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8-17 04:17: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精选10篇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本由[美] 斯蒂芬·金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39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一):最后的救赎

  第一次接触到《肖申克的救赎》还是大学组织的一次活动,当时的感想只是停留在主人公安迪对监狱的狱友的帮助和救赎,帮助其实现自我价值。然后就是他对自由渴望坚持。最后成功越狱,重获自由。

  再一次是看到纸质书籍领导相赠。闲来无事翻翻。

  故事容易读下去,花了4-5个小时搞定。总结如下

  1、怀抱着最好的希望,但预做最坏的打算

  2、体制制约

  3、自我的平衡

  第一条比较理解,人活着还是要抱有希望的。没有了希望,生活就没了奔头。人的价值与意义不复存在。做好最坏的打算。生活本身就已经不容易了,好的坏的,总会发生。有时,我们连抱怨时间都没有。所以,常怀希望,踏实做事,心里会更好过

  第二,体制的制约(institutionalized)

  原文中写道:我曾试图描述过,逐渐为监狱体制所制约是什么样的情况。起先,你无法忍受被四面墙困住的感觉,然后你逐渐可以忍受这种生活,进而接受这种生活......接下来当你的身心都逐渐调整适应后,你甚至开始喜欢这种生活了。什么时候可以吃饭,什么时候可以写信,什么时候可以抽烟,全都规定得好好的。

  我对体制的概念标准认识比较模糊。我只说自己感受。这感觉就像是工作一样,刚工作的时候,像是进入了一个无形的牢笼微薄收入是这牢笼的枷锁老板的标准是这牢笼的边界。你越是挣扎,枷锁越紧;可活动的范围越小。但你知道,你无法逃脱。因为离开它,你无法生存。然后你从可以忍受进而接受,最后开始喜欢这种生活。不变的是离开它,你依旧无法生存。

  人活着就拜托不掉工作,就像小说中牢犯挣脱不掉监狱一样。

  进一步说,我们就是监狱中的牢犯,没人完完全全的,绝对的自由。安迪的故事只是作者美好愿景罢了。

  第三,自我的平衡

  文中写到:我们知道在超凡入圣无恶不作之间还有第三种选择,这是所有成熟成年人都会选择的一条路。因此你会在得失之间求取平衡,两害相权取其轻,尽力将善意放在面前。我猜,从你每天晚上睡得好不好,就可以判断你做得好不好......又或者从你晚上都做些什么梦来判断。

  从小被教育圣人之道,在工作后又多了一层的领悟

  也许它本身的存在就是一个阴谋统治阶级为了统治老百姓的一种手段而已。

  同时也是一个巨大博弈。有人提出游戏规则,希望大家都来遵守。个体认知的 。差异造成了行为的差异,所以有人不喜欢这个规则,主动破坏还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并获得一些意想不到利益,尝到了甜头的他继续肆无忌惮。而那些一直遵守规则的人们感到不公,也开始跨越雷池。游戏的规则一变再变。理想中的游戏,无法进行

  所以脱离学校教育的我们在工作后会继续被教育,唯一的区别就是没有试卷的标准答案。你必须通过自己的判断做出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这个过程就是寻求自我平衡的过程。

  像文中提到的,首先,我们承认自己不是圣人,无法达到圣人的认知高度。其次,我们也不是为求己欲而无恶不作的罪犯平凡的小老百姓,是大多数人的标签。比起上天堂或下地狱,我认为在人世间踏踏实实地活着,来的更容易些。

  怀抱着最好的希望,但预做最坏的打算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二):自由人的精神信

  《肖申克的救赎》——Stephen King 打破黑暗需要坚定信仰支撑? 一纸文凭不见得就可以造就一个人,正如牢狱生涯也不见得会打垮每一个人;他将自己披上自由人的隐形身份,去摸索随时会被毁灭的希望 透过他的眼睛,似乎就能感受到一只大鸟笃定的信仰。安迪的罗盘,在巴克斯登镇北边有一大片草地,在牧草地的北边有一面石墙,石墙底部有一块石头,那块石头和缅因州的牧草地一点关系都没有,那是一块火山玻璃 或许是对自己的价值深信不疑,或坚信自己终会获得最后胜利……或只是一种自由的感觉,即使被关在这堵该死的灰墙之内,他仍然有一种发自内在的光芒。 文中以第三者的身份讲了一个自由人的抗争,从头到尾深受安迪的影响,他最后也顺着安迪的罗盘找到了石头地下的火山岩玻璃,奔向日日梦中的太平洋和不确定未来。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犯人,到最后,我竟也敬意满怀 敬绝望造就的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重生 有些鸟儿天生就是关不住的,它们的羽毛鲜明歌声甜美、也太狂野了,所以你只能放它们走,否则哪天你打开笼子喂它们时,它们也会想办法扬长而去 我们却就这么容易退缩和落败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三):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初读肖申克的救赎的书的时候,觉得并不像电影看起来那么让人忍不住思考。一直在等着书中的雷德讲那年安迪播放两个意大利女人唱的《 费加罗的婚礼》,或者电影中的雷德说的根本不知道唱的是什么东西。那个镜头最为震撼人心,人们伫立着,没来得及思考这个感觉是叫做自由还是叫做希望。而原著中却没有。也就是说,电影带来的冲击更为强烈,就像汤米的死、诺顿的死、亦或安迪离开之前把皮鞋擦的光亮的那份微笑

  但当书中的雷德假释后,在新本子上写安迪的时候,我才发现,安迪还是那个安迪。即使他又大高个变成了身材矮小,即使说他“昂首挺胸的回到牢房”替换了“像悠闲的逛着自家的花园”,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他始终穿着自由的隐形外套

  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四):原来,哪怕再平凡不过的人,都会经历不平凡人生

  坦白地说,四个故事中我曾经只知道肖申克的救赎这一个故事。乍一看之下,其他几个故事似乎太过平凡,而就算肖申克的救赎这一篇似乎也没有电影那般波澜壮阔的感觉,而是像一条潺潺流过身边的小溪轻声细语而又缓慢讲述着一个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用斯蒂芬金的话来说,他这次写的都是平凡人的故事。

  他说的没错,只不过在这些平凡人的故事中,同时也看到了永不放弃信念、曾经的青春友情、以及那一份深沉并痛到极点的爱。

  我想说的是,恰恰是这些平凡的人,时时刻刻都在演绎动人的故事。

  那是因为当我细细品来,却发现这些情感竟如此炙热,以至于这些本该平凡的人竟然也遇见奇迹。于是,就出现了几乎不可能的惊天大逃亡、长大后再也找不到的友情、以及遭遇严重事故也依然幸存的孩子

  原来,哪怕再平凡不过的人,都会经历不平凡的人生。

  为平凡的人生喝彩。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五):《四季奇谭》小结

  这是我读的斯蒂芬金的第一本书,《肖申克的救赎》,这个名字其实是因为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名声大噪,中国人为了提升这本书的知名度,才这么叫的(个人见解),其实叫他《四季奇谭》(《different seasons》)更好一些,我知道老金是恐怖小说大师,但是这本书里面的四部中篇小说说不上恐怖,也就最后一部《呼吸呼吸》,有一些恐怖因素。小说都很好看,老金塑造人物个性鲜明啊,《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就不用说了,看过电影的人都知道,很棒,但是小说还是和电影不一样,细节更多,电影改了一些细节,电影更好。《纳粹高徒》本书最佳,中学生托德和老纳粹杜山德,二者之间的发生的故事写的紧张刺激,但是改编的电影《纳粹追凶》只能说是一般,因为这部小说稍微长了一些,改成电影,多少会损失一点原来的味道嘛。第三部《尸体》,后来结尾我看出来了,这就是写老金的一生啊,童年时光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重要,尤其是童年期间与小伙伴友谊,最后柯里的意外去世我觉得实在可惜,戈登唯一志同道合伙伴还是离开了他,这个故事更是反映真实人性,太真实了,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生啊,改编的电影《伴我同行》还没看,但是看评分,应该是不错的。最后一部《呼吸呼吸》,没什么想说的,佩服母亲史黛菲和医生麦卡朗,一位坚强伟大的母亲和一位善良仁义的医生,而其中的主人公“我”,倒像是一位旁白,最后他和史蒂夫的对话,我觉得只是老金为了增加恐怖氛围而加上的,不然这本书就根本不是恐怖惊悚小说了。很多人都说斯蒂芬金的书好看,确实是这样,我觉得怎么夸奖都不为过,还会继续追老金的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