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如何创造思维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如何创造思维的读后感10篇

2018-07-19 05:1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如何创造思维的读后感10篇

  《如何创造思维》是一本由[美]雷·库兹韦尔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2.00元,页数:30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创造思维》读后感(一):此书知识结构含混、观念态度偏激,科普者慎入

  花了一周时间看完,基本证明了我开始看此书时的感觉:此书观念态度偏激,不太适合需要科普的人,不过后面章节总算有些人工智能内容,以及和科学无关的自己思考,而这只是个态度,没有冒充权威来写,所以从★★升到了★★★。

  1、此书把人工智能和脑科学、认知科学、哲学混为一谈,对知识学习来说,绝对不是一本好书,除非你已经大致了解这些知识,想要换个口味看看,或者就是想存心刺激一下自己的大脑,那倒是可以的。

  比如作者自己是搞语音识别出身的,所以其认识意识、大脑等等都是基于模式识别的,以至于说大脑皮层时候,几乎不讲神经元,而是说模式识别器(一组神经元);说神经元链接的时候,常常用网线比拟;在说大脑的章节里,大量谈的却是知识、记忆、模式识别的分层方式

  2、作者先入为主假设了自己对脑科学、认知科学的观点,然后从各位专业研究者最新研究报告只言片语里寻找对自己有利证据实在是……算不上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啊!完全不知道他是不是客观运用了这些素材,反而让人心里很反感

  恰当做法应该是着重自己在人工智能方面探索、客观介绍相关学科进展、阐明自己的猜想和对人工智能下一步的设想。总之,现在一锅粥描述,让我想到了电视直销上的吆喝。

  3、此书过于自我,甚至自大,有点儿自我标榜味道,好几次提到了其自己从80年代开始就在搞的语音识别,还说自己率先使用了隐马尔科夫模型,而之后其他同行也貌似发现了这个方法,使用了类似的方法。拜托!言下之意就是别人在抄袭他!个人相信聪明人从来不止一个,你想到的东西,别人也想到了。人家也许会说你用的模型和他们很类似呢!

  当中还好几次提到siri等等使用了类似技术,或使用了哪家的技术,和他们自己Nxxx的公司类似,或者哪家用了他公司的技术或产品。虽然有点儿软文的感觉,不过也可以了解一点点行业情况

  4、好像2次或以上提到,要把人类思想或大脑皮质扩展到“云”上去,这不是在给谷歌等等云计算、云平台公司做宣传吗?只是问一句,如果在“云”上:1、如果哪天断网了,人是不是马上变痴呆?因为部分功能不见了;2、是不是可以轻松修改你的意识了?

  ========

  第1~2章:给自己的设想找个理由

  第3~6章:讲大脑和认知,建议找本神经科学的科普书看看,比如《比天空宽广》、《第二自然》,是此领域诺贝尔奖得主写的,虽然有点儿老了,或者找本《认知心理学教科书看,收获一定更大!!!

  第7~8章:讲人工智能和计算机,可以猜测作者搞语音识别的过程经历注意,是猜测哦!不论是知识还是过程,作者基本都没有说,只是提了些概念。建议找本自然语言处理的薄册子看看,一定会比较透彻

  第9章:基本属于哲学了,这个么,随便说说,你也可以看看,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看法。不过,我也已经看到有很多关于人工智能的哲学书啦,厚的薄的都有。

  第10章:就是奇点理论,总之就是一句话指数发展速度是没错的。

  第11章:一如既往口水

  总之,看完以后,我觉得作者让我相信:作者认为前两年参加知识问答游戏的超级计算机沃森已经具有意识了!而这是他坚定信仰,至于你信不信,那就是你的事情了,而且和他相信沃森有意识无关,因为他也不确定你有意识。

  ==========

  有大脑刺激,但知识、能力收获都不大。

  《如何创造思维》读后感(二):有依据预言让人信服

  读过不少趋势专家未来学家所撰写的趋势类著作,在这些人中,库兹韦尔是最令我信服的。

  首先,他是个发明家,而且成就非凡,比如扫描仪、语音识别系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背景,让我们对它的预言更为乐观

  他预言2045年奇点到来。也许早几年,也许晚几年,这都不会影响他这种预言的伟大意义。

  这一切,都缘于他的“库兹韦尔定律”。我相信,指数增长模式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事情,或喜,或忧。

  大家可能都听过“一粒米”的故事。在64个格的国际象棋棋盘上,第一个格放一粒米,第二个格放2粒米,以后,每一格均是前一格的两倍,直到放满整个棋盘为止,需要多少米呢?是一个你意想不到天文数字

  爱因斯坦的朋友曾帮助他买过股票。过了很多年后,朋友让爱因斯坦看看他的股票,爱因斯坦打开股票账户一看,吓了一跳。爱因斯坦惊呼:“复利是人类最伟大发明,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摩尔定律,毫无疑问是指数增长规律典型代表

  从1990年开始的人类基因计划,呈完美的指数型增长。

  上述例子无一不在述说着指数增长的神奇,也都有着库兹韦尔定律的影子

  库兹韦尔告诉我们,一旦一种技术成为信息技术,它就得服从库兹韦尔定律。

  我们完全有理由对2045年到来的新文明充满期待。那时,我们可能对对自己的身份少有模糊:我是谁?我是什么?

  《如何创造思维》读后感(三):还不能精确认知思维,该怎么去创造,祝愿开拓者

  全书没读完,如下几个原因

  - 涉及的陌生概念太多,特别是脑科学、认证领域的一些前沿概念和动态

  - 上述新知识、新概念中的大多数,并没有获得严谨的论证或实验;很多概念还不能精确定义;比如什么是意识、什么是人工智能、什么情况下才能被判定为人工智能;图灵测试或是中文屋测试都有自己的局限性

  基于上述数据并无法得出结论,人工智能是否真的会涌现并在什么时候涌现;

  作者有自己的乐观观点,对于此,我也保持乐观观点。对未知的事情,我充满好奇和乐观精神。毕竟,人类历史上的所有进步,都是从接触未知开始的。对于人工智能,让我们拭目以待

  即便人工智能将终结人类,我觉得也没什么

  - 人类的发展是必然趋势,不管是以人类的形态还是以其他形态;

  - 人类文明的发展,其本质就是在不断异化自我的过程;如果人类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只是这次异化有些强烈而已;

  个人认为,人类的未来,是要和机器合一的。《必然》中提到,通过长期的智能硬件指南训练(在身上穿戴一个有指南反馈震动腰带),人可以获得方向感知

  最后,讯飞已经发布ai接口,有机会可以去测试。

  :还不能精确认知思维,该怎么去创造,祝愿开拓者。在飞机发明之时,相关的航空动力学模型还没建立,科学界还没形成定论

  《如何创造思维》读后感(四):定位不清

  更新补充扒皮Ray Kurzweil的文章:http://weibo.com/p/1001603811157545745463

  现在看来,不仅仅是定位不清的问题

  勉强读完,很失望。从书名包装上看像一本面向大众的书,但实际上作者想要包含的内容太深太专,结果两头不讨好:作为介绍性读物,包含了太多专业内容,外行人必然很晕;而作为专业读物来看,有过于简单,每个主题几页实在说无法把问题说清楚

  作者也许是技术大牛,但并没想清楚自己读者是谁,缺少必要加工

  《如何创造思维》读后感(五):一本广告

  本书的内容过于浅陋,说来说去是为了其刚成立的模式公司打广告。而且天真的以为隐马尔科夫链模型可以解释人脑。我看2045年奇点远不会到来,之所以是2045年,是因为这个时候大概是作者一百岁,希望可以赶上意识上传可以长生不老

  就忽悠这些小白吧,可怜李淼,刘慈欣这样连这本书写啥都看不懂的人还来写书评。老库本书虽然不济,但是至少是做实事的人,这本书当科普还可以看看。

  剧透一下吧

  一到六章,科普大脑科学

  第七章是核心,推销隐马尔科夫模型

  八章以后是作者开始讨论一些自己也搞不明白的事情。

  我原来还以为奇点理论很靠谱呢,结果看了这书以后才觉得这老兄也没摸到门呢,所以对奇点预言也表示怀疑了。

  《如何创造思维》读后感(六):如何抛开作者所有的预测,我们还可以学点什么

  书评及推荐上更多地是推荐了作者如何有远见地预测很多人工智能方面及计算机方向上的发展及成绩

  书的内容很多是专业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 ,涉及非常多的理论及科研实际工作,包括非常复杂的模型及图表及很多老鼠的实验,这些都是我所不熟悉的,也是我所不的,通过这本书我接触到了这些东西。

  我对其中下面几个事情比较有感觉:

  1、指数增加

  作者提出的公式的核心就是指数增长,我觉得这个东西可以放到传播里面来使用:

  1个人传播给10个人,10个人分别传播给10个人,这样传播的威力就这样不断辐射出去,信息的传播面就会越来越广泛。

  2、分层架构及分层思考

  大脑是一个分层组织器官,通过分层大脑实现高度的精密及高超的能力,在现在社会中不论是思考还是信息处理还是知识管理还是书的整理,我无时无刻不在使用这种分层思考。

  3、意识的可贵

  大脑就是跟动物一样细胞组织的一个器官,那我们人为何可以成为了,作者提出了意识的重要性,也提出判断是否成为人的一个分水岭,我想这是非重要的一个界面,人或者说一个个体是如何成立的,我们如何知道我们是存在的,这样的一个基础命题,让人不得不得感叹意识之伟大,更不得不重视意识的培养

  人的层次水平受这个超越于大脑物理生物学结构之上的意识的控制,甚至说受这些理念的操纵,从这个角度上讲心理学是不是也与生物学及大脑结构有深入关系呢,现代科学把一个人这样的一个整体分割成了各种各样的科学门类,对于学习及贯通也实在是一个困难长久的工作呀。

  通过这本书我了解了一些科学知识,也开拓一些对于大脑方面的知识及眼光,对于自己的思想有一定的开拓当然,但我想这个还是有局限的,可能是由于自己对于人工智能及计算机基础并不是非常了解吧。

  里面提出到維特恩斯坦,从很多书里面都可以看到这位哲学家名字,推荐《维特恩斯坦-天才之为责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