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仙在哪里》读后感精选10篇
《独角仙在哪里》是一本由(日)松岗达英著作,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014-11-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独角仙在哪里》读后感(一):跟着独角仙去认识自然 读——《独角仙在哪里》
收到《第一次做面包》这套绘本的时候,我在一天中几乎经历了四季,早晨大雾弥漫,上午蓝天白云微风,中午阴云漫天,午后太阳雨,傍晚火烧云,我不得不再一次感叹大自然的神奇。“瞧!大自然多美妙,我们要细细地观察才行!”因此这一天是我看天次数最多的一天!绘本《独角仙在哪里》不仅仅科普了独角仙的生命历程,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美好,让我不禁觉得,现代社会的人们应当多多深入自然,认识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好。
书的开篇就用一席话引导我们在这春暖花开之际去大自然里寻找昆虫,去探索森林和昆虫的世界。故事的开头,各种花朵绽放,昆虫飞舞,忙忙碌碌,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我认真的识别着各种花草和昆虫,但是独不见我们的主人公独角仙,原来现在还是幼虫的它还埋藏在堆积的落叶下面,在这期间它还很脆弱,面临着很多天敌,稍有不慎,它就不能长大城虫了!幸存下来的幼虫钻入泥土,打造了一个舒适的环境让自己能够在这里积蓄力量,完成最后的蜕变,成为强大的成虫。在经历了蜕皮、出蛹等磨练之后,幼虫终于成为了真正的独角仙,当它破土而出时,简直就像巨人归来一般壮观。成为成虫,破土而出的它,开始了真正的生活,它自由的飞翔,寻找食物,遇到对手也毫无惧色,经历了一番搏斗之后,它和“伴侣”共享了“盛宴”。在夏季即将结束的时候,独角仙也走完了它短暂的一生,它和“伴侣”产下的卵又开始了一个幼虫的进化,就这样独角仙的一生清晰、明了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绘本中独角仙的生存环境非常真实,各种飞舞的蝴蝶蜜蜂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熊猫晶晶》、《小蜜蜂找妈妈》、《小贝流浪记》等等,这些动画片都小动物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它们坚持自己追寻的方向,克服了各种困难,最终找打了家园和亲人,虽然我已经不记得具体的情节,但是大自然的小动物留给了我深深的印象。独角仙也是这样,在经历了自身的蜕变和自然界的考验之后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在科普的同时又展现了大自然动植物生生不息的精神!
看绘本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唤醒了那么多童年的回忆,希望所有的读者和我一样在这套绘本里,发现自然界的美好,亲近自然,感受自然。
《独角仙在哪里》读后感(二):独角仙的一生
文/宇过天晴
没有见过独角仙,对于独角仙的认识也是通过这本绘本,然后就自己科普了一下。对于虫子我是不陌生的,小时候在家乡经常跟着父母去农田干活,自家的院子里也会种植各种蔬菜,四处看去会看见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像七星瓢虫,螳螂、蝴蝶、蜜蜂,对于在地上爬的虫子也见过很多,不过我怕这类虫子,就好比在看独角仙的一生时,看着他由幼虫孵化成型的过程,我心里也还是不敢正视他的身体。
不过,作为自然类绘本,这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独角仙的一生,如果小朋友对独角仙感兴趣,这本倒是很好的选择。独角仙是以腐殖土为生的,在他们长大的过程中需要经过一个严冬,经过大自然的考验以后才能顺利进入夏天,在泥土里建造房间,在房间里它仍要独自度过漫长的时间用来蜕皮、长出犄角、成蛹、退掉蛹壳成为独角仙。看到这里不禁感慨,每种生命,在他成长的过程中都要经历一番磨炼,我以为做母亲的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是一个很巨大的工程,也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其实,大自然是个很神奇的世界,每种生物都有他存在的道理,每个生命的到来,也都有他的规律和法则。
独角仙蜕变以后,并不意味着它可以顺利度过一生,为了生存它需要和别的昆虫展开斗争,如果它足够强大便可以独占地盘,享受丰厚甜美的美餐,大自然的生存法则真是到哪里都适用。甚至在享受美味的时候,公独角仙争夺的地盘也只有公母独角仙,容不下其他公独角仙的存在,在他们产卵以后,夏天过去,独角仙也度过了一生。幼虫重新在腐殖土中过冬,经历又一次生命循环。
独角仙的一生很短暂,作者松冈达英在描绘独角仙时用了很写实的画风,独角仙的眼睛、犄角清楚可见,幼虫在泥土中的生存状态也是活灵活现。文字方面很生动,作者用探索和讲述的口吻一点点揭开独角仙的神秘感。看过之后,可以清楚了解独角仙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以及如何生存并繁殖后代。孩子的问题总是很多,这样一本书可以极大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另外,绘本的前后用了很强烈的对比,打开封面便可以看到,草地绿了,树叶已经发芽,蜜蜂、蝴蝶还有蜻蜓飞舞在花草中,一切都那么富有生机和活力,我们要寻找独角仙,它到底在哪里呢?此刻我们的心情是喜悦,是充满希望的。绘本最后却是独角仙离世的画面,夏天的结尾,树叶依然泛着绿色,不过地面上已经有成片的枯枝败叶了,独角仙便躺在这树叶中,再往前翻甚至他们交尾的画面都选在夕阳之中,这是不是意味着生命已经走到尽头。可能自己有点感性了,可我依然希望,当孩子来读这本书的时候,如果他和我一样有了同样的发现,我希望他明白,生命是很短暂的,无论它以何种方式存在,每个生命都应被善待。
《独角仙在哪里》读后感(三):坚强的独角仙
今天读完《独角仙在哪里》,这是一本来自日本作者松冈达英的作品,图文并茂的介绍了关于独角仙从出生到走完它一生的全部过程,是一本很励志的少儿图书。除了让孩子了解独角仙的一些生活习性以外,也可以培养出孩子对事物的情趣,只要善于观察,就能得到更多的信息。这本书还告诉我们虽然它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它依然能够坚强的走完它的一生,也许年幼的时候会被其他动物吃掉或者咬伤,一旦它们破土而出就会变得很强大。
在我所处的地区,是看不到独角仙的,所以对此我也非常感兴趣,在读书之后也查看了一些关于独角仙的资料。
独角仙:Allomyiina dichotoma 拉丁文命名是目前相对准确的一种命名法。独角仙广布于中国的吉林、辽宁、 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国外有朝鲜,日本的分布记载。在林业发达、树木茂盛的地区尤为常见。
《独角仙在哪里》读后感(四):从不敢接触到着迷独角仙
从不敢接触到着迷独角仙
——评《独角仙在哪里》/By Rene-summer
独角仙,说实在的,这个物种,我见过,但是很惭愧,我竟然不知道它叫什么!真是白活了三十年了。不过这个也不能怪我,一直在城市里生活的我,对于昆虫知识的匮乏,也是情有可原的。
女孩子害怕虫子,西西自然也不例外,不过她也有些特别。五岁的小女孩,不怕摔跤,不怕打针,就怕虫子,但不是看到有虫子就大喊大叫,而是看到虫子就去踩死,但不敢摸。有几次我都要被她小脚一跺就踩死虫子的举动很是钦佩了,但转眼间,她被死虫子吓得躲得远远的,看到这场景,我又想笑了。
收到《独角仙在哪里》的时候,我就担心,西西会不会不敢看这本书。果不其然,她一开始是拒绝看这本书的,姐姐做了好长时间的工作,她才乖乖的过来看书,不过当她拿到这个绘本的时候,问题就来了,“这是什么虫子啊,这是什么花?为什么叫独角仙呢?有问题就是感兴趣,这就是好的开端。
《独角仙在哪里》是绘本,作者是松冈达英,1944年生于日本新泻县长冈市,毕业于东京设计学院,是以自然题材为主的图画书作家。松冈达英根据在世界各地收集的资料,出版了大量的科学图画书。作品曾获日本绘本奖、日本厚生省儿童福祉文化奖、日本科学读物奖等。
本书是16开的大开本,封面是以淡绿色为背景,画有独角仙和它的幼虫,页数28页,其中的插画主要以棕色、黑色和绿色为主,色系比较暗,适合森林的场景。独角仙长长的犄角,黑黑的身体,结实的脚丫,以及胖嘟嘟的圆滚滚的幼虫都在展示着作者的绘画天赋,让各种动植物都富有活力。
每幅插画都配有文字,文字相对于《一个苹果》来说,是多了一些。但更主要的是,其中的有些词语,比如“成虫”、“交尾”这些词对于5岁的西西来说还是不理解,尤其是昆虫见到的不多,不像其他大型动物可以在动物园中看到。
本书讲述了独角仙的幼虫生长在腐植土里,从身体扭啊扭,用力挤压墙壁,到七天一动不动,再到头部皮裂开,出现白色的蛹,再到扭啊扭,长出犄角…等一系列的成长化蛹变为成虫的奇妙过程。图文并茂的形式,放大版生动的插画,让西西看的入了迷。她还一个劲儿的要求姐姐去抓一只独角仙来给她养。姐姐很是无奈,只好许诺西西,等她幼儿园放暑假的时候,回外婆家,看看能不能抓到。
如今,孩子们越来越远离农村,上学、工作都往城市发展,即便回去,也只是三五天,对于大自然了解的越来越少了,像《独角仙在哪里》这样讲解知识的绘本,孩子们要多看一些,不过大自然才是真正的教科书,有机会还是要去大自然里学习。
-----读《独角仙在哪里》 文/纪汐
独角仙,学名称双叉犀金龟,又称兜虫,其幼虫又有鸡母虫之称,体型大而威武。本身属于益虫但也可以是害虫,数量多时可能危害森林,对森林造成破坏,主要为成虫对树木造成严重侵害。独角仙因有着雄壮有力一只独角而著称,俗称独角仙。
《独角仙在哪里》是是日本绘本大师经典系列之一,是日本最打动人心的经典长销绘本《第一次做面包》系列之一。这个系列共4本,我看过《第一次做面包》,个人也比较喜欢《第一次》那本。因为那本的内容,既适合大人和小孩一起读,也适合小孩子自己玩耍。而《独角仙》的话,需要的科普性太强,在阅读这本书之前,需要大人自行先做一番了解,然后才和孩子一起阅读此书。通过这本绘本虽然孩子会初步了解独角仙在哪里生存,是怎样蜕变而来的,以什么为食等,但是独角仙具体是属于益虫还是害虫,独角仙还可以叫做什么,分布范围,一般可做什么用处,这些在和孩子的阅读过程当中,需要由大人来进行普及。
当然《独角仙》这本绘本的画风还是值得一赞的。和《第一次》的俏皮温暖画风相比,《独角仙》的画风比较细腻,传神,通过观看这本绘本,我们能够对独角仙怎么从幼虫孵化成成虫,幼虫是什么样的,成虫又是什么样的,住在哪里,喜欢吃什么,如何交配,如何过完一生等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与国内的绘本相比,日本的绘本有个很大的特色就是都很薄。画风比较细腻,画面比较温馨,语言更具备讲故事的味道。当然国内的绘本也有它自己本身的特色,会更具中国风。不过厚度方面有待改善。所以这本书能够用薄薄的几页既要传神独角仙的样子又要通俗易懂,也已是很不容易了。
《独角仙在哪里》是日本绘本奖画家松冈达英的代表作。该画家主要以自然为主题创作绘本,并多次获奖,对于他的作品,这次也是第一次拜读,有机会还是要多拜读下其他的,譬如《奇妙的自然世界》,《自然图鉴》,《我们的花草朋友》,《大自然的夜晚》等等,这样也许才能更好的欣赏他的作品吧。
2015/7/8
如有转载经授权后方可,请豆邮联系笔者或273104504@qq.com。
《独角仙在哪里》读后感(六):独角仙的一生
(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有需要请豆邮联系本人)
在读《独角仙在哪里》之前,先和孩子在网上查了独角仙的资料。得知独角仙的学名叫双叉犀金龟,是一种大型的甲壳虫,看了松冈达英画的独角仙和网上的图片,我们一致觉得独角仙的长长的犄角有点像犀牛的角。再来对比松冈达英在这本书里画的独角仙与网上的独角仙的真实图片,可以看出松冈达英先生把独角仙画得维妙维肖,非常逼真。
松冈达英是日本著名的自然科学画家,他创作了大量以自然为主题的绘本,并多次获奖。我和孩子读过他创作的《蹦!》、《哇!》,虽然那两本书图画很简洁,但是把青蛙以及其他昆虫、动物的模样画得非常真实。孩子非常喜欢。而这次读的《独角仙在哪里》与《蹦!》《哇!》的风格有所不同。在绘画上更加得细腻,画面也更加丰富。森林里、田野里,那些微小的生物,在松冈达英的画笔下得到了放大。原来我们不会在意的那些小生物从这本书里得到了认知。
画面把我们带到了春天,万物复苏,树林里热闹起来。主角要出场了。孩子在画面里找寻独角仙的踪影。花儿开放,各种昆虫在忙碌。唯独独角仙还不见踪影。原来,它还躺在落叶下面睡大觉。这时候的它还是一只胖嘟嘟的幼虫。在落叶腐烂变成的腐殖土地里,它们也会遇到敌人,可能会被吃掉或咬伤死掉。当初夏来临,那些存活下来的独角仙幼虫开始在泥土里建房间,变成蛹,蜕了皮,长出犄角,然后变成蛹,大约过一个月时候,再脱掉蛹壳,变身出土。虽然相对人类而言,独角仙只是一只小小的昆虫,但是它的成长却不简单,一次次的变蛹蜕皮直到变为成虫,它都是“孤军作战”。而我们人类,至少还依托在妈妈的肚子里,可是独角仙却没有爸爸妈妈可以依赖。成虫以后,它还要随时迎接其他昆虫的挑战,要寻找伴侣,生儿育女。独角仙的一生是非常短暂的,只是一个夏天。而母的独角仙在产下卵以后,一生也就结束了。接着,那些独角仙的虫卵又在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在腐殖土里开始“孤军奋战”。
原来独角仙和独角仙世世代代的孩子是这样成长的。读过这本书以后,我们才真正了解了独角仙的一生。小小的一只昆虫,虽然它的一生相对人类而言是那么地短暂,但是它的一生也是有尊严的一生,它的孤军奋战,让我们愈加感受到昆虫存活的不容易。
大自然里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知识,通过这样的科普绘本,我们了解了这些微小生物的特征和习性。
《独角仙在哪里》读后感(七):坚强的独角仙
今天读完《独角仙在哪里》,这是一本来自日本作者松冈达英的作品,图文并茂的介绍了关于独角仙从出生到走完它一生的全部过程,是一本很励志的少儿图书。除了让孩子了解独角仙的一些生活习性以外,也可以培养出孩子对事物的情趣,只要善于观察,就能得到更多的信息。这本书还告诉我们虽然它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它依然能够坚强的走完它的一生,也许年幼的时候会被其他动物吃掉或者咬伤,一旦它们破土而出就会变得很强大。
在我所处的地区,是看不到独角仙的,所以对此我也非常感兴趣,在读书之后也查看了一些关于独角仙的资料。
独角仙:Allomyiina dichotoma 拉丁文命名是目前相对准确的一种命名法。独角仙广布于中国的吉林、辽宁、 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国外有朝鲜,日本的分布记载。在林业发达、树木茂盛的地区尤为常见。
《独角仙在哪里》读后感(八):打开了一扇窗,去看看独角仙
在博物馆的昆虫区看到过独角仙,印象特别深刻。所谓的独角仙,独特的那只“角”当然就是显著特征。独角仙应该称得上是甲虫里块头较大的一种。威风凛凛的犄角肯定会吓走不少对手。可是,独角仙它生活在哪里呢?它是怎么长大的呢?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们对此可谓一无所知,只能摇摇头一场叹息。
好在,看了松冈达英的《独角仙在哪里》,对这个陌生而又好奇的昆虫有了一些了解。
松冈达英,自然科学绘本大师,他擅长在观察的基础上,用画笔描绘神奇的大自然。他创作了许多关于自然科学的图画书,他的绘画非常细腻,画风不仅写实、把自然界的生物刻画得活灵活现,而且不失唯美、精致。
在这本《独角仙在哪里》里,我们不仅能看到真实细腻的关于独角仙成长的描绘,而且还能在图文中感受到松冈达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他的敬业精神。
很多时候,我们看过昆虫就罢了,哪会那么细心地观察它们呢?但是孩子不同,孩子来到这个世上,对一切事物都是充满好奇的,孩子用远比大人虔诚的心去看待世界的一切。松冈达英正是站在孩子的视角、以孩子的心态去仔细观察独角仙,去记录昆虫的孵化、成长、战斗、恋爱、以及产子、逝去。引领孩子去观察、去发现。一本书,正是一只独角仙的一生。一只虫子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却灿烂。
一本书,也如同一部纪录片。记载的时间从春天讲起。春暖花开,各种昆虫复苏。图画和诗意的文字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春天,镜头拉近到昆虫的微观世界。蝴蝶蜜蜂在吸蜜,有的昆虫抱着捕获的青虫,树上的花、地上的小野花竞相开放。各种角色纷纷登场,孩子立马沉浸到这个美丽而神奇的生物圈里。那么,主角——独角仙,在哪里呢?两番设问,终于找到了它了,独角仙的幼虫在堆积的落叶下,它们是去年出生的,它们吃着腐殖土,慢慢长大,但是有的会被其他动物、昆虫吃掉,而幸存下来的独角仙幼虫是怎么一点点成长起来的。书里有非常详细的变态过程图,就好像慢镜头,把独角仙的蜕变一点一点拍摄记录下来。当它成长为真正的独角仙,破土而出的时候,高高翘起的犄角好像在宣誓英雄的到来。它振翅一跃,来到了大橡树。喝着甜甜的树汁,迎接着锹形虫的挑战。它是胜利者,在大橡树餐厅,它还邂逅它的美丽女神,完成了交尾。当夏天快要过完的时候,独角仙的一生结束了。而它的美丽女神产下卵后,也走完了它的一生。新的一轮生命又在等待开始。怎么能不让人惊叹?
孩子对大自然的好奇以及观察昆虫的向往越加被激发了。好想等哪一天,也去大自然里找找独角仙,看看它的成长、它的生活。这是一本很赞的自然科学图画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去了解真实的昆虫世界。
文/ashley
《独角仙在哪里》读后感(九):【大象图书馆】每一种生命都该被平等相待
—— 读《独角仙在哪里》/By 团团花哚 2015.07.06
我有一件头疼的事情:我家的小丫头不怕虫子,不怕虫子倒也罢了,她会要求我去把虫子踩死,如果我表示害怕,她则亲自上阵——踩!踩!踩!问她为什么执意如此?小丫头头一扭:因为虫子很丑,奶奶每次看见虫子也要踩死的。
孩子的世界很简单,如海绵般汲取知识、毫无条件模仿大人。暂且不论踩死虫子这件事是对是错,或者是否要不同虫子区分对待,我想,首先我该解决的问题是,让她认识到虫子、或者其它生命,不是我们眼中看到的一个物体,在虫的世界里,也有虫的一生。
松冈达英,毕业于东京设计学院,根据在世界各地收集的资料,出版了大量的科学图画书,以自然题材为主。感谢松冈达英,画出这么一本《独角仙在哪里》,以写实的绘画手法展现了独角仙的生命交替,让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接触到大自然里的小虫子。
春天来了,树林里的昆虫如此之多,飞的、爬的、跳的、蹦的,独角仙到底在哪里呢?书里有冒出绿枝桠的大树,有散发蜜香的野花,有色彩斑斓的蝴蝶,有好像死去的蜗牛。各种动植物看的人眼花缭乱,我带着小丫头一个一个的辨认,可是,独角仙到底躲在哪呢?
终于找到啦,春天的独角仙,还只是一个胖嘟嘟圆滚滚的肉肉虫,藏在堆积的落叶里。于是,我们以旁观者的身份,看过了独角仙的一生。独角仙在幼虫时,也经历了自然与运气的筛选,才有生的机会,一如幸运的精子,只有遇上卵子,才有可能化身为人;初夏,幼虫躲进泥土空隙打造出一个蛋形的房间,就好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一颗细胞,最终居然可以长成人的模样;土壤里的静静生长一个月,幼虫变成成虫,离开土地母亲温暖的子宫,张开翅膀,迎着夏夜凉爽的风,在天空中宣告成长;接着,独角仙开始寻找食物啦,它也会被其它虫子欺负,也会争抢地盘,当他长到足够大,他会寻找生命中的另一半,一起分享、一起生活;然后,独角仙做了爸爸,母独角仙为他生了很多的宝宝;当独角仙的卵宝宝静静的呆在土里的时候,独角仙爸爸妈妈也在夏天结束时走向衰老和死亡;接着,卵宝宝们化为幼虫,在泥土里等待来年,破土而生。
绘本一点也不厚,可是我们却看了很久,也讨论了很久。小丫头唏嘘着,原来每一种生命都一样,新老交替。我却惆怅,不管被人平等以待,还是不屑一顾,抑或视若珍宝,对于生命体来说,那也不过就只有一生。生命周期各有长短,只要努力的去生活,就算不负此生吧。
从开始看见多彩自然的赞叹,到看见丑丑虫子的不适,到忘却丑型关注生命,松冈达英细致入微的刻画功力可见一斑。如果不是对大自然真心的热爱,如果不是对每种生命平等以待,又怎能画出这么生动真实的动物世界呢。绘本还配以了朴实可爱的文字说明,让小朋友们易于接受,并能引发其思考。再次感谢松冈达英,为孩子们带来一本如此优秀的科普绘本。
《独角仙在哪里》读后感(十):【百味书屋】独角仙在哪里
我记得从前读过一篇文章,讲一个女孩从小就很害怕虫子,超害怕的那种,后来她有了女儿以后,有一天一只虫子掉到了女儿的衣服上,她突然想起自己很怕虫子就是因为自己小时候又一次也有一只虫子掉到了她的衣服上,当时她妈妈尖叫了一声,从那之后她就非常害怕虫子了。于是这个从小就很害怕虫子的女人将女儿衣服上的虫子捏了起来,很平静的告诉她女儿这是一只虫子,她女儿就很开心的和那只虫子玩呀玩,而后来,这个女人也慢慢的不再怕虫子了。
我看这篇文章的时候年纪还小,只觉得这个女人黏黏糊糊,一个虫子有什么好怕的嘛!我小时候中国的城镇化和水资源匮乏还没有那么严重,我老家里到处都是各种农作物和动植物,去上学的时候要穿过一大片玉米地,蚊虫特多。小时候最爱玩的游戏就是把田里的青菜虫捉起来,用树枝使劲扎它,一直扎到它流出绿色的血,翘了辫子为止。暑假的时候去捉蚂蚱、捉蚕蛹,看着河水里小虾米游来游去能看一整天。
后来我忘记了这篇文章,也忘记了小时候的欢乐。我变得又斯文又端庄,就像一个真正的城市大小姐,地上有个蟑螂能把我吓个半死。老实说,《独角仙在哪里》这个名字让我联想到的是很田园很诗意的东西,没想到打开书以后发现它是写实派的画面。不过这一点也不妨碍我兴致勃勃地来回读了好几遍,它虽然是围绕独角仙展开,但是里边涉及到了不下数十种动植物,我能叫上名字来的有蝴蝶、蜜蜂、蜻蜓、蚂蚁、瓢虫野百合、栀子花等,其他大部分都叫不上名字。
作者将蝴蝶背上的纹路和蚂蚁的翅膀都画的非常真实,我最爱14/15和16/17这两页表现独角仙爬出土壤,飞到空中的景象,天蓝蓝的,月儿也弯弯的,让我想起小时候老家的天空真的就是那么蓝,月儿真的就是那么弯。
有时候很同情现在的小孩子,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生活,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认识。北京的环境越来越差,柴静说她都不敢让女儿出门。我的小表妹从小在市里长大,偶尔回一次老家要嫌弃土路不好走,连韭菜和麦苗都分不清楚。她现在上初中了,我有时看着她会感觉很悲哀,这样下去,我们的下一代还能记住我们是土壤养育大的,而不是水泥吗?
我会把这本书送给我堂姐,她有一个小女孩,现在刚到学说话的年纪。尽管如今已经没有条件让小女孩真的去摸摸这些可爱的小虫,闻闻野百合的香气,但希望这本关于独角仙的绘本还能让她了解到世界比她知道的更加广阔,我们的世界上还有许多其他的生物,它们都是我们的朋友。也衷心希望天下的妈妈们能给自己的小宝宝准备这样一本《独角仙在哪里》,别让他们离大自然太远,离我们的根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