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和珅:帝王心腹》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和珅:帝王心腹》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6-22 21:4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和珅:帝王心腹》读后感精选10篇

  《和珅:帝王心腹》是一本由李师江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9,页数:51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和珅:帝王心腹》读后感(一):清朝大贪官和珅让《红楼梦》流传至今

  清朝大贪官和珅让《红楼梦》流传至今

  金陵晚报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5688138/2719/25/62/0_1.html 清朝大贪官和珅让《红楼梦》流传至今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在清朝所有大臣中,和珅是最为贪婪的一个,他的名字几乎成了大贪官的代名词。经查抄,和珅财产的三分之一就价值二亿二千二百万两白银,玉器珠宝西洋奇器无法胜数。

  他的家产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国库15年收入总和。然而和珅出身卑微家境贫寒。如此出身的和珅究竟怎样青云直上,身兼大清十多个重要官职?又凭借着什么爬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高峰?嘉庆皇帝又是为何在乾隆死后十五天,就迅速地杀掉了和珅呢?昨日上午,央视百家讲坛的主讲人之一纪连海走进了市民学堂,为市民讲述了一个历史真实的和珅。

  “苦孩子”造就一代贪官

  和珅拥有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儿子又是皇帝的女婿,为什么还要如此之贪,纪连海首先做了解释。他说,和珅成为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大贪官,与他为官前的少年成长经历密不可分,他的人生轨迹在某一个时期发生改变。“和珅三岁丧母,九岁丧父,留下一个比他小三岁的弟弟和林,弟兄相依为命。“从小投奔亲戚,过着凡事都要看别人脸色生活,他‘穷怕了’。这是他成为贪官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促进和珅贪婪的原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那就是大学士冯英廉。当年,和珅在咸安宫官学读书的时候,大学士冯英廉经常去官学巡查,一次在官学里相中了相貌漂亮的和珅,做自己独传孙女的女婿。“昨日还是孤儿的和珅今天一下子成为了堂堂清朝大学士的上门孙女婿,这使得他又不得不考虑以后要用自己的官位、学问光彩门面证明自己是一个优秀的人。”纪连海认为,这也成为和珅日后变成大贪官的一个原因。

  和珅是个热爱家庭的人

  “历史上的和珅的确是个大贪官,贪到至今所有的人都只知道他是贪官,却不清楚其实和珅也有其优秀的一面。”纪连海说,和珅从小就特别懂事学习非常用功。他在咸安宫官学读书时,满语就学得非常流利,此外还会汉语、蒙语、藏语等其他民族语言。并且对汉人的经史子集非常在行。他经常钻研模仿乾隆皇帝的诗文字体,模仿乾隆书法甚至达到了以假乱真地步。在和珅成为冯英廉的上门孙女婿后,对其妻子冯氏非常好。“所有的正史野史都在骂他,但是没有人说他对妻子不好的。”和珅晚年所得一子,然而一岁多就死了,从此冯氏在恭王府寿椿楼一病不起,七夕之夜和珅摆香烛一夜长跪不起,祈求上天保佑冯氏平安,后冯氏去世后和珅非常伤心,竟作了很多诗来纪念冯氏。和珅对自己的弟弟和林也特别好。从小父母亲去世后,他一个人照顾弟弟,直到后来位高权重之时,也不忘提携弟弟,兄弟情深可见一斑

  和珅保住了《红楼梦》

  纪连海说,和珅如果没有出众才能,不能立于高官位置,和珅也就不可能机会如此敛财。纪连海告诉市民,其实和珅还为《红楼梦》、《四库全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红楼梦》当时叫《石头记》属于禁书,和珅每天都去向太后请安,每次只为太后说一段《红楼梦》里的故事,太后越听越喜欢听,觉得是本好书,便让和珅把书拿来,和珅只好为难地说,这书不能拿出来是禁书。结果孝顺的乾隆皇帝当然不能反对太后的意见,在乾隆年间,《红楼梦》终于公开刊行,才得以让《红楼梦》保留了下来。“现在的红学家们不能再骂和珅了。”纪连海开玩笑说。“和珅确实是一个真才实学的人。”纪连海说,和珅于公元1780年出任理藩院尚书总理清政府的外交事宜,他曾先后接待过朝鲜、英国、安南、暹罗、缅甸、琉球和南掌等国的使臣,尤其乾隆时期英国同清政府之间的外交事务,几乎是交由和珅全权处理的,凭借他的机智与语言天赋出色完成了外交事务。在这中间,尤其是与英国使臣马戛尔尼的斗智斗勇最为出色。其实和珅还是火锅的最早传播人,他在为乾隆皇帝宴请天下70岁以上的老人时,为了保证大家都能吃好,把原本元朝的火锅这一吃法推广到了全国

  聪明反被聪明误

  和珅迅速崛起是因为学识渊博,出身满洲又相貌堂堂。此外,他的聪明伶俐是重要的原因。和珅在与乾隆皇帝相处时候的态度:侍君如父。他经常会使一些小聪明来套取乾隆的欢心。纪连海说,在整个乾隆朝后期,自从和珅平步青云、迅速崛起以来,一直到乾隆皇帝病死的时候为止的二十几年的时间里,和珅本人是一直深受乾隆皇帝重用的。“但是,和珅也正是栽在自己的小聪明上。”纪连海说,后来和珅得知乾隆立嘉庆为帝,于是偷偷送了玉如意给嘉庆,但是嘉庆不领情。乾隆曾告诫嘉庆,“我当了这么久的皇帝,没有给你留下什么,除了一个人,就是和珅。对于和珅,你如果继续用,全国上下都怕他,所以你只要管好他就可以了;如果你废了他,那么全国上下都怕你了。”嘉庆登基后当然选择了后面的方式,十五天后,和珅以巨贪之罪名被斩首。“所以和珅是因为‘政治斗争’而被斩首的,而并非真的因为是个巨贪。”纪连海最后说道。

  《和珅:帝王心腹》读后感(二):和大人不仅是美男子,还是满清大才子

  受现代剧的影响,和珅在很多人眼里只是一个小丑。历史上真实的和珅是什么样的?和珅并非传说的那样不学无术。相反,他英俊潇洒,很有才干

  《和珅列传》记载,和珅的记忆力惊人、聪明决断、办事利索多才多艺。《和珅列传》记载,乾隆四十五年正月(1780年),31岁的和珅接受了一项重要任务,与刑部侍郎喀宁阿一起远赴云南,查办大学士、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案。和珅一到云南,首先拘审李侍尧的管家,取得实据,迫使精明干练的李侍尧不得不低头认罪。和珅从接受这个任务,到乾隆下御旨处治李侍尧,前后只用了两个多月。随后,和珅又向皇帝报告说,云南的行政管理混乱,许多州县都出现亏空,需要彻底清理整顿,这一报告立即得到乾隆的赞许。当年五月和珅回京以后,又进一步向皇上表述想整顿云南的盐务、钱法和边防事务的具体意见,都得到乾隆的肯定。云南的案子和珅办得很出色,表现了他的才华,和珅在回京的途中,就被提升为户部尚书。乾隆在《平定廓尔喀十五功臣图赞》中提到和珅精通满、汉、蒙古、西藏四种文字。和珅另一手腕就是投其所好,乾隆一生喜爱做诗、书法,和珅为了迎合乾隆,在这些方面下了不少工夫,并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乾隆单独给和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不怕他篡位?当年的鳌拜跟和珅比算个球呀,他都野心勃勃欲黄袍加身。而和珅呢,有谋反的迹象吗?没有。有资料显示,乾隆、和珅曾对天盟誓:君臣永不相负。

  为什么和珅会得到乾隆的赏识

  某日乾隆要外出,仓促中找不到仪仗用的黄盖,乾隆责问:“这是谁的过错?”众侍卫都吓得不敢出声,只有和珅应声说道:“执掌此事的难辞其咎!”乾隆马上将他升了职。某日乾隆在轿中背诵《论语》,忘了下文,和珅顺口背了出来,乾隆很是欢喜

  乾隆四十年闰十月,26岁的和珅被提升为乾清门侍卫,十一月再升为御前侍卫,并授正蓝旗副都统。四十一年正月,授户部左侍郎,三月授军机大臣,四月,授总管内务府大臣……  短短半年,和珅从一名普通的侍卫,进入清王朝权力的最高层,成为乾隆皇帝的亲信宠臣。

  电视剧炒的最激烈的就是和珅、纪晓岚、刘庸、王杰等人的明争暗斗,这些内容没有任何历史依据。和珅进军机处的时候是29岁,小乾隆31岁,小纪晓岚26岁,小刘庸30岁,小王杰25岁。他们有这实力吗?纪晓岚只是个大学士,刘庸虽然在军机处,但主要管理的是部务,王杰虽是状元,也不过是个大学士。他们三人虽有宰相之名,却无宰相之实,没有与珅直接碰撞的机会。有资料表明,和珅、刘庸、纪晓岚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三人是无话不谈的知已好友,而不是冤家对头。和珅自己虽然没考上进士,但他精通琴棋书画,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才子。他重视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分子,提拔了一大批有才华有见识年轻官吏。当时,纪晓岚是编《四库全书》的副总裁,和珅是正总裁。夏天很热,和珅看着纪晓岚编书忙得满头大汉,便说,把外套脱了,穿一个大裤衩就得了,反正皇上也不来。纪晓岚是个黑胖子,怕热,就把上衣给脱了,长裤也脱了,只穿一个大裤衩在那儿办公。见纪晓岚还是出汗,和珅又找了一个人给他扇扇子突然皇上来了,君前失仪是杀头之罪。和珅急忙让纪晓岚躲到了桌下。乾隆问,纪晓岚呢?和珅答,今天不舒服,我让他休息了。皇上走后,纪晓岚马上从桌底钻出给和珅作揖道谢,称幸亏和公周旋,要不然就是我这个脑袋能勉强保住,可能又得发配到伊犁充军去了。正是这样,纪晓岚、刘庸等人在他手下干得非常舒心,纪晓岚比和珅大26岁、刘庸比和珅大30岁,都能够心甘情愿听和珅调遣。

  还有一次,他拼死要成全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主张对缅甸开战。皇帝不理解,他第一次抗命死谏,险些成为监下之囚,但依然不改初衷忠诚之心,日月可鉴!而对这一意见,刘庸、纪晓岚虽然不赞成,但也都对和珅由衷钦佩,多次到府上探望。后来,和珅下狱,临死前作了一首绝命诗:

  夜色月如水,嗟而困不伸。

  百年原是梦,卅载枉费神。

  暗室难换算,墙高不见春。

  星辰环冷月,缧绁泣孤臣。

  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

  余生料无几,空负九重仁。

  这首诗还有一个版本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根据文风来看,前一首是和珅感慨自己命运悲凉壮志未酬无奈,后一首则是纪晓岚的风格,赞叹和珅的功绩,为他鸣不平

  《和珅:帝王心腹》读后感(三):一生原是梦,空负九重恩

  纵观和珅一生,有功有过,一般提到他,清朝大贪官,位高权重,专制跋扈,不得不佩服他揣摩人心本领完全就是乾隆肚子里的蛔虫,在适当的时候帮他说出他心里的话,各种场合细心揣测圣意,小心谏言。这也得益于自小家道中落,不得不看父亲小妾的脸色度日,便学会阿谀奉承。自小学习刻苦勤奋,父亲逝去,体味到人世间世态炎凉小时候便有领悟力,家里已经穷得不行,却也坚持想各种法子先生以供传授知识,天性聪慧机敏。后来做官,在官场游刃有余,虽然总有人说他靠嘴皮子吃饭,舌若莲花,不过他确实给乾隆带来莫大的安慰,特别是精神上,有这么一个聪明能干完全不需要提点,事事都能帮自己安排,并且完全合乎自己心意的臣子真的很难,难怪乾隆这么信任他,也是满洲第一美男,哄女人也有一套,妻妾各自不相争执

  也曾想一心刻苦读书,考取功名,为民做主,无奈清朝制度弊端,光有才不够,还得有关系,他最初体味到金钱权利带给他莫大的满足感和安全感时便明白只有权势才是最能给他安稳。这一路走来太辛苦努力抓住每一个机遇,不大时勤奋好学的名头便被知晓,冯英廉是他命运的转折点。一开始立志做官也是想要为民做主,无奈,官场就是一个漩涡,你不贪,我贪,慢慢的越陷越深,当官越做越大,危机便也越来越近,几次危险境况,都被他的谨慎机敏小心躲过。里面提到他在想如何解决目前自己所处危机,然后便翻看了三十六计,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历史总是重演的,太多的学问或者解决办法都可在书中找到答案。书中为人处世,观局说话,思维角度,都可给人借鉴

  最后抄家的时候自己也记不清到底有多少财产,历史终归是历史,为了符合现世意愿,都经过多次修改,至于和珅到底功劳罪过如何,只有读者自行体味。最后如若他早先一步打算将嘉庆软禁,也许此后又是另外一番人间,不过清朝制度的弊端,官官相护,贪污腐败完全病入膏肓,国本不稳,这个朝代也走不远。盛世终将衰竭,自此皆是后话了。

  “一生原是梦,空负九重恩”标题引用了和珅在狱中写的悔诗。 历史不能重演,一切都已无用了。红楼一场梦,名利浮云皆是虚妄,最终不过只是一场镜花水月。

  《和珅:帝王心腹》读后感(四):帝王心腹

  堂堂位极人臣的首席军机大臣和中堂机关算尽终究一场梦啊!所有的金银珠宝、古玩字画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伴随和珅长眠地下的只有那万众指责的骂名与历史巨贪的称谓。和珅那曾经流芳百世念头终究黄粱一梦,反而颠倒过来,换了另一种形式,让历史记住了这位古往今来最大贪官。时也,命也!所谓花开花谢,时去时来,福方慰眼,祸已成胎.得何足慕,失何足哀,得失在彼,敬凭天裁。和珅终究得到了应有的报应,而且是他自己造成的,太过自大,太过贪心。我们在评价和珅这个人时,他这辈子到底过得值不值呢?他在世时,做尽了自己想做的事,大清朝的大部分官让他做了一遍,乾隆皇帝身边需要他,同朝为官的大臣们恐惧他,就连刘墉、纪晓岚、王杰这种清正廉洁的国之高官也未能在乾隆年间扳倒他。权利、美色、财富、名誉,但凡一个男人所渴求的东西,他凡都占有了。这也正是他自己有谋略、有胆识的体现。但是我认为他活得不值,因为他终究在道德品质方面给了自己一片漆黑的天空,其行径并非正直君子所为之事。你以为你这辈子做了自己想要做的事,就无憾了,就可以告诉老天,这辈子没有白活于世,错,前提是你所在追求自己的梦想时,不要去超越道德的底线,想想当世那些贪官污吏,被查处之前是何等的风光,做人做到这种份上真是值了,但从道德这一方面讲就是恬不知耻,儒家讲得就很好,“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你连自己的身都没修好,何来流芳百世之说。和珅这辈子不值,虽然人死了就什么都不知道了,但是人们还是以人死后可以上天堂或者下地狱之说法来评价一个人,和珅毫无疑问是要下地狱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就是道德的力量。

  《和珅:帝王心腹》读后感(五):阅读别人的人生,增强自己的才干!

  丰绅殷德的最后一句话说的极好,从别人的嘴里阅读自己的人生,其实挺好。通过百度阅读使用5个小时的时间读完了全本。其中有价值的为下面的三个点。

  第一个点是:先上车,后买票。才能快速的增强自己的才干,提升自己的平台。科举考试就像现在的大学录取,北京的孩子永远都是占据着优势,其他省份的孩子,在眼界上和思维上以及后期的人脉上都相差太多,像现在的免试入学、保研、支教等等或者是在职研究生都是如此,我们周围的绝大部分领导大家看一看是不是都具备了研究生学历?马云具备了两定博士的帽子,告诉我们坚持商业的成功,也是一种成功。但是又有几个是马云可以站在这个平台上讲话,但是作为行政官员却有大量的这种讲话的机会,这就是平台的作用,所以我们自己在可以不通过考试就能够上岗的时候,对于自己才干的提升,才是最哟帮助的。

  第二点是:竭尽全力的完成上级的事情,上面满意了,自己也就满意了。

  和珅的每一次提升都在于完成事情的基础上面,每一件事情都站在上级的角度考虑问题,当一个人具备老板的思维思考问题的时候,才具备帮助老板分忧的可能,当你分忧的机会和时间越多,你的成长也就越快,当你成长的越快,你的地位也就越高。

  第三点是:在自己地位提升的时候,要广施善缘,多帮助后辈俊才,只有这样,当自己需要在某个领域行走的时候,可以具备更多的组织洞可以依靠,获得更大的能量,从而提高自己的办事能力。

  阅读别人的人生,可以通过角色上的扮演,让自己的人生阅历变得更加深邃,当你的身上具备了大量的人才和灵魂的时候,只要完成技术上的提高,或者找到技术上的人才,将自己的想法实施出来,就可以获得相对丰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和珅:帝王心腹》读后感(六):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看完才明白,和珅其实是一个很有才华也很有能力的人,可惜少年父母接连而亡,又长期受尽欺凌和污辱,在少年时期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价值观。当官以后,其实帮乾隆做过很多事,也破过很多贪腐大案,又因为深谙乾隆心理,所以一直平步青云。早年因为有外祖父英廉不时的督促和直言相劝,在为官上也还算低调。直到英廉去世,和珅身边一直能没有劝管的他的亲信,全是一些只说好话的人,所以慢慢刚复自大,。

  其实从和珅的心理来分析,因为少年时期长期的受辱和被欺凌,导致其自尊心非常敏感脆弱。因此每当受到他人攻击时,容易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一种全盘否定。也许是幼年时期这种记忆太深,所以日后也会很害怕也很记恨他人对自己的这种攻击行为。其实和珅的内心是很脆弱的。

  再反观和珅其实是一个很重情重义的人,文中多次写到和珅对直言不讳的外祖父的敬重,对妻妾的关心照顾,对兄弟及亲信的情谊,早年的和珅并不是一个坏人,只是一个太渴望被人注意尊重的人。

  再看他一个为皇帝抬轿的侍卫,一步步到执掌各类大权的重臣,一路走来也算受尽他人白眼与欺辱。面对侮辱过自己的敌人,能够放下身段主动言和。受过的恩惠,必涌泉相报,受过的欺辱,也是睚眦必报。

  一个人身上的戾气,必然是从他人身上转移过来的,如果一个人从小充满关爱,长大后也会对别人时常关爱。

  其实和珅是一个弹性很大的人,之所以变成一个骄横的贪官,首先是因为乾隆比他更贪,和乾隆比起来,和珅只不过是吃了点小头。时势造英雄,贪官造贪官。

  贪恋美色,而妻妾中除了正室之外,其他妻妾都是青楼妓女出身的,此类人并没有三观,也就没有人为他时时规劝。

  结交唯利是图之辈,久居鲍鱼之肆,人的三观也会一步步越入崎岖。当时的一些清官其实对他非常不尊重。我觉得这也是很多自诩清高的读书人的一个诟病。认为自己道德高人一等,就缺少对他人的尊重,甚至时常当众给人难堪。

  如果每个人愿意对误入歧途的人多一些关心和劝导,而不是采取辱骂责备的方式,怨恨就不会被转移。

  所以假使一个人很坏,他必定也受过很多欺辱。一个人脾气暴躁,他一定也长期被人这么对待过。

  不过这些都是小事,和珅最大的错在因为自己的小利,放弃治理国家的大义。一味按照乾隆喜恶办事,而忘了为人臣对皇帝最重要的一个重要也是监督,规劝。一个国家的治理怎么能按照皇帝一个人的喜恶来治理。乾隆喜欢讲究排场,好大喜功,挥金如土又毫不节制。和珅为了贪功,想尽办法为乾隆捞银子。设立议罪银,增立城门货物关税,规定朝员逢年过节必须进贡。导致乾隆晚期贪腐成风,省省亏空,无力回天。归根究底是因为皇帝太贪。

  而到乾隆晚年,已经听不进任何直谏,行权几乎全凭喜怒,亲小人,远贤臣。也导致了大清最后的衰弱,嘉庆的有心无力。

  和珅晚年得刚复自用和夜郎自大注定了他悲惨的结局,用一句书中最长用的道德经中的文来结尾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及?”时间万物就是这么反复无常的。

  盛极必衰

  《和珅:帝王心腹》读后感(七):红楼一场,繁华如梦。

  对于和珅的认识在读这本书之前都来自于电视剧里的描述。小说里多少虚实也无需考究。

  李师江对少年和珅穷困潦倒的塑造,以及到后面的心理描写都是在为其追逐名利道路上的伏笔。小时候穷怕了的他,持续不断的钱才是他的安全感。不知道被嘉庆赐死于狱中的和珅,回首前尘时有没有后悔自己的毕生所求。

  像现如今的我们,豪宅跑车名表,多数人日思夜寐所在。而在追逐到手后的和珅,死于狱中之时,是否会在后悔生命的另一种生长方向?我们是否也该想想如此红楼一梦或许情感、信念、梦想的追求应该凌驾于物质至上?

  惋惜像他这般有才有能之人,从商必是一方巨贾、富可敌国。真真正正出仕为民亦可为一代名相。

  为官为民,求财从商。

  谨记。

  《和珅:帝王心腹》读后感(八):是奸臣,更是名臣

  和珅,一代名臣不可否认,但“一代奸臣”在我这里似乎另有辩论。看完李师江的《和珅-帝王心腹》,我对和珅有了一个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以前,一提起和珅,头脑中首先就会蹦出“奸臣”二字,现在,要我评论,我会再加上“勤奋,有担当,有勇有谋,善察言观色,不拘小节……”听着都是赞扬的话,但却是和珅实在的属性。

  其一,身在官场,试问谁做得到两袖清风。和珅聪慧,早年就认识到“所谓孔孟之道,无非是做给人看的;为官自有为官之道。”为什么我们会如此看不上和珅,大概也是我们读多了“圣贤书”,为才所累。不明白,和珅走的正是最实在的生存之道。

  其二,和珅年少家道中落,但他不失志,一心向学,并且主动承担一个家的重担,时时关照弟弟前程。可谓担当!

  其三,对乾隆帝的体贴入微,虽为权谋,但也有假戏真做的成分。乾隆为什么如此信任他,可见他的用心。

  其四,是我应该向他学习的,在官学中,大家都对蒙语不以唯意,唯有他一心专研,终于在日后为皇上效力,获得赞赏,乾隆对他又多了一份依赖。这也告诉我平时要多注意学习知识,说不定那一天就会帮自己一个大忙。

  所以想想,如果和珅没有真本事,光凭一张油嘴是怎么也没有今天这个名声的。但现如今的人们只记得他的“贪”,却忘记了他的“才”。做到“贪”是容易的,做到那个位置,贪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但是他的“才”是有几个人能不得了的呢?

  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触深的还是女人的命运。古时女人“三从四德”已经深入骨髓,原配高贵,但对夫君纳妾也是无可厚非。小妾得宠,但是地位低贱且命运不由自己,可任人随意送人。就算是最为高贵的“固伦和孝公主”的十公主,也难逃悲剧的命运。丈夫丰升殷德是个付不起的阿斗,英年早逝,随之儿女早逝,因不能改嫁,最后孤独终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