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永安调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永安调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6-02 21:2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永安调经典读后感10篇

  《永安调》是一本由墨宝非宝著作,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37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永安调》读后感(一):绕不过又忘不掉的不死无休 ——《永安调》读感

  想知道有多少人是读了书之后想去了解李成器的?那位舞剑时能够有“矫若惊鸿 魄似龙翔”的身形,吹笛时能够绕梁三日、技艺超群,文武任一技能足以实力碾压旁人的风雅男子,能在刀光剑影不动声色运筹帷幄,亦能在有情人耳侧低吟“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那暗藏机关字条“不怕念起,唯恐觉迟;既已执手,此生不负”,那“若称帝,江山与共,若落败,生死不弃”的承诺,以及那“世间唯能担起天下风流四个字却不过只为一人”,说起来也许只能是书中才有的吧。也想知道有多少人是读了书之后希望历史中真的有武永安的?也只有那样一个明丽聪慧,识大体懂人心,不惧不悔,深情不移的绝妙女子,能以一曲《广陵散》琵琶呼应笛声,能洒脱地写下“心不系于身,唯念情动时”的字条,亦才能够和书中才有的李成器并肩而立,拥有历久弥坚感情吧。

  “有一种感情,不死无休。”“我和他终是太不幸,绕不过,也忘不掉。”这是怎样的一种感情呢?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完全没有预想的第一次见面,猝不及防的第二次见面,再相逢,不知不觉地共同经历,互相依靠,渐渐到互相惦念、依存,互相深深地嵌入彼此的生活生命,嵌入到骨髓血液中,即使造化弄人,他已为人夫,她已为人妻,却心中只有彼此一人,无可替代,无法释怀。

  “当一个人不能拥有的时候,他唯一能做的便是不要忘记。”或许就是因为不能拥有吧,在那样的风云诡谲中,即使见面都是奢侈,都是风险,都能够失去生命,而也许正因为如此,才更加的刻骨铭心,更加的弥足珍贵。可以在乱马下为伊人纵身保护,可以在殿前为了他而感谢被赐予他人,可以因为一点小事而挂心不安不惜小题大做,可以在风言风语中不畏不理坦荡相爱,也可以在血雨腥风坚守坚信,生死相依。

  纵有黄袍加身,无尽富贵,不及执手相看两不厌的缠绵;纵不是完璧耽搁青春年少,仍如初见愈情深义重;纵是妄念深知放下也许才是正途,却绕不过忘不掉不死无休。

  不能相见,可以相思;不能相守,可以惦念;不能拥抱,可以寄情……若能相见,必不移目;若能相守,必不移情;若能拥抱,必不离弃。

  此生得以遇见你,是上天的恩赐。必留薄情寡义于他人,剩满腔深情不负卿。

  “我永恒灵魂,注视着你的心,纵然黑夜孤寂白昼如焚。”

  《永安调》读后感(二):大明夜已残

  整本书文风很正,一板一眼把武则天执政末期李氏子孙忍辱负重、夺取皇权的故事压抑恰到好处,如同墨色晕染不开的黑夜,谨言慎行风声鹤唳

  而男主男配和女主之间的感情,却给黑夜带来了片刻光明,一个恰如松间照的明月光辉月华润物无声,另一个恰如石上轻淌的清泉细微之处响彻深林。

  看书的时候,我一直很纠结,女主和李成器年少之时便芳心暗许,偏偏武则天因为要压制太子一脉而将永安县主许配给李隆基,我的心里一万个惋惜青梅竹马便终是敌不过皇权政治。婚后李隆基独宠不让任何人对女主不敬,让看书的人片刻安心,或许月之皎皎终究还是白月光,日之灼灼才是最后归属

  因为女主与男主的纠葛在宫内外流言四起,武则天将她从武氏除名,常伴左右,这一刻却把稍许安定的男配和女主的生活打乱了,女主重新和李成器在一起,本是我心心念念的,可内心翻天覆地起来,那……李隆基怎么办?

  墨宝对古文的驾驭超级强,全篇都被带着入戏,心中有完美的cp,可是她让你如何走,你便安安心心的跟着。最后女主的死,不惋惜不遗憾,或许这是对两个绝代风华男人最好的判决,谁都得到过,可是谁也得不到。

  《永安调》读后感(三):永安调,叹

  好文,就是让你看一会儿想停一会儿,心里难受又想看下去的文,不算太虐,但细腻描写还是让人觉得压抑,从武则天初年写到开元盛世,从一个普通的武家贵女的视角,描写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数度被立被废的李家皇帝太子们,早早被赐死的李家皇子皇孙们,荣宠无限一度离皇位非常近又黯然收场的武家兄弟情节描述平淡,但后面的血雨腥风让人心寒,如此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而又心怀不甘大志,我在想这样的心理状态下的人,还能拥有真正的感情吗?所以说天家无情,估计人处在这种环境下,也都变态了吧!作者还是拥有了美好期盼,在这样的环境下滋生了那样坚定爱情,一个李家废太子和武家小县主的爱情。中间有各种波折,有各自无奈的婚姻,好在能坚持到最后,结局没说,但女主应该是中毒死了,也是必然的结局,哎~想起以前那本看了一半再也不想看下去的大悲剧《鹤唳华亭》。不得不感叹一句,看佳作身心啊~

  《永安调》读后感(四):历史言情小说

  又是兄弟两个同时喜欢“我”,怎么办?这类型的意淫模式。谁为了“我”放弃江山,“我”爱谁,再加一点《诗经》,加一点诗词,加一点家国天下,形成历史言情小说。作者掌握的词汇寥无几。看似古朴自然,其实所谓古朴的文笔,大都建立在精准基础上,比如沈从文,比如格非等等。准确的词语加上灵活的句式,才能称为古朴自然。不过,比糜绯地堆叠词语——《甄嬛传》,《寂寞空庭春欲晚》之类,好一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作者们热衷于在文中引经据典,恐落人后。当然经据典是那个时代语言习惯古人文化门槛高,互相吹捧读过《诗经》这种事看着尴尬,只能证明当代人缺乏基本的历史文化常识。再次,行文几乎没有介词,干涉而又呆板,白描略似红楼梦。可是,要知道红楼梦是小说1.0版本,白话文发展到今日,为什么要走回头路。现代汉语难道不可爱么?

  最末,历史言情小说的意思,不是它尊重客观历史,亦不是它有完整的历史观,而是,历史言情小说比古代言情小说看上去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罢了。

  《永安调》读后感(五):心不系于身,唯念情动时

  等纸质书顺便写点什么。。。

  二爷的第一本书也是唯一一本古言,我最喜欢的一本,没有之一。这本书写的,不够摄人心魄,但足够动人心弦

  整本书最喜欢的一句话,不是印在封面上和一遍遍被提到的“不怕念起,唯恐觉迟,既已执手,此生不负” 。是永安的琵琶曲和“心不系于身,唯念情动时”。整个故事,除了开篇韶华阁外的那一幕,都绕不过一句“心不系于身”。从狄仁杰拜相时的离席开始,将手放在他的手上,一遍一遍的临摹 《释私论》,忍不住赶到凤阳门,不顾性命去狱中看他……永安如此,成器何尝不是如此。在她将手放在自己手上的时候反握,云淡风轻地对着武家小县主念“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跪在雪地轻轻地对她摇头,为她随口胡说的“春干气燥结了内火”特意遣沈秋去看,曲江宴上牵起她的手对来人说“抱歉,在下已有妻室”,寻着机会总想陪陪她,婚宴上抓着她的手腕怔怔地不肯放……永安被送到临淄郡王府上之前的故事,是最喜欢的一段。命犯桃花,尚未错嫁。

  这是一个男主和男二之间容不得读者纠结的故事。李隆基对永安的爱,在我看来,不及成器半分。他对永安的偏宠,有几分是对于王寰的压制,又有几分出于做给武则天看。永安求李隆基帮她保住婉儿,李隆基说好,永安的不安最终成谶。永安答应留下,他却在马场处处针对成器。仙蕙命在旦夕,他却以此来试探。他喜欢的,是凤阳门前染了酒刺的小宫婢。不否认他对永安的感情,但是他被父兄保护的太好,以至于可以那样地肆意和任性。他的爱,烧的太烈,以至于烧伤了自己和永安。他的爱,太理智却又太冲动。这样的爱的方式,不是保护,是牵绊。成器的感情,更多的是深情,可以真真正正让永安活到爱里,去喜去忧去乐去惧。终是错嫁,故人眉目依旧。

  一直不知道成器对永安的动心是出于什么。永安的心思不难猜的,一曲笛声闻名天下的永平郡王,自幼听着他的故事长大,她的救命恩人,这样的感情对永安而言,开始的有理有据。可是成器呢,他是以什么样的心情对随他离席的小县主念出“青青子佩,悠悠我思”这样的句子的。后来的感情,我觉得季成阳的那段话是最好的解释,他们之间的那些事横跨了太多年,不可能重演,也不会有人有资格、有机会再替代。所以必须是彼此。所以才有了永安一次次的跪在武则天的面前说着违背自己心意只为护他的话,所以才有了成器一次次的用性命相护。他只当她是唯一的妻,云淡风轻地对她许下若登上帝位空置后宫专宠一人的承诺。故人眉目依旧,终是比肩而立

  最后一卷,感人的人是雪夜的断臂,是“王师未至而寇疾退”,是保护河山放弃皇位。比太平府上的拔剑为红颜要来的大气,来的动人。这才是成器的抱负,不是帝位,不是李唐江山,是国家土地,是土地上的百姓。保卫了脚下的土地,护得他的父兄,有她和一双儿女相伴,帝位不是他的永安盛世,这样的结局才是。

  没拿到纸质的书,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番外。总觉得结局少了些什么。

  故事很大气,儿女情长的情节有着相当宏大的历史背景人物刻画的很是成功,毫无心机的小仙蕙,聪明的婉儿,大气的太平,果决的永惠,医德高超的沈秋,心济天下的狄相……连早已离世的章怀太子都足够的生动

  不喜欢纸质书的封面,总觉得封面该是白色,是曲江的雪景,是静谧的盛世,是轰轰烈烈过归于平静的结局。

  婚宴上永安问成器,“若是妄念,害人害己,是不是该彻底放下才是正途?”最动人的是,一切一切的开始,成器便知这是妄念,却不肯放下。明知这是妄念,逃不开也根本没想要逃开。

  《永安调》读后感(六):情深不寿

  提笔开始写就觉得灵感这种东西,一定要尽快记下来,过了那个时间,没了当时的心绪,写下的文字也没了情感取而代之的是回忆当时所想所感。有点懊恼。 没想到墨宝非宝会写这种风格的文,值得一看。 每每看和历史沾边的文,都会认真的查阅资料,去猜测史书中那寥寥几字背后的权利斗争,或者饮马黄河的豪情说不定还有缠绵悱恻旖旎爱情。 历史最迷人地方,恐怕就是时势的变换,令人着迷。 好多次都想过要是能穿越到过去,最想去的几个朝代就是唐朝,汉朝和民国。这些朝代都太乱了,太美了,太吸引人了。 史料记载,李成器最惹后人热评的地方就是“让”。最合乎礼法应该继承大统的人选,把太子之位让给了李隆基。这篇小说就细细的描写了李成器从十六岁开始,每一步的隐忍。为了李氏王朝,相王这一脉,父兄,爱人,一直蛰伏,直到最后。

  但我其实最喜欢的是李隆基,也就是唐玄宗。后期的玄宗着实让人失望,看到一半去查阅玄宗的资料,真是扰了看书的兴致不敢相信那个鲜衣怒马的八岁少年后来能如此无度。

  书里的李隆基真是让人心疼,心爱的女子是大哥的有情人,只能让着,忍着,虽然后来也做了些混账事。但平心而论,隆基的做法没有错,他只是个有些任性的少年罢了。

  只是可惜了,慧极必伤,情深不寿,永安不是他的良配,他爱错了人。

  《永安调》读后感(七):永安,永安

  因一个朋友推荐有缘读此小说,可能偏爱历史类型的小说,第一时间就找了资源去看。初读小说很难进入,中间有很多次想弃看。今天终于草草的看完了结局,后面一大部分是跳着看完了 。终归还是看完了,最终永安的死可能是对这十几年的纠缠最好的结局。 小说夹杂着历史在我看来太过于勉强,比如永安初登场是11岁,李成器也不过15,6岁。我很难想象那么小的孩子在宫中步步为营实在是不敢想象。 永安调终归还是感动我的。李隆基对永安的爱也不比李成器少。他对永安说“永安,为了换你片刻清净,本王只能再纳宠妾了。”李隆基说到做到,不出半月,就新纳了妾刘氏,宠爱有加,甚至不惜为她另辟了院子,整日欢声笑语的,好不快活。我说李家男子个个都是个痴情的种,从初爱到深爱。李隆基和永安成亲生活那段是让我流泪了的,如果他们俩能早一点遇到,或许是不一样的结局,终归情深缘浅。以至于让我联想到李隆基对杨贵妃的爱,会不会是因为杨贵妃长的像永安,我真的是想太多了。 李成器对永安的爱是深沉的。 他说,若称帝,江山与共,若落败,生死不弃。 可能一开始的相遇就注定以后一生的坎坎坷坷,不过在于她是武家贵女,他是李家皇子。武则天的猜忌,导致他们几年的错过。可总归没有再次错过,换来了以后几年的生死相依。李成器终归还是没有看到他的盛世永安。 盛世,永安。 小说描写人物终归欠缺了些,比如婉儿和宜平。我总找不到她们的存在点。最爱的人物居然是狄仁杰,可能对他比较崇拜吧。 永安调终于划上一个句话,永安从11岁的小女孩到为人母,经历了几番生死,和李成器错过与李隆基纠葛归究逃不过情这个字。 潮起潮落,缘起缘灭。

  永安,永安。

  《永安调》读后感(八):盛世,永安。

  《永安调》讲述了女帝当政时代至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公元690年-712年)期间,在长安城和神都洛阳之中武家贵女永安与李唐皇族李成器两个人之间的命运纠葛。两个人年少十几岁误打误撞地相识,那一夜命犯桃花,永安撞破了女帝武曌与面首的香艳事,被李成器救下。随后,狄仁杰宴会上的正式相识,上官婉儿面前的逢场作戏,逐渐萌生了情愫,在爬山途中就此私定终身。却不料命运捉弄,是福亦是祸的显赫身份使得两个人未能如愿,永安为保成器父王李旦一脉的平安,被指婚给了同是年少相识的临淄郡王李隆基,李成器被迫纳北魏元氏为王妃。那一指婚,终是错嫁。纵使永安心中只有李成器一人,为了他守身如玉,拒绝霸道而专情的李隆基,却难敌当今女帝的强权与多疑,也难逃身边有心人的法眼。十年间风云变幻,许多事情在意料之中地进行着,女帝让位,其三子李显即位,李旦一脉子嗣的命运依旧在战战兢兢中度过。女帝退位前还给永安自由,她终于可以和成器相守,却是过了十年了。难得他二人心中的那份情谊始终未曾改变,那份共同守护父兄的誓言也未曾动摇。

  年少时那一卷残纸,他所说的不负,我已看到。我想说的,也许日后再没机会说出,但已不再重要,无论我站在谁的身边,历经日后的血雨腥风,都是和他同样的目的。保住父兄性命,拿回这天下河山。

  这是二卷末永安还在李隆基身边时曾立下的誓言与决心。那个时候的她迫于周围的势力,决意断了与李成器的感情,试图尝试接受李隆基,辅佐他保住父兄性命。看到这儿时我曾以为接下来的故事会以永安和李隆基的情感发展为主线,两个人或许冰释前嫌,在漫长的时日里产生了对彼此深厚的感情。却没想到作者还是让永安回到了成器身边,和隆基终是缘浅,除了那一夜的意外,年少的情分,回忆所剩无几。

  全书是偏虐的风格,作者以极细腻的文笔向读者展示了在过去那个争权夺利的年代里,一个个刻画鲜明的人物之间的命运发展。执念至深的永安和风流倜傥的成器,二人都用情极深,却以家国为先,为了至亲之人的性命可放弃儿女情长。也许正是他们这样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才可换来十年后得来不易的相守吧。

  看了许多人的简评,都是非常的喜欢这个偏虐的故事,我也同样喜欢。许多的古言光是谈情说爱,却缺少历史的元素,让人读过万本后略感陈乏。架空类的则没有历史根据,全屏作者一人所想。而在历史局限的情况下依旧能创作出动人的故事,那真是美丽。

  “新帝登基,人人卖力。

  可这宫中,这短短十数年,已经换了多少皇帝?

  谁又知道百年后,千年后,这困住多少李家人武家人的宫殿会是谁的?”

  是啊,历史朝代的风云变幻,皇权的更迭不息,从来都是无法预料的。书中的李成器也好,真实存在于历史中的李成器也好,他生在那个看似繁盛的年代,分明是拥有最尊贵的身份,却因为坐在帝位上的那个女子多疑狠心的性格,整日小心翼翼地过活。父兄被囚禁于一处,母妃被诬陷后秘密赐死,眼见心爱的人嫁给自己的弟弟,堂堂皇子却被武家王臣陷害入狱,好不容易等到祖母让位,登上帝位的却是自己的叔父,依旧忌惮自己的父兄,惶惶不可终日。跌宕的经历似乎已经让他疲乏,能不能坐上那万人之巅已经不再重要。

  (此段摘自百度)景云元年(710年),晋封李成器为宗王。同月,李旦再次登基,李成器授左卫大将军之职。当时将要立皇位继承人,因李成器是嫡长子,而平王李隆基(唐玄宗)又有讨平韦氏的大功,故久久不能定。李成器辞让说:“储君,是国家的职位,太平时节就以嫡长子为先,国难之时就应归于有功的。若处理不当,就海内失望,这不是国家吉祥事。臣斗胆以死请求不要立我为储君。”

  人人都爱那至高无上的权力,想要登上那冰冷的皇位,却难有几人如李成器,“宫中喋血千秋恨,何如人间作让皇。”开元二十九年,宁王李宪(李成器)薨,玄宗哀痛特甚,“号叫失声,左右皆掩涕”,次日下诏谥曰“让皇帝”。

  李成器望着艳阳下的长安城:“你做到了,我一直想要的。”他想要的,是盛世与永安。盛世,当时李隆基已即位,天下稳定,百姓安居乐业,身边至亲也都平安无事。十年前的愿望终是实现,这盛世虽不为他拥有,却因为他曾经的付出而铸就了盛世。永安,是他从年少起就放在心里的人,与之缔结婚约,生个一儿一女,就此携手相伴一生。这无疑是最幸福的了。

  盛世,永安。

  《永安调》读后感(九):纵是年少风流可入画,却也自成风骨难笔拓

  最初看到的时候,大吃一惊,墨宝非宝也写古言?因为看过的都是她的现言,没想到她对于这种大开大合的古风也能够驾驭的如此好。

  后来才了解到《永安调》是二宝的第一本书,也是唯一一本古言。

  墨宝的文笔没话说,一直都很好,大概尊重历史,一部分情节背景在历史上也能找到影子,人物塑造的也是有血有肉。不愧是大家所说的“墨宝出品,必属精品”。

  这本与那些跌宕起伏,气势恢宏的古言比起来,不能说上好的佳作,但是这种风格却符合我的审美,我喜欢这种没有猜忌,忠贞坚定,隐忍的爱情。

  一贯的文风,温暖的叙事风格,不经意间透露着淡淡的伤感。

  局限之处仅仅在后面的一部分,张力不足,没太能够展开,由于是第一人称以女性的视角来写的,所以造成了这点小瑕疵。有点遗憾,不过不影响整体。

  不想情节透露太多,墨宝的作品,质量是有保证的,大家放心看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