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7-29 04:5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经典读后感10篇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是一本由[巴西] 保罗·柯艾略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页数:20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读后感(一):做最好的自己

  作者:保罗柯艾略 2018 No.1 (作者之前有本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我读过,被我奉做年度神作,可以看看。) 第一阶段生活不就是无聊重复么,不如去死。 挺像现在的生活的,平淡,无聊。俗称平淡的幸福吧。我也想死,或者说想过去死,自杀什么的,想过不下十次吧,遗书都写好了。 第二阶段:什么,真的只能活一个星期了?! 好吧,既然如此就审视下自己的生活吧。星星挺亮的啊,月色美好的啊,对面的爱德华小哥含情脉脉眼神中都是爱恋呢。不是说你是精神分裂么。哦,在这疯人院中,做自己的挺好的啊,不必对谁强颜欢笑,不必为了表示友好就中断自己的感兴趣事情。什么,这里还可以手淫,那可是淑女守则里面的禁忌!哦?爱德华小哥哥也在看,哦?居然看完还是爱我的,原来做自己也这么开心,不是只有压抑自己才得到父母的爱,爱人呵护,之类的东西。 第三阶段:怎么办,小哥哥,我想活下去! 我安静接受着这里的一切,只想早点和你独处,和你厮守。哪怕你明天就要心脏病发作离我而去。你,就是我幻想天堂模样,那是我我穷尽一生想画出的巨作,如今,从你开始。让我们一起逃离这里,回到那个看似险恶人间,又何妨。我们欢畅高歌,经历了一切之后,又有何所畏。 第四阶段:嘿,小哥哥小姐姐,我骗你的! 平凡生活中我们想到死亡,反之,只有在死亡面前,我们才想到如何好好生存。生命意志,这是我送你们最好的礼物。嘿,小姐姐,骗你的,你很好,不会死,找到所爱的人,找到所爱的事,活下去,尽情折腾吧。--爱你们的院长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读后感(二):出乎意料的正能量

  Do something instead of killing time, because time is killing you. - Paulo Coelho

  知道保罗柯艾略是因为Mina在朋友圈发了上面一段语录。百度了一下发现他是位著名作家 ,最出名作品并不是这本,而是《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两者之间选其一,毫不犹豫选了维罗妮卡决定去死,这透露出黑暗色彩书名太吸引人了。

  想不到这却是一本充满正能量的书。维罗妮卡觉得生活一成不变,决定自杀,被救回来了,安置在疯人院,却被医生告知她只剩下一星期的生命。维罗妮卡还是想尽办法寻死,希望尽早结束生命,在自由的疯人院里她想干嘛干嘛,所有人都与众不同,于是大家都一样。但是最后她遇到并爱上了爱德华,她不想死,幸运的是,医生只是用她在做一个实验,说明了死亡意识能激发人的生存意志。

  里面讲到了很多人生哲理,一成不变的日子,与众不同疯子国王井水中下毒把国民都搞疯,最后国民觉得和他们不一样的国王才是疯子于是国王也被迫喝下井水的故事。疯人院里的人都因为维罗妮卡,这个即将死去的人,而发生微妙改变。这是我今年读过最喜欢的书,讲故事能讲得这么平实有理却不鸡汤,处处引发共鸣,每句话都直插读者的心,让我去思考自己的生活现状

  以下是一些喜欢的句子

  * 生活缺少意义责任不在别人,而在自己。

  * 你与众不同,却希望与别人一样。

  * 人越是可以生活得幸福便越发不幸福

  * 少年时代,她觉得选择为时过早,而现在已是青年,她又觉得改变为时已晚。

  * 我想做个疯子,按照自己的梦想而不是其他人希望的方式生活。

  正如王尔德所说,人生只有两种悲剧,一种是求而不得,另一种是求而得之。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读后感(三):干杯,吃下这瓶安眠药

  读完全文,脑中依然还只是一些片段式的印象。不过记忆深刻的倒是一个词,“苦病”。

  生命里的一切均一成不变了,我们日复一日工作,和所谓的生活着。似乎到了一定年纪,一旦青春消逝,一切便都会朝着不好方向发展脑海中的苦恼日积月累,直到沉积的你不愿再反抗,然后对着镜中的自己笑笑,极其自然劝告自己坦然接受。看着镜中的模样,衰老将留下无法逆转的印记疾病来了,朋友们远去了。终于,活着不再会为生命增光添彩,而刚好相反,受苦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维罗妮卡的“苦病”也是每个人正在经历的,而不同的是,维罗妮卡可以勇敢的选择终结生命来制止这种趋势,我们则只能被这个问题日日困扰,一天天,无力地接受这种宿命

  可怜的维罗妮卡并未成功,自杀未遂,清醒的她,却被投入精神病院维雷特。我蛮喜欢维罗妮卡在维雷特听到的一则荒诞有趣的故事:曾经有个巫师想摧毁一个王国,便在井里下了魔药,但凡喝了井中之水的人,就会变成疯子。于是乎,所有的居民包括警察和检察官都喝了魔水,除了国王和王后。疯了的人们对国王的政令都感到荒谬不堪,他们坚信国王才是疯了的那个人,逼他退位。正当国王绝望之时,王后带着他一起喝下了魔水,这样,他们也疯了,然而在他们的人民眼里,反而重新变成了睿智的人。从此国家又是一派祥和,尽管国民的言行与邻国不大一样。而国王安然统治着这个国家,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维雷特里面乱成一团,有真正的疯子,也有被人诬陷或装疯卖傻的的人,还有被治好了却不愿再回归社会被称作“博爱团”的正常人。然而,这与我们所处的“维雷特之外的世界”,本质上却并无两样,只是在我们的世界里,疯子和正常人都比那里多一些而已。我们也只是处于一个略大一些的“维雷特”里。

  回想我所处的生活状态随波逐流,顺从主流意识,结婚生子追逐名利。我自觉的喝下魔药,被慢慢同化成别人口中那些一样的人,像俄罗斯套娃,有着一样的外表,只是大小不同,代表着成功的多少。这何尝不是我心中的“苦病”,想要挣脱,却害怕被当作疯子,被投入由言语白眼搭建的“维雷特”。从而,我不断退却,彷徨,任曾经耀眼年华逝去,无力挽留。

  感谢推荐我这本书的MISS.L,让我读了一个关于自我觉醒,关于向死而生的故事。而L之于我,就像维罗妮卡手中的安眠药,那不是绝命的毒药,而是唤醒我,治愈我心中“苦病”的解药。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读后感(四):有谁不想去死呢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理由有两个:

  第一条理由是:生命里的一切均一成不变,一旦青春消逝,一切都会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

  第二条理由是: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一切都错乱了,而她却无法重整局势,这使她觉得自己很无能

  这两条理由适用于99%正在这世界上活着的人,包括维罗妮卡,也包括我。

  即使是在外面,只要她够聪明,也可以一面应付生活的挑战,一面做自己想做的事,就像某人曾说的那样,保持“可控疯狂”就够了。可以哭,可以有心,可以发脾气,就像任何正常人一样,但是不要忘了,在哪之上,灵魂正嘲弄着所有的困境

  她再也没有力气去做自己,其实她和世界上所有人一样,需要其他人才能幸福。但是搞定其他人实在太难了。他们的反应难以估计,总是把自己保护得严严实实,他们的做法跟她一样,对一切仿佛不屑一顾。如果有人对生活敞开心扉,他们或者据他于千里之外,或者认定他下贱天真,让他痛苦不堪。

  你与众不同,却希望与别人一样,我觉得,这可称得上是一种恶疾了

  灵修之路上最艰难的两次考验,一是要耐心地等待珍贵时刻的来临,而是勇敢滴不对遭遇的事情失望

  但我知道我是一个有用的人,一次冒险抵得上一千个安逸的日子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读后感(五):人之将死,每个人都能成为哲学家

  本书读完。 以小说形式思考死亡,维罗妮卡找到了爱情,重新拥抱生命,皆大欢喜。 开头很吸引人,但是到了疯人院之后就有些看不下去了。个人感受,这本书的文字叙述不够吸引我,总是忍不住跳过跳过跳过,情节上也并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有时甚至觉得疲倦。 对于维罗妮卡,她的人生轨迹于我有很多共鸣甚至相似,我仿佛看见了五年后、十年后的我,是不是也会像她那样,对生活麻木,成为一潭死水。维罗妮卡“活”过来了,因为她曾触碰过死亡,死亡意识激励她重新审视自我。人之将死,很多时候就可以不管不顾有勇气去尽情释放自我,追寻自我。但是做不到。 我也知道世界也有很多精彩等待我去发现,我也想投入地爱一座城市,投入地爱一个人,投入地爱自己,投入地过生活,随心所欲乐观随性。太难了,生活有太多压得人喘不过气又无法放下的责任,有太多身不由己无奈,有太多力不从心不甘了。或许真的要到人之将死的时候才能有与之抗衡的勇气吧,可是我没有触碰死亡的勇气。 我承认,中途维罗妮卡找回自我时我很受触动,但是很快就冷静下来了。生活精彩且琐碎我会尽力去爱自己,爱我脆弱生命的每一分钟,去感受每一天的奇迹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读后感(六):疯子就该做些疯狂的事

  这实在是一本表征意向非常浓的书

  讽刺生活中的雷同与琐碎

  呼吁人们去打破厌倦

  这些都是老生常谈

  所以这本书也如此有名

  但是书里面的情节还是有意思

  作者借着不同的人物

  去表达不同的感受

  比如表达对胰岛素治疗和电击治疗精神病的看法

  写得非常生动

  另外还有玛丽和爱德华如何成为了精神病的描述

  原来是生活的折磨打击

  还有就是维罗妮卡的一些独白

  从对生活的厌倦感的无力抗争

  到后来希望去抗争却被人拖拽

  特别是维罗妮卡当着爱德华的面手淫的一段

  很有意思

  而且到后来拖拽者是被象征科学与挽救的医生拖拽

  种种对比

  果然是精彩

  不过这本书的结尾还是选择了开放

  维罗妮卡是健康的,没有受到心脏病的威胁

  还收获了爱德华的爱情

  难道一定要像童话里的王子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吗

  或者他们是面对更大的灾难和挑战

  这样很好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读后感(七):那些听不见音乐的人觉得跳舞的人疯了

  “那些听不见音乐的人觉得跳舞的人疯了。--尼采”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病,不同程度的病。压抑症抑郁症狂躁症臆想症一类类你我听过或没有的精神疾病名词层出不穷。就连我本人都一度被诊断为轻度抑郁焦虑症,对,我就是维罗妮卡本卡。直到昨天看完这本书,我才换了个角度去想:是我真的病了,还是太想和别人一样了?

  总觉得精神科大夫总会把找他的所有人都诊断为轻度精神疾病以上的程度,前段时间明星因抑郁症而去世的事情也强行科普了一下精神疾病在现代人范围之广。可是每个人依旧都害怕别人觉得自己是个疯子,如书中玛莉说的一样“宁愿做一池子水,严苛控制自己不越过水平面,而不愿做奔涌而出的泉水。”每个人都在背对世界的角落幻想着平行世界的自己会纹身会抽烟会打架会彻夜不归会辜负父母的期望,可是转过下一个街角,看到一个熟人,就会立马回到自己熟知的角色里--跳脱很可怕未知的路一定难走。

  书中四个主要人物面临着的危机实在是具有普世性,年轻美丽看似一切顺遂合理却找不到生活乐趣、中年危机厌倦了一成不变的人生想要改变却得到了失业失恋结局平衡不了父母的期待自己的理想只能假装精神分裂来逃避一切的爱。所以你看,你身边这样表象的人还少吗?你又何尝不是一个?

  故事本身平铺直叙没什么新意(尤其当你看过序言介绍时结局已经了然于胸时),美就美在这里--在琐碎里探求真谛。故事的写法有种虚实交错感,作者不愧魔幻现实美人。当然啦,书很薄,比马尔克斯好上手很多。

  总之,认同自己,接纳自己的全部,才是人生最高命题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读后感(八):活着的每一天都是奇迹

  维罗妮卡没有应吞食过多安眠药而诱发心脏病。但是她在维蕾德时已被告知她没过几天就要死去。

  只是她总是不断地活过了一天又一天。

  就像爱德华对她说的:奇迹发生了,你又活过了一天。

  而这句话通过她爱的爱德华来说,或许更加充满能量。

  维罗妮卡就在奇迹的每一天活了下来,或许会一直到老到生命自然衰老。

  然后,我想,她是幸福的。因为她把活着的每一天都当作了奇迹。

  或许正因为如此,她能真正地活出自己的姿态,随心所欲。

  反正,她说她也是从维蕾德疯人院出来的,大不了就让别人叫做疯子。

  于是她给每一天赋予意义。多活一天,就要多一天的精彩和不同。以为人之将死总是有别于以为自己活很久来得快活。

  正所谓,把每一天当当作最后一天来过。

  回到故事的开头。维罗妮卡决定去死。她想了各种死去的方式。

  最终选择用最优雅的死法——吞食安眠药。

  而她是决定要去死的,所谓决定就不是犹豫不决。

  所以当她吞下一颗安眠药,她就多一份的坚定。

  那她为什么想去死?

  维罗妮卡曾有一段独白,她想生活会随着不断衰老而变差,现在她24岁,花样年华,却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不断变坏。

  有一天她受够了她母亲为了她付出一切的说辞,然后找个男人,强迫自己爱上他,与之结婚生子。

  她想的都是现实,都是理智。她说:

  第一年,他们会经常做爱;第二年,少了一些;第三年,估计一个月一次;

  然后在婚姻濒临无望的时候生孩子。然后斗小三,挽回婚姻。然后丈夫再遇到一个女人,可惜她老了,无力斗争。

  唯一活下来的理由就是为了孩子,甚至其实是因为孩子给了她活下去的借口。那是她也失去了自杀的勇气。

  因为为人母的责任。世俗的压力。

  这段话看出她是相当理智地预想到了自己未来的走向。

  可预知的无趣,每天做一样的事情,去同样的酒吧,在同样的地点吃面包。

  于是,死亡只需要一个理由,那就是无聊,单一,重复。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

  可惜,她的自杀没有最终中断她的性命。

  她被送到了维雷特疯人院。

  在里面因为被嘲笑,她竟然做了以前从不敢做的事,刮了一个老男人一巴掌。然后不畏惧地离开,她觉得很棒。

  又不断地在夜晚弹琴,甚至于在爱德华的面前手淫并多次达到高潮,她想这是她这辈子最接近快乐和天堂的事。

  也许后来的她也有羞耻的感觉。但是,她还是爱上了不计较她这种行为的爱德华。一个懂她理解她的精神分裂者。

  后来她慢慢想清楚了这一切,以及她所认为的疯人院里的自由其实和外面的世界没有任何地不同。

  因为同样所以快乐,因为不同所以是疯子。这里如是,外面也如是。

  后来,爱点燃了她生的希望。

  于是,携手爱德华逃出疯人院。

  书里面还有两个重要人物,我认为也是灵魂人物,那就是泽蒂卡和玛丽。

  泽蒂卡说了一句充满哲理的话:一切都不是偶然发生的。

  玛丽和医生的一场对话说得非常引人深思,

  医生说: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特质与天性,追求快乐与寻找冒险的方式各不相同,

  然而社会却把一种统一的行为方式强加给人,而为什么这样行事?人们居然连问都不问。他们只会接受。

  是的,人类生活着,不是单一的,而是群体的。社会性在我们的生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就比如每个人到适龄了都要结婚生子,每个人一毕业就要

  进入社会工作。年纪大了单身就要招亲人逼婚沦为别人口中的剩女。

  似乎人们都在根据一种规则生活,只有遵循这些规则才会

  活得体面,否则没有面子,脸上无光。

  于是,大众化与随波逐流就是每个人最好的选择。甚至于,诚实都变成了一种伤害。

  而敢于与他人不同的人,或许会被扣上疯子的名号。都说,想改变世界的是疯子,但是推动着世界前进的也是疯子。

  每个人都应该各司其事,天生我才必有用才是。

  在现代的社会里,已经不再是 以专长和爱好来选择大学专业和工作职位。也不像孔子说的因材施教。

  而是什么热门读什么,什么能赚钱做什么。

  世界趋向大众,供过于求,于是不平衡,谁都做不好自己。

  中国为什么没有创新,是因为很多年轻人都沦为了教育机器,很会读书,却没有专长。

  这个世界,总有人做这些有人做那些。如果

  每个人都做一样的事情,社会怎么进步?一方面缺人才,一方面人才过多。

  所以,在物欲横飞的日子,没有安全感的人越来越多。所以很多人都不再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是能赚钱的事情。

  有人说,我要生活,不要谋生。正因为没有安全感,所以很多人都在做着谋生而非生活的事。

  生活就是这样,你怎么看待它,它就怎么对待你。

  正因为,独特的人想要跟向周边的人一样,受欢迎,融入群体,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所以现在这个社会,

  抑郁症愈多,精神压力也很大。

  文中有一段玛丽告诉爱德华:我要去犯错,从前我只是想想而已,从没有勇气付诸实践。恐惧症也许会卷土从来,但这次只会让我疲惫

  而已。我会交道新朋友,把他们教成疯子,让他们拥有智慧。我会告诉他们,要去发现自己的生活、渴望与冒险。人要好好活着。

  如果你活着,上帝便与你同在。如果你拒绝冒险,他会回到 遥远的天国,变成一个仅在哲学上讨论的课题。

  进入维雷特,面对死亡,他们都不恐惧。反而恐惧一成不变。后来,在维雷特遇到那个不怕死却生机勃勃美丽的维罗妮卡,

  让他们有了各自的思考,于是,后来他们就像疯子一样,逃离了维雷特,充满希望地重新新生活。

  最后,他们都决定不死。

  活着的每一天,都是奇迹。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读后感(九):当生活趋于平淡琐碎,你是否也曾想过一了百了——《维罗妮卡决定去死》

  在我觉得生活无趣以至于想放弃生命的想法开始出现时,我读到了这本书。我曾经觉得自己的生活很悲哀,这悲哀是由于我的善良,我要顾虑到所有人的感受。现在我懂得我悲哀的源头是我的懦弱,没有勇气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向少有人走的路。

  维罗妮卡几乎拥有了年轻姑娘想要拥有的一切,她有着美丽的外貌、清醒的头脑和稳定的工作,但是她还是选择了自杀。她自杀不是因为失恋,不是因为缺少家庭温暖,不是因为经济问题,也不是罹患不治之症。她的自杀基于两点理由:一是生命里的一切均一成不变,一旦青春消逝,一切都会朝不好的方向发展。二是因为这世界上的一切都错乱了,而她却无法重整局势,这让她觉得很无能。

  我曾向维罗妮卡一样想过我的一生,是否会和亲友中的长辈或者邻居家的大婶一样。年轻的时候有了一份稳定而但不是很有意思的工作,兜兜转转最后在父母的压力之下通过相亲认识了一个男人,谈不上爱也说不上讨厌,于是我们结婚了。结婚以后的我开始为这个新建的家庭精打细算,不再将时间花在和闺蜜一起逛街吃饭旅游上,而是背负着房贷的压力,还要准备给家庭即将到来的新成员提供更好的生活。时间已久,当初的那点喜欢被生活的琐事磨去,我们为谁做饭做家务而斤斤计较。这个时候,一个孩子到来了,他让我们暂时化干戈为玉帛,把她当做我们生命的延续,当做我们未来生活的重心。由于我和丈夫的性格差异,我们会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起争执,我们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物,而把对方当做最大的敌人。有时,我们也会感到疲惫,也会从陌生人那里寻求安慰,也许某一天双方都有了各自不能说的秘密。但是为了孩子,我们会继续表面和谐的生活下去。一直到最后,我认命了,我知道我至死都脱离不了这样的生活了,我会开始消遣我自己,暴饮暴食,熬夜,变得神经质。这真的是一个很可怕的结果。看到了这样可怕的结果,很容易就产生了放弃生命的念头,毕竟生活无望。我也想脱离这样可怕的设想,但这确是大多数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时代在变迁,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人生的轨迹从刚刚出生开始就已经确定了。这轨迹既不是由自己定的,也不是由上帝定的,而是由大多数人决定的。当大多数人在二十多岁结婚的时候,你没有这样做,就会招来非议。当大多数人安安稳稳维护家庭的时候,你不堪忍受争吵和分歧,决定离婚,大家会说你不懂事。当大多数人都说去做音乐,去创业是犯傻的时候,你这样做,会让人感慨这是个傻子。当大多数人都说没有公平与正义的时候,你为了维护公平而奔波,换来的是他们的嘲笑。当大家都谨小慎微的过日子,聊着吃喝玩乐的时候,你说我们要聊政治,说现实,要自由话语权,大家会说这不只是个疯子,还找死。我不相信那些嘲笑别人,讽刺别人的人没有想过去按照自己的意志起追求火热的生命,没有想过为了整个社会而出言质问。他们只是在有这些想法的时候,遭遇到了非议和训斥,所以退缩了。所以当他们遇到有着与他们同样想法的我们的时候,他们看不得我们坚持下去,看不得我们要改变。如果我们受挫了,正好代表他们当初的选择是高明的,睿智的。他们有了得意洋洋的站在制高点嘲讽我们的机会。而如果,通过我们的疯子一样的行为,寻找真爱、离婚、创业、声讨公平与自由并且得到了好的结果的时候,他们会为自己过去的选择惋惜。所以,大多数人容不得想要改变且勇于改变的极少数人,甚至暗地里希望他们的改变使他们遭受厄运。所谓的大多数人的想法定制的人生路线,其实说不清是否是疯言疯语。就像书中说的,有一口水井,谁喝了就会变疯。整个城市几乎所有人都喝了井水。剩下的几个人还在诉说自己清醒的想法,被喝了井水的大多数人嘲笑。这时候谁又说的好谁是疯子谁不是呢?

  人就像森林中每棵树上的叶子,每一片都有自己的纹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质,但是社会却将一套统一的生活方式强加到我们身上。以前我也按照这套统一的生活方式生活,并且做得不差。但是现在我想问一问,如果与众不同才是人和人之间最为精准的描述,那么为什么要违背天性去让自己变得和其他人相同?为什么在面对与大多数人不同的少数群体的时候,让自己跟随大多数人对他们批评嘲笑指责?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现代社会对于这种统一的生活守则规定的更加严苛,它把大多数人划在了守则之中,用守则约束着他们。而又利用守则中的大多数人去压迫守则之外的,敢于与众不同的人。

  以前,我走在了统一的生活守则之中,我每天按时上学、上班。我让自己像其他姑娘一样,关心服装和化妆品,关心明星八卦,关心自己的形象是否能够让所有人觉得满意。但其实我并不想这样,我只想穿着简单的t恤牛仔裤上下班,我想和朋友谈论宇宙的奥秘,我想对所有的社会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我想一个人静静地读一本书,然后思考,让更多人看到我的有些荒唐但是我却觉得很有意义的想法。但是这些我都没有做,我会像其他人一样每天花一个多小时化妆护肤,会时刻关注美妆和明星,担心自己跟不上同龄女孩子们的话题,会把自己的所有想法埋藏起来,做一个温温吞吞的老好人。我总是觉得自己的生活枯燥、乏味且毫无生机。我感觉时间在慢慢消磨我的生命,但是我却无能为力。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让生命变得鲜活起来,它现在看起来就像别人生命的复制粘贴。但是也许是从这本书开始,也许是从几个星期前的一些事情的发生开始,我想要做一个人,会说话的人,能够说自己想说的话的人。我想让所有人看到我对这个世界的想法,我想坚持自己想要坚持的信念。即使会被人说幼稚无聊妄想,但是这一切的负面的言论都不会再阻止我。因为我珍惜自己的生命,我不想在这统一的生活守则中生活了五十年,等它消耗了我所有的求生的勇气的时候,再去追求已经很难找回来的我的独一无二的生命的意义,那时候可能已经晚了。如果我已经浑浑噩噩地度过了我的前半生,我希望我的后半生是我自己想要的摸样,希望我能够成为我眼中的自己,而不是束缚着自己去成为别人眼中我。

  我正在尝试从既定的规则中走出来,面对非议和嘲笑,有时候也会失落,但是我能感觉到生命是在我自己的手中。我不知道是不是还有人和我一样,被世俗的法则束缚着,绝望着。但如果你已经感到生命无望,希望你能够用走向死亡的勇气再为自己拼搏一次,去过自己想要的人生。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读后感(十):一次冒险抵得上一千个舒服安逸的日子

  一套舒适的干净的房子,一份体面的工作,门当户对的伴侣,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成功的人生’的定义就深烙在我们父辈的脑海中,也慢慢地,刻在了我们的心底。于是有些人,开始穷极一生,追寻这个目标,达不到,便将希望托于下一辈。当我们还未到达理想的彼岸时,我们过于专注于远方所谓的净土,以至于忽略了心中隐隐的疑虑。而终于走过千山万水抵达之时,我们不再眺望,四处环顾这片理想之地,却发现幸福却没有如期而至。一开始你以为是自己太迟钝,尚未能领悟人间的幸福。然而日复一日,你终于也开始怀疑:是什么错了吗?再次环顾四周——一切都很完美。那么,错的只能是自己,自己的人生。

  于是,维罗妮卡决定去死。

  纪伯伦在《我曾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中写道:第三次,在困难和容易之间,它选择了容易。维罗妮卡即是如此。她放弃她的音乐梦想,选择母亲希望她走的路——选择一份安稳的工作,把音乐当成一种装饰品,因为有钱人喜欢多才多艺的女子。面对母亲充满期待与慈爱的眼神,她不敢说不,她害怕争吵与孤立,她不敢冒险失去母亲的爱。相比起坚持自己的梦想,不如乖乖听妈妈的话比较容易。她不敢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于是便活在他人的世界中。她拥有青春美貌,安稳的工作,成为了身边好友艳羡的对象。但最终,她自己却索然无味。

  真正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意味着冒险,那或许会更加艰难。当社会定义不了你的行为时,便将你归为异类或者说,疯子。而又有多少人,敢于面对孤立的孤独?当你的世界里只剩下你一人相信自己时,你是否还依旧对自己的选择深信不疑?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特性与天性,追求快乐与寻找冒险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我们没有权利将一种统一的行为方式强加给别人。冒险固然可怕,但一次冒险抵得上一千个舒适安逸的日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