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洗脑术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洗脑术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8-18 04:56: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洗脑术读后感精选10篇

  《洗脑术》是一本由高德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1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洗脑术》读后感(一):美美摘抄

  我们经常发现,给人一种很难实现理想,要远比给他一些现实有用指导更利于操控他的行为。即使在家庭教育朋友之间,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你建议朋友去踏踏实实地找一份工作养家糊口,他会对你不屑一顾;但当你怂恿他去举债成立一家公司、拿自己人生去冒险时,他却兴奋异常跃跃欲试,并觉得你“真是一个有想法”的人。

  这是为什么呢?

  下列几种人非常容易被“不切实际梦想”所绑架

  第一,那些缺少社会经验的人。许多年轻人从小就被父母圈养在家庭温室,对复杂的社会缺乏了解,对于别人鼓吹的理论和一些编织的谎言就无法正确判断同时,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也很容易顺着别人的思路思考

  第二,处于弱势阶层的人。人越是弱势,就越会有梦想。当他摆脱现实的梦想过于强烈时,自然就变得不切实际。国内一些深陷传销组织的人,就身兼这两种原因。弱势群体由于有着极大的生存压力,想改变状况时,便产生幻想。在某些特定的诱导下,就被轻松地洗脑,然后成为别人利用棋子

  “幻想”让人们沿着适应他的内心想象的思路发展,然后收集一切有利于这种验证和推理的信息,来不断地暗示自己:这是真的,马上就要变成现实了!即使遇到重重的困难,他们也会继续强化这种暗示,更深入依赖相信别人提供的这种思路,来让自己变得轻松。

  在不同人际关系之间也存在着这样的“场”,能够制造和提供幻想的人,拥有强大影响他人思维力量。通过创造客观事实”,制定一条“正确之路”,来为人设计一种“伟大价值观”,这就是绘制一颗“苹果”的核心流程

  《洗脑术》读后感(二):设身处地的变成他,然后才能影响他。

  作者的思维有点偏激,把中国古典智慧,孔子,老子,庄子及所有企业家个人自传成功学全部批评体无完肤,对于这点不认同作者观点,不过也学到了一些知识

  1,引领趋势,在大的趋势下去说服别人。

  2,增强个人魅力,给别人洗脑的最佳办法不是去说服别人,而是让自己的魅力来影响对方,才是上上洗脑。

  3,想要学会怎样钓好鱼,首先把自己变成鱼的思维,然后找出方法来影响它,站在对方立场去思考,----这点比较重要

  4,造梦,造一个很美好的梦,让对方跟着自己造的梦去奋斗,为自己去做事

  5,保留适当的保留自身的神秘感。。。。包括对自己什么亲近的人,这样才能留有悬念惊喜

  《洗脑术》读后感(三):从洗脑跳出洗脑

  我觉得观看此书的过程就是你在接受作者所对你的洗脑,然而做者对你的洗脑就是让你拥有看清事物本质的思维,对任何事物的一种质疑态度,从而摆脱被作者洗脑,具有对洗脑的免疫能力。那些觉得此书就是胡侃乱吹没有观看价值的人不就是书中所说的那些没有洗脑价值的人吗?拥有对洗脑免疫能力,从而拥有看待事物的一种定性,洗脑别人。那些抱怨书中无洗脑方法的人,不就是被现实中一些观念所洗脑所形成一种固定化思维的一类吗?正如书中所讲,伟大的洗脑者从来不会教你如何去做,而是让你学会他所希望你拥有的思维模式。至少我觉得此书很好,很有观看价值。读书不是看你能不能看完一本书,而是看你能花多少时间在一本书上!

  《洗脑术》读后感(四):世界级公司的员工“洗脑术”

  大多数公司都会面临的情况是,在这里有残酷激励制度,但员工甚至高管的离职率非常高,问题就出在它们只是采用了金钱去驾驭员工的劳动,没有进行精神上的动员和洗脑。以下是《洗脑术》中提到的世界级公司的员工“洗脑”方式

  ● 公司“法院”——信仰即可得救

  联邦快递公司通过设立“员工公平对待条例”,让经理人和员工对执行公司文化互动监督。员工如果觉得受到处分合理,可以在7天以内投诉给他上司的上司,他上司的上司要在7天内开一个“法庭”来判定员工对还是经理对,如果员工还是不满意,还可以继续往上告。公司很多原先管理阶层的决定都是通过这个“法庭”推翻的,在公司里只有理念权威没有个人权威。

  ● 设立基金——做员工的人生规划

  松下幸之助设计了让员工“三十五岁能够有自己的房子”的“职工拥有住房制度”。并通过捐赠个人2亿日元设立的“松下董事长颂德福会”基金,激励松下人按公司设计的人生规划成长,通过实行支付意外死亡职工家属年金的“遗族育英制度”免除员工后顾之忧(日本员工过劳死现象非常严重)。

  ● 请回前员工——无法逃脱“魔掌”

  麦肯锡在员工离职时会诚恳要求下联络方式,每年给他们寄生日卡和新年卡,并由董事或副总经理亲笔签名。定期给离职员工发公司近况,并不定期地要求员工回公司进行交流或者诊断。即便是你已经离开很久,你也会不知不觉中受到它的影响。

  ● 葡萄——超越水果”的奖励

  联想内部曾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个月的业绩达标之后,都会开一个水果宴,大家一起吃水果。食堂的墙上也会出现“某某事业部超额完成订单,每个人午餐奖励一串葡萄”这样的标语。其实在一定意义上,联想的“葡萄”已经超出了水果能够表达的意义,就好像三星电子的一顿“韩餐”,宝洁的一次“旅游”,足以让你在工作中鞠躬尽瘁

  ● 排行榜——谁才是王者

  戴尔每个月都会有一个全球电话会议,每个事业部各自成组,评价谁能登上销售冠军的排行榜。如果你总是位居首位,你的事迹会成为公司刊物描写英雄行为,公司刊物的编写者时刻不忘英雄事迹的搜集。

  ● 家庭日——“收买”你的亲人

  摩托罗拉中国公司通过经常举办的“家庭日”,邀请员工及其亲属参观工厂及其办公环境,举办丰富多彩文体活动。“家庭日”中,不只有精彩节目快乐笑声丰富奖品,更有温馨天伦之乐、融融的联谊之情。摩托罗拉是靠公司文化吸引雇员的,当你试图跳槽的时候,或许第一个阻止你的不是摩托罗拉,而是你的家人

  ● “机会宇宙”星图——洗去记忆

  微软培训努力让员工脱离和自己过去相比较的巢穴,强迫大家习惯去看面向未来的“机会宇宙”。这是微软针对新员工公司理念设计的专门培训,以星图形式设计并张贴到培训室的墙上,鼓励员工思考未来会出现的机会。每当学员陷入细节争论时,培训师立刻指着墙上的“机会宇宙图表”问道:“你们在争论如何抓到这些大机会吗?”一次又一次,大家被从习惯的思维拉出来。

  《洗脑术》读后感(五):我的逻辑真的要改变了

  其实我也是一个愿意多问“为什么”的人。不是问别人,就是问自己。我总喜欢把一些结果分析出来一个具体的原因。可是很悲哀的是,我被作者说中了:“很少有人思考上述疑问并找出正确的答案。”

  我又时候又特别纠结。如果十年前我高考失利时复读了,如果我读了重点大学,如果我第一份工作坚持下来了……所以,我发现我的逻辑真的太糟了,至少在效率上是不行的。

  最高境界的洗脑术则是“使人们自愿奉献一切”。美国的那位“魅力无上“的神父阿德里安的故事真叫人恐惧啊,他一边做了那多的好事,写了两本书并且把全部的版税捐出去,让人们相信他是一个大好人,却又一边做了那么多的坏事,是当地最大的国外入美车卖淫女的”供应商“,还参与了多起毒品交易。我如果是记者,我真想采访他,他这么做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呢?他的灵魂为什么允许他这样分裂啊。我于是开始变得理性,看待事物或者看待他人,不能太主观了,要善于发现隐藏背后的真相哦。

  赢家六条基本法则,我仔细的想了几天,果真很有道理。然后决定时时刻刻铭记这一条”目标并不重要,最关键的是方法,这是最大的区别输家只有目标,没有方法。“以前看奥运会比赛,或者其它的一些类型体育竞技比赛,赛后采访的时候参赛选人总是在强调”心理状态“,比如说今天心态没有调整好,或者今天的状态比较好,再或者说内心被影响了,没有调整好,如此等等。我一直想不通,赛前刻苦的训练就行了,如果练好了不就行了。他为什么不提训练问题,总是说”心态“及”心理变化“等方面的原因呢?直到我自己做一些健身训练的时候,才慢慢体会到”心态“和”呼吸“对结果的影响。同样的水平,同样的环境,有时候你调整的好,就能达到好的水平。有时候你心情和呼吸乱了,你甚至连基本的水准发挥不出来,这之间的落差甚至很大很大。我于是开始理解体育竞技的残酷。不是你没有付出辛苦的训练,不是你没有做充分准备,不是你不够幸运,只是你不够强大,不能让自己的脑袋里,永远装着用不完的正能量啊。心态及心理变化,直接会影响所有的结果,而这些也许就是瞬间发生化学反应一样,让人瞠目结舌啊。

  这本书必须慢读,而且不可能一遍过。书里说的许多话,你必须说服自己理解并认同,并且形成自己的思维定势,甚至养成自己的决定习惯,这样才会在以后的生活中真正的起到效果。否则的话读过就读过了,而你还是你,丝毫不会发生改变。以前犯的错误还会继续犯,以前的思维模式很快又回来了。

  《洗脑术》读后感(六):站位高,利用度因人而异

  我也想被洗脑,把脑子里的乱七八糟都洗的干干净净,都洗的清清白白,然后我重新植入我想要的理念,OK,马上启动,然后我就所向披靡,成为CEO,成为大BOSS,任何战役都完胜。这是什么事啊,简直就是做梦啊。错,脑子都被洗了怎么可能还有梦啊。那好吧,算我错了,对不起。

  初看这书的时候,期望很高,甚至想要能够有很大的收获,不过看到不到一半就明白这书不适合我这样的平凡人物人家是针对本身就有本事的人说的,我看这书基本上就是白看。

  为什么这么说呢,书中所说的都是很有目的性的指导性意见,比如说你要达到什么目的,同别人交流的时候就注意点,就要好好地运用技巧,比如说“来点实际的”搞点“神秘感”玩点花样,然后逐渐地“请君入瓮”这一套下来,不想赢也难。

  而我性格生活环境,简直就是用不上,比如说,我经常躺着中枪,还没有申辩的机会,就基本上战死在沙场了。属于那种比较倒霉类型的。我的性格又比较软弱和随众,别人不用费力忽悠,基本上已经给人家数钱了,这样类型的人物,属于绝对低级动物,那么就用不上这么高级书籍。所以我就直接给别人看了。也许这书对别人那样的精英是比较有作用的。

  话虽然这么说,但是还是要简单说说书中的大致内容,也让看到人能有点收获:第一文中分了几个章节,其中主要是创造“印象洗脑和品牌营销”这基本上针对营销人员是很有作用的;其次,就是“距离和神秘感”“利益诱惑”几大章都很有针对性,作者也不是那种啰嗦的人物,话语言简意赅,一针见血,就是类似厚黑学的议论部分,你可以直接去照搬,想要达到目的,玩点技巧实在是太平常事情,除非像我这样根本就不会玩也不想玩的人,那就没什么办法了。

  总而言之,这本书给人感觉站位蛮高。利用度因人而异。

  《洗脑术》读后感(七):要想生活好,先学会洗脑

  要想生活好,先学会洗脑

  评《洗脑术》

  我们通常看一些励志方面的书籍,更多是从心灵或者习惯上鼓励我们积极向上,借此改变我们目前平静甚至不利局面,从根源上说,励志的作用就是唤醒我们沉睡的心灵,让这颗强大的内心迸发出超强的能量,由此改变我们的生活或者工作状态。与上述的书籍相比,《洗脑术》则更进了一步,作者通过宗教政治和信仰等活生生例子告诉我们: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类似卖拐、买车的忽悠(学名为“说服”);这种把戏不仅可以用在别人身上,也可以用在自己身上;学会这种技能,除了摆事实、讲道理,还有一定的艺术性在里面。

  在璀璨的文明先进科学背后,掩盖着人与人之间残酷的竞争合作,于是人们创造了洗脑术,洗脑术也在创造者新的人类和社会。《洗脑术》准确概括了人类的这种生存技巧,并且借用很多实际的例子来说明这种技能过去存在、至今仍存在、未来仍将持续存在与我们的社会,并进一步指导我们如何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娴熟”运用这种技能,不仅可以给自己洗脑,让自己在某方面麻醉或通过洗脑在某方面变得强大,也可以运用其中的技巧说服别人,通过不同形式的“忽悠”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简单概括为:要想生活好,先学会洗脑。

  洗脑又叫思想控制或精神绑架,它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没一个角落。这本《洗脑术》其实也是对于我们认识上的一次洗脑:首先,它摆出的事实我们无法辩驳,因为在政治、宗教、经济等方面,都明显存在各种洗脑现象;其次本书很讲逻辑和道理,从洗脑的根源,迎合被洗脑者的需求,到逐步引导到嬉洗脑者预设的圈套中,显得非常合理;最后是讲究技巧,作者不仅用洗脑术给读者进行了洗脑,也用看菜吃饭、相机而动、因势利导这些方式让读者明白了洗脑的技巧,看完书不仅有“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还有“原来我也行”的自信心空前强大,这不是洗脑还是什么!!

  小则赵本山的忽悠得到了范伟的一点小钱,大则一本《圣经》约束了半个西方社会,远则奥威尔的《1984》中真理部的绝对控制,洗脑的威力无处不在。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这个真理:要想生活好,先学会洗脑,就是充分认识到洗脑中存在的各种圈套,并利用自己的经验和逻辑能力识别其中的蹊跷,让自己变得聪明一些;时不时的,为了达到某种个人的目的,我们也可以借用其中的洗脑工具,露他一小手。信不信由你,自从我懂了“洗脑术”以后,腰不疼了,腿不酸了,在某雾气昭昭的大城市里跑两圈,都气定神闲的!

  2013-3-10

  《洗脑术》读后感(八):我们为什么经常被激励得内牛满面却最终一无所获

  这本书至少让一句话成了名言:洗脑成功的叫信仰,洗脑不成功的才叫做洗脑。

  我们曾自认为清醒地嘲笑一些很明显被成功学大师们洗了脑的大学菜鸟们,职场新人们。中国人真的很有趣,似乎每来到人生的一个阶段,就要迷茫一次,于是被忽悠一次。我们的五千年来的优秀品德——忍辱负重,始终没有变,只不过从体力上的变为心智上的。

  你真的认为我们进步了吗?恐怕没有,貌似六零后——九零后之间的人互相无法理解,而实际上我们还一直生活在四大名著的同时代呢,君不见:每天都是四大名著加金瓶梅:国际新闻是三国演义,都是谋略;国内新闻是水浒,都是官逼民反,打家劫舍;网络小说是西游,都是盗墓,神怪;微博上写自己的是红楼,都是自恋,今天怎么样,穿了什么,无病感慨呻吟啊;微博写他人的是金瓶梅,都是爆料,贪腐,床戏。

  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在《丑闻侦探》里写道:

  有些代人同下一代人紧密相连;也有些代人和下一代人之间的鸿沟广阔得难以跨越。巴克纳夫人——她是个有名望的女人,是中西部某大城市上流社会的一员——她拿着一壶柠檬水穿过她自己的后院,她跨越了一百年。她自己的思想能为她的曾祖母所理解;可是正在马房上面的房间里发生的事,这两位太太却完全不能理解。在那间一度是马车夫卧室的房间里,巴克纳夫人的儿子和他的朋友正在干不正常的事,但是,他们是,打个比方说,在真空里进行试验。他们是第一次试验性地把思想和他们手边的现成事实联系起来——这些思想注定在将来的岁月里先是富有表达力的、接着是今人吃惊的、最终是平淡无奇的。当她朝楼上喊他们的时候,他们正以毫不引人起疑的安详神态坐在尚未孵化的二十世纪中叶的鸡蛋上。

  这个年代,大多数人蒙在鼓里,为什么会有二八法则,为什么财富、权利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难道只是因为他们努力勤奋聪明进取吗?如果你依然这么认为,就未免太过天真了。

  洗脑的一种方式,就是让穷人变得更穷,让有志于成功的人,变得更加听话。

  一位老农在喂牛时,为何把草料铲到高处,而不是放在地上让它吃呢?答案是:在草质不好的情况下,如果放在地上,牛就对它不屑一顾,但如果放到让它只能勉强够得着的高处,它就会努力地去吃,吃得津津有味,而且一直到把全部的草料统统吃个精光,还会觉得意犹未尽。

  多数人只能决定自己付出了多少,却无法把握最终的命运。

  真的希望我的朋友们都来读这本书,至少让我们不再蒙蔽,我们需要真相,需要有书籍来指出堵住我们上升通道的原因是什么。每个人都清醒一点,记住哪些人是不可信的,面对权威、专家,那些盛气凌人站在你头上对你的人生指手画脚的人,说一句,去***。学会用心去读懂世界,而不只是睁着双眼看世界,也不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前者是超凡的人,中者是平凡的人,后者是消极避世的人。

  《洗脑术》读后感(九):抗洗脑力,

  实际上,我只是偶然翻看了这本书,我的收获是:我具备了初级的抗洗脑力。。。

  其实职场上的高层多少都会一些心理学招数,同时其下属也会有相当大的可能性中招。

  你只需简单看看这本书,你再次面对你的主管时,会有种新的发现,那就是他的招数不灵了,换句话说,你不再上当了,你不会被他牵着鼻子走了,他无法再左右你的情绪和理智——本来他的高明之处就是摸清了你的软肋,并且时不时的戳戳,现在你的软肋还在那里,你却不怕戳了,就是这样。这就是收获。。。这就是抗洗脑力。

  人贵有自知之明,职场上的人从专业的角度来看,是不应当尝试改变他人的性格的,适当的做法是试图改变别人的与工作相关的某些看法。因此,那些试图通过重塑下属的人格来达到目的的主管,本身就缺乏自知之明。

  换个角度,你不再接受洗脑,这只是初级的水平,要将这种效果可持续化,你需要新的精神食粮和广阔的视野,你也要有自知之明并且形成某种坚定的意识形态,充满正能量的,你所获得的抗洗脑力才是有价值的。

  《洗脑术》读后感(十):以“反励志”的名义进行励志

  正如钱穆所言,一切制度日久,必生流弊。一种思想成主流后,日久必生反动,程朱风行二百年,而后阳明心学出,就是一种反动。现代社会物欲横流而人心空虚,于是励志学风靡,从卡耐基到什么陈安之,一套道貌岸然、心灵鸡汤式的励志学风行于世。这些听起来激动人心的励志学,管用吗?恐怕除了让少数所谓成功学大师名利双收外,绝大多数读者平庸依旧、贫困依旧,成功学、励志学现在俨然与忽悠与骗术等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这本《洗脑术》出,大呼卡耐基为骗子,并指出以往的成功学全都是扯淡的造梦,这其实是一种反动,但吊诡的是,这种反励志外衣下遮掩的,依然是一种励志思维。

  何以这么说?因为一切励志学或成功学,本质上都是教人通过各种行为来获得成功。这本《洗脑术》的副标题是“如何有逻辑的说服他人”,虽然揭发了以往成功学的种种花招与欺骗,以及独到的发现很多成功人士不会告诉你他真实的成功秘密。但是,这些揭发也只是告诉读者,以往的成功学不管用,而真正管用的是本书中所表达的技巧。这一点,从商业上叫做“颠覆式营销”或者再定位。再怎么反励志,目的依然是励志的,这本书吸引的读者,依然是那帮渴望成功的读者。

  虽然如此,但这本书的质量还是远胜市面上的绝大多数励志书。表现在三:一是作者学识渊博,这本书引用了很多经典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如引用《乌合之众》等经典,没有渊博的学识,是很难做到对经典随手拈来的,这使得这本书的境界颇高;二是作者在FBI混过,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深刻的洞察力,因此行文的时候有很多干货,思维方式也很独特、深刻,比如评价《孙子兵法》,就认为这本中国经典之所以风行千年,最重要的一点是实现了“古典的浪漫”,读者看后,思想上会受到很大的启发;三是作者文笔新鲜脱俗,迥异于沉闷单调的传统励志说教,读起来绝对不会乏味。

  洗脑,其实是个古老的命题,只不过在今天这个社会,越来越激烈了而已。不但有来自商家的洗脑,上司的洗脑,还要面临当局的洗脑。一个不慎,就会被洗脑,就会成为牺牲品。所以,了解一下洗脑的流程,对于一个现代公民而言是很有必要的。就像当年李宗吾老先生写《厚黑学》,就是揭发厚黑原理,让所有人都知道厚黑原理,厚黑也就无所遁形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