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权力的终结》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权力的终结》读后感10篇

2018-07-25 04:5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权力的终结》读后感10篇

  《权力终结》是一本由莫伊塞斯•纳伊姆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33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权力的终结》读后感(一):读书笔记

  简而言之::数量革命、迁移革命、心态革命 三大革命提供了土壤,新玩家利用信息技术降低了挑战成本、拿到了挑战传统权力入场卷和筹码,传统权力壁垒开始松动,权力的蛋糕在被新玩家们蚕食。 学到的工具:权力如同能量,可以看作是守恒的。你无法创造新的能量,它只是被闲置、垄断、抑制、隐藏或是过于零散。 遇到困难时候,想一想,你要攻击是什么样的权力,三大革命的影响如何?如何使用新的工具来达到目的。 比如创业,你要动的是谁的权力?政府部门闲置的?大公司不劳而获的?消费者压抑被隐藏的?这个工具比时间这个概念更好理解。(理性消费实用、快捷、品质)与感性消费(情感需要)) 我们要攻击的就是过去只能由政府主导、大型企业和公司、资本所垄断的权力,三大革命是否已经培养足够的潜在的不满和新的挑战者?我们如何使用新的工具? 对,就是权力而已,还是权力的游戏关键词::中产阶级行为体、心态革命、工业时代特点(规模组织权威等级)、挑战者(微权力)、壁垒、一切要素的极易获得、边界模糊黑客基地。 序言: 1、人类天性分为三个组成:占有欲(物质财富)、权力欲(统治权力)、创造欲(智力活动)----(罗素),权力的扩散是历史必然社会的不满不再简单的来自底层的反压迫,而更多的来自更多接受良好教育阶层,这是一场个体内心的革命。 2、信息技术在权力获取和运用方式转变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导致权力壁垒被削弱的更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都在发生转变,简而言之,人类生活的空间】、状态潜能都在发生变化。归根结底:如今人类与以往最大的区别不在于使用的工具和管理社会的规则不同,而在于现在的认可数量比以往多得多,人类的寿命更长、身体健康知识水平和受教育程度更高,从未有如此多的人远离饥饿、有更多的金钱和时间实现其他追求。(更多的人已经到达了马斯洛理论的第三层以上,即情感与归属需求之上,而这三宗需求是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的,而后两种尊重与自我实现则必须个体内部因素才能实现,所以,权力必然扩散、个体终将觉醒。) 3、新信息技术是工具,而工具必须通过使用者才能产生影响,相应的,使用者要有目的、方向动力,所以,驱使示威者走上街头的不是新信息技术、而是国内外的环境。(当然,新信息技术降低了成本) 4、领导者容易受到批评曾经受他们影响的普通民众越发意识到生活有很多不同的可能。越发渴望实现自我价值。(举一个最近的例子,国博馆副馆长陈履生在节目中说,在博物馆拍照挺傻的,结果当然引起争论事小,但是网友马上在其微博中翻出其本人在国外博物馆诸多拍照图片,啪啪打脸,要是5年前,可能很多媒体义正词严讨论拍照这种不文明行为,这就是陈的影响力,但是90后的青年却不这么看,而翻出其本人拍照的图片更是戳穿了他的傲慢随意,我想,从此以后,任何一位大人物都会更加注意自己言辞,哪怕是在自己很专业领域,哪怕自己说的话是正确的。) 一、概念、现象、原因、 什么是权力:权力是指挥或者组织其他团体个人当前和未来行动能力。 二、权力的四种运作方式:暴力、报偿 准则、游说。(权力的四骑士)  二、权力的运作:暴力(不服从比服从更糟糕) 准则(十诫、孔圣、佛、真主、道德准则) 游说(广告,不使用暴力和准则,改变人的想法认知报酬工资股份、期权) 有好处没有好处改变动机报偿诱导(提供工作机会,企业合并)暴力强制。执法、镇压、暴力改变认识游说、广告、营销准则约束宗教家庭传统、道德劝告 (权力与影响力的区别:都能改变其他行为题的行为,但是影响力需求改变的是其他行为体对局面的认知,而不是局面本身。而权力不仅包括改变局面的行为,还包括改变对局面的认知行为。影响力是权力的一种,但是权力的运行方式显然不止影响力一种。) 权力壁垒的重要性:什么样的技术、法律武器、财富或独特资产让既得权力者得以独享权力?所以,厘清新竞争者难以进入某一行业部门并成功展开竞争的原因至关重要。,可以用于帮助我们理解权力的获取、维持、运用和丧失。 三、权力怎么了?扩散与衰退。 我们总是倾向于把巨大的历史变迁归因于某个单一缘由,这实质上是我们思维上的惰性导致的,懒于深度思考。 权力失去优势(信息、资源人才政策不对称优势):互联网只是工具,真正改变的是环境。 三个革命:数量革命、迁移革命、心态革命。(壁垒松动:挑战成本降低、入场卷降价) 1、数量革命:武力成本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大,生活得更加富足独立不易受到伤害的人越来越多时,当世界人们提供了更多选择时,如何对人们施加影响并回报他们的忠诚? 2、迁移革命:移民、人才回流、信息、资本、价值观流动的加快,成本的降低降低了新挑战者的挑战难度。 3、心态革命:一切都不再理所应当(不再自动服从权威),中产阶级期望革命,教育、医疗。(个人自主权离婚、晚育、印度阿拉伯妇女解放)、平等) 四、国家政治权力、军队、公司的衰退 一、政治权力的衰退带来的不止是民主监督,还有地方分离主义、排外、反移民、宗教激进,都会从权力的衰退获益。 二、军队的权力衰退 基地 小部队 网络战争 恐怖自杀袭击 武器海啸 战争新规则 雇佣军的复活。 三、大公司权力的终结。 柯达、康柏、诺基亚 SPACEX挑战NASA等大国航天 华盛顿邮报备默多克收购 规模被效率击败。 三大革命把给了新的玩家参与竞争的权力,引入了一大批曾经被政策、知识、资源、资本、声誉等壁垒排斥在外的有能力、有智慧的竞争者。 Imagine:5G-6G时代的网速,将会使实时影像通讯完全变成现实,公司集体办公的模式将会受到怎样的冲击?人们聚集在城市里是工作的需要还是社交的需要?迁移成本是否会继续降低?人们是否会真正的人以群分,生活与工作的迁移是否就像离开一个微信群加入另外一个微信群那样简单。房地产市场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人们是否还会拥挤在北京?以书店图书馆核心的新综合体是否会成为年轻人聚集的中心?5-10年后,年轻人最集中的场所是哪里? 五、灵魂心灵头脑的超强竞争。(去规模化的臃肿、抵消,走专业、细分、经济投资路线。) 1、灵魂:传统宗教权力的衰退与细分市场教会发展。(新福音社区教会与社区服务儿童保健就、就业帮助、商业发展、媒体广播、互联网)(由此可以思考如何推广传统文化) EG:我们的教堂更加开放,我们的福音和着当地的韵律,我们每天都接触当地居民。而传统教堂甚至难以说服教士终身工作。 2、劳动力:公会的衰退,传统公会影响力的衰退() 3、传统慈善权力的衰退(传统:红十字国际卫生合作组织,新兴慈善:比尔盖茨夫妇的现代慈善业,大多以专注解决某项疾病问题成立,专注,高效。风险慈善是对“风险投资”的效仿,除了提供资金,还提供技术支持,参与资助对象日常运作,并密切监控项目进展。 4、媒体。过去有《华盛顿邮报》《时代》等报刊垄断了话语权力,高壁垒:现场报道,遍布全世界记者资源、印刷分发渠道。被“人人报道,人人评论” 六、权力衰退的风险 政治瘫痪 1、三大革命无孔不入,无人能幸免,但是挑战成本的降低同时也降低了恐怖分子破坏力量的成本。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缺乏权威很可能导致无序与混乱。(美国的相互否决制和集体行动的问题:没有一个人能单独采取行动,然而所有参与者都倾向于等待) 2、五大风险:混乱无序、技术的退化和知识的流失、社会运动平庸化、耐心确实、关注时间缩短、疏远化(总统法官老板长者父母牧师警官接受度下降,独身主义者越来越多)。 3、“可怕的简化者”:知识的彻底分散化,信息的海洋反倒淹死了无数的人。在权力被嫉妒削弱的环境,个体对于教育和工作并没有绝对变得更好,也没有持续更久。对于创造知识和大规模使用知识来说,体制结构的过度分裂和权力过度集中的情况一样有害。 所以说,互联网的上半场是爆发,是信息海洋;下半场则是做减法,用大数据做选择,净化。 海洋的水只会活活让人渴死,净化的才能饮用。 七、如何应对? 1、让“可怕的简化者”日子难过。 2、传统权力化整为零,细分出击。 3、重建框架共识。 很不幸的是,特朗普的当选印证了传统权力的衰退、媒体、高校精英阶层所代表的传统的权力的战败。而特朗普带来的无序和混乱也许会成为权力终结的威胁证明

  《权力的终结》读后感(二):以后谁来管事?

  权力催生出金钱,金钱推动权力的产生,钱权就像是互相推动的永动机。而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财富和收入越来越集中,统治阶级拥有的权力也达到以前难以想象高度。我一直坚信,权力只有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中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用,若人人拥有相同的权力,不止在大事上会彷徨不定,错失决定良机,在小事上也易发生摩擦,以致无法顺利进行,最终必会阻碍文明的发展。然而,虽然分散权力的终极结果必然是一盘散沙,也并未说明金字塔顶端的人就一定能作出英明决策。有的人在当时的环境下力排众议,带来革新,成为历史上的英雄,而有的人则将人类文明拖入一场灾难中,甚至倒退,集中的权力带来的是霸权主义,这是两个极端究竟如何让少部分人能有效运用权力,同时又避免他们专权,这场权力的博弈如何能达到一个动量守恒状态?对这个问题,我一直不得其解。

  这是我看《权力的终结》前对权力的一点思考,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一些想法,却也带来更多思考。书名非常明确,表达作者对权力掌控的认知:权力正在衰退。首先,作者对权力下了一个定义,使其他行为体做某事或停止做某事。简单来说,就是改变他人想法的能力。这让我发现我原先对权力的概念太狭隘事实上任何群体中都有权力的影子关系亲密的团体中也有强势弱势之分。当然,本书重点还是放在商业、政治、战争,宗教等领域权力的滑坡。

  这是我之前的一个迷思,认为科技革命下权力被挖掘出越来越深的潜能时,必然也有了更大的效用。然而,情况并非如此。党派领袖的权力在逐渐缩小,各地的暴乱和频发的恐怖分子行动表现出小型非传统军事力量如何对军事大国的大规模武装部队发起了挑战,企业CEO任期越来越短,垄断性企业也不再拥有一家独大的地位。这些变化无一不表明权力正在从单一大型的少数统治者向多元小型的多数人转移,这些新兴的行为体虽不能完全动摇大权力体,却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否决权。作者从上述领域一一论证了数量革命、迁移革命和心态革命对权力失去优势的影响。人口和收入的增长、移民的流动速度带来了对定居国家商业、文化,种族等各方面的变化、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带来的不仅是对更好的生活的积极追求,更让他们热情主动地参与到公众事务中来。这一切变化让统治者越来越难以维护统治地位。

  作者对权力终结的思考很缜密,从专制权力曾经拥有的巨大影响着手,让我们看到历史发展至今权力在哪些因素影响下逐渐衰退,并最后分析由此带来的风险和可能的应对之道。全书作者试图要改变我们一个思维模式,研究一个行为体权力的上升或下降并没有意义,如中国是否会取代美国成为世界霸主,当整体都在呈下降趋势,不同行为体的上升下降并不能说明问题,这也就是作者所说的“电梯”模式的思路。然而,作者认为权力的衰退让我们对坏思想的抵御能力减弱,给蛊惑人心的人一个良机,通过浮夸不羁的诺言骗取民众的信任。这点我不敢苟同,作者所说的“可怕的简化者”和《乌合之众》里对群体中领导者的分析不谋而合。领导者用很简单,没有科学依据的思想植根于民众之间,然而这点和权力的衰退并没有直接关系,正因为其简单、热情、粗暴的方式,才使这种蛊惑的力量难以抗拒,在任何时代皆是如此。

  作者认为要使权力衰退带来的负面效果最小化的方法是民众懂得辨析,然而群体中的理性和逻辑思维全部湮没在狂暴的情感洪流里,我认为要想从这点着手几乎不可能。此外,作者认为还需让民众重建对政府及政治领袖的信任,并积极参与其中,同时政党也应作出必要改革,争取民众的信任。这两点也是非常笼统的愿景,权力终结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怎么做在权力衰退的进程中更好地规划未来,这些问题,作者并不能给我们一个回答。这本书的价值在于让我们认清权力变化的趋势,并思考其中能带给我们的机遇。

  《权力的终结》读后感(三):专制的终结,自由的福音,以及权力的重生

  首先要说这是一本相当棒的书,讨论的问题高度现实和重要,而分析方法也相当理性客观,结论总体来说令人信服。虽然在少数问题的态度上,我和作者完全相反,但这丝毫无损于这本书的学术价值。

  作者作为一个曾经担任过政府高层领导的人,多少对于传统权力以及权力组织的衰退感到哀叹,而我作为“传统的被统治阶级”以及相信自由主义的人就完全没有同感(他哭丧,我贺喜),而且我认为作者最后对传统权力衰退导致的隐患的担忧也显得有些苍白,但即使包括了这部分立场上的分歧,这本书对现状的描述和因果分析还是非常令人信服。

  作者对权力的定义,是我们驱使别人去做他们本来不会做的事情的能力,而具体的手段,则包括威力、准则、游说、报偿四种,这部分的定义是相当精准的,只不过,作者还忘了讨论权力的另一层面——权力的本质不仅是驱使别人的能力,更是使用别人资源的资格——当我们驱使别人时,我们实际上是在运用属于别人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等资源在实现自己的目标。而这恰恰是权力的原罪与邪恶之处。

  人们对属于别人的东西极少会像属于自己的一样用心维护——这是大部分问题的主要来源,而即使你平等地尽职尽责,甚至舍己为人地鞠躬尽瘁,当你使用权力——使用别人的资源而失败时,受损的首先是别人,而不是权力者——这是由传统权力的逻辑结构决定的。

  也正是这两个核心问题构成了传统权力的本质之恶,它从逻辑上注定了权力越大,腐败就越大,效率就越低,挥霍属于别人的东西而且不用对后果负责,还有比这个更爽的事情吗?这是人性问题,更是逻辑问题,你也许还有那么一丝战胜人性的机会,但绝不可能战胜逻辑——所以权力的腐化是无解的固有属性。

  我们之所以容忍传统权力,是因为过去个体的力量微弱,我们为了完成某个目标,就不得不加入更大的共同体,以获得集体的力量加成,城墙为我们提供了庇护,而合作则让我们高效率分享其他人的劳动成果。但是,一旦构成团体,运行效率就要求必然有团体领袖,而领袖自然会获得权力,并且这种权力又会随着团体的壮大而增长——最终领导阶层的腐败和大型团队的低效都不可避免。逻辑结果是注定的,除非你改变初始条件。

  ——现代技术力量为我们提供了这种条件的改变,如果你可以自己完成目标,为什么去依靠他人?如果你用一个10人的小团体就可以解决问题,为什么要费力去组织和管理一个一千人的臃肿集团?

  我相信有很多人都对以下一种或多种令人愤怒的情况深有体会——仅仅因为别无选择而不得不跟随某些身居高位的蠢货,承受大型官僚组织低能效率的长期折磨,在强权迫害面前无可奈何地屈服。

  而包括网络在内的现代社会整体环境和意识的改变,正在不断地带来针对这些局面的改善——我们有了更多的信息渠道与广泛选择,随时可以用脚投票;民间组织的专门项目效率远远超出据说无所不包的大型官僚组织;非对称作战技术使得弱者抗击强者的武器库越来越丰富。

  作者站在权力者的角度,分析了这些新事物是如何动摇了传统权力,让传统权力拥有者的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微弱,行事效率越来越低下,他称之为权力的消逝和终结。

  但是站在历史的角度,我会觉得那只是一种错觉——传统权力一直都在消逝和终结——只不过是从一个权力主体变换到另一个,造成这种局面的是我们之前提到的,传统权力自身的本质缺陷带来的必然逻辑结果。仅仅是因为过去的社会发展速度缓慢,所以在稳定的表面下,腐败无能的权力分享者们对民众的宰割能够长期维持下去罢了。

  而当今天技术手段为我们提供更加开放的环境和高效的手段之后,我们干嘛还要沉迷于过去那种无可救药的低效组织结构?许多时候,它提供的所谓稳定不过是停滞和低效的代名词,而在这种稳定背后是许多人的长久牺牲与压抑。

  当然,快速的变化、激烈的竞争、不确定的未来,确实会带来司空见惯的不安——但是理性和经验都向我们证明,那样的结构最终对整体的好处远远大于其代价——核心原因在于风险控制——大型组织可以对抗小风险,但它的最终死亡带来的却往往是全局性致命性的毁灭灾难,多个小型组织,每个单体对抗风险的能力当然较差,但是单个组织的兴亡对整体几乎不产生危害,甚至会带来促进,这最终确保了大多数人的长远利益。

  身为一个据说五千年代代相传的文明的继承人,对我们自身历史的了解让我更加坚信这一点,我们所谓五千年文明的光辉传统,就是每隔三五个世纪爆发一场全国范围的军阀混战,让一切倒退回野蛮人时代并且杀掉整个国家50-90%的人口,与这种名为东方权力专制的没有解药的社会瘟疫相比,黑死病都显得不值一提——它才仅仅消灭了整个欧洲30%的人口,而且也只会发生一次而已。

  所以,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确实一点也不担心自由能给我带来什么更大的危险。

  当然,要掌握这种自由,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训练和适应,这种自由的本质是一种新型的权力——我们掌控自己的权力,如何更好地为自己负责,如何制订更加长远的计划,如何更有效地利用信息系统——同时,为了更有效地支持和维护这种自由的价值和效率,对现有信息传输系统进行更加大幅度的改进也是绝对必要的,让个体能够更加有效的运用这种资源。

  未来的世界将会毫无疑问地属于信息网络,这是地球生态层面的问题,在人类文明诞生之前,自然生态系统唯一有价值的内容就是基因信息的传递与进化,无数的生命、吞食、死亡不过是这个进程的消耗品,而在人类文明诞生之后,这个系统传递信息的核心由基因信息变成了更加抽象的属于人类文明的信息,有些人活着仅仅是为了重复过去,但对于整个文明来说,一切的生老病死,权力更替,也都不过是其信息系统演化过程的消耗品。

  作者说互联网并不是导致权力终结的唯一原因——但实际上,最终那会变成唯一重要的原因,信息系统将会作为我们文明的核心,通向我们此刻无法预见的遥远未来,而所谓的传统权力,注定变成属于历史过去的一页。

  而唯一重要的问题是,当传统的权力支配随风而逝,你做好准备掌管自身的权力了么?

  《权力的终结》读后感(四):【笔记】权力日趋微弱、易逝、受限,是历史的必然

  0p 权力衰退带来5大风险:混乱无序、技术退化和知识流失、社会运动平庸化、民众缺乏耐心导致关注问题时间缩短、人际关系疏远化。

  0p 在这样为蛊惑人心创造机会的沃土下,重要的是重塑领导人和民众之间的信任。要改变对领导人遴选、监督、问责、晋升或降级的方式。

  12p 权力的转变更为彻底复杂,权力本身已经更易获得,而权力的范围却收缩了,运用权力的难度不断加大。

  16p 尽管权力的弱化看起来是件好事(导致腐败),但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却可能引发社会的动荡、混乱和瘫痪。

  17p 新信息技术是工具,工具必须通过使用者才能产生影响;相应地,使用者又需要目的、方向和动力。驱使示威者走上街头的不是这些工具,而是国内外环境,新技术在这些活动本身和活动传播中,并没有发挥着重要作用。

  19p 权力的定义:指挥或阻止其他团体和个人当前或未来行动的能力;换言之,权力是我们让他们做他们本来不会做的事情的能力。

  21p 如果我们的生活过于混乱,权力的衰退就会产生损害。

  28p 权力的渠道:威力(强制,没好处&改变动机)、准则(约束,没好处&改变偏好)、游说(说服,有好处&改变偏好)、报偿(诱导,有好处&改变动机)。

  37p 从根本上说,市场权力是排他的,也因而反对竞争。但没有人能保证自己永远高枕无忧,甚至无法保证能永远在市场上生存下去。

  46p 在以前,企业的权力都依附于规模。规模造就权力,而权力又进一步扩充规模。但随着微权力行为体的崛起,数量革命、迁移革命、心态革命的完成,权力与大小和规模之间的相关性已经不再那么显著了。

  188p 权力将更易于获得,却更难以运用甚至维持。

  228p 时代悖论:当公司做到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入人心乃至在政治上颇具影响力时,它们同时也暴露在更多的风险中。这些风险不仅会损害它们的销售、利润和声誉,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能让它们关门大吉。

  262p 过去被权力操控的许多领域如今已成为斗争的战场,根深蒂固的权力关系正在受到挑战,并逐渐被取代。

  281p 我们急需改变自己思考、谈论权力的方式。

  289p 非政府组织常常以近乎偏执的热情解决单一的问题,它们等级扁平,与成员关系密切,理想目标明确;但是政党却想实现一大批截然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目标,只有在追求活动功绩时才显得偏执。

  292p 这个时代的核心政治目标:重建信任、改造政党、发掘普通民众有效参与政治进程的方式、创造有效治理新机制、在控制制衡体系的同时,避免权力过度集中、提高民族国家合作的能力。

  《权力的终结》读后感(五):枯荣不为人命,盛衰不由王权

  人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必须有效地建立各种社会关系,并充分地利用各种价值资源,这就需要人对自己的价值资源和他人的价值资源进行有效地影响和制约,这就是权力。权力无处不在,从国家到市场,爱到政治和其他方面,只要有个人和机构间的竞争和互动,就有权力的存在。权力影响着我们各个方面,而本书向我们传达一种思想“权力正在衰退,并且权力的衰退正在改变世界”。随着全球经济、政治、人口和移民格局的变化,权力结构正在呈瓦解的姿态。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寿命更长、身体更健康、知识水平和受教育程度更高。这一理念终将会被大多数人所接受,那时权力的范围会收缩,运用权力的难度也会不断加大,也就是说权力终将衰弱。

  1、权力的壁垒 权力的巩固源自为保护既得权力者免受竞争者冲击而设置的壁垒,这些壁垒不仅阻止新的竞争者成长为重要的挑战者,还能强化既得权力者的统治地位。这些壁垒可能是选举的规则、军警部队的军火库,还可能是资本、对资源的垄断、广告预算、专利技术和令人向往的品牌,甚至是宗教领袖的道德权威和一些政治家的个人魅力。如今,权力的壁垒正在坍塌,权力正在重组,并将终结。

  2、“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的时代早已逝去,道德和政府的权威正在衰退,公众对专家和公众机构(guo jia ji gou)的信任度明显下降就是一个证明。上层的做法更容易受到批评,以前受他们影响的普通群众开始意识到生活可以有很不同的可能,普通群众的个人意识正在觉醒,渴望着实现自我价值。现时代,我们不再问自己能为国家做什么,而是国家能为我们做什么。2014年,大大在河南省兰考县常委扩大会议上说:“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提出了一个理论,说当公权力逝去公信力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无论做什么事,社会都会给以负面评价。这就是‘塔西佗陷阱’。我们当然没有走到这一步,但存在的问题也不谓不严重,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就会危机党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至于现在我们国家有没有走到“这一步”,大家心里都是有数的。

  3、逆流而上的china 在接触到《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这两门课程后,越发感叹我国是时代的弄潮儿,敢于逆着时代的潮流,把权力紧紧握在手中,敢于铸造强大的壁垒。强大的中国共产党……………………终将带领我们走向“胜利”!

  《权力的终结》读后感(六):“与过去相比大量受过教育且拥有更多个人时间的人(尤其是大量40岁以下的年轻人)在当今这个旅行成本越发低廉的时代,导致了权力的终结”

  在写这本书的评论之前,我先谈谈这几年的一个变化,从09年开始,由于社交网络的真正崛起,微博成为了我获取信息以及认识朋友(当然他们并不认识我)最重要的渠道,几年下来,关注了六百多个好友、发了几千条消息当然也阅读了大量的分享文章,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微博改变了我,很多场景下(比如下载高清电影)我使用微博比用百度还要频繁。在线的时间越来越长,keepOnLine几乎是无所不在的,有些时候你很难分清楚,线下和线上的生活究竟谁更真实(如果换个问法,线上和线下谁更精彩?),某个维度你会有种“事情正在起变化”的感觉,微博之后是微信,这种整个人完全陷入网络但是又不能独立于网络的状况,让我觉得很不安,至少这不是曾经我所认识的网络。

  长时间的联网(社交网络),让焦虑感倍增,直接的感受是,耐心在也不存在了,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数月的时间思考一个问题这在如今的网络环境下是不存在的,社交网络不会给你思考的深度也不会留下时间的耐心。当然,还有一个副产品就是信息的同质化,推送是一样的、分类是雷同的,你可以想象就像一道被嚼烂了又嚼咽了又咽,但又每天重复的菜。食之无味,弃又弃不掉。

  我能想象的脱离这样状态的方法就是阅读了,2015计划每两周读一本书,用这样的方式改变自己的盈余时间。

  最重要的是要锻炼自己能够跳出网络独立于矩阵中的能力。

  -------------------------------------------------------------------------------------------------------------------

  《权力的终结》首先告诉你的是那些big man那些把车停在酒店门口随从在车门前成扇形展开的西装革履的家伙,他们并没有你想象中的拥有只手遮天的权力,至少他们的权力在不断的流逝。作者说的明白,权力就是“让你做一件你本不会去做的事情的能力”,书中做了分类即为:威力、准则、游说、报偿(拥有这些能力的机构或者组织如:军队、媒体、公司、教堂等等),而这样的权力正在流逝走向终结。

  有一点比较意外,作者通过从“阿拉伯之春”分析得出,社交网络在这次运动中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至少被外界高估了。作者认为技术进步并不一定是通过类似“社交网络”的方式来削弱传统的权力。随后作者给出了导致权力走向终结的原因,即三个革命,分别是“数量革命、迁移革命、心态革命”,对这三个革命的阐述以及对世界的影响是本书最为精彩的部分。我试着一句话概况"与过去相比大量受过教育且拥有更多个人时间的人(尤其是大量40岁以下的年轻人)在当今这个旅行成本越发低廉的时代,导致了权力的终结"。

  为了论证作者的这个观点,书的后半部分都在举例分析,从军队方面、政治方面、公司方面,最后是宗教方面(最后这部分我没多大兴趣,看的比较粗糙)。看完整本书,其实你会发现,这是一本政治喻义很强的书,并不是我之前所想的“科普类”,甚至在书中作者一度对于西方现行的民主政治所暴露出的问题(大量类举08年金融危机的例子)表示忧虑,当然并不是说作者左了,而是作者认为,由于当权者的权力被削弱,处理危机的能力也变弱了。

  书中,相当多的篇幅都提到了中国,这个有点意外但也符合情理,有一个观点比较有意思,作者引述美国智囊布热津斯基的话“我们进入了后霸权时代,在也不会出现单极的世界了”,所以作者说,讨论美国还是中国谁会主宰世界,这样的话题是没多大意义的,因为未来没有哪个国家还能像过去一样拥有决定性的权力了。

  最后说一下,这是一本写的非常棒的社科类的书,作者的观点清晰,且阐述得当,书的后半部分我觉得有点枯燥(当然是我自己的原因),如果你感兴趣这样的话题,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

  :昨天把这本书发了出去,送给了今年阅读计划的第一个朋友,希望你阅读愉快..

  《权力的终结》读后感(七):权力的终结?

  书中只有一个核心观点比较发人深思,就是权力在扩散。但是如果你是观点流的你完全没必要读这一本书,知道这个论点就好了。整本书又是一本秀知识量的堆叠,也可以说是查阅了大量资料,比的是看谁知道的多从而使得观点丰满。这书的核心根本论据是互联网通信等的发展,但是作者着实的了解只是这两种事物的使用者层面,要用这个作为核心解释,明显感觉到作者的那不没有扎好。但是其广泛的人际关系和资源接触能力,又能在广度上提供相当详实的论据。但是也并不是说论据都是恰当的。

  不要被他的政客身份唬住了,基辛格那才叫政客写的书,逻辑,态度,观点和远见,基辛格都远胜作者。但是都以基辛格做标杆就都不用写书了,所以从书籍的角度我还是肯定的。但是从国家掌舵者的角度,巴西用纳伊姆这样水准的人,难怪总是被剪羊毛。。。然后他还得出一个观点就是不是他治不好,是他的权力太小。。。从而有了这本书。。。我真想扇他。

  还有我发现西方人写这种书,几乎全部是搜集一大堆资料,然后分析数据。就跟好莱坞的制片流程一下,里子里都是一个套路,反而使这种书最重要的观点上的东西不那么深刻。我觉得这么做不如把数据都直接给我我写代码直接做大数据分析好些。

  从组织上,权力的终结里大量的案例例如托斯卡都是在证明权力在形成。很多例子明显是为赋新词强说愁。韦伯每个人搞社会学的都认识,书中也说了他的观点是权力的集中有效性,用他的例子来说明权力的扩散反而是在夸中国有木有?一些人,另一些人,他们和马克思是一个水平的,米尔斯,多姆霍夫又出了什么书主要是讲什么的,哥我更喜欢在豆瓣上看书评啊!而且这一坨例子全部是讲权力如何有效的控制着人们的。我不禁的总是翻看封皮看看有没有看错书。。。不过公司越来越不长久这一点确实是权力衰落的一个表现,但是我也更多的认为这是目前生产力下的市场规律。

  从逻辑上。你觉得上层的权力在消失。比如西班牙前外交部长的例子。大哥,一个政权有时候权力大有时候权力小那不是太正常的事情吗?只能说你不久之前经历了一次权力上升,而现在权力在下降周期而已。美国在19世纪说话,葡萄牙都不会看他一眼,两次大战的时候上升难道你就说权力未来是集中的?现在在下降了你就说权力是在扩散的?我不否认很多行业由于通信和民主的普及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竞争者,然而这是原因?中国的通信技术不比世界差哪去,你到中国问问权力在扩散?你们所谓的强大资本不还是被教育的乖乖的?原因并不在于生产力好不好,而在于你自己本身水平没有跟得上民间生产力的发展。当民间都学会用微信的时候,你还在用诺基亚,你当然会觉得权力在扩散,你都管不住他们了。作者可能没见过任子行这种公司,也不知道中国的网络舆论和武器控制水平在全世界看来那都是神一般的存在。权力并没有在终结,而且西方社会掌权的人越来越傻逼,他们大部分不是治理国家成长起来的,而是靠打嘴仗选上去。即使有精英的顾问团,他也不会知道该听谁的,因为对他来说好像都有道理。专业的人都知道,很多结论必须要有深度的思考和研究才能知道哪个对哪个错,而且你完全可以科学的证明本来就是错误的事情是对的。 另外本书最大的论点是民主的频率和广度的提高,民主的频率的提高和多样化导致权力的终结趋势看似是对的,但是却经不起推敲。民主的频率提高的选民选举出的政党经常出现意见分歧,例如少数党越来越占多数人不容易出现一家独大的政党。这种是成熟的民主环境下应该有的现象吧?恰恰表明了这个国家民主的高度发展,他们在需要的时候也很可能投出一致的选票,平时的不一致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和而不同。大部分政党都明显的偏激到自己的纲领,如此的融合模式组阁恰恰能解决这个问题,只是他们组阁的方式可能出现问题,而这个跟权力的下降没有半毛钱关系吧。

  不过本书着实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尤其是对韦伯观点的提纲挈领,这些点还是非常值得阅读的。

  最后,只有当权的是弱者才会觉得权力开始不听自己的使唤。

  《权力的终结》读后感(八):《权力的终结》:几点认识

  之前看过这么一个 “论权力的滋味”的段子:抗战中期,美国新闻记者组团前往延安,他们被共产党人的精神气质所鼓舞。回来后,他们对宋美龄感慨中国居然还有这样一群积极上进,健康廉洁的人存在。宋美龄最后说了一句话:“我承认,也许你们说的都是真的,但是,那只不过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尝到真正权力的滋味。”这是从根本上指出权力是排他的,而追求权力是我们每个人生来具有的本能。

  莫伊塞斯•纳伊姆在《权力的终结》一书中,直截了当提出权力正日趋脆弱易失的观点。这种论点虽与当下普遍的认知相悖,可他坚信这一点,随后在书中着重描述和预测了从政界商圈到宗教学术机构等这个世界上各种力量所经历和即将发生的变化和现象,论证了权力正在衰退的观点,同时深深担忧普通民众、政客、企业家甚至专业学者都未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这种担忧不无道理:一方面,权力衰退会带来混乱无序、技术退化和知识流失、社会运动平庸化、民众缺乏耐心导致关注问题时间缩短、人际关系疏远化等风险;另一方面,霍布斯曾指出:“在没有令人敬畏的公共权力时,人类处于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

  纳伊姆给出了权力的定义:指挥或阻止其他团体和个人当前或未来行动的能力;换言之,权力是我们让他们做他们本来不会做的事情的能力。从经济学中的“准入壁垒”引申出“权力壁垒”的概念——权力壁垒是阻止新行为体单独或综合运用足够的威力、准则、游说和报偿获取一席竞争之地的障碍。相反,权力壁垒使已经拥有优势的企业、政党、军队、教会、基金会、大学、报纸和工会(及其他各竞争领域中的优势组织)能够保持它们的主导地位。这很好地解释了当下每个行业中的存在的两大行业巨头,若发生竞争,通常受到冲击或毁灭性打击的是小型企业。权力的巩固源自为保护既得权力者免受竞争者冲击而设置的壁垒,微权力行为体的冲击、三大革命的作用、壁垒的坍塌改变着地方政治和地缘政治,改变着企业对消费者的竞争,改变着几大宗教对信徒的竞争,改变着非政府组织、学术机构、意识形态及哲学和科学流派之间的对抗,任何与权力相关的领域都在经历权力的衰退。而为了防止出现“人类处于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在公共权力威力下降的时代,我们的核心政治目标应该是“重建信任、改造政党、发掘普通民众有效参与政治进程的方式、创造有效治理新机制、在控制制衡体系的同时,避免权力过度集中、提高民族国家合作的能力。”

  此外,纳伊姆发现的一个有趣的现象:新媒体并没有发挥我们想象中那么重要的作用,这点倒让我释然了一直以来关于“靠舆论能否影响一个国家的改革或未来”的迷惑。

  既然权力无处不在,生活中方方面面都有体现,又有壁垒,权力壁垒使已经拥有优势的行为体能够保持其主导地位,那么,斗不过小三的正室们,真的有必要看看本书,总结反思下自己的权力是如何终结的了。

  《权力的终结》读后感(九):微权力与权力转移

  最喜欢的还是作者阐述科斯的理论,对公司以及政府机构等等进行的分析,可惜这块篇幅太少。

  不过作者的确很博学,从经济学,社会学到政治学都至少有大量的背景知识,在这些基础上的观点还是比较可靠的。

  书中提到的M型管理结构下美式企业的迅猛发展也很有启发。

  虽然,权力特别是商业机构的大型官僚体系在衰退,但是依然是今天市场的主导力量。

  与其说权力的终结,不如说是权力的削弱。如果是仅仅因为权力找到削弱而感到痛苦,那么说明权力还是能带来不少的利益。

  当精英在谈未来的时候,我们做事情还是需要重视当下,现实主义还是最佳的路径。

  《权力的终结》读后感(十):明日世界的权力

  记得大二的时候学政治学原理,老师让我们背整整一本的《政治学基础》,那是本非常“马克思”的教材。不过不得不说那里面对“权力”的定义是很严谨的:

  ……政治权力实际上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公共权力。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p76)

  在《权力的终结》这本书里面,作者纳伊姆用了罗伯特·达尔的定义:

  权力是我们让他人做他们本来不会做的事情的能力。

  (p19)

  对比这两种定义,我觉得前者“本质”和“形式”的划分还是很有道理的,在这个时代,诚然绝对的、大的公共权力正在萎缩,但是特定的力量的制约格局之下,自有一套权力进行角逐的游戏规则。在明日的世界,权力并不会消失,它只是重新洗牌。由于公共事务始终存在,所以有妥协的地方就有权力,有权力的地方就有人在做他原来不会做的事情,而这些权力的形成和使用,则可能是出自新的方式。

  从本质上来看,纳伊姆的很多分析是在描述和预测这个世界上各种力量所经历和即将发生的变化,就比如我们都能看见的一些变化,一个人说了算、或者一群人说了算的世界已经一去不返了。小时候新闻联播里面说什么,大家就信什么。可是现在我们有网络,每个人都能成为媒体,这时候再愚弄别人就不再像以前那么容易。

  另一方面,网络也创造了更多的力量主体,使这个社会的力量制约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就像前段时间发生丑闻的某微博大v说的那样,每天上微博看到各种私信就像皇帝批阅奏章一样。影响力就是权力,政治斗争就是权力的较量,政府当然不能容许这样的权力作为自己的威胁一直存在着。从“政治”的角度来看,这种斗争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类似的事情在以后还会在这个国度继续。

  纳伊姆在分析权力格局改变的趋势(权力的衰退)之后,又提示了可能带来的风险,比如混乱无序、技术退化、知识的流失、社会运动平庸化等等。似乎认为这样的“零极世界”多多少少有点向着霍布斯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丛林”发展,权力的式微会带来世界的混乱。

  不过在接下来的展望章节,纳伊姆更为乐观的笔调似乎又反映出他并没有真正觉得这些问题会成为问题。事实上,尽管权力处在高度集中向高度分散过渡的历史进程之中,但这里面的曲折和反复是复杂和难以预测的。

  我更倾向于认为我们大可不必对权力的衰弱和扩散大惊小怪,这个世界是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的,外交也好、公共政策也好,这些事情还是要靠受过专门训练的政客和官僚来做,权力分散以后出现的绝对不是什么遍地诸侯的世界。只不过那时候大家都更少关心政府领导是谁,更少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而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