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让内与阿德勒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让内与阿德勒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5-30 21:0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让内与阿德勒读后感精选10篇

  《让内与阿德勒》是一本由[美]亨利•艾伦伯格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26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让内与阿德勒》读后感(一):解读精神动力学的演进

  这是一本打开皮埃尔、让内和阿弗雷德、阿德勒的宝贵读物。用解读传记人物手法,把2个人生平家庭背景一生中的重要事件人格学术成就影响力以及与同时代的相关人物和思想源流来诠释了精神动力学的演进,探索心灵深处的无意识密码。任何一门学术的形成都离不开创造者的生活。把创造者用解读传记的手法,更可以有根可依说明理论的形成,读起来更容易通俗易懂

  任何一个有创造性思想家都有共同点。让内和阿德勒都具有了独特个性,明锐的观察力,能够迅速做出判断,可以辨别出被治疗中的所说所表现的真与伪。这种能力对他们探索精神动力学的路途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世界上没有哪一种理论是一蹴而就的,都是花费了创造者半生,甚至终生才形成具有系统性的理论。这对创造者的心思精力需要非常高的要求。让内和阿德勒都是为心理学奋斗终身的创造者,一生都孜孜不倦,不断开拓,驱使着心理学里的精神动力学不断的演进着。两人都不是正式受聘的医师,却都利用闲暇时间花精力去医院志愿者,顺便为自己兴趣的精神医学研究,还为精神医院创造出相当有参考价值的系统性心理学巨著。

  书中的着重点自然是长篇细说的个人学术成就,这也就是让世人铭记的主要原因意志努力创造了意识,将心灵感觉提升知觉,及其他更高级的心理运作,并进一步提供了力量,原因,统一认同自由观点。无意识的固有意念带回意识中,进行处理从而产生治疗作用。生而为人,便若于自卑,并受其驱策以求克服之。

  理论来源实践,实践是永不停止的。了解一个人的思想和理论,就从一个人的行动力。让内和阿德勒都在为精神动力学永不停歇地探索着,行动着。终其一生,不受千艰万难所阻,为心理学的开拓,为精神动力学的演进,默默奋斗着。

  人都有一种追求自我完善的基本倾向,也才是人类本质阅读了这本书,让我开启到让内与阿德勒的无意识密码,对心理学的知识又有了一定高度认知。正如让内所说:爱原先是一种假设,之后转型成固有意念。让我懂得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情感,这也许就更能体悟到情感的真切实质。犹如情感与心理学起到了某种新的心电感应,刚好碰到了相关的触点,一触既合。

  ——转载须经本人授权,转载请豆油本人。谢谢

  《让内与阿德勒》读后感(二):让内与阿德勒

  这是本属于社科/心理学类的书。内容关于精神医学、精神动力学、心理学、人物性格等。

  让内和阿德勒对这些方面深入研究,他们的思想、学术和人格方面都极具影响力。我把读这本书的人分为相关领域需要阅读人员和非相关领域可了解人员。因为这是本具有学术研究性的书,一般“无关人员”阅读或许感觉没那么大的兴趣,除非对这类书籍特别喜欢。而我属于非相关领域课了解的一类,要评价这本书,或许会片面,感觉这本书不好读,名词性的东西很多,甚至读不懂。

  我只能大概说我读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和收获。书中写的是让内和阿德勒两人的生平事迹及成就,要真读进去,需要花点时间和耐心,理论性的和研究案例丰富的,只是过眼读的话,怕是记不住什么。书本封面标题发现无意识之理性主义这句话我是懂非懂,还有下方的三行文字:解读神话般的人物,诠释精神动力学的演进,探索心灵深处的无意识密码。激起了我阅读的兴趣。

  读过心理学方面的书,觉得这本读起来比较困难。觉得有些地方感觉语言不够顺畅结构组织不够好,还有另一方面是我本身对这方面的了解并不多。但因此,我也学到了不少。

  我很佩服这两位人物,他们的研究给后人带来了很多资料,有时候,感觉他们就像神一样,能够治愈人。人的心理和症状 得到了解释,并能神奇般的得到治疗。精神病患者他们能变回正常人,这种治疗的力量挺可怕的。看这本书,我觉得我们每人都有病,心里疾病,还有各种症状,强迫症、妄想症、恐惧症等等,治疗的手段包括催眠,我一直觉得这很神奇,像神话一样不可思议,但它确切存在。变成精神病人的患者一般都是受过什么巨大刺激伤害(我无法想象这种程度),不由心生怜悯。但感谢医学和心理学,让这些我分不清的无意识还是有意识得到了保护

  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研究人的精神的,这种无实体的东西,要形成理论挺难的,这不是忽悠人的东西,应具有理性的有科学的解释。

  但很多人把心理学当成游戏当成娱乐罢了,要知道对人的精神治疗绝对不是娱乐,它是对自己的内在探索和认知,当然还包括他人。

  《让内与阿德勒》读后感(三):他所挚爱的,唯心理研究而已(张璐路)

  在此之前一直自以为对心理学感兴趣,其实根本不了解,连皮毛都不懂的人,兴趣与否从何谈起。机缘巧合之下读到这本书,了解了这两个传主——皮埃尔•让内与阿弗雷德•阿德勒。他们在各自的专业研究领域有一定的声望,但不像弗洛伊德等那么为人所知。然而,他们的研究成果同样不容忽视。让内篇结尾有这样一句话:当让内被遗忘之神的帘幕所遮掩时,记忆之神的帘幕却逐渐掀起,照耀着他最大的对手——弗洛伊德。中国古装武侠剧里,只有武功在同一水准人才能称得上是对手,比如洪七公与欧阳锋,当弗洛伊德称得上是让内的对手,由此可见让内的不一般。

  由于让内极少透露自己的情绪心理,让内的生活也很少为外人所知。可是,他的研究成果不容忽视。于是,这样一本生平与理论杂糅的传记就诞生了。不得不说,这是一种蛮巧妙写作方式。既避免了人物传记的单调,也避开了纯粹理论的乏味

  让内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西方学者形象。他出身于中上阶层,来自一个学者、律师工程师辈出的家族年少时曾缓过一段时间严重抑郁症,但成功克服以后成为成绩优异学生,并且一步步想自己的兴趣领域迈进,直至一生,成为纯粹的学术研究者。读着书中的文字,我们仿佛能看到一个手拿几本书、发丝已有渐生出几根白发老者,正迈着不算轻快但却坚定步伐走在去往研究室的路上。他身边陆续经过很多人,但他仿佛置身于自己的世界,不为外界所扰。关于让内本人的性格,书中没有特别确定描述,但有一点也毋庸置疑,他用专业的精神和高度修养对待自己的病人和研究。在研究领域他是专注的,也是严肃的,他坚信自己的研究并且一步步向前,但也没有轻易否认别人的研究。就像心理是一个多么微妙变化一样,他一定坚信着一切皆有可能

  中国有古话: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让内的声名至少在学术界之外,没有那么为人所知。但我个人认为,这并不能说明什么。反倒是少了对外在的喧嚣,能让他保持更多的精力去投入到研究当中。他所挚爱的,唯心理研究而已。除此而外,没有其他。

  (张璐路)

  《让内与阿德勒》读后感(四):具有原创性的让内

  第一次读这样的人物传记,描写的虽然平淡却也真实可信,不用过多的语言修辞,仅仅叙述事实,过去的真实,甚至都能从一些人物传记里看到有关于这样的信息,语言在平淡中又透露出文采,比如让内曾经幽默的说过的“中学教育目的是帮助一个人了解他人以及社会问题学习理性怀疑,以及容纳别人的意见的雅量。”让人读后不仅对让内的人格的佩服,更是让人对如今的教育产生深思。

  这本书作为传记个人觉得很优秀的,结合了让内的生平,以及让内的个人发展史,将一个优秀人物的坎坷经历展现到读者面前让读者更加理性的认识让内,尤其是认识到让内的心理变化以及对待学术的态度,如此的冷静思考,如此的谦卑对待学术,如此的热爱生活。其实读这本书我更加注重的他的学术成就,这本简单的书,将他的理论论述的很清楚,简单明了,没有啰嗦的废话让人甚微惊喜

  作为一个哲学家,让内始终是个理性的人,尊重上帝那是他的使命,他将遵从它,比如他认为,私有财产观念还需进一步改进,死刑野蛮主义的遗毒。而创造共通的国际语言,对于人类而言是有益的。对于20世纪早期的科学家来说,让内就像是一个预言家,预测了国际未来走向,如今通用的国际语言一起交流文化,死刑逐渐在一些国家退出。读这本书,不仅仅是了解心理学的知识,更是看一个智慧老人对世界的思索,从而引起自己探索。比如你对通用语言的看法,你对死刑的看法,你对社会一些现象的看法。

  人之所以活着,是因为人在思考。而读这本书更是让你无时不刻体会这种感情,这本书关于让内的部分,最为有趣的是让内提到的心理自动的现象,比如清楚地阐述了生活现象中我们说的梦游故事,让你对自己更加清楚地认识,尤其是对曾经听到的故事可以做出更好的解释。

  让内的成就有很多,这一本单薄的书竟然将它叙述的如此清楚,让我忍不住的想把他推荐给喜欢心理学的人,尤其是初学者,想通过了解一些心理学家的生平来了解心理学的,这本书绝对会让你收获颇多的。但是如果更加偏向于散文的最好不要涉猎,会让你很失望的。

  《让内与阿德勒》读后感(五):让内与阿德勒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让内,第二部分介绍阿德勒。

  他们在心理学以及精神学方面的成就就不一一举例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让内对于自己患者的尊重与保护。

  就比如曾在让内那里学习过的恩涅斯特医师,就被让内要求熟悉巴黎那里的患者以及生活环境,当让内如神谕般郑重讲述那里患者的妄想时,看到不解的恩涅斯特时淡定地说道:你看到这些人们都受到一些迫害,你必须仔细地探究才能了解其根源也就是说让内并不把他们妄想中的话语当作胡言乱语加以嗤笑,又或者是像其他医师那样把这仅仅当作一种症状一笑而过,他仅仅是把病人妄想中的这些迫害认真地看待,并加以分析,直到找到原因,然后探究其方法,治好他们,这就是为什么充满同情心的让内比同一个院里甚至比别的地方的心理医师的声名更胜一筹的原因。

  他对病人的保护也更令人尊敬,在他去世后,他的遗嘱表明要把所有病人档案都予以销毁,于是5000份重要的资料都被付之一炬,虽然失去了这么多丰富且分类良好的医学资料,但这也保护了在他手下的患者们的名誉,也使得他们免受其他精神医师另类的研究。

  而阿德勒在2岁时患有佝偻病,当时的他只能缠着绷带坐在长椅上看着身体健康的哥哥能跑能走能跳,幼时的记忆令他难忘,也令他更能体会到身患疾病所带来的痛苦,另一个事件则是他的年幼弟弟的死亡,使他更明白了死亡的残酷悲伤,而一年之后,年少的他患上了肺炎,差点早逝,但阿德勒顽强地活了过来,这些早年的经历,对他日后成为医生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

  阿德勒不仅为心理患者治病,还与不好管教的小孩、精神病患者以及罪犯建立了医生与病人的关系,因为年少时的那些关于疾病的经历,使得他对人们存于一种真实的兴趣,并为他们所受到的痛苦而悲伤,就像让内一样,他也会分辨出病人的伪装和做作。

  与让内喜欢植物热爱自然的个性不同的是,因其所受过严厉的古典教育的好处,阿德勒会研读希腊文、拉丁文以及德文作品,而让内根本不会拉丁文,但这丝毫不妨碍让内的哲学家身份是的,在成为一名精神学家和心理医生之前,让内早已是一名哲学家了。不过阿德勒的才华更令人吃惊他喜欢荷马、莎士比亚、歌德、席勒等小说家年轻时的他喜爱游泳、徒步旅行和爬山,他对音乐歌唱以及戏剧表演有着相当高的天赋,60岁时还学会了开车,虽然他因为疾病并没有机会成为一名司机,而他晚年热衷于学术演讲和心理学研究,几乎是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于上面,这也导致他积劳成疾早早逝去。他在生命的后半段学会了英语的演说和写作。

  纵观两位心理学及精神学大师的一生不由得令人感慨,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啊。

  《让内与阿德勒》读后感(六):《让内与阿德勒》:心理学大师的论点精华浓缩

  《让内与阿德勒:发现无意识之理性主义》:心理学大师的论点精华浓缩

  近期,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世图心理”系列图书,颇为引人注目。它偏重于通俗与普及的方式,重点译介西方的一些经典的心理学著作,介绍西方心理学大师,分别在“大师系列”与“冰山系列”图书中,自成体系地推出了一套装帧淡雅、学术味浓而又内在勾连的图书,从各个层面与角度,透视西方心理学的成果。

  西方心理学的成就慰为大观,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的确可以用得上“叹为观止”来形容。我曾经听过我的一位老师说过,他在国外求学的时候,来到图书馆里,只见书架上专属于“心理学”的专著,就占据了整个大房间,相形之下,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心理学就呈现出严重不重视的态势。当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对人物进行滔滔不绝的心理活动描写的时候,同时期的中国文学还根本没有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细腻而深邃的心理活动,至今托翁的心理描写,仍然能够让我们读到一种息息相关的亲密感。

  在《让内与阿德勒:发现无意识之理性主义》一书中,介绍了法国心理学家让内与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让内曾与其他多位心理学家,被称为心理学之父,可见他对开创心理学的这一门独创的学问作出了荜路蓝缕的贡献,他出生在1859年,而托尔斯泰出生于1828年,如果说托尔斯泰的心理学探索还纯粹是从人心上去感悟与体察的话,那么,让内则是从医学实证的角度,去考察人的心理的秘密。身为中国人,我们忍不住要对比一下同时代中国人对心理学的感受状况。1840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开启年代,自成一统的中华文明从此进入了多事之秋,国难当头之际,心理学根本不在国人考量的范围内,对心理学的研究,更是严重的空缺,而能够像托尔斯泰那样,对人心进行深刻的解读与分析,实际上要到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的时候,才真正有意识地提到创作的主体地位上来。由此可见,让内的规范系统的心理学研究,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还代表着同时期中国所感应到的西方文化冲击力之一种。

  在《让内与阿德勒:发现无意识之理性主义》一书中,除了介绍了让内之外,还介绍了一位奥地利的心理学家。这两人被作者安排在一本书里,冠以“发现无意识之理性主义”,显然有着作者的深谋远虑安排。这名作者还写过一本《弗洛伊德与荣格:发现无意识之浪漫主义》,也收在“冰山系列图书”之中,可以看出,作者把让内与阿德勒置放在一起进行综合性评点,是因为两位心理学家具有某种内在的相似点。

  书中直言不讳地指出,让内对阿德勒的心理学有着很大的影响(P123),从这一个角度讲,让内的心理学体系与阿德勒的研究之间有着内在的贯通的脉络,而让内对弗洛伊德有什么影响,“一直是一个莫衷一是的问题”(P124)。在介绍阿德勒的部分里,作者比较了与弗洛伊德的异同,阿德勒曾经是弗洛伊德的弟子,但是后来他渐渐远离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体系,而开创了自己的个体心理学。由此看来,我们大致可以看出让内与阿德勒之间存在着一种潜移默化的联系。

  这本书分别从两部分,介绍了让内与阿德勒的生平、家庭背景、生涯中的重要事件、让内的人格、同时代的人物、学术成就、思想源流、影响,对两个人的各个层面分析甚详,把两位心理学家的主要观点,都作了提炼与集萃,读起来可以从宏观把握,一目了然。当然,也因为作者是以提纲挈领的方式,罗列了两位心理学家的主要学术成就,疏于进行推理与分析,因此,整体读下来,会让人有一种太满太实之感,有待触及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再细读详读,加深对各自学术观点的理解。

  书中特别点到“潜意识”这个名词出自让内。让内曾指出,“我们内在有许多运作,是意志一无所悉的。”(P68)。而这种对“无意识”的探讨,被曾经上过让内课的荣格予以接受,并发扬光大,荣格心理学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运用“梦境”与“想象”,去激发个人的“无意识”,而一点,让内是通过“睡眠”、“自动书写”等颇为神秘的手法来实现对“无意识”的把握。其中“自动书写”颇令人想起我们中国民间传闻中的“笔仙”。这种自动书写能够达到的对“无意识”的揭开,也被荣格原封不动地用到他对人物“无意识”的探访之中(见世图版《内在工作:梦、积极想象和个人成长》)。

  而心理学们各自表述的观点所形成的流派之争,最终却损害了心理学科放之五湖四海而皆准的普适性。书中提到,“在现代心理学家之间,无意识分别被当作假说或者是虚构。虽然并未明说,但弗洛伊德认为是种假说,且已经为其研究所证实;但是让内称之为“言语的修辞”,显然他将它作为科学上的虚构。”由此可见,心理学上的各种理论很大程度上更近似于一种“猜想”。弗洛伊德的理论,日益显示出与真实心理不相适应的地方,比如他过度地用“性”来解释人类的行为,阿德勒在这一点也日益背弃了他曾经的老师弗洛伊德的观点,正反映出心理学尚是一种对心理的推理与假想。

  书中最饶有趣味的是用心理学对作家创作进行解读,比如,书中提及是司汤达的自卑感,转化为《红与黑》中的隐含的人物动机,这对于我们了解这本小说提供了一个新的心理学上的视角。再比如,文学创作是作者的一种完全的虚构,“人类依循自身或他人的虚构意念来经营生活的想法,已经被许多作家陈述过了。”这种心理学意图陈述的是,作者在创作中不过是虚构了一种意念,这反映出作者看似写实的小说,不过是由作者的意念一手操纵的。书中提到福楼拜“观察到人类自以为是的情况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以及人生的虚构如何误导他们,有时甚至造成他们的毁灭。”这一段分析,有助于分析《包法利夫人》这本小说中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意图。

  总之,《让内与阿德勒:发现无意识之理性主义》这本偏向于通俗的心理学术专著,以人物为主线,突出了两个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的特点及来龙去脉,浓缩了两位心理学大师的论点精华,比较了他们与另几位心理学大师如弗洛伊德、荣格等人的承接关系问题,是一本较好的心理学科普性著作。唯一的缺点,就是观点过于浓缩,读起来颇为吃力,不过,这也是一本好书应该拥有的资质,可以让我们在今后的机会与余暇里再重温它,以便更好地吃透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