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流浪的老狗》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流浪的老狗》读后感10篇

2018-07-27 05:4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流浪的老狗》读后感10篇

  《流浪的老狗》是一本由张洁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80元,页数:19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流浪的老狗》读后感(一):灵魂是用来流浪的

  “灵魂是用来流浪的”,这是借用张洁先生的一篇旧作的题目大概没有什么名称,会比一个作家曾经倾注心血作品更有资格成为她生命的注脚。当年,69岁高龄的张洁,为了写这部小说,还特意登上秘鲁四千三百米的高原寻找原住地的居民,因此了解印加文化。近些年,年岁渐长的张洁老人,暌违文坛多日,淡出公众视野,并无巨著问世,但这并不表示她从此失去了创作活力。就像在《流浪的老狗》一书的前言之中,张洁表示:“谁能说摄影不是另一种形态的小说?很多时候,一片摄影就是一篇言之不尽的小说。”按照这样的思路逻辑,我想说,旅行,在路上,让灵魂一直处于流浪的状态,或许也是跟文学创作一样内涵丰富的生命体验方式吧!

  自比为“老狗”,是一种勇气智慧幽默豁达,活到一定年岁后的大彻大悟,既是自我批判,也是自我肯定特别是张洁认定“流浪”就是她最倾情钟爱的生活方式,这大概是她从小在战乱中总寄人篱下或逃难途中的童年记忆成人世界里的映射吧。

  拜读此书并写下此文时,正是2013年国庆长假,喜见脱离温饱之虞的国人多半选择旅游来作为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度假方式,可是,屡屡看到媒体报道游客们动辄垃圾满地、暴乱式的一哄而上、伸向文物的咸猪手等不文明现象,甚至不懂礼节规矩,被国外人斥为“土豪”,不由得开始感叹,越来越多的人的确正在意识并体味到旅行带给自己精神愉悦享受,可是,他们并未将其上升到一种洗礼灵魂,提升境界高度,换言之,如果把旅行比作一盘美味佳肴,恐怕一般人只闻到了香味,却没有尝出其中的丰富滋味——也许是寻找心之所依,也许是寻找魂之所系。“如今比萨到处是高腔大嗓、惊得鸡飞狗跳、惹人频频侧目的某国人——哪国人?你懂的。”看到这段文字,不禁让人想起前几天新闻中国人在比萨斜塔前的草地上吃快餐消息。国庆节出行的大部分人,都是V字手势拍照,或者走马观花,甚至去留下到此一游的墨宝,哪里知道,旅行,其实是放逐在城市生活里逐渐变得僵硬的灵魂。

  《流浪的老狗》的文字间已经少见华丽丽的辞藻堆砌,也没有文艺青年那种故弄玄虚煽情张牙舞爪式的炫耀,反而有种这个年纪的人特有的,经过沉淀和提炼过的芳华,像白粥一样,清淡养胃。

  对于七十多岁的老者,旅行的意义,已不再是年轻人的那种充满好奇意味探索,相反,是一种对于人生诸多经验见识验证和温习。在她饱览人事的眼里,更容易发现一些人心美好,比如在旅途中帮助过她的异乡人,在她温婉笔触描述下,显得格外动人,这样的旅行,充满了脉脉温情,充盈着生命最真实最值得回味故事,比美景本身更值得书写。

  《流浪的老狗》读后感(二):言之不尽的生活,言之不尽的人生

  我在天中山干校修习的九天内,一天便将老洁的《流浪的老狗》阅读完毕。

  读了许多张洁的作品,初中时期,读学到张洁老师的第一个部品:《挖荠菜》,高中时期,在旧书摊淘到了《十月》杂志,在里面看到了《沉重翅膀》《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工作第一年,在洛阳书城淘《收获 》看到了《知在》,亦在无数过往的《小说选刊 》里看到张洁的中短篇。记得有一篇名为《灵魂.COM》的作品,名字奇特

  译林出版,品质保证。张洁的新作《流浪的老狗》是本旅游摄影随笔图文并茂,文字清淡,图片质朴。一个人的旅行,一个人的感悟,一个人的摄影,一个人的记录

  一张图片,就是一部小说,一段文字,便是一段人生。

  言不不尽的生活,用影像来记录吧。摄之不尽的发现,用文字来表达吧。生命正如一条流浪的老狗,让我们边走边唱,边唱边录,边录边悟吧。

  《流浪的老狗》读后感(三):所见所思,得大自在

  《流浪的老狗》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部写给自己的书,正如作者张洁在前言中写道的那样,“在独自游走中发现,流浪的最大惬意是谁也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谁,自然也就没有了看我不顺眼的人,和我不愿意掺和的事,实在大大自在---”

  作为一位年近古稀著名作家,她坦言喜欢“流浪”。所以独自游走在世界各地的大街小巷,一路拍拍走走,用相机和文字记录了一个个瞬间,并有感而发,写了这本《流浪的老狗》。但是,在汗牛充栋般多的游记攻略面前,这本书又会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

  扉页上张洁说了两句话:“一个陌生的人,来到一个一辈子也不会想到来到,而且永远不会再来的陌生之地,是缘分还是什么?”-----“谁能说摄影不是另一种形态的小说?很多时候一片摄影就是一部很不错的小说”。正当我们琢磨着这两句话的意思,并往后翻看时,锦衣玉食,饱食终日并热衷“旅游”的我们让老太太上了“行走”这一课:随手拍的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照片,既有不知道哪来的鸭子、流浪猫和各色花朵儿,也有阿拉巴拉巴马的房子,洛克菲勒家的石磨坊,海边的石头,甚至还有万圣节时的破南瓜电线杆上的铜蜥蜴和“窗帘塑料模特”的小惊悚---文字也是这样,一会儿米兰一会儿普利茅斯的说着,一会儿讲偶遇到的西班牙姑娘,一会儿又转到咖啡和披萨--各色人等,各色物件儿,种种事情,混在一起,完全是记忆的碎片和碎片般的时空跨越---大作家真的那么没章法吗?正当我们疑疑惑惑时,老太太终于在结束语中说了:“有些事务被我们无意中牢记,总有他的道理。”原来如此,原来真的如此,想想我们在行走的过程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境遇难忘:一朵不知名花儿,一段静谧的沉思,抑或是某种食物味道,甚至是某个人的眼神?这些“细节”在时间长河里不就是一个个碎片吗?而碎片后面呢?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心思”,构成了一种自问自答的心灵感应形成了一种“我思故我在”的真实。

  所有的心灵总在渴望自由,这样一读张洁的文字和图片就有趣了,游而记之确实不如思而想之。比如一张残花的图片,她写是“凄凉的老境”,看到一群羊,她说是“真诚注视”,她甚至说崇拜大海狂风巨浪”。当然,她写触动心灵的别样感觉不仅仅是这些,也包括“游走”中的人和事,偶遇的波兰姑娘、三位特别的旅店店主大巴素不相识给了她三个梨的老头--,林林总总的文字随着所见所思,一泻而下----一种在路上的真实的自在和痛快!对于“自在和痛快”,张洁没有正面解释,她只是在书中说“行者”的感受:“有人生来似乎就是为了行走,我把这些人称为行者,他们行走,是为了寻找。寻找什么,想来他们自己也未必十分清楚,也许是寻找心之所依,也许是寻找魂之所系---”,她还说:“对于路上遭遇的种种,他一面行来一面自问自解,这回答否定还是肯定,他人不得而知,反正他是乐在其中。”

  在“行走”的时候抛开一些东西,任由心跟着一起走,能够乐在其中,用心“真诚的注视”,从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中达到自我的真正释怀,这是不是“行走”的真谛呢?

  再看《流浪的老狗》,连目录都省掉的排版,直抒胸臆的文字,“不太讲究”的摄影,都摆出一副 “你爱看不看”的劲儿---但还是让人舍不得放下,特别是封面很好,一只昂首挺胸,撅着尾巴拉车的狗走在路上,远方是青山夕阳,正如我们的心灵渴望:进退无碍﹐心离烦恼,得大自在。

  《流浪的老狗》读后感(四):走到人生的终点时,是否会和世界和解

  鲁迅在去世时的遗言是,我一个都不宽恕。张洁呢,她在2013年出版的游记《流浪的老狗》里说,在独自游走中发现,流浪最大的惬意是谁也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谁,自然也就没有了看我不顺的人,和我不愿意掺和的事,实在是太太太地自在。她竟然用了三个太!

  1937年出生的张洁,从小和妈妈相依为命,40来岁发表作品就一举成名。对70后的文学专业学生及文学爱好者来说,张洁是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从我接触文革后的当代文学就知道她。尤其是那篇《爱是不能忘记的》引起了全国性的轰动,其后,她的小说屡屡获奖,并走出国门赢得世界性的声誉。更引人注意的是,张洁是个漂亮女人她的感情轰轰烈烈。她和第二个丈夫机械部副部长孙友余的爱情曲折程度不次于她的小说。孙比她大二十多岁,已婚,高官。在那个结婚要和组织报告年代,人的自主性是很受限制的。他们的爱情一定经过了不亚于血与火的考验。他们最终走到了一起,可是如此周折成就的爱情是不是已经耗费了彼此太多的心力,走入婚姻不可遏止地从顶点滑落吧。张洁是个作家,本身又比常人敏感感情更丰富,这段婚姻一定是令她非常失望。他们没有走到最后,离婚收场。想起来另一个女作家池莉,她和丈夫当初结合也是力排众议,轰轰烈烈,结果女儿上初中他们就维持不下去了,从神仙眷侣变为相看两厌。

  除了感情,张洁因写作《沉重的翅膀》差点惹上牢狱之灾。详情没有找到资料,但这变故打击一定是摧毁式地巨大。她令张洁从曾令儿那样与人为善与世无争从来抱着善良宽容去待人处事一样的无尽思爱而不言悔的圣母变成了一个尖酸刻薄怀疑人世愤世嫉俗,各色孤僻的怪老太太。

  《流浪的老狗》是她2013年的作品,是张洁独行欧美的旅游札记,她喜欢去游客稀少的小城小镇行李简单穿着朴素,她不住豪华旅馆,只挑选合眼的小旅馆。出行几乎都选最便宜的大巴票。她的游记没有详细描述攻略,随性而行,随心而发。那会她已经76岁了,她的文字还是充满了不平之气,她说, 曾经以为,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这种书本上的知识现实生活中屡屡碰壁,好比说,最靠谱的事却未必靠谱,指不定还是弥天大谎,而指天发誓的誓言也不一定兑现。

  浪漫这种东西在吟诗作赋时可能多多益善,真要是用于其他方面,可能会让人赔的血本无归。有些女人则让人心疼,以为爱她的那个男人一生一世的爱,于是将自己的一条命作为报答,下场呢?不说了。

  她说自己“不皈依任何宗教,甚至对宗教充满怀疑”,遇到热情的意大利教授向她推荐教堂,为了不去参观,她竟然狼狈地谎称自己心脏病犯了,要回宾馆吃药,逃也似的离开

  在书的结束语里,张洁说,如果我在流浪中死去,请把我埋葬在山岗。她将自己的灵魂流浪在山岗原野了。

  2014年10月,张洁在现代文学馆举办了画展,文学界齐聚一堂。她借此机会和大家告别。她已经卖了北京的房子,在美国买了一处居所,和女儿长驻在异国了。她说,她死了不必开追悼会不必写悼念文章。她是想彻底消失,不求为人所记住了。是想走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儿牵绊吗?她对死后的世界毫无留恋

  2015年,她在给朋友回信中说,我是越呆越懒了,也画画,但自己不满意,所以现在撕画成了常态。因为距离哈德逊河只有一百多米,河堤上是林荫大道,虽然烈日炙热,但树荫浓密,树下是一个接一个的长椅,我很多时间都消磨在河堤的林荫大道上了。什么也不想,就是坐看河上的风景。过去的一切都远离了我,就像没有发生过,也毫无遗憾之感。人到了这个地步,也真奇怪了。

  不知道,当张洁在真正离世的时刻,会不会慨叹,来过,爱过,不悔 。。。。。。

  : 1.不喜欢精装

  2.配图太小,为了装帧的形式美,而影响了阅读的观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