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暗战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暗战读后感10篇

2018-07-24 04:2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暗战读后感10篇

  《暗战》是一本由刘台平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07,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暗战》读后感(一):故事背后的故事

  开篇珍贵照片是吸引眼球亮点比较巧合的是最近也正好在译类似内容,所以对其内容比较有兴趣特别传奇人物戴笠的一些内幕。其实越是这种历史上有争议任务,背后越是有故事,众口难调。多亏梅乐斯的细致调研才能事实真相面世,才让戴笠有了“殉国”的美谥,也为戴所受到的不公正中伤进行了斧正。而那句“他是个好人”足以说明一切,历史没到一定的时候,往往难以明了真相,只有在岁月流逝误解冰释以后,真相才慢慢浮出水面。大约只有这种机构里的人,才让人有一种神秘莫测之感,至少是有一些行为信息让人迷惑,毕竟是情报所,就连房子也如迷宫一般,让人有扑朔迷离之感。记得以前一些语文课本里形容某个令人尊敬的人,总是会说他目光炯炯有神”,这里居然也拿来形容戴笠的气质,可见文章对戴笠其人持肯定态度。但后面叙述点点滴滴,即使毫不敏感的人也感觉蹊跷,梅乐斯甚至形容说:“这太神奇也有点恐怖!”,他感觉好象一部传奇电影,而他居然成了主角。也许是他深信上帝信仰背后,给了戴笠一种十分信任的感觉,所以在圣诞节这天来读这本书,也许正是上帝的安排

  但是读到“只有中国人才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完成这样浩大工程。”心里不禁充满了悲戚心痛,中国老百姓应当是世界上最能吃苦又最任劳任怨人民了。“云南各族民众,在几乎没有任何施工机械情况下,靠着自己双手在云南西南部的崇山峻岭原始森林中,建造了一条一千多公里的简易公路。”而西方人种族优越感,又无不隐藏在彬彬有礼表面之后,要维持自身的民族自尊自豪感,是要有勇气智慧的。但美国与中国的合作中,又能看到牺牲最多的美国人那种高尚视死如归大丈夫气节,让我想起不久前看到过的一个电影里那个军官的高尚人格,竟也能感动铁石心肠的日本军官,让人怀疑他对他有着某种程度暧昧,让人闲言碎语说他们是同性恋,而我则认为,所谓同性恋,不过就是对美好心灵的爱慕,所以这种爱恋就不为性别所限。

  《暗战》读后感(二):《暗战》:透过硝烟写故事

  人类有许多糟糕发明,尤以“战争”为最。不过对于生在和平年代人们,硝烟的味道陌生,以至于现在的人们会把战争那些事儿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随之而来铺天盖地的谍战剧。任何事物都不能也不应该被盖棺定论。但文艺作品最忌泛滥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这种泛滥的状态产生的低质化作品却仍可以攫取大把利益,却反映问题的真正根源,其实是在市场

  回到正题。刘台平先生的《暗战》是近年来充斥在市场上的谍战题材的文艺作品之一。有些与众不同的是,作者刘台平先生来自宝岛台湾,现职中时报记者。他的记者身份使得这部作品文字凝练好读,情节紧张而又不失节奏感。同时他还是香港亚洲周刊撰述委员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硕士,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研究学者优秀学术背景使得作品在好读的同时又不失学术风范。他著有《遥远的枪声》《珍藏二十世纪台湾》《成吉思汗传》等考证类作品,使得他在撰写此类作品时游刃有余,又有的放矢

  在创作《暗战》这部作品的时候,本书作者搜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援华抗战的大量历史资料经过整理,再现了1943—1945年抗战期间中美两国特工人员联手袭击日寇的联合行动,包括深入敌后,对敌监视,侦查截取情报,杀敌锄奸、爆破袭击等等。故事以“中美合作所”为核心,涉及到了关于戴笠,关于梅乐斯等历史著名人物不为人知的侧面。史料上的专业详实同样是这本书的一大特色。作者引用了包括梅乐斯自述在内的一系列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从而令作品的真实性有了保障

  除此之外,读者同样可以从作品的阅读收获充分的阅读乐趣。作者写抗战期间中美特工人员敌后活动纪事,写他们为抗战搜集、侦译、传递军事气象情报和训练抗日武装部队进行敌后破坏活动,开展对日心理战、经济战以瓦解日军士气和为美国取得太平洋战争胜利起到关键作用这些情节时,情节紧张却不乏趣味。倘若视历史为云烟,权当谈资,本书是极为实用的。

  刘台平先生所书的历史,是透过硝烟直到现世的故事,不必当真的话,可以一看。

  《暗战》读后感(三):《暗战》换个角度解读抗战历史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那段关于抗日战争描述的文字着实有着不少。对于当时的那段历史,对于当时的那些历史人物,今日的公众群体更乐于分享客观的,综合性的,全面分析和品评。也正是基于这样的需求,我们很是有幸地在这样一个开放的公众媒体下迎来了一部换个角度解读抗战的历史书册。

  历史普及读物之《暗战》,梅乐斯自述首度公开,记述戴笠与中美合作所的抗战活动。本书最大的看点其实更在于从另一个角度审视抗战中的戴笠,因为书中有着诸多历史细节和真相的首次披露。暂且抛开是否带有主观主义个人情感色彩,透过本书我们其实还是可以从中分享到不少以往未曾接触了解到的真相。

  本书的最初便以十足直观的历史珍贵照片,带领着书外的读者共同踏上这个寻访抗战历史的旅途。照片中集中展现着戴笠与梅乐斯曾经战场或者筹备抗战阶段工作中的诸多照片。相当地形象,直观,而又真实地将历史的画面逐一展现在你我读者的面前。随后,我们便可以在正文之中解读到大量穿插着历史资料的文字记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援华抗战中中美两国特工人员联手袭击日寇的联合行动,包括深入敌后,对敌监视,侦查截取情报,杀敌锄奸、爆破袭击等等。借助着这本书的讲解介绍,我改变了以往对于中美合作所的认识定义相信对它有着歧义理解认知的人们人数不在少数。而本书之中的讲述,则比较客观地扭转和改变了我们以前错误的认知。其实所谓的中美合作所的真正目的建筑在抗日的目标之上。借由梅乐斯到中国为引子,书中的文字逐级递进地讲述和介绍着中美合作的历史一幕。书中的文字震撼人心高手过招,决战密码黑色烟幕,潜伏猎杀,连手出击,血的考验魔鬼训练营,无名英雄等等话题都是再现着当年抗战的艰难以及中美合作共同抗战的坚韧不拔。尽管条件恶劣,但是所有的一切都难不倒这群热血男儿。而这其中,我们原本深恶痛疾的特务戴笠也显现着他的抗日信念斗志。对于一个人的评价不在于文字的多少,而更在于其内在的综合性分析。由《暗战》一书引领我们走入的是另一个角度解读历史和历史人物的方向

  鲜为人知的抗战故事在《暗战》得到了进一步深入的诠释。抛开本书内容中主观因素的某些精神偏袒或者偏向,身为读者的你我或多或少都可以从中分享到某些以往并不知晓的抗战历史和真相。这究竟是怎么样的一场战斗呢?让我们走入《暗战》的文字,一睹它的讲解和品评吧!

  《暗战》读后感(四):中美合作所的前世今生

  我想,对于像我一样的一般读者而言,《暗战》一书的最大作用就是告诉了我,什么是中美合作所。这个由梅勒斯和戴笠共同组建的合作所,最初只是因为美军想从太平洋西岸打击日军,而当时的美军却鲜少知道太平洋西岸的水文、地理知识,因此希望借与中国军队的合作来达到双赢。这一点可以从梅勒斯曾任美军海军可以看出端倪。而另一方面,中美合作之间也有着相互的利益需求,据说戴笠手下的军统最早破译了日军可能袭击珍珠岛的密码,虽然一开始告知美国,被美国上下视为笑谈,但随后发生的“虎虎虎”袭击,使得美国不得不重视中国对日本密码的破译,当然,作为特务头子的戴笠自然不会傻乎乎地交出来,他要保持这块诱饵吸引力,以求获得更多的支援。

  不过,必须指出的是,作为理中客的一份子,在书中我看不到作者刘台平有关史料的引述,因此,我也不知道多少是听闻,多少是历史。当然,如果不在意这点,我们还是能看到不少戴笠与梅勒斯的八卦

  比如戴笠为什么不喜欢英国人。因为戴笠在香港曾经被抓过,还好被及时释放,要不然不好就落到了日军手里。作为一个特务头子,我们似乎可以把很多罪名安在戴笠的头上,但是从本书可以看出,戴笠实际上一直刻意处于一种神秘的状态,而且始终坚持在蒋介石的手下,戴笠似乎想维系这样一种状态:你既看不见他,但你又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存在

  而中美合作所的故事确实也打开了我对于敌后抗战的新想法。书中说道,尽管美国也有飞虎队等空军,但美军在中国战场的伤亡确实最少的,究其原因还是美军身边有更多的中国军人保护他们。当然,这不仅仅是由于中国传统的“超国民待遇”,更多的是,中美双方当时的相互需要,中国有万万需要复仇的人,但缺乏的是美军精良装备

  当然,我想中美合作所最大的弊病或许还在于战后,正是由于这样一个机构的存在,尤其是梅勒斯还获得了中国军队的军阶,导致了让人感觉在国共之争中,美国已经选好了朋友——尽管戴笠逝世之时,梅勒斯会认为当时戴笠没有受到公正的待遇,其原因就是马歇尔在调停国共矛盾,但历史还是不可避免走向内战。而内战的导火索,恰好是由于在中共的宣传下,当地的民兵不忿国民党与美军的合作,开了第一枪。(详见杨奎松的《读史求实 : 中国现代史读史札记》)

  《暗战》读后感(五):向抗日的那些无名英雄们致敬!

  向抗日的那些无名英雄们致敬

  这个故事你听过吧:大家知道,在战争年代,鸡毛信不是普通的信,插着鸡毛的信必须马上迅速送达。

  这一天,八路军的钟营长急匆匆来到白家庄找到儿童团长李爱民,交给他一封鸡毛信,说:“这封鸡毛信很重要,你马上闯过敌人的封锁线去送给东沟的民兵。”

  李爱民知道这鸡毛信非常重要,二话没说,把鸡毛信藏在袜子里就出发了。他戴上草帽,拿着镰刀,赶着毛驴,装着割草的样子,专拣沟里的小路走。沟里净是乱草、荆棘,脚被石头子儿碰破了,两腿也被拉了几道口子,李爱民顾不得这些,一路小跑,趟过小河沟,爬过几道山岗,很快来到了敌人的封锁区。

  李爱民急急忙忙走着,来到一个三岔路口,正在琢磨往哪儿走的时候,一抬头,看到右前方一个土坎上有两个鬼子在望着他,嘴里不知在咕哝什么。怎么办?躲开吧,怕鬼子生疑心,也来不及了。李爱民想起出发时,钟营长嘱咐他说的话:“路上遇到情况要沉着,见机行事。”他往四周看了看,正好不远处有一滩驴粪。他走过去用脚使劲踩了一下那驴粪,稀稀的驴粪溅了他一身。他也顾不得脏和臭了,大摇大摆地把驴赶到沟里割起草来。

  两个鬼子跑过来,其中一个像是日本军官,抓住爱民的领子大声叫道:“八格牙路,举起手来!”

  爱民装作傻呼呼的样子,呆呆的站在那里。

  鬼子军官横眉瞪眼叫道:“八路的探子?抓起来!”

  爱民装作惊慌的样子,说:“俺是放驴的!”

  鬼子将爱民的身上从上到下搜了一遍,什么也没搜出来,驴粪的臭味薰得鬼子直捂鼻子

  这时候,鬼子营地传来了号声,鬼子急着要走,踢了爱民一脚,厉声喊道:“赶快滚,这里不准放驴!”

  爱民忍着疼痛,赶着驴迅速来到了东沟。东沟的民兵得到了情报,第二天顺利地配合八路军打下了鬼子的据点,保护了根据地粮食

  李爱民立了一功,受到八路军的表扬

  《暗战》有人这样谈到:《暗战》一书的最大作用就是告诉了我,什么是中美合作所。这个由梅勒斯和戴笠共同组建的合作所,最初只是因为美军想从太平洋西岸打击日军,而当时的美军却鲜少知道太平洋西岸的水文、地理知识,因此希望借与中国军队的合作来达到双赢。这一点可以从梅勒斯曾任美军海军可以看出端倪。而另一方面,中美合作之间也有着相互的利益需求,据说戴笠手下的军统最早破译了日军可能袭击珍珠岛的密码,虽然一开始告知美国,被美国上下视为笑谈,但随后发生的“虎虎虎”袭击,使得美国不得不重视中国对日本密码的破译,当然,作为特务头子的戴笠自然不会傻乎乎地交出来,他要保持这块诱饵的吸引力,以求获得更多的支援。

  幸运的是,我不敢苟同,我只是对其中一章节《无名英雄》特别钟情,我觉得,在一本书中,全书在叙述这种机构的作用以及其他,但是作为题目本身暗战,意在告知所有人:那些无名的力量是有形的,是一股强大的正能量,正是这股正能量,使我们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故此,向那些无名英雄们致敬!

  《暗战》读后感(六):乱糟糟的一本书-莫非在苏宁买的是盗版?

  不记得在什么地方看到本书的推荐了,看到推荐之后,又特地上豆瓣看了一下书评,虽然只有十几个人发了书评,但也有7.7分,于是当即决定尽快买来读一读。

  可是开始读之后,却发现这本书有点名不副实,比较失望。

  1.叙事杂乱无章,时空跳跃毫无逻辑,这一段还说着1942年戴笠与梅乐斯在东南敌占区,下一段又回到1939年的军统内部了,让人摸不着头脑。此外,关于林顶立的相同内容,在书中两个章节出现,基本雷同。

  2.完全看不出本书的文体,既不是关于中美所的纪实文学或史学作品,也不是梅乐斯的回忆录,又不完全是演义。总之感觉对史料的研究很不严肃。

  3.内容涉嫌抄袭,有事关于林顶立的一节,当时读了之后感觉似曾相识,恰好对林顶立产生了兴趣,在网上一搜,结果找到了似曾相识的原因。以前在萨苏的《东方特工在行动》读到过,在一对比,完全一致。

  读了一部分,感觉很不对,于是又去找相关的书,发现一本美国学者魏雯德的《间谍王:戴笠与中国特工》,下载pdf看了一下,没有细读,但感觉很不错,至少每页页脚对引用文献一一做了标注。接下来,还是看看这本书也许更有收获。

  不过二百多页的书,粗粗看一下,倒也看到了几个片段,值得一提,也值得警惕:

  1.认识了杨宣诚,再次了解了林顶立。

  2.军统监听到苏日的贸易协议,日本以橡胶换取苏联的木材,因此判断日军将南进!只有利益!!!

  3.史迪威的操蛋早有耳闻,但是没想到这么操蛋。什么如摩西一样带着几个人走到印度,然后训练军队、开展大反攻云云。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这个家伙要负极大责任。书中提及,史迪威利用手中权力,拿援华物资去讨好英国人,之后又大部分用来装备驻印军,以便进行反攻,成就个人英名,全然不顾中国大陆战场(这也难怪,大陆战场死的都是中国军民,与它无关;从缅甸打回来,可以洗刷他的失败并成就英名)。书中还提及,史迪威得到罗斯福授意暗杀蒋介石,制定了“蓝鲸计划”,是不是罗斯福授意难以考证,但从史迪威的自我、自大来推测,不无可能。

  国家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中国必须自强自立,不能指望任何国家。即便是盟友,当我们对别人的需要,大于别人对我们的需要时,连史迪威这样的“小鬼”也要来掐我们的脖子。

  对2、3点,只能说“娘希匹,这些帝国主义!”

  《暗战》读后感(七):真实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

  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简称中美技术合作所、中美合作所、中美所。在我的印象中,这是犯下滔天罪行的残害革命志士的国民党特务机构。通过本次阅读,才了解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所,是中美联合抗战中,由国民政府军统局和美国海军组成的特工组织。双方筹建及组织领导者分别为中方军统局长戴笠和美国海军中校梅乐斯。在1943年到1945年,中美两国特工人员联手展开了袭击日寇的活动,包括深入敌后、对敌监视、侦查截取情报、杀敌除奸、爆破袭击等,对抗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抗战胜利后,美国海军部公开赞扬中美所是美军舰队在西太平洋唯一的气象情报来源,对盟军胜利贡献卓著;美国《纽约时报》描述中美所是美国海军在二战期间最杰出的工作成果之一。

  查百度百科知道,中美合作所的历史随着二战的结束而结束。没有证据显示中美合作所和军统的白公馆、渣滓洞等监狱有组织上的关系,但是却有证据显示他们没有关系,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是一种误称。不少人之所以将中美合作所等同于白公馆及渣滓洞,主要是从《红岩》等文艺作品得来的印象。中美所从未参与过国共争端。美国左翼汉学家费正清说:“中美合作所的弊端在于,当1945年国共内战爆发时,它把美援全部用在了国民党一边。这就在客观上意味着美国‘过早地’正式加入了反对中共的活动。这为中国共产党所深恶痛绝,并完全有理由把它看作是美国帝国主义的不义行为。”

  书中引用了戴笠对梅乐斯的教育:“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抵抗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同样要大力弘扬抗战精神”,“抗战精神是不畏强暴的拼搏精神”,戴笠还指出,抗战精神还体现为统一抗战的团结精神。虽然编者删去了书中对戴笠的一些溢美之词,但应该说,戴笠对抗战精神、民族精神的解读是客观的。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主旨也是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和民族精神,它已融入我们中华优秀儿女的血液。

  而在梅乐斯,他看到的是一个贫穷的国家在独立支撑抗战四年后,更显拮据困难,公务人员的待遇非常微薄。虽然军统人员担任着特殊艰巨的任务,也不例外。梅乐斯认为:他们负担危险的任务,显然不是想获得那些微薄的薪水,而是基于他们对国家的忠贞,对事业的信仰。梅乐斯曾向戴笠建议,中美所的工作人员,凡做谍报工作或破坏工作完成一次任务的,一律发给奖金,由美国支付。但戴笠没同意,他以为“忠贞是不能用金钱买到的”,只给予口头或精神嘉勉就够了。绝不愿接受美国金钱的赠予来改善同志的生活待遇,来奖励工作的进行。

  “中国人的体质差得可怜,行动迟缓,但却又坚硬凶猛。”梅乐斯对国军无钱买皮鞋,却身手敏捷感到好奇。他说:“中国草鞋军优点,是原始的中国脚,农民劲,出色而凶狠的黑夜杀手,黑夜行动的夜视力令人惊讶。”

  正是中国人民抗日条件的艰苦极其坚强的决心,赢得了美国人的尊敬与信赖,从而在合作所中形成了竭力乐成的开明合作精神。

  这本由台湾人刘台平根据美军二战期间援华的大量历史资料写成的书,为我们提供给了一个全新的解读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视角。应该说,本书的出版,丰富了中国抗战史的研究。

  另外,第117页和118页把“驼峰航线”称为“硅谷”,不知是不是“铝谷”之误。总体来说,本书的编校质量在我近期读的书中是最好的。

  《暗战》读后感(八):那些不为人知的谍战、抗战故事

  现在关于特务的片子真是多呀,想当年我喜欢特务片子的时候,还真没多少这样题材的电视剧。我老公还经常笑话我,一个女的喜欢看这样的片子,不可思议。那阵子,的确我对特务片子就迷的不行了,他们的情节一般迂回曲折,本来要柳暗花明了,结果又疑点重重,我就喜欢在这些变化多端的形势下去猜测谁是特务,谁是卧底,看得津津有味。

  记得最早看的片子是柳云龙主演的《暗算》,当时他的帅气和表演的功夫都让我赞叹不已,尤其是《捕风》中的故事更让我印象深刻:钱之江是捕风者,卧底在敌方捕捉敌人的情报传递给我方,运用智慧与国民党特务周旋,最终以死亡的方式将情报传递出去。在情报人员与敌斗智斗勇的破译过程中,还可以看到两个字--“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为了革命,不惜抛头颅,撒热血。这种强大的精神支柱让情报工作人员的艰苦工作瞬间变得伟大起来,他们也许一辈子会被冤枉,也许从来不能向外界透露姓名,但是他们依然坚持着这样的工作。

  所以,当看到《暗战》这本书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入手,这本书与以往电视剧题材不同的是,出自台湾作家之手,因为台湾和国民党的特殊关系,决定了这本书的内容主要是记录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与美国梅乐斯如何怀疑、合作,促成中美特工工作人员为抗战搜集、侦译、传递军事及气象情报,训练抗日武装部队进行敌后破坏活动。因为这本书是作者收集历史资料整理而成,所以相对比较客观、真实,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即非主流话语解读的抗战历史,对于我们正视历史、审视历史提供了更丰富的史料。

  戴笠其人,估计很少有不知道的,这个国民党的特务头目,因得到蒋介石的信任,长期从事特务与间谍工作,负责国民政府情报机关,担任军统局负责人,号称蒋介石佩剑、中国的盖世太保、中国的希姆莱、中国最神秘的人。在很多谍战片中都有他的“形象”,当然一般是作为幕后人,频频被提到名字以显示其“权力”地位,偶有出镜也真是蜻蜓点水,至少我看到的谍战片是如此,被极度神秘化了。而这本《暗战》提供了更多翔实的资料和事件,让我们认识戴笠其人,虽然作者对他有溢美之词,但更多的也是基于对事实的掌握上,这个响当当的人物也必定有他独特的处事方式,作为情报人员,他生性多疑,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出来,在于梅乐斯的“合作”中更是暴露无遗。同样,虽然他身为国民党的高官,但是对抗战的认识也有可取之处,比如他曾说,“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抵抗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在心的历史时期,我们同样要大力弘扬抗战精神。”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训练了一批谍报人员,从一开始就使军统的严格纪律与对领袖的个人崇拜结合在一起,从而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政治文化氛围,也这是戴笠为何处于高位被拥护的一个原因吧。

  《暗战》读后感(九):抗战时期的历史

  《暗战》看书名与谍战密不可分,确实如此,非小说,刘台平搜集大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援华抗战的历史资料,再现1943-1945年中美特工联手袭击日寇的联合行动,如深入敌后、对敌监视、侦查截取情报、杀敌锄奸、爆破袭击等。

  说到特工特务,常看谍战剧的小伙伴们都知道戴笠,虽未见其人但其名如雷贯耳,其领导特务们打入共党内部及对潜伏的地下党同志们迫害,令人深恶痛疾,对特务头子戴笠。而刘台平聪明避开这些,提到的时间正是中共合作,共同抗战的时间,目的均是出于抗战,无可挑剔,就书中所需述资料评论。

  话说中美合作,美国当然不会这么好心,因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参战,美军拟自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登陆反攻,需了解相关气象及水文资料,并搜集日军在大陆东南沿海军事动态;因此与国民党政府商议合作事宜,中方指派戴笠接待,梅乐斯对军统局组织规模、工作效率及戴笠领导的最大情报组织统御能力印象深刻源于珍珠港偷袭前,曾提供情报于美国,并未被相信。中美所成立于1943年7月1日,只要任务包含执行情搜、气象、电侦、心战、游击、秘密行动与通讯等任务,并开办特警、摄影、医疗等培训班22个,提供先进美军装备技术;协助美军从海上击溃日军,配合战局,从陆上牵制日军等任务,虽美军并未在中国登陆,但中美所控制沿海岸两千里地区与保卫东南首善区努力,对美国太平洋海战胜利和第十四航空队空战胜利及配合国军收复福州贡献颇大。

  看本书才知道常被骂的汉奸、伪军非特务,也非国民党,原是帮日本人服务的中国人民,他们怎么这么无知,比特务还可恶,就是因为无知的民众,才助长了日军在华的猖狂,虽抗战以来,农村进程曲折迟钝,就业压力大,也不能因此当汉奸或伪军谋生,抗日战场上,为日寇作战的伪军超过万之众,人数之多,犹如过江之鲫;迫于生计的也就算了,卖国求荣的最可耻。碰到这种情况,戴笠江政策调整为“以敌养伪,以为我用”策反伪军长期埋伏,利用日伪资源供养他们,共党同样采用,与其建立联系,伪我所用。

  不知该如何评论戴笠及其领导军统局特务们,还有中美所,最起码在抗战8年多少为抗日做出贡献,共同抗战,携手取得抗战胜利,才有我们今天祥和幸福的生活。

  《暗战》读后感(十):还历史一个真实的戴笠

  还历史一个真实的戴笠

  ——读刘台平《暗战》有感(857字)

  作者:苇眉儿

  现实,有时会蒙蔽我们的眼睛。身处历史的漩涡中,又有多少是真,多少是假呢?风中传来谁的歌:岁月悠悠,欲说当年好困惑,亦真亦幻,难取舍……拂去历史的尘埃,撩开尘世的面纱,还原真实,还原历史,还原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

  1943——1945年,正是中美两国特工人员联手袭击日寇的关键时期,作者刘台平先生,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援华抗战的有关资料,以翔实、生动的笔触,毫不吝啬对戴笠的溢美之词,一改戴笠留给人们的不良印象。深入敌后,对敌监视,侦查截取情报和杀敌除奸等等,无一不是历史的真实回闪。

  《暗战》揭示了鲜为人知的历史活动,披露了诸多的历史细节和敌后活动。摈弃以往传统的角度,作者选取了一个标新立异的浪尖,重新审视和评判抗战中的戴笠,那个一嘴金牙、身材壮实、一双分得很开的犀利生动眼睛的戴笠。

  功过是非,自有后人分说。文化大学史学研究硕士刘台平,也是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研究学者,对戴笠的评价有夸大的粉饰,我想也许很多人不会同意刘台平在书中对戴笠戴高帽的倾向。但是,百花开放百家争鸣,读者可以在阅读的基础上,自由评点和发挥,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当更多的人参与这样的讨论和争辩时,事件的真相就会渐渐浮出水面,呈给世人一份真实、厚重和原汁原味。

  这个大伙眼中的特务头子,心黑手辣的戴笠,是否听过这样一副对联?“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功罪盖棺须论定;名满天下,谤满天下,是非留待后人评”,到底是名垂千史,还是遗臭万年?相信群众的心中,老百姓的心中,自有一杆秤,称出每个人在活着的这出戏中的斤两和脊梁。

  对于戴笠,我只能说,生在乱世,是好是坏能难评判到一是一二是二泾渭分明的程度,但是周恩来说过这样一句话:“戴笠之死,让共产党的革命,提前十年成功”,戴笠的所作所为也许是国民党单方面的英雄和首屈一指的人物,道德方面也许只能遭到世人永久的唾骂和嫌弃了。《暗战》中的戴笠,只是作者刘台平先生眼中的戴笠,代表不了所有人的眼光和看法,历史自会盖棺定论。

  《暗战》,一本为戴笠树碑立传的书,歌功颂德的书。历史是一个多棱镜,历史也是一个万花筒,每个人眼中的他,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见解,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戴笠,是混世魔王,还是杀人如麻,抑或英明睿智?读完此书,你定会有自己一吐为快的愿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暗战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