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不靠谱的演员都爱说如果》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不靠谱的演员都爱说如果》的读后感10篇

2018-07-26 04:4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不靠谱的演员都爱说如果》的读后感10篇

  《不靠谱演员都爱说如果》是一本由张译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29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不靠谱的演员都爱说如果》读后感(一):话唠的作者都爱跑题

  之前无意在知乎上发现了张译的回答,眼前一亮。最先看的是他的第一个回答,关于演员演电影电视剧有什么不同,他回答的细致、周详且专业是非常“知乎”的风格,换句话说就是干货。我特别欣赏专业的人。张译作为一个演员,清楚地知道表演之外的那些东西——介质、屏幕尺寸、和观众距离、表演的空间时间条件——会深刻影响最终呈现出来的表演效果。而这些影响条件,其实就是不同的媒介种类(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相声小品)所带来的限制发挥空间。当演员清楚地知晓这个中的差别,知道不同的媒介所期待的呈现效果的差异,就会有更收放自如的表演余裕。

  这个回答除了体现出他的认真和专业,也能看出来他是个表演经验非常丰富的人。我特喜欢听经验老道的人讲自己的本行,说话的语言神气儿里那种自如、熟练如数家珍感觉本色当行,特别有魅力。王安忆写过,她特别不喜欢有人过分煽情渲染劳动人民辛苦劳作,这样说话的是没见过真正的老把式干活。看那些行家做事儿,又快又妥帖,挥洒自得且乐在其中,非常舒展

  觉得张译文笔不错,是看完他写的另一个知乎回答之后。那个问题是“作为演员拍吻戏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是个数十年来人群众兴致勃勃的问题。但凡演员在作品里有吻戏,接受采访时候一定会被问感受,当然演员基本会回答大家都是很专业地投入表演之类的安全答案。但其实大家更感兴趣的是那些私人的感受,是不是有瞬间的化学反应,是不是有忘我,是不是有尴尬和笑场,又是怎么化解的。文字这种载体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更容易承载私人的情绪,更可以表达细腻的感受。很多话,说是说不出口的,会因为太书面而显得矫情,但写下来却有真诚质感

  看完张译几年前出的《不靠谱的演员都爱说如果》后再来看这个知乎回答,会发现他的文笔进步了很多,对文字节奏的把控明显比过去要老练多了。读这本书的时候,会明显感觉到,文字方面有没有受过训练,差别其实很大。或者换一种方式说,拿张译自己的知乎处女答来做比,文字和表演一样,也有不同的体裁,这些体裁对文字的结构文采也各有不同的要求。网络上的个人日志或者博客,和杂志刊登的随笔,和出成书籍散文,要求会有微妙的不同。博客是一种非常自由文体,基本来说什么都可以写,虚构的非虚构的,长的短的,严肃的不严肃的,毫无限制,开头结尾全凭心情,也不需要对读者负责(当然很多明星还是有对粉丝负责的心情。不过粉丝和读者显然还是两个群体区别在于对作者的期待不同。粉丝的期待是一切与博主有关点滴,而读者到底还是被文章起承转合水准所吸引),因此博客这种文体可贵在我手写我心。而作为完整的散文,就得用对文章的标准了。

  文章有没有标准呢?理论上来说没有,但是从经验和人们阅读习惯来讲,还是有。比如要是文章里写件事儿,得有开头结尾,尽量不要写一半儿忘了或者悬置;比如文章的结构,还是讲究个起承转合。起承转合原本是用来要求诗歌的,所谓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不过诗文不分家,文章结构也是一个道理。再比如文章的语言,优美不优美倒在其次,在我认为,生动准确是更重要的。还有文章的节奏,什么地儿该展开,什么地儿该收得头紧脚紧,也有微妙的线在,就跟说相声抖包袱是一个理儿。包袱抖早了,张力不够,就砸地上了;渲染太多抖晚了,观众早已失去耐心,即使最后笑也带着勉强。两者的共同之处就在于要克制对自己的兴趣,更多地关注读者与观众的可能反应,站在自己之外的角度里。

  讲上面这段儿是因为在读张译的文集的时候,有个非常明显的感觉,他文笔不差,很多描写都非常生动,感情诚挚,如果文字篇幅不长的话结构也很利落,但篇幅一长明显控制力就弱了。问题就出在节奏上。

  一般来说节奏强弱合适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是缺乏经验;其二就是对于自己的感受和兴趣过度关注。作为一个资深话唠,我对第二点深有体会。当一个人沉浸在讲述自己觉得有意思事情的时候,往往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张译可爱就可爱在这儿,文章不足也在这儿。

  读张译的书,非常直观的感受就是他有大量的心理描写。小太爷真的是天生的演员,戏精,drama queen,内心戏不要太丰富。印象很深的是他写自己淋雨的时候,内心把自己想象一个男人一个女人,这俩人在闹分手,他就上一句扮演男人,下一句扮演女人,一人撑起一台雨中分手的狗血大戏,特别喜感。

  我喜欢关注自己内心感受的人,这样的人活得认真,对自己诚实且负责,虽然他自己心里可能有很多拧巴,但是即使这样的复杂与纠结,在我看来,也是敞亮的。幽幽暗反反复复,看上去错综复杂,其实都指向一个出口,就是忠于自己。

  这种忠于自己的特质,和张译的军旅生涯形成了一个鲜明反差萌。我自己也是大院儿长大的,太了解部队价值观了,也是我自己不选择这条路的原因。我也是一个极为忠于自我的人,重视个体的感受与体验。而这种个性,在一个强调集体文化氛围里,是会受到压抑的,也会带来质疑与沮丧。张译的拧巴,一部分大概天性,还有一部分,可能也来自于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张力中。部队生涯无疑带给他非常多美好的回忆优秀品质,但也给他带来过压抑、挫折感和困惑

  张译自己说,他演过的所有角色,史今、孟烦了、何莫修,都不是他,而是他的创造。但我觉得,这几个角色比较而言,只怕他对孟烦了的认同最高。史今是表,温和厚道坚毅内敛,还有点儿蔫儿坏,这些是不是张译?是,但不全是。张译的内心是有非常朋克、非常叛逆一面的,不过这和他本性里的善良与厚道乃至细腻完全矛盾。我非常欣赏他的一点在于,哪怕是在部队这样限制多多的环境,他也总能迂回前进地找到路,并且在求索的过程保护自己内心的那点儿叛逆,坚持自由与反抗权威精神(哪怕是暗暗地)。

  不过说回到文字水准上,有时候太关注内心感受,表达出来就需要有所克制。这里举两个例子来做对比,都是张译知乎上的回答,一篇是他写关于得肾结石是个什么体验,另一篇就是他写吻戏的体验。前一篇儿是引自书里,后一篇想是近日写的。

  在我看来,吻戏这篇比肾结石这篇就要利落得多。

  他一上来先没有写具体事例,而是写整体,写大部分男演员对吻戏是什么反应,女演员又是什么反应,以及与吻戏相关的常见技术手段。这种一上来先不说主题而是东拉西扯三纸无驴的画风,我看着真是异常亲切,姆们喜欢长篇大论的话唠都这样,下笔千言,虚无一字不用典,离题万里若等闲。然后像收网一样,范围缩小,开始谈他自己的吻戏经历,一句一部戏,简洁幽默突出一个反差:接吻这种极亲密行为和接吻双方极不熟的事实形成了鲜明对照,因此营造出来一种令人哭笑不得的喜感。接下来再重点写他第一次吻戏的回忆,就显得水到渠成。这段回忆写得特别好,把俩人的紧张不知所措铺垫了个十足十,后面简短对话因此显得特别逗,一个煞尾,非常漂亮。不多说,推荐大家自己去知乎看。

  但是写肾结石这篇,好处在生动,不足在冗长,一冗长就导致重点模糊。像我们学剪辑,剪辑老师上课会强调,始终要让观众的眼睛落脚点。剪辑界的大神,科波拉的合作伙伴Walter Murch在和翁达杰的对谈录里也强调了这点,你每一个frame里都得有所强调(通过构图、明暗等等各种方式),如果观众老不知道看哪儿,他的注意力就会涣散,就会觉得电影无趣。写文章也一样,读者在读一段文字前是有期待的。如果把读者的期待——譬如事件发展高潮结局——抻得太长,就会让读者丧失注意力,进而失去耐心。老练而自信的文字操弄者,非常善于调度读者的阅读感受,有时候作者和读者的之间微妙的角力就像处于暧昧游戏中的男女一样,狭路相逢娴熟者胜。

  看张译的有些文章,会想到我妈,都是喜欢写生活中的一些趣味小事和自己对此的一些思考,都是对文字特别认真的人。我觉得这份认真和诚恳特别可贵。在写文章,或者叫码字越来越轻易的今天,很多文字工作者都没有了对书写的虔敬心。因为社交网络遍地,表达也变得无足轻重,因此,当看到了有人在任何平台——博客、微博、知乎——都那么认真地坚持着“我手写我心”的时候,真的很感动的。作为一个读者,我所能回馈的,也是我的认真,不因对方是演员而不是专业文字人而降低标准,却也不会看不到字里行间诚意热忱活泼泼的心魂。

  这并不能算一篇安利,但也带着敬意

  《不靠谱的演员都爱说如果》读后感(二):许三多,你再这么干我就得走人了

  填写标签时看到士兵突击班长史今。

  这个确实是我认识并关注张译的原因。但我还是不想贴上这个标签。张译有那么多可能性,他也是再不断撕掉这个标签吧。但我还是用了这个标题。印象确实太深了。

  书的后记张译也说了演员写书别人都会问是那种图片很多的吧?我很少看娱乐圈的明星写书很多原因就是张译说的这样,当然别的书我也不咋读

  这本很生活啊,张译的演技打败了脸,文字也打败了脸。那么憨厚的脸隐藏居然是这么闷骚和欠比又幽默的心。当兵的时候也不例外的透着欠儿

  军旅生涯演艺事业都是逗着机灵描述自己并逗你玩。回到老家那种形似被踹而跪及后面写到宠物感觉这个人不正经面貌下细腻的心。感觉像被踹而跪和除去灾祸动物走的都是很有尊严的,两种描述给我印象最深,也有过这种感受。

  所以这是一个幽默风趣飚演技的演员,也是一个观察生活接地气普通人,受人喜欢的男人但不是明星。

  希望看到张译更多的影视作品以及东西写的你很想死的文字。

  最后,书中不出意外的看到张国强,哈哈哈哈,你暧昧你俗气你。

  《不靠谱的演员都爱说如果》读后感(三):他就是个如果

  在看新书推荐的时候,就很喜欢了。

  没看过张译写的文字,当然了也受到很多评论者的影响,说他的文笔清新之类的话。

  清新的文字当然不能错过

  其实在看这本书之前对张译的印象也只局限于知道他是北爱的石头抹布女的春天里的吴桐和辣妈正传里的元宝

  如果问我是怎么喜欢上张译的,那大概是因为吴桐和元宝这个角色都是我所喜欢的。

  当然,言归正传说说书本身。

  你不得不说他是有文字功底的人,所以在很多演员凭借着名气开始写书宣传书的时代,这是一本好书。我很少买演员写的书,因为大部分都太矫情造作,且文笔烂。但是,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会不自觉的笑出声来,因为,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实在太有趣了。

  他写了很多关于当兵、专业、从影到走红的一系列故事。本来都是很心酸的事,在他的笔下却是那么的活泼向上。这大概就是身上的幽默细胞和自娱自乐精神起得作用吧。他的每一笔自黑,都让我越来越喜欢他。当然了,他肯定喜欢我,哈哈。

  书中还记录了很多他的不靠谱的战友好友,每个故事都很有意思。也许那些故事并不搞笑,但是他写出来了,真的让我笑了好久。

  这本书还没有看完,我就忍不住写评论了,请原谅我这个无聊的人。

  如果说不靠谱的话,那他大概是个不靠谱的朋友吧。陈芝麻谷子的事全被倒出来了,哈哈,当然,这个靠谱的演员,爱说如果,却也真的成了许多如果。

  《不靠谱的演员都爱说如果》读后感(四):没有如果

  人如书名,张译是个充满爱、很会说、不靠谱的演员,但真没有什么”如果“。

  明星出书,无非就是利用自己的名气来丰富自己的履历,顺便捞点人气财气。不过,张译这本29万字的“聊斋叙事”,叙说得挺欢乐,将一个资深屌丝男完全剖析在人们眼前。可惜见了三次,每次都装深沉,完全不像书里那么亢奋神经质。

  书里从出生讲到了学生时代、当兵时代、工作时代和演员时代,自己的、亲人的、同学的、朋友的,一个一个故事,像糖葫芦一样小小串起来,虽然也有坎坷,可总不忘自娱自乐。

  从他给自己的猫取名字,就可以看出,他是个絮絮叨叨的人。”果子,乳名果果大名果然,学名果不其然,法文名字果赛特,浑名果粒果粒,外号果大爪子。“”布袋,乳名袋袋,大名不然,学名不以为然,俄文名字布拉吉,诨名布袋袋,外号我的猫。“一个爱猫极致的男人,如果《猫的报恩》发生在他身上,又是怎样一副翻天覆地

  就像他在剧组成立的”妖精会“,实在是个祸害。妖精会,旨在联合一部分人去欺负另一部分人,入会时必须跪在他面前,双手举过头顶高呼:”我尊重你呀,我爱戴你!“会规居然是”上跪天下跪地,中间跪父母,最后跪张译。“这孩子,在拍戏的时候,整天琢磨着如何欺负人。男有男神,而此有衰神。

  他说他是水做的,准确地说,其实是水~~~~~瓶座的。他说他是个好色之徒,幼儿园有媳妇,一年级有女队长,初中有同桌,高中有小太妹,当兵有女战友,工作有女同事,结婚有~~~~。甚至GPS里的女性声音,都逃不过他的手掌。即便如此,他还是那么清澈,没有绯闻,生活稳定。

  除了女性,在他身边还有因为《士兵突击》《团长》《生死线》而结识的兄弟,这些兄弟有比他出名的,有比他帅的,但无论如何,他们曾经一起辉煌,曾经给大家回忆。

  虽然,这本书尽显张译的”混蛋列传“,但偶尔一些文字,却也能给人正能量,比如他说”世界不是只有你自己“。因为人只有自我意识,所以很多人不去体谅别人,不懂珍惜。我相信,这个道理,每个人在某一天都会突然醒悟。

  张译的故事不是最精彩的,但他懂生活,我们自己的故事不一定不精彩,但我们也应该要懂自己的生活。好像,看完了他的书,我也变絮叨了。

  《不靠谱的演员都爱说如果》读后感(五):不枉年少喜爱你那些年

  我知道,我肯定不是唯一一个翻着这本书,忍不住去看《士兵突击》的人。播到班长退伍的那一段,眼泪噼里啪啦地往下掉,连酝酿的时间都没有。

  最近每天在楼下等电梯,都会看到小太爷一号店的广告,打开微博,也知道,连续两部热播剧的男主角都是他。我不知道是否要用“熬出头”或者“大器晚成”这样的话来形容他,总之,他确实是越来越好了。

  像我这样的人,对于特别热爱的东西,总希望能死死地攥在自己的一份天地里,又有那么一小撮人理解并一样热爱。一旦这种热爱被大众发现,便守护着最初的那份愉悦,并窃喜我看过你们不知道的那些事情。

  说回书本身,拿到书时我笑着想,这大概是我见过最干净的腰封了。而且,他竟然连序都没找个人来写。

  那些细小、有趣而温暖的事,在追班长,追孟烦了,追何莫修的日子里,大部分都读到或听到过,所以翻开此书,其实是看到了以往岁月,那时翻译还在写博客,首页有一句话印象最深,他说,为了生计,我们奔波忙碌,这时不妨停下脚步眺望远方,你会欣慰的发现,原来……我kao,还要奔波忙碌。 当时读起,只觉有味,如今看来,才甚是入心。

  从学生时代讲到当兵生涯,再到演员从业,还是最爱读那些关于兵团线的文字,因为这些年,他们几乎成了精神鸦片,支撑我走了很长的一段路。又哭又笑地看片和读小说的时候,我甚至觉得此生无憾。几乎可以背下来的《士兵》的台词,对团剧结尾的耿耿于怀,还有去瑶里探过的《生死线》中的桥,都成了往事,再想起依旧清晰生动。

  播《北京爱情故事》的时候,微博里到处都是骂石小猛又渣又矬,小太爷连带着被黑。或许是班长的印记太深刻,我看到的,都是石小猛的好。

  我翻开别册,那些俏皮的文字,穿插在各种图片中。排满军装的那一页,我又看到,夕阳下憨憨笑起来的史班长。

  《不靠谱的演员都爱说如果》读后感(六):不靠谱的演员“张O”

  在本书作者没成为著名演员之前,他只是《乔家大院》里乔致庸身边干不拉几的说话还结巴的随从长顺。后来看《士兵突击》,就觉得眼熟,这不是长顺吗?再后来,史班长出名了,成了人民军队里班长的代表。到了《我的团长我的团》里整天絮叨的孟烦了,以致《生死线》里的一口美普的何莫修博士——他终于跨入一线的行列。

  这就是一个非常不靠谱的演员的我们可以看到的人生轨迹。

  这本《不靠谱的演员都爱说如果》,算是张译的人生总结,幸运的是,至少里面的文字没有遵循演员出书的套路(大字号+个人写真+考验排版能力的版式)。这是一本可以读的书,一本读了让人扑哧一乐的书。给我的感觉,是史今在说话,是孟烦了在絮叨,顺便向读者推荐他不堪的一面以及他家中的喵星人。

  演员出书,形式大过内容,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一个演员没走向大众之前,混迹在部队文工团的纠结,无奈,彷徨——是当众揭伤疤自爆其丑的那种。我还得知,此人还没出名之前,甚至梦想当过编剧,甚至有人说你当演员就是个死。所以这个演员不靠谱,虽然他有演员证。

  买这本书,其实也是对自己过去几年时光的纪念。那时候失眠,整夜看DVD版的《士兵突击》,喜欢他在第一集里喝醉鲤鱼打挺那一段。仅此而已。

  手中这本书的签名:张O。还有一枚鲜红的私印。这厮,还挺有文化的,不愧写过剧本的。

  张译,你原来叫张O?

  《不靠谱的演员都爱说如果》读后感(七):爱猫的人都爱讲段子

  当年高二看《士兵突击》,最喜欢的不是张译扮演的史今,是张译最喜欢的伍六一,记得观看《士兵突击》写观后感是那年的寒假作业,我写的是伍六一,可是校报上一篇跟伍六一有关的都没有,全是三多。当时真的很伤心,记得在晚自习写了很久的日记,全是我心中的愤懑,那么坚强的,那个代表军魂的伍六一,居然没有人看到他的闪光点。现在想想,喜欢他的肯定是有的,只是,当时的学校,想要的是像许三多一样的我们而已。

  后来去图书馆借了《我的团长我的团》,至今已记不起具体的情节,唯一记得的是一个貌似很痞的兵,后来被毙了,我一直以为他会活的好好的,可是,却因为一个错误,被毙了。

  我很喜欢很喜欢猫,刚开始是因为动漫《水果篮子》,后来,慢慢分不清到底是因为动漫喜欢猫还是单纯的喜欢猫,这种溯源的东西,对我来说,根本没有分别,只记得自己喜欢就好。可是,却由于种种原因,家里从来没有养过一种宠物,只有爸爸的金鱼。常常幻想,以后我有了房子,我要养一只猫,养一只狗,猫猫不需要太名贵的品种,狗狗的话要小只一点的,这样我才能负担他们,至今,我没有自己的房子,也没有自己的宠物,但是,我从来没有忘记过,我想象中的生活。

  《不靠谱的演员都爱说如果》读后感(八):红海总有后遗症呀么吼嘿~

  因为《红海行动》导致一个月只看了一本书,还是个短篇全集的上半部,结果因为张译大叔一天就读完了一本书。人果然还是需要在瓶颈期来一点小激励,说不定一下子就翻身越了过去。《红海》是耐心等待了大半年的电影,难得的好,难得在旅行期间也心心念念急着赶回来一天刷了三遍的国产电影。再此之前我真的不知道张译大叔是谁,甚至坐在了漆黑的电影院里错过了前十分钟的开场,直到黄景瑜出来我才发现全片我就认识这么一个人……要不是鲸鱼演了顾海……可是一口气6刷《红海》之后莫名就发现了张译大叔,进而在杜江大叔嘴里说出“片场休息期间张译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书”之后好感直接上升到了顶点。我是个没有书就活不下去的人,所以《红海》带来的影响甚是巨大。但真高兴知道了同样喜欢看书的张译大叔,顺带手补了4个电影,开始啃动辄几十集的电视剧真是累惨了我了。捂脸~

  扯回来说说这本书,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自传吧,但可以算是自传体形式写就的一本故事集,有满满的段子丰富的笑料,也有着温馨无奈的生活泪点。总有些事无力抗拒,会有雄心壮志却败下阵来的真实感,在这浮光掠影的世俗下,在如此年轻的“名人”中,能自主写得一手实情实感本就是难得之举了吧。从书里看到了演员的不容易,虽然一早知道这份光鲜的职业远不是外表看起来的那么亮丽,但真心想不到女演员手上经常会有冻疮啊……知道做演员很辛苦也很危险,但是没有想到国内也有这么一拨有梦想有追求又敬业的好演员每天奋斗在岗位上。

  周五和前同事吃饭聊到最近不太正常的“红海后遗症”,被吐槽了很久,但被赞同了张译是个好演员的观点,于是很开心。不管了,如今咱也是有喜欢的国内演员的人了,突然就觉得很是有点了不起呢哈哈哈~感谢张译大叔在毫无意识的状态下激励了我重新找到读书的节奏,懒惰和拖沓可是万万要不得哒~祝演艺事业稳扎稳打高歌猛进~

  《不靠谱的演员都爱说如果》读后感(九):不靠谱的演员爱说如果

  来图书馆看书,碰巧在桌子上发现演员张译写的书,名为「不靠谱的演员都爱说如果」,老实说心中窃喜,因为我向来对荧屏上耍酷、示帅、流氓、拉风、妖娆妩媚级等的男演员不感冒,好似只钟情于男人味的比如孙红雷,有事业对家庭上心的,比如张译、黄海波(PS:海波最近嫖娼门事件让这一国民女婿的形象大打折扣,不过同学说拿钱去嫖总比偷摸出轨找小三强,貌似还有点道理),还要有的是幽默,比如王雷。前三个也都有他们自身的小幽默,富有生活气息。说起张译,想到「士兵突击」中扮演史今的角色,他是许三多的班长,最后为了给许争取一个名额,自己却选择了退伍,离开自己生活多年的部队,临走前,他的上司完成他的心愿,开着车游览了北京,尤其在路过天安门时史今痛苦流涕,他的上司把他抱在怀中的情景让我记住了他。他哭的特真实,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他的泪水充满了对过去生活的一种告别之情与不舍,还是那种深入到骨子里的不舍。把这军中男儿的本色演绎的淋漓尽致。再后来看过他与闫妮等合拍的一部剧「三七撞上二十一」,在其中他追求一位时尚大方,颇有范的一个女人,那女的心中还念念不忘她的情人。张译饰演的角色是个片警,虽多次讨好那女子,可人家就是不领情,也许是后来那女子从她情人身上看不到希望也看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还有张译逐渐深入到她的生活,让她感受到一种朴实平淡的爱,慢慢接受了张译。

  张译给我的印象就这么多,个人认为他适合小角色的人物,朴实自然就成,这样才能把他身上那种独特的气质展现出来。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张译只是个代表,而且还只是我心中所想的那种人的代表,真正的张译还有待我去读他这本书。

  书中张译的自述儿时少时调皮搞怪的自己,接着说起自己求学无望转入部队的艰辛,再接着演员马不停蹄的生活。张译个子高高的、眼睛小小的,还曾经被认为是小团队中最丑人之一。可是他很真,但不实(太瘦),看他的戏虽很少,就是记住了他的真,以致不能忘怀。

  这本书最先读起时觉得就是一个个冷笑话,这冷笑话若不了解具体语境也就不算是个笑话,而他的冷笑话语境似乎又好似读懂但也好像差了点什么。再读下去又觉得是一个个段子,讲述自己的一些些经历与成长。他在书中说道,演员的生活从一地到另一地,试着理解不同的方言,常年漂泊更像是个异客,可并不觉着孤单,因为孤独可能会随时杀了自己,喜欢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走在陌生的城市街头,趁大家熟睡,享受安静、享受思考、享受妄想。这段话与我大学四年的体会不谋而合,更多的时候,我喜欢一个人下了晚自习,静静的走在校园中,操场上跑步声,打骂说笑声,宿舍哗啦哗啦的水声、电脑的视频声,高昂的抬起头,看着与我擦肩而过的路人,有时会听着歌,边走边想,想想刚读过的书,想想白天发生的事情,想想应该怎样生活等等,内心便会静下来,也由然而起的一种充实。曾一度我自认为这就是我一个人的浪漫,在这样下我才能找到自己。我想张译也应该是喜欢这种内心的自我寻找。

  书中最后写到了猫,张译视猫如自己的孩子,写到领养的孜孜、果子、咖啡等。看到文中他写的猫与他相处的生活,和谐自然。

  因为史今的痛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没有不靠谱,只有更踏实。

  《不靠谱的演员都爱说如果》读后感(十):不靠谱的演员都爱说如果

  在图书馆的书架上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封面让我有一种正如书中所说“演员写的书里面都有好多图” 的感觉。刚开始是像冷笑话一样的短篇,在静静的图书馆里无数次我没忍住笑出了声来。后来越往下读就越喜欢了。没想到一个演员会有这么幽默轻松的性格,我以前觉得演员都和哲学家似的,辗转于许多个自我之间,还能平衡好所有角色和自己的关系。

  张译真的太逗了,很喜欢这种性格,有一种忘我的“玩”的精神,还有一种小孩子一样的任性,当然,最鲜明的还是他的自嘲。能够自嘲还能够把握好自嘲的度,真的很佩服他。因为我认为自嘲的人通常都会有一种游戏人生的姿态,但是自嘲的程度稍微把握不好就会沦为妄自菲薄或者故意贬低自己。

  作者说,“因为这本书,我成了收集狂。” 里面确实有形形色色的人物和故事,这些故事既幽默,又有些悲伤,既让人发笑,又让人迷惘。

  现在很多演员喜欢这一本自传类的书,张译是个讲故事的人,他把自己喜欢讲故事

  这一点归结于自己是蒲松龄的老乡,哈哈,这个萧红的邻居,我很喜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