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在一起,不结婚:事实婚,爱的新形式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在一起,不结婚:事实婚,爱的新形式读后感10篇

2018-08-04 05:35: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在一起,不结婚:事实婚,爱的新形式读后感10篇

  《在一起,不结婚事实婚,爱的新形式》是一本由渡边淳一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6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在一起,不结婚:事实婚,爱的新形式》读后感(一):值得借鉴的是精神,而非内容

  这本书与其说是随笔,倒不如说更像是一篇不正式的论文。渡边淳一在书中用大量理论统计数据现实论据来阐释自己观点:事实婚对日本现阶段婚姻现状有着积极作用

  但纵观全书,我发觉书中所提倡的“事实婚”对于我国现阶段的男女婚姻问题,并不具有太大的现实借鉴意义首当其冲原因是日本现行婚姻制度与我国大相径庭

  日本到现在依然坚持夫妻同姓制度,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罕见的。女性在结婚后,必须改为夫姓,相应的所有户籍、护照证明文件上的名字都必须修改,之后在工作上也必须启用新的名字。这就给职业女性带来了极大不便同时不利于婚姻中形成男女平等氛围——在日本,男女间的不平等观念依然顽固地扎根于人心之中。但若不缔结“法律婚”,就无法享受到法律所能给予的好处,如对婚姻存续的保障所得税、居民税的配偶减免,公司的结婚补贴等等。因此,渡边呼吁效仿法国与瑞典的先例,修正民法,通过“事实婚姻法”这样的法案,让日本国民享受到更开放轻松的婚姻生活,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但我国从1950年起就已经实行夫妻异姓制度,并不要求女性在结婚后改姓夫姓,由此而来的那些麻烦自然也就不复存在。而且,中国对于结了婚的公民,并没有如日本那样多的福利政策,换句话说,是缔结“法律婚”还是“事实婚”,并无本质区别

  可通读全书后,我认为渡边所倡导的婚姻生活依然有值得国人借鉴之处,但正如标题所言,值得借鉴的是精神,而非内容。反对陈旧落后的婚姻观念,提倡年轻人更加关注婚姻的实质而非繁文缛节,将互敬互爱,共同承担生活的观念作为婚姻的指导思想,而不再任由男尊女卑的陋见腐蚀原本美满爱情,这些都是渡边在书中大声疾呼的观点,而这些精神正是我国适婚男女所需要的。众所周知,目前我国有很多的适婚男女也在被另一种陈旧落后的婚姻观念所束缚困扰,那就是“房子车子票子”。一个男生往往要准备婚房婚车和大量的礼金,才有可能丈母娘手上最终夺得美人归。有多少原本甜蜜的爱情梦断于此!虽然物质生活中的确扮演十分重要角色,但一桩仅仅建立在物质之上的婚姻和一个仅仅为了名利而奔忙的人生,都与真正的幸福无缘——它绝不是这样肤浅存在。近年来我国离婚率的急剧上升,与太过重视物质而忽略了夫妻间关系的实质有着直接而密切联系

  “让爱更纯净,让心更接近”,我们应该从“物质决定幸福”的迷思中清醒过来,更多地想想渡边淳一这句话中蕴藏着的幸福真谛

  文/曹怀宁 2013.07.16

  《东风汽车报》B11版2013.07.17转载

  《在一起,不结婚:事实婚,爱的新形式》读后感(二):婚,是不婚,以及如何婚

  这是一张专为日本单身男女开出的“两性关系处方”。面对日本出生率锐减的严苛现实,面对经济形态下男女关系的变化趋势,面对再婚男女的困境,面对老年人婚姻的不易之处,文学大师渡边淳一先生提出了两性关系的另一种可能——事实婚姻,在一起,不结婚。

  事实婚姻,是指男女双方在不递交结婚申请情况下共同生活。跟同居有点类似,但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事实婚姻是在双方签署了协议进行的。协议内容涉及双方的财产分割、子女监护权、遗产分配、日常生活琐事等的诸多方面。如果是同居,则很少有人会签订条约。另外,事实婚姻的夫妻大多会生育子女,而同居的男女则不会。

  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渡边先生先是分析了日本现行婚姻制度的弊端,接着援引了欧美国家关于“事实婚姻”的条例规定,继而详细阐述了事实婚姻的利弊,同时将规避风险方法也一一陈述,最后补充了与相关人员——官员律师、进行事实婚姻的男女、单身男女,就事实婚姻展开的座谈。

  内容不可不谓之详实,以至于本书读来更像是一部“事实婚姻的宣传手册”,而不是随笔。

  不愧是情爱大师,自始至终,在婚恋这个问题上,渡边先生一直强调的是“两个人心灵结合”:心与心的连接,才是最重要的。

  是的。男女间的亲密关系,不是一张纸就能左右的。最重要的还是“心”。只是,面对来势汹汹全球浪潮,一颗颗敏感的“心”往往容易迷失方向

  心的问题暂且不表。先来看看“事实婚姻”在中国行不行的通?

  很遗憾,自1994年婚姻法修订以来,中国不承认“事实婚姻”。虽然中国已经迎来第4次单身浪潮,虽然北上广的单身男女数量已经突破百万大关,虽然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结束、迈入老龄化社会,但是在婚恋问题上,中国社会依旧受传统观念、道德影响。而事实婚姻是不符合伦理道德的。

  与之相对,日本有相关法律对事实婚姻进行保护也就是说,事实婚姻在日本有着现实的环境土壤,只要人们从观念上接受认可就好。而在中国,则是行不通的。

  婚,是不婚,以及如何婚,还真的是个问题。

  身为一个中国姑娘,我对事实婚姻可以理解,对选择事实婚姻的男女表示尊重,但个人不会这样做。一方面是受道德观念的影响,不是指“名分”一说,而是“名正则言顺”——既然在一起,就大大方方、堂堂正正的在一起。虽然婚姻是两个人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幸不幸福,与别人无关,但是既然是社会人,那就按照社会法则做事。不仅对双方好,也对父母亲朋有所交代,更是为子女着想。有的人会说,两个人已经到了可以共同生活的份了,有没有那张纸有什么关系呢?但我想说的是,既然两个人的关系已经如此亲密,再添一张纸又何妨?难道一张纸会压垮你们的亲密关系?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是亲密关系。

  另一方面,在男权社会的当下,如果选择事实婚姻,那么女性要承担更多。不仅是生育的问题,还会有来自社会方方面面压力。作为事实婚姻的先驱,萨特和波伏娃的一生也有着说不尽的曲折:波伏娃在忍受不了萨特的花心之后,通过寻找新的恋人来达到心理平衡。其中心酸与无奈,又岂是一句“浪漫”就可以概括的了的?

  在一起、不结婚的事实婚姻,要真正实行,还需要一段时间。在共同富裕的将来,在伦理观念发生变化的将来,或许可实现。但这不妨碍我们现在来读这本书,提前了解未雨绸缪,也是一件好事。至少,我们会知道,另一种两性关系模式的存在。

  《在一起,不结婚:事实婚,爱的新形式》读后感(三):结婚也不一定是在一起

  “对女性来说,未来丈夫收入地位,可能会给自己今后的人生带来很大变化。男性的生活水平则只能靠自己的地位和收入。因此,可以说,男性对结婚的期望必须是现实的。现在女性对“婚姻”的态度比男性更积极,是因为女性对结婚怀有更多的梦想期待。”读了这一段精彩的摘录,就可知悉渡边君在分析男女情感关系是如何丝丝入扣了。

  本书中,作者通过收集了资料分析数据,采访了一些当事人咨询了法律界人士,推出他对现今日本社会婚姻率低、少子的现状的处方:事实婚。事实婚,是指两个人事实上缔结婚姻关系,但没有向政府提出结婚申请。环顾全书,导致日本社会事实婚人数增加的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是:女性婚后随夫姓,去世后须安葬在夫家的墓地。随着现代女性的兴起,这两大问题都无法令之接受。加之现代男性成婚意欲低下沉重的生活负担让很多适婚男性望而却步,与此同时,女性也惧怕婚后生质量的下降而毅然选择不婚。

  虽然这些问题与我国国情不同,但异中也有共同之处,我倒是觉得,这个事实婚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调节婚前期待与婚后现实的矛盾,但是它对参与对象有限制。首先,需要设定的对象是对生活有一定要求的人。正是对生活有要求,你才会想要在两性关系中获得除了性、孩子以外的交流、相惜和互相慰籍的情感。其次,是婚姻中的两个人都有工作,这样就保证了两个人的地位平等,在金钱支配上也有各自的话语权。如此这般,两个人为了在事实婚中获得成就感,以及提升生活质量,就会竭力促使自己分担整个家庭的所有责任,维持和对方的夫妻感情,如此确实可以更好地维持婚姻关系。那现实的婚姻生活为何会出现种种弊端呢?这个时候可以重新回头看第一段摘录的渡边君的金玉良言

  一段正常婚姻的结合,是男女双方基于彼此一定程度性格欣赏价值观认可,怀着对共同生活的美好期许而走到一起。其中,正如渡边淳一所说的,女的期望更高一些,寄望成为男方永远呵护的对象,获得在金钱物质以及精神丰腴同时得到满足。而男人,在缔结婚姻的那一霎感觉到的应该就只是沉重的负担,自此,他就要挑起照顾这个女人责无旁贷担子,往后生活水准高低皆由他来实现,与此同时他还要心无旁骛地奉旨只对她调情,他确实有点无奈了。

  接着,就步入婚姻殿堂,你喜欢叫爱情坟墓也可以。两个人一起生活的新鲜感过去,面对不同的生活习惯开始轮番上演磨合大战。再接着,工作压力和生活琐碎无所不在影响双方的情绪,另彼此的耐性逐步减少,最后是一触即发,把最本性一面轻易流露出来。这个阶段,可以谓之为产生裂缝的阶段。之后随着怀孕,女性身体的变化以及心理的转变,男性对于责任加重的恐惧和无措,在婴儿降生之后的初期还不明显,因为彼此还沉浸在迎接新生命的喜悦当中。但到后期,彼此以及彼此家庭对于照顾孩儿的指导方法和具体实施手法又不相协调,让所有的矛盾简直是一触即发,随时就会爆炸。再接着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又进入一个平和期,双方的个性已经暴露无遗,而双方的棱角也彼此打磨了一阵。新的矛盾开始酝酿,主要是随着孩子的长大,彼此有了更多的心思关注对方,于是当初结合的那种需求又上升为矛盾,生活一起多年,女方当初想在婚姻中获得的物质基础够好吗?感情是依旧如昔?而男方则仍旧在追求整体生活素质之提升方面奋力前进。可以看到,男方的生活目标自从结婚之后并无转变,一直都是以赚钱养家为已任,在这个过程中,失意时或者得意放纵喝酒、偶尔踏线玩暧昧游戏,对于男方来说,这些行为都是属于自我放松之方式,就好像存足弹药,以便为了生活目标继续冲刺。而女人,在婚姻里的要求始终在更改,她一会要呵护一会要包包,总之她的目标一致在两替,这也是她结婚的初衷。于是,双方在这个拉锯过程中,呈现的交替的两条曲线,当男方的物质奋斗结果与女方的物质期待结果一致时相交,此时双方就位于基本无矛盾,相安无事,看似融洽,彼此得到满足。但当男方的物质奋斗结果与女方的物质期待结果不一致时,男方状态不变,而女方会继而寻求情感上之满足,这样男方在承受物质失落之时还要额外支付情感所需的精力,导致更觉得压力重重,简单的就是对外宣泄和家庭小面积爆发争吵,大的方向则是寻欢作乐,找到一个物质期待与他现实物质结果一直的对象,继而找到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的立足点。由此可见,婚前的期待与婚后的现实的矛盾,主导了婚姻活动的双方关系。

  因此,事实婚可以避免这个矛盾。他们缔结的是情感的关系,而抛开了物质上的必然关系。基于一般事实婚的双方都有工作,经济支出可以在之前已经事先做出安排,不存在一方为另一方必然负责的强制性义务。而情感关系中,由于不是法律上的关系,属于合则来不合则去,双方关系有弹性,你有你选择其他人的自由,我也有我离开你的自由,于是事实婚的双方对于婚姻的期待是相同而且数量单一的目标,就是情感的满足感:我们基于自愿,自觉共同维护一段属于两个人的感情,不需法律来约束它,只以情感的满足为最终目的。把婚姻中的极其复杂因素都抛却,最后仅剩下最重要的最是爱情真谛的因素保存下来,让它成为婚姻中最需要维护的目标,那样,向着共同目标进发的双方,调节起矛盾来确实容易多了。

  但,很可惜,事实上,很少人通过这种方式结合。大部分人还是遵照传统,步入了婚姻。先不就法律婚姻的好处和坏处细说,我们只针对婚姻结合的最初目的来说。一个家庭既然建立在了义务和权力的基础上,意味着彼此都有付出收获的法律赋予的保障,而这种通过法律保障的婚姻也反过来说明需要彼此的约束来维护。即是说,好听的说是你耕田我织布,难听些就是你当牛郎我当织女,因为你不会织布我不会耕田,我们的分工有不可替代性,所以存在着对方无法悉数了解的盲区。大部分矛盾就是因为这个盲区而引起。你总想探寻对方盲区内的内容,他总无法理解你盲区里头的悲痛。越是看中越是感到这就是一个眼中钉,欲拔之而快之。但是,在法律婚姻中,几乎所有的权利和义务已经明晰如一,彼此几乎没有自己的空间,那这个因为各自分工不同而导致的盲区其实也恰恰充当了一个自由空间的角色,用以彼此在平日里赤裸相对的空间外自己独处的位置,不很好吗?

  说白了,就是因为法律婚姻的双方期许不完全一致,出现了分歧。而处理分歧最佳的办法就是只看主要矛盾,接受次要矛盾存在,并接受婚姻中的矛盾无时不在。不是说追求完美的爱情婚姻是不好的,只是完美固然难求,你我确实也该看轻一点,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特别是法律婚姻中,赋予的家庭分工,已经使得双方更像是凹凸,没有绝对公平,于是存在了永远的无法协调的矛盾。

  我崇拜事实婚,呀,若是早点知道有这个形式,也许也不赖不是?

  《在一起,不结婚:事实婚,爱的新形式》读后感(四):在一起不结婚

  渡边淳一的《失乐园》让我对他印象深刻。接着看了《钝感力》,没有《失乐园》的震撼。不过对渡边淳一这个作家已经有牢牢的印象了!看到他的又一部新作《在一起不结婚》,离开收入囊中。

  一个晚上就读完了,书不是很厚。本以为又是一部情爱力作,但不是,是日本目前流行的一种婚姻形式的类似调查报告和访谈的文字。讲述了日本“事实婚”的情况。所谓事实婚,就是不结婚同居。用事实婚命名,说明跟未婚同居还有区别。就是男女双方只是不申请结婚,其他一切都和法律婚相同,也办婚宴,家人、同事也都知道。可以生孩子,至于孩子随父母谁的姓,要看情况而定。居住地挂两个姓氏牌,不想法律婚挂一个夫姓就可以了。

  之所以事实婚悄然兴起,那么是因为日本的婚姻,女方嫁到男方家里,是需要改姓氏的,这就很麻烦。另外嫁过去了,死的时候也要葬到丈夫家的坟地里。很多女性不愿意改姓氏,也不喜欢死后葬到丈夫家的祖坟里。另外改姓氏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婚前的一切证件都需要改,前后不一致导致的麻烦很多,比如论文发表,同一个人,名字却不同。

  事实婚,女方不需要改名字,也可以不参加男女双方亲戚的活动,不用侍候婆婆,可以继续从事自己的工作,相对独立,不必依赖丈夫。如果两个人不合适了,那么分手也很容易,不必办理很多麻烦的手续。这些便利条件让很多男女选择了事实婚。

  虽然很多人对事实婚提出质疑,但在事实婚和法律婚相对比的情况下,事实婚更被年轻人所接受。

  渡边淳一通过考察研究,把日本的事实婚提到日程,指出日本的法律婚有很多不合理之处。同时通过调查,国外,如法国、荷兰、瑞典等有三成以上选择事实婚,而且被国家法律认可的。

  中国目前同居者甚多,不过很多没用公开,也不被承认,未来能不能也如日本一样,有事实婚呢?是不是大势所趋呢?我想如今世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可以说越发与世界接轨,事实婚也指日可待。

  《在一起,不结婚:事实婚,爱的新形式》读后感(五):婚姻:爱情、家庭、法律

  你只要不是套中人,当你到了20多岁,就不免会接触到婚姻这个话题。总结而言,这个话题一般有这么几类说法:

  一是人心不古说,大抵是年纪大的家长感慨,现在的小年轻说离婚就离婚,一点责任感都没有。然而,我觉得之所以离婚率高,不恰好证明了人们对于爱情的执着吗?因为爱而在一起,也因为不爱而选择分手,也只有在男女相对平等的今天,我们才能大胆地去追求自己的爱情。

  二是婆媳说,看过电视上诸多的婆媳剧的朋友肯定可以理解,当然,我们还可以加上凤凰男等说法,说白了,其实不论是婆媳矛盾还是凤凰男家庭矛盾,都是一对夫妻与背后的家庭发生的矛盾,尤其是在城市化巨变的今天尤为凸显。

  三是折腾说。据说现在南京离婚都开始排队了,当然离婚的主力军不是不负责任的年轻人,恰好是负责任的中年人,他们是为了买房子,或者为孩子就学而假离婚。

  从以上种种言论,我们不难发现,婚姻其实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他还牵涉到双方的家庭,甚至国家大事。因此,一方面稍有不慎,两个人的爱情就面临现实的考验,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享受爱情,又能平衡社会吗?渡边淳一在《在一起,不结婚》给出的答案是事实婚。

  所谓事实婚,不同于我们中国理解的事实婚姻,在中国,人们传统上认为摆个酒就算昭告天下了,但现在中国的法律是不承认事实婚姻的。渡边淳一说的事实婚是指在法国等国实行的合约制度,双方不去登记,但签订条约规定,这个制度最初是为了同性恋而放开的口子,却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参与,逐渐形成潮流。

  当然,渡边淳一之所以提倡事实婚,是针对日本的少子现象,现在的日本人,尤其是男人恐惧结婚,导致出生率的减少。我一直觉得,日本就是中国最好的借鉴,或许过不了多少年,中国也会出现——或者现在已经出现了这种现象。按渡边淳一的说法,现在的男人可以在社会中解决以前需要女人解决的问题,吃饭有外卖,洗衣服有洗衣店,还有钟点工,连性需求也有发泄的途径,还免除了不少麻烦。而女人,尤其是工作的女人更不愿意被婚姻所牵绊。而在婚姻中,面临着家庭的重压,这点倒和中国类似,“嫁”实际上是“嫁”给了一家,于是人们越来越不想结婚,更不要说生孩子了。

  在书中,渡边淳一举了不少事实婚的好处,说白了,就是事实婚更忠于爱情,更倾向于个人的自由。当然,渡边淳一也举了不好的例子,就是法律问题。比如私生子继承问题,配偶减免税问题。这里值得一说的,或许还是配偶减免税问题,在日本,如果一方是没有工作的,另一方交纳的税是可以退一部分的,其实,这也是考虑家庭是两个人组成的原因——当然,日本不少是职业家庭主妇——联系到房子限购问题,为什么政府在管的时候可以按家庭算,而在松的一方面又按个人算呢?

  本文的最后一章,是讨论事实婚的法律问题。这段最让我唏嘘的是,作为一个作家,渡边淳一在本书中更像一个社会运动家,鼓励大家去通过法律解决问题,要求议员通过法案等等。当然,或许每个人都可以是社会运动家,这样,才算是一个健康的社会。

  《在一起,不结婚:事实婚,爱的新形式》读后感(六):事实婚:在一起,不结婚

  一个小时的下班路上,将渡边淳一先生的新著《在一起,不结婚》看完了一半。后半部分是对其在书中所倡导的“事实婚”(为下文表述方便,个人更愿意称之为“事实婚姻”)形式和观点的例证论述,看与不看关系不大。

  渡边淳一先生在该书的前言中认为:“高度自由的制度孕育实质的爱情”,就是事实婚姻。纵观全书的理论论述,个人对其观点的总结,最直接最浅显的就是:事实婚姻是纯粹基于两人之间的感情而建立起来的“类婚姻”关系。因为“婚姻”本身就是包含各类感情外因素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和法律关系等关系因素的综合存在。

  渡边淳一先生对事实婚姻的优劣论述,很遗憾,只是停留在外在的社会新现象表面,而并未深入到事实婚姻者内心的精神世界,即便有社会发展的因素包含其中,但人始终是各种关系的最终主导者和受施者。兴许该书的下半部分案例展现中会有涉及。

  在渡边淳一先生论述的《年轻男女不结婚的六大原因》章节中,个人最认同结婚会导致失去自由支配时间、不结婚是因为没有合适的结婚对象、男人除了性外几乎不再需要固定的女性(当然,我更愿意相信,绝大多数男性会更加希望安全范围内,拥有更多性伴侣)三大原因。

  第一个原因很容易理解;第二个原因理解起来也没有那么难。现在的青年男女更加注重两个人在一起的感觉(叫“感情”也好),但感觉这个东西是很难掌控的,尤其是两个人之间的相互感觉一致性。社会浮躁,人心功利,剔除感情以外的社会因素而选择结婚对象,则更加的难能可贵。

  可现世的婚恋本身就是综合各种社会因素的人际亲密关系的建立。感情的游弋不定更让婚恋充满变数。我爱你时是真的爱你,不爱你时也是真的不再爱你。没有什么明确的原因,就是感情淡了。上述情况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找到一个适合结婚的对象,决意共赴人生终点,是一件高难度的事情。

  更何况两人恰恰在同一时间对此问题达成了高度的一致,于是前往政府民政部门进行结婚登记,从而完成人生最重大、最严肃的一项通过法律认证的合约关系的缔结。从此以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共同面对双方各类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和生活中需要共同面对的几乎一切问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可缔结婚姻关系的夫妻双方的相互独立又体现在哪里?婚姻是两个人之间的事,与额外的其他关系,又有何必然的关系?婚后的生活中,离婚存在的可能,也是我这样的人所不能理解的。那些彼此容忍但又凑合着生活一辈子的夫妻,也不在少数。说到底,婚姻关系是对人的自由和独立的最大束缚和侵犯。

  此处的事实婚姻就显示出了其优越性所在。不用登记,不经政府,虽然缺乏现行法律意义上的保护,但基于对事实婚姻本身的认识,缔结双方早就有了清醒理智的考量:追随本心,来去自由,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合则聚,罅则分。

  这看起来似乎与未婚同居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但根据渡边淳一先生在书中对事实婚姻的论述,个人理解如下:未婚同居通常会在女方的意外怀孕下,而使当事双方饱受各方压力,从而奉子成婚(由此一拍两散的也不是没有),通过现行婚姻制度的认证,确认为法定夫妻。

  而事实婚姻则对此根本不屑一顾,生孩子就两个人一起养,继续像此前的生活一样,各项费用AA制,保持彼此之间的平等、自由和独立,只不过是多了一个孩子而已。

  当然,孩子一生下来就面临现行法律制度下的认证难题。这是后话。

  如此说来,在现有的社会观念之下,事实婚姻似乎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双边亲密关系,但从本质上来看,却恰恰又是最为自己负责也为对方负责的联盟关系缔结。

  很显然,社会的发展,已经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倾向于独立自主和契约遵守下的协作互助。

  反对者当然也会一贯其反对态度:没有人情!没有人性!

  可婚姻难道不仅仅只是两个人之间的事么?跟第三方又有丁点儿关系么?

  我相信随着社会开明度的提升,在涉及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时,会有更大的宽容度,婚姻观念、行为到形式的多元化,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表现。

  至于个人认同的年轻男女不结婚的第三个原因,不用过多解释。一方面是社会职业分工的细化,让一切都可以通过交易来获取,当然也包括性(关于这一点,个人赞同其合法化的主张);另一方面,归根结底,男女的性别差异也并没有什么本质不同,都只不过是一堆碳水化合物而已。

  在性的问题上,按照李银河老师的说法就是“与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的生理需求”,无所谓高低贵贱、善恶美丑。其前提是建立在成人之间的平等自愿基础之上,甚至与性别无涉。

  这种观念本身就已经足够挑战现世了。男人们普遍一边大肆鞭挞世风日下,一边又忿忿不平着自己没有御女无数的资本和机会。

  人心何时都不可能澄澈清亮。

  渡边淳一先生在书中的观点来源于渐成趋势的现实中的日本适龄男女。社会对事实婚姻的普遍接受和理解宽容尚需时日。如同中国社会十年来的变迁,十年前提起未婚同居,多数人嗤之以鼻,十年后早已司空见惯。事实婚姻也会经历同样的历程。

  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其实来自于事实婚姻所挑战的现行婚姻制度。个人认为,如果事实婚姻得到一定数量(超过十分之一?五分之一?三分之一?)的地区和国家的法律认可,那么现行的传统的婚姻制度就会土崩瓦解,人类的社会文明与发展都将发生转向。家庭作为最为稳固的社会基元,可能早已不复存在。

  虽然二者可以并行不悖和平相处,但谁又能说得准呢?人类自由的天性一旦得到社会普遍认可下的解放,是根本回不去那种被束缚的状态的。如同现代文明,绝不可能回到中世纪。

  《在一起,不结婚:事实婚,爱的新形式》读后感(七):在一起,不结婚是一种理想追求

  2011年渡边淳一以78的高龄出了本随笔《在一起,不结婚》探讨了一个叫做事实婚的东西。两年后的今天,《在一起,不结婚》有幸来到了中国。对于今天我们,我想大家对于事实婚也已经不再那么的陌生。

  渡边淳一是谁,我想中国的读者对他不会陌生。他是日本文坛一代大家,他出版的作品有130多部,他的《失乐园》、他的《无影灯》、他的《光与影》都有着很不错的成绩。

  《在一起,不结婚》共分为十一个章节。

  一到四章大致介绍了事实婚的概况。

  第一章是欧洲与日本事实婚的对照,我们知道了法国pacs制度和瑞典的samblogen,第二章阐述了年轻男女不结婚的六大理由,第三章的传统婚姻的崩溃,第四章事实婚的好处与弊端。五到十一章是渡边与各界人士的对话。

  从参议员议员、律人、女人、男人对于事实婚的想法,从正常的事实婚,忘年的事实婚,解除的事实婚的案例里,我们对于日本事实婚的现状有了大致的了解。

  《在一起,不结婚》是如何的一本书?

  现今看来只能说太浅,它都没有说出什么任何实质性的东西,最多算是一个老头的絮絮叨叨。关于男女不结婚的六大理由:那些个生活很方便,无须妻子也能过得好,那些个性爱可以自慰,对于不是日本的男人来说的我实在是很难理解,娶妻只为做家务睡觉?在那些个事实婚的好处和弊端里,我所看到的好处好像亦只是不用改变姓氏的方便。对于后面七大章的谈话,那些个案例状况我能说这只算是男女双方认识阶段最初的问题吗?

  我曾看到过一句台词“我最怀念的就是他以前躺在我身边的样子,有时候,他的胳膊会伸过来伸在我胸前,我动不了,我甚至要憋住气,但我觉得很安心,很完整”你感受到这份信赖了嘛?按照《在一起,不结婚》里的论调,那些个体验事实婚的人显然还没到达这一步。

  我所心心念念的是爷爷奶奶那样的“爱情”,这辈子,这个人,风云与共,他们甚至约好了一起进坟墓。难道和一个人一起慢慢老去不是最浪漫的事?其实这些和事实婚都不矛盾。

  你嫁了一个人你也还是你,并不是说要变的面目全非了。两个人在一起生活总要相互磨合,总要去妥协一些事,无论是否是事实婚都会是如此。我能不能事实婚里的状态是现代夫妻生活状态的改革,是适者生存的一种婚姻?

  我曾经说,结婚只是没必要的领一张证,后来觉得自己天真了。因为你在这个社会活着,领证是这个社会生活的一个部分,而且结婚亦是对双方的一种法律保护。

  在一起,不结婚是一种理想的追求,等到哪天我们的社会环境,我们的法律制度,我们的人均素养都等到了全面的完善,等到哪天,结婚真的成了没有必要的领一张证,亲爱的,我们在一起,不结婚吧!可是真到那时候不结婚和结婚其实都一样了呀!

  《在一起,不结婚:事实婚,爱的新形式》读后感(八):呼唤理性与秩序:渡边的小说之外

  呼唤理性与秩序:渡边的小说之外

  年近八旬,渡边依然保持着惊人的创造力。记得大学时在图书馆闲逛,日本文学类从下往上排列,依次《源氏物语》、村上春树、大江健三郎、宫本武藏……,比较靠上的便是渡边君《失乐园》、《爱的流放地》等等书目,乍一看来,似乎是写悲剧的小说,拿到桌上,仔细一读,对于一个刚上大学的学生来说,真是大开眼界。情爱竟有如此写法,瞬间对日本作家的创作产生了兴趣,于是读了几本他的代表作,因为渡边的影响,也涉略了村上,大江等人的作品。的确,日本作家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不得不惊叹日本岛国,在文学上的尝试已经走了很远。

  刚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没有仔细看简介,带着读小说的思路去读,翻开首页却发现这方分明是学术论文啊!严谨的标题,逻辑极强的叙述。文章一开始便理清了“事实婚”的概念。像其他论著一样,还有详细的考证。后面更多的图表数据更加证明作者的意图是用事实表现一个新的社会现实,呼吁社会对这种现象做出理性的反馈。难能可贵的是,作家并不站在小说家的立场上来探讨事实婚的好与坏,而是在国家之间的比较上指出日本作为一个不亚于欧洲的现代国家,在婚姻制度上却存在着明显的守旧现象,男女一旦建立婚姻关系一方(通常是女方)需要更改姓氏。一些其他的日本婚姻传统也在制约着日本人们的自由生活。这让我不得不感叹,在高度发达的资本社会的日本,现代化早已完成了的先进国家,文人在面对国家的守旧向度时的态度,即用强有力的事实解构传统,呼吁社会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新的生活方式。以为了人的更加自由的存在为发出声音的基石。

  作为情爱小说家的渡边君所体现出来的理性取向,应该是承接了日本文人的传统,在面对现实时首先选择站出来理性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强调健全法律来维护一部分人的平等。这些,应该都是国内知识分子应当借鉴与学习的地方。也就是说,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在发出声音时,要从最基本的国家秩序、法律等等方面厘清现实,然后再辩证看待事实。

  当然,就像一些人说的,“这本书的内容应该在其次,其中的精神需要我去借鉴,去学习”。同时,作为年轻的一代,“事实婚”同样会给我们寻求新的、更加适合的生活方式以启发。

  《在一起,不结婚:事实婚,爱的新形式》读后感(九):结婚是要跨过去的仪式

  这本书让我第一次知道“事实婚”,原来不仅仅是同居啊。与结婚相比,不仅是少了一纸婚书,也少了很多现代社会诟病的老生常谈,比如和公婆住、丁克、无穷无尽的亲戚、闹洞房……自由,可能是全世界事实婚的最大好处了。

  也是看书才知道,日本女人婚后得改夫姓,改姓的种种麻烦,想想都尴尬。所以日本女人对事实婚的呼声会更高吗?

  书中也自然提到了事实婚的弊端,责任、纠纷、福利、子女、遗产。如果只提炼这几个关键词,放在法律婚中也是很普遍的问题。有责任感的人对恋爱对象和婚姻对象都会一样有担当,不会因为有没有结婚证而变化。

  最近看刘嘉玲去《金星秀》,说和梁朝伟同居已经20年,才决定结婚的契机是她父亲的去世,让她觉得应该有个仪式,对双方家庭有个交待。

  我也赞同,结婚是一种仪式,对人生新阶段的开幕式,不管它会以怎样的形式落幕。可能如果不考虑结婚,我和ex就不会分手,彼此就这样拖拖拖,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一旦考虑结婚,双方家庭不可避免地就介入进来了,不可能无视,否则是自欺欺人。

  书中选择事实婚的夫妇,(至少表面上)几乎都没什么来自爸妈、亲戚、同事的非议,甚至有的还很支持。虽然有一对受访者的事实婚最后破裂,但也依然有鼓励意义。

  我虽然很欣赏事实婚,但我目前做不到。我希望有一场仪式,宣布我迈进了新阶段。

  当然,无论选择什么,都要是舒服的爱人。

  最后,这本书与其说是随笔,更像是调研报告,有统计,有分析,有访谈,每一章都可以当做课堂小论文交作业的。读起来很轻松。

  《在一起,不结婚:事实婚,爱的新形式》读后感(十):在一起,不结婚

  《在一起,不结婚-事实婚,爱的新形式》

  渡边淳一已是八十岁了,仍笔耕不断,写书一部接一部,没有老之将至,黄昏落寞的颓笔,反倒青春活力,行笔清晰明白,这是他推崇要爱的理念,他认为“衰老是一种学习,人生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重新开始”。这本书仍是娱乐性的讨论日本社会的杂文,仍不是什么学者型社会学书,只是报章杂志上那种时尚的讨论,以渡边淳一的作家身份,我觉得有失水准,但渡边有太多这样失水准的书了,但一册十万字的小书,课间娱乐,上厕所翻一翻,也有它的趣味,从此书里,渡边提出了事实婚这一情况,举出了瑞典,法国,丹麦这些欧洲国家实行的例子,受到国家法律的福利保护,避免了出生率下降的情况,而提出了日本守旧的婚姻制度,包括婚后夫妻的同姓制度,家庭的伦理观念,青年人的崇往自由,男人的“食草族”和女人的“肉食族”的现象,造成了当代日本年轻人不愿意结婚,出生率持续下降,成了当代日本的大问题,渡边通过借鉴欧洲的事实婚的例子,在日本提出事实婚这一方法,又要求国会批准去除夫妻同性的条例。渡边先生通过案例,请来单身女性,事实婚男女,律师来讲述事实婚的存在关系,及其利弊,以及法律上的规定,让读者设身处地,去权衡,来做出自己的选择,这是渡边先生的高明之处。大概,作为医科大学的博士出身,总是有理科生的理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