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人都是伪君子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人人都是伪君子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7-31 04:2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人都是伪君子读后感精选10篇

  《人人都是伪君子》是一本由[美]罗伯特·库尔茨班(Robert Kurzban)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27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人人都是伪君子》读后感(一):Hello,模块傀儡君!

  亲爱的读者,你觉得本书作者观点当真如书名所言,主要用来论述的为什么人人都是伪君子吗?哦No,No,对不起你完全错了。其实作者想说的是:你根本就不是人。“自我”这种东西,是根本不存在的。

  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人类大脑是由无数的模块构成的,这些模块就像一个一个的小程序根据不同条件输入,得到不同的返回值,不同的返回值再相互的较量之中得到统一,最后,再由最终的输出系统决定行为或者外在表现

  比如,大冬天的早上,从暖烘烘的被窝中爬出来是多么的痛苦啊,当你最后终于成功起床并在迟到前最后一秒钟成功打卡的时候你一定会为自己意志力得意洋洋对吗?但是,根据本文作者观点,其实这只是两个模块:“钻被窝比上班更舒服模块”和“迟到会被扣工资模块”之间的较量。你之所以会起床是因为“迟到会被扣工资模块”在你大脑中的力量更强。施主,觉悟吧,千万不要觉得是你自己做出了决定,其实,一切早已注定。

  其实这也是我们为什么爱纠结的原因,因为总是有无数的模块产生无数的返回值,并最终产生一个最终输出值。

  有些模块其实是很有趣的,比如,有些模块的功能是专门忽略某些信息。我也不想重复书中的例子,因为生活中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比如,当一个小交警看到一辆挂着军V车牌的汽车无视红灯从他身边呼啸而过的时候,该模块就会自动起作用,小交警会自动的背过身去对该车辆选择视而不见;又比如,当你看到老板的爆乳小秘穿着得体的进入总经理室,半小时后反穿着裙子从房中出来时,你一定会紧闭着嘴巴,默默告诉自己今天肯定是喝多了眼神不好千万不能随便说话。

  还有一些模块,是专门为了欺骗自己的,从而从心理上获得战略优势。书中举了癌症患者的例子,明明知道自己无法治愈,还是花钱预定了远期的旅游计划。其实我倒是觉得,前一阵子某著名歌唱家为自己儿子脱罪的种种行为,倒是与这个模块非常符合。另外一些模块会阻止我们做某些事情,比如,大多数人都不会吸毒,也不会乱伦,可是有些时候我们也说不清楚这样做究竟错在哪里,总之就是有些东西在脑子里阻止我们这样做,所以幸好这样的模块对大多数人还是起作用的。

  这种理论用处在于:我们可以通过这种理论来避免做出某种愚蠢的行为。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1998年,丹·阿里利(Dan Ariely)招募了24名MIT的男学生,让他们回答系列关于性的问题,比如“你可以想象你被一个12岁的女孩子吸引吗?”“你会给一个女士毒品,以此增加她与你做爱的机会吗?”在正常环境下,在这两个问题上回答“是”的人数分别是26%和5%;可是,当这24位可爱的男同学被性唤起后(看色情文字或者手淫),回答“是”的人数分别增加到46%和23%。

  上面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当我们想避免做某事的时候,最好远离那些能够触发不良模块的环境条件。比如,当你真的想减肥的时候,就不要主动参与“哪个牌子巧克力好吃”这样的讨论了。

  所以,请不要再用“坚强意志坚定决心”这样的托辞来忽悠自己了,“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本质上都是机器。(原文46页)”,我们只是无数微程序的傀儡,而那个我们自认为的“自我”,只不过是这个傀儡的官方发言人而已。

  分割线下重要补充

  ---------------------------------------------------------------------------------------

  重要补充:

  这样一本有趣的书,像我这样宽容的读者,为什么只给打了三颗星呢?

  主要是因为两点:第一,作者太不厚道,很多重复的话颠三倒四的说来说去,是为了凑字数稿费吗?另外,当你被作者提出的一个新的观点勾起了兴趣,刚想仔细研读下面的详情时,突然发现作者下面接着写的居然是“关于这个论点我现在不想多谈”这样的P话,请问像我这样认真的读者该如何招架?第二,本书的翻译态度之草率实在是很让人无语,即便是信达雅做不到,好歹把句子翻译通顺嘛

  《人人都是伪君子》读后感(二):“虚伪有理——读《人人都是伪君子》

  生活中在面对选择时我们常常会犹豫不决左右为难;我们常常难以自我控制,一边自责一边不知悔改,重复犯错;我们虚伪,欺骗别人,还欺骗自己;我们心口不一、言行不一做事前后矛盾患得患失;我们都是伪君子。为什么呢?美国进化心理学家罗伯特•库尔兹班在他的《人人都是伪君子》一书中给我们提供了答案

  罗伯特•库尔兹班认为,正如智能手机有许多各种各样的程序一样,人的大脑是由很多不同的模块组成的。每种模块有各自不同的功能,用于处理不同的事情,执行特定的任务。比如有的用于观察事物,有的用于加工语言,有的用于控制肌肉等等;一些模块具有忍耐性倾向于做出对人具有长远利益的决定;另一些模块的忍耐性则比较低,倾向于做出让人获得近期利益的行为。各个模块式独立的。A模块可能对B模块一无所知,C模块可能专门用于阻止A、B模块之间的沟通,D模块则可能是用于去发现真相。这些模块之间有时能和谐相处,有时会互相矛盾。思维的这种模块化是自然选择所决定的,是人类为了提高自身的生存适应性进化而来。这就解释了人类意识和行为中为什么会存在大量的矛盾,解释了为什么人人都是伪君子的问题。

  库尔兹班说,无知是福,真相会带来伤害,有些信息会带来危险,这和我们中国古代的某些人生智慧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的传统智慧是历史经验,是权谋术,是心机。美国进化心理学家所下的结论则是从心理学生物学进化论角度,在科学和实证的基础之上得出的。感觉上,我们的智慧似乎有些残酷,有些险恶令人不安;而库尔兹班的理论却似乎更具说服力,更让人易于理解接受。然而其实二者所揭示的本质是没有区别的,一样都是博弈,是竞争,是适者生存。虚伪,究其根源,无外乎是一种竞争的体现

  再来看看作者对于道德的态度和分析研究。库尔兹班提到,人们进行一些无意识的道德判断谴责时常常给不出任何清晰明了令人信服理由,比如人们认为手足之间两厢情愿的乱伦、器官买卖和克隆小鸡不道德的,应该受到惩罚,可是又说不出这些行为中具体受害者。认为一些事情是错误的却又给不出充分的理由,这种矛盾其实也可以用思维的模块化来解释:我们的一些模块专门用于进行道德谴责,用于阻止别人去做一些事情,而另一些则用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解释,用于解释的模块和用于阻止的模块是不同的,所以两者出现矛盾、言行不一也是理所当然的。为什么我们要谴责某些行为,为什么我们要千方百计去阻止一些事情,因为直觉上我们觉得那些行为对我们是不利的,我们的道德高姿态其实是一种自利的表现。在第十章中,作者用鸟来类比,指出人们打着“维护生命”“维护家庭”的旗号反对堕胎、反对乱交,其实在于为了阻止别人的性行为,从而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这一切的根源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为了提高自身的生物适应性的必然结果

  作者才华横溢诙谐幽默特别是在该书中为我们呈现了大量生动有趣的例证,笔者最初阅读该书时,除了讶异于作者的新颖别致的观点外,就深深为这些例证所吸引。比如,作者一开始就在前言中提到一个例子,在费城的街道马路时,只要你装作一副呆呆傻傻样子,对满街的车水马龙视若无睹,只管大步往前横冲,那么司机看到你完全不知道躲避车辆时就会减速,并且不得不停下来为你让路。所以说,无知或者说假装无知,或者说虚伪,是能给人带来好处的。当然,这种无知和虚伪的方式必须正确。你必须保证对方知道你无知。假如你不加判断不分场合,在“青蛙过街”游戏那样的情况下仍旧继续装傻的话,后果就完全不一样了:你会被来往的车辆无情地碾死在马路上的。读到此,你是否会会心一笑。你在过马路时,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心理呢?再比如,当你站在一栋着火的房子前正为别人的财产损失感到难过时,一个小男孩过来指给你看一只正困在火海中的猫,这时你是选择去做一个“救猫英雄”呢,还是选择忍受“见死不救”的舆论谴责?

  这样的例子书中比比皆是,作者信手拈来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工程学、经济学等等,既有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心理学上的经典实验,又有大量的电影电视情节新闻历史事件动漫游戏……精彩纷呈,让人目不暇接。每一个例子都生动恰切,令你在感叹作者如此丰富广博知识面同时迅速准确地理解他独特思想观点,从而窥探到进化心理学这扇大门后面如此美妙世界

  《人人都是伪君子》读后感(三):书里的一些话

  我将论述的是,绝大一部分或者至少一部分让我们无知,麻木而愚蠢并且虚伪的原因是,我们是进化成和别人进行不同策略的博弈的,我们的大脑是被设计成去利用别人有知的事实的,保持正确的和道德一致对我们并不有利。因为人类是社会动物,保持正确虽然很重要,但它并不代表一切、

  实际上,无知、错误、非理性和虚伪比博学、正确、理性和表里如一能给你带来更多好处。

  只要你的无知、错误、非理性和虚伪的方式正确。

  矛盾的类型之一就是道德上的虚伪,比如刚刚对某件事情表示了道德上的谴责,然后却马上就去做同样的事。虚伪太容易想象了,以至于很难想象有谁不是伪君子。

  成熟水果总是吸引我们去吃掉它们,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些东西尝起来是甜的。现在,利用这种食欲很多东西都被生产了出来,从巧克力到含有Splenda的碳酸饮料再到彩色糖果都是如此。

  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体本质上都是机器。

  自然选择的过程是随机偶然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产生功能性机制,由于执行这些功能而拥有了各种特征。自然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设计”了生物体的特点眼睛被设计用来观察,正如照相机被设计用来拍照片一样。

  工程学的一个基本原则(该原则的基础性使其扩展到了像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这些领域)就是:专业化产生更高的效率

  用华特迪士尼世界中的一个名叫“头脑命令”(Cranium Command)的经典来阐释,我探究的是这样一种理念:人的头脑由很多模块组成,其中似乎只有一部分与意识有关。头脑的模块观使人怀疑,是否存在一种叫做“我”或者“自己”的东西。说到底,头脑只是一堆模块在各司其职

  模块观意味着我们应该对如何思考意识持非常仔细的态度。因为我们并不真正了解那些有意识的模块的功能,我们应该对“有意识的模块必然将会对于人脑的整体有很重要的作用”这样的想法非常警觉。尽管可能看起来应该是这样的,但也有可能这只是我们的感觉而已,因为意识是人脑所做的唯一能够感觉像些什么的东西。我猜想——我认为心理学也有这样的证据表明,无论意识模块实际上怎样运作,相对于整体心智,它们还是微乎其微的。

  因此,有很多很多事情在你脑中进行,“你”只对他们中的一部分有意识或者有感受。你的视觉系统在进行各种各样复杂计算,把视网膜上的光转化为人脑其他部分可用的成分需要超级复杂的操作,而这些过程你一点也感觉不到。你只是感觉到视觉世界。

  在生活中,人们面临的选择都存在利和弊,利弊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种:一种是工具性的,切切实实的奖金,也就是指金钱健康等等;另一种是社会性的,即别人怎么看待和评价我的选择(或者不选择)。

  当面对一件神奇的事情时,用真理去解释比用超自然信仰去解释代价高很多。

  为什么又快又准确的系统是无意识的?

  我们的心智似乎并没有被设计成有个模块能够简单直接地激活快乐的模块。我喜欢马文 明斯基的观点:“如果我们能刻意地控制快乐系统的话,我们就能轻易地复制成功的喜悦而不用真正地取得成功。那将会是一切的终点。”

  在这里,堕胎与人们试图控制其他人的性行为的其他方式并没有什么不同。父亲们一直在阻止他们的女儿们,而年长的妇女千年来一直在影响年轻女性对性的印象。从一种进化的角度来看,性行为是基本的;并且如果人们要在一些领域设定规则的话,它可能在最早的一批之中。

  《人人都是伪君子》读后感(四):宇宙不在乎你不快乐

  我想破了头都想不通的原因就是为什么我每天都不太高兴。

  我妈这个乐观主义者试图劝我,她说,你有什么好不高兴的。

  我说,你有什么好高兴的。

  死心眼的金牛座遇见整天没事乐颠颠的狮子座简直是彗星撞地球,就好像一个快要饿死的人遇见何不食肉糜的狗皇帝。

  每次有人让我“开心一点”我就很想糊他熊脸。妈蛋如果想让自己开心就能开心起来还要郭德纲和王自健干嘛?!但事实确实是我在“心情不可控只能感受”的这个死循环里绕来绕去绕了很久也没找到解决自己低气压的头绪。我能确定的只有两点,第一,感受不可否认和伪造,只能承认、甚至干脆自嘲。第二,纯心理分析和逻辑思考要么回归虚无主义、要么回到原生家庭这样为时已晚的纯bullshit。

  所以这次Robert Kurzban的书对我来说几乎是救命药。这个狡猾、逻辑完美的家伙采取快刀斩乱麻战略,首先直接否定了“自我”的存在,把一切冲突和不和谐直接归因到大脑的模块理论。于是武志红的说法一下有了生理学论证和延伸,失衡导致分裂,而失衡已经不需要用自我来解决了,可以统统怪罪于大脑模块的本质冲突和导致模块化的进化——难道还有比这更好的抑郁特效药吗!不是你的错,“你”甚至都不存在、怎么可能是你的错!你的左右为难内外冲突仅仅是因为掌管意识的模块在不同时间点跟不同的大脑模块相连、而哪个模块胜出更加不是由意识决定,而是进化引导下的模块博弈,情境不同在博弈中胜出的模块也不同——不是你的道理决定你的思考,你的思考只是跟意识相连的模块,你的行为则是博弈胜出的模块,思考与行动没有决定于被决定的因果关系,意识仅仅是为行动寻找一个让自己心安理得的理由。

  (恩不错,我们的逻辑听上去很疯狂,因为意识已经彻底被否定了。别着急、下面更疯狂。)

  “社会测量理论”(Sociometer Theory)提出感受只是量表。而进化不在乎生命体过得是否快乐,只是用痛苦驱使生命体做出有利于进化、生存、保留后代的选择;因为快乐本身对进化来说没有意义,进化给你一切模块的本意仅仅是为了让DNA延续下去;宇宙不在乎你不开心,宇宙更不在乎你。

  OOM!谜团解开——生命可以视作“快乐”与“进化”的一场长期博弈,而短时间的选择取决于当时情境下博弈取胜的那个模块。这样看来生命就成为那张很经典的漫画:五只天鹅朝不同方向拉车,此消彼长不断变化,天知道车会往哪个方向走。

  更棒的是“这一领域的经典发现是高位截瘫的病人和彩票赢家在他们的坏运气或者好运气过去一段时回之后幸福水平几乎相等。我对这一发现以及类似发现的解释是,这就是进化就方式,将诱饵保特在你刚好够不着的地方,驱使你做出更加有用的和更具适应性的行为。”

  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整天在问“应该在老家温水煮青蛙还是迎接北上广的严峻挑战”,这问题跟一只饿得半死、守株待兔的狐狸没有本质区别,一个模块要求保存体力、另一个模块在哔哔哔地警告再不捕到猎物就会活活饿死;而使用体力捕猎并不保证一定有收获。于是以情境为契机,哪个模块在博弈中胜出,狐狸就做哪种决定。“不甘于温水煮青蛙”的痛苦来自于进化的鞭子,“怕辛苦怕不稳定”来自于保存实力模块,不管哪个模块其设计目的都是为了让你生存下去,而不是让你更开心。不管最终是留在家乡当死鱼还是冲到北上广,开不开心你自己知道,宇宙懒得管。

  至于你信誓旦旦的最终做出决定的理由(rationalization),只不过是与意识连接的一个模块,并不一定是真正驱动行为的原因。一肚子坏水的心理学家(真的,没有比他们更坏的了)整天憋着坏骗着受试者选更喜欢A还是B、为什么更喜欢,结果受试者的理由确是他们真心相信的理由、却无法在逻辑层面成立。

  更坏的是作者大玩逻辑,还写了这么一段气死人的话:“负责人们行为的模块和负责声明遵守道德的模块是全然不同的,因为们责谴责和良心的模块是不同的,所以行为和言语不一致也是理所当然的。总体来说,以上观点说明,人类大脑思维的模块化特点使得人们很虚伪。这同样可以解释为什么你觉得这观点对你不适用。”

  作者你这么坏、你的大脑知道吗?

  不管怎么说发展心理学的这个模块理论还是让我轻松了不少,从这个实用角度我由衷感谢一肚子坏水的Robert Kurzban。

  后面会接着开读《路西法效应》和《道德动物》,相信前者在模块的情境前提上会跟Robert Kurzban有相互佐证之处,而后者能更系统地建立Robert Kurzban的理论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确实Robert Kurzban的理论有将人类动物化的嫌疑,我受了十几年的马克思主义模块在哔哔哔地拼命警告,但另一模块认为人类跟动物并无本质不同。

  哈哈哈,作者你坏死了,我刚刚又证明了自己是个自相矛盾的“伪君子”。

  (文中关键概念的定义与传统定义有所不同,具体见作者长得要命还到处都是的脚注)

  《人人都是伪君子》读后感(五):内容组织结构梳理

  内容有点冗余,抓不到主次

  --------以下是对文章结构的理解---------

  作者尝试用”模块化“这个概念来解释为什么人人都是伪君子。

  首先根据大量现象提出大脑是模块化的这一观点;

  然后从进化论和工程学的角度为模块化寻找依据;

  接着探讨了几种特殊的模块;

  最后给出了人人都是伪君子的原因:

  1.“你”是模块化的,不存在一个统一的“你”,一个“模块”就是一个“你”;

  2.“模块”和“模块”的较量,获胜(被激活)的“模块”获得控制权,主导”你“做决策;

  3. 至于哪种模块被激活或抑制取决于个体历史和周围环境

  《人人都是伪君子》读后感(六):亲友犯下重罪,你会回避知情责任吗

  小 巴/ 文

  原载《深圳特区报》2013年8月30日

  http://www.sznews.com/rollnews/sztqb/2013-08/30/content_2130775725.html

  “策略性地选择无知”,这种做法源于人类进化和社会适应过程中,为了避免受到某些伤害而形成的回避部分信息的大脑模块机制。

  知情,意味着什么?很多情况下,知情会帮助人们探求真相;但特定情境下,知情连带着责任。如果我们的亲友犯下重罪,在知道整件事情之前,我们当然可以很坦然地表示对事件一无所知,也不会承担包庇或伪证责任;一旦知情,就要求我们作出选择,要么履行法律要求,要么则要背负起作伪证的责任,或者干脆否认自己知情。

  由此引入了一个道德两难问题。这方面更知名的案例是“电车问题”:一个人站在桥上,看见桥下一辆电车驶过来,将会导致站在轨道上、没有足够时间逃跑、听不见你的叫喊和警告的5个人死亡;这个人身边有个背着很大背包的人,如果将他推下桥去,则很可能截停电车,挽救轨道上那5个人的性命。“电车问题”成立的前提是,你同时注意到了电车和桥下5个人,因为知情而在无形之中背负了某种道德责任。

  知情如此重要,又可能让我们陷入不管怎么做都错的为难处境,使得不少人“策略性地选择无知”,反而因此获得了逃避知情责任的空间和可能。这是一种需要加以谴责的选择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罗伯特·库尔茨班(Robert Kurzban)拥有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进化心理学中心博士学位,目前在经济学和人类学领域进行博士后的工作,曾获得美国“人类行为和进化协会”颁发的就职杰出科学奖。罗伯特·库尔茨班在其所著的《人人都是伪君子》一书中,分析指出,“策略性地选择无知”做法源于人类进化和社会适应过程中,为了避免受到某些伤害而形成的回避部分信息的大脑模块机制。人的大脑中包括功能各异的很多模块,都是为了解决适应性问题而进化形成的,由此演化出阻断信息接收和流动的大脑模块机制,也就出现了“熟视无睹”等外在表现。

  在社会层面,知情责任和不知情得以豁免(部分)责任两种机制的同时存在,常常让“策略性地选择无知”从人的大脑本能反应,扩大到有意识作出的选择(两者很难准确区分)。这也使得一些公职人员、企业领导者借以逃脱知情责任连带的违法责任追究。

  当然,“策略性地选择无知”并不是只能带来负面影响。罗伯特·库尔茨班指出,成年人往往尽力让自己表现出能让人喜欢、崇拜和需要的形象,努力证明自己至少对那么几个好朋友而言是最值得信赖的伙伴,这不可避免涉及到某种自我欺骗,回避那些与自我预期相悖的细节信息。我们为了追求家庭生活、事业发展等方面的目标,也需要利用大脑各模块的回避信息机制,合理性的高估目标实现的可能性,相信自己能够克服挡在面前的所有障碍(否则很难形成信心)。

  不管叫心理暗示也好,还是称为不那么好听的“自我欺骗”,基于特定愿景目标而有意识的利用大脑模块功能,被应用得非常普遍。一方面可以发挥自我保护、心理调适的积极作用,以及上段所述的维系社交的需要;但另一方面也很可能造成注意力等重要资源被不恰当地用到错误目标的推进之中,还会形成某种行为惯性,对自己的人生造成极其负面而深远的影响。

  大脑模块机制具有复杂性,模块指令被回避和阻碍的结果不仅仅是“策略性地选择无知”,还会让人作出意料之外、自相矛盾的行为和言语。《人人都是伪君子》书中就谈到,在背景信息、视角、对方反馈存在一定差异情况下,人的偏好和行为会发生重大变化。这种情况下,人的自控、自制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罗伯特·库尔茨班指出,自控、自制能力的核心在于,在大脑各模块的相互作用中,可以牺牲那些极具诱惑力的即时获益目标,抑制短视模块而追求长期获益。举例来说,一个下决心减肥的人,就不能把体重预期目标单单挂在口头上,而要设法遏制正餐之外进食甜品的冲动;一名笃信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的官员,必须抵制直接或任何间接形式的不法利益传输。

  罗伯特·库尔茨班将这本书的书名定为《人人都是伪君子》,旨在强调个人受大脑模块机制左右的行为选择。很显然,许多个人有充分的动力逃避知情责任及相关联的其他责任,人们还可能因为自控、自制能力缺陷而作出短视化的选择,这些叠加起来对社会正常运转就会造成威胁。应对这些威胁,需要有较为完备的法律、行业规则和道德准则,并因此促使人们大脑中的道德模块受到更强的激励。

  《人人都是伪君子》读后感(七):这里参加活动就有机会送书!

  http://www.douban.com/online/11594350/#./

  勇敢地晒出来给大家看看你有多虚伪、多么不能说到做到吧!!

  活动规则:

  1、用一句话或者一张图片晒出自己或别人说到做不到的伪君子形象!让我们比比谁更是个伪君子!

  2、最虚伪、最说到做不到的十个伪君子,将获得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库尔茨班的新书《人人都是伪君子》一本,教你认清自己的大脑,坦然接受自己的伪君子状态,活得更轻松。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