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青春的悖论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青春的悖论读后感10篇

2018-06-06 21:2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青春的悖论读后感10篇

  《青春的悖论》是一本由(日) 织田作之助著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8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青春的悖论》读后感(一):敏感的青春

  谁都有过青春少年时,我们眼中的青春少年是朝阳,充满了希望和热情,欣欣向上,激昂澎湃,有着无法估量的美好未来。而《青春的悖论》中的主人公毛利豹一则有着不一样的青春时光,处处小心敏感的青春气息贯穿全书

  《青春的悖论》为日本作家织田作之助的长篇小说小说中的某些素材来源于作家自己的一些经历,比如豹一上课出勤次数不达标而导致退学、在新闻报社工作情况等,虽然不是自传体小说,但作者的切身经历和体会融入到小说中,感情更加真实自然,使读者被主人公豹一的情绪所带动,书中弥漫着颓废与堕落的感染力。主人公毛利豹一出生在一个特殊家庭父亲早亡,母亲阿君带着豹一改嫁给非常吝啬靠高利贷为生的安二郎,继父安二郎是一个典型的守财奴角色,吝啬到可以用“毫无人性”来形容,而母亲阿君则逆来顺受,最常说的口头禅是“我呀?我怎么都行”。豹一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形成了自己敏感多疑性格,自感身份地位卑微,总是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虽然考上了大阪的名校三高,但终因自己颓废的学生生活导致退学。在以后的豹一所从事的新闻工作中,他仍然没有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对人对事都是想太多。对比自己的同学赤井,他喜欢夸张地跟别人将自己的事情,“总爱表现自己的颓废”,而豹一恰恰相反,他自忖不会对被人说自己的事情,虽然自己非常在意自己的行动产生效果,但是并不表达出来,常常纠结于自己的内心世界里。

  对于青春期的爱情,豹一也是以自己的敏感和过强的自尊心作为女性交往出发点比如说初恋水原纪代子及女服务员阿驹的交往都源于让别人看得起自己,而不是因为爱情本身。与女明星的爱情也因为自己的多疑而无疾而终,最后峰回路转,豹一结婚生子,屈服于现实,正式结束了自己的青春岁月,开启了新的人生阶段。 

  读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自己曾经过往的青春,虽然不一定有豹一的颓废,但大概都会有敏感和强烈自尊心,哪怕长为成人,也时时处处摆脱不了世人目光。从豹一身上,窥视的是人性的悲哀,我们不得不向现实生活低头,人很难为自己而活,特别是现在的中国,活得太累太揪心。在《青春的悖论》中,不止是青春这么简单,在我们嘲笑豹一的胆小慎微的时候,不妨看看自己身上那“豹一”的影子

  《青春的悖论》读后感(二):荒唐&悖论

  悲惨,究竟能带来什么?

  阿君的“我都行啊!”拉开帷幕,一个万事随意女子命运来什么,她就接受什么,一个不分节气凉水冲澡的女子,“好舒服的”,这话语轻快的有点渗人。她是真的无谓,所以什么都可以,大度不可思议

  豹一的存在,敏感多疑,强烈的自尊心让他成为了变态一般的存在,仿佛全世界都对他抱有最深的恶意,因为不曾拥有什么,所以担心别人对自己的一无所有嗤之以鼻,所以在自己的世界里,一无所顾的横冲直撞,绝地反击,这个世界,仅仅是不同人的不同感官,我们相互影响,但永远独立个体,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拥有一样的劣性:虚荣自大,也许还有些虚伪掺杂其中……没人比谁高贵,也没谁比谁卑微,假面舞会开场,上不上场,随你,没人逼你,控制你的是你,无关他人,怨不得别人……

  不要迷失,这是最重要忠告,虚荣,多疑,是最容易冲昏头脑的,你以为你在看着变态一般看着豹一,但你要警惕,他是不是放大版的你,一个不自知的你,易怒,敏感,在那里荒诞的看着你以为冷静的你,直到笑出眼泪……世间千般人,有人光万丈,便有人要一身锈,存在即合理

  不卑不亢,是最难得的,很难,但是要平常心,你做不到不在意,但也不必把全身的刺都偏激的露给人看,记住,这只是,你的世界,无关他人,这只是你的感受……

  心魔难处,也许,这就是,青春的悖论,毕竟,在自以为的世界里,终要和别扭的自己握手言和啊!

  《青春的悖论》读后感(三):国产青春电影导演的眼中,容不下这本书

  看到《青春的悖论》这书名字时,就莫名的想起了近两年的国产青春电影,或许是被洗脑了吧。不过既然如此有缘,那就从国产青春电影来谈谈这本书吧。

  国产青春片泛滥的今天,就成片数量而言,这两年里我们似乎可以看遍任何题材的青春片了,但擦完口水唾沫从影院走出来后,才恍惚发现原来这两年都在看一种青春,机智的导演们变着花样的从我们口袋里拿走可爱的毛爷爷

  至于青春片剧本诞生,一类是导演在而立、不惑之年,对已忘得差不多往事添油加醋构成剧本。另一类就更加直接了,网络上的青春小说如星辰大海,他只取一瓢,删删减减添点黄油油的灯光,就是一部几亿票房的青春大片了。

  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在影院祭奠的也许不是我们的青春,而是那些被大卸八块的青春小说。

  想到此点,我不禁拍一拍手头上这本《青春的悖论》,然后笑道:“你是无缘被我们的导演相中了。”

  至于无缘相中的原因,大概是两个:时代与人性

  近来的国产青春片大多都没有时代背景,要是你真的要强行将那晕黄灯光下的校园归结为“校园时代”,我只能笑着对你说:“原来你的时代,这么狭窄与可爱?”

  《青春的悖论》创作的时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阴云也笼罩着日本文坛,以太宰治、坂口安吾、织田作之助为代表无赖文学兴起,直白露骨的“堕落论”似是二战残喘下的亡灵,至于“只有堕落才是解脱”这类言论,更是让人寒毛直竖。《青春的悖论》作者正是织田作之助。书中流露出的颓废与堕落,远比人为构造的“校园时代”要慑人得多。

  不过考虑到导演们的想象力,我觉得他们只需拍一幕“衣冠楚楚俊男靓女摇旗呐喊走街过巷的大学游行”(至于到底是游行还是走T台就暂且不论了),就能完美的将校园时代与战争时代相融合了。如此机智,不禁让人竖起中指大加赞叹。

  鉴于“时代”这点的可作弊性,这本书难被亵渎的原因就得依赖后面一个——人性。

  《青春的悖论》整本书剧情其实比较简单,可以说是沿着毛利豹一的三段感情说起的(前面两个能否称得上“感情”,还有待商榷),这是主线。关于豹一母亲“阿君”以及学业和工作的描写,多是衬托毛利的性格,算是纹络精细绿叶吧。

  绿叶衬着的是豹一以及他的性格。相比于青春片中想撕就撕,撕得响亮情节,这部小说并没有那么壮观激烈。一切剧情走向,人的命运都是取决于毛利豹一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在这部书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豹一是个自尊心极强的人,他一直都活在别人的目光与语言里。他追求S校的女校花水原纪代子以及美丽服务员阿驹,目的都不是为了爱情,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畸形的自尊和虚荣心,让瞧不起他的同学羡慕他、仰望他。在得到了二女青睐后,不懂谈恋爱的他又是蹑手蹑脚的与她们相处,既不想被看扁又不能深交,最终分手已是必然,但分手时的他竟是一副甩脱包袱嘴脸。感情这种东西,在他看来的确没面子重要。

  最后和绯闻女星多鹤子的那段感情,可以说是难得的爱情了。虽然豹一被引诱的成分居多,但好歹是投入了真感情。至于最终悲剧结局,正是豹一性格使然的了。他的自尊心太过强大,强大的自尊之后,其实是极度自卑。“多鹤子疑似外遇了”这个信息一进入他脑袋,便将他压垮,他不想去追求真相,也不想去将多鹤子,只是举利索的举旗投降。

  时下国产青春片里男女主角即便没事也得闹闹矛盾,然后猜猜疑疑、分分合合、纠纠缠缠的戏份是必须要有的,最后或以笑脸或以泪水结局。但这些剧情是不能加在豹一身上的,以他那种自卑的性格,在国产青春片里绝对不超过三分钟就得崩溃。

  反过来说,这种青春小说也绝对是入不了导演的法眼。

  在这闹腾或撕逼的青春片时代,岂容你死得这么干脆?即便你说透了人性,也得就地阉割!

  《青春的悖论》读后感(四):我们最终败给了名为现实的巨大怪物

  在某个年纪,我们的世界里只有俯视,否定一切的给予,崇拜任何愤世嫉俗理论。有些人在一开始受伤之后,就放弃了这些年少轻狂,当然他们放弃的,还有自己永远无法再次拾起的青春懵懂。而有些人遍体鳞伤,用最沉重感悟去体会这为之入迷的时光,最终还是败给了名为现实的巨大怪物。

  织田先生的这本《青春的悖论》为我们讲述了少年毛利豹一的青春经历,毛利年少时就跟随母亲寄人篱下,而在他幼年就因此对于自尊心异常敏感,他在经历了所谓的无果的初恋之后,在高中时代与两位好友,一起体会着放荡不羁、颓废度日的感觉,最后被退学回家,开始了枯燥压迫的报社工作生涯,之后辞职成为了一名记者,并于一位女明星经历了一场意外的爱情,但依然抵不过现实的压力,最后与一位平凡女孩结婚准备以此度过自己的一生

  文中青春的悖论是什么,我的自我感悟是我们一直渴望去得到我们青春时代最美好的东西,也许是内心最大的悸动,也许是一场飞蛾扑火的爱情。但这一切都与我们漫长人生规划起了冲突,因为青春在于挥霍,挥霍我们得到的一切去获得刹那的芳华,于是我们每个人都在得与失之间徘徊不前,最终青春也消失殆尽。文中的豹一心中住了一个魔,于是试图冲破现实这座牢笼,将这个魔释放出来,如果真到了这一步,我相信他就变成另一个大庭叶藏(太宰治《人间失格》的主人公)。还好他还有一把锁,就是他的母亲阿君,只有阿君可以将豹一一直拉回现实世界中来,母亲作为豹一唯一的情感寄托,也拴住了豹一内心的那匹野马

  作为小说中贯穿其中的母亲阿君,最喜欢说的一句话为:我吗?我都行啦。只有在关于豹一的事情的时候,会后面再加一句叮嘱。作为一个并不喜欢有什么自我主张的女性,阿君可以说是当时东方传统女性的代表,他们不会去干涉男人的世界,相夫教子,勤俭持家是她们的主责,但当遇到自己所牵挂孩子的事情时,她们又能表现出最强大的力量,而豹一也正是在这种强大的关爱之下,度过了自己最艰难的时光。

  我们很难去定义豹一的青春是否美好,因为关于青春的评价也许跟对错都没有关系,因为对的青春从来不等于美好的青春。我们看到了豹一去用功读书,原因仅仅是因为校长的一点激将法。豹一去追求女孩子,也许也只是因为自己的小小的虚荣心。这些事情,我们的青春也许都曾经历。当然到了高中之后,豹一更是在所谓的损友的陪同下,体会着颓废的人生,也许这些事情我们年轻的时候依然也曾经历或者想象自己能经历着。我们是否在该经历某些事情的年代,经历了这些事情,才会在回忆那些回不去的时光时不留有遗憾,变得尤为重要了。所以青春的话题也许更多的是我们是否在青春的年代做到了对我们的那个时代尽兴。

  但不管如何,我们最终还是要度过那段时光,无论是否愿意,无论是否做好准备,文中的豹一在经历了一系列事情之后,最终选择平淡,与自己不喜欢的女子结婚,做着无聊枯燥的工作,而最后当自己的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豹一说他以前嫌恶的那些东西,似乎都在为这一刻而准备的,他有一种被拯救的感觉。显然豹一已经进入了他人生的另一个阶段,如果说前一个阶段的主题放肆,这一段的主题也许变成了背负。我们最终还是会败给名为现实的巨大怪物,因为我们还是要处于现实之中啊,既然这样,就有时间缅怀一下自己那些也许无法自我定义的青春吧,即使它不复存在了,世间上如它一样美好的东西,至少还有。

  《青春的悖论》读后感(五):人生的悖论

  如果说许多事情是随着年代不同逐渐走远的话,可能唯有青春在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即使在成书七十余年后的今天,这本书依然会让每个时代的年轻人感到一种亲切,因为青春是一段太复杂的岁月了,那些日子里我们的内心里盛得下多少快乐,就承受同样多的痛苦,而经历过多少痛苦,就得到同样多的成长。在青春里我们也都有着同样的自尊与敏感,也同样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封为王,如果谁侵犯到我们微弱的自尊心,那么必将倾尽全力去复仇,尽管那些复仇在成年人看来是如此微不足道奇形怪状,但是我们却自得其乐。豹一就是一个如此典型的少年。他生活在一个有些严酷的环境里,自幼跟随母亲嫁入吝啬的高利贷商人家中,所以他敏感偏激的看待这个世界,用自己的方式保护着那个弱小的自我。同样豹一也是一个内心有缺陷青年,他缺乏与人沟通能力正常交往的能力,对于男女之情更是痛恨嫌恶厌弃的,看着豹一用自己痛恨的方式去“报复别人”,在敏感中煎熬,那些痛苦感同身受,而看着他经历了别样的“友情”、“爱情”、“亲情”之后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善意,并且最终讲和的时候,内心与眼眶或许同样感受到温热湿润,而在这个过程中读者真的感受到了青春的悖论,那是青春的敏感与这个世界的麻木之间的碰撞,也是自我在坚持与丧失之间的挣扎。

  如果只写青春,那么也就不是织田作之助了,在青春背后,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是人生,阿君的人生,安二郎的人生,赤井与野崎的人生,土门与北山的人生,以及更多当时代日本人的人生,我们无法忘记豹一的言行,但是同样让人难忘的是作者描绘的形神具备的土门的样子,还有“像是专门为了做针线活而来到这个世间似的,不停地穿针引线”的阿君妈妈。作者用白描般简洁准确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这样一个世间,战争夹缝下只能努力生活,痛苦冰冷却又不乏温暖,每个人都在这个世间不停的相遇别离、悲笑眼泪。

  相比于太宰治的颓废,坂口安吾的疏离,织田作之助似乎拥有一种冷静,他为读者描绘出一个更加真实的人世间,再将自己架构的故事放入其中天丝无缝,让人无从分辨,只能全盘接受。他的文字就像生活中的空气一般为人所接受所享受。同时,他在内心中似乎总是心存一丝温暖,虽然拥有“无赖派”作家同样敏感的眼睛心灵,却为我们描绘出一种介乎于荒唐与温暖之间的情感,这情感包含了友情、爱情与亲情,虽然我们终将远离青春,接受悖论,但是有了这些情感的慰藉,或许还能抵挡这冰冷的世间。

  《青春的悖论》读后感(六):与其说是青春的悖论,不如说是青春的洗礼

  一个寒绯樱盛开的周末,轻轻合上书扉,不禁赞叹,这真是一本好书啊!

  第一次在图书馆的书架上看到这本书就本它的书名吸引。青春能有什么悖论呢?看到这书的目录时,多少能看出这是讲一个少年在迷茫的青春期干了不少傻事后终于感悟人生真谛的故事吧。整本书读下来有共鸣的地方太多,和这本书关于人物内心描写一样出色的是作者对剧情推进和把握的方式。有些剧情确实让我这二十岁的理工男很费解。总的来说,确实是本能给人以启迪的书。

  作者对于主人公豹一的母亲阿君的人物描写真是到了一个出神入化的程度,一个典型的旧社会妇人形象,对父亲、丈夫、儿子的话言听计从,好像在她的意识里就没有反抗的概念。当她父亲询问她关于她终身大事的意见时,“我啊?我都行啦。”对于轻步的侵犯无动于衷,甚至于对高利贷丈夫向她收取各种利息的暴行也可以照单全收。日本女人的忍让哲学一次次让我叹为观止。阿君为了让豹一上学付出的种种又让人感叹这“无知妇孺”的强大毅力。

  豹一,童年的种种悲惨遭遇造成他多疑敏感,却又懦弱无力,让人琢磨不透。文章的一段话精确的概括了豹一的性格。“豹一总是像这样爱找碴儿,难道不能说明他心胸狭窄么?大概的确如此。他的性格原就如此,这也是没有办法。更重要的是,这也是因为他对事物没有一种明确的观点,缺乏人生观或者人生哲学之类的思想,所以才总是这样小肚鸡肠地表达一些零碎的意见。他仅仅凭着自己的冲动思考问题,无法按照人们约定成俗的做法行事,自尊心受刺激的程度是他行动的动力。”

  也就是说,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不按逻辑出牌的人,所以这部小说才不会像许多无聊的电视剧一样看到开头就能猜到结尾吧!然而,看似荒诞的行为背后却总有他内在的逻辑和道理可循。预料之外,情理之中,大概就是这样吧!不知怎地,总有点张爱玲的味道。我想这才是这书的迷人之处吧。

  抛去情节的逻辑性不说,单单是作者对豹一因为不忍辜负母亲的期望而努力奋斗的初中时期的描写,和对豹一升入三高后与赤井和野崎的堕落生活的临摹,都让刚满二十的我产生深深的共鸣。好多次都不禁惊呼,那敏感多情的少年不正是几年前的我吗?仿佛坐着一台灰色的时光机,飘回那些泛黄的青春,看着那个如同在雨季摇曳的荷花般冲动却又自卑的多情少年,有回忆,也有哀其不争的无奈。特别是一些对少年内心的描述,完全就是另一个我的存在。

  与其说是青春的悖论,不如说是青春的洗礼。

  《青春的悖论》读后感(七):浅谈毛利豹一人物形象的性格弱点

  在《青春的悖论》中,作家织田作之助塑造了一个敏感多疑、有强烈自尊心,但却没有确定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颓废青年毛利豹一的形象。

  我们不难发现毛利豹一的生活轨迹和作者自身有很多重叠之处,比如考上三高、结识酒馆女招待、因上课出勤次数不达标而退学、在新闻社工作等等。在以自己为蓝本的基础上,作家创作出更具典型性的人物形象从而展现出对社会上某个特定时期某一类人的关注,这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总结回顾,也是对人生的文学性思考。

  故事从毛利豹一的母亲阿君写起,讲述了豹一从出生、上学、退学、工作、恋爱、结婚、生子的整个过程。手法类似白描,故事波澜不惊,情节徐徐推进,主要人物没有特别引人注目的优点或缺点,好像只是平平众生中的普通一员,但却让人真切感到战争年代日本社会的生存实态。

  豹一的出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母亲阿君屈从于社会或他人意愿的产物,因为他的父亲轻部只是出于好色才占有了阿君,继而因害怕承担责任才又想到了娶她过门。婚后的阿君并未真正品尝过爱情的滋味,刚生下豹一不久,丈夫和父亲接连亡故,但阿君却表现得“好像和她没有什么关系似的”,之后便嫁给了野濑安二郎,这个当地有钱且极为吝啬的高利贷老板,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等豹一小学毕业后要供他上中学”。

  毛利豹一便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男孩。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父亲这个角色是缺席的。安二郎精于算计,对阿君和豹一都极其吝啬,将豹一当作欠债者,对他从没有表现过任何慈爱或关心,更不用说培养和教育。然而我们都知道,在一个人(尤其是男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影响至关重要。如果父亲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少的话,孩子在意志、思维、性格、能力等方面都会存在一些缺陷。可见豹一的敏感、狭隘和反叛并非无源之水。

  同样,母亲的懦弱、麻木、逆来顺受也成为了豹一性格中自卑、自尊心过强、感性冲动的诱因。这其实也正是弗洛伊德所谓的“俄狄浦斯情结”的现实体现。年幼的豹一听给安二郎催债的山谷说起了自己母亲和安二郎的性事,从此在心中埋下了对性的嫌厌,也成为之后青春期中他与女孩交往问题的“症结”。

  毛利豹一依靠母亲的美丽基因生得清秀俊朗,为人喜爱。因此才能轻而易举的与众人瞩目的校花纪代子、女星多鹤子这样的女性交往。然而,每每此时,他总是先想到自己的母亲阿君。就连平时,他看到工作的报社社长夫人的困苦生活也会想到自己的母亲、看到东银子冻红的双脚、多鹤子的女佣透着血丝的双手想到的也是母亲。

  母亲虽然嫁给了“谷町九条巷最有钱的人”,但过辛劳的生活却没有丝毫改变。自己的学费还是母亲一针一线赚来的,豹一正是因为怕别人看不起自己,又担心别人知道自己的“父亲”是放高利贷者,所以才格外敏感,从小学到初中,直至高中,他都被这样的精神困境拉扯着,完全无法像正常男孩一样去学习、生活。

  他是聪明的,但却因为要挽回尿裤子失去的自尊心故意交白卷,然后再考年级第一;接近纪代子同样也是为了满足自尊心;选择接受资助继续上高中,也是因为要赢过沼井;包括后来交往的女孩阿驹、抓酒吧女郎的手,甚至对多鹤子产生兴趣,其实都是他内心深处的自卑与自尊交战的体现。

  父母没有教会孩子的东西,他只能在艰难的成长过程中独自寻找。毛利豹一如此孤独,喜欢与人背道而驰,就是因为在他本该最无忧无虑的年纪里,被生活和家庭忽略。越是缺失的东西,越令他拼命寻找。在这个时候,另外两个能让人迅速成长的东西,友情和爱情,给予了豹一仅有的安慰。

  三高的赤井、野崎是豹一最好的伙伴,他们在一起度过的时光是青春期中最躁动不安、充满活力的阶段。赤井关于青春的感慨,让豹一真正触摸到了青春的本质。他意识到自己羞于启齿的表白其实是青年人特有的行为,而他却“总爱在别人青春洋溢的兴奋当中寻找算计的蛛丝马迹”来浇灌他无底洞般的自尊心。

  在这一部分叙述中,作者似乎故意隐去了三人对文学的喜爱,而只表现了他们对学业的不屑、对制度的反叛、对女性的向往,以及豹一对未来生活的毫无目的。在第一部的最后,豹一因为德语挂科和缺勤过多而退学,但并没有表现出自尊心受到伤害,反而一副顺其自然的样子,令人费解。或许这样的转变暗示了他青春的逝去,他用尽全力抵抗的青春,其实已经一去不复返。

  在下部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失业时代”的日本,人们生活的挣扎。毛利豹一在报社工作谋生,结识了过气女星多鹤子,并和她展开了爱恋。然而,当他经历了真正的“成人洗礼”才发现自己太过年轻和稚嫩。失魂落魄之间他与一个路边第一次接客的妓女度过一夜,没想到却由此成就了人生结婚、生子的大事。

  小说的结尾,豹一和母亲一起帮助自己的妻子生产,当孩子的哭声响起的那刻,他终于有一种被拯救的感觉。虽然母亲还是继续着没有爱的生活,但豹一知道,他们都开启了新的人生阶段。

  我们拼命抵抗的青春,原来只不过是在抵抗成熟。当合上这本类似自传的小说,再联想到生命宛若彗星的作者,不能不感慨其实每个人在青春年少时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烦恼与心魔。这些烦恼的原因有的来自家庭环境,有的来自学业压力,还有的来自年轻身体中汹涌澎湃的荷尔蒙。如何才能在最美好的时光里不迷茫、不后悔、有回忆、有未来,是道无法逃避的人生必做题。

  《青春的悖论》之所以成为经典,能给人以启迪,正是因为它拥有这样深刻主题。小说的主人公毛利豹一这个有着严重性格缺陷的颓废青年,代表了一代日本青年的人生,也给每一位读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和无尽的人生思索。

  《青春的悖论》读后感(八):【柒书坊】幼稚青春的逝去,应该感到高兴

  《青春的悖论》的作者是和太宰治齐名的织田作之助,世称“东太宰、西织田”,皆为日本文坛“无赖派”的始作俑者。所以我们会发现读织田的作品有似曾相识之感,因为他和太宰在风格、题材、人物设定都有共同之处,其实两位作家的个人遭遇都极其相似。

  这部小说读起来非常流畅,直白爽朗,开头虽然平平,但中后段仍有出彩之处。整部小说还掩映在日本文学的物哀之美的氛围中,主人公毛利豹一依旧敌不过现实,他幼稚的青春终将逝去,归于平淡的普通人生活。有人觉着青春的叛逆的消逝或说年轻的锐利被磨去,是生命衰哀的标识,我倒不这么看,坚持基本的原则,保持自己的底色,成熟未必不好,而颓废的青春却必定有害。

  我对主角毛利豹一的感情的复杂的,他的早期生活的悲惨的,非常值得同情。他的出生就错误的结果,一次强奸后为免责而将错就错的婚姻。其后更没有过过什么好日子,生父早逝,外公接着亡故,母亲只能带着他寄人篱下,偏偏继父又是个放高利贷的,和葛朗台老头一般的吝啬鬼。但在这特殊的成长环境中,豹一却凭借聪明的脑子和刻苦勤奋,考上国立第三高中的文科甲班,还作为大阪的优等生,得到了秀英塾的学费、生活费的资助。而且他长得非常俊美,(后来甚至迷住了当红女演员多鹤子),都是他即将拥有精彩一生的资本。可惜最终自我迷失,误交损友,荒废青春。

  豹一的高中好友赤井曾说,“这就是青春。在肮脏中发现美才是真正的青春。”这是织田借人物之口说出的典型的肉体颓废文学的论调,豹一就被这类青春论给迷惑,丧失了自我。原本一个励志的故事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巨大演变,豹一的堕落让人哀叹,原先的哀其不幸,变为怒其不争。豹一的童年遭遇,使他从小敏感和自卑,特别看重自己的自尊心,特别在意别人的目光和评价。他唯一在意的只是自尊心不能受到伤害,不能被瞧不起。仅此而已。而其后的一连串颓废荒芜的生活都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特立独行,比如特意饭后散步特意晚归,刻意破坏秀英塾的作息规程,事实上这对他人又有什么影响呢,又能彰显自己什么呢。就像现在,动不动就标榜自己有个性的年轻人一样,除了破坏,根本不会创建,要知道,有破有立才是王道。

  记得太宰治 《女生徒》中呵斥道,“只有观念的生活,故作无意义的高傲,真是让人轻蔑、轻蔑。你没有生活目标,实在该对生活变得更为积极些;老是摆出一副思索、烦恼、自我矛盾的样子,其实一切只是自己太过伤感罢了;只是一味地怜惜自己、安慰自己而已。是你把自己给高估了!”这好像是隔空骂着豹一之流,但由太宰之口说出,也颇有几分讽刺的意味。豹一一心想品尝青春的滋味,却白白错过了青春真正的美好,荒废在无意义吃喝闲逛之中。最后和一个平庸的女人奉子成婚,变成兢兢业业的记者,我倒是认为总算有回归了人生的正轨,毕竟平平淡淡才是真实的生活。正如织田所写,“豹一有一种被拯救的感觉。”

  《青春的悖论》读后感(九):白开水日常。

  简单翻了一下对于《青春的反证》这本书的评论:喜欢的人觉得这本书剧情波澜不惊,几乎都是白描手法,层层推进,娓娓道来一个人的大半生,作者真是擅长对底层市井小民的生活描写;不喜欢的人就觉得跟白开水似的,一点味儿也没有。

  书里这位毛利豹一基本就是作家自己经历的复刻。比如考上三高、结识酒馆女招待、因上课出勤次数不达标而退学、在新闻社工作等等。在以自己为蓝本的基础上,作家创作出更具典型性的人物形象从而展现出对社会上某个特定时期某一类人的关注,这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总结回顾,也是对人生的文学性思考。一直以来,就小说情节上来说,对两种作家怀有偏执:一是想象力惊为天人一波三折超出普通人脑回路的,这种小说作者可以很好写出人之异状;二就是白开水型的,擅长写日常写琐碎事物,还原得不能再还原,日常得不能再日常,甚至比现实还现实。他笔下的故事无论是发生在几百年前的时空还是跟所处读者同一时代,无论男女老少职业国籍,都能让捧书的读者产生共鸣。这种小说作者可以很好地复刻一个时代,最能写人之日常。有时候我对这类白开水会产生某种偏执的情感,反复地看这些平淡的琐碎剧情,就跟嚼口香糖或者甘蔗似的,明明已经没什么味道了还得多嚼几下才能把渣子吐出来。就《青春的反证》一书于我的感受而言,大概就是后者。

  翻着翻着在想,这本书的前半部分与其叫“青春的反证”,叫“青春的自尊与自恋”还差不多。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觉得织田作之助其中类似于“对十六岁的少年摆出一副大人的模样来,是她虚荣心的表现。”这样直白的评价,带着一种事不关己的可爱。好像一个不看气氛不懂客套的人,带着仅仅是“我明白了”的表情,用仅仅是“讲述事实”的语气做出判断一样,因此被揭了短也不知道从哪里生气。

  书里豹一的生活实在是太日常了,日常到我没有列举他家庭生活的必要,没有列举他性格与生活琐事的必要。翻到豹一的心理活动时,眼前马上能浮现出来自己或他人生活里的什么类似场景,翻到豹一与其他人的互动时候,也能想到以前或者现在认识的什么人与之对号入座。由于我的人生只有这么几年,还远远没到有什么沧桑感慨的地步,也没有什么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必要,对这本书感触比较深的也就仅限于书里描写的豹一的青少年时代。青春的敏感与自尊可能是人类的共通之物,怀着对自己的自恋与自卑,一旦有人侵犯到自己世界的尊严就还击回去,尽管这些还击可能在外人看来奇形怪状甚至可笑。(大多数情况下,不用别人说,过几年自己也这么觉得了。)

  当然从全书来看,这本书叫《青春的反证》还是很确切的。(起码我觉得还不错)豹一成长里青春的自尊与世界的麻木之间的对碰,也是自我的坚守和迷失之间的徘徊。保持自我大概需要保持个体对于外界的敏感性,而原本敏感得触碰不得的自尊几次碰撞下来也磨出茧子了。就此意义上来看,敏感的性情和热血容易受伤遭挫,变得麻木和善忘或许还是一种保护。如果只写青春,那么织田作之助也没那么值得称道了;虽然前半部分的主线是豹一的青春,但是实际上写的是诸位角色青春之后的人生,阿君的人生,安二郎的人生,轻部的人生,还有用一句话白描精准展现出来的阿君妈妈:“像是专门为了做针线活而来到这个世间似的,不停地穿针引线”。这句描写真是好的不得了,老太太的形象一句话就立体起来了。对于一位老妇人的描绘不仅局限于描绘时的样子,可以引着读者想象到这位老妇人如何卑琐的一生。也不仅仅局限于角色个体,很应和战前日本的境况,总之,一个底层的、贫苦的、大概没见过什么世面,一辈子逆来顺受过来的老妇人形象就出来了,而可以想见,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老妇人。

  这样写琐碎一生的作品显得别样的可爱,因为它首先是承认庸常的。就这本书来说,repo就做到这里,不怎么走心。故事大多是有相同的呆板乏味,甚至相同的鲜血淋漓。面对同一件事情,大多数人会做出相同的选择相同的话相同的回应。但是不管怎么样,还是向往真正放达的人。

  《青春的悖论》读后感(十):荒唐总有张美丽的脸

  小说的主人公是毛利豹一,阿君的儿子。

  第一章就介绍了阿君这个美丽单纯的,喜欢光着脚的女子。我一下子就被她吸引了。平实文字下的阿君有着一股脱俗的气质,尽管家庭和周围的人都俗气得如同老人的花睡裤:老公是整天想着飞黄腾达讨好校长的小学老师,父亲沉默寡言只会抄书,母亲一刻不停地做针线活。阿君呢,在别人问她意见时,总是咕噜噜地转一下美丽的眼珠,说:“我啊?我都行啦。”首婚是,重婚是,被丈夫压榨财产时是……仿佛她只是暂住在人世一段时日,一切物质和人她都不在乎,她只是顺着生活的河流慢慢地淌,从不费力划水。我旁观她的一生,不幸、惨淡、悲哀,完全可以致人抑郁,使人痛苦。但是她自顾自地生活,由着岁月蹉跎她的美貌,由着不幸剥削她的拥有。她是难得的“不多情”的人,所以即使在这么痛苦的环境下,还是能够不痛苦地活着。

  阿君是配角,但我写了那么多,实在是阿君给我的印象太深,虽然只有寥寥几笔,但我觉得我若是男子,绝对迷恋她。

  接下来说说毛利豹一。

  文中描写他的性格“敏感多疑、有强烈自尊心”,描写他的容貌“如女子一般”。我们都知道那秀气如女生一般的男生,一向是讨女孩怜爱加欢喜的。豹一的几个女友,名气都不小。我印象较深的,一个是S女校校花纪代子,一个是点心铺女神阿驹,还有一个是绯闻女星多鹤子。最后他的妻子是酒吧一个普通的妓女友子。

  豹一是自卑的,同时也是疯狂的。他可以考第一,也可以交白卷;他追求女人的原因基本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忍受工作的乏味和屈辱,同时有一种莫名的坚持和冲劲。这样一个家境贫寒缺爱,性格倔强叛逆,穿着肥大不合身的风衣,面容精致的男子,确是很讨人喜欢,那种病态的喜欢。就好像你看到一只波斯猫,明知它的目光满是寒意,还是希望走近去看看那美丽的异色眼眸。

  但这样的人是不长情的,他身边的人也是难以久伴的。所以他们分起手来,没有撕扯,没有过度悲哀。青春看起来轰轰烈烈,其实不咸不淡,回忆起来也不过如此。

  读这本书,可以细嚼主角的心理,矛盾、敏感、叛逆……

  豹一所做的一切都透着荒唐的意味,但我认为,正因为他生的美,所以有了荒唐的资本。不然那些大众情人也不会对他倾心,他也不会有那么多桃色心事。如果豹一是平凡的甚至是丑陋的,那么他可能会静下来认真去思考一些本质的东西,去关注自己可怜的母亲,去考虑自己可悲的命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