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性之根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人性之根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6-16 21:2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性之根读后感精选10篇

  《人性之根》是一本由陈禹安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5.00,页数:21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人性之根》读后感(一):把脉互联网思想

  把脉互联网思想

  ——评《人性之根》

  文|杜子腾

  其实,现在市场上关于互联网的书籍已经是浩如烟海了。读者在万花丛里采摘,自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事儿。再加上还有很多封面党、炒冷饭党和高逼格党书籍充斥其中,你看花了眼或许最终都可能营销狗给骗了。有个真理便是:潮流之下,劣品居多。

  所幸,忙里偷闲拾得的这本《人性之根》还算差强人意。虽然免不了拿小米公司作为引子的俗套,但是得亏说在了点子上的分析还是让本书不落窠臼,颇具新意总的来说,这是一本评述互联网思想的轻体量读本,内容涵盖了互联网理论、互联网模式、互联网思维以及足以支撑其论点的详实例证。

  本书的作者陈禹安是一个十分具有洞察力的笔者,或许这源于其心理学背景。从度娘那里发现他所开创的“心理经管”与“心理说史”两大流派后,更加深了我对他关于互联网商业不同于一般观察家的视角判断文章中有一个特别张扬的例子可以判断出作者对于互联网思想中人性根源强烈洞察力:这便是关于小米粉丝营销的评价

  对此,作者毫不留情开篇就是一记响亮巴掌:粉丝坍塌。用于支撑,作者拿出了汉堡王掉粉换汉堡的例子来说明粉丝忠诚度的脆弱性。其实何尝不是,十个facebook好友哪里比得上一个免费的汉堡来的实际?所谓的粉丝,绝大多数都是受利益驱动啸聚的产物,哪里有什么忠诚可言。手机业务风头正劲的小米没能在智能电视与智能路由器领域继续雄风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性价比不再是最优。一直以来都在走高配低价路线的小米,却丢掉了此优势,怎么能奢求顾客继续来拥抱他?那些曾经为之疯狂的粉丝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在一夜之间全部倒戈!说白了,粉丝营销那也是建立在高性价比这个核心竞争力上,没有这个优势,粉丝营销那便是空中楼阁

  再回溯快的与滴滴打车争夺用户价格战,以及更远一点儿的开心网过山车式起伏与Foursquare的骤兴速“亡”,你能看到作者试图将你从浮于现象上的感觉深挖到对消费者消费本性认识。人总是向着最有利于自己方向行事,在经济领域尤其如此。高配却接近同类机一半价格的小米手机符合消费者的效力诉求,消费者愿意为之欢呼,但你的智能电视没有这个优势,“OK,我绝对不会傻到多掏钱去买你的而舍弃更好的选择!”新奇互动社交感十足的开心网创建之初符合受众的猎奇心理,但忽视受众的感受周期,不能及时推陈出新,只能是让顾客粘性持续走低,“与其在你家这里玩单一游戏,我还不如去QQ空间呢!”位置分享、签到优惠的Foursquare融技术与社交于一体,短时间内赢得了用户的亲赖,但是当Facebook将此功能嵌入其应用中时,用户便集体倒戈,投入Facebook的大怀抱,“明明用脸书注册一次就好了,为毛我还要特意重新去注册一个功能单一的新应用的账号?”

  作者就是用这样极其精简的例子与语言将一个个现有的互联网现象重新审视,并结合人性推演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如此一来,似乎任何经典的理论都有翻船的可能。比如Netflix的成功对于“长尾理论”的逆袭,以及建立在长尾理论基础之上的当当网及亚马逊图书销售持续几年不盈利的事实。你不得不把头低下来,看看深陷互联网理论而忽视客观实体经济规律后果

  现如今,互联网作为一个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领域,各种传奇悲剧都在一瞬之间发生结束,到底什么样的思想,什么样的理论才是王道?本书的作者以一个纵观全局的视角略微发微,便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把脉互联网思想,再使出一招“点穴式疗法”将大小案例事件、理论、模式统统按遍,作为读者,似乎收获在须臾间就已经通透

  《人性之根》读后感(二):互联网思想与传统战略思想殊途同归

  之前就看过陈老师的很多作品,也算是粉丝一枚了。

  正像陈老师在书中概括的那样,网络最初的确是以颠覆传统商业的面目出现的,但最后还是要和传统商业殊途同归。网络并没有改变商业的本质,它改变的只商业的运营方式。就拿选址来说,传统的经济地理学规律在电子商务时代并没有失去效用,而是仍在发挥作用。举个例子,网店所在地商品集散地之间的距离决定进货的时间成本运输成本,同样的一件商品,如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价格成本才能从商品集散地运送到网店所在地,再经过重新分包后寄送给购物者,那么,商品的价格必然要包含这些成本,从而也就会在价格比对上失去相对优势。

  《人性之根:互联网思想的本质》这本书,个人觉得书名有些过于高大上,可能会令有些人觉得这是本有关哲学枯燥学术书,但事实上这仍是一本有关商业战略的经管类图书,内容没的说,仍旧延续其原有的高水平。陈老师最擅长的就是用大家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的实例,对深奥的商业思想进行说明,看过之后受益匪浅

  《人性之根》读后感(三):利用互联网思维看待传统行业

  本书扣了一个大帽子:人性之根。其实在书中对人性解读的内容并不多,更多的是一些互联网思维的方法论和在传统商业中运用互联网思维的一些例子,或者说互联网思维并未互联网独创,其实在传统行业中已经早已存在了。

  对于本书,最大的感觉就是互联网思维其实是一个说不清楚玩意,每个互联网公司的成功都有着它当时必要天时地利人和,时代的背景以及人力创造早就了一个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如果说仅仅靠这些思维就能够指导互联网发展的话,那么互联网行业可能早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里面的一些内容也就是方法论的内容还是不错的,针对电子商务、搜索引擎、大数据、长尾理论、营销策略方面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看法,汇总的内容在大的战略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书中例子很多,朴实易懂,而且有很多例子非常吸引人,尤其是纽约时报利用验证码的那个例子,让我记忆深刻

  如果你想了解一些互联网思维的话,这本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在读的过程中最好能和你身边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会让你理解的更加深刻。

  《人性之根》读后感(四):互联网思想来源于传统战略思想,是人本思想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互联网思想来源于传统战略思想,是人本思想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近两年最热门词汇肯定包括“互联网思想”,但究竟什么是互联网思想?许多人力图标新立异,提出了所谓“独到”的见解,宣称互联网思想横空出世,具有不可替代的独创性。互联网思想就这样被某些“成功人士”给宣传得好像多么神乎其神,多么高大上似的,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人本思想的不同表现形式罢了。在我看来,互联网思想与传统战略思想是不能相互割裂的,互联网思想脱胎于传统战略思想,互联网思想也就是人本思想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那些所谓的新思想不过是冷饭热炒、新瓶装旧酒罢了。看了《人性之根:互联网思想的本质》后,更坚定了我之前的看法。正如这本书中所说的:无论是互联网的世界,还是正在被互联网颠覆并将与互联网融为一体的传统世界,企业制胜的法宝一定是基于人性层面,却又不拘泥于某种固定模式或格式的。对于这一点,作者陈禹安看得很透,英雄所见,值得参考

  《人性之根》读后感(五):探寻互联网的不为人知秘密

  现在,不管你愿不愿意,不管你主动还是被动,我们的生活都被互联网化了,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都密不可分。所以, 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我们思考的方式。当我们用互联网的思考方式,重新构筑眼前的熟识已久的世界时,猛然发现世界已不是原来的世界,早已变成了另一个样子。所以,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这个世界。

  《互联网思想的本质人性之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引领读者思考互联网带来的变化,以及怎样应对互联网的变化。书中提到的许多观点,都让我产生“原来如此”的顿悟之感。这些观点,原来有些模模糊糊的认识,但未形成明确的理论与概念,在作者的阐述下,相当于又重走了一遍互联网的思考之路,对今后的工作与生活都有指导作用。

  记得多年前一档网络游戏风靡各地——种菜。许多人为获得更多收益早起、晚睡,想尽各种办法。这款游戏设计简单,不需费太多力气与思考,因此也是老少皆宜。我也曾是其中一员,我是在QQ空间上玩的,因操作模式简单,兴趣点很快降低,不久束之高阁。这款游戏最早的开发者是开心网,后来被腾讯复制成功到社区红极一时的开心网很快败落。这个现象就是平台吸收效应。作者对这种现象给予了理论上的讲解,其实,类似情况还有很多。大鱼吃小鱼,大鱼利用原有的优势,很快就能把小鱼吃在肚中。所以,在互联网的世界,那些小鱼生存不易。这个现象真是比比皆是微博最先发迹于一个叫“饭否”的社交平台,那时的功能当然远不及现在完善,后来新浪把微博发扬光大,那个叫“饭否”的网站不知如今飘落在何处。

  互联网产生的一个超级副产品就是大数据。在各种云存储、云计算下,那些大数据闪着耀眼光环,我一度迷恋那些大数据,大数据的背后藏着不为人知的宝藏。其实,大数据也有办不了的事情,还需要理智客观地看待大数据。在这本书中,揭开了大数据的神秘面纱,我们也看到了大数据的缺陷不足之处。大数据可能可以解决共性问题,但却解决不了个性问题。比如,顾客,通过大数据,能看到顾客的一些共性特征,但却无法满足每个顾客的个性需求

  这本书的写作跨度较长,从2008年到现在,对互联网这个日新月异的行业,这六年的变化实在太大。六年之前,淘宝的双11还未诞生,如今已是517亿的销售额;六年之前,苹果1代刚刚上市不久,如今苹果6已闪亮登场。对于互联网,时间就是光速,刹那间,就会是新的变化。所以,循着这本书里的文字,一路看过来。看到了互联网的成长与发展,也看到了昨天互联网与今天的变化。

  《人性之根》读后感(六):永远不变的是人性

  科学技术一直都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推动力量。近几十年才出现的互联网更是以前所未有速度渗透进人们的生活,改造着人类社会,它的影响无处不在,几乎颠覆了传统世界——不但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的运行模式,而且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催生了很多互联网时代专属的思维方式、商业模式和行为规则

  这些新思维、新模式、新规则的能量巨大的,一但应用对头就将产生巨大的爆炸性力量。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为什么有底气与格力集团总裁董明珠搞那个亿元赌局?因为小米依靠“粉丝营销”,从创建到实现743亿元的销售,只用了短短4年多的时间!苹果又为何能够一举击败诺基亚而坐上手机产业龙头老大的位置?因为乔布斯依靠“玩具思维”,把手机从简单的通讯工具变成了所有人几乎无法摆脱的玩具!为什么QQ、阿里巴巴、百度能够成就BAT?因为它们依靠“平台吸收效应”,用自己累积的几亿用户以及用户之间深厚长久人际关系形成了平台黑洞,把其他一些单一和弱小的平台吸收采纳了!而互联网为什么能够迅速崛起达到今天的盛况?用陈禹安先生的话说,主要推手就是免费的力量,以此取悦用户,让用户欲罢而不能。

  但是,陈禹安教授警告说,学会了应用这些新思维、新规则也并非就能百战百胜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粉丝营销”应用得当当然会成功,但稍有不慎会造成“粉丝坍塌”,让相关公司遭受灭顶之灾。应用大数据进行“预测式营销”固然是好事,但如果过度相信大数据精确预测、过早估判当前形势则会陷入“战略早博”的陷阱。平台优势者的吸纳效应已经阻挡了互联网创新的步伐,正在引起人们的注意防范,如果被吸纳的对象能够妥善应对,设置较好的功能壁垒,吸纳者甚至会偷鸡不成蚀把米。一句话,对于每一个新规则的应用必须得当,就是要顺应这个社会的潮流,满足目标客户要求才能成功,否则不管想法多好、模式多新,最终都会失败。

  那么,怎样才算是应用妥当呢?那就是必须要立足于人性。陈禹安先生运用自己的心理学、管理学专长对这些互联网思想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他认为,不管有多新奇,它都有一个人性之根。也就是说,互联网“通过不断地突破时空约束而达成对旧有时空秩序的消融与瓦解,并在这一消解过程中重构新的时空运行秩序”,也就是改变了人们的交易方式、生活方式,但并没有改变人性,主导人们行为的还是其深层次的心理因素。不管是组织隐私的管理,还是粉丝营销的应用,以及玩具思维、二八法则、免费策略的应用,都必须顺应于人性,才能获得成功。还拿“粉丝营销”来讲,人们不会单纯的迷恋某一个具体的品牌或者产品,最终决定的还是自己的利益,即最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除此之外,绝对不会有永远忠实的粉丝。

  实际上,互联网目前仍然是一个有待挖掘的大金矿,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整合仍然蕴含着极大的机会——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概念已经引爆了资本市场。不管是传统产业追随顾客迁移的脚步纷纷触网,还是互联网企业参与改造传统产业,都必须牢记,所有的互联网思维,所有的商业规则,都有一个不变的人性之根,这是取得成功的根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