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戏梦人间》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戏梦人间》读后感10篇

2018-07-06 04:0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戏梦人间》读后感10篇

  《戏梦人间》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4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戏梦人间》读后感(一):人生如戏开怀

  早些年读汪老的文字,便是喜欢的很,那些简单的文字深刻意义深远干净而传神,没有结构上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淡泊通透,如话家常印象最深的是“西瓜以绳络悬于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因为从小生农村,那时候没有冰箱之类的,每每买来的西瓜都会放去水井,想吃的时候拿出来,,那时的感觉却是如此的。上学时学过的《黄油烙饼》印象也是深刻的很,至今回忆日,还会流有口水的。汪老一生淡泊,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的文字颇有朱敦儒的诗句中所写的: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戏梦人间》是汪老品戏品曲的文章合集。在这之前走不曾想过汪老还在写戏词,因为我很少接触戏曲并不懂得其中韵味京剧,黄梅戏等戏曲所熟悉的那些也都是家喻户晓的,不过我对黄梅戏还是较为喜欢的或许是因为流传下来的故事。汪老从戏的结构与意义深层的将给我们,就好比如你从新去认识一个新朋友一样。对于戏曲,汪老是真的喜爱,在汪老的字里行间娓娓道来,我们很多时候对于戏曲并不是很了解,多数时候是听个热闹年幼的时候奶奶偶尔也会唱起那么几句,比如杨家将,比如天仙配,好多故事我也是从奶奶那断断续续的唱曲中了解到的。 “少年子弟江湖老,红粉佳人两鬓斑”,多年前在小说里看过这句话,但却不知道出处,才知道,原来是《武家坡》中薛平贵与王宝钏的唱词。我想,能写出这样的一句话,该是有多深的感触。京剧我我国的国粹,流传已久,相对于其他戏种,受众面要广一些,每年的春晚上,也会准备出一两个节目,然而这似乎也是给老人准备的,而如今的年轻人早已经有更多的娱乐项目了。可是,我想这个世界上,还是有一些人,去喜爱这样的戏曲,有一部分人愿意传承着这种文化

  《戏梦人间》是汪曾祺先生对戏曲的认知,对戏曲的品读,我们在这里也从新了解认识了戏曲。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在虚构与现之间体会感受生活,把梦变成现实,将现实过的如梦般。

  《戏梦人间》读后感(二):人生其实本就是一出戏

  知道汪曾祺先生,是来自于去年所读的由他所著的那本《慢煮生活》,在这之后便对其所有的文字作品都很感兴趣,看到是他的书便想收入囊中,有机会那更是要细细的读上一读。

  之前通过《慢煮生活》读过了汪曾祺先生对于吃的品味,通过《活着,就得有点滋味》感受到了汪曾祺先生对于生活情趣的琢磨,在读《我们都是世间儿女》时又看到了他对于人情事故经历的回忆。而这一次的《戏梦人间》这本书中,所集结的却都是汪先生与戏剧不解之缘

  当下每日面对各种来自不同国家地区不同种类的各种剧集产生选择性困难症的我们,怕是很难能够理解汪曾祺先生所处的那个年代对于各种舞台戏剧的热爱眷恋。这些在我们今天看来在心中被誉为国粹文化,实际却很难有耐心去观看研究的戏剧,在那个时代却是人们难得的精神消遣。

  汪先生与京剧的结缘是从儿时开始的。那时他的家乡没有什么特别的娱乐,看戏便成为了一种乐趣。可即便是这样,这看戏也不是随时随地能够享受到的快乐,总得等到过节或是有婚丧嫁娶之时才可以看到。好在他的大伯父家中有一架留声机,可以通过它来听到许多戏曲,时间久了汪曾祺先生也跟着你学会了不少戏。再往后,汪先生从当票友、参加曲社再到改写编撰京剧剧本……他与戏剧的不解之缘就这样结下了。甚至还因为曾经写过的一个京剧剧本而改变自己命运

  “人的遭遇,常常是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汪先生对于自己的这段经历,是这样品评的。

  既然对于自己的人生都能够有所顿悟,那么对于戏剧中的故事。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在这本《戏梦人间》中我们能够看到汪曾祺先生对于一些戏剧曲目的品评,一些当时戏剧名家介绍,还有一些对于京剧的思想感悟精准分析。对于一些戏剧中出现人物、地区根源,汪先生也为其单独列出一个篇章讲述追逐逸闻与八卦可不是当下这些人的专利。但凡是喜欢某种事物,总是会不自觉的去探寻与之相关的各种细节传说的。在这一点上,汪曾祺先生也不例外

  人生其实本就是一出戏,我们都在这个大舞台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演绎着属于自己的剧本,同时也在别人的故事中客串演出。我们并不知道自己何时回谢幕离开,但求能够唱好属于自己的那出戏。顺带忙里偷闲的瞧瞧别人的戏是怎么唱的,对于戏剧的想法又是如何。比如可以选择看看汪曾祺先生的这本《戏梦人生》。

  《戏梦人间》读后感(三):痴迷于戏曲的文人

  前段时间看了本沈从文的自传,了解了这位先生的诸多故事,知道了先生的为人,对这位“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的文人产生了极高的崇敬感。当时就在想,要是有那个缘分,做先生的学生那是多么幸运事情啊!可是,真有一个人,那么幸运,那就是汪曾祺。这俩师徒啊,占了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坛半边天。过去,我所了解到的汪曾祺是个文人,他擅长写作,不论是小说,亦或者是散文,在他的笔下都生出了各种艳丽花朵。 还记得上次阅读汪曾祺的《生活自有闲适处》,被他笔下的赵树理、金岳霖深深吸引;阅读《肉食者不鄙》时,被他笔下的各种食物挑逗的口水直流。如今,当看到这本《戏梦人间》时,我又再次被他带进了戏曲世界。 印象中的戏曲是台上穿着戏服的生、旦、净、末、丑咿咿呀呀地吟唱声,台下戏迷们闭眼沉浸地摇头晃脑。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能唱出一出好戏来的老板们的风姿想必是相当动人。《戏梦人间》里,让我看到了汪曾祺的另一面,或者说是最令人惊奇的一面。他的少年时代、青年时代都与戏曲有着不可分割联系。 身处小县城的他,没有什么娱乐项目,除了过节、参加宴席,唯有看戏算是小孩子们的最大消遣。泰山庙、螺蛳坝时不时会出现他的身影。他的父亲多才多艺画画、刻章、弄乐器,在幼小的他眼里是无所不能的。在父亲音乐的伴随下,他跟着学唱,《坐宫》、《霸王别姬》等等,倒是练就了一副好嗓子。由唱青衣到昆曲,再到吹笛、写戏,似乎与戏的缘分是接二连三地被拉紧了。 且说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他的笔下有痴迷于戏的票友们,他们平时是知识分子政府要员、贩夫走卒、窈窕淑女,一遇到戏通通变了模样精气神瞬间汇聚全身,俨然一个个戏中角色,那瞬间明亮极了。他的笔下,有那么一批批从事戏曲的花旦们、青衣们、武生们,他们生活在最底层,饥一顿饱一顿,吃尽了苦头,却爱死了戏曲,甚至愿为热爱的戏曲奉献一生。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却毫无意外喜欢着一件事,一生只爱戏。 感谢汪曾祺,让我看到了另外一个戏曲世界,知道了一些热爱着戏曲的人,明白了戏的魅力

  《戏梦人间》读后感(四):戏曲人生,无拘无束

  很多人和很多事结缘都会有一个缘由,就像郎朗弹钢琴只因从小被家人逼迫;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却是因为一个苹果张爱玲也是受到了启蒙老师赏识,才开始慢慢走上文学道路;还有快乐大本营的何炅老师之所以会走上主持的道路,最开始是因为金龟子姐姐信任。也许在他们没有遇到这些人和事之前,生活轨迹完全不一样,何炅老师在节目里就说“如果没有遇到金龟子姐姐,也许自己只会是一个大学的老师,教书育人一辈子”。可见,一个人的轨迹与遇到的人多么重要

  我之所以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汪曾祺原本是写小说的,却意外机缘写了戏曲,可最开始的他从没想过写小说,一心只想像父亲那样:一间屋子、一张纸、一支笔和一砚墨,对着花朵植物抒写胸怀,好不惬意。但是汪曾祺到底是没有走上父亲的这条路,即便他在不惑之年的时候,仍然有从头学画的念头,可这念头终究没有落到实处

  汪曾祺的小说之路源于高北溟先生,高北溟先生担任了汪曾祺八年的国文老师,在汪曾祺最是年少芳华的时候给与了他最宝贵意见,也是他人生的导师、引路人。后来又人事了韦子廉先生,还有幸做了沈从文先生的学生,学到了很多关于写作的精髓,包括写人要贴到人物来写、写景要从真实感觉出发,这些在汪曾祺以后的写作生涯中都尤为重要。

  说起汪曾祺为什么后来又写起了剧本,也是有点心酸味道。他写的第一个剧本是叫《范进中举》,没想到这个剧本会在北京的戏曲汇演中得了一个奖,这也是汪曾祺写戏曲的开篇,后来还因为这件事帮助他重新回到了北京,再后来他的写作生涯中就多了一个戏曲,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了。也许是和他从小生活在有戏看的县城里有关系吧,从小耳濡目染,也是熏陶出来了一个兴趣爱好,在他的人生中画下了浓烈的一笔。

  读这本《戏梦人间》总觉得有一种踏在人间,却又飘在梦中的感觉,真实却又梦幻。在书中写了很多关于戏曲的故事,故事源于生活。听这些寻常人讲述着耐人回味的故事,总能出现那一幕幕别致的人物景致,好似身临其中。这就是汪曾祺文字的魅力,没有太多的纠结造作,却给人一种率性真实的体验

  《戏梦人间》读后感(五):游戏人间的老人

  一直以来,我以为汪曾祺先生的小说与散文写的极好,却从未想到过汪先生在戏剧方面竟然也有着不俗造诣。因此,当看到这本汪曾祺的《戏梦人间》的时候,很是吃了一惊,汪老先生与戏剧一道又有着什么样子的故事呢? 虽然汪老先生学过戏剧,也写过戏剧,但是《戏梦人间》里面,却并未收录汪老先生的戏剧作品,但是却收录了许多汪先生对于传统戏剧评论的文字。其实,对于中国的戏剧诸如京剧、黄梅、川剧等等,一向是无感的,我没有耐心去坐下来,听那咿咿呀呀的唱念做打,一句对白经常要几分钟才可以唱完,这对于我一个戏剧的门外汉实在是一种折磨,因此,我是无法理解中国的戏剧文化的。但是在看了汪曾祺老先生对于中国戏剧有关于唱功、念词以及戏剧的文化底蕴等等的品评之后,我好像对中国的戏剧文化,有了那么一点兴趣。因为,在我们看来平平常常的一句唱词,当戏剧表演艺术家们将它表演出来,唱出来的时候,竟然会有了一种奇异力量触动着我们。就像,汪先生在文中谈到的《打渔杀家》一般。其实,《打渔杀家》于我并不是十分陌生,早在几年前,机缘巧合之下,我便读过这个本子,今天再来看汪先生对于这个本子的一些对话单独拿出来讲的一些内容,你便可以对这出闻名已久的京剧名作有更深的理解了。或者,我也真该找个时间,坐下来,好好的看上一出戏,感受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了。 我一向对于那些文人墨客典故轶事有着极大的兴趣,当看过了汪先生对于剧目剧本的解读之后,我便好奇那些闻名已久的艺术家们又有着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记得前些年章先生写过一部《伶人往事》,也是专门记录艺术家们的典故故事的,但是由于种种的原因今日已不可得。而在汪先生的《戏梦人间》里面,同样单独的拿出了一章来记录那些梨园名伶们的轶事。让我多少可以满足一下自己的趣味了。汪先生笔下的梨园名伶们名气或许不甚大,但是他们的故事却一样的充满了各种的耐人寻味。比如裘盛戎,他对于艺术的那种忠贞执着于与挚爱着实让人感动不已,病榻缠绵之际依然心心念念的是《杜鹃山》,心心念念的是重返舞台去演上一出《杜鹃山》,只是裘盛戎一直到死也没能实现这个心愿,真是让人黯然心伤了。至于书中所提到的其他艺术家如张君秋如赵燕侠等也都有着各自与众不同的故事,但是他们之间相同的便是那份对戏剧的热爱与执着吧! 汪曾祺先生对于戏剧的那份喜爱也是深埋于骨子里的。他对于戏曲的品评也极为的中肯,不论是戏曲的人物、结构、语言创作还是对名角儿的感受都一般的精彩与真实,没有故作高深也没有枯燥说教,就像是与友人在聊天一般,娓娓道来。因此,我们在读汪先生的文章的时候,宛如春风扑面,好不怡然自得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