资当然不错,可也不是什么天才,他自己也承认“提倡有心,创造无力”,。

  胡适有个不容忽视的优点就是“独立”,我觉得这个是知识分子尤其是处于积贫积弱旧中国的知识分子最难得的一点。

  《无地自由:胡适传》读后感(九):赫赫有名

  今日完读《胡适传》,一代哲人,为民主、自由而奋争,为国难、民穷而奔波,尽一个知识分子的应尽责任,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端人、领军人物,一度曾任驻美大使、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终生索求,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堪有孔子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风骨,其主张的民主、自由、人权的思想及怀疑的精神,他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治学方法,至今令学人深思。

  时代进入二十一世纪,正如毛泽东所言,该是为其正名的时候了。“说实话,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不能一笔抹煞,应当实事求是。到了二十一世纪,那时侯,替他恢复名誉吧。”蒋介石送挽联称其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当是对其比较确切的评价。

  《无地自由:胡适传》读后感(十):努力是不会白费的!

  我印象最深、也是我最欣赏的,是胡适曾经对年轻人常讲的一句话: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胡适晚年在台湾某大学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进行的一次题目为《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的演讲也非常经典。他送给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们“三味药”:第一味药是“问题丹”,年轻人应总要寻找、思考几个麻烦而有趣的问题,并想方设法地研究解决;第二味药是“兴趣散”,每个人除了本职工作外,都应有几个业余爱好。他认为:这种非职业的玩艺儿,可以使你的生活更有趣、更快乐、更有意思。有时候,一个人的业余兴趣、爱好也许比他的职业还重要,还富有成果;第三味药是“信心汤”,年轻人必须自信,要坚信自己能够干成一些事。他说:努力是不会白费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