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银河帝国10:裸阳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银河帝国10:裸阳读后感10篇

2018-08-08 04:54: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银河帝国10:裸阳读后感10篇

  《银河帝国10:裸阳》是一本由[美] 艾萨克·阿西莫夫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0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银河帝国10:裸阳》读后感(一):初见时,就摸了下脸

  贝莱来到了索拉利星球破案,也是他第一次真正意思上的在星际中显示他的身手智慧,切切实实地在索拉利的太阳底下将这颗星球的不堪暴露在阳光里。

  在索拉利,他第一次见到了德拉玛夫人嘉蒂雅,没有初见的温馨甜蜜深情欢乐,到最后互相告别时,也只是留下脸颊上的轻轻一触,我走我的路,你回你的地球,但男女情欲戏已在这册里埋下了种子,跨越光年的思念刚刚开始等待着跨越着光年回来破土生长开花结果

  这册不单单在讲贝莱的故事,其实也交代了崔维斯寻找到的索拉利前身想想一个太空人有着上百上千的机器人围绕他、伺候他,为他打点一切,是何等奢华美妙?可这星球上人,一代又一代,却像宅男宅女般寡居独所,怯于彼此间面对面的谈话、交流,甚至失去了人类饮食男女的本性。耶和华啊......

  丹尼尔继续陪伴着贝尔摩斯,像个机器人版的华生,一同谋划着、记录着,也像一尊守护神,在法则下几度伸手援助,还像一件道具,在火候到时用上。人、神、物多属性一身的丹尼尔。

  《银河帝国10:裸阳》读后感(二):寂寞星球

  阿西莫夫是个很善于把科幻悬疑结合在一起的作家,而这本书的结局确实让我感到有些意外。

  也许是作者故意的吧,这部作品里更多了些淡淡的伤感,索拉利的人们之间几乎不接触婚姻也得靠分配人性在自体隔离中渐渐流失,如果真是这样,人和机器人还有什么区别呢?

  索拉利人在辽阔的属地内不与其他人真正接触,这是科幻作品里的夸张表现。可是如果从心理学出发,现代人不正是这样的吗,每个人都躲在自己的壳里窥探着世界,却鲜少允许其他人真正走进自己的属地,我们也会害怕不必要细菌感染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现代社会总体来说越来越冷漠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一切都机械化了,我们不再需要售货员,不再需要不必要的接触,直接投币自助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人类在数量上越来越多,在心理上却越来越离群索居了。

  人之所以为人,其中一大重要原因是,遵循自然规律,人终究会死,可是机器人不会,阿西莫夫创造了机器人三大定律,也许启发了一条真正可行的让人类永生的思路,但我想,如果真有人把自己转换成机器人来获得永恒躯体,他必定会失去人的脆弱但永恒的灵魂

  《银河帝国10:裸阳》读后感(三):索拉利风土人情

  如果非要说这是一部推理小说我是不信的,我更觉得这是一部索拉里风土人情志。在《钢穴》里我们已经对未来的地球文明有了基本的了解,这一部里随着贝莱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外世界。在《钢穴》里人类是因为资源丰富而过起了被迫式的集体主义生活,而外世界人是高高在上物质丰富的。《裸阳》则告诉我们事实不是这样,外世界人同样有自己的问题,他们虽然科技高度发达资源空前丰富,但是他们仍逃不过人性的弱点原本为人类制造的科技反而成了制约人类的枷锁,科技抹杀了人类的本能断绝了发展方向。你还是得从事完全不喜欢工作,靠分配才能婚生子本质上还不如大城公民自由,所以我们也反思科技发展带给我们的到底是什么?在这种科技全权代理下人类会逐步退化最终自我抹杀。而地球上的蝼蚁们又有怎样的未来?在我们中国传统思想中就有树挪死,人挪活警句,在科幻小说中也一直以近乎耳提面命方式提醒人类应该更多元化的发展。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银河帝国10:裸阳》读后感(四):【摘录】+【感想:科幻愣是写出了福尔摩斯的影子

  【这个机器人系列越来越像是福尔摩斯系列了,贝莱就是低级版福尔摩斯,丹莫尔就是升级版华生。特别是看到这句福尔摩斯的至理名言:“排除掉所有不可能情况之后,剩下的无论多么难以置信,也一定就是事实”,多么明显赤裸的向本格推理小说的借鉴和致敬。稀松平常线索顺其自然的推理,流畅阅读中你会思考之前你不曾思考过的东西。例如科技与人类的关系是进化还是异化,例如人类将自己为人父母子女责任可不可以交给机器人……】

  “没有了人与人的互动,无论是人生乐趣、智慧的价值,甚至活下去的理由所剩无几了。”

  “一个人想要长大成人,第一步该怎么做?自然是必须呱呱坠地,必须离开子宫。然后,就再也不可能回去了。”

  “一个毫无瑕疵的人,只会让别人意识到自己的缺陷。有个名叫丁尼生的远古诗人曾这么写道:‘没有缺点便是他最大的缺点。’”

  啊,为了将来着想!”李比激动得双眼放光,他似乎越来越不在意对方,越来越能滔滔不绝。“你认为这是简单观念?有多少人会为了美好的将来,而愿意接受一点点的不便?我们都知道为了避免胃痛,现在应该少吃点美食;或是为了治疗胃痛,现在必须吞下苦口良药,可是小孩需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学会呢?

  《银河帝国10:裸阳》读后感(五):太阳照常露出

  我还没看Caves of Steel,因为没借到,只借到这本就先看这本了。问题不是太大,只是有些背景缺失

  如果你没看过Foundation七本,没关系,这次的几本和那堆关系不大。如果你没看过Caves of Steel,容我先介绍一下背景,Caves of Steel讲了主角Elijah和Daneel在地球联手破案,这次两人再次联手。

  简介我稍微重复一下。地球外有很多星球,已被地球人殖民,并且比地球更先进。其中一个就是Solaria(索拉利),由于其上发生了有史以来唯一一宗谋杀案,自己解决不了,只有请地球的警察调查

  探案故事只是作者写的表壳,实际写的是一个想象出来的外星球的情况。这个星球地方不小,但只有两万人类,还有两亿机器人。人类全靠机器人服务,人与人之间忌讳接触。Asimov写出来的都是他能够解释得通并且会慢慢给你解释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星球?合不合理?他不是乱编瞎猜,这样的星球是进化而来的。怎么进化的?书里面自会穿插告诉你。

  杀人案只是小意思,背后又是一个大阴谋,大到可以影响宇宙生存。光说杀人的案子可不是一个好故事,作者必定是以小见大宣传他的人类进化思想。

  书的原版1957年出,1954年出完Caves of Steel过几年就出这个了,但后面的续集Robots of Dawn要等到1983年才出。书中的两个主角当然不能少,一些配角也有机会再次出现,美女角色就有这个便宜

  人名备考。按名字出现为序,非全名不登。名前为全名首次出现时的页数,只出现一半的不算。

  1以利亚·贝莱Elijah Baley

  4阿伯特·敏宁

  10丹尼尔·奥利瓦Daneel Olivaw

  15汉·法斯陀夫Han Fastolfe

  28汉尼斯·葛鲁尔Hannis Gruer

  31瑞坎恩·德拉玛Rikaine Delmarre

  40嘉蒂雅·德拉玛Gladia Delmarre

  72亚丁·索尔Altim Thool

  83考文·亚特比希Corwin Attlebish

  96安索莫·奎摩特Anselmo Quemot

  115克萝丽莎·康特罗

  136约珊·李比Jothan Leebig

  《银河帝国10:裸阳》读后感(六):自我神化的索拉利

  阿西莫夫的科幻属于社会派的,与刘慈欣的以较严密学科体系逻辑推理武装的硬核科幻不同,阿西莫夫更多的关注新的技术与思潮对社会和人群整体的影响,这本《裸阳》尤甚,《钢穴》里大放异彩的丹尼尔在这本里更像个保姆和传话筒设定屌丝宅男宅女终极梦想的索拉利抛弃无关紧要的机器人学背景,其实是个极端化的反群居状态。大刘的科幻再如何脑洞清奇降维打击,但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直到太阳系被拍扁前,并没有丧失社会性,索拉利人则不是这样,他们地广人稀,每个人平均寿命几百年,拥有几百万里属地和两万个机器人,他们反感与害怕与其他同类接触,人类天生的繁殖欲望被压制最低简而言之,他们在自我神化与孤立,而忍受不了这种社会隔绝的异类(嘉蒂雅)最终只能远走其他世界。

  基地后传寻找地球两部曲来看,索拉利在两万年后居然没有灭绝,只是已经通过基因改良变成(进化?)成了新的物种。阿西莫夫本身对这种人类生存模式应该是不抱赞同态度的,这在结尾借以利亚陈述总结时讲了出来,但是他不否认这是某种社会未来的可能性之一。这种预言放在现在即使面对面也各自抱着手机的现在也是前瞻性和借鉴意义的。

  《银河帝国10:裸阳》读后感(七):寿命长短改变

  这本刚读完,顿觉好看

  故事性不好评价大概还是比不过基地系列的,谁让基地系列写的太好了呢!裸阳这里,也就出现了地球大城和索拉利两种社会,格局显得小了许多。那我在这里也只浅谈两点吧。

寿命长短

贝莱说:“我认为寿命有个最佳值——必须够长,好让人人能有真正的贡献,但也必须够短,好让更新换代速度不会太慢。”

  长寿乃至永生,一直是人类很着迷的东西,医学的发达,我觉得便是来源于人对不死的欲望。但我认为医学应当去减少疾病对人类的折磨,应当提升人类本身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而不是想着让人类长生不死,祸害千年。王晋康先生在他的小说里,也常常谈到长寿永生这个事。

王先生认为,“准长生”并不是不能实现,但它不利生物的生存,这么说,即使科学家们做到了这一点,比如培育出能活1000年的线虫,它们也不能在自然界生存,因为他们竞争不过迅速进行世代更替的短寿命同类。

  以上看法,摘自王先生的长篇科幻小说集《生命之歌》中的代后记——关于长生的讨论。简单说来,就是长寿,带给人们的,可能是社会的缓慢发展,一个人,或者说一个天才灵感迸发的年限是很短的,长寿后,思维僵化,压制后来人。这点将和第二点一起结合讨论。

改变

贝莱说:“但她选择了改变,这令我很高兴,因为我觉得这仿佛是个象征,仿佛替我们自己找到了自救之道。”

  贝莱选择了改变,也希望嘉蒂雅一起改变。作为读者的我,也喜欢改变,我害怕身边的人固守着成年后的三观。仿佛成熟了,三观定了,是一件很值得骄傲事情。这个世界是动态的,我认为一切都是发展变化的,也应当允许自己去做出变化,去享受这多彩的人生。

贝莱说:“相较之下,我们比他们更适合探勘和开拓银河。我们有人口压力在背后驱策,还有迅速的世代交替不断替我们补充求新求变的年轻成员。”

  第一点里谈到了长生,这儿贝莱认为寿命短也是一个优点,更利于改变。当然,寿命太短,大概也是不利于改变的,还没有承上,怎么谈创新,更别说启下了。变化,适宜的变化,能让这个社会越来越强大。较短的寿命相对长生,会强制推动着这个社会加快变化,年轻人,再怎么被上一代人灌输和规范,也不会和上代人一样的。联想到了大清锁国,也联想到了今日的改革开放,改变确实是件很有必要的事情。而且,改革,应该不止当下,虽然社会在发展,社会在自行改变,但我们再推上一手,主动求变,引导着变化,应该是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的。

  虽然只小谈了两点,没有杂七杂八说上一通,还是没能把两点说个清楚。希望下次可以更精心打磨自己的评论。另外说声抱歉,这篇评论我夹带了太多私货,欢迎批评指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