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暂停:有些事只有停下来,才能想得更清楚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暂停:有些事只有停下来,才能想得更清楚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7-22 04:2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暂停:有些事只有停下来,才能想得更清楚读后感精选10篇

  《暂停:有些事只有停下来,才能想得更清楚》是一本由[美]南丝•格尔马丁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8元,页数:24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暂停:有些事只有停下来,才能想得更清楚》读后感(一):暂停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肾上腺素大量分泌的紧张时刻,这时候人会变得冲动可能面临小到冲动性消费人际间的冲动性争吵或冲突,大到冲动性回复处理导致合作关系破裂甚至战争冲突。没错,冲动是魔鬼,没有人会想到暂停,但是,这时最需要做的,恰恰就是暂停。科技发达日益加快的工作生活节奏,让人练就了一有什么状况就要随时处理,在“满意处理”的要求压力下,做出错误回应是的,这时候,也需要暂停!事实上,有些事避免即时反应,而只有停下来,才能想的更清楚,使用“暂停”才能将自己情绪中抽离出来冷静思考

  《暂停:有些事只有停下来,才能想得更清楚》正是这样一本不可多得的书:将暂停的理论透彻讲解,选用普适性的实例展示暂停的力量,并给读者安排学以致用环节,予以练习应用反馈学习。教给读者一个简单易懂、只要三个步骤即可完成的“效能方程式”,提供了十二种实用方法,让人懂得如何充分发挥暂停的力量。

  在作出反应之前的任何空当,即避免即时反应,就是暂停;空当即暂停的时间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几秒、一分钟、一小时,还是一整天都可以。暂停是一种安全机制,让我们有机会作出不同选择,以免总是根据自以为知道、看到或听到的事情鲁莽行事。暂停是一种能量转化机制,是避免自动化反应的有效对策,也是一种可以练习的技巧。暂停存在两个吊诡之处:(1)忍住第一时间的反应,想一想眼下有没有哪里不大对劲地方,不但能节省时间,还会发现更多可行办法;(2)当你镇定地暂停时,反而会有更敏锐能力做出更好地选择,让双方都受惠更多。

  当我们说别无选择出现疑虑震惊、意料之外、冲突、固执己见和急迫于行动等等负面情绪或状况的时候,请试着完成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发挥暂停的力量。学会克制自动化反应冲动,给自己更好选择的机会;

  第二步:保有好奇心,不要怒气攻心。与人意见相左时,进行有效沟通,保持自制力,将好奇心变成新的预设值;

  第三步:有什么我们根本不知道的事情。按下内心的暂停键,整理思绪,找出自以为知道实际上并不知道的事情。

  这时候我们便拥有神奇的效能方程式:暂停(镇定)+好奇心+虚心=专家级的效能与个人价值实现

  那么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我们一起将“效能方程式”和“沟通智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用正面力量去感染他人,发挥暂停的力量来创造奇迹。只有这样,我想我们才能说自己真的掌握了暂停这门艺术课。

  《暂停:有些事只有停下来,才能想得更清楚》读后感(二):pause not stop

  那天在微信群里聊天,鲜鱼童鞋发了这么一句话:有的时候,在我们交流时,对方的话容易引起误解,当这种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首先假设对方没有恶意,可能里面有一些没说明白的话,这种态度叫做:give the benefit of the doubt。而我最近学到了一个新的理念,叫做pause。 你知道pause 的能量吗?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很着急,着急表达自己的想法,着急走路,着急做各种事情,貌似只要自己一慢下来,就会被落下很多。就像我们在交流时,快速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会快速的被误解,然后再快速的进行解释,这样既影响了自己的心情,还浪费了自己最宝贵的时间化解心结

  书里面介绍了一个方程式,开始时,我并不是很理解,但是看完整本书,却觉得这个方程式真是棒极了。暂停(镇定)+好奇心+虚心=专家级的效能与个人价值的实现。暂停(镇定)是指的是当一个容易被误解的事情发生时,不要快速的做出反应以及回复,暂停下,也许只是暂停几秒而已。好奇心和虚心是指,暂停之后,并不是让你什么都不做,而是保有好奇心并虚心的去问句为什么,也许别人在对你说出让你误解的话或者误解的事时,必定会有他自己的原因,去问一句为什么, 也许会让你得到满意的答复,也会很快的让你们之间的误解消散掉。这就是那个魔法方程式最简单的却最有力量的方式。再做完上面三个步骤时,你肯定会有专家级的效能与个人价值的实现。

  某次周一的下午,我们大boss和一个同事说话:明天中午的时候,和我出去一趟。但是我的同事却回复,明天周二。这段对话重复了至少三遍左右,同事才反应过来。还有书中讲了一个很有趣故事。当你看完之后,会觉得有点有趣,甚至有点对此无奈棒球喜剧相声《谁在一垒?》:

  科斯特洛:那么,谁在一垒?

  阿博特:没错。

  科斯特洛:我是说那个家伙名字啦!

  阿博特:谁。

  科斯特洛:守一垒那个。

  阿博特:谁。

  科斯特洛:一垒手啊。

  阿博特:谁。

  科斯特洛:就是一垒那个人啊。

  阿博特:谁在一垒啊。

  科斯特洛:是我在问你谁在一垒。

  是不是很好玩,也很无奈。其实这个他们一直说的“谁”是那个一垒手的名字。这就是一个超级大的误解,但是阿博特并没有停下来帮忙给科斯特洛解释下,“谁”就是那个他们一直在说的一垒手的名字。所以,想要说“是”的时候,不妨花点时间与对方沟通,或许你会发现,说“不”才能创作双赢。我们的大boss就停下来说清楚了,至少让我的那个同事反应了一下大boss所说的话, 假如是上面两位一直都没有暂停的话,他们会一直这么循环往复的说个不停吧,然后大打出手,说为什么不好回答我的问题,而阿博特就会很郁闷的说,我一直都在好好回答你的问题,你为什么要一直一直问呢。

  我从小就是个脾气暴躁,只要别人说一句让自己不中听的话,自己铁定是立马做出反击。再看这本书时,作者也是一再的提醒,这个pause的方法实践起来会比较难。但只要开始,从简单的事情开始,慢慢来总会未来的某一天,这个方法会实践到自己的骨子里去的。

  有时,沟通时,意义不在别人说的话当中,而是在你如何诠释别人说的话。 就像一直住在山的的东边,看到的山就永远在西边。重要的时刻发生在:愿意绕到山的西边,看到的山就变成在东边。

  当你觉得你说的话容易引起别人误会同时,暂停下来去解释下;当你误会别人说的话时,暂停下来,保有好奇心的去问一句为什么。接下来的对话会让双方都觉得舒服开心。暂停不是要我们先去矗立别的事情,或是停下来喝茶休息之类的。在做出任何反应之前的任何空挡,都叫做暂停。

  好好学习并加以实践,能够体会到the power of pause 。

  《暂停:有些事只有停下来,才能想得更清楚》读后感(三):给自己装一个暂停键,然后满血复活吧

  拿到这本书有一个星期了,看到一半时候,因为接手新工作,各种忙乱,时间不够用,故隔了几天,复又捡起继续读。不由想到,这不是刚好应了这本书的涵义,暂停,有些事才能想得更清楚。

  当我们处在一个瞬息万变时代,时间变得格外珍贵的时代,还能缓下来,停下来吗?有这样的必要吗?带着这样的疑问去读这本书,才发现,暂停的力量原来如此强大

  我们活在一个快餐文化充斥的年代,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快捷,省时省事,而不是传统的稳打稳扎,细工出慢活的节奏。在这样高速运转的节奏里,我们遇到任何事,都必须快速做出决定,而这样的回应真的就是深思熟虑,最佳回复吗?因此,此时我们不妨开启暂停模式,不管是三十秒,还是两分钟,一个小时或者十天半月,都是发挥暂停的力量。暂停是一种安全机制,让我们有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以免总是根据自以为知道、看到或者听到的信息来做出判断,鲁莽行事。

  暂停了,你就抽身而出,从自动化的快速回应模式里走出来,重新审视整件事,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找回直觉的能力,倾听内在是声音,找到最合适应对之道。

  在通往前进的道路上,一路疾驰,似乎格外顺畅,但是如果遇到阻滞,停下来,观望一番,重新审视,未尝不是更好的前进。

  如果利用暂停的力量呢,如何从从自己的情绪里抽离出来,冷静思考,把事情想得更清楚明白呢?

  职场上,硝烟弥漫,当有人与你争锋相对,也不足为奇,但是遇到如此人物,是不是就该立即防御机制开启,针尖对麦芒的争斗呢?相信如此下去,必然大家都没有好的结果,成了陌路人甚至敌对双方。为何不暂停一下,想想他为什么这样子呢,有什么我不了解的吗,他是针对我吗?揭开了事情真相面纱,了解了真相,才发现是一场误会,才知道事情并非当初自己所想象的那样,一个理智的暂停,一个柔性的回应,化干戈为玉帛了。

  当滥情绪爆表时刻,难免迁怒于旁人,连锁反应,许多人都把这种怨气转移到其他人身上,这不正是踢猫效应吗?为何不暂停一下,深呼吸放松一下,抛开这种怨气,调整好情绪,再来面对其他人,和善友好人人开心,不是更好?

  很多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开启暂停模式,歇息哪怕几秒钟,也许想清楚我们该这样发飙,这样做决定,后果是怎样的呢?我们就不会那么容易与爱人争吵,彼此不理睬,心烦意乱好几天;与同事争执,在商业上做出不理智的决定,给公司造成严重损失;就不会抢了一大堆东西,钱宝瘪了,却发现其实都不是自己需要的东西;就不会旁人一句无心的评价话语,就让你从心里不喜欢那个人了;就不会在一直苦苦努力的路上,因为看不到效果,不知道未来,轻易放弃

  按下暂停键,从冲动的情绪,习惯的自动化反应模式里走出来,拍一下脑袋清醒一下,我这是魔怔吗,审视自己,看清整件事,重新定位,在清醒理智的状态下做出决定。

  很简单的行动,却是不一样的结果,或许就是思维习惯和工作方式的大变革。给自己装一个暂停键吧,情绪不稳定,快快开启,然后满血复活吧。

  《暂停:有些事只有停下来,才能想得更清楚》读后感(四):停下来,是为了走的更快——读《暂停》

  这本@萧秋水 老师推荐过的书已经读完很久了,一直没有暂停一下写自己读过之后的感受,只因这本书有些地方因为文化差异,我有些没有读懂。

  一、专家效能来自虚心暂停

  作者提出了一个效能方程式:

  暂停(镇定)+好奇心+虚心=专家级效能与个人价值的实现

  何为暂停呢?这本书中的讲的暂停,其实就是隔离感性冲动,给大脑系统2提供一个缓冲的时间,以便于更加客观理性分析评估你当前的状况,更加科学合理的做出决策。因此,这个效能方程式的本质是指,用暂停(镇定)的方式,将自己的感性部分、应激式情绪冲动摒除在外,通过空杯心态,探求事务的本质规律,这样的人才专业主义者,才能产生专家级效能,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

  二、踩下离合以备换挡超车

  在成长过程中,犹如汽车拉力赛,想要变档加速,就必须踩下离合。想要克服情绪影响,遇事火上浇油导致失控的话,不妨试试作者的主张

  第一步:发挥暂停的力量。学会克制自动化反应冲动,给自己更好选择的机会;

  第二步:保有好奇心,不要怒气攻心。与人意见相左时,进行有效沟通,保持自制力,将好奇心变成新的预设值;

  第三步:有什么我们根本不知道的事情。按下内心的暂停键,整理思绪,找出自以为知道实际上并不知道的事情。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相对于砍柴来说,磨刀就是一种“暂停”。这本书讲的就是这种不匆忙上马,先详细准备并论证的逻辑是非有价值的。

  三、中途暂停防止预设立场

  当今在微博论坛上,经常见戾气十足的叫骂,从争论某个事实开始,到问候对方的母亲妹子告终(当然现在貌似问候了还不行,有时候还得去约架),最常见的情况就是你一句我紧跟着一句,以回复速度言辞犀利(或者辱骂尺度程度辨别胜负,这种情绪对抗情绪的骂战,我们可以在长城内外的中文环境各种圈子屡见不鲜。从中医效用,到转基因食品,从药家鑫到小彩旗,由文字彬彬始,往往以赤膊上阵告终。其中原因之一就是预设立场,问题是,你以为的真的是你以为的吗?对方说的话还没有讲完,就截住话头,提出自己的观点,有没有想过他们说的,和自己认为的是否是一回事呢。

  四、问题的本质是觉察

  其实,按下暂停键与否并不重要,是否保持好奇心和虚心态度也并非根本症结所在。问题的本质在于觉察,《金刚经》上说:“念起即觉,觉已不随”,如果你觉察了自己的负面情绪,或者客户的负面情绪,然后平静妥善的处理这件事情而不是针对人,那么你自然就会抽离情绪,积极应对。所以,觉察是本质和目的,暂停只是方法和手段。

  五、展现自我追求卓越的方法

  书中最后,给出了十二中展现自我、追求卓越的方法。我感觉很有用处:

  1、要主动选择,不要被动决定

  2、意识到自己和别人的心灵滤网

  3、暂且先相信别人

  4、不要把“气”存在怨气户头上

  5、使用推测式问句作为风险管理工具

  6、展现“抱有好奇心,不要怒火攻心”的思维

  7、要懂得问:手头的工作还应付得来吗?

  8、有没有什么我以为知道,其实根本不知道的事

  9、事先意识到可能被误解

  10、从怨气户头提款

  11、了解自己和别人情绪引爆点

  12、适时给与具体的感谢

  最后,我很欣慰的是五岁的儿子已经会用“暂停”了——他在玩“保卫萝卜”的时候一旦遇到敌人长驱直入的现象,就选“暂停”然后从容不迫的架设炮塔、升级火器进行阻击。

  《暂停:有些事只有停下来,才能想得更清楚》读后感(五):替别人写的演讲稿,选了一本没看过的书,讲别人的故事,却也有些自己的心绪在里头

  当地铁滴滴滴,警告着要关门的时候,依然有勇敢的人,从十米开外冲过来,在地铁门关闭的一瞬间,冲进车厢。

  当绿灯转黄,亮起禁止通行的警告之际,依然还是有人,脚踩油门到底,大力冲过去。

  当下的我们,仿佛是生活在一个着急向前的社会圈子里,每个人都在拼命往前赶,学习、找工作、稳定经济、找对象、结婚、生孩子、孩子上学,帮孩子找工作……周而复始,生生不息。似乎生活的目的就是不断完成一项项任务,满足一项项欲望,然后进入下一个阶段,去完成下一个阶段的任务,满足下一个阶段的欲望。仿若不急不赶,生活就会失去它的节奏,让人茫然无错。

  大四时候总是让人茫然。找工作,赶一场场招聘会,递上一份份简历,迎接一次次面试。无数次的兜兜转转,我到了这里。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为我打开一个新的天地。上了发条一般,追逐着一个又一个布置下来的任务,新员工培训、展项知识考核,做展项进度跟进,做实验库、做策划、做管理手册,一件一件,认认真真地思考,风风火火地执行。拼尽最大的努力,因为我相信,努力就会有收获。

  梦想的机会来临,那么自信满满,那么成竹在胸,但现实却和我开了大大的玩笑。原以为志在必得的职位,结果却……失落,失去了方向,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急速行进的人生列车就在那一刹被硬生生地止住了前进的步伐。《暂停:有些事只有停下来,才能想得更清楚》,就在那时候走进了我的视线。

  “不管什么事情,在你作出反应之前的任何空当,都叫暂停。它是一种安全机制,让我们有机会作出不同的选择,以免总是根据自以为知道、看到或听到的事情来鲁莽行事。”

  豁然开朗,恍然大悟。我以为自己做得足够好,但他们同样做得出色;我以为自己的想法高人一等,但他们的意见更是中听中肯。太过急切,太过自我,我忘了身边的他们和我一样优秀,甚至更出类拔萃。这样一种暂停,让我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他人的优秀,以及已然偏离的方向。

  想起当初自己选择来这里的原因,是因为这里有我熟悉的知识,能够将我初中、高中甚至大学所学一起回顾,每当说到相关展项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蹦出几个专业术语,兴致勃勃地展开,然后被同事以一声“原理姐”打住话题;是因为这里有自由的交流平台,能够畅快地和同事们互相学习沟通,可以通过演示简单的实验向小朋友传授科学道理,去感受他们收获知识的快乐;是因为这里有n多的机会让我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从科学纷享舞台一路走来,一点点积累舞台经验,去慢慢靠近更大的舞台。那日聆听TedxMoonLake分享会的时候,憧憬着,以后我也能走上舞台,向大家分享我的成长、我的故事、我的种种。从这份工作中,我已然收获了许多,孩子的欢笑、同事的友谊、舞台的经验,这些最初梦想收获的东西。

  感谢这次挫折,给我高速直行的人生按了一个暂停键,让我能停下来,以理性客观的态度重新审视自己,矫正行进的方向。感谢这本书《暂停:有些事只有停下来,才能想得更清楚》,让我理解人生的暂停意味。

  “生命只有一次,值得停下来好好思考一番。”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给人生按一个暂停键,平复激动的情绪,聆听内心的感觉,记起最初的梦想,重新审视,重新定位,然后再出发。

  因为,暂停,是为了让自己走得更远!

  -------------------------------------------------------------------------

  希望自己能从暂停中获得重生,让生活重新动起来~~~

  《暂停:有些事只有停下来,才能想得更清楚》读后感(六):遇到问题,记得做有意义的留白

  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文章读来怎样?一曲没有休止符的乐章让听者作何感想?《暂停:有些事只有停下来,才能想得更清楚》让我们记得标点符号和休止符是一部完整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样地,在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暂停,也是不可缺少的步骤。

  《暂停》一书提醒我们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事情时,特别是需要处理成群结队的问题和事件时,不要盲目寻求快速解决,而是停下来,深吸一口气,展开思考,有针对性地处理。

  看到一大堆事情等着自己处理,或是遇到突发的、急需处理的事件,人们往往条件反射似的回应事件,一头扎进去,不管不顾这样的处理方式是否合理有效,导致很多时候由于开始就没看清问题的本质或是理解错对方的意思而做出了牛口不对马嘴的应对,“问题是什么”没搞清,结果怎么可能不南辕北辙呢?既浪费了时间,也可能错过了最佳沟通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解决问题。如果当时能先暂停一下,冷静分析清楚问题,那么就能大大提高后续措施的有效性,减少错误的发生。

  当然,暂停绝对不是拖延,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拖延是阻止你去做某一件事,而暂停,是为你积聚力量去做某件事。

  暂停很多时候是需要倾听伴随的,很多问题来了,首先需要我们去做沟通,而沟通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倾听。想必大家对倾听的艺术已经不陌生了,倾听是全神贯注地听,除了耳朵,还需要配合调动眼、口、头:用眼睛观察对方的表情和肢体语言;简单的回应,如:嗯、是的,来鼓励对方继续表达;点头,表示认可等。

  光倾听,还构不成沟通这个概念,倾听之后的反馈十分重要。由于文化、语言、环境等因素的差异,表述与倾听接收之间还可能会有误差,这时,就需要反馈了。告诉对方自己的理解,让对方纠正我理解中的偏差,目的是正确无误地明白对方的意思表述,落实“问题是什么”。

  书中介绍了一种很不错的反馈方法——推测式问句,组织语言将自己对对方的意思理解表述出来,询问对方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不用担心自己的理解有误,也不用担心对方觉得你弱智,这种推测式问句会让对方觉得你是一个真诚的人,想要真正理解他,从而原意为你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感想,方便你了解事情的原貌,这对于解决问题都是非常积极正面的影响。

  暂停还能帮助我们走出思维定式,在遇到紧急事件时,我们的大脑就开始自动搜索以前的经验,这很容易造成思维定式,如果在此时暂停一会儿,就会有意识地让大脑在经验之外另辟蹊径,增加一条新的行之有效的途径,避免用经验套问题,忽略其他重要的方面。

  暂停,是有意义的留白,让乐章更加有节奏感,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问题面前保持冷静的头脑,不带偏见和思维定式地去面对问题,搞清问题本质,有效率地找到应对方法。

  《暂停:有些事只有停下来,才能想得更清楚》读后感(七):冲动是魔鬼

  我是个急性子,容易冲动,虽然一直告诫自己冲动是魔鬼,发脾气前先深吸一口气,让情绪缓冲一下。无奈啊,性格自带,所以看到这本书很是感兴趣,想看看怎样能改变自己冲动这个坏毛病。

  有些事只有停下来,才能想的更清楚。书里紧紧围绕着暂停这个主题,许多问题都拉到暂停这个问题上。很多地方觉得有些生硬,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原因。也或许,我们生活中许多问题都是需要暂停来解决的。现在生活节奏快,每个人都在拼命往前奔,错过了许多路边的风景和事情的真相。的确需要暂停一下,思考工作和生活的一些问题。正如书中所说,许多人都觉得我事情那么多,都还需要处理呢,怎么有时间暂停?我们一直在做决定,总是忘了认真思考一下决定是否合理。

  一味向前冲的做事模式会让我们失去许多好机会,书中的暂停公式很值得思考:暂停(镇定)+好奇心+虚心=专家级的效能与个人价值的实现。人在冲动的时候做出的决定和讲出的话都有太多的主观性,这给我们带来许多不可估量的不好的后果。那保持好奇心和虚心,生气的时候更需要好奇心,了解下别人的想法,暂停一下,可能根本就没有什么问题,事情很好解决了。平时生活和工作中,大多数人都习惯性地对别人的意见做出的第一反应就是辩解,寻找对自己有利的角度来替自己开脱。能听得进去别人的意见,还认真思考的人,就会更成功一些。冲动时讲出的话做出的事都是相当不理性的,给自己带来更多的不变。

  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吵架的时候,脑子经常会处于亢奋状态,根本无法思考,只是语无伦次地喊出一些不理性的话,脑海里也会闪出这样是不对的,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这个时候完全是一种攻击性的状态。利用书中这个简单的暂停,保持好奇心。最近我试着在生气时,忍住不发火,而是询问对方的意思,就发现很多事都是误会,对孩子也是,孩子犯错了,我们第一就想着批评教育他,如果仔细询问孩子的想法和动机,就会发现,孩子的世界很单纯,有些时候他只是还不懂这么做是不好的,他只是好玩,并没有恶意。单纯批评的话,孩子当时会改正,但是他被误会的那些想法会继续存在在他的脑子里,下次还会再发生这样的事。所以大家都讲,冲动是魔鬼,那些懂得暂停的人通常会显得更睿智一些,会倾听别人的想法,从而做出相应的判断,很好地解决问题,成功人士大多都是会懂得暂停的。

  方法是教给我们了,这些道理我想以前我们也大多都懂,怎么实施才是最难的,书里理论方面的更多一些,至于成效只能靠我们生活里来慢慢实践学习了。正如封面所说,有些事只有停下来,才能想的更清楚。这句话基本上概况了书里的内容,书名当真是贴切的不得了。时刻默念这句话,一起摒弃冲动这个心魔,走向更好的自己吧。

  《暂停:有些事只有停下来,才能想得更清楚》读后感(八):暂停,三思而后行

  初看《暂停:有些事只有停下来,才能想得更清楚》这本书,想起来很多从小到大学过的中英文成语:三思而后行、吾日三省吾身、take a second thought等等,本以为只是把我们每日所忽视的最浅显的道理加以论述,实用价值不大,但读完引言和第一章就发现这本书参照了商学院课程的教学方式,除了理论性的讲述之外,还设置了专门的案例部分,并列举了应当特别注意的问题和实用的小技巧,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正如作者所说,我们处在一个世界不停变化、瞬息万变的时代,每个人如同上了弦的发条般不由自已的转动,无论在职场或是在生活中,仓促决定、情绪失控、与人摩擦的可能性都大大增加。如果我们能有意识的运用书中的小技巧,就能做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为我们的事业和人生创造更和谐的人际环境。

  凡事都是知易行难,想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更是难上加难。尽管已经通读完本书,知道了有关情绪暂停的各种理论和小技巧,但我刚在一次家庭内部小矛盾中忘记了运用暂停的力量。看来,本书出版商在书的最后为读者准备的暂停小贴纸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把它们贴在醒目的位置有助于时刻警醒自己从惯性的思维和固执的情绪中抽离出来冷静思考。

  本书作者是成功的记者和商业传播人士,因此她将新闻行业的职业访谈技巧融汇到这本书里。这本书传授的最有用的技巧便是记者访谈式的“推测式问句”,用来确认对方的真实意思。这一点我们大多数人在日常沟通中都忽略了,而大多数沟通的误会其实都是由于双方想当然引起的,自以为自己当然理解了对方表达的意思,殊不知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对方说的话未必是真实的意思,而用自己的理解以问句的形式请对方重新确认一遍,可以有效避免这种误解的产生。

  虽然瑕不掩瑜,但美中略有不足的是本书的翻译是台湾人士,很多翻译语汇习惯与大陆习惯不同,因此如有时间,建议可以从google books里搜到这本书的英文原版The Power of Pause: How to be More Effective in a Demanding, 24/7 World的部分内容,可以对照阅读,有些内容阅读英文理解会更深刻。

  《暂停:有些事只有停下来,才能想得更清楚》读后感(九):保持清醒觉知,从而明智行动

  翻开《暂停》读了几页,就想到一本书,《咖啡: 一种从容和谐的职场智慧》,这本书很早了,里面也提到了“停下来”,而我理解,这个“stop”其实是“慢下来”,也有“暂停”的意思在内,太快,人容易被情绪牵引,看不清事务的全貌,导致做出错误的决策,引发错误的行动,不良的后果。

  看到最后,我觉得这本书的确称得上《咖啡》的升级版,虽然作者不同,时代不同,但二者的思想一脉相承,另外,《暂停》当然更合乎时代,所以内容比《咖啡》更新更实用。

  我因为一向在“暂停”方面做的不错,所以对于论点是认同的,论据方面看得也不算细,我只关注对我有新意的部分:

  1、好奇心的作用。

  在爱德华•德•波诺的思维工具中,PMI非常重要,I代表着兴趣、好奇心,我一向是具备好奇心的人,也对好奇心的作用并不怀疑,但在这本书里,对这个作用阐述得更好:“保有好奇心,不要怒气攻心”的思维和心态,可以化解任何可能出现的危机。好奇心是可以培养的,可以经常询问自己“有没有什么我以为知道,其实根本不知道的事?”这也是一种觉知,怀有好奇心,形成问自己的习惯,则容易去探察,通过这样做,可以拿回控制权并找回新选择。什么是好奇心和好奇心提示检查表非常有用,后者,和PMI类似,是一个工具,有了这个检查表,开始的时候可能是生硬的训练,后来就会形成思维的一部分,自然而然。

  2、领导者的工作。

  领导者,之前或者现在,主要是“拥有知识的人”,而在未来,会成为“创造知识的人”,领导图意味着,“无论是否立即作出最后决定,都有能力掌握控瞬息万变的局面,这同时也意味着:有能力激励组织里的其他人(无论角色或职级),愿意一马当先负起责任”,掌握局面和激励他人,都需要创造性,需要灵活的思考、充足的柔性。一个组织的发展,也不能太快,需要适时地暂停,看清楚眼前的道路,对未来做出预测。一味埋头急行军,有可能进入陷阱而不自知。爱德华•德•波诺有个翻墙的例子,对此是形象的说明,非常有意思。

  3、如何养成“暂停”的习惯,以发挥暂停的力量。

  书中给出了12个办法,也是全局的总结。有些人悟性高,一看暂停就懂得是什么意思,有些人悟性差,即使给出了具体的12个方法,可能仍然不得要领,从这12个办法,可以阐发出一系列的工具,比如提醒卡(和书后面附的“暂停卡”类似,但要复杂些),这样的话,可能普及面会更大一些。知识的工具化,我是跟着畅游的陈德文学来的,简单、有效。

  《暂停:有些事只有停下来,才能想得更清楚》读后感(十):暂停:学会使用推测式提问

  这篇文章是我读书后做的一篇教程,希望书里提到的推测式提问能为更多人知道。

  我在微信里常常收到同学的疑问,说自己是一个内向或者不善言辞的人,很想加入寝室同学之间的交流,但是自己总不是不知道如何开口,偶尔一插话,就容易冷场,请问这种情况怎样解决?

  我想每次你开口就导致谈话的冷场,一种可能是否是你并没有准备把握别人交流的含义,贸然插话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

  还有的同学误认为一个口头表达能力好的人就是反应快的那个人,甚至是谈话中要针锋相对的那个人,这更是误会。

  很多想插话的人,其实根本没有搞清楚别人在聊什么,突然插一句自以为是的话,当然无法让别人配合,只能冷场。别说一群人聊天,就是两个人说话,这样的场景也很常见吧?

  A:今晚我们不要去看电影了吧,最近的电影都不好看…

  :我就知道你舍不得花点时间来陪我!(预设立场的沟通)

  A:不是这样的,我今晚其实是想去上自习,马上就要考六级了…

  :别解释了,你是不是觉得我不懂事,总是耽误你的学习!(情绪化沟通模式)

  A:你怎么这样呢,我没有说这个意思啊

  :你就是这个意思,你每次都这样!(内心不满,陷入争论发泄的模式)

  ……

  你看,如果每次沟通这样,谈恋爱能不变成彼此伤害吗?

  有效沟通的前提是你能准备理解别人的话语含义,很多话语真正的含义是潜台词。所以在你准备开口之前,不妨听听《暂停》这本书的建议,先暂停一下,确定你已经是正确理解别人的意思,然后再进行沟通。

  我们要意识到沟通的过程中,我们的话语含义常常会被误解或者曲解,不论是你的意思,还是别人的意思,都一样。这种误读往往造成我们彼此之间深深的误会,还不清楚哪里出了问题。

  所以我们建议,在沟通过程中使用“推测式问句”进一步澄清别人的话语含义。

  那什么是“推测式问句”?

  其实非常简单,就是用如下的句式开头,复述你对别人的话语理解。

  听起来,你的意思是……?

  如果我没有理解错,你的意思应该是……?

  看看我有没有弄懂(误会)你的意思,你是担心……?

  先等一下,我想把你到目前说的意思先讲一遍,你看看我说得对不对……?

  推测式问句不希望你:

  马上对别人的话发表自己的意见,除非你很确定你了解别人的意思

  在没有真正搞清楚别人的顾虑,就马上给别人建议,或是出主意

  在不清楚别人的真正目的情况下就马上解释你为什么这么做

  所以这样的提问方式,可以避免我们在沟通时带入太多自己的情绪或者偏见,或者预设各种立场曲解别人的含义,而且复述的过程,也有助于我们更好组织自己的谈话思路,让谈好更好的进行下去。

  特别是在对方处于情绪之中时,冷静使用推测式提问,你可以更多了解是否有可能:

  有没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原因让对方做出这样的事情?

  有没有什么和你无关的压力,是对方正在承受的?

  有没有什么其他因素,让对方以为他的想法是对的?

  推测式问句不要求你一字不漏复述别人的话,应该用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给别人确认即可,也不希望你在沟通过程中只做一个倾听者,我们知道,有时候你耐心做一个倾听者就可以让对方心情好很多,这是一种有安慰作用的倾听,推测式问句要求你展现更积极的态度,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理解,让别人了解是否正确,这在工作场合或者需要合作的场合,是非常必须的沟通习惯。

  我们常说说出去的话是“覆水难收”,这句话的含义就是不是话说出去就完成了沟通,而是确定对方准备理解到你的意思,才能有效的沟通。所以推测式提问不仅仅可以由你主动问,你也可以暗示别人,复述一下你的话语含义,看看你们是否理解一致,这样的沟通才是有效的。

  如果担心被别人误解,重要的事情你可以主动问:我的意思你明白了吗?要不请你说一遍,我听听有没有遗漏什么,好吗?

  这样的沟通才能有助于建立彼此的信任,尤其是避免曲解或误解或者遗漏别人的信息。

  我们微信有个同学提供了一个方法,他说有个简单的方式可以找到有经验的人帮助自己。

  首先你得在你的朋友圈找一个判断力比较厉害的人(比如我找的是我们经理),然后每当你有问题的时候(比如我的项目进展到一定项目,我的客户对我说了一句话,不知道是故意说的还是若有所指说的,或者根本是自己多想了),然后自己仔细去分析,结合前期对客户性格的了解,分析,猜想推断,然后去把这件事情告诉我的经理,先是尽量客观去描绘,尽量客观,然后再把自己的分析给他听,最后问他的意见,他的推断,最后再看客户做法是否验证了自己的想法,答案是肯定的就OK,如果是否定的,那么还得仔细思考下哪个流程错了,哪儿判断错了。

  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推测式提问,在你没有办法和你的沟通对象进行直接的推测式提问的话,寻求一位有经验的人帮助你分析,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