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蒋勋破解德加之美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蒋勋破解德加之美读后感10篇

2018-07-29 04:0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蒋勋破解德加之美读后感10篇

  《蒋勋破解德加之美》是一本由蒋勋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25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蒋勋破解德加之美》读后感(一):凝视繁华孤寂

  德加是沉重、古典、庄严的。他一直否认自己印象派,几十年如一日画着芭蕾舞女、洗衣女工、骑马者、妓女,他的父亲是德国贵族银行家,母亲是欧洲迁居美国的新兴资本家族的后代。他接受良好传统学院技法训练,深知传统的可贵,并不愿彻底抛弃传统。在新兴资本商业兴起的都市里,他保持冷静独立,并不像莫奈、雷诺阿那样全心拥抱和称颂新来临的巴黎城市文明

  他以极大视野观察着从没落贵族,到新兴中产阶级,到底层民众众生相,有着极广阔美学视野,远远超过其他同时代画家

  他不仅观察众生的生活,更透过都市繁华的表层,看到生命更深处,透视到内在心灵荒芜和疏离。在最热闹的赛马场,在城市新兴的咖啡馆,在最布尔乔亚的炫富时尚空间,他总能看到生命底层本质的人的孤独。德加凝视生命的方式如此宽阔,他不在意结果,输或赢,都是生命本身,旁观、纪录,对所有努力活过的生命致敬。描绘骑士时,德加会选择一些场景表现他们取得胜利,接受欢呼,也不会遗忘那些失败者,那些失败时刻奄奄一息人事不知、沮丧绝望的时刻。描绘芭蕾舞女时,他不再只是把她们当作舞台上的一个表演艺术,更关心舞者作为个人的本身,看到人内在真实表情动作

  凝视,经年累月冷静客观的观察,向内自我透视与探索,做深入哲学沉思,关心生命在时间里的永恒性,德加,他是凝视繁华的孤寂者。

  《蒋勋破解德加之美》读后感(二):解读德加

  我并不喜欢蒋勋先生文风,之前买了他的畅销作品《美的沉思》,看了三分之一便没了兴致。他善用华丽辞藻与繁复句式,但啰嗦的行文和几处不甚贴切比喻削弱了文章整体美感,缺乏灵动感的解说又过于教条,将其作品视为美术科普读物稍显乏味,看成提高美学修养专业书籍又略微苍白。 然而,除却文风上的枯燥乏味,我还是比较认同蒋勋对德加的解读。德加是我很喜欢的一位画家,虽然我在艺术领域知之甚少,但是每次去奥赛博物馆,我都会在他的芭蕾舞女系列画作前驻足良久。我喜欢德加的构图及色彩运用特别是在奥赛略微幽暗的展厅里,一束灯光停在作品上,灵动的线条与缤纷的粉彩幻化成蝶翼纷飞的舞者,似乎只需几个旋转,那些翩翩起舞女子便能旋出画面,转到观者面前。画中优雅舞姿绚丽裙摆让我一度以为德加是不折不扣的印象派画家,但当我读过蒋勋先生的分析了解德加对生命的冷静观察与询问,才看懂他在繁华渲染背后所体现的孤寂与荒凉,而这些,往往是印象派画家所忽略的细节。 德加的芭蕾舞女是最受大众喜爱的作品,这些画作被大量复制成海报明信片、书签、冰箱贴,成为他对大众审美影响最大的美学形式。但通过蒋勋先生的介绍,我才知晓除了芭蕾舞,德加还创作过“赛马”、“洗衣女”、“裸女”、“妓女”等一系列作品,而且每个主题创作时间都长达数十年。他会用心揣摩每一个主题,在力求个人画技达到巅峰同时不断思考人性本真,在冲破传统道德与美学僵化禁锢过程中,极力展现人体最真实的一面,尽管这份真实往往与优雅从容背道而驰。 读画是一个奇妙的过程,因为缺少直观文字表述,观者只能通过作品的色块与线条建构去揣摩画者的意图,去猜想其作画时的心理过程,去演绎他的冷静与癫狂。由于猜想没有答案,所以解读充满乐趣。我不确定蒋勋对德加的揣度是否用力过猛,但他确实让我更为系统地了解这位孤独画者。当我再次站在德加作品前,相信会有更多的体会感悟

  《蒋勋破解德加之美》读后感(三):克制冷静的旁观者

  第一次看德加的画就喜欢,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是7.19,恰逢德加的生日,也许这也是冥冥中的缘分吧。

  德加是一个不是印象派的印象派。他自幼学习文艺复兴的古典画派,但却又不拘泥于古板,参加过印象派的运动,所以一直被评价为印象派。可是德加自己却总觉得自己是写实派。

  我也觉得不应该将其划分为印象派。他有太多悲悯之情,特别是对女性:芭蕾舞女、洗衣女、妓女与女性身体、还有卡莎特……他总能洞察这些女性的情感痛苦、日常生活,然后用克制的表达方式表现出来。关心,却不介入,冷静而不煽情

  如果说达芬奇是神,梵高是天才,那么德加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一位智者,用悲悯的眼光看待众生的喜怒哀乐

  要说这本书让我不喜欢的部分,就是蒋先生关于孤独的部分讲得太多了,将原本沉浸在对德加的欣赏中的我反应过来这是蒋勋的文字,这也许是少了些克制吧。

  《蒋勋破解德加之美》读后感(四):摘

  写的过分解读了。 很不喜欢分析创作意图之类的,画家在画的时候,真没几个想这么多吧。

  44

  艺术创作里的孤独性,艺术创作里保有的纯粹的自我,都异常珍贵。在人云亦云一窝蜂潮流里,德加始终保持他的孤独,甚至与原来流派里的同伴意见相反,绝不随便妥协。这种个人品格上的孤独,这种美学坚持上的孤独,都异常难能可贵中国不是一个容易保有个人“孤独”的环境,向读者介绍这位特立独行创作者德加,或许不只是希望跟大众一起思考他的艺术,其实更是希望我们在繁华热闹之余,可以沉静下来,认识一个生命如此孤寂的意义吧。

  69

  欧洲艺术,无论绘画或者雕塑裸体女性,司空见惯,为何独独马奈引起这样大的议论

  欧洲美术上的裸体传统来自希腊神话,维纳斯、阿波罗,都是天上神祇,自然就是裸体。因此,虽然欧洲传统艺术中有这么多裸体,但是都是神,所以不会受世俗议论。其实,创作者绘画维纳斯

  阿波罗,都有现实中的模特儿,模特儿是人,是真实的人的身体被创作者观察、纪录、创作成作品。但一旦到作品中,这些现实中真实的人体就被转化成神,贴上神的标签,不在为裸体的道德性负责

  马奈不满这种虚伪假象,他在《奥林匹亚》这张裸女画中,有意在裸女颈部加上时尚的丝带颈饰,手腕上加上手镯脚踝上加了当时流行的高跟拖鞋。。。。

  从《奥林匹亚》来看,马奈不是绘画技巧革命,而是美学观点的革命。他问的是:维纳斯的裸体美,那么,当代一个女性的裸体不美吗?神的裸体美,人的裸体不美吗?

  131

  印象派画家都关心城市生活,因为工商发达,逐渐繁荣起来的城市,人口集中,城市景观快速改变。逐渐形成主流的中产阶级,他们在经济富有之后参与政治经济改革带领建立新的社会习惯创造了属于自己时代的生活方式。一八五零年前后的巴黎,城市规划翻新,建筑大量改造,开拓出许多现代都会的广场大道,六层至七层的豪宅,成为新的城市风景。新的城市风景被艺术家看到,大量出现在印象派画家的画中。马奈等画家,都画过豪宅阳台上休闲的士淑女,他们穿着时尚的衣服,眺望街景,或者是雨天手持雨伞,行走在街道上。

  印象派并不只是一个技巧的画派,它与城市的时尚息息相关。马奈的画里出现人潮汹涌啤酒屋,雷诺阿的画里出现舞会里相拥舞蹈的时尚男女,出现歌剧院包厢里的贵妇名媛,莫奈画里出现公园野餐的士绅淑女,德加的画里出现有芭蕾舞、咖啡厅——不约而同,他们都在反映最初工商业都会形成的城市景象

  212

  复合媒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