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旅程结束时》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旅程结束时》读后感10篇

2018-06-12 20:0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旅程结束时》读后感10篇

  《旅程结束时》是一本由张其鑫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 元,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旅程结束时》读后感(一):你我相逢在黑暗的海上,各有各的方向

  你我相逢在黑暗的海上 /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 / 最好你忘掉 /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公路小说,是指以一段旅程为情节主线讲述主人公在这段旅程中所见所闻的小说。在国外的文学电影界,“公路”的故事模式已然十分成熟,相继创作过《末路狂花》《完美世界》《雨人》等知名电影。然而在中国,公路小说仍是一个小众的题材,最为读者所熟知的莫过于韩寒的《1988》。

  而在《1988》写成后的第8年,《旅程结束时》以一种惊艳姿态,让公路小说再次闯进了众人视线

  作为创作者的张其鑫,也与韩寒有着不少共同点:同是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的获得者,对于文学都有着不俗品位格调,都狂热地爱着电影。

  或许正是这种相似经历,让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公路小说这个题材,由此诞生了《旅程结束时》这部惊艳四座的作品

  很难概括《旅程结束时》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说它关于选择也好,关于抗争也罢,简单来讲,就是刘德伟和方文杰两个人因为一名作者郭忠仁的死亡,踏上了为达成死者遗愿的采访之路。在这条路上,他们先后采访了只想赢一次的拳击手李国祯、为寻找女儿而改当出租车司机的李文豪、漂泊在外搞乐队的林振兴、曾经当过死者小三夏天以及以为自己在混黑道实则在搞传销的董宝忠。

  每个被采访者身上,都背负着一段关于选择的故事,那些触发他们做出选择的生命节点形形色色,各有不同。比如李国祯,从一名普通上班族转变为以肉相搏的拳击手,对很多人来说都需要慎重考虑才能做出决定,而对李国祯而言,他仅仅是想了,于是就去做了,这种实际生活平淡行动力上的决断造就了一种充满反差幽默,而在输掉了四十六场比赛之后,他依旧没有放弃。再比如董宝忠,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在混黑道,并且等待着大哥郭忠仁的归来,然而当蒙住双眼的黑布被警察揭下,当郭忠仁精心编织的谎言毫不留情地戳穿,董宝忠的选择是将江湖道义坚守到底,一力承担了所有的罪责,却又因为一场突如其来大火成为救人英雄,从而成功减刑。

  当你做出一个选择,实际上就是在开始一段旅程,每一段旅程在开始的时候,没有人知道结局如何。重要的不是如何开始或结束旅程,而是旅程中经历的那些人和事,那些遇见和被遇见,那些闪光的瞬间。就好比刘德伟和方文杰在开始旅程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会在得到采访稿的同时,获悉郭忠仁是一个传销头目并且还在感情中出轨的真相

生命中,有些人虽然只有短暂交集,但在相交的那个点上,他们知道那一刻彼此不是孤独的。

  在旅程结束时,因为观念相左,刘德伟和方文杰最终以一段对话作为告别的标志

刘德伟说:“可是就剩最后一段路了,旅程就要结束了。”方文杰说:“总有一些路要自己走,旅程总有分开的时候。”

  当曲终人散,记得你我曾经短暂相遇过就好。

  《旅程结束时》读后感(二):两人一狗的发现之旅

  两人一狗的发现之旅

  看过不少公路电影,但是看公路小说是第一次。电影里往往展示的是狭窄车厢内人与人互相的交流陪伴,但这部小说主要是着重在他们两个人一站、一站采访的对象的故事上,由一个个故事串联出他们的整个旅程,也使对他们对共同的朋友郭忠仁有了新的认识和发现。

  人死后,会留下很多东西关系。大家都只能记住自己印象逝者模样,给自己心目中的对方下一个定义。想要真正知道一个人的真相,就要深入独立生活中去看一看。方文杰和刘德伟拿着意外死去的作家朋友未完成的采访计划上了路,也就从此人想做的事情中看到了这个人的全貌。

  一个个故事都围绕着选择。这两人选择一起上路,目的也并不单纯,但却是完完整整的完成了计划,这其实背后也反映了他们对这位朋友的缅怀和感情。他们采访的一个个对象,都是普通人,这些人为自己做出的选择默默坚持,他们每个人都有各自坚定理由,虽然大多人无法理解,但就像书中说的,人不是靠理解活下来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谁也无权对谁指手画脚。其实有时候人下定决心做一个选择,不需要什么契机刺激,也许就像那个怎么也赢不了比赛的拳击手,他只是在稀松平常的某天下班路上突然觉得,必须要改变了,去做自己一直想做的事,去做一个拳击手,于是他就那么做了,真正对自己的内心负责。但有时候有些选择是可能发生变化的,为了一些更重要的东西,人也会选择改变选择。这无可厚非,毕竟不是所有事情只能走到死路中。

  而不同的人在面对相同的事情的时候,自然而然会有不同的选择。方文杰和刘德伟有着极大的不同,他们都从事和文字有关工作,都喜欢红色软包万宝路,可他们对文学的理解,对电影的认识,对整个人生的观念都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结局中两个人最后不欢而散,在旅程即将结束却未全部结束时分道扬镳

  我挺喜欢这部作品,不仅仅因为是剧情架构和故事的内容,也因为作者的文笔。虽然是一位青年作家,字里行间却透露出一种老练,我想他一定能成长为一位优秀作家。

  更重要的是,虽然这些故事有些心酸或者残酷,却总在最后给人一种温暖柔软的希望。就像那位寻找失踪女儿的教授,甘愿做一个司机在陌生城市兜兜转转,那么多年就是为了能见到女儿,最后又在机缘巧合之下碰到了女儿的初恋,两人一起继续着找寻她的路途。即使这一刻一切都悬而未决,但你不知道下一秒会有什么曙光

  书封面的那句“我们一路前行,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出自电影《熔炉》,当时看完这部电影之后这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无论世界是怎么样的,无论别人是怎么样的,做出自己的选择,别让任何东西来左右你。

  《旅程结束时》读后感(三):离别时请别送我

  是在回北京的火车上遇到那个男人的。自打他上车后一直愁眉苦脸的样子,除了列车员查票他一直是这个状态。我忍不住好奇,问他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有什么可以帮上忙的。

  男人报赦一笑,连忙摆手说没有事情,这是他一贯的构思作品的状态。我乐了,问他,你写故事呀?

  他沉思了一会儿,问道:“要不我给你讲讲?”

  无聊透顶的火车上,我乐得坐在他身旁。

  “在这个故事里,有一个业务能力平平的编辑,还有一个写小说的普通文艺青年。”

  我一听这个设定,非常没意思,好不可客气地打断他:“如果是编辑和作者之间的爱恨情仇,我可不听哈。”

  “欸,你这人,听我说完。这个编辑叫刘德伟,在一家小出版公司上班,出了一个叫郭忠仁的作家的书,销量十分惨淡,于是我们的小刘就经常被老板叫去喝茶。要说这郭忠仁的作品质量还是可以的,可惜了没啥名气,就是卖不动。

  小刘为了老板、作家两边不得罪,找了个折中的办法,让作家实地采访写本书,这肯定卖得不错。谁承想呢,这郭忠仁居然在采访路上被车撞死了。得,这可是个爆点,老板眼尖抓住了这个宣传点,郭作家的书瞬间火了一把。”

  我有点唏嘘,老板果然都是吸血鬼。可是不知道郭忠仁活着但作品卖不掉和郭忠仁死去作品大火哪个更好一点。

  “你这个蛮写实的哈,在这个年代死守着写作的人可不多了,可是这个人年纪轻轻的就去世了,实在是可惜。”我还没有搞清楚他写这个故事的用意

  男人摆摆手,“不是,写小说的文艺青年不是他。前面不是说了嘛,郭忠仁去各地采访,这小青年也算是他要写的对象。此前他也跟刘德伟提过这个人,很有才华的小作家。这不,郭忠仁没了,但计划还是要继续的嘛。所以刘德伟就去找这个小青年了。对了,小青年叫方文杰。”

  “原来刘德伟是个铺垫,就是为了把刘德伟和方文杰凑一起。”

  “唔,是有这个意思,这在我们写作上是一种手法。等我讲完你就明白了。”

  我点头。

  “郭忠仁和方文杰算是老朋友了,等刘德伟来把事情前后一交代,方文杰很干脆就答应了。于是俩人开一辆suv马上就动身了。”

  “俩男人待一起多没看头啊,要不加点艳遇?”

  “嘿,我这可是很严肃的文学,不是小言情。其实刘德伟之前是有个女朋友的,但是女朋友就比他认清现实了,在知道刘德伟没啥抱负后果断走人,只留下一只狗子。呐,要不带上狗子好了。”

  “这样就很有趣啦……嗯,他们要去什么地方呢?要写北京吗?”

  “打算设置在南方,郭忠仁本来是从湛江-广州-厦门-南京-长沙-成都-丽江-南宁这样走,他们就反着来,从南宁开始,采访的第一个对象是李国祯。这人现在是个搏击者。”

  “拳击那种吗?我就知道泰拳挺厉害的。”

  “差不多吧,李国祯不讲究那些派系的,他只要赢就好。”

  “那他赢过没?”

  “没有。”

  “……”

  “李国祯原来是个公务员,但就是受不了那种日复一日一样的生活,终于有一天果断地辞了职,一门心思研究拳击。”

  “可是他都没有赢过。”

  “对,因为他都已经二十八了,早过了拳击手的黄金时期速度体力不行了。”

  “勤加练习也不行吗?”

  “不行的,他那些招数都是从书里、电影里学来的,《激战》有没有看过?”

  “看过,可燃了。”

  “嗯,他就是学那些招数。”

  我似乎有点明白他这个故事在讲什么了。“你这个故事有点荒诞黑色幽默那种,还有点讽刺现实。我不相信一个二十八岁的人能放弃事业上的上升期,然后凭着一腔热血去打拳击,没法生活呀。”

  “是这样的。但是吧,就像有个名人说的那样,‘不是说神圣就一定是真相:唯一绝对的真相是,如何看待事物是你自己的选择。’”

  我点点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不能因为自己不赞同就说别人的生活没意义

  “但也不能太过头啦,比如下一段故事学霸出租车司机李文豪,他一直在丽江一带开出租车,不是为了讨生活,是为了找女儿。怎么说呢,有些人就是这个样子,上学时候光知道学习,工作后一直就工作,虽然结婚生子按部就班完成了,但实际并没有尽过做父亲责任。”

  男人突然有些哀伤,我想着大概和他的生活经历有关。

  “然后女儿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吗?”

  “是的,但有点糟糕,她去了红灯区,就在丽江。”

  “这真是可惜呢,要是早点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就好了。这女儿也真是的,怎么这么自甘堕落呢!”

  “人嘛,都有自己的路要走的,一些经历,一些磨难不然哪来那么多精彩的故事。”

  “是这么个道理。欸,从你刚刚讲刘德伟和方文杰俩人上路然后还带着一只狗子,让我想起电影《后会无期》,里面也有一只狗,阿拉斯加还是什么。那好像是一部公路电影,有点荒诞,黑色幽默。跟你这个挺像的,真别说,你这是公路小说吧。”

  男人点头,微笑着说:“没想到你还有点阅历。”

  我嘿嘿一笑,都是瞎掰的。“那李文豪最后找到女儿没有哇?”

  “人嘛,一生都在寻找着什么,可到最后才发现苦苦追寻的其实就是原本攥在手里的。时光造成的裂痕,怎么可能一下子就修复,人生从来就不是这样的?”

  听着确实是这么个意思,“没想到看着挺简单的小故事,个个后面都有挺有深度的。那后面的故事呢?”

  “后面的还没有想好,需要再构思一下。前面开头还不错,刚才说的,郭忠仁是个铺垫,现在你大致说说你的理解。”

  其实到这里,基本可以肯定,这就是个公路小说,那也就是说故事是从刘德伟和方文杰会合的时候才算开始,那郭忠仁这块一个是为了让故事好看,二一个其实和后面的呼应,一个有才但无名的作家悲惨人生,死后成名,很是戏谑。郭忠仁的身份命运可以说是在前面定了个调子。

  男人对我的回答不予品评,继续说道,“其实前面两个故事,设置上都不是很深刻,这是一个递进的关系,到后面的故事会讨论一些深层次问题,包括刘德伟和方文杰自身的问题。”

  “还会写一些有意思的人吗,旅行到别处的时候。”

  “看看吧,蜻蜓点水地写碰到的人有点流水账,旅行的意义嘛,就在于独处的时候对自身问题的思考,生命是什么样的,感情是怎么样一回事,得从这里学到点什么。”

  “这又有点《后会无期》,谁能想到呢,旅程的终点居然会是那样的。”

  “其实我更喜欢乘风破浪》这部电影。”

  “原来你的小说真是这个风格。”

  “嘿嘿,也不全是。”

  “马上到地方啦,你也在北京下吗?”

  “不,我到下一站。”

  “那,再见啦。”

  再见了,朋友。

  后来,我找了很久,才知道,他的这本书是叫《旅程结束时》,通读了一下,感觉要比之前讲述的更加有层次和艺术感。果然如他所说,后面会加进去很多思考的部分。我猜他这部分肯定打磨了很久吧。然而最最惊讶的还是郭忠仁的身份,居然是个黑帮老大!我靠!

  我又一次想起他说的那句,“不是说神圣就一定是真相:唯一绝对的真相是,如何看待事物是你自己的选择。我觉得,这才是真正教育意义上的自由。你来决定什么有意义、什么无意义。你来选择你所尊崇的价值。”

  真是个有意思的人呢。

  《旅程结束时》读后感(四):奇妙的旅程

  《旅程结束时》作者是当代独树一帜的新锐青年作张其鑫。图书中讲述了一个在路上旅程的故事。小说中塑造了不同的人物,陆续登场。由于青年作家郭忠仁在采访的路上,不幸遭遇车祸离世,刘德伟正是郭忠仁之前作品的编辑,也是刘德伟建议郭忠仁开辟采访的方式,为新作品铺路。然,郭忠仁的离世让其心理过意不去,在郭忠仁母亲的邀请下,奔赴葬礼。小作家方文杰跟刘德伟同样,与郭忠仁有文学创作方面的些许联系,也被邀请参加葬礼,故事由此展开。

  作家郭忠仁生前因为自己图书《无声》的销量不佳,于是规划了一条路线打算采访不同城市的朋友们完成下一本书的创作。编辑刘德伟和小作家方文杰在参见郭忠仁葬礼后,自愿帮忙郭忠仁的遗愿。先前《无声》的落寞无闻,在作者郭忠仁死后,居然一度跃上图书销售排行榜,书籍很快被销售一空,作者郭忠仁在死后写作能力和创造力也受到赞誉。刘德伟和方文杰在借来的车辆上喷涂上郭忠仁的遗像和《无声》的封面,使得旅程变得更有仪式感。带着一条老家的狗,准备沿着郭忠仁未完成的采访路线和联系方式,完成最后的旅程。

  这次旅程中的出发点,刘德伟和方文杰可能不一样,一个期望自己的编辑之路变得顺畅一些,一颗可能想要真正的下定决心写出一点什么,每个人都有梦想,不行动不作为,就永远只是一个梦想。在旅程中他们遇见形形色色的被采访者,一直想要赢的自由博击手李国祯,纵然屡战屡败仍不放弃,只想获得更真实一点;当出租车司机的李文豪,不懈的寻找离家出走的女儿,也在回忆中不断的寻求救赎;为了梦想跟父亲抗争的摇滚歌手林振兴,服气离家追逐梦想,但最牵挂的还是家人,永远割舍不断的父母的亲情,在护送林振兴归家后见证的亲情的无私和爱情的美好,深受感动;在采访大学生夏天中,并不美好的郭忠仁一点点暴露出来,单纯的夏天甘愿当郭忠仁的第三者,仅仅是想要一份真爱和安全感;沉迷于“古惑仔”中义气的中二青年董宝忠,原来深陷传销组织,而组织的老大就是郭忠仁,被成功被郭忠仁洗脑,并处于义气顶替了所有的罪名。

  旅程中,刘德伟和方文杰在形形色色人物的采访中,也突破了各自的困境,从回忆到现实,从理想到困境,在情感上找回了自己所丢失或是所逃避的一面。在旅程结束时,对是否将真实的郭忠仁公布于众还是仅仅将采访的故事客观的整理成册,俩人有不同的选择。当然不论对于哪一种决定,都有其选择的理由。每个人的人生需要自我的选择,都有自我的价值追求不可置否,旅程结束时或各奔东西,或相视一笑。

  《旅程结束时》读后感(五):一次得到升华的旅程

  《旅程结束时》是一本公路小说,书中的主人公一直在采访的路上。因为作家郭忠仁因为书的销量不佳,就规划了一条路线打算采访不同城市的朋友们来完成下一本书,不幸在途中遭遇车祸身亡,留下了还没有完成的几个采访地图路线。编辑刘德伟和小作家方文杰两人继续上路帮忙完成郭忠仁的遗愿,于是就开始了这一次的旅程。

  书中有作者现实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也有主人公在旅途中遇到的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有几位主人公针对现实社会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语言感人肺腑,哲理深刻,令人思考。在旅程中,他们遇见各种各样的被采访者,有一直想要赢的自由博击手李国祯,当出租车司机是为了寻找女儿的李文豪,为了梦想跟父亲抗争的摇滚歌手林振兴,一直想要寻求真爱却无果的夏天,以及沉迷于“古惑仔”中义气的青年董宝忠。于是,他们就以各自的视角去了解并且尽量去还原这些人的生活情况,深入他们的生活之中了,设身处地地帮助他们。

  书中总是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是所追求的重要前提,恰恰是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态度。我们才越会察觉所学的匮乏与肤浅,才越会洞悉自身的不足与薄弱,才越会长久地保持奋起直追、不甘人后的精神状态。一位西方先哲几百年前曾经说过:“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愿腐朽,我要燃烧起来。”多少年来,每当在进取人生的道路上感到境遇的不顺和跋涉的艰难,每当为着一个个夭逝的好梦而扼腕叹惜、愁肠百结,不知有多少人,曾因为这句话的深深触动,而毅然调转行将搁浅的人生航船,让理想和信念的风帆猎猎高悬。作为一名涉世不深的年轻人,我无法太多地体会出这句至理名言所涵盖的伟大意义,对于一个不甘平庸、不甘苍白的生命个体来说,永无止境的追求,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品质

  所有经过努力的人,即使没有取得成功,他们的世界却不会是平淡,不会是空白。拿出尝试的勇气,拿出对追求的热情,为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的追逐。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体。自然界是这样,人类社会是这样,人自身同样也是个矛盾体。这就是说,生活中既存在着假恶丑,也存在着真善美。人性中这两面也是同时并存的。当人性中真善美的因素起主导作用的时候,人就是真的善的美的。两位主人公也在旅程中,突破了各自的困境,找回了自己所丢失的或是所逃避的一面。这场旅程是他们精神的升华,并足以改变他们的人生,所以这次旅程是非常有意义的。

  《旅程结束时》这本书装帧很精美,全新封面包装,个性飞扬,内页为轻型纸,阅读舒适,翻阅无声,是最好的阅读用纸,打造一流质感的最佳图书,给你不一样的阅读视觉感受,我最喜欢这样的书。

  《旅程结束时》读后感(六):在路上

  一拿到这本书我就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刚刚读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就让我想到了韩寒导演的电影作品《后会无期》,我接触马路风格的作品不多,但是我挺喜欢这种新型作品的。故事读起来也非常愉快,如果有喜欢这种风格的作品 不妨买来这本书读一下,不会让你后悔的!

  作者写作含有丰富的经验,故事读起来简单易懂,从平凡小事入手同时又不防大道理 让人深思的问题出现。一个个故事都围绕着选择。这两人选择一起上路,目的也并不单纯,但却是完完整整的完成了计划,这其实背后也反映了他们对这位朋友的缅怀和感情。他们采访的一个个对象,都是普通人,这些人为自己做出的选择默默坚持,他们每个人都有各自坚定的理由,虽然大多人无法理解,但就像书中说的,人不是靠理解活下来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谁也无权对谁指手画脚。其实有时候人下定决心做一个选择,不需要什么契机和刺激,也许就像那个怎么也赢不了比赛的拳击手,他就只是在稀松平常的某天下班路上突然觉得,必须要改变了,去做自己一直想做的事,去做一个拳击手,于是他就那么做了,真正对自己的内心负责。但有时候有些选择是可能会发生变化的,为了一些更重要的东西,人也会选择改变选择。这无可厚非,毕竟不是所有事情只能走到死路中。及时的变通也是十分必要的,总之人生没有一定正确的道路,对你自己来说 一切尽在生活体验之中。

  我挺喜欢这部作品,不仅仅因为是剧情的架构和故事的内容,也因为作者的文笔(虽然作者在书中的某些巧合有些生啦硬凑的痕迹,有一丢丢的出戏与尴尬,不过这都是有待改进的地方,听说作者是第一次出书的)。作者年龄不大,字里行间却透露出一种老练,我想他一定能成长为一位优秀作家。这些故事有些心酸或者残酷,却总在最后给人一种温暖柔软的希望。就像那位寻找失踪女儿的教授,甘愿做一个司机在陌生的城市里兜兜转转,那么多年就是为了能见到女儿,最后又在机缘巧合之下碰到了女儿的初恋,两人一起继续着找寻她的路途。即使这一刻一切都悬而未决,但你不知道下一秒会有什么曙光。 书封面的那句“我们一路前行,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出自电影《熔炉》,当时看完这部电影之后这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无论世界是怎么样的,无论别人是怎么样的,做出自己的选择,别让任何东西来左右你。

  最后一定是我最喜欢的句子啦。“不是说神圣就一定是真相:唯一绝对的真相是,如何看待事物是你自己的选择。我觉得,这才是真正教育意义上的自由。你来决定什么有意义、什么无意义。你来选择你所尊崇的价值。”

  大家共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