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理性动物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理性动物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6-29 05:5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理性动物读后感精选10篇

  《理性动物》是一本由[美]道格拉斯·T.肯里克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29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理性动物》读后感(一):大脑里的七个小矮人

  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人的本性”的提出了三个命题 “人是理性的动物”、“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在“人是理性的动物”这个命题中,亚里士多德主要是指人是具有主动选择性生活能力,即能够过道德生活的能力并以此将人与动物区分开。19世纪中期,英国人达尔文提出进化论,指出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与动物相差无几,印证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孟子之语:“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几百年后的今天,美国心理学家道格拉斯和弗拉达斯跳出众哲学家、思想家心理学争论不休人类到底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樊笼,另辟蹊径着眼于“动物”这一人的本质,从进化角度解释人的行为,尤其是人的选择、决策行为,并将人类定义为“理性动物”。

  进化论不仅在哲学、生物学上激起了一场革命,还促进了一些新兴学科诞生,比如社会生物学、进化心理学等。这些学科皆因赤裸裸地从人的动物属性解释人的行为和心理受到不少指摘,但其相关著作也因科学理论新颖视角长销不衰,如威尔逊《论人的本性》、道金斯《自私基因》、莫里斯《裸猿》、戴蒙德《第三种黑猩猩》等。中信出版社今年更是相继出版《女人性爱动机》、《盲眼钟表匠》以及这本《理性动物》,用最新的进化心理学、演化学说、行为心理学给读者带来一场思想洗礼

  《理性动物》的独特之处在于提出了“7个次极自我”的理论,并在马斯洛的五个需求层次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7位次级自我的金字塔。从底层高层依次是:

  自我保护型次级自我:这个层次的自我来源于早期人类便开始形成的相互威胁关系,在危险场景下,甚至看恐怖片都能激活 “保安人员”这个次级自我,总之,这个“保安人员”希望我们免受任何潜在的生理伤害

  避免疾病型次级自我:这个自我就像一个戴大口罩手拿消毒水勤劳护士,SARS那时候绝对就是这个层级的自我爆棚的时候, 这个“护士”的敏感勤劳很容易把我们变成强迫症患者,反复洗手、消毒、量体温……

  社交型次级自我:这个自我来源于人类祖先面对恶劣自然环境和凶猛野兽时形成的需求心理,这便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再孤僻再自我的人也总会有种需要人陪的心理,事实上,孤僻多半是被动无奈的选择,需要同盟才是我们的本能

  社会地位型次级自我:有群居就有社会地位的区分,狒狒首领都能优先享用好的食物和最好的雌猩猩。各种奢侈品便是满足这个自我的需要,显示出人希望被尊重的需要。坏的一面是这个自我有些虚荣不理智,好的一面是他让人更积极进取。

  择偶型次级自我:在异性面前突然换了个人似的不难理解广告研究结果显示了这个自我对人选择的影响,当浪漫故事性感内衣激活了你的择偶次级自我,原本从众的你会为了择偶而选择标新立异

  留住配偶型次级自我:这个自我关注伴侣是否幸福信息,最容易被侵入者威胁配偶关系时激活,好男人、好妻子的都由这个自我塑造而成。

  育儿型次自我:这个自我唤起我们为人父母责任感,原本想出轨的男人在想想孩子唤起育儿型自我后很可能就能避免一场错误

  7 个次级自我的理论或许不够科学完备,比如疾病型和自我保护型就有些分类不清。但是作者通过各种有趣试验证明了唤起次级自我改变人的选择的可能性,这点被商家充分利用,用各种广告语、场景塑造唤起商家需要的消费者的次级自我类型潜移默化地改变消费者的选择。就像我们大脑中有七个小矮人,会抓住时机替代平时理性的自我,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可以根据需要,主动唤起某个层级的自我以对抗相反的那个非理性自我层级。此外书中提到的生活史快和慢的理论,论述激进保守两种不同生活态度的来源和表现亦是新奇有趣,有些道理,但是又太过简单。总之,这不失为一本轻松有趣又长知识的书,但也因其有趣而少了些严谨数据和理论分析,让人半信半疑

  《理性动物》读后感(二):你是个理性的人吗?

  文/儿歌

  这本书整体而言十分科学、严谨、纵向深入妙趣横生,在科学假设与日常生活之间带给我们思考详细阐述了人类,帮助我们更好认识自己管理自己。通篇围绕“理性”这个话题解释:人之所以已于亲禽兽者几希。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剖析了人类行为的深层次动机,可谓别具匠心

  人类通常是被认为是理性的,有别于其他生物成为地球主宰正是我们的智慧和理性,但是研究科学表明少数情况下人类会做出不理性、具有偏见甚至非常愚蠢的决策。书有九章,每一个章节都在介绍不同的人类行为把我们一点点引向理性,第一章通过名人后代代入,第二章以马丁 路德 金作为论据讨论人类次级自我这个概念,第三章用迪士尼公司例子 讨论次级自我如何和他人谈判,第四章介绍了次级自我常犯的偏差和错我,第五章运用次级自我帮助我们更好得决策,第六章就是研究次级自我一生转变,第七章调查人类买车动机实质,第八章研究人类中男女次级自我差别,第九章讨论的是人类的阴暗面和“自私”基因的奥秘

  书中介绍了7个内在次级自我,是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发展演化而来的,自我保护型次级自我、避免疾病型次级自我、社交型次级自我、社会地位型次级自我、择偶型次级自我、留住配偶型次级自我、社会地位型次级自我和育儿型次级自我。潜意识往往起着主要作用趋利避害利益最大化往往都是你的七个次级自我在深层次引导着你。这与马洛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理论从本质上不谋而合。就像是数学界的牛顿莱布尼茨公式一样美。你是个理性的人吗?首先你要审视潜意识中的自己。

  要想更好的发展自己就要阅读者本书了解自己和自己潜意识中的次级自我,心理学家道格拉斯和弗拉达斯研究人类心理、行为已经很多年,翻阅过他们早年的《行为与脑科学》、《演化与人类行为》,你会从他们最新的著作里循序渐进的了解到人类如何决策如何受制于深层次的进化目标,还能够重新审视你做出各类选择的根本原因,从而进行更加智慧的人生决策,成就自己的梦想

  推荐这本书,也希望有心人读一下该出版社这一smail系列关于认知自己的书籍,从而全面、多层次剖析真实的自己,懂得自己。

  《理性动物》读后感(三):整理下读书笔记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孟子

  中心论点:1.人类决策为进化目标服务,2.人类决策行为的设计功能是为了实现多个不同的进化目标

  第一章

  理性经济学家认为人类是理性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生物,行为经济学家则认为人类也许都渴望理性,但我们那不堪重负的大脑往往无法做出理性经济学家所期待的最富于逻辑的决策,比如“loss aversion”损失厌恶,“gambler's fallacy”赌徒谬误,“clustering illusion”群聚错觉,“hindsight bias”后见之明偏见等90多种心智缺陷

  以肯尼迪家族为例,这个家族似乎备受诅咒,但几代之后这个家族并未消失反而越加繁盛。由此引出进化心理学家的看法:行为经济学家的正确之处在于人类的决策是有偏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的愚蠢,因为这些决策往往反映了深层理性“deep rationality”

  各派经济学家与心理学家往往只关心人类行为的近因“proximate cause”,经济学家把所有近期目标都解释为提供“效用”,人类都在努力体验快乐满足而回避痛苦。进一步的提问将触及远因“ultimate cause”,比如鸟类迁徙的问题,近因是昼长变化,远因则与最佳觅食交配地点季节变化有关

  第二章

  每个人都是多个次级自我“subselves”的集合,他们只在特定环境出现,并具有各自的偏好。

  自我保护型次级自我:保护我们免于其他掠夺者的威胁。不仅在面对真实威胁时,甚至看到陌生人脸上生气表情,观看恐怖电影,甚至阅读犯罪事件报道时都会激活。让我们变得更加警惕,并倾向于从众,与他人建立联盟

  避免疾病型次级自我:他人携带的传染性疾病在人类进化中有着关键角色,当我们听到其他人打喷嚏、咳嗽、看到皮肤病变症状、闻到不良气味时都会被激活,此时个体对他人,尤其是外来人口的容忍度会降低。

  社交型次级自我:可以被任何关于友谊线索触发,收到礼物,或者感到孤独,此时人们会购买更多能将自己与他人联系起来的商品,也可能会做自己不喜欢朋友喜欢的事。

  社会地位型次级自我:获得他人的尊敬总能带来各种益处,因此这个自我关注的是人在等级结构中的位置重视成功人士交往,并将他人对自己的不尊重行为看的特别重。

  择偶型次级自我:会被真实的或想象的潜在配偶激活,会促使人们标新立异以获得他人关注。很多看似无意的行为实际上也是在显示自己是个好配偶,包括写诗、演奏音乐、甚至在慈善机构义工。此时男性更容易仍担风险,更具攻击性。

  留住配偶型次级自我:关注伴侣是否幸福的信息,同时还要观察社会环境中是否有潜在的侵入者威胁你们的关系。

  育儿型次级自我:会鼓励我们照顾无助陌生人,甚至照顾小猫小狗。

  人类需求进化层级显示,当你一岁左右会出现自我保护型次级自我,避免疾病型次级自我会在稍晚一些出现,快上学时会出现社交型次级自我,一二年级前后,社会地位型次级自我便会觉醒。人生的前十年我们对情感生活毫不在意,但之后择偶型次级自我就会随着荷尔蒙的激增被唤醒,然后依次是留住配偶型,育儿型次级自我。

  第三章

  《理性动物》读后感(四):重新审视人类理性

  重新审视人类理性

  赵青新

  Iphone值得拥有,甚至有人不惜卖肾来换它。这类新闻令我们惊讶,同时叹息“卖肾者理性何在?”但当我阅读《理性动物》一书之后,我发现,我们对此类事件的认识如果仅止于此,是完全不够的。

  卖肾买Iphone虽然极端类似的“炫耀性消费”行为绝非个例。从镀金的保时捷到船王奥纳西斯用鲸鱼阴茎包皮制作的软凳,从棒球明星哈默到拳王泰森挥金如土最终破产的经历,为什么他们都“昏了头”呢?且慢批评。《理性动物》关注的,是事件背后的动因。随着作者的深入探究,我们发现,我们的很多决策其实是和整个人类的终极进化功能息息相关的。有些决策虽然看起来显得愚蠢不理性,却是被潜意识中某些理性的进化程序驱使的。生物属性的“人”,其实并不比缎蓝亭鸟更聪明,雄性竭力修筑精美的草亭,而雌性们通常会选择爱炫耀的雄性。

  以下这个例子则嘲笑了人类自以为是的理性。来自于诺贝尔奖获得者、行为经济学家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一项研究:

  假设美国正在为一种疾病的爆发准备,这种疾病预计会夺走600人的性命现有两种对抗该疾病的方案。如果采用方案A,则有200人获救;如果采用方案B,则有1/3的概率救治600人,有2/3的概率无人获救。那么,你倾向于使用哪种方案?72%的人选择了确定性更强的方案A。

  但是,当选项表述方法发生了变化:如果采用方案A,则有400人死亡;如果采用方案B,则有1/3的概率无人死亡,但有2/3的概率可能600人死亡。那么,你倾向于使用哪种方案?结果,78%的人选择了方案B。

  作者援引上述例子,旨在揭示人类推理的不可靠,偏好的改变很容易导致决策中的重大偏差。当人类自诩理性的时候,作者偏偏来泼冷水了,嘲弄了一番各种“理性行为”背后的不靠谱。《理性动物》一书介绍了大量有趣的研究成果,通过这些研究案例,我们发现自己思维的盲点,如此明显却如此容易忽视。何谓理性?何谓非理性?作者并非要玩一把颠覆,而是提醒我们克服偏见,换一个角度重新审视各项决策,小到买iphone、大到国家政策,我们会寻找到这些行为背后的逻辑。

  《理性动物》是一本思辨性的理论著作,同时对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作者认为,每个人的大脑中都至少住着7个次级自我,它们操纵着人类的思维和行为,在不同情境下做出不同的决策,甚至是不理性的、匪夷所思的决策。当“社会地位型自我”超越了“避免疾病型自我”,于是有人为了买iphone卖掉了肾;当“择偶型次级自我”超越了“留住配偶型自我”,家庭婚姻美满的好男人居然出轨了;企业家要避免在家中办公,因为家庭氛围导致的“育儿型自我”会让人变得犹豫软弱……在这本书中,管理者可以学习怎样组建良好的团队,青年男女可以学习怎样向恋人表白,商家可以学习怎样打动顾客……换言之,如果在特定场合有意识地激发某种次级自我,让理性和非理性得到合理转化,决策成功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

  《理性动物》的作者道格拉斯·肯里克是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心理学教授,他是人类行为与进化学会执行委员会成员,也是现代进化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弗拉达斯·格里斯克维西斯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与心理学教授。两位学者的这部权威著作,可以帮助读者解开人类思维的奥秘,进行更加智慧的人生决策。

  《理性动物》读后感(五):如何看待自己的行为

  我们通常说人理性跟感性之分。但是《理性动物》这本书却给了我们一个新颖的观点,那些看似感性的决策,本质上还是理性的表现。书中说,人类决策是为其进化目标服务的,因此很多决策是在潜意识之中基于进化痕迹而做出的。而人类的进化目标不是单一的,不同的情况下会唤醒潜意识中的次级自我。

  原来大脑中存在的并不是单一的管理系统,而是结合了很多独立的系统,它们都在运行着不同的子程序来解决不同的问题。人们往往会根据环境的不同,展现出不同的状态,比方说同一个人在某些时候会渴望趋同而另一些时候却想标新立异。

  就像很多人不容易了解自己一样,其实我们有很多次级自我,即实际上有很多个真实的“我”,并非只有一个。然后人会想计算机一样准确的运转,根据不同的信息输入进行不同的处理,大脑会根据输入的信息调用不同的刺激自我进行处理。我们的7位次级自我各自负责一个基本的进化需求,与需求金字塔层级一一对应。

  了解了这个观点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年轻貌美的女性更容易收到男性的喜爱了,因为这是生殖力的提现,年轻貌美有利于后代的繁衍。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既然这些决定都是理性的,因此这些决策都是正确的,或者说最符合当下的情况的呢?个人认为并不尽然,进化的速度是极其缓慢的,工业社会以来很多变化已经超出了原来我们的身体的已有认知。比方说,农业社会很少注重协作,自给自足就好。而现代社会到处都需要协作,需要契约精神,这些以前的基因里是不具备这些因素的,需要后天的环境不断的影响和强化。比方说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人们要从心理上接受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在身体上根本就没有理解的基础,因此从进化的角度上完全认知它,需要一个更漫长的过程了。

  那既然选择是理性的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又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正确,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我们的决策呢?我们是否能够因为他是理性的就不考虑这个决策的正确性,是否能够迁就现在看来正确就不考虑理性层面的次级自我?

  人实在是太复杂的动物,每个行为背后都有深层次的原因,近因与远因可能会完全不同。《理性动物》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思路,让我们能够更深程度上理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再沉溺自责。但也从另一种角度提醒我们,我们需要对自己有更严苛的要求,跳出常见的逻辑怪圈,更清晰的认识自己。

  《理性动物》读后感(六):《理性动物》:黑格尔、进化论与市场营销

  凡存在必合理。(黑格尔)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难以理解的状况。譬如在这本书一开始提出的“为什么人权领袖马丁•路德•金与多位女性保持着婚外恋关系?”“为什么乔布斯的过度自信反而让他取得了成功?”“为什么花花公子型的坏男人更受欢迎?”等等。

  凡此种种,如果你把它们看做是人类心灵的“异化”,那便大错特错了。按照《理性动物》一书的观点,这些异常,都是出于人类进化的合理考量。换句话说,这些存在,“皆是合理”。

  这本书的作者道格拉斯•肯里克和弗拉达斯•格里斯克维西斯似乎为黑格尔找到了自然科学范畴的盟友。他们的疯狂之举显然不止这个。除了书中爆料的其中一位作者的“疯狂投资行为”之外,二人在自然科学领域为“不合理”寻找合理解答的同时,也将这合理解答应用到了社会科学的领域之中——用以解释市场营销中各方的策略。因而这本《理性动物》,实则是一本包含多领域的“智慧之书”。它会让你更好地认识你自己,进而找到自己在应对外部问题时合理的策略。

  你不必担心这本“功能强大”的作品会很难读。事实上,除却它的“实用性,光是阅读时的趣味性便足以让你选择它。这本书的两位作者之一,道格拉斯•肯里克曾获得亚利桑那大学博士学位,目前是亚利桑那大学心理学教授。他是人类行为与进化学会执行委员会的成员,也是进化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目前他已发表了近200篇科学论文并出版了多部作品,包括现已发行至第五版的畅销书《社会心理学》与《性、谋杀及生命的意义》等著作。其著述已发表在《行为与脑科学》、《心理学评 论》、《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演化与人类行为》、《新闻周刊》、《纽约时报》和《今日心理学》等知名媒体上。在通俗媒体上他通常以颇具亲和力的叙事方式示人,因而很受欢迎。这一点在本书中同样也有体现。

  所以你还在等什么?翻开这本书吧,一场轻松又愉快的“认识自我”之旅即将起航。随着作者生动的文字,你将收获一次愉快而充实的理性之旅。

  《理性动物》读后感(七):人类决策背后究竟有些什么?

  作者将想要表达的观点比作一场旅行,旅行的内容是八张照片。本书提到,人类决策背后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进化目标服务,二决策行为的设计功能是为了实现多个不同的进化目标。人类行为的背后有近因及远因,人们购买环保汽车并不一定真的是为了环保,尽管他们可能会这么告诉你。

  远因是透过表面深入本质,关注的不是一个行为的直接原因,而是其进化功能。远因多数不被明察。

  这牵涉人类的七个次级自我,他们分别是:自我保护型次级自我、避免疾病型次级自我、社交型次级自我、择偶型次级自我、留住配偶型次级自我、育儿型次级自我。

  在我们大脑中,不同的次级自我均有一套博弈规则,在什么时候如何表现与决策,取决于此时是哪个次级自我被激活了。

  另外,从一些表现形式看,可以将对策分为慢对策与快对策,童年生活与后期形成的决策习惯也有很大关联。

  从结构上来说,本书采用总分总结构,清晰易懂,非常欣赏作者在末尾将其内容用八幅照片串联,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回忆本书。从内容上来说,作者旁征博引,阅读及涉猎面广泛,具有现代性,敢于表达与传统权威认知不符的见解,对阅读者有很好的思考启发作用。

  其余有用的内容

  损失厌恶,损失对人造成的心理影响比等量的收益大。

  人类相处可分为三种模式,互惠共生 共栖 寄生。

  另外本书可能有逻辑bug,虽然如此,仍感谢作者将零碎观点集结成书。

  《理性动物》读后感(八):感性静思:理性动物

  感性静思:理性动物

  关于地球上唯一的高级动物,人类对自身的研究纷繁庞杂,各种学说汗牛充栋,学者们皓首穷经,到如今所得也只是一粟之于沧海。人类作为动物,太复杂太玄妙,他的言行和思维,意识和实践似乎并无四海通行的规律可言,因为对于60亿的这个群体,任何小范围内的调查研究都不免失了偏颇,但学者们乐此不彼,从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生物进化论等各个学科围绕“我们自己”展开研究。这种永不停息,揭示自我世界的精神,虽如沙漠行路,但脚印未被风沙抚平之前,依然有着坐标式的悲怆和存在价值。

  这里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关于人这个群体,抛开一切个体的偶然性,从群体的必然或大多数中去分析问题。比如理性人和经济人的异同。对于当下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不妨粗略地将二者等同而论,尽管理性人和经济人有着深层次的群别,但在以经济为王的思想横行天下的今天,在二者之间划上等候也未尝不可。既然如此,那不得不说这本书:中信出版社出版,魏群翻译,两位国外青年心理学家道格拉斯、弗拉达斯的成功《理性动物》。假如你正好读过罗伯特席勒的著作《动物精神》,那么不妨再花些时间了解下这本《理性动物》。前者试图通过人类的动物性(优胜劣汰)来解释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疑惑,而后者直接深入到达尔文物种进化的层面探讨某些“远因”,类似马斯洛五大需求的人类需求,阐述人类潜意识里的7个次级自我:自我保护、避免疾病、社交、社会地位、择偶、留住配偶、育儿等。事实上,这7个次级自我可分为三个:自我保护、社会地位、家庭地位。

  罗素说,我一生都在寻找证明人类是理性的证据。与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的沉闷严谨大相径庭,本书虽有一个看起来让人打瞌睡的书名,但正如笔者书评的名字:感性静思。处处充满感性的意味,让枯燥中生出温情和故事,吸引了更多试图放弃阅读的人们。 这在第四章《大脑中的烟雾探测器》和第八章《性经济学:男欢女爱》表现得非常出彩。人脑天生有缺陷或者说偏见,作者引用赞比亚人拒绝美国35000吨粮食的案例,说姆瓦纳瓦萨因美国援助的是转基因食品而气愤。这个事件在国际上曾引起争议,有评论家说赞比亚“给脸不要脸”,而作者以为偏见常常被认为是缺陷,但理性偏见是在帮助人类祖先解决进化中的适应性倾向。拒绝美国转基因食品,扬言宁可饿死不吃转基因的姆瓦纳瓦萨的“傻劲”引得赞比亚人民的一致认可。

  就像学者冯启娜所言:书中介绍了大量“笑果”十足的研究成果,管理者可以从中学习怎样组建团队,青年男女学习怎样向爱人表白,商家学习怎么买更多的东西。但对于中国内地案例的援引,我并不赞同。不知是不是为了讨好中国读者,或者是为了让人更有代入感,在230页引用中国作为案例来阐述观点:“例如,在中国,单身男性的数量比女性多出4000万,其后果就是送彩礼的风俗又盛行起来。有些地区在过去10年中,彩礼的标准翻了四番,一般农村男性都娶不起老婆了,娶一个新娘的成本有时高达300头牛的价值。”

  合上书,倒过来,封面上黑色的香蕉如同我们一个个眉飞色舞的眉毛。闭上眼,静思一刻。

  理性or感性,你确定了吗?重新翻开再读一遍吧。

  《理性动物》读后感(九):兴趣读物 讲来讲去都是人类进化的需要

  没有满足期待 ... 提出的7个次级自我也是跟马斯洛的遥相呼应 .... 自我保护型:会促使我们产生融入群体的意向,更加警惕 市场经济学 避免疾病型:更加内向,对他人的容忍度也会降低 社交型:希望被他人认可、喜欢,被他人当作朋友 团队回报 社会地位型:关注一个人在等级结构中的位置,希望被尊重,并且需要理由去尊重他人 金字塔规则 择偶型:有关某人是不是合适伴侣的信息、自己对于潜在配偶是否有吸引力,以及如何提高自己的魅力指数等。使人更加关注迷人的异性,会促使人们标新立异并获得他人的关注。 留住配偶型:会使人更加关注具有潜在威胁的同性,会努力保持长期的浪漫关系 育儿型:鼓励我们照顾自己的儿孙后代,鼓励我们照顾无助的陌生人(例如非洲的饥饿儿童),甚至照顾小猫小狗,保证弱小的孩子获得足够的关心与爱护,让他们健康成长。

  《理性动物》读后感(十):重要摘抄

  1. 《理性动物》一书的核心观点有二:首先,人类决策为其进化目标服务,因此很多决策是在潜意识之中基于进化痕迹而作出的;其次,人类决策行为的设计功能是为了实现多个不同的进化目标,在不同的情况之下会唤起潜意识中的次级自我(subselves)。我们的内在通常有7个次级自我,即自我保护型次级自我、避免疾病型次级自我、社交型次级自我、社会地位型次级自我、择偶型次级自我、留住配偶型次级自我、育儿型次级自我。XIII

  2. 其原因在于,原始人的社交范围往往是在100以内,及人类的进化决定了认知规律。XIV

  3. 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显示,人类行为与其他动物行为之间存在联系,因此我们在本书中提出了第三种观点:虽然人类的决定厂产看似愚蠢,但如果你透过表面去深入探究,就会发现他们往往是深度理性的。005

  4. 任何决策——不管是要鼓励大一点儿的孩子还是小一点儿的孩子竞选总统、做进口酒生意还是搞演艺业、跟好莱坞小明星谈情说爱还是甩了她,所有决策最后都归结为一个问题:这对我有什么好处?007

  5. 这种非理性偏见被称为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指人们对损失的关注往往甚于对收益的关注。009

  6. 首先,来看一下“赌徒谬误”(gambler's fallacy),即人们认为过去的事件会影响未来概率的非理性倾向。010

  7. 其次,还有“后见之明偏见”(hindsight bias),即得知新的信息时那种内心认为“我早就知道”的非理性倾向。010

  8. 此外,我们的大脑还被“群聚错觉”(clustering illusion)这样的偏见所困扰,即倾向于看到根本不存在的规律。011

  9. 大量研究已经证明,人们的决策常常让他们自己显得头脑简单、缺乏理性,弄巧成拙,即使那些所谓的专家也是如此。011

  10. 虽然我们生活的环境与冰河时代已经完全不同,但我们的大脑却是遗传自那时的人类。因此,理解我们在现代社会的行为方式,拓宽视野非常重要。016

  11. 行为的远因是很容易被忽视的,它们往往很难被看到。019

  12. 虽然你可能认为你的大脑中只有一个自我,但在更深的进化层面上,你实际上有很多个自我。034

  13. 研究结果表明,并非某些人天生就人云亦云、另一些人天生就与众不同,而是同一个人在某些时候会渴望趋同而另一些时候却想标新立异。040

  14. 自我保护型次级自我:保安人员 045

  15. 避免疾病型次级自我:强迫症患者 047

  16. 社交性次级自我:团队合作者048

  17. 社会地位型次级自我:积极进取者050

  18. 人类还可以通过声望获得地位,并得到他人的尊重。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如果能够获得有用的信息,并且有能力通过使用这些信息做出有益于社会的事,那么他就可以获得一定的地位。想想比尔·盖茨、史蒂芬·霍金或是特蕾莎修女,他们论打架可能会输给草坪修剪工,但其威望却足以影响整个世界051

  19. 择偶型次级自我:活跃的单身汉052

  20. 留住配偶型次级自我:好配偶053

  21. 如果我们仔细看看理性经济学的谈判规则,就会有惊人的发现:最成功的谈判团队并非总是理性地追求利益最大化和损失最小化,而是遵循了一套截然不同的规则——这正是不同的次级自我所运用的规则。了解这一点很有用,因为当你去谈判的时候,你肯定希望自己带去的是正确的次级自我。071

  22. 理性经济学家发明的博弈论规则,其适用的前提是谈判双方都是冷血的经济人,各自寻求最大化的物质回报。……但人类并不是冷血的经济人。公司、市场定价甚至经济学本身,从进化的角度来说都是新生事物,是我们祖先从未遇到过的(人类祖先遇到的大多是他们的亲戚朋友)。即使在今天,世界上大部分人的大多数有意义的交往仍然限于朋友和家人。075

  23. 内含适应性(inclusive fitness):由于进化偏爱有助于有机体DNA传播的行为,所以人类自然希望拥有共同基因第2章有机体之间进行更多的合作。我们跟血亲之间拥有某些相同的基因,从遗传第2章角度来说,这意味着帮助亲人就是等于帮助自己。076

  24. 我们已经认识了菲斯克理论中的两种模式:第一种是市场定价模式(market pricing),理性经济学家认为人们就是用这个冷血的货币机制完成了大部分决策。第二种为共享模式(communal sharing),即在亲人间使用的模式,就像迪士尼兄弟,或是玩囚徒困境游戏的双胞胎。这套模式适用于亲人间的互动,其规则包括”尽力给予“、”按需索取“、”不计个人得失“等。我们之前认识的育儿型次级自我就是在使用共享模式。第三种模式是对等互惠模式(equality matching)。这是指同辈或朋友之间的交易模式。例如列侬和麦卡特尼,或是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社交型次级自我一般会采用这套规则。083

  25. 人类学家艾伦·菲斯克支出,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使用的人际关系模式与兄弟姐妹间、朋友间或是消费者与商店老板间的模式均不相同。菲斯克把这种层级体系称为”权威排序“(authority ranking)。在这种社会地位型次级自我采用的模式下,人们根据自己在地位层级中的不同位置获得不同的利益,并支付不同的成本,没人可以只得到而不付出。下属奉送给上级忠诚和特权,但他们反过来也期待领导者为自己提供资源、金钱。保护和前进的方向。086

  26.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成功的秘诀,从本质上讲就是员工在其工作环境中被激活了育儿型次级自我,让他们以家庭成员的方式和睦相处,把所有雇员都变成了”一家人“。095

  27. 虚假同感偏见(false consensus bias):我们常常高估其他人跟自己意见一致的程度。100

  28. 过度自信偏见(overconfidence bias):大多数人常常认为自己在大多数特质上优于平均水平,尽管这在数学意义上是不可能的(有50%的人在任意给定的特质上必定低于平均水平)。100

  29. 声音运动知觉的适应性偏见(auditory looming)。准确未必是聪明之举。103

  30. 爱情确实会让人失去理智,但其背后的基础却是深度理性的。

  31. 如果对方 的答案是帮助你可以让他获得满足感,这就是个清楚的警报——你面前的人肯定是个坏蛋。257

  32. 我们的大脑使用来满足进化需求的,而不是用来寻找物质商品的。258

  33. 虽然我们的决策有时看似毫无理性的愚蠢,但他们往往是深度理性的,是一种用于提高进化适应性的决策机制的产物。261

  34. 我们内在都有多个次级自我,每个次级自我都有不同的优先偏好,有时这些偏好是相互矛盾的。262

  35. 华尔街经济学的市场定价原则只适用于重要日常决策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决策涉及家庭、朋友和长期合作伙伴。对于他们,我们拥有截然不同的定价规则。262

  36. 我们的大脑就像是烟雾探测器,它的偏见有时会令我们丧失机遇,但这一特点也曾帮助我们的祖先规避了可能存在的风险。262

  37. 但看似困难的问题用人类祖先熟悉的方式表述时,我们即使没有受过高深的教育也能成为专家。262

  38. 有些人享受快速生活,有些人慢条斯理地积累并消费资源。263

  39. 我们的决策近因和终极进化功能会有天壤之别。263

  40. 男性和女性交换的是完全不同的自然资源。263

  41. 进化成功会吸引”寄生虫“,他们有些是共生伙伴,有些则是利用我们进化需求的骗子。263

  42. 不要以为别人是傻瓜。264

  43. 理性的私利并非是你的私利。265

  44. 不要问你的朋友、邻居和商业伙伴能为你做些什么,试着问问自己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他们。你会发现,他们更愿意和这样的你做生意,而不是那个拿着餐馆账单斤斤计较的你。266

  45. 你所有的次级自我都有可能被卑鄙的寄生虫所欺骗,就像戴比尔斯诱惑每位次级自我为自己挑选一枚钻石一样。当然,你的次级自我也可以助你一臂之力,例如西南航空激活了员工的育儿型次级自我。工作感觉像是家庭事务一般。在合适的情境下征求合适的初级自我的意见,你就可以更好的掌控人生中的重要决策。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