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鬼水瓶录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鬼水瓶录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6-14 21:3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鬼水瓶录读后感精选10篇

  《鬼水瓶录》是一本由陈坤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50元,页数:23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鬼水瓶录》读后感(一):鬼魅陈坤

  文/***

  如果陈坤不再当演员,他会不会去写小说

  读完他的新书《鬼水瓶录》,我心里便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这是陈坤的第二本书。之前的《突然就走到了西藏》里有一个行走的陈坤,带着十几个志愿者穿梭在藏地之间做公益。在团体行动里,陈坤无法展露他的孤寂。可茨威格说,人类的最大孤独是站在人群里。

  热闹的影迷请稍息,焦烤的聚光灯请关闭,关注人们请暂时回避。夜幕就像舞台上的帷,伏在寂静黑暗里,陈坤成了“鬼”,陷入爱情的鬼,就添了一丝魅。

  鬼魅陈坤,为我们开启的人世间的另一度维。《鬼水瓶录》,是一次阴阳相隔的对白,是一次心灵相犀的沟通,是一次自己对自己的交待。在这本书里,我们只看见了陈坤自己。而陈坤呢,恰恰相反,他透过了自己才发现了我们。

  从星相学的角度看,水瓶座的人是矛盾一族,他们多变、倔强和反叛。走出众人视线的陈坤,仿若老生入定,执着地潜入一个“人鬼情未了”的世界

  在这个生者的世界,无非是纵横于人世间的“生、死、情、魔和悟”。陈坤把这些感悟的瞬间记录下来,用短短的几行字,划一条通向冥界的路。就好像有人说过,四行清泪流下来,流成两条路,一条向生一条向死。

  本书正文的开篇写道:三百岁的吸血鬼问两千岁的吸血鬼:“您为什么会爱上人?他们没有永生,脆弱匆忙……”

  我忽然想起了电影《画皮》,这个问题正好该问小唯:你为什么要爱上王生?瘦弱的周迅和青稚的陈坤一起回到了《巴尔扎克和小裁缝》的山坳间。

  陈坤是个好演员,他的文字恰好证明了这一点。他对世界有好奇,对人性观察,对生活有感悟,最重要的是,他有自省有悔过。

  在“死”里有一篇讲一个哑女受帝王恩宠,受嫔妃嫉妒,便每人向她讲一段甜蜜心事不足百日哑女自刎身亡。文中的字迹里不见血光,却夺掉了一条性命生命何等的脆弱,真正能够令人心死的只有自己,其它人只是害得你身死而已。

  陈坤说他打坐,每天半小时,这是他近二十年的习惯。所以,他的故事里就有些禅意。他的禅不像林清玄,林清玄的禅是柔软的,像一只吸水的海绵。读者的苦乐都融化在柔软里。陈坤的禅像剑,总是在不停地剥落,就像在心里放进一个钟馗,能降妖除魔。

  本书的压轴大作是小说《念珠散》,乍读开端,就令人想起冯唐的《天下卵》。鬼城鬼故事与爱情阴谋论,王和后宫柔弱与霸权,构成了这类故事的内核坦白讲,陈坤的笔力是不输冯唐的。倘若努力,也许有朝一日会赶上冯唐也说不定可惜,冯唐这一生终究成了陈坤,成不了《金粉世家》里的金燕西。

  转载请告知

  《鬼水瓶录》读后感(二):瓶怀鬼魅心,只度有缘人

  我原本不喜欢明星书的,却偶然被陈坤这本《鬼水瓶录》的节选吸引。看到的那段文字是讲他看着母亲做饭的背影裹在光晕里,像神迹,似菩萨。文字的细腻美好超出我对他的文字期待,所以决定完整本书。

  果然没有失望,一个个小短篇翻下来,配上浮世绘风格的怪力乱神插图,竟有惊艳之感。后来上网一查,才知道“鬼水瓶录”是陈坤在微博上做的一个连载性质的小创作,竟然已经写了四年。微博体要求140字,用140字写一个故事,要有情节,要有主题,要有深意。陈坤竟然做得这样好,点140个赞!

  集子中的故事千奇百怪有关乎爱情的——“每天晚上十二点,他都会拨通那个FaceTime号码,之后,女友出现在他的面前。只隔着那块薄薄的屏幕,他们依然可以像之前一样分享每天发生事情,就好像那天的车祸从来没有发生!”超越生死,带着水晶般的纯粹梦魇般的瑰丽。

  有关乎人心——独凫善于解读人心:“少年时,心白嘴讲白。青年时,心白嘴故意讲黑,心还白。成年后,心色糊,嘴讲红,窗纱懂,改讲黑,狗吠,再改橙。成年后,心变七彩玲珑。”看似轻描淡写,却道尽成长艰辛

  有关乎妖精——“七八岁腐腿孤儿每受辱必到村外海棠树下哭泣,怨念让天空浮起薄雾。再七年,孤儿闻海棠将被砍,奔往话别,见树下一女子貌美,哭意顿止。女递物与他:‘内有数枚花瓣,受辱时合泪水共饮。另有一块七年珍宝,不怨时常拭之!’飘飘然远去。孤儿开包看,花辩旁静躺一枚晶莹琥珀。”鬼魅有情,曼妙如《聊斋志异》。

  都说水瓶座容易出怪咖,陈坤这些小故事把怪咖气质散发到极致。书后的奇幻小说《念珠散》更是显露了畅销小说的潜质,三分魔性,三分人情,三分仙风,一分剑气,成就一端荡气回肠因果。正对应了书里所讲:“以怒御剑小成,以德御剑中成,心中有剑大成,心中无剑无杀心,成神。”

  很少看明星书的我,看了这本书。很少看鬼怪故事的我,看了《鬼水瓶录》。想来也算是一种缘分。我从来不迷恋鬼怪故事,但我相信世界上有不同于人类的灵物存在,用以与人类的种种作为修行相映衬。佛前一猴一鼠皆有慧根,混进人间苦乐情愁。他们比人类更睿智,比人类感性,比人类更智慧。相比他们而言,人类脆弱而匆忙。我这么说,也许有人会问:“那你干嘛还当人?做鬼好了!”这个问题,《鬼水瓶录》也回答了: “我爱上的是人类那脆弱中的争取和躁动,我爱上的是人类那随意失去短暂惶恐。”

  《鬼水瓶录》读后感(三):很真诚的一本书

  打开《鬼水瓶录》,是陈坤致读者的一封信,很惊喜,可以看出作者用心,他在努力和自己的读者实现真诚的沟通。这也与他在行走计划中的表现一致,他不是高高在上的明星了,他要平等地与他人交流关心别人,用自己的能量给别人带去信心勇气

  翻了翻书,封面装帧、插图、纸张,都蛮精美的。尤其是插图,画出了陈坤头脑中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直观,与内容贴合,又不限于文字,能让人产生更丰富的联想。在这个资讯画面视频都泛滥的时代,很少这样去仔细看一张插图,看一幅画了。陈坤的那些念想的瞬间,以及脑海里出现的场景,就像我们平时脑海时不时会冒出一些想法,有人有故事,只是我们平时从来不去珍惜重视自己的想法,一闪而过也就过了,不会留下。

  陈坤是善于思考的,也会表达,作为一个演员一个明星,又那么爱读佛经,从他的文字里,看得出他是很有想法的人,看他的文字还有很不多的享受的,文字很优美,故事很有想象空间同时他对生活,对亲人关系也很敏感,同时又很有自己的想法,比很多明星书真诚多了,很值得一读。

  《鬼水瓶录》读后感(四):再看念珠散,第二篇读后感

  陈坤说的,因为我们太想写好了,胜负感太强,导致无从下笔。真的是对极了,一定要战胜这种无谓的虚念,文字是叙述故事,故事不一定感动很多人,至少感动自己吧。

  念珠散要表达的东西也是和佛教有关,所以必须得重复看,还的不断思索才能领悟,目前我能领悟的太少太少。

  从小看佛教的书写关于,心决定一切,念决定一切,如果你不想,其实一切都从未存在,就像故事里面的历王子,那些风花雪月,也许从未真正存在,一切都是一场梦,都是幻象,看到这种话,我心里就无端端觉得低落。那么我们眼下这个世界其实都是虚幻的啦?消极的我没达到冥想打坐的境界,只能想到这些暗自神伤。

  情是难关,念珠就是情,鬼王要成就,就要破除那八十一个业障,也可以理解为我们人的业障那些怨念那些贪婪了,但是情也是其中之一。要无情才可以成就?那么这种古装戏才会出现的对白就来了:如果无情,成就有何意义人生也许就是为了体验一场吧!

  我倒是有感触于最后那里,其实要成就,历王子要回到鬼城,要放在,放下那些执念才有可能。我们的生活确实如此,你念念不忘的、拼命追求的,往往都擦身而过,你真正能拥有的,又恰恰是最初没想过的或者你都已经放下了,不抱有功利心去追求的。

  希望每看一次都有更多感悟吧。

  佩服陈坤,故事很有诚意

  《鬼水瓶录》读后感(五):放下即是圆满

  今年读完的第三本书【鬼水瓶录】,陈坤这几年来学佛得到的感悟,并据此写就的散记。全篇分为前半部分的(生)(死)(情)(魔)(悟)五个诗歌体及最后一部分的魔幻小说(念珠散)。似懂非懂看完。这是一个佛弟子内心真实幻想,有些部分真实到感觉未经加工便流落纸笔之间,因为太过原始太过天马行空。从没有见过一个人在假想自己死后莫名兴奋正常人对死亡太过恐惧忌讳根本不敢想象;陈坤笔下的母亲沉静而有力量,他觉得母亲是菩萨;对于陈坤说的关于写作观点深有感触,有时候脑子里充满故事恨不得和盘托出奈何思维的泉眼就是没法打开,酝酿许久就是无法串联写就,于是怀疑自己,可大多时候并不是写不出,而是太在意“输赢”总想在纸上呈现最完美语言担心看的人说出口中那个“不”,可一旦放下“输赢”心,随意用笔尖写就感悟,思想便能听从自己的心,行云流水。最后一个短篇小说(念珠散)虽短小但精悍。鬼王有九九八十一个儿子主人公是第八十一个。长大后鬼王把他逐出鬼城,到孤城去寻找念珠,并把它灭掉,灭不掉将无法回鬼城并日渐在孤城孱弱死去。主人公听命离开鬼城到达孤城,在孤城经历了三生三世,跨越前年,每一世都遇到一个姑娘,每一世都动了情却无法相拥白头,而在第三世他终于知道姑娘的眼泪便是鬼王让他寻找并灭掉的的念珠,于是第三世的诀别他没有再说“愿来世再见”,所以回到了鬼城,见到鬼王,才知道他与其他八十个儿子一样是鬼王身上的一块皮,而他的这一块是鬼王修炼的最后一道障碍,这道障碍叫“情”,只有把“情”字抹灭,障碍才能清除,魔法才能圆满。故事的最后总有遗憾,爱情没法圆满,但我觉得在陈坤的眼里,“放下便是圆满”,正如鬼王第八十一子,经历了三生三世仍得不到爱情,于是放下,今世得不到不再纠结于“来世再见”,随缘,放下,得到了属于另一个“圆满”。最后用陈坤书里的一段诗来结束感受一下陈坤的笔力和独到深刻见解: 他是魔和神的孩子

  是魔和神协商出的新种族

  魔想看到他内心反抗神的魔性,

  神想看到他内心神性战胜魔性的胜利

  他被观察着长大,

  却没有谁关注着他内心滋长出的智慧。

  在他心里魔性与神性时战时谐,

  他却任由心中的鹬蚌相争。

  终于他超越了魔与神。

  之后繁衍出的后代被称之为—— 人!

  《鬼水瓶录》读后感(六):挺好看

  不错,我看过了,真的很好看。陈坤说,我有一个保持了近20年的习惯,每天都会抽出半个钟头打坐,我把这段时间当成自己的禅修课。《鬼水瓶录》便是他首次出版的打坐心念随笔故事集。

  《鬼水瓶录》是陈坤多年来生活、行走、读书和静思时的沉淀,也是灵光闪现的刹那体验与领悟。经过时间的沉淀,面对生活种种,陈坤对生命的感触较之几年前已有了更为坦然接受与了然,有了更为真诚的确定

  如陈坤在书中假借“死亡”的视角,重新看家人朋友:我曾经以“照顾”的名义,强迫他们过我认为好的生活;以“亲人”的名义,对他们发火责难,把最丑陋一面甩给他们看;以“忙碌”的名义,没有好好陪伴他们。现在我死了,我对这一切感到懊悔。

  《鬼水瓶录》读后感(七):他身上掉下的一块皮

  内地版的买了还没看,港版的已经看过,所以就评下港版的:

  一看

  很快就收到了《鬼水瓶录》。深色封面,上面散坐着一个个头顶光环的修行者,中间竖写着白色繁体字书名和作者名。翻开,也是类似的风格,竖写繁体字配着色泽暗沉、画面诡谲的插图,插图主角或是面目端庄神态狰狞佛祖,或是看不出头脸身处极端环境芸芸众生,或是被单独抽出魔化的人体部分,又或是悲喜难测独自寂寞的各类妖怪……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无不透出森森的鬼气,从鬼气中又探出无形的爪,拉着看者的心也不断向下、向下,……不自觉开始揣测起书中将是怎样一个暗无天日、魔幻奇诡的颠覆世界。

  二看

  看书一般先跳过《序》,直接进入正文,因为怕影响判断。但这本书的《序》之前在哪里已瞄到过几眼,加上作者“挠头”写《序》时有正儿八经地告诉过大家,所以也算看着它“诞生”,等到它白纸黑字呈现眼前时,不由得起了“哦,是你啊”,这样扑面而来熟悉感,所以忍不住打破常规,一气读完。

  非常好。

  犹其喜欢这段:

  “我是如此的瘦弱。不只我的身体,还有我的心。瘦弱比虚荣还要不堪。我瘦得需要经常捡起掉在地上的皮,再贴回我的身体上。

  《鬼水瓶录》就是我身上掉下来的一块皮。

  我一无所有,还好拥有一样最真的东西,就是我的瘦弱。”

  已经有种预感:不要以为聊斋的书生碰到了狐狸精,也许书生才是狐狸精呢。哼。

  《序》之后就是目录,分成“生”“死”“情”“魔”“悟”和“念珠散”六大部分。

  三看

  分了两个晚上,将书看完。

  忍不住要拿它和《突走西》比较一下。因为这两本书,让我想到《念珠散》中的“厉王子”和“鬼王”。

  《突走西》很真实,又因真实而尖锐,大刀阔斧全面剖析自己的同时,实际上也是逼迫认真阅读的人放下戒心,裸裎相对。对于习惯防备的成年人来说,读起来颇有点战场上张牙舞爪、你死我亡的惨烈。《鬼水瓶录》则平和很多,除了《序》中真实地剖析了一下自己,正文基本是记录了一些虚幻、荒诞的故事,类似“XX异闻录”,又比“异闻录”看着费点脑力。似可当作茶余饭后的消遣书来看;但若不甘心,一定要穷根究底,将每句话都弄个明明白白,则可以天花乱坠,分析出一百个人的一百个哈姆雷特。

  《突走西》中直述了陈坤的成长经历。《鬼水瓶录》里,则要自己寻踪觅影。熟悉的片段时时闪现,有些时候,让我想到他拍过的那些电影,比如《画皮》、比如《龙门飞甲》,比如《钟馗伏魔》;有些时候,让我想到他微博上转发过、关心过的一些社会事件,比如“拐卖小孩”;有些时候,让我想到坤迷送机的场景,比如“小伦”;有些时候,则会让我猜测:他是不是很喜欢《夜访吸血鬼》那一类的电影,并在看过后对吸血鬼产生了某种情结?更有些时候……

  比如以第一人称写的《念珠散》,“我”在城外碰到一个“清秀”的小男孩,男孩看到“我”却说:他本来以为自己是真国“最丑”的人,想不到来了一个比他“更丑”的。我糊涂了一下,后来才知,原来这个真国,是以丑为美,以美为丑。再后来,我想到了小男孩看到“我”时的话……我想说:真是够了……

  这些是能够察觉到的:陈坤的经历、陈坤的个性……大概还有许多隐藏的,是只有他自己、或者当事人才知道的故事和隐喻吧。

  陈坤说《突走西》和《鬼水瓶录》写的是两个不同的自己。我觉得前者更全面、更具象化,而后者像是前者身上掉下的“一块皮”,就像“厉王子”是“鬼王”身上掉下的“一块皮”那样。现在,这块皮是喜欢看魔幻故事的陈坤,是喜欢用荒诞的鬼故事隐喻自己人生的陈坤,是感受到自己内心的“鬼气”、向往成为妖孽后兴风作浪的陈坤……是坤儿身上的一部分跳跃出来展示自己。

  再说下文字,相较《突走西》的朴实和稚拙,这次有了很大的不同,更加简练,很有种鬼魅风的低调华丽,大概这种表述方式也是潜伏已久,终于找到了个合适的机会冒头。禅机也打得好,像是真的找到过念珠、然后将它灭掉的“厉王子”了。

  挺喜欢“厉王子”这个人物,除了对于爱情,未免放弃得过快,不像真正看破,倒像从一开始,就拿爱情作个骗人骗己的幌子,只为了达到自己修道的目的。

  大陆版

  这版封面设计比港版要用心不少,里面大橘子先生诡异、奇特、充满奇思妙想的插图有了色彩,好像给文字增添了一双翅膀,随时从纸面上飞出来。

  文字飞没飞出来不知道,但陈坤的声音倒真的飞了出来。扫一扫,作者的声音带着如梦如幻的故事一起扑入耳朵。作者终于有机会展现他职业的一面——演员精彩的台词功底。不太敢戴着耳机听,怕耳朵太受宠爱,以后要作怪。

  还有一点和港版不同,“生”“死”“情”“魔”“劫”和“念珠散”前面各附了一段小文,是陈坤自己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和整本书结合起来看,这算是虚实结合的写法吗?

  《鬼水瓶录》读后感(八):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

  鬼水瓶录总共分生、死、情、魔、悟这几个部分和一个取名为念珠散的故事。

  前面都是很短的篇幅。但是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属于那种为数不多的,你翻一页就要发会儿呆的书。

  “但最后终归是要和他谈死亡和绝望,告诉他阳光的可憎以及不必追逐的纯净”

  看到这一句的时候我甚至忍不住要觉得他就是个诗人。

  而,那个他,就是陈坤自己吧。

  /

  ——“茶可静心,酒可乱心。厉公子选哪个?”

  ——“茶怎讲?酒怎讲?”

  ——“苦海无涯,回头是岸。若将情字放下,今日喝茶;若愿溺死在情海里,自然是喝酒了。”

  ——“酒”

  不知道该怎么去评价这样一本书。字字句句透露出非常人能及的想象力。这些鬼、妖、魔,都是从人性里分散出来的吧。只是他把它写的更具像了。这些故事是从日常生活以及演戏时想到的东西中提炼出来的吧。

  看完都要怀疑陈坤是不是特别中意吸血鬼。不然怎么总拿来写故事打比方。

  觉得《念珠散》是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我想这个题材跟他之前演过画皮和即将上映的钟馗伏魔有关吧。何况他说他是个看封神榜和山海经长大的孩子。

  其实不需要有那么多注释,给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间反而来的更洒脱更好我觉得。

  有机会的话,不如拍成电影啊。

  《鬼水瓶录》读后感(九):人终究还是要有所持守,完成自己。

  鬼水瓶录——陈坤

  录

  生,死,情,魔,悟。人终究还是要有所持守,完成自己。

  鬼

  鬼由人生,鬼在人心。夜里十二点,那个男人在磁带的声音里,看到了三个自己:一个是男孩,一个是男人,一个是老男人。再之后他哭了,接着又笑了。背负着希望的包袱上路,也许曾经一不小心跌入某个坑中,此后步步如履薄冰。受过的伤痛似乎让我们慢慢变成了那个违背初心的自己,但却无法抵抗那些改变自己的事实。某些时刻,某些声音与气味,诱发出心中一直牢牢紧锁的怪物,它化成烟气飘出你的牢狱,刺痛你,翻起鲜美的回忆与曾经的希冀。着了魔,发了狂,鬼就乘机潜进身体里。心事堆积腐烂,发酵出的酸泛往全身,眼泪喷涌,酸楚不已。哭完,大笑。日已初升,套上日常装扮的模样,前往人间游荡。

  你的心里有鬼。圣战士出征,假借道德之名以掩盖渴望永生的本性。自从灵媒告诉他这个方法,Leo用FaceTime和女友通话的时候越来越多了。男声说:“明年清明去看你,别留恋我!我们约好了天上见。”算命师传授弟子秘诀:见面说话少,看着对方,说话要充满玄机。……

  我们建起了很多高楼大厦,越来越高,橱窗里林立着全球最昂贵的的奢侈品。用急功近利的念头做诱饵,变化莫测的骗术越来越蛊惑人心。年轻人的心里充满了烂俗的成功学,财富成为衡量成功的标杆。朋友们见面谈赚钱项目而不再是生活,情人在一起越来越在意彼此背景家世。孩子们慢慢失去年轻的心,越早地步入社交设计活动里。

  我们越来越急躁,越来越焦虑,似乎迟疑一秒都会吃大亏与错过,于是趋之若鹜,忘了自己究竟要什么。我们拥有的很多,但却想要拥有的更多,不知餍足,心中的罅隙就会更大,魔,便如此种下。在心中漆黑的裂缝里,酿着渐渐湿温的人性。

  水瓶

  不知为何,此刻我的内心如此的绝望。这是我读完陈坤的《鬼水瓶录》的第一感受。百感陈杂,阅读过程中流过了许多滋味不一的泪水。许多时候,人容易动情,往往是因为所见所听之事有所感,我们害怕重温过去难受的滋味或者让困苦在自己的生活里滋长。

  《鬼水瓶录》是一只大水瓶,装了太多的泪水,人世苦难皆映照自知。但当你看看自己的模样时,心里怀了多少蠢蠢欲动的心事。心事何来,迈出步伐时的本心是否还在心中发出荧荧之光,帮你拂去一路黑暗。容易被悲情的故事打动,考量自己可否在同种情况下能够做出牺牲,眼泪流下之后,擦去泪痕,是否当初一切感动也随之蒸发消逝?

  生活也是一只大水瓶,我们以为我们所见皆所可得,事实是难免碰壁。然而每一次碰壁的疼痛,每一次流泪的动容,都是一次映照,都是一次回归。即使世事让生活满目疮痍,有劫难与苦果,然而是千疮百孔的心成就了今天的自己。陈坤把期盼的结果写在故事里面,试图让它在言语的呢喃中悄然生花,引人向善。

  《鬼水瓶录》读后感(十):母亲

  我要在母亲转身之前,将眼眶的泪一点点蒸发掉,将鼻子里的酸楚一点点退去,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