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新金融秩序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新金融秩序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7-22 04:5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新金融秩序经典读后感10篇

  《新金融秩序》是一本由罗伯特 希勒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元,页数:30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新金融秩序》读后感(一):《新金融秩序》读书心得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金融领域可谓发生翻天覆地发展变革。但是这些进步带来的经济发张本身并无法确保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巨大的经济隐患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弥漫在当今世界的每个角落

  如今全新的风向管理文化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在一起,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对实现现代化金融体制有着异乎寻常重要意义。它的出现方面使我们能够将风险管理手段系统化,另一方方面还能为我们分散风险,打造内容丰富数据库,以前需要通过高薪雇佣的专业人士完成工作,在新技术的帮助下都成了简易廉价的工作。者一系列叹为观止的技术创新都见给人类历史添色不少,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中大改善。因此,席勒认为,在未来某一天,令人束手无策的风险会终结这些技术创新。

  首先,在本书中,坐着试图从罗尔斯的《正义论》原则出发,定义自己公正的原则。《正义论》目前是西方哲学体系中公认较有说服力的著作。曾经我也拜读过,不过席勒的论述让我深思:我问自己,在生来即与身边人地位相等的概率几乎一样前提下,我们的生存的世界将会是怎样的呢?在次前提下,我们必然关心身边所有人的生活状况,而非仅仅是弱势群体。在提出这个问题时,我是站在将全世界视为同一幅画面高度,以最广泛的知觉体会平等机遇,以及人生阅历给我们带来的情感。站在这个高度,收入不平等的现象不再是一个自动归为负面因素,而不过是整个景观中的一个因子。我们可以在此前提下容忍相当程度的不平等,而我们肯定是不容忍的是无缘由,随机且令人痛苦的不平等现象。使得,在我们的生活阅历中,家庭背景成长时的环境,或多或少会影响我们对待事物看法同时在不知觉间,倾向于与自己阶层利益攸关的观点。有意识的克服这样的偏见才能具有普世价值情怀,这是我们培养经世济国的情感中必经阶段

  在希勒所勾画的二十一世纪新金融秩序中,每个人的生活都会随着不确定性减少得到改善,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也将会变得安全。当意识到风险随着不确定性的减少,生活有了保障之后,所有人都将比一起拿更具有冒险精神,在从事各类活动时也将更有动力,最终这个世界也将成为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界。

  但是如何创建一同全新的当代社会制度,让我们在其保护主动采取措施处置风险?思考过程关键一点是摒弃人定胜天观念,因为这种 错误的观念是我们面对风险是麻木不仁,使我们无法认清应该推行何种政策,应该追求何种社会,使我们对别人遭受的不幸视而不见。只有摒弃这种观念,我们才能将风险分散到全社会成员中的制度,这种制度一方面鼓励人们主动承担更多的风险,另一方面,为他们的行为提供更高程度的保障,而在我们国家,人定胜天的观念是何等的根深蒂固,从文化的角度,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都有一种命运已然由天注定的教悔。所以创建这种制度从这个方面来说任重道远

  《新金融秩序》读后感(二):炒自家房子正确姿势

  中国接近20年房地产繁荣,让绝大部分国人亢奋。上车的、没搭上车,依然像印度人乘火车那样卯足劲的朝挤上。针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也越来越细化,诸如社保缴纳年数、认贷认房、限购限卖,令人眼花缭乱。不过世界上没有只涨不跌的东西,房地产永远涨也只是一种个人幻觉。对于拥有房产的人来说,把纸上富贵变成真金白银办法,好像只有卖房一条路。对于安土重迁的国人来说,这不是一个好办法。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房子的保值问题呢?席勒教授的这本书给我们很多启示设计好的交易合约,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席勒教授自己在美国就设计过房子期货和期权产品。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经历了一次房地产下跌,巨大的资产贬值让房产持有人不知所措。席勒教授设计主要地区房价指数,然后根据这个指数开发出衍生产品,人们可以通过衍生产品的买卖来对冲资产价格变动

  中国的金融市场特别是衍生品市场才刚刚起步。在金融市场发达的美国,席勒教授的这个产品最终没能成行,且不说后学的我们。不过书中13章讨论的“国际风险分摊协议”的思路,以及第9章的“宏观证券”的想法,可以用来设计一款产品来解决这个问题。

  房主将自己的房子挂出,卖出这一行说明自己的看空后市的。预期房价会涨的投资者,可以组团买下。房主不用搬出自己的房子,只需要按市场价给买家房租。我们假设一年后房价上涨,房主如果要房就得补齐差价;如果一年后房价下跌,则买家承担贬值价格,当然了房租会冲抵一部分亏损。这个合约仅仅是一个demo版,没有考虑房产的净值(除去贷款)、房产证的保存、过户以及集合产权的问题。这种合约完全基于现货价格,没有向金融机构贷款,不会与去杠杆的大环境相冲突。相反是一个风险分散性的产品,还可以深化成证券化产品,让风险转嫁给更多的人。

  ------------------------------------------------------------

  席勒教授关注的是各类资产配置,尽量用市场化的工具股票、期货、期权、保险来解决资源配置的问题。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是书中重要的一部分,给我们制定宏观政策许多启示。

  我国目前主要采取转移支付形式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种财富再分配方式不能说是最好的,所有的财富分配、或者说资源交易都会有交易成本和摩擦成本。把资源收上去的税务机关和把资源发下去的民政机构和红十字会慈善机构的运转,都需要大量财税维持,这个费用就是再分配的成本。现在的民间慈善机构越来越多,如果建立全国慈善数据库,将发展程度不一的地区分级,给出一个善款扣税系数,比如向西藏地区捐赠100万,可以抵扣150万的税,而向广东地区捐款,只能抵扣50万。这样就能引导社会资源流向欠发达地区。

  《新金融秩序》读后感(三):金融风险能够避免

  在过去几十年间,金融领域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发展和变革。但是这些进步带来的经济发展本身并无法确保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巨大的经济隐患和收入分配不公等诸多问题弥漫在当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面对上述诸多风险,人们迫切需要一种高度保障的制度,以帮助他们在遭遇风险时得到更好的保护。对此,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罗伯特•席勒在《新金融秩序》一书中针对如何应对金融风险,提出了恰当有力的解决方案

  在书的第一章节中,席勒对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做了一个历程回顾。他指出,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革新,全球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身边的风险越来越小。在他看来,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面临了许许多多的经济风险,这些风险时刻都在威胁着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工作、住宅、社会乃至国家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然而现有的金融制度对这些风险却是束手无策的。因此,他提出建立21世纪金融新秩序是大势所趋,并在书中针对金融业融资市场、保险业、税收、社会福利和国家合作提出了金融风险6大理念,旨在通过这些新型金融工具让更多的人共同承担经济风险从而分散和减轻这些风险。

  席勒指出,这种全新的风险管理文化与信息技术手段紧密结合在了一起,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对实现现代化金融体制有着异乎寻常的重要意义。它的出现一方面使我们能够将风险管理的手段系统化,另一方面还能为我们分散风险,打造内容丰富的数据库。以前需要通过高薪雇佣专业人员来完成的工作,在新技术的帮助下都变成了简易廉价的工作。这一系列叹为观止的技术创新都将给人类历史添色不少,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重大改善。因此,席勒认为,在未来某一天,令人束手无策的风险将会终结于这些技术创新。

  在席勒所构画的二十一世纪新金融秩序中,每个人的生活都会随着不确定性的减小而得到改善,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也将变得更加安全。当意识到风险负担减轻,生活有了稳定的保障之后,所有人都将比以前更具备冒险精神,在从事各类活动时也更有动力,最终这个世界也将成为一个充满更多希望的世界。

  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阿克洛夫曾对《新金融秩序》一书做出这样的评价:“在书中,他提出创新型风险管理手段不仅能提高富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能改善穷人中产阶级生活状态,我们能够针对生活中面临的各种严重风险进行投保。可以说本书预示了未来这个实际中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

  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和变革时期,现有的经济体系还亟须得到完善。席勒所提出的金融新秩序,对我国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控制金融风险,确保经济安全无疑也具有参考价值。

  (未经本人允许不得转载。)

  《新金融秩序》读后感(四):当代资本主义的《理想国》

  在经济界,有两部书可以称为资本主义的《理想国》。

  一部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在资本主义早期,强调了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的伟大,基本观点是市场分工,提高效率,扩大市场容量,又反过来促进市场分工。

  一部是马克思的《资本论》,资本主义中期,强调了资本主义内在的矛盾,基本观点是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矛盾,阶级对立不可调和,资本主义危机不可避免,加剧了矛盾和对立。因此需要另辟蹊径,建立否定资本主义的共产主义社会。

  如果说还有第三部可以称之为当代资本主义的《理想国》的话,这本新晋诺奖获得者的“旧书”《金融新秩序》(英文版2003)可以作为候选者和有力的争夺者。

  开宗明义作者指出,金融的核心功能是“风险管理”,而且,与传统的观点不同,这种风险不局限于金融市场,更可以触及“公平正义”,从而构建一个美好新世界。

  具体而言,风险管理的对象,既包括个人、家庭,也包括行业、国家甚至整个世界。而作者构建金融新秩序的工具箱里,有生计保险、宏观市场、收入挂钩型贷款、不平等保险、跨代社保体系和风险控制国际协议等六件法宝,每一件都师出名门,非同凡响

  而要构建金融新秩序,除了六件法宝,还要两个锦囊:

  一是新技术,关键在于处理信息,以大数据电子货币等为代表

  二是新观念,关键在于认清自我,以心理学、消除偏见等为支撑

  大体上说,资本主义三个阶段,三位大家,三部“理想国”,经历了从肯定到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最终的结局是否圆满,仍不得而知,不过作为一个屡屡成功预测各种泡沫的行为金融学家,希勒在这本书中所体现宽阔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值得赞赏。另外,他在耶鲁大学公开课“金融市场”广受欢迎,学过之后相信会对作者的思想有更加全面深入理解

  耶鲁大学公开课:金融市场

  http://v.163.com/special/financialmarkets

  《新金融秩序》读后感(五):用金融的理念打造一个理想国

  看过多本罗伯特希勒的书了,一直比较喜欢他,也看过他的公开课,课堂上,他显得温尔文雅,甚至有些小羞涩

  这几天,略有小恙,头晕之际,翻开这本《新金融秩序》一书,却被它振奋到了。它不仅风格迥异于希勒其它几本书,而且构想之宏大,完全超出预期。可以说,本书中,希勒在力图用金融的问题去解决世界上现存的几个重大问题,力图利用金融的方式设计一个理想国!--去解决国与国的差距,收入不平等,发展中国家外债危机,老龄化,资产价格波动,人们职业选择方方面面的问题。

  首先先从金融的意义上讲,希勒认为尽管金融业出现这么多问题,但是现代金融应该是社会经济模式发明创造试验室,金融能够促生创新家,是因为金融学的意义首先是通过风险管理促进人们去承担风险而推动创新。但是,我们现在只将金融局限于一个狭窄层面,而并未在更大范围发挥作用,因此,希勒提出了“金融大众化”的概念,就是将金融覆盖的领域扩展到全世界每个角落。--而现在,大数据的应用,电子交易系统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均可以使这种梦想变为可能

  基于这一点,希勒所说的新金融秩序实际是一种新的风险管理框架,通过这一系列风险管理框架设计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问题纳入金融体系来解决,从而解决目前世界经济、社会,甚至是政治方面的一些问题。

  希勒提出了新金融秩序的六个理念,第一,提出长期保险概念,我在这里举两个有趣的例子,是希勒提出的个人的职业生涯保险和房屋经济价值保险。个人职业生涯保险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比如说一名煤化工研究人员毕业时可以对自己未来收入与保险公司签定合同,保障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收入水平不致于因行业衰退而受到影响,即便将来煤化工行业萎缩,行业工资大幅下降,他也能保持基本收入水平。这种保险为了避免道德危害影响,可以用行业指数来作为参照 ,比如可以设计煤化工行业薪酬行业指数,如果指数下跌过快,此位煤化工从业者可以获得相应的保险以弥补他的萎缩收入。而房屋经济价值保险,则是将保险合同和房地产指数挂钩,说白了,房子如果跌价,房贷金额甚至资产总值可以不受影响。

  第二个理念是指宏观市场概念(这个概念很大,也是本书中最令我心动的东西。。。)希勒设想建立一个超越国界,以全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之和为标的的市场。(这个理念和第三个理念是相联的),我通俗的解释一下就是,一个国家可以通过出售本国未来国内生产总值份额--即国家收入所有权的方式来筹措资金,而且这种收入所有权可以到宏观市场上来易。比如,玻利维亚政府现在需要发展基础设施缺钱了,这个国家有固定的白银矿,它就可以通过预测自己国家未来的GDP,并且估一个值,籍此把未来GDP卖出一个比例来筹措资金,而且这种资金权利可以上宏观市场交易(即资产证券化)。可想而知,这个宏观市场的规模远远大于我们所设想的现在的某一国别的股票交易所,实际是个强势的经济联合体中的大交易市场,是个世界市场。)

  这是多么大的野心啊!---这么大的宏观市场设计如果可行的话,真的可以进行全球最大范围的风险分摊。。。希勒还提出来,美国保险公司就可以利用美国现在经济前景比较乐观的时机发行以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为基础的宏观证券,把融来的资金投资于代表其它 多国国民收入的宏观证券,这样做的实际效果是把美国国家单一风险置换成世界其它国家国民收入共同组成的投资组合风险。这样做下去,国家风险将大为降低,而且国与国的不平等差距将大为减少,非洲等国家面临的种种问题也可以得以解决。

  能想象出来,这个宏观市场一出来,我们每天早上看到的,就是不是纳指,道指,东京指,而是,今天中国涨了多少,印度跌了多少,美国连续上涨,等等。很有意思吧!!!

  希勒这个宏观市场的设想也不是空穴来风,1994年,花旗银行就曾向保加利亚政府提供了18亿美元的贷款,而贷款利息与保加利亚经济增长率挂钩,也就是说,经济增速越快,其支付利息越多。(结果是保加利亚经济涨的没那么快,所以利息少付很多。)还有一个例子是2001年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推出的新加坡股票(NSS),它就是用经济发展速率来支付红利的。只是没法交易,因此就没法卖给外国人。只是新加坡内部的激励国民的内部持股形式而已。

  第三个理念是收入挂钩型金融产品(在这里我想把收入挂钩型贷款和指数放在一起。),这是指银行可以根据个人,机构或者政府未来的收水平发放贷款人额度,而且个人可以出售自己未来收入的份额。政府上面讲过了,个人是什么呢,比方说,小明今年要读MBA了,但是他没钱,他被录取后,就可以出售他未来收入的比例,比如MBA毕业后年收入的10%,而获取MBA贷款,并且也可以进行交易。(我给这个概念取的名词叫,软资产证券化。)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每个职业收入所有权都可能被编制成指数,这样,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医生指数涨了多少啦,MBA指数降了多少啦,矿业工程师指数涨了多少啦等等,甚至可以以之来指导同学们的未来职业选择!~~~

  第四个是不平等保险,是指政府通过立法,强制规定社会收入差距的上限,一旦高出上限,自动启动一个更激进的税率,以避免财富分配差距的进一步加大。(这个我的理解倒是真是缓和政治矛盾的不错的解决方案,省得两边总是打来打去的,只是刚开始这一步,太难迈出了!)

  第五个是跨代保险,这个是对现在养老金制度提出了一些改革设想,现在随着人口老龄化越来越厉害,领取越来越多,贡献则越来越少,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养老金空洞的问题。希勒提出,希望个人缴纳养老金的比例里面加一个成分就是把退休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作为每个家庭税后收入的社保贡献,这样,人口结构怎么变化都不会影响养老金大池子的变化。(这个实际上是当老龄化出现的时候,年轻人要多缴钱啦。。。)

  第六个是国际协议管理国别经济风险。就是两个国家签订风险协议,比如本书中的例子,阿根廷和韩国,1965年,阿根廷是发达国家,而韩国不过是个发展中小国,如果阿根廷当时与韩国签定国际协议,约定未来如果韩发展的好,韩就给阿钱,反之亦然。具体执行上,希勒建议,要以一个国际机构作为第三方,并且协议期最好50年以上。比如,现在印度就可以与多国政府签订此协议。这其实是一种金融手段,完全不是一个政治性的全球政府,完全不必要通过争吵不休的利他主义原则来不停地探讨历史上缕缕发生的外债危机问题。

  这六点的提出可以说让人耳目一新啊,---主要是希勒把金融的基本精神延伸到了国际生活的方方面面。

  希勒指出,他在九十年代就开始着手考虑的以上概念,现在完全具有推行的基础,因为,大数据的推广可以使我们建立全球性的风险信息数据库。而且电子货币的推广,完全可以用指数会计型单位等来代替实际美元,取代金钱的功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通胀问题。

  对于目前探讨甚炽的金融创新是否过度的问题,从文中可以看出,希勒的态度很明朗,金融创新是有一些问题出现,但我们的解决方案不在于压制创新,反之,更应该鼓励创新,而且要通过金融技术的革新为过度波动提供缓冲。

  如果说本书有不完美之处,那就是看到最后,还是有一种痒痒没挠透的感觉,框架非常大,细想也并不是不可实行,但还缺少进一步的阐述与论证,不过,能提出这么一个构想和框架,供更多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金融学家去进一步拓展,探讨其具体的可行性,这也是功高居伟的事情了!如果说,未来这些概念有可能逐渐实施,那么此书和此书中进行的思考都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