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跑啊!高桥》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跑啊!高桥》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7-30 05:5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跑啊!高桥》读后感精选10篇

  《跑啊!高桥》是一本由(日)村上著作,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2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跑啊!高桥》读后感(一):樱花树下都有故事

  日本俗语樱花树下都埋有尸体,越是美丽就越是残忍生命就是这样,最光辉时刻都是用无数的黑暗堆积而成的。所以人们不会低头看着黯淡自己,而是抬头寻找一道最接近的光,跟随着光的方向感觉人生都变得有色彩起来。

  偶像大概是这样的存在

  所以我认为拥有偶像的人从本质来说都是充满希望的,因为他们还高昂着自己的头,注视着闪亮的明星。《跑啊!高桥》中故事的主人公则尽是些身体笼罩着暮气的平庸之辈。棒球明星高桥庆彦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却无意中掌握着他们人生最重要决定。这些“鼠辈”在某一个时刻内心呐喊着“跑啊!高桥”,或者听到这样的呐喊心中充满激动,他们所期待的并不是一个球手耀眼比赛,而是未来那个可能全然不同的自己。

  村上龙在后记里说,他很难得写了部平凡人主角轻快运动小说。的确,比之村上龙曾经作品中的暴力污秽和放荡,《跑啊,高桥》确实显得清新多了,尽管字里行间依旧充斥着悲观生活思想,尽管主角都是下半身运动的废柴联盟,但正是因为高桥,每个故事都免于堕入黑暗,在人生的路口上洒下了樱花树种子。。

  我曾经也喜欢过偶像,一大群女孩子凑在一起,嘀嘀咕咕的讨论他的生活好像家人如数家珍。我们会去粉丝页面留言,会去听演唱会,即使单单看到舞台模糊人影,内心也觉得这一刻我们是站在一起的。《跑啊,高桥》中的高桥庆彦是个棒球明星,与传统观念中的偶像不同,运动明星的存在好像神一样。他不需要下身去做口碑,只要安心打好自己的球。他的身上充满了光环使命感,无数人会把重要的决定放在他们打出的某一颗球上。与高桥庆彦相比,故事中的“食草男”则好像好像角落生长青苔弱小可欺。高桥庆彦不会意识到自己会决定他们的人生,这些人却在那个时刻被夺目的高桥带进了“神”的领域

  我喜欢村上龙笔下角色卑微渺小。他的笔法很平淡,没有高人一等的悲悯,也没有低三下四无赖,在散淡阴郁描写背后,总是话锋一转,给人带来些希望。“无论是恐龙还是尼安德特人(旧石器时代的史前人类)都是因为适应环境才会走上灭绝之路,没有办法好好适应环境,自然就得经得起变化,所以背负着下个时代文明的就是我们这样的人。”村上龙通过主人公的嘴说出的正义言论好像道理满满。我们有时候想,要努力去适应社会,变成和别人一样的人才能活下去,而就是因为适应不了,人类才开始不断进化变得更加完全。无法适应社会是变革的开始,如果只是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一辈子也只能这样了。

  高桥庆彦成为每个人生命的边角,他不过代表了一种变得更好地可能性,在生命的某一个时间被这些浑浑噩噩靠着本能去生活的人捕捉到了。有人说村上龙就是使用这种笔法去描绘人生,他要青少年理解人生的无常,在这之中掌握认识世界的方法,自立并努力的寻找未来。又或者这一切可能并没有那么好的寓意作者只是想说,运气最好的时候站在樱花树下欣赏美景,抬手便可触及到头顶上的光,那天阳光明媚,生活真美。

  《跑啊!高桥》读后感(二):加油啊,人生!

  最初看到《跑啊!高桥》这个书名时,我是有一些不解的。

  鉴于我对日本文化、尤其是日本体育文化不太了解情形,直到看完第一篇《我没有拒绝权利》,我才知道,原来,高桥即高桥庆彦是日本广岛鲤鱼队二号职业棒球选手为人和蔼富有亲和力,拥有无数粉丝。

  只是,最初的疑惑解答之后,新的疑问随之而来

  《我没有拒绝的权利》这个短篇以谋得与高桥见面的机会线索,为了实现这一终究目的而附带着产生了一系列的必须满足的中间条件主人翁无法拒绝,却又疲于应付。

  在开篇的《我没有拒绝的权利》中,高桥是一个线索;那么对于这本以他命名的中短篇小说集来说,高桥只是一个命名,还是仍然是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呢?

  看完全篇之后,我不由地对作者村上龙敬佩不已。村上春树对村上龙的评价“他有一种非常自然、强大天赋,他好像拥有一口离地面很近的油井”真的是一点儿水分也没有。

  用一句中国俗语来形容,村上龙有一支生花妙笔。村上龙以“高桥盗垒”为线索,串了书中11个中短篇小说。在每一篇小说中,高桥都不是主人翁,他只是一条线索,偶尔客串一下,跑跑龙套

  小说的主人翁都是一些平凡普通男女,甚至是病态的,例如《女人就是了不起》中的不小心搭讪黑道欧巴桑的年轻牛郎,《老天选出来的孩子》中满脑子情色猥琐高中生,《幸福是要靠秘密谎言支撑的》中失业后改行当人妖老爸……

  村上龙在后记中说,他的“这本小说也在无意之中暴露出,在没有战争而变化极度迟缓民主社会中,男性喘息挣扎的丑态”。其实,我觉得这个小说集里,暴露的不仅仅是男性的丑态,也有女性的不堪。例如,在《二十年后的聚会》中,端庄优雅的三十八岁的美丽妇人竟然会在深夜张开大腿坐在马桶上拿着小型电动按摩进行自慰。

  呵,生活真的是糟透了。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烦恼,有的人无可奈何,有的人自暴自弃,有的人走投无路……但是就在高桥往三垒推进的时候,那优美矫健的跑步动作,不知道激起多少人生活的勇气,而球迷们一声声的“跑啊!高桥!”的呼喊声,又给多少人带来了美好生活的憧憬。高桥盗垒成功已然定格为一幕幕难忘而美好的瞬间,给人欢欣、给人鼓舞,让生活在烦恼困扰之中的病态的人们有了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动力

  高桥已经升华为偶像,是市井寻常男女的生活的希望。有偶像相伴的日子,是美好而有希望的。而这种美好的动力在村上龙的笔下以一种幽默方式表现出来,甚至带点儿黑色幽默的意味

  病态与健康颓废与进取就这样对比鲜明交织在一起,引入思索

  《跑啊!高桥》读后感(三):高桥:歧路上的命运之光

  不熟悉日本棒球运动的读者面对这一书名怕是要一头雾水,但只要读个开篇,便可知道,高桥是指高桥庆彦,是广岛鲤鱼队一名出色的棒球手。整个短篇集《跑啊!高桥》撷取庸碌凡人的困窘生活,涂抹互不相干的阴沉色块,最终以这么一个高桥串联起来,无论是陷落风尘的男妓、官司悬头的高中生、还是不入流的男模特,都能在球场痴迷地喊出:“跑啊,高桥。”

  高桥球艺精湛人品无摘,更重要的是长得英俊。此一优点在小说中显得尤为要紧,小说中的女性并不讳言对鲤鱼队以及高桥钟情原因,简简单单在于他们长得帅。面貌妍媸在小说描绘的现代都市生活中,不仅仅成为女性的资本,男性也不可避免地被裹挟入这一评判漩涡。《幸福是要靠秘密和谎言支撑的》中的父亲因为长相柔美,失业后去做了人妖,《最后的机会》里的主角拥有米开朗琪罗雕像躯体,因而享有孟浪的权利,而《老天选出的孩子》里的纪行长丑陋肥胖,行猥亵卑下之事,败露后以杀人收监为结。这似乎表明,形貌之丑与品性之劣有辅成关系,但是因形貌之丑,惹人嫌恶才孳生品性之劣,还是因品性之劣则只能安插丑陋形貌便不可知了。总之,小说将人之皮相提到显要之处,在此,相貌高下成为男女获得生存的资本,而地下服务行业诸事被村上龙大书特书,大概也有讥刺消费社会浮浅之意。

  当高桥成为大众皮相消费之符号同时,又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凡人进行抉择的赌局。偷偷溜进少女家幽会,被少女父亲威胁要吃官司的国中少年,其命运仰仗于高桥的盗垒与否;辍学在外,稀里糊涂做了牛郎的十七岁男孩,未来之路也赖于高桥所在鲤鱼队的输赢;年轻的网球运动员,在是否结婚安定选择上,则直接与高桥对垒,让胜负说话。小说人物每每于灰色人生中,立于歧路口,不知如何选择,甚或懒于、疏于决定选择。那么就交付棒球场吧,交予高桥这一运动标杆,交予那一永远飞腾的棒球。命运之球。这一人生的赌局,冷酷随意而不可测。村上龙自言这是部轻快的运动小说,然而,小说揭示的生存状态却未必轻快。匍匐于地的凡人们,只能以狂热的偶像崇拜来偷换自我之主体,生活涌流催逼之下只能无言地乞灵于虚无的赌局。村上龙敏锐地察觉到这种无力感,人被动地丢失了蓬勃的意气,而以博弈的偶然性来聊作扶手。在此意义上,小说集开篇《我没有拒绝的权利》尤其有生动的意义。正如有人指出,小说与施尼茨勒戏剧《轮舞》有结构上的类同之处。当《轮舞》以一环勾出一环的方式,重复累加进而极写爱情游戏之丑感与疲劳时,《我没有拒绝的权利》则似生活意义的不断移置和追踪,意大利的香烟、若狭的小鱼干、邓禄普网球拍、赔罪的玫瑰花……无休无止、无边无际,恰似生命永在增殖的雍烦。小说用最庸常的事件意象降低了生活的色彩和热度,同时又以重复的结构模式不断复写。村上龙借此约束我们的想象力,他意在告诉我们,生活没有翻新,有的只是这望不到尽头的重复以及不断如自来水的不耐和疲乏,最糟的是,我们“没有拒绝的权利”。因此,在疲乏之中将主体奉献给不可测的赌局,就变得合情合理。高桥成为那样一个命运的象征,倒成为芸芸众生应付存活的无可指摘的选择。

  然而,村上龙又告诉我们,这部小说集无意间暴露出,在没有战争而变得极度迟缓的民主社会中,男性喘息挣扎的丑态。村上龙着笔于性事刻画男性的委顿,大概连此种原始、自然之力量缺失了,那么现代社会之人才算是彻彻底底地跌落。以此来看,高桥形象也许正是对上述丑态的反拨。在小说的某些时候,高桥优美的动态构成了人物的急遽转变,他似乎联通了一股神秘的力量,而“跑啊!高桥”也成为了唤醒生活的魔咒。高桥是承接古希腊的肉体与意气之美的,或许是村上龙为现代社会开出的一剂古典药方。这在《最后的机会》中显得尤为突出,其中,拥有米开朗琪罗雕塑外形的男模特收到妹妹来自希腊的明信片,上面写着:

  只要看着蔚蓝的天空,就会觉得这个世上没有任何困难,好像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幸福。

  这张令人愉悦的明信片他看了有一百次,他也在寻找一种轻松爽快的生活方式。当世事移转,年过而立之后,男模特终于找到了生活的安定方式,这也是他最后的机会。可是,那个女孩的月事却迟迟不来,一旦她怀孕便不能嫁给他了。模特只能祈祷,而最终,当高桥场上失利,女孩受到了冲击,终于迎来了月事。对模特来说,这是“祝福的血”,蔚蓝的天空可以看见,他也可以开始新的美好生活。于是,高桥就不再只是消费社会英俊的假面,也不只是凡人聊以扶手的命运,而成为希腊肉体与精神的象征,他能为我们带来蔚蓝的天空和晴朗阳光

  《跑啊!高桥》读后感(四):生活的交换物(关于《跑啊!高桥》)

  写作是什么?这个问题还没有找到轻易给出的回答,这些年,我就改变过不少种回答,认为这是一种安身立命手艺,是主体存在的证明,或者是经验激情,是生活的韧性,也可能是一种语调节奏本身,是一种思考方式和思考本身。作家是一种沉默的思考主体,尤其是没有拿出作品之前的潜在作家,并不能称之为作家,他看起来就是只吸收不产出的母鸡无所事事的混子,这种人特别面目可憎。不以手艺而自居的,都有一副令人可憎的嘴脸,作家则是一种职业或得以有某种权威机构或一群人肯定,可以示人的东西,被肯定是一种“自然而然”,而称为“写作的人”是一种更诚恳的状态,对人的存在的一种限定,如同你是炼油这一工艺本身还是经营石油公司,虽然你都是石油产品生产者状态,但明显后者运作更方便,也更受意识形态保护。无意识写作状态,如写日记,并不受谴责,它不会过于耗费精力,有碍于生产劳动,也不会产生剩余价值利润,所以不被重视

  写作不依赖硬件基础知识积累,成为了一种人人可以操作的手艺,而一个人留下多少作品、结集出版多少文本,成为一个人时间消耗的交换物,没有这种交换物便成为了能量不守恒的空挡,生活难以接受能量的流逝,这种文本是某一体系化的东西,给人安全温暖氛围,正所谓“一摞书稿是一回事,一本书是另一回事”。各自对不同文体信赖,我一直认为诗歌是写作的重点散文性只是解释,就像朋友间诗艺的交流工具,后来便发现对于学术工作者思想家,他们的交换物是某一论文,或思想札记。从自己认同价值到发现别人的价值与己不同,这是一个转变,比如十多年来,我一直在写诗,从未写过散文书评,更没写过小说,而2012年,2013年两年我又开始基本在写书评,没有写好,我不想让书评成为一种消耗品,被人作为书前导游,食用然后排泄,所以我所想的标准是与“于人于己有益”。于己有益,这是一种思考和札记,与人有益,这是一种可以独立于书之外的,有独立思考的东西,分拆可见的东西,我在书评中,并不谈书本身,而是书中所引发的思考本身。

  语言同时作为思和思的对象,既是不透明的思本身,也是透明的逻辑工具。比如哲学和小说两种文体,哲学在论述某一课题,我们很容易俯身而就,读后改变思考方式,读完你可以在书中摘录重点段落,读后可以写出思考的推导,它们的疗效也十分明显,却又难以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变得真实可感。而小说呢,比如《跑啊,高桥》,我读完就回头发现,一句摘录也没有,它没有名言名句可以概括(换言之,如果一本小说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么小说家干嘛不直接写出这一句话呢?),这样的小说不是需要我们那样去思考的,这是一种典型的非主题小说(区别于俄国、德国的一些小说),我们不是通过小说解决或阐释某一非此即彼的课题,小说可以是某种情绪本身,一种反讽或是戏谑,正如不需要你解释的生活。生活不符合起承转合、没有中心思想,我的生活没有什么需要解释说明的,仅仅是生活本身,我所有生活努力的结果,不是诗歌小说、论文,也不是房产、车、公司,也不是某一个可以概括的中心思想,我所把握的生活交换物正是我当下的现在,一种无结果、无目的的流逝本身。(玟涛 2013.11.23)

  《跑啊!高桥》读后感(五):谢谢你,我的偶像

  跑啊!高桥。跑啊!高桥。

  每一次,在最让人绝望的时候,只要出现“跑啊!高桥!”,就仿佛是给将死的人注射了一剂强心针,让他瞬间又活了过来,得到重生。

  《跑啊!高桥》如同社会的一面镜子,把人性最阴暗的角落展露无遗。里面的很多主人公在常人的眼里完全称得上是“变态”:退学去鸭店卖春的小彻,失业后为了养活女儿做人妖的爸爸,长得又矮又胖又丑的跟踪狂……他们是一群被社会抛弃的人。如果他们对生活还有什么眷念的话,那就是棒球选手高桥。当我们都觉得这群变态没救的时候,他们却因为看高桥的比赛而得到了满满的正能量,扭转了人生的轨迹。有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

  高桥是他们所有人的偶像。他阳光、乐观、努力,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谦逊。村上龙说他从来不是体育迷,但在我看来,这本书真的像是一个高级段位的球迷写给偶像的忏悔录。只不过将第一人称换成第三人称罢了。

  这几年,不得不承认,连我自己也觉得生活糟透了,操着卖白粉的心拿着卖白菜的钱,还要受老板上司的气,忍气吞声到头来也是房子买不起,衣服买不起,各种买不起……每天也想在大清早给自己打气,可抬头一看,雾霾重重,似乎连空气都在嘲笑自己。

  《跑啊!高桥》让我想起了还不是这样子的自己。那时候的我关心的只有两件事——睡觉和A-mei,那是她最红的时候。我刚刚中考完,顺利地考上了当地唯一的一所重点高中。那段日子简直好极了,每天就是看她的VCD,无论是在同学家聚会,还是在自己家里,一张VCD硬是被听到转不动才罢休。后来她出了新专辑更是第一时间冲去买到。

  那时候,我选择小伙伴的标准就是喜不喜欢A-mei。如果喜欢,那一定是好朋友,如果不喜欢,就真的要考虑考虑了,但如果喜欢的是当时同样大红大紫的李玟Coco,绝对就是死对头,甚至还会在背后损一下人家的品位。

  感谢当年的A-mei,因为她的歌,让我觉得生命充满了活力,让我有了一颗特别傲娇的心。无论在什么方面都要做到最好,因为我的偶像A-mei是最棒的,所以自己也是最棒的。

  谢谢你,我的偶像。

  后来,因为各种原因,A-mei渐渐淡出我的视野。今年在《中国好声音》见到作为导师的A-mei,突然觉得好心酸。她已不可能再有当年的红火了,动不动就掉眼泪甚至让人觉得有点做作,忍不住去问,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狂野女人哪里去了?

  《跑啊!高桥》里有好几篇都提到主人公与高桥取得了联络,如果可以,我也愿意穿梭时空与A-mei对话:请你别干蠢事,一定挺住,我要去听你的演唱会。

  《跑啊!高桥》读后感(六):别把幸福寄托在我身上啊混蛋

  虽然成了书名的一部分,却根本没什么出场机会。难得在场上有出色的表现,也像是被这帮傻瓜鞭策着才做到的。

  如果我是高桥,大概会很想这样说吧。

  尽管号称是一部轻快之作,却是如作家自己所言,在让一部分人享受快乐的同时暴露了大部分日本男性死气沉沉的现状。没有想要的东西,甚至连自己是不是想要都不能明确的人,竟然都把“跑啊,高桥!”这句话当作魔咒一样大声嚷嚷,似乎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事实却是他们乱七八糟的生活并不会因此有所改变。作为高桥,倘若知道自己变成了那种无聊的赌注的话,也会觉得很无奈吧。“喂,不要把我当成解决那档子事的后遗症的借口啊“,忍不住为高桥设计了这样的台词。但也可能不会,毕竟是从集训地特意寄来黑砂糖的好人。

  特地去网上查了一下照片,似乎也不是特别帅的样子(也有可能不是我喜欢的型)。但是特别能够理解”和偶像一起走过“这件事情,就算大家都度过了一样的时间,岁月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痕迹却总是更明显一点,不知不觉就被拿来当成比照自我人生进度的标杆了。

  村上龙挑选的男性角色们分明都是处理不好自尊这个问题。要么就是自尊过剩导致心理扭曲,要么就是自暴自弃干脆什么都不要了。阴沉着脸、拖泥带水的家伙们。

  当时走在日本街头留下的那种说不清的怪异印象,大概就是数千万人因为处理不好尊严的问题而吐出的怨气吧。就连王子饭店都以一种对自己不甚自信的样子矗立在那里,看着路上裹着风衣匆匆而过的行人。

  “你总是说机器可爱。”

  “因为人类需要自我确认,麻烦死了,好比尊严什么的。”

  “所谓自尊,不就是非常了解自己,办不到的事情就清楚表明办不到吗?”

  所以这是整本书里最喜欢的一段对话。

  果然只有清楚自己的界限在哪里的机器最可爱,博尔赫斯。

  明明都是无奈的事情,却硬要用一副假装无所谓的口吻来叙述——村上龙笔下尴尬的男性角色都是这样的逻辑。就像这个不巧爱上了冒牌货利用自己身份勾引的酒店女郎的人气作家,明明选择了一见钟情的方向,却忍不住要用科学的概率方法来解决自己和女郎之间停滞不前的关系。

  最后机器也只是给出了一个去看棒球的方案而已。

  毕竟人是不能通过自己不相信的方法得到渴慕的东西的。

  可靠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是最珍贵的,却要承担大部分不负责任的人的烦恼。不知道是不是刻意安排的情节:从不知所措的倒霉蛋逐渐过渡到能够理智思考、独自解决麻烦事的人,也许是作家对这帮喘息挣扎的家伙的期待也说不定呢。

  还好我是更生气蓬勃的女性,能看到这样的鼓励真是太好了。

  《跑啊!高桥》读后感(七):《跑啊!高桥》:本垒前的人生

  最近读过两本村上龙的作品,一是有关美食的《孤独美食家》,另一则是关于职棒的《跑啊!高桥》。

  当然村上龙是不会写那种“纯粹职棒”的运动小说的,就像他的《孤独美食家》里没有附带美食地图一样。他写的依旧是都市里各色“怪异的人”,写他们的愉快和悲伤。

  如果牵强地把棒球当做一种游戏,那么村上君近期的两部作品是关于“吃”和“玩”——再写两部,大概可以凑齐个“吃喝玩乐”套装拿到某东网上卖了。所以村上君,要加油哦~

  好吧,这是个不太好笑的玩笑。但实际上,无论是在饭桌上还是球场上,村上的精致小故事,都在轻巧之余包藏了厚重,仿佛举手投足,都关乎人生。木心先生说,日本人是很善于做自己的奴隶的。当你要前进时,总会有压力需要释怀。大概看棒球和吃东西,都是不错的选择。

  这次的故事是以一个叫高桥的日本职棒选手展开的。高桥的全名是高桥庆彦,日本广岛鲤鱼队的2号球员,担任游击手的他在场上可谓风光无限,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交出了163支全垒打,477次成功盗垒的出色成绩单。而场下,他为人和蔼而富有亲和力,再加上俊朗的外形,使他拥有了无数粉丝。

  游击手指的是在棒球比赛中负责防守二、三垒间的球员。其职责在于接捕二、三垒间的击球,以及接捕守备球员的传球来促使击球员或跑垒员出局。正如其名“游击”,他所担任的任务大多是防守,而必要或时机恰当时,给对手以致命一击。

  盗垒是游击手最常用的得分方式。他指的是在击球员没有击出球的情况下,跑垒员跑上下个垒包成功。这需要对球的运动有出色的预判,当然,因为有被截杀的危险,盗垒时还要有足够的勇气。

  也难怪在某个故事里,一个老爷爷会为了高桥能在联赛“盗垒榜”上拿到头名而做出奇怪的事了。高桥拥有出众的运动能力,加上一点运气,只能让成为一个运动员。而他在场上所表现出的气质——勇气,则是他成为“伟大的球员”的关键。

  因为对于观众来说,任何没有情感的东西都是无关痛痒的。而当比赛本身,以及完成比赛的运动员投入了情感,全力以赴时,观众才可能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比赛之中。毕竟生活太单调,也总有那么多的不如意。

  每个人的生活都走在不同的轨迹上,然而昂扬的,富有勇气的,全力以赴的状态一定是大多数人共同渴望的。生活中我们要承受太多不能承受之轻了,它要你妥协,要你放弃勇气,要你随遇而安。但当你全情呐喊在球场边时,你可以暂时忘掉它们,暂时麻醉自己。

  为了这短暂的快乐,我会支持一支与我无关的球队,一个不认识我的运动员,我会与他们同在。

  因此,当奔跑在场上的你付出勇气时,懦弱如我,才会做一些有勇气的决定吧。

  谢谢你高桥君,你永远不会独行,我们也不会。

  所以诸君,拿出勇气吧,在本垒前的人生,有无数可能。说不定所有人在等待的,是一支由你击出的“再见安打”呢。

  《跑啊!高桥》读后感(八):幸福,是要靠秘密与谎言支撑的

  y 苏瑞华

  村上龙的小说充满流行符号与时代感节奏,其实这是日本通俗小说家最大的特色,他们适时适性地传达日本社会中产阶级男女的欲望、焦虑、期待、空虚、寂寞等各种情绪,从村上春树、吉本芭娜娜,甚至林真理子,他们的小说大胆地充塞现代男女纠缠的情欲,尤其题材更是随着社会现象与流行风潮更迭。

  村上龙的成名作《接近无限透明的蓝》写于1972年,原名为《在阴核上涂奶油》,整本书描述一群无所事事的年轻人,沈浸在迷幻药、酒、性、音乐之中,分不清现实与虚幻,生命对他们而言是暧昧、不确定的,他们试图在现实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明确位置,但却沈沦于青商会洪流之中,村上龙写本书时只有二十岁,1970年代的日本年轻人也深受西方文化影响、摇头乐、嬉皮文化、迷幻药、性开放、学潮、新浪潮电影、反战思潮,还有萨特、让‧热内、加缪、高达、切‧格瓦拉等,这些西方的社会元素冲击村上龙,尤甚于自己本国的文化,我们从村上龙另一部充满自传式的小说《69》中,可以更明显地感受到村上龙的成长与创作过程中所受到的这些西方文化的影响。

  直到1980年村上龙才又出版他的长篇小说《寄物柜里的婴孩》,在这本书他延续1970年代年轻岁月的骚动不安,将之发挥到极致,以一种自闭式的破坏驰骋他的快意,但却充满强烈的疏离与冷酷,与《接近无限透明的蓝》书里绝望和寂寞前后呼应,游离于现实与非现实之间可说是那个年代的文化特质,这两本书揭露村上龙生命本质最深处的骚动,尤其与时代脉动紧紧相扣,对1970年代文化充满迷思的奥利佛史东,他的电影也一再重复那个年代的文化经验,我们可以从《门》这部描述摇滚歌手吉姆‧莫里森生平的电影中,可以感受到《接近无限透明的蓝》里的虚无,书中的龙仔吸食迷幻药之后,在高声背诵吉姆‧莫里森的歌词中达到高潮,这也是1970年代年轻生命的高潮。

  《跑啊!高桥》为村上龙在1986年推出的小说,这时的村上龙功成名就,跨足文学、电影、音乐等行业,行踪遍及全球,年轻的激进分子进入1980年代,跃进社会中坚,热情已退,梦想已远,开始享受原本唾弃的社会所带来的甜美生活,《跑啊!高桥》是这段时期的产品,原本连载刊登于杂志上,是一本充满强烈企划风格的小说,书中共有十一个短篇,内容与主角人物各自独立且丝毫不相干,但每篇故事最后总是围绕同一个人物打转——广岛鲤鱼棒球队游击手高桥庆彦,里面的主角人物还是村上龙典型的角色,充满青春焦虑的高中生、对生活充满无力感的中年男子,对别人不会造成困扰的男妓与妓女;村上龙也以一贯抽离自我的疏离,以相当冷静自省的笔调,试图为书中人物找寻生命的出口。 后来村上龙的许多作品乃因应杂志邀约而写,内容主题充满设计性与流行感,因有些乃是在流行时髦的服装杂志上刊载,如料理小说集《孤独美食家》等,非常符合轻薄短小的时代潮流。

  《跑啊!高桥》的故事结构与1920年代奥地利作家施尼茨勒的舞台剧本《轮舞》(德文原题Beiger:此为日本电影译名)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书中一再传递1980年代一些年轻人的流行元素、如两代之间两极化的价值观、渴望得到的爱情,试图为自己找到认同社会的原因,幸福一定要有秘密和谎言支撑等,最有趣的乃是,村上龙也对同时期相当受欢迎的畅销作家村上春树的虚无,作了小小的嘲讽。

  本文为台版《跑啊!高桥》的导读

  《跑啊!高桥》读后感(九):偶像的背面

  偶像时常是和正能量绑在一起的。但凡遇着合意又杰出的人,崇拜的情愫便转换成效仿的动力。待到对世界的认知稳定了,生活的压力也透过缝隙渗入内里,每当逆流来袭,偶像给予的鼓励,总会浮现出来。

  新近出版的村上龙短篇集《跑啊!高桥》,贯穿各篇的珠线便是偶像的故事。十一个短篇的主角各自独立,毫不相干,但每篇故事总收于同一条线索——职棒联盟广岛鲤鱼队的游击手高桥庆彦。推介中有一段隽语:我和我的偶像一同走过,生活糟透了,还好有这些难忘的瞬间。

  乍看之下,这是一部关乎运动、热血、励志的短篇集。村上龙也自陈,这是他难得选择平凡人做主角,写作一本轻快的小说。可《跑啊!高桥》的起笔却并不轻松。人物的困境从一开始就突兀地裸露在读者面前。《我没有拒绝的权利》里,主人公不知拒绝,结果卷进了无限的烦扰;《女人就是了不起》中,年轻牛郎无意间搭上了黑道的欧巴桑;《这实在是一场噩梦》写失意的网球手死命抓住最后一根稻草……遑论其他篇目里略显病态的猥琐高中生、失业后改行做人妖的老爸。这些人的生命因缘际会,一旦高桥出现,就会有所逆转。高桥俊朗、乐观,跑步动作优美而矫健,叫人心生欢喜。更重要的是,村上龙在后记里说,高桥能够享受棒球带来的乐趣,而“看别人享受乐趣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事实上,和诸多平凡的主角一样,高桥固然球技精湛,却远非完美。《最后的机会》里,高桥的失误导致输球。《仿冒小说家》里,高桥的亮相也显得不合时宜,令主人公失去了佳偶。

  但这些都不重要。作为偶像的高桥有起有伏,正是命运的隐喻。一如每个围绕高桥的人物都经历着无力、怪诞、荒谬与苦难。各人自有各人磨,多少自暴自弃和走投无路,因为高桥的出现重新激起内心的涟漪。

  《跑啊!高桥》的高明之处正在于此。它并不因为“轻小说”就显得浮夸轻佻。虽然简略,作者关切的仍是生存与命运。即便生活令人窒息,偶像也会在不经意间带来鼓励和希望。

  更重要的是,高桥是一种符号,揭示出偶像的背面。具体的偶像是生动的人,抽象的偶像,正如小说中的高桥,则是平淡乃至窘迫生活中的转机和幸运所系。一声“跑啊!高桥”,除了为偶像呼喊,也是为自己鼓劲,是loser们催动内心的奋进之音。

  唯有理解偶像的背面,才能理解《跑啊!高桥》的真意。

  发表于《北京青年报》,转载请注明出处

  《跑啊!高桥》读后感(十):幸好世上有高桥

  文/***

  与一位旅居日本20年的朋友聊天,他知道我热爱文学,便问我村上春树怎么总得不了诺贝文学奖?每次呼声还那么高。我说民族的有时可能很难成为世界的。他说村上春树在日本的确大名鼎鼎,凡是有书卖的地方都有他的巨大海报,听说最近又有新作问世。朋友说只读过一本《挪威的森林》,四十多岁的大男人百无聊赖地读完全书,居然没尝出青春的滋味。他让我再推荐一位作家给他,要能够深刻刻画日本国民性格特点的。我说,那就去读读村上龙吧。我正好随身带了这本《跑啊!高桥》送给他。

  日本最强的体育项目当属棒球。书名里提到的高桥庆彦确有其人,曾效力于日本职棒广岛鲤鱼队,92年退休,生涯通算163支本垒打,477次成功盗垒,位列70年代日本棒球最有价值的球员之一。若把日本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喜欢高桥的,一类是不喜欢高桥的。然而,在村上龙的小说里却创造或者说是挖掘出了第三类人,那就是不得不去为高桥加油的。将他当成自己心中的虚拟偶像,为他加油,为他呐喊。与其说“跑啊!高桥”是喊给高桥的,倒不如说是喊给加油者自己的。倘若高桥盗垒成功,加油者们便也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里小小地成功一把。村上龙巧妙地将一个虚幻的高桥与另一个真实的人生联系在一起,这就是日本的国民性格之一:永远内心怀有希望。

  总有人跟我说日本是个“变态”的社会。白天的男人道貌岸然,夜里酒醉之后就成了鬼。书中的十一个短篇的主人公都是男人,可是故事的情节推进却靠与女人联系拉动。日本女人看似柔弱,内心却异常坚强。《女人就是了不起》就道出了村上龙“生气蓬勃的是女性”的心声。年轻的牛郎小彻阴差阳错地受到了富有欧巴桑的青睐。欧巴桑是位高桥迷,为了激励小彻摆脱颓废的生活,带着他去看比赛。如果高桥赢,欧巴桑就答应小彻的愿望。伴随着小彻血脉贲张的呼喊,高桥击出去的球飞向空中无影无踪。飞出去的球就像小彻的人生,过去已经结束,接下来便是另一种活法。人生啊,总是有机会的,就看你是不是努力地去抓住。

  日本是一个把“性”看得特别开的社会。村上龙恰好抓住了这一点来反映日本社会的心态。我们不能用正常的心态去解读这本书,那样你会时不时地“大吃一惊”。书中的人物是光怪陆离的,故事是难以想象的。至少在我们看来新奇可却又似曾相识。欺骗老婆的中年男,个性奇特的父女,“下嫁豪门”的网球男,行为乖张的富家 女。最过瘾不过的要算《幸福是靠秘密与谎言支撑的》里男扮女装陪酒赚钱的父亲,书里他说的话超棒,“人生咨询的答案,几乎都是‘努力就会有所回报’。需要人生咨询的人,明明大多都是努力却没有得到回报的人。”如果没有高桥庆彦,也许我们连成功是什么都不知道。尽管在我们平凡的人生里成功依然是虚无的想法。有了他,成功被具体化。站在看台上高喊他的名字,仿佛我们如此地接近成功。哪怕幸福是靠秘密与谎言支撑的,我们也能撑着走向幸福。这恐怕是大部分日本人的心态,在绝望的边缘寻觅希望。

  写男女、性与青春是村上龙的拿手好戏。并且所有短篇都以第一人称来写,语言诙谐幽默。我们可以从主人公的言谈举止中领会到作者的真意,增加了故事的可信性,是探索人性的良方。

  幸好世上有高桥,我们才可以在村上龙的引领下听到那句令人振奋的呼喊:跑啊!高桥!我们也随之奔跑起来,奔向未知的未来。

  注:转载请告知

  已发《图书报》2013/12/13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