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时差党》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时差党》的读后感10篇

2018-07-19 05:4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时差党》的读后感10篇

  《时差党》是一本由曾良君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页数:25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时差党》读后感(一):新的感触-

  身为在外晃了5年留党,看完这本书之后有了些新的感触,虽然在书中的所提及的国家并没有我所在的国家,但是我相信作为留学大军中的一枚无论身处何方,多少都有是有相似地方说实话,这本书是在上个假期买的,本想在假期结束时候看完这本书,但是拖延症发作硬是拖到现在看完,实在是拖延症不是病但是害死人,要根除。

  看到书中说的那些事情,有些气愤,有些无奈,有些期待,有些佩服。气愤是因为自己曾经经历类似的事情,当时自己有多么想通过努力去证实,无奈是,是事实告诉自己在另一个国家是如此渺小适当的去接受(当然我不认为这不是一种完善自己的方式),期待是因为对新生活的期待,因为书中提到了我想在那里完成研究生的国家,我期待在那个时候我又会以怎么样的一个状态去面对新的自己,佩服,是因为自己也曾遇到这样或是那样的事情但是最终又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放弃,在当时会因为会因为那样的理由去为自己的放弃找一个合适开脱的原因,现在看来说到底还是不够信仰不够,不够坚持不够勇敢,或许退一步来说那个对我来说来的相对容易,并没有像书中的那样,所以自己没有珍惜对待

  《时差党》读后感(二):年少而远游,本身就是一件极其值得庆幸的事情

  看了这本书,一直被那些温暖真实故事深深打动。翻到最后的时候,一下看到“年少而远游”这几个字,就突然悲伤:因为我自己活了二十几年都从未离开过这个城市去远方生活过。尽管很多时候,我的内心是非渴望出去的,但是又隐隐觉得自己不可能完成这个愿望。就像妈妈担心的那样,她也不想安排我的生活,除非我能让她更放心。他们怕我徒有梦想,却还未能拥有自己实现能力。所以在不情愿的同时,又不得不走那些设定好的看来轻松的路,听从他们的安排。但是这样的日子久了,就算明明没有哪里不舒服,我也对什么都提不起劲。这种行尸走肉的日子如果不发生意外,恐怕是不会终结的。某一天,教的小朋友突然问我:“老师你怎么不去国外?”“为什么要去国外?”“去留学呀,像你跟我们说的那样。”这个毫无预兆的问题问的我瞠目结舌,看着一脸天真的他们,长久以来被搁置的东西就突然明晰。再多一些时间,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验,曾经那些个宣儿不解的纠结在某个瞬间、某个地点,会因为某个人,或者会因为他的某句话就释怀。原来所有的不安恐惧,顷刻间烟消云散。我突然就意识到那些我想他们去完成的事情,其实一直以来是我最想做的事情。也许我们想要做的那些事情并不是因为它们有多么了不起,而是我觉得现在不做,也许下一秒我就会忘记,而一想到会这样,我便无法忍受。就像《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里那个一生都渴望前往麦加朝圣,但是迟迟不肯前往,他曾经这样深情的说过,他怕实现了就没有活下去的动力了。但是对我来说,我更像那个小小少年,梦想远方,不愿停下。

  《时差党》读后感(三):时差和人生

  时差党~

  最想看的是去英国的故事了吧,但印象最深的应该是钝叶小姐了,可能因为lance吧,能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而不在意世俗眼光的确是个很成功转变。还有那么努力的打工战士,即使最后还是失败了但她收获了更好的自己。

  10个留学故事,读完后发现原来留学生活并没有我们印象中那么美好,讲爱情的很少,讲多风光的也很少,更多的是奇葩遭遇文化差异,是孤独挣扎,但最后却都获得了经历和成长

  成长终归是一个人的事,而重要的事往往需要自己亲手去做。任何时候有朋友一起都是好的,但10个酒肉朋友也抵不上1深交的朋友,毕竟深交多难啊。

  但最后,每个留学者都无悔留学,不管他们收获了什么,相信都成长了不少。趁年轻,多去看看,去经历,去看看我们已有的人生观价值观换个地方是不是能经得住考验

  作为英语专业的我,无数次在留学和国内读研间纠结,这本书写的不错,但我不能因为这一本书带来一时冲动确定出去,需要想清楚的是,到底为了什么出发?又想带着什么回来?

  《时差党》读后感(四):遇见善意

  第一次在豆瓣购买电子书。起初我以为书里会收入曾良君在更的极点没有时差系列,外加豆瓣评分的影响,于是果断入手。

  每段故事的结尾都会问:留学对于你来说最大的意义是什么?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可是无一例外,那是与成长有关字眼

  2011年我大学毕业,没有和其他同学一样,踏上就业或者考研之路,而是通过某老师的介绍,来到日本的最北边,开始所谓的研修。一切都与在国内时所设想不同,在北海道的日子,特别艰辛恶劣人际关系辛苦工作环境,再加上被限制出行自由,我数次崩溃。

  不过还是在朋友的鼓励下熬了下来。我曾无比诅咒坎坷的一年,多希望能把它从生命中抹去。可是后来渐渐发现,那一年流下的眼泪汗水感受过的落寞绝望,在这些充满消极意味名词背后,我依旧收获了很多。

  初到日本,在东京小山市的一间语言学校上课。周末和朋友外出逛街,因贪玩,忘了回去的时间。等到夜色完全弥漫于城市上空,我们才意识到迷路了。熟识日本的人都了解,日本的小城市模样大抵相同,方方正正的街道,好似用哆啦A梦的道具复制出的房子,除了房前的名牌板不同,每一栋都一模一样走投无路的我们只得向路边散步经过老爷爷老奶奶求救。他们耐心的听我们用蹩脚的日语说明自己的状况后,立刻回家取车,把我们送回了学校。这是我第一次在陌生国度,感受到了满满的暖意

  在日本生活的时间越久,你愈加能感受到这个国度的可爱。第一次去干洗店烫洗衣服老板亲切的告诉我,在我们家干洗要多少钱,当然如果你觉得贵的话,可以去隔了一条街的另一家店,那边会便宜200日元。

  第一次坐山手线去东京都,我和小伙伴拿着钱,站在自动售票机前一筹莫展,不知该从哪里塞钱。旁边的老奶奶买完票,大约是看出了我们的疑惑,立刻上前,热心教会了我们该如何使用

  上升的电梯中,若有其他人进入,对方大都会露出亲切的笑容。有的甚至会和你攀谈起来。

  这就是我遇见的日本,没有满心的防备,没有冰冷的恶意。就算每个人都带着面具,那也是一副很美的面具。

  陈年往事本不该一提再提,只是时差党这本书在勾起我记忆的同时,也让我开始想念那个可爱的国家。

  《时差党》读后感(五):第11个故事

  昨晚有数学作业due,可我抱着时差党实在停不下来,多亏了隔壁的Bianca,不然我就死定了。于是乎,6个小时,10个故事,每一段都让我心生共鸣。我也是个小小的时差党,可我有项特异功能,我从不倒时差。我从前认为只有用华丽情节跌宕起伏或是作者高大上的书才能入得我的眼,可曾良君这本书也是我的“黑天鹅事件”(你懂得~)。我想借着豆瓣分享我的第11个故事,若是曾良君要写续集,可要记得找我哦!

  按照套路你们应该称呼我什么呢?“疯狂兔子”?“Snoopy”?还是“小浣熊”?Snoopy,有种不明觉厉的感脚,还是叫我Lucy吧。Lucy小朋友的出国是家里人早就计划好的,我所在的山东省是高考大省,以我的智商和能力,上个二本是绰绰有余的,高考成绩如她所愿,真是个二本。二本出来能干啥?Lucy的爸比妈咪着急了,看来这回不走不行了。托福成绩是高二暑假考的,没过且很差,不明白一直这么努力用功的自己为什么一到考试就全完了。怎么办?出国先读语言吧。签证机票一一搞定,出国前没啥豪言壮语,也没想过要头悬梁锥刺感将来回来报答祖国,我想的只有,好好念书。出国前跟妈妈吵了很大一架,是因为外面刮大风而我想去哈工大学英语,其实想想那时多不懂事,都要出国了多陪陪爸妈不比那些该死的英语有用。机场是留学生心中永远的痛,惜别时父母都很平静,但当我消失在候机楼,后来同行好友也是我大一室友弘的妈妈告诉我,你走后你妈妈趴在地上哭,父母的眼泪从未被你发现,而后我的眼泪似乎也只有自己品尝。飞机晚点,到达美国已是下午,兰辛(密歇根)机场很小,我还破天荒头一次在停机坪下楼梯再走过去拿行李,我送给大玉米地的第一句话就是:我靠!我就是美国啊!请注意,我是真的说出来了。同行的弘跟然对我的惊讶表示赞同。到了学校,办理学生卡,电话卡,银行卡熟悉校园,整理宿舍,我的留学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我觉得自己比一般留学生幸运的地方是,尽管我的英语水平不高,但是我的口语确实出奇地好。我一开始没事干的时候就去我们的食堂Brody楼上找人聊天,现在想想挺傻叉的,见到一个外国人就问我能坐这儿吗?然后就开始跟人胡侃乱侃。也正是因为这样,我没有经历过语言不通痛苦,我现在在学校做一份工作叫Intercultural Aides跨文化助理,我们Hall有600多中国人,数量庞大,号称俺们学校的解放区。他们多数口语能力不够,跟老美的日常交流都相当费劲,我也在通过各种途径鼓励他们去找美国人交流,可你知道语言关这种东西,你越不去说你就越不想说,导致一种恶性循环。大一的语言学习对我来说就是了解美国的机遇。我没觉得语言的学习让我有多大的进步,学习强度都没我在新东方读托福的时候大,so,出来前誓死也要把托福雅思过了,否则来了这边就真成了烧钱的机器。我想没人有耐心读我这些没营养的故事,说点重点吧。

  大一加入了学校的国标舞团,在老美的世界里,我是唯一一个亚洲人。这些故事说出来都能写本励志书了。总之美国人给我的印象和书中说的差不多,人前对你可好可关心了,人后就把你忘了。也不是冷血动物,个人主义文化就这样。所以我一开始觉得他们对我可好可热情了,直到去purdue比赛,他们都不愿意找我当舞伴,他们宁愿去找跳的远远不如我的美国妞儿也不愿意找我,我也不明白为什么。我没想太多,我就是不服气,靠!凭什么!我想当我成为整个团跳的最好的那个人,你们就算求着我跟你跳舞还得先来后到呢!于是我每晚10-12点去练舞从不无故缺席,那时也不知道为啥,就是喜欢跳而且一定要跳好,最终我成功了。两年后Notre Dame 国标舞大赛,我拿到了拉丁组前三甲,而我的舞伴就是曾经拒绝我,为此我哭了一个多点儿的John。我明白了,不论别人怎么看你,当你实力撑得起你的野心的时候,他们会以另一种态度跟你交往,现在我是Ballroom Team Facilitator, 负责舞团技术指导,我依然是舞团里唯一一个亚洲人。

  原来想打苦情牌的,写着写着就成励志了。后来我心血来潮办了一个中国人的舞团,也因此获得了人生中珍贵友谊。我的好友媛是个超有名范儿的常州妹子,在我眼里堪称完美。学习好,长得好,性格好,跳舞好,人缘儿好,总之就是小时候常环绕在耳边的“别人家孩子”。跟她在一起能弥补我性格里的很多不足。我们每周五训练春晚总能拿出很棒很炫酷的节目,也会受邀参加别的演出。只是我们都一样,感情着落儿。有人追也追过别人,只是都像密歇根的雪没几天就化了,再撒点盐,更是雪上加霜了。

  不想谈论学术,作为一个GPA不高的中国人,我实在不敢谈这个话题。我只知道现在我每学期的成绩都在上升,我也正为此努力着。看了时差党,其中的很多细节都很有共鸣。留学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你们看到我们人人相册里的游玩照片,却没看到我们在图书馆里的彻夜奋战;你们看到我们晒新买的包包,其实说不定是在食堂刷上百个盘子挣来的(我就是啊);你们看到我们做各种代购觉得家里这么有钱还做代购;其实你们不知道做这些不是为了钱,是为了让父母同学知道我不是啃老族......对留学生的偏见太多太多,不光国内老美也是,而我们能做的又少之又少,只能靠夜以继日的奋战来证明自己。谢谢曾良君写了这本书,写出了多少留学生的酸甜苦辣。我也是留学生大军中的一只小蚂蚁,在美国幅员辽阔国土卑微的努力着。

  . Lucy,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基础教育大三在读。

  《时差党》读后感(六):我们究竟要经历哪些事情才能真正长大

  现在我已经很少答应帮别人写软文了,人情债这种东西,冤冤相报何时了,你们懂的。而且我是一个内心很阴暗的人好吗,常常看不起别人的,莫名其妙的东西让我昧着良心硬说好,实在也是一件很勉强的事。

  但是曾良这本书是不一样的。曾良君的这本书,是我们一直一直看着她,一笔一笔认真的写,认真的改,认真的删了又重来一遍,跟全程围观生孩子一样看她搞出来的一条命(喂)。

  我们有一个群,群里曾良是年纪最小的那个,她常常怀着一腔少年热血,大半夜的把她写出来的东西发给我们看,然后被老年人们围着敲脑袋:没深度!没涵养!没高潮!没感情!

  然后曾良君也就夹着尾巴,一边其声呜呜然的,一边回去改。改完了,又来一遍,又被敲打一遍,又回去改一遍。

  如此往复,不一而足。

  说句老实话,一开始的时候,曾良君写的东西确实挺幼稚的,就是那种,鸡血有余,内涵不足,像所有的少年人那样,恨不得脚底下带着风,眼睛里喷着火,分分钟百米冲刺,哈哈哈哈,拍桌狂笑,狂霸炫叼,只要结果,不问过程。但是后来,随着一次又一次,比整容还难过的大改之后,最后出来的这本书,居然出乎意料的有诚意,撇掉那层浮华的油花,好像真的触到了一点不一样的东西。

  就像这本书最后所要表达的那样,在哪个地方上学和生活,无所谓,是不是时差党,也无所谓,关键是我们究竟要经历哪些事情才能真正长大。成长的阵痛永远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命题之一,而且千百年来几乎没有换过情节。不管阶级如何,钱多钱少,书里那些比我小很多的小朋友们,还是在磕磕绊绊的走着我们当年走过的路。他们的哭哭笑笑,迷惘和坚定,也跟我们并无二致。

  虽然彼时并不是时差党,但曾良君还是有惊无险的把这本很诚恳的书给写完了,并且写得这么真实,这么冷静,应该也就是这种并无二致的同理心的作用吧。就算没有经历出国的那些囧事,光是被我们这些残忍的老人家轮番虐待,应该也足够曾良君退掉一层皮,然后piapia的长大一点了。

  最后,对于我们当时轮番敲打过你的狗头,真心说一声对不起。

  《时差党》读后感(七):漂洋过海的10个故事:《时差党》读书笔记

  #100天33本书#读的第6本书,也是这个项目中我的第2篇读书笔记。

  《时差党》讲述了10个风格迥异的留学生的真实故事。最初在淘宝阅读上看到标题觉得还挺有意思,试读一下发现笔风还挺合我胃口,便一直读了下去。

  10个人每个人都有一个昵称。德国的打工战士,法国的杜松,澳洲的透明人小姐,美国的钝叶、Kim,丹麦的宇直,威尔士的顾惜朝,日本的丸子君,菲律宾的面包女王,意大利的周佳西。每个人的故事都很生动,我也从他们的故事里收获了很多。接下来我想说几个印象最深的人,和那些对我有所触动的句子。

  到德国寻找真理的打工战士

  打工战士是行动力超强的一个人,为了既定目标可以不断拼命不断努力,有着无可比拟的坚定意志。在她的眼中,广袤的世界充满了无限可能性。但为了音乐求学德国,遭遇的挫折挫败却接二连三。经历过一年半的高压生活,好不容易考上却因系主任个人想法而被劝退学。

  问她生不生气,她说“生气有什么用,要努力去协商解决事情才对啊。”

  在墨尔本学会负责的透明人

  透明人小姐说:“我总是听取别人的想法,做他们认为合适的事情,好像是因为我本能地在规避风险。即使失败了,做不好了,我也可以无休止地抱怨:啊,这一切都是你们的错,如果不是你们当时如何如何说我,现在也不会怎样怎样。”

  直到有一天在别人的故事中,她终于发现,自己的人生之所以总是懒洋洋的毫无动力,是因为自己根本不是在过“自己的人生”,而是在过“别人的人生”,或是“别人想要自己去过的人生”。

  “我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应该学会自己做决定,自己为自己的生活负责,去走自己想走的路,并且承担一切可能会发生的风险。”

  透明人小姐的生活和以前没有太大的差别,并没有因为自己做了决定而变得非常愉快,只是写作业的时候比以前更努力了一些,经常在学校图书馆熬夜。因为这是自己做出的选择,一定不能失败啊,她这样给自己打气。

  “我们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任。我突然之间就不担心了。之前一直一直在担心自己的决定到底是不是对的,但是那件事之后,我觉得那些重大的决定不是数学题也不是彩票啊,他们不能够在预定的某一天告诉你,是对的还是错的,没有那么明明白白的。毕业典礼之后,就觉得我做的决定还不算糟,我还可以接着为自己做一个又一个决定,然后去看看最后人生会因为自己的一个个决定变成什么样子。”

  对于朋友的疏远,透明人小姐还说过一段很不错的话:

  “有时候是因为对方搬去了很远的郊区居住;有时候是因为我换了一个专业;有时候什么都没有发生,但是对方突然就不太喜欢我了,可能是我在某些细节上没有做好吧,虽然我现在什么也回忆不起来了。可这些经历都让我明白,别人是不可控的,一切都是不可控的,我没有办法让每个人都满意,也没有办法永远符合别人的期待。你现在更关注自己的想法?怎么说呢,我当然不会不在意别人的感受,但是在礼貌的前提下,我就会去做我想做的事情。用十分功利的角度去想这件事情的话,大概就是觉得,这些朋友早晚都是会离开我的。我想到这些就会很难过,也会因为失去朋友而哭泣。最后觉得还是只能靠自己是吗?真的觉得,人生啊……那些重要的事情真的只能靠自己。”

  在美国找到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的钝叶

  钝叶跟不上进的男友提出分手,却被身边的同学指责,在她万分苦恼之时,美国朋友Lance对钝叶说:

  “如果那个男生真的爱你,他就会为了你变得更好。漂亮的话谁都会说,爱或者不爱怎么说都可以,但一定要用行动表现出来,不然就毫无意义。爱情不是辩论赛,比赛谁更会说话。现在他还喜欢着你,可是你已经不喜欢他了,说明你比他更优秀,是他不够好,而不是你不够好,如果你们中谁有错,那也是他没有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你不需要自责。人不需要因为自己的优秀而感到自责,也不需要因为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喜欢自己而感到自责,更不需要因为自己拒绝他人而感到愧疚。你有选择新生活的权利,你的朋友和前男友没有权利逼迫你选择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即使出于他们自认为的‘好意’。”

  在钝叶过去十几年的人生里,从来没有人告诉过她,拒绝别人的好意是不需要感到自责和愧疚的;也没有人告诉过她,她当然有权利去拒绝别人,她当然有权利过自己想要的人生。就因为这句话,做惯了老好人,不懂得拒绝他人,一直背负着沉重愧疚感的钝叶感觉轻松多了。也因为这句话,钝叶第一次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她觉得似乎过去的人生中哪里不太对。

  在和Lance的对话中,钝叶慢慢发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她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换言之,她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无论是成为优等生,要考世界名校,还是梦想成为大律师,这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她自己做出的选择,也不是真正意义上她自己想做的事情。她之所以要朝着这些目标前进,是因为她知道这些东西符合主流价值观,她想要大家觉得她是个非常厉害的人。可是如果一辈子都在努力让别人认为自己是个非常厉害的人,这辈子不就为别人而活了吗?

  不仅如此,渐渐地钝叶还发现,你选择做一件事情并不在于是否要听从家人,也不在于是否一定要自己拿主意,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做正确的选择,走自己想走的路。

  如果要好好做一件事情,那么恐怕没有什么是不辛苦的,这是她自己深思熟虑后的选择。如果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自己就算很辛苦也会很开心的。

  她仍然不爱社交,不爱到处找人说话,不过,她现在已经不会逼着自己去做那些自己不喜欢,但是主流价值观认为是对的事情了。那些对的事情是做不完的,我不能一辈子跟着主流价值观走。主流价值观说要融入社会,主流价值观说要活泼开朗,主流价值观说要赚大钱,主流价值观说……那还怎么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啊。

  “我发现我们还是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比较好。现在已经不再离经叛道了是吗?我不再做挑战规则的事情,不是因为主流价值观或者父母不让我那么做,而是我自己认为不应该那么做,发自内心地认为那么做毫无意义,自然就不会再去做了。大概也是因为现在过得很快乐,不需要做一些奇怪的事情来证明自己。”

  “比起学会独立,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留学让我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让我不再害怕面对未来,让我觉得生活是可以很愉快很精彩的。”

  摇滚少女kim维也纳“从良记”

  这么多事情你来得及做吗?

  如果全天高效学习还是可以的。

  你做到了吗?

  我强迫自己做到了,形成习惯后就没那么痛苦了,而稳固的习惯可以使心灵得到安宁。

  对于过去,kim说:

  “我不想去否定过去的自己,不想在社交网络上将反对自己、讨厌自己的人统统删掉。为什么?因为是过去的自己成就了现在的自己啊!我知道我的过去非常糟糕,我知道我做了很多错事,但是我不能因此而否定这一切。从过去一路走来,我很高兴,过去的我是这样的一个人。”

  在威尔士学会爱家人的顾惜朝

  惜朝的室友说过这么一段话:

  “现在我觉得,中国的爸妈大部分如此,他们不是不关心子女,只是一开口就是那样,这大概就是他们特有的关心子女的方式吧。不应该苛求更多,如果可以的话,苛求就留给自己吧。你妈已经拿出了前半辈子的全部积蓄来支持你,你就别再苛求她了。她所有的爱已经全部给你了,你还要怎么样?就真的那么在意这些表达方式吗?”

  “你总是对你妈说,让她相信你,但是你又什么都不做。你再这样透支信任下去,也许以后就会彻底失去家人的尊重和信任,谁看你都像一摊扶不上墙的烂泥。”

  在日本奋斗的丸子君

  面对差劲朋友对自己造成的错误,丸子君如是说:

  “如果一个更好的环境却仍然没有办法把你变成一个更好的人,你还停留在差劲的泥潭里自圆其说,那么你这个人也没救了吧!和差劲的人生什么气呢,反正他们已经得到了最坏的惩罚,那就是永远都那么差劲!”

  谈起在日本的收获,丸子君说:

  “原先我在国内并不是个很认真的人,凡事都想着,啊……差不多就好啦,然后愉快地混一下就过去了。我总是觉得不需要把自己逼得那么累,差不多就可以了,也感觉周围很多人和我是一样的想法,但是到了这里就觉得不行啊,周围的环境和人都在逼着我认真,逼着我奋斗。会有觉得非常累的时候吗?一开始肯定会不适应,觉得又打工又念书好累,在国内根本不用这样。可是适应了这个节奏后,就会觉得人生很充实,每天都能学会很多东西,日语也越说越好,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就不会再想回到以前的日子了。那么留学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意义是什么?让我发现自己可以做到更多,成为更厉害的人。”

  最后的话

  很喜欢最后作者说的这段话:

  “这不是一本留学指南,书的选题是“展示真实的留学生活”,可核心内容却是这些少年的成长历程。我不认为看了这本书你就能少走什么弯路,我想故事中的主人公们也一定看过很多书,可他们还是在成长之路上撞得头破血流。大概这些都是无法避免的,每个人要走的路和方向都不一样,别人的经验帮不上什么忙。可是这些故事也许能在你觉得疲惫或心灰意冷时给你一份鼓励和安慰,告诉你,再往前走走呀,说不定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便豁然开朗了。”

  因为我读完就是这种感觉,虽然它帮不上我什么实际的忙,但却能给我一股能力。

  《时差党》读后感(八):曾良君你其实根本没有拖延症吧?

  我是在去英国的飞机上看完这本书的。

  但是——

  我只是去找男朋友玩,不是去念书,所以在飞机上看到眼眶发热想哭的时候,会觉得有种【哎呀我有什么资格哭啊我都无法感同身受啊】的落差感。

  于是眼泪一直都憋着,到了最后,也还是没流下来。

  算是个遗憾吧。

  和现在的男朋友在一起一年,我从6岁开始读书到现在还在读书,十几年的生活从没离开过武汉;读了大学虽然有宿舍但是其实很少参与寝室生活,四年加起来在学校的时间估计只是其他同学的一半。

  我是巨蟹座,对家的安全感有极大的需求和依赖,我喜欢一切事情按照我的想法排列、存在,因此我能掌握,这样我才觉得安全。

  而我的男朋友,从高中开始就在学校住宿,大学前两年在离家不远的苏州,后面两年就去了英国,直到现在。

  我们是完全没有交集的人……所以谢谢魔兽世界?对,我们是打魔兽认识的。

  他第一次来武汉找我的时候,我发现他一些生活的小细节。比如他每天一回到住的地方就会把YY打开,比如他真的真的非常喜欢玩游戏。

  我一开始很不理解,后来直到我有一阵子碰巧自己一个人住了一段时间——我开始明白他为什么会一回家就开YY上游戏。

  因为太安静了。

  那种安静……让人感觉不到自己存在的安静。

  我后来知道,他只是想找个地方躲进去,那个地方热热闹闹的,就算他是时差党,也有大把熬夜党跟他玩。

  我忘记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害怕这种安静的了,我只知道,当我开始害怕的时候,我慢慢的开始理解他了。

  很难,真的很难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也同样很难让自己去跟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国留学生建立真正的友谊。不是完全没有,是就是很难。

  遇到跟自己性格合得来的,爱好相投的,能聊得来的,度过试探期保持礼貌期终于可以互相骂傻逼的时候,也许就要分开了。

  而有时候,仅仅是没有碰到奇葩,就花光了你所有的运气。

  到了英国之后,我把这本书送给男朋友,跟他说你应该会喜欢,因为里面的很多很多事情,你都跟我说过一样的。

  其实到现在,我依旧没有办法说我感同身受到时差党留学生的那种生活压力。

  但是怎么说,我却分明感受得到那种文化隔阂。

  第一天坐地铁的时候,我看着满眼的外国人并没有觉得不适应,仿佛我是他们的一员。直到地铁上有人盯着我打量了半天,我才有感觉——噢原来此时此刻,我是外国人了。

  说来丢人,英语专业的,连专八都考过了,但是到现在点菜买东西还时常怯场,说不出尾音要上扬的thank you,怕别人觉得自己没礼貌,不是真听到了我都不知道cheers男孩子说可以代替谢谢,在餐厅被带的位置不好也不知道怎么抗议,外国人看上去都好好可是却觉得好像无法对他们提要求……

  时差党所面对的,如果真的只有时差就好了。

  慢慢的我明白,无论在哪个时区,因为成长都是一样的,所以感同身受,也是正常。总有一些重要的时刻,撕裂你的生活的时候会发生会出现,这一点无论你在哪都一样。

  而成长的环境是否安全所带来的不同影响,却只有在更远的未来才能知道了。

  话说回来,曾良君!你说你有拖延症是骗人的吧?

  为什么有拖延症的人最终还是顺利毕业了并且即将去意大利留学了并且居然还出了一本书!!

  T T真正的拖延症面对着一事无成的人生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啊……

  《时差党》读后感(九):精彩的都是别人的故事

  书看完后,我直呼过瘾,每个章节都能看到一堆奇葩。但具体是回忆他们遇到了哪些奇葩,印象又十分的模糊了,只记得与奇葩作斗争的日子是相当苦逼的,但是战斗到最后,发现尽管是自己妥协的比较多,但真正战胜的还是自己,因为,所有这一切的结果是找到了一个叫“自我”的无价之宝。

  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但是因为心中有“自我”,所以看得清,看得清就有选择,有选择就懂舍得,懂舍得就会少痛苦。这也是我上大学以来的心里路程,大家同样在磨练中找到了自我,但是精彩都是别人的故事,我简直是一个没有故事的人。

  我没有遇到过奇葩室友、没有遇到过不近人情的房东、没有遇到过骗人的学长、没有遇到过无法融入的圈子,但是我也遇到了孤独。

  他们的孤独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一个人流落异国他乡,没有亲人、没有朋友、语言不通、习俗不同,这些跨不过去的障碍让他们只得困于自己的小天地里,苦苦的挣扎。相比之下,我的孤独就显得小气的多了,不过是觉得课程无聊,有时找不到人一起追剧、找不到人一起逛街、找不到人一起出游,烦爸妈只会让自己好好学习完全没办法理解自己要外貌和心灵一起发展的强烈欲求。

  我的孤独相比之下有些黛玉葬花式的哀怨病,病因是没有压力,解药就是断了生活费自己想办法。生活给我的历练比起这些时差党们实在少的多,但我们的心灵确实受到过同一种煎熬,那就是不自知。整个人是处于一种浑然不觉的状态,不明白自己的喜好,没有自己的个性,要么没有目标,要么不知道自己目标的意义何在。所有这些其实都是标准化的成长过程带给我们的,随着大军一路上到大学,阶段性任务完成了,但是我似乎不知道自己是谁,所有的意识都是在约定俗成的状态下受别人的影响形成的,突然一下子就发现,自己其实什么都没有,像一颗空心菜,看似生机勃勃的盛开了,但内里却是空的。

  我可以说自己的大学生活跟大部分人一样是无聊的,跟时差党们的精彩比起来更是不值一提。但庆幸的是,我觉醒的虽然比时差党们慢了一些(因为他们带刺的环境逼迫他们必须在阵痛中快速成长起来,而我却是在钝痛中花费大量的时间,重复许多无意义的事情才慢慢明白过来),但我们都将空心菜的心填满了,忽略填充物材质的差异,只有过了这一关,才能说以后的路是自己走的,以后的人生是为自己活的。

  《时差党》读后感(十):春光里旅行

  我琢磨着应该在二十岁到来前写点什么告别不知不觉的曾经。况且在清迈呆了大半个月,听起来也是有很多话要说的样子。

  大家好,我现在在泰国清迈,住在一条名叫“呜啦啦”的街上。这边太阳很大,树很多没几棵能遮住人。生活很平静。每隔两天我就会骑着自行车到两个街区外的超市吹空调,清早醒来溜达到附近餐馆吃海南鸡饭,周末逛夜市吃寿司。这边的东西很好吃,可惜分量少,巴掌大一顿饭,我一天要吃六七顿。照这么吃下去,我可能又要厚着脸皮找母上讨生活费。嗯,本质上来说,和我在国内的生活没差别。

  去年九月份就订好了机票,打算在泰国呆几个月,原意是想体验下海外生活。可以说大半年都揣着这事在过,我预想过最好和最坏的情况,却没想过完全一样的。我以为人会随着外界环境改变而改变,你给了生活选择,生活就会推着你向前。

  高中的一个同学家里条件不错,中途就转走去了国外读书。我记忆里最后见到的是他在咖啡馆里自拍的照片。我周围已经有许多同龄人懂得活在当下,也因为父母开明,自身的努力,不需要等到老有所成,趁着年轻就见识了世界。他们去旅行,留学,生活在异乡。即使是生活琐事看起来也有酸有甜、精彩绝伦。我眼馋他们的故事,但当我随着这波人潮踏上陌生的土地时,我万分期待着生活携带着恶意来打击我或者送上惊喜迎接我,却发现生活根本没理我。我坐着不动时,这个世界也不动。

  《时差党》的书和书评都被我反反复复的看了许多遍,对曾良君所说的一句话举四肢同意,那就是成长在哪里都一样。然后突然就明白了“面包女王”说的重获新生的意义。路还是要继续走下去的。

  乱七八糟写了一堆,一上午就过去了还没开始看书,看来有些问题一辈子都不会好了,比如拖延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