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作文七巧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作文七巧读后感10篇

2018-07-06 04:4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作文七巧读后感10篇

  《作文七巧》是一本由王鼎钧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页数:19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作文七巧》读后感(一):了解写作,看作文七巧

  2016年5月19日,深圳布吉,读完第一遍。

  世界优秀作品需要性情技术相铺相成,性情是不学而能的,是莫知而至的,人的天性和生活激荡自然产生作品的内容,技术部分则靠人力修为。--基于这样的认知作者将直叙、倒叙、抒情、描写、归纳、演绎综合汇成“作文七巧”,以具体实际的程式和方法,为习作者提供作文的捷径

  (一)直叙

  起落、详略、表里

  作记述文不可平铺、不可平均,也最好做到不平滑。不平滑,文章才有表有里。

  a.读者反应强弱=文章的起落

  它有起有落,你认为起落在何处就在何处,你写文章时也注意起落

  .取材有主从,所以文章有繁简,不宜平均。

  c.作文的材料有隐有显,可以形成一表一里

  (二)倒叙

  倒叙是直叙的变化、调剂,整体倒叙的散文很少;局部倒叙的散文,其倒叙的部分多半不会很长。而且倒叙完毕回到直叙以后,文章也快要结束了。

  必要时要改变记叙的时间顺序,以补救直叙的“平铺”之弊。这就是:后面发生的事移到前面来写,前面发生的事移到后面再写。

  a.第一个可能:把整件事倒过来写。如新闻

  .第二个可能:把事件的一部分倒过来写。

  使用局部倒叙的人不要忘记了,“倒叙”的部分叙完以后,多半要回到主流,继续直叙下去。

  Eg:叔叔家里本来没有狗,星期天去看婶婶,居然添了一只漂亮狮子狗,家中顿时热闹了许多。你在记叙了这只狗之后—以上都是直叙—忽然想起一个问题:这只狗从哪里来的?它有个奇异来历。这就是把先发生的事移到后面来写了。

  我要结婚啦!—如果秀英肯嫁给我。

  某君问他的牧师:”祈祷时候可不可以抽烟?”牧师坚决表示不可。某君接着问:“抽烟的时候可不可以祈祷?”牧师的回答却是“可以!”反正是一面祈祷一面抽烟,何以得到不同判决

  但是请注意:倒叙毕竟是不自然的,如果读者觉得它违反自然,就不容易接受。所以:

  “倒叙”经常伪装成好像也是直叙的样子

  如侦探小说回忆往事

  (三)抒情

  抒情文以情为主,是以作者的内心感受主题的。它可以由事由理引起,但文章里的情“淹没”了那事那理。借景生情、情溢乎景、因事生情、情溢乎事、临地生景、情溢乎地、睹物生情、情溢乎物

  抒情文多半是“情”比“事”要重,“情溢乎事”的。

  在“以情为主”的原则之下,我们无可避免地要接受两点:

  a.就作者而言,叙事不宜详细,甚至有时不必清晰

  .就抒情文里,“事”只是豆之棚,瓜之架,要预留适当空隙情感才有发抒之地。

  如果一件事根本就是复杂的,例如三角恋爱,在抒情文中多半不做详细交代,予人以含糊暧昧感觉。难言者,事也;可得而言者,情也。一篇书情书才能够顺利产生。

  抒情文是年轻人最易表现特色的一种文章。散文是年轻人的文体,散文在形式上最自然,最自由,可以随意挥洒,不拘一格。它恰恰配合青少年身心成长

  他有新鲜角度,他有丰富感应,他有率性的真诚

  散文要抒的是人的高尚感情作家为了“精于艺事”,必得努力提升自己,这是写作对人的良好影响之一。

  (四)描写

  用比喻描写

  用烘托描写

  再用想象描写

  (1)比喻

  比喻、烘托和小巫的想象可以在一篇文章混合使用。如《琵琶行》

  第一,你正在写波浪滔天,忽然放下波浪,去写群山万壑,因为山峰山谷和波峰波谷有些相像

  比喻的句型:

  a.比喻的基本句型是,“像····一样

  Eg:语言价值银子一样,沉默的价值像金子一样。

  .为免呆板,可以变化,用“是”

  Eg: 语言是银,沉默是金。

  c.变型可以叫“想”,“比喻”能发生功用本靠人的联想,

  Eg:由花想到她的容貌,是因为她的容貌像花。 云想衣裳花想容

  d.变型可以叫“成”,“成”字前面一定有一个词把“喻”和”被喻”的共同关系说出来,在“像”型的句子里,这个词通常在一句之末

  Eg:“她唱成一只百灵”也就是“她像一只百灵鸟一样爱唱”

  雨水加上霓虹灯倒影,柏油路面红成晚霞

  e.隐喻,许多成语是变型的比喻

  水深火热、金玉其外、兔脱、耳濡目染

  (2)烘托

  第二,暂时放下要写的景象,去写那景象周围事物的变化,就是烘托。

  烘托之法常用不便直接描写或不易直接描写的地方

  烘云托月、面面相觑、相顾失色、玉在山而石

  (3)想象

  想象力是一种无中生有、推陈生新的“巫术”。有时候整篇作品都是想象的产物,例如神话,勘称”大巫“。

  另有一些作品,写实际生活,仅在部分细节用想象来加强描写,勘称”小巫“

  珠走玉盘、水行花底、黄河之水天上来、夜黑得可以用刀切

  (五)归纳法

  议论发表意见/提出主张,这是跟记叙、抒情不同的另一种表达

  一个人之所以要发表意见、提出主张,多半由于想影响别人的想法,接受文中的主张。好的议论文还可能是结束争辩的文章。

  文章通常都不太纯粹,而是记叙、抒情、议论综合使用。作者希望他的文章既能给人知识,又能给人感动,也能使人发生一种信念

  读书,可以多多知道世上的事物,并且发现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联,找出其中的道理来。

  引用名言一定要记得是谁说的,否则就减少了可信程度,读者大都有“因其人而信其言”

  Eg:专心致志的人可以成功

  董仲舒下帷读书,三年目不窥园

  孟浩然作诗的时候,把太太孩子都赶到门外

  大禹治水,九年在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如果你已经学会了使用归纳,你的注意:我们归纳出来的论据并不一定完全正确

  Eg:凡鸟皆能飞

  所以,用归纳法作议论文,不要把话说死了,说绝了。比较妥当说法是,”似乎”、”大概”、“我认为”、“由此可见

  (六)演绎法

  演绎法要先有“普遍原理”,用在写议论文上,就是先有论证。演绎法有一个用处,就是帮助我们探求“未知”,而归纳法所归纳的,限于“已知”

  Eg:“警告”一般是演绎的,如孩子不学习父母就说你会后悔

  学然后知不足

  远离烟酒为强身之本

  愚公移山、鹬蚌相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信耶稣得永生

  (七)综合

  以记叙为主的,仍是记叙文

  以议论为主的,仍是议论文

  以写景为主的,仍是描写文

  以抒情为主的,仍是抒情文

  幻想也是生活经验的一部分。如没哥哥,可以写幻想中的哥

  把记叙、描写、抒情融入谈论,可以增加说服的力量

  用抒情、记叙、描写帮助议论时,抒情、记叙、描写的句子要少

  ··························································································································

  《作文七巧》读后感(二):如果你打算回炉重学写作,请看!

  书友说,这是一本适合中学生看的书。

  I don’t think so.

  实在是因为心里清楚地很,工作以后混吃混喝每天说着浮在表面的语言写着冠冕堂皇的话文字功底不知不觉退化成什么样了。仿佛少了搜索引擎少了模板就对自己的下笔毫无信心

  不行。我要从头补习

  就从最简单的写作技巧开始

  1、直叙

  精炼的文章里,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对读者产生强弱不等的刺激

  某一篇记叙文生动,多半是因为事件本身生动。那事情为什么会有平板生动之分呢?简言之,起落,详略,表里。

  举例:《桃花源记》

  2、倒叙

  我们只能在“忠于事实”的原则下动一点小小的手脚。必要时改变记叙的顺序,以补救直叙的“平铺”之弊,如同建立侦探的视角

  两个问题:一、从什么地方倒叙;二、怎样“伪装”成直叙的样子显得自然。

  3、抒情

  “莫道繁华无凭,山鸟记得百花开过”,这可是记事?不,是抒情啊。

  在“以情为长”的原则之下,我们无可避免地要接受两点:

  一、就作者而言,叙事不宜详细,甚至有时不必清晰。抒情是需要一些寂寞冷清

  二、就读者而言,抒情文是不能“考据”的。而记叙文、议论文都要建立在可靠根据上。

  “树大自直,人老自智。”这个智,是智慧,也是理智。因此年轻人写情有天然的优势。在抒情的文学面前,年轻人的疏于观察,不谙世故,都可能由负数变成正数。

  为什么文人多半“穷而后工”?因为既“穷”,就会对自己忠实,对文学忠实。

  情感是有高下之分的。抒情散文很少写“怒”,简直避免写“恶”和“欲”。可见,作家为了“精于艺事”,必得努力提升自己,这是写作对人的良好影响之一。

  4、描写

  白描、比喻

  烘托常用在不便直接描写或不易直接描写的地方。所以,如果描写不出来,就放开你要描写的主题,围着它的四周打主意。曹子建写洛神就是个例子

  重读《琵琶行》,白居易十分认真地描写了琵琶的乐声,直接描写、比喻、烘托和想象都派上了用场,值得一品再品。

  5、归纳

  归纳法好比是一个口袋,你把相关的事物放进去,加上标签。这也提醒我们平日里要注意积累素材,同一件事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去看。

  有时候,“个案”之外可以引用名人名言,因为读者大都有“因其人而信其言”的习惯。简练的句子有骨无肉,可先展开解释

  6、演绎

  多线演绎和一线演绎。归纳+演绎,就好像X形的沙漏,尤其适合用于“回顾与前瞻”、“过去与未来”之类的题目

  7、综合

  记叙文使人“知”,

  抒情文使人“感”,

  议论文使人“想”,使人“信”。

  综合各种局部效果,“立方”似的形成整体效果,苏轼的《前赤壁赋》堪称杰作。这篇文章不但记叙、抒情、描写、议论兼备,还加入了诗歌

  前人诗云: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

  很多人在经历了漫长曲折奋斗之后忠于跃上新的高度时,很少愿意提及自己咂摸出的独门秘籍分享是需要勇气胸怀的。分享也是需要高度的,当你一下子沉醉在量变引起质变快乐中时,也许你也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所以,感谢王鼎钧先生,带给我们这样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

  《作文七巧》读后感(三):我在学生时代错过的写作指导

  前两天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位群友发了一条朋友圈,大概内容是:她用四个小时写了一篇文案稿费为1500元,还附有聊天记录和收款截图。 我相信这条朋友圈在她那里一定很热闹。因为现在写作没有高门槛,只要你想写,就可以写,各类写作平台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文章。 市面上也有许多的线上写作课,可以学习和提升写作能力,但对于一个没有任何写作经验的零基础的人来说,市面上的写作课不太适合,因为方法多,干货也多,对于完全零基础的人来说是没有用的,一口也吃不成一个胖子,道理都懂,一到动笔的时候,就不知道怎么写了。(所以一定要多看书,多记录,最好建立自己的素材库) 我在机缘巧合下得到一套王鼎钧先生写作系列的一套书,先看了这本《作文七巧》。 看完之后,觉得这本书太适合零基础写作的人了,而且越早读越好,建议中学生学习写作的时候就可以读这几本书,绝对是非常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的,书中汇合了写作最基础的七种写作技巧,“直叙,倒叙,描写,抒情,归纳,演绎,综合”这七种写作技巧你或许听过,但是绝对没有王鼎钧先生说得精彩。 书中前序中杨传珍女士说:他在给你“一瓢水”的时候,其背后拥有汪洋大海。 这一点我十分赞同,每种技巧王鼎钧先生都用大量的文章故事一层一层地解析,十分生动形象。这些独到的解析背后,是由非常强的文学功底在支撑。 说直叙时,王鼎钧先生总结出直叙想要写的出彩,就要有三点要素分别是:起落,详略,表里。 起落:用《桃花源记》的开头部分举例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这里起头平淡)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有起势)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大起)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落下来)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又起) 短短一段开头,起落如此之多,就已经牢牢抓住读者的心了。 读者反应的强弱=文章的起落 详略:同样以《桃花源记》做例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山中人的生活环境,状态等着墨较多) 诣太守,说如此。(而在渔人跟太守报告时,只用了六个字,试想在那个年代,一个乡下渔人想要报官见太守,中间花费多少周折我们不得而知。) 想写好文章就要遵守“有繁有简”的原则,知道那些地方应该着重描写,那些地方可以一笔带过。不需要处处都写的仔仔细细,这样的文章会显得太过拖拉,没有重点。 取材有主从,文章有繁简 表里:还是拿《桃花源记》举例 这篇文章是通过渔人的经历来叙写的,渔人眼中的桃源是一个表面,叙写到山中人叮嘱渔人保守秘密的时候露出一些里层来。 山中人可能觉得虽然已经改朝换代,但是觉得还是不收管辖,自由点好,渔人在的时候,说不定已经秘密开了几次会,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这一段的里层因为看不见,可以引发读者自由想象,也增添了些韵味。 文章的材料有隐有显,可以形成一表一里 在说到写描写技巧中的比喻时,我们平时用的基本比喻句型是:“像……一样”。 王鼎钧先生举例:“语言的价值像银子一样,沉默的价值像金子一样。”这样的句型未免呆板,可以简化为“语言是银,沉默是金”,不用“像……一样”,而用“是”,这是变型。 又如“云想衣裳花想容”中的“想”也是一个变型,由花想到她的容颜,因为她的容颜像花一样,由此看来,比喻的发生基本全靠人的联想。 而抒情文以情为主,它可以由事由理引起,但文章里的情“淹没”那事那理。借景生情,情溢乎景,因事生情,情溢乎事,临地生情,情溢乎地,睹物生情,情溢乎物。 议论文中的归纳法是将“已知”的归纳,是“温故”;演绎法是探索“未知”的东西,是“知新”。文中说到一个小故事十分贴切的形容了归纳法和演绎法:刘伯温和诸葛亮能“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前知五百年是归纳的功夫,后知五百年是演绎的功夫。 本书的附录中还有习题叫“希望你来做”,这习题有一点很有意思,就是它没有答案,所有的题都要靠自己仔细揣摩。 这本《作文七巧》绝对是一本干货满满的写作指导书,讲解得十分透彻,以前我觉得技巧性的东西都很枯燥乏味,但王鼎钧先生的这本《作文七巧》绝对是打破了枯燥的概念模式。对于想学习写作的人来说,一定是必看书籍之一。 以上所述都只是书中的冰山一角,里面的一些例子需要自己仔细品读才能体会其中深意,我就不在此画蛇添足了。 ps:对于如何提高写作技巧,我一般是这么做。 第一,多揣摩书中内容 第二,多找文章进行分析 第三,就书中内容进行刻意练习

  《作文七巧》读后感(四):《作文七巧》——你以为你熟知的技巧,其实你不知道!

  作文七巧

  (一)写在前面:

  书名:《作文七巧》

  作者:王鼎钧

  内容:讲述写作的七种写作技巧——直叙、倒叙、抒情、描写、归纳、演绎、综合。

  定位:这本书的定位是面向所有立志写作者,曾几度风行台湾和香港。现今已在大陆推广普及。

  王鼎钧先生在台湾散文家当中成就很高,在海内外享有盛名,被誉为“一代中国人的眼睛”、“文坛的常青树”、是台湾散文创作“崛起的山梁”。

  一位散文大家,为什么会回归源头,写这样四本书呢?

  王鼎钧说过:“我是赤着脚走路的那种人,路上没有红毯,只有荆棘。中年以后整理自己的生活经验,发出了一个疑问,当年走在路上,前面明明有荆棘,为什么走在前面的人不告诉我呢?前面有陷阱,为什么没有人做个标记呢?前面有甘泉,为什么去喝水的人不邀我同行呢?经过一番研究,我知道一般人在这方面是很吝啬的。于是我又衍生出一个想法:我一面赤脚行走,一面把什么地方有荆棘、什么地方有甘泉写下来,放在路边,让后面走过来的人拾去看看。”

  虽然这本书提到的技巧,看着我们也都听说过,似乎在语文课上,老师也多次提及过。但就王鼎钧的深厚学养来说,阅读这本书,能给你带来更多的启发。

  以下,我就对主要内容做一个详细的解析。

  (二)作文七巧:

  记叙的技巧

  【1】直叙

  【2】倒叙

  抒情的技巧

  【3】抒情

  描写的技巧

  【4】描写

  议论的技巧

  【5】归纳

  【6】演绎

  四种写法的综合运用

  【7】综合

  (三)具体展示

  【1】直叙

  你的记叙文写不好,往往是因为你不懂得起承转合。

  直叙,顾名思义,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这个写作顺序就是直叙。而直叙是最难写的一种写法。我们在写作时,首先要努力“禁止”直叙,后来要完成的则是善用直叙。

  直叙并不是恶评,“平铺直叙”才是。

  那怎样把记叙文写得生动呢?这里面要提到三点:

  起落

  详略

  表里

  读者反应的强弱=文章的起落(不平铺)。

  一件事情,是因为本身有起落,我们写出来的记叙文才有起落。以《桃花源记》为例: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落

  忽逢桃花林——起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落

  复前行,欲穷其林——起

  ……

  见渔人,乃大惊——起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落

  ……

  以上的例子,是以我的感受为例。从中可以看出,很多文章,之所以有趣,就是因为有起有落。可见,尊重事实重要,仔细观察事情本身的起落,也非常关键。

  取材有主从,所以文章有繁简,不宜平均。

  记叙一天的生活,把一天早、中、晚、夜四个时段平均地记叙下来,这是我们低龄时候经常写的“流水账”。

  文章详略得当,就要把最想要突出的地方,详细地写。还是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例:

  陶渊明写山中人的生活状况用墨最多,连心理都写到了。写渔人向太守报告写得最简单,只有“诣太守,说如此”六个字。文章开头写那片桃花写得很迷人文章结尾时只说渔人“遂迷不复得路”,斩钉截铁地断了希望,那么大一片桃林再也没有提到。

  作文的材料有隐有显,可以形成一表一里,“里层”就是引起读者的想象和推论。

  还是以《桃花源记》为例:

  渔人“诣太守,说如此”这六个字,试猜想,一个乡下渔夫想要面见太守,要费多少周折,太守听了渔人的报告,也必定加上一番盘问。文章都把这些隐去,读者自可以在读的过程中自我想象。而这种想象,要比直接说出来更好。

  综上:《桃花源记》有起落,有详略,有表里。

  通常,我们写文章,只要三者有一,就已经脱离平淡。若是能三者兼具,那真是“文章本天成”了。

  【2】倒叙

  为了把平淡的事情写得更加吸引人,我们在“忠于事实”的前提下,只要把时间顺序更动一下,把先发生的事情放在后面,后发生的事移到前面,文章立刻就出现精彩了。

  第一个可能:把整件事倒过来写。

  民间故事常常用到此法。

  有个县太爷升堂问案,案情是妻子告丈夫,因为丈夫打伤了太太。为什么要打太太?因为“她毁坏了我的全部家产”。说来可笑,所谓全部家产,只是一枚鸡蛋。妻子为什么要摔破那个鸡蛋呢?因为丈夫要娶小老婆,丈夫对她说一枚鸡蛋可以发家,蛋生鸡、鸡生蛋、蛋再生鸡,积累财富买猪,卖猪买牛,卖牛买田造屋,那时成了富翁,不能只有一个太太。

  此事的时间顺序是:

  1.丈夫提出“一枚鸡蛋兴家计划”。

  2.丈夫说发财后要娶妾。

  3.妻子怒摔鸡蛋。

  4.丈夫打伤妻子。

  5.妻子告状。

  6.县官问案。

  这样写,故事才有趣。很多故事,都可以倒着来写,我们可以以此来改编一下,也许不起眼的事情,倒成了有趣的了。

  把事件的一部分倒过来写。

  以书中的例子为例,叔叔家本来没有狗,星期天去看婶婶,居然添了一只漂亮的狮子狗,家中顿时热闹了许多。在记述了这只狗的可爱之后——以上都是直叙——忽然想起了一个问题:这只狗是从哪里来的呢?它有个奇异的来历,这就是把先发生的事移到后面来写了。

  按照一般通行的说法,这颠倒时序的写法叫“倒叙”,倒叙是使文势变化的基本方法。

  “倒叙”经常伪装成好像也是直叙的样子。

  发现了“有意思”的现象,好比找到“矿苗”;进行访问,就是“开矿”。

  如果要写《远足记》,那你在车上就不能只打瞌睡,你得看风景,和人攀谈,在中午的时候,也不能只是吃包子,还得和小贩谈谈。进了庙不能只求签,你得跟庙公谈谈。这样材料就多了。剩下的就是安排材料的顺序了,看看如何才能更吸引人。

  人多半喜欢谈他自己,所以访问多半会有收获。

  【3】抒情

  抒情文写的是情。

  记叙文,议论文中也有“情”,但不同之处在于: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而抒情文以情为主,它的表现是主观的。咏叹的调子是抒情。

  抒情文是以作者的内心感受为主题的。

  在“以情为主”的原则下,还要接受两点:

  就作者而言,叙事不宜详细,甚至有时不必清晰。

  就抒情文里,“事”只是豆之棚,瓜之架,要预留适当的空隙,情感才有抒发之地。

  抒情是需要一些寂寞冷清的。如果一件事情根本就是复杂的,例如三角恋爱,在抒情文中多半不作详细交代,予人以含糊暧昧的感觉。

  就读者而言,抒情文是不能“考据”的。

  抒情文里的记事其实并不是记事。“从你的瞳子走出来、流浪终生”,岂是记事?并非记事,全是抒情。

  散文要“抒”的是人的“高尚情感”。

  作家为了“精于艺事”,必得努力提升自己,这是写作对人的良好影响之一。

  综上:记叙文可以增进我们的知识,议论文可以增进我们的见解,抒情文对此二者“应该”无能为力。抒情文“应该”给我们情感教育,使我们由无情而有情,由卑劣之情而优美之情。情是肺腑真诚,无情也是。

  【4】描写

  描写:用语言把所见之景“描”出来,供别人温习想象。

  好的描写,可以使我们对久以熟悉的事物有新的感受。

  好的描写,使我们对陌生的事物恍如亲见亲历。

  对大家司空见惯的事物,用灌输尝试的态度加以“说明”,未免多余。(例如:手表)

  “说明”之难,在说得简洁明确,“描写”之难,在于描得生动新鲜。

  有时候,我们所描写的不仅仅是所见,而是包括以下三点:

  说明眼前的景象;

  描写眼前的景象;

  描写心中的景象。

  如何把事物描写得“生动新鲜”呢?

  使用比喻。

  基本句型:“像……一样”(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句式变型:“想”型(我看见月亮,想起柠檬。)

  句式变型:“成”型(忙成一具陀螺。)

  比喻的最高技巧,是被喻之物完全不见了,只有“喻”在发挥作用。(“水深火热”说的不是水火。)

  使用烘托。

  通常,不直接写我们要写的事物,而是去写那事物引起的反应就是烘托。

  烘托之法常用在不便直接描写或不易直接描写的地方。(很多亲热场面就如此)

  如果描写不出来,或者觉得这一点儿描写还不够,你就放开你要描写的主体,围着它的四周打主意。

  发挥想象。

  想象力是一种无中生有、推陈出新的“巫术”。

  形容豪饮:酒到杯干。

  形容绝对秘密的文件:先烧后看。

  综上:比喻、烘托和想象可以在一篇文中混合使用。

  【5】归纳

  “议论”是发表意见、提出主张并意图让别人接受,影响别人的想法。有系统的、有说服力的议论是知识分子的专长。

  提出主张,最难的地方,就在于找到“论据”。你的“道理”从哪里来?它是“归纳”出来的。知识、经验使我们知道事物和事物之间有哪些共同的关联。小时候不知道,长大了才知道。读书少的时候不知道,读多了就知道。读书,可以多多知道世上的事物,并且发现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联,找出其中的道理来。

  归纳法,就好比是一个口袋,你把相关的事物放进去,加上标签。

  事例归纳。

  举例如下:

  1.董仲舒下帷读书,三年目不窥园。

  2.孟浩然作诗的时候,把太太和孩子都赶到门外。

  3.牛顿煮表。

  这三件事情我们归纳为:专心致志的人可以成功。

  引用名言。

  在引用名言时,一定要记得谁说的,否则就减少了可信的程度。

  举例如下:

  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所当为。——培根

  健康生快乐,快乐生健康。——斯派克提尔

  知足常乐。——陶觉

  以上,都说的是快乐。

  当我们已知论据情况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选择归纳的角度。

  例:多难兴邦

  1.证明多难可以兴邦;

  2.申明多难何以能够兴邦;

  3.多难兴邦的“原理”给我们的影响是什么?

  当两个观点同时出现的时候,例如:安定与进步

  我们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论述:

  两者并重

  两者选一

  两者合一

  两者因果

  在有限的篇幅下,如何把两件事看成是一回事?

  事物和事物有共同的关联,读书明理,就是要找出这种关联来。

  另外,我们归纳出来的论据不一定完全正确,因为世上万事太复杂了。我们的“个案”不能完全代表,我们归纳出来的论据也就不能完全涵盖。所以,用归纳法作议论文,不要把话说死了,说绝了。

  【6】演绎

  归纳法是化繁为简,多中求一。演绎法则恰恰相反。

  演绎,要先有“普遍原理”,用在写议论文上,就是先有论据。例如:

  学然后知不足。(拿它做论据,加以演绎。)

  那位说“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无知”的人;

  说“在宇宙面前,我是个幼稚园的学童”的人;

  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人;

  到了老年还在发愤忘食,他也是伟大的学者。

  倘若有人自以为是,我们敢说他“不学”或“停学”,这就是凭借演绎。

  演绎法有个用处,就是帮助我们探求“未知”,而归纳法所归纳的,限于“已知”。

  用归纳法“温故”

  用演绎法“知新”

  演绎,又分为“多线演绎”和“一线演绎”。

  在“学然后知不足”的论据下,演绎孔子、苏格拉底、爱因斯坦,发展出好几条线来,线与线是平行的,这叫多线演绎。

  在“愚公移山”的事情中,愚公的推论是像竹子一样一节一节加长的,也是一步一步达到“未知”,将未知变成已知。这种一步一步的推论,是议论文常用的写法。

  “塞翁失马”运用的就是演绎。

  演绎是从普遍原理推知个别事实,塞翁根据“福祸相依”的思想,推知事实。而很多的警告,也多半是演绎。

  例如:你会后悔的。(父母警告不用功的孩子,是由“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演绎出来的。)

  “演绎”、“归纳”在议论文中,常常是共用的。

  从许多个别事例找出普遍的原理,从普遍原理推知个别事实,这种文章,我们经常看,也经常写。这实际上就是两者在实际中的应用。

  【7】综合

  叙述、描写、抒情的句子通常不下判断。而议论文中的记叙、描写、抒情的句子可以出现,但是要少。

  这几种写作技巧往往是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明确不同体裁特点,进行创作。

  以上就是我对于这本书提纲挈领式的解读,有兴趣的还可以翻看这本书详读。

  希望我的总结,能够对大家有益。

  感谢阅读!

  文|升腾的信徒

  《作文七巧》读后感(五):想提高写作能力,看这本书吧

  虽然我看的版本不是这个版本,无论哪一个版本,作者的这本书都是不错的。

  感觉和《文心》这本书有一些相通之处,《作文七巧》更加强调了几中表达技巧。

  作为一个喜欢写作的成年人,依然觉得这本书很好,

  希望喜欢写作的人可以看看,尤其是刚开始写作的人,会给你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他讲述了抒情、叙述、议论如何使用,我们为什么要这样使用他们?

  看完就会感觉原来写作这样简单,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复杂。我们之所以觉得复杂,是因为我们没有想清楚写作是什么?什么样的写作是好的?

  只要我们知道了写作的方向,我们写作的路就不会走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作文七巧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