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旧时天气旧时衣》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旧时天气旧时衣》的读后感10篇

2018-08-21 05:57: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旧时天气旧时衣》的读后感10篇

  《旧时天气旧时衣》是一本由史杰鹏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3.00元,页数:30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旧时天气旧时衣》读后感(一):只有情怀不似旧时

  好几年之前在天涯上看到别人介绍过一本书叫《亭长小武》,书一直未能得缘阅读,但这个书名长久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因为我觉得这个书名起得简约简单,很大气,非常好听。看到这本书《旧时天气旧时衣》我以为作者是要深入浅出地谈点关于古人服饰的书,我读过李清照的这首词,在词里倒也没有觉得这句话有什么出彩,单独拎出来印在素朴的封面上,让我心头一动,顿觉这是一本好书

  买了过来看作者简介,才知道当年让我眼前一亮的书名《亭长小武》也是史杰鹏的作品,而且作者史攻秦汉,是个学者,也顿时明白他何以起出《亭长小武》这样的书名。

  当然,《旧时天气旧时衣》并非是一本谈衣服的书,而是一本散文集,写的是作者回忆,这回忆并不是那么美好的,甚至有一点残酷。因为“穷人是讲不起亲情的。“——我想作者这句话是全书”诗梦旧年“篇的点睛之笔。这本书里最精华的也是这一篇。这些作者童年里的人物印象最深的是他那自私令人发指姥爷,还有他懦弱父亲勤劳而又无奈的母亲,傻了的二姨,有点魏晋风度大舅,让人过目难忘,作者并不避讳他们的”丑恶“一一写来,将传统的伪善一一戳穿,直至真实人心世道。例如那篇救护车,作者依据电影里的想象自己舅舅去叫救护车救人的时候护士一番话兜头一盆冷水泼来,浇灭幻想,简直就是可以媲美马克吐温的小小说了。

  除了这些回忆,后面的虚构人间和读书随想有几篇也非常棒,尤其那篇《几种古代诗人词人分类》让人喷饭。至于近代文人印象,个人以为写得倒是稀松平常,没有留下多大印象。

  《旧时天气旧时衣》读后感(二):欢笑之余,别有一番滋味——小记《旧时天气旧时衣》

  昨日回青岛,今日回家。

  匆忙往返,近早回307与浪哥、舒婷小叙,满心愉悦。307已不似旧时天气,很好的契合了今日完结的这本书名,昔日很多旧友已不再,幸好307的那种情怀还是在的。早上去的很早,教室只有他们两个人,浪哥说近来教室常驻伙伴一直不多,可能还没有到考研的关键时刻吧。黑板上又添上了新而陌生名字,不过即使面对一些陌生的名字我也一直坚信背后是有着赤诚的脸和笑容;之前熟悉的名字越来越少,剩下的只能用来怀念了。唉……我终究是一个矫情的人,从知道文字可以用来写一些自己所感所想之际,就一直走在追忆的路上,其实想想觉得这样对未来不公,没有给它们一个足够精彩交代,反倒是莫名渲染了一层暗色调

  回归正题,早上舒婷和浪哥问,最近为什么没有看你写东西公众号呀?当时我很惊讶,因为当时做这个公众号的初衷一是为了监督自己不断读书二是让自己可以肆无忌惮的写一些自己想写的东西,有没有读者并不是我所关心的,这也就是有时候会错过给读者回复留言(公众号设置留言回复是在5天之内,我经常发完之后到再一次发都不会登陆,等自己看到留言的时候往往已经错过了回复时间。自己也深知这样是很没有礼貌的,借此机会向未及时回复的读者表示感谢表达歉意,万望海涵)。所以最开始抱着这样的初衷就没有太多的包袱,平时读的很开心写的也很随意了。但今早被他俩这样一问我居然有一种小小的使命感了,觉得也的确不能辜负他们,哪怕是仅此而已的读者,所以就对舒婷说今天回去把剩下的读完今天就发,现在没有食言我心已安。

  《旧时天气旧时衣》整本书我感觉没有明确的文体,以散文随笔居多吧,但是也有一两篇历史小说借以发挥作者的工于历史小说。作者是北师范教授史杰鹏,并不是中文系专业是训诂学和古文字学。恕我学问浅薄,古文字学看字面理解大概,训诂学实在难懂啊,听起来很高大上样子。所以严格来说,作者应该是学者类文人。此外,这是我读这个作者的第一本书,他写的最后好的应该是秦汉历史小说,有时间一定要找来好好读读。单纯对作者本人我是比较喜欢的,他应该是这个社会上较少的有独立思考精神知识分子了,有时候看他发表言论只能说是话糙理不糙,一般比较露骨的话看起来比较刺眼那是因为它颠覆了我们平时信以为真的价值观和某些所谓的普世言论,我们不愿承认他说的是对的更进一步说是我们不愿承认活了这么多年却像小丑一样蒙在鼓里一样。可是我想,承认愚蠢远比无力的狡辩更有意义

  作者非常崇拜鲁迅先生,认为中国白话文小说无人能出其右,所以我觉得作者的笔风整体读起来就很有鲁迅先生的风骨,这就像当你崇拜一个人潜意识里就会去模仿他,以如此的要求去同样要求自己,潜移默化中你也成了你最初崇拜的那个人的样子,这也是我觉得给自己找一好的偶像是一件重要谨慎事情。所以这本书我最喜欢的就是前半部分作者对自己故乡风土人情描写,对自己孩提时代往事的追忆,而且我觉得这也是最能体现作者笔锋犀利之处,我个人认为也很好的揭露了中国人在鲁迅笔下的那种劣根性,民国的时候没有变,作者小的时候没有变,现在没有变,其实什么时候变过呢?

  “穷人是讲究不起亲情的,我能想象爷爷前妻苦等了几年,终究没等到她的三个亲生儿子,只好郁郁而终了”。当时读到这里的时候觉得自己很难过芸芸众生的一位垂死老妪难过,她有抛家舍业追求自己所谓爱情权利勇气,在中国人眼里哪有什么爱情,有的是厚颜无耻颜面尽失。我相信每位母亲对自己的孩子都是有牵挂思念的,哪怕自己和其他男人儿孙绕膝也是无法忘记自己最初的那三个孩子的。可是人纵使有再多的思绪远飞异国他乡,终究难敌囊中羞涩骨肉亲情都要再三权衡。这也是我所坚持的,我爱钱,只是希望有一天潇洒自在,不受牵绊而不是本末倒置,因为我见过了太多本末倒置的人,何其不幸!我也为现在的人难过,穷人和值讲究不起亲情,在如今社会穷人可以自己争取发挥的余地更是微乎其微,相对于之前的时代这是一个更加确实给予的时代,因为在这样一个社会里真正的穷和富已经不是可以用金钱衡量的了,而那些还在比较我家有两套房子你家只有一套所以你配不上我家孩子的人其实很可笑,大概是五十步笑百步吧。

  “可惜我的暴行从来没有人提醒过我,就正如我们世世代代遭受着奴役,也从未有人提醒过我们一样。”by《夏天记忆

  “对一个人很在乎,才会有仇恨。鲁迅说,最大的轻蔑就是眼睛都不睒敌手一下,但弱者多半不会有这种涵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绝大多数人是以繁殖能力作为自己的成就慰藉。反正其他方面比不过欧美,繁殖能力总是天赋平等。于是不管是富的还是穷的,都乐此不疲疯狂繁殖,如同老鼠,想起这些就让我觉得不寒而栗。后来才知道,法律是法律,一张纸而已,只要不危及统治者利益,无关政治,一切都会较真百姓的“不孝“,并非说人性本来很坏,而是垃圾办的制度和社会,把人逼成了豺狼。”by《童年》

  作者回忆散文大多记述的是七八十年代农村城乡结合部的生活,写的面面俱到想一个时代一方水土一类怪异人群缩影。那个时代的人是懒语的一代,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就像之前看男神李健就说,我时常想表达对母亲的爱,我想尽量写一首歌能够表达我对她深沉感情,可是往往在生活中难以启齿甚至我从来都没有搀扶我的母亲,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仔细想那个年代的人大多如此。可是除此之外,还是可以看到一些时代之外的东西。无论是七八十年代的生活死气沉沉得过且过,和现在比起来本质上比起来并没有多大的改观不是吗?比如,对普通人家而言的孝道,现在身边还是经常会看到或者听到,之前一直以为这就是因为对一群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的人群,他们未收到足够的文明开化,当物质捉襟见肘时人丑陋一面就会占据上风(我是不相信人性本善的)。当我读完这里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认得身体存在天使魔鬼,那为什么会有魔鬼现身?那是因为物质上的匮乏,这一点可以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得到最合理解释,那为什么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都在辛苦劳作却仍然物质匮乏,归根还在这个“垃圾办的制度和社会”,而我们已不以为意,因为我们世世代代都是如此,“从未有人提醒过我们”。

  就像在书中,作者是极力称赞妈妈对自己的爱和慈祥,像极了中国传统的慈母。作者素来与父亲不睦,认为父亲是一个悭吝之人,毫无亲近可言,而母亲却毫无挑剔。作者回忆道,小的时候家穷物质极其匮乏,母亲便把苜蓿做成菜看着作者吃的津津有味而自己却满脸愧疚,当时作者就想为什么含辛茹苦的母亲却偏偏只能无奈的看着自己亲爱的儿子吃苜蓿?作者是南昌人,好像在南方人吃米有早米和晚米之分,而作者家一直是吃早米的因为早米会比晚米便宜,倘若哪次母亲买回来晚米便会遭到父亲的一片呵斥。我当时读到这里,对这样的日子满满的悲凉,可能是因为自己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可是也感觉的很好的印证了那句话“贫贱夫妻百事哀”。作者从小便是在这样的争吵中坐如针毡,时至今日作者写道他现在买米只买进口的泰国香米。

  至于前一段作者提到的“繁殖能力”我不仅哑然失笑,觉得作者笔下对中国人这种讽刺挖苦嘲笑刻画能力真是入木三分了,佩服至极。我家有两个孩子,我之下有一个妹妹。之前很多人聊起来首先惊讶于我有一个妹妹再就是对我家没有一个男孩子报以遗憾。一开始我会反驳,我说不是的我家之所以会再有一个妹妹是因为我爸妈很喜欢孩子,他们觉得一个孩子孤单了。他们都会对我略加同情的说,哎呀这是他们用来安慰你的好吧,不要自欺欺人了。我一开始会为他们有这种想法感到费解,毕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而且也是女生,后来也就懒得辩解了,他们想说那就索性让他们说就好了。因为他们永远不知道我爸妈在九十年代初的时候不顾家里不够开化的老人反对就商量好了如果三年之内没有孩子他们就去领养一个孩子把他养大,后来幸亏我如约而至才没让我家成了孤儿院,我想这是讲这种话的人所难以理解的。希望这种风气早日改变吧,我们惟独能做的就是去慢慢影响改变我们身边的人,但是这种根深蒂固的不健康文化很难根除的,不光是在中国,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会有一些并不正确的文化,却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了。

  :

  1.早上去307,朋玉的观音莲长得异常茂盛,旁边长出了好大一圈小的观音莲,我摘了两朵带回来希望可以把它养的像朋玉的一样,朋玉真是一个玲珑姑娘

  2.昨日出门很急,忘记带钱了。打车要下出租车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没有带钱,特别尴尬难堪,感觉自己坐霸王车了。但是师傅非常善解人意,一个劲的安慰我说没事,我要跟他要支付银行卡号转给他他说他没有,包里就剩四块钱,他说哎呀没有关系给我四块就好了。感动宝宝了,感受到了来自岛城的小温暖

  3.舒婷现在越来越漂亮了,穿衣服越来越洋气了,哈哈;没能见到常好饿,她约我一起的讲座也因为回家没能去成,希望下次可以见到她。

  4.今晚男神与某芒果最后一次交集,也是自己唯一一次因为男神看电视,感觉好久都没正儿八经看电视了。既期待有希望早早结束。期待自不必说,健哥哥每一次动态都是对我等听友最好的馈赠,希望早早结束是因为在那里既是福地又是劫难。他因某芒果而不再是小众的男神,音乐诗人,清华哥哥的称号随之而来,就连小贝壳也被打扰诗情画意微博不得不停更,“名声是所有误解总和”,做听友热爱的是音乐中可以听到自己故事的感动和深情,热爱的是做一件事情心无旁骛淡泊致远,而不是疯狂的接机送花一天24小时只围着这个人去转也不是竭尽所能的打探消息窥探隐私。为什么清华哥哥和小贝壳才是最好的爱情?好的婚姻会让人如虎添翼,坏的婚姻会让人雪上加霜。因为他们是平等独立且相互依存的,就连小贝壳也是有自己的思考和自己的日常生活的,一个真正的听友又怎么会不懂呢?(放男神照以示敬仰。他就是我做的最正确的事,希望在潜移默化中我可以慢慢打磨掉自己身上的戾气浮躁,成为一个和男神一样的人)

  5.昨日把很久之前的一件东西物归原主,现在看来有些事情只有凭借一些笔记再看时才能感觉真切发生过,否则认得记忆可能会很短暂,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真的就忘记了。我的记性向来很坏,很少会有恍如昨日的感觉,但是幸亏也是有的。如果所言无物,不如闭口不言。

  6.写到最后的时候,男神的音乐自动播放到了《紫罗兰》,歌词写的很美,和声是那个独立而不缺少诗情画意的女子声音悦耳动听

  《旧时天气旧时衣》读后感(三):只有情怀,犹似旧家时

  “格非说:好人,按照布莱希特的说法,显然已经无法在这个世界上存活。换句话说,这个世界彻底消除了产生好人的一切条件。”这句话酣睡在波涛汹涌的微博海洋之中,没有多少评论和转发的打扰,却无意间被我撞见。这句话还睡着,我却因此变得清醒了。正是因为这句话,我才有缘在微博上关注了梁惠王——史杰鹏先生。

  梁惠王的头像好像一只刚被踩了尾巴的猫,委屈地站在墙角。而踩猫尾巴的或许是条恶狗,或许是个醉汉。猫无力反抗,所以只好无奈地翻着白眼,耷拉着耳朵。这猫,其实是很多人的写照。

  史杰鹏老师写作的历史小说声名在外,远比他的散文集名气大得多。但在这里,我要向大家推荐的是我非常喜欢的史杰鹏老师的散文集《旧时天气旧时衣》。这本散文集中都是纯粹文学的、抒发性情的文字,大部分是史杰鹏老师对童年、少年时代的回忆,正好满足我作为中国人渴望偷窥别人生活的心理。于是,我耐心地咀嚼着这些文字,嚼出了极苦的汁水,再努力地咽下。

  书中让我最为触动的人物是还是史杰鹏先生的二姨,这个全球最大疯人院里少数公认的患者之一。她的情感毫不遮掩,极为单纯。她的爱情却因为男方家认为自己儿子疯得没她厉害,而生生拆散。二姨生命中难得的温情就这样被大家公认的婚恋规则无情地夺走了。本来病情因为爱情滋润稍有好转的二姨,变得更疯了。我隔着书页心疼着这个远在千里之外的南昌女人。不过转念一想,或许疯得厉害些能够让她少些痛苦,是她身体机制的自我保护才让她更疯了。我臆想着,二姨已经成为那个专属于她自己的世界中最美的新娘。

  另一个让我颇有感触的情节是关于大米的描写,童年物质匮乏、缺衣少食的生活让史杰鹏老师吃过不少不堪回首的食物,在文章最后,史杰鹏老师写道,他现在只吃泰国的香米,终于扬眉吐气了一番。而今天我正好看到一条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大米中砷含量的警告。大米并不是美国人的主食,所以这条警告对美国人的生活并没什么大的影响,反倒是以大米为主食的中国人要提起足够的注意。此时,我想象着,史老师会不会在下一本散文集中,高调地宣布,自己和以大米为主食的生活习惯say goodbye。

  整本散文集是史老师心灵的沉吟,是在万古长如夜的黑暗中无奈的叹息。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就像是在听史老师讲故事,每个故事讲完,都在冥冥中好似有一句“我也和你一样,你不孤单”这样的话结尾,以此来慰藉和冲抵着人生的痛苦和无聊,这也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

  李清照写道:“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然而,白衣苍狗多翻覆,沧海桑田几变更。当雾霾已经笼罩在穹顶之下,当山河被污染得支离破碎,再也寻不回旧时天气旧时衣。不禁让人感叹,只有情怀,犹似旧家时。

  《旧时天气旧时衣》读后感(四):你可以不是一个高尚的人

  在一个停了电的夏日的午后,我读完了这本《旧时天气旧时衣》。老实说,身在一个燠热的南方城市我其实并没有觉得高温有多么难以适应,反倒是这本书却让我澎湃的心绪平复了好长一段时间。长久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些问题,这本我并不太喜欢的书从某种程度上却给了我一些启示。 相比较小说, 我其实更喜欢阅读散文,因为散文随笔可以更直接触碰到作者的内心情感以及态度观念。在时下书店里纷繁琳琅的各色老鸭汤、X思维、Y战略中,在段子手层出不久什么人都可以轻易出书的年代,这本书确实如铺面的清风给当代文坛带来些许的凉意。评语推荐很多,但除了作者学历身份,吸引我的第二原因却是作者在书中所描绘的我所熟悉的成长的城市。然而,恰恰是作者字里行间的冷漠与厌恶却令我如鲠在喉。并非我无法容忍作者对于自己家乡负面的描写,相反我佩服作者的勇气——敢于揭露血淋淋的从自身命运中所看到的社会真相:贫困、野蛮、无知,重男轻女。我无法否认人性中有其灰暗的一面会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不断的放大巩固。而我们民族也确实经历过长久的沧桑破败。作者直面这荒诞的现实,旁征博引,在离开故乡许多年后讲述回忆,仍念念不忘这些丑恶。从文中可以很清楚的感受到旧时的经历给作者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作者在文中几次反问自己是不是一个凉薄的人。例如,作者对于童年的夏天不寒而栗。又例如,作者而今只吃进口的泰国香米作为对童年经历的心理补偿。 没错,这个社会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贫富有差距,法制不健全,家庭的不幸以各种形式在轮流上演。但是,乌托邦的美好家园本身就不可能长久地实现。如果把自身不公平的一切遭遇全部归咎于国民的劣根性,“世世代代遭受着奴役”而不被提醒,只会让我觉得在坐井观天诛心罢了。作者口口声声指责”繁殖是中国人的本能”,却殊不知当代经济学家早已察觉到居高不下的出生率是贫困地区几乎普遍存在的现象,贫穷与高出生率是世界经济学者们一直在攻坚的一个恶性循环,这种民族的劣根性之言不过是酸腐之谈。作者语气中常流露对亲戚们的讥笑嘲讽,仿佛成长环境才是自身淡漠性格的罪魁祸首,但耿耿于怀的自己又何尝不是一个新的扭曲的人间丑态的制造者。作者能一场又一场的所谓小资地去买票看电影看戏剧让多少与生活挣扎的人歆羡。父亲的远近闻名的吝啬下又有多少为人不知的辛酸无奈。至于文中城市与农村、三线城市与首都的物质文化对比,更让我不由得感叹:如果只会在悲愤郁结中呜呼噫嘻经济发展差距的表象,便永远无法客观的分析和审视问题,从而找到病灶之所在。 通篇读来,文中可现鲁迅先生的遗风,作者也确实一定的古文造诣,甚至豆瓣中似乎有不少读者将作者与旧时知识分子相比肩。但私以为,至少从这本书来看只是照虎花猫,远没有先辈们开阔的胸襟和锐利的目光。与时俱进这个词是有道理的,这个时代同样需要摧枯拉朽的笔诛纸伐,需要有人能够在一片浑浊中顶起精神的脊梁,但如果只囿于自己的一方天地,那么所谓的批判攻击也不过流于表面而已。作者在书中的坦荡真诚令人敬佩,毕竟要承认,一个高尚的人首先要是一个说实话的人。但在这个时代要做一个有傲骨的高尚的人太难了。有太多的物质诱惑。有太多人围观注视。有太多现实让我们停下来想一想到底要往哪里走。在这本书里,作者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我想起最近在重温的《射雕英雄传》。郭靖没有办法决定自己是出生在繁华盛世还是在民生凋敝的末年,是荒凉大漠还是舒适华贵的王府,他只是笨拙傻气地成长着,并以自己的方式捍卫摇摇欲坠的南宋王朝。在一个污浊漫天的时代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高尚伟大也许是一个比乌托邦还要理想化的词汇。但我仍然希望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会有清澈透亮的灵魂,负隅顽抗现实的焦灼,却也淡然地面对升起的希望或长久的无奈。说出来会让人有些想笑,但你知道,说说笑笑才是最无用的一件事情。

  《旧时天气旧时衣》读后感(五):旧时人物旧时情——评史杰鹏《旧时天气旧时衣》

  相比起杰鹏的小说,我更爱他的散文。常人贵远贱近,我则以为杰鹏的散文是可以进入文学史的。我相信,百年以后人们如果看到这篇书评,对我的看法必定露出会心的微笑。杰鹏写着,爱着,活着,我多么希望他的作品不被同时代人冷落,不只是“献给少数幸福者”。

  是的,阅读杰鹏的文字是幸福的。杰鹏以幽默乐观、悲天悯人的目光,审视着自己早年贫穷的生活,那段锈迹斑斑的生活竞因而焕发出璀璨的光芒。杰鹏说道:“我要感谢自己过去的生活。”

  那是怎样一段生活呢?

  那里断不是美的所在,简直可以称为“恶之花”。杰鹏的母亲是南昌绳金塔下的菜农,父亲是城南乡下的稻农,他并不讳言这点。他笔下的市井人物,正是像他父母一样的南昌下等人,贩夫走卒,以及引车卖浆者流。他笔下的南昌风俗,无非是拾稻穗,拉酱油,买早米,吃苜蓿,啃瘟猪肉和池塘的死鱼,这一切,都与贫穷有关

  作者说道:“穷人是讲究不起亲情的。”因为贫穷,他的奶奶跟人私奔了,至死也没有等到见一面三个亲儿子。因为贫穷,他的父亲成了吝啬鬼,杰鹏从来没有在父亲那里得到超过五元钱的数目。因为贫穷,他的母亲和外婆,要在星光熠熠的凌晨,拖着板车去酱油厂装酱油卖。因为贫穷,他和自己的妹妹,会在年关将近的时候,没有廉耻地吃着待客用的瓜子。因为贫穷,面对气喘吁吁跑来喊救护车的二舅,护士会恨铁不成钢地喝道:“救护车?哪有什么救护车?你以为是拍电影啊!”

  然而,作者绝不是炫耀苦难,以苦大仇深为乐;也不是粉饰苦难,为贫穷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更不是诅咒苦难,为自己的出身自惭形秽。杰鹏不是个自恋的人。他肆无忌惮地自曝家丑,揭开绳金塔下棚户区的瓦片,让我们审视那些被欲望折磨得变形的歪瓜裂枣,刻画出世态的冷暖和人性的凉薄。那是一种粗粝的真实:生猛,丑陋,又充满喜感。那是一幕幕人间喜剧,尽管读来是那么悲凉。

  这样的生活,杰鹏为什么会满怀感激呢?我想,杰鹏一定是在绳金塔下发现了人性。美与丑,善与恶,在金塔街上肆意流淌,毫无上等人的掩饰。他这样描写绳金塔下的生活:“湿润而灰色,对我的心灵有好处,也有坏处。坏处自然是不消提的,卑贱而阴暗的灵魂在这里很容易潜滋暗长。好处也自然有,回想苏童的小说《南方的堕落》,姑苏的大街小巷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这样的经历也许可以锻炼人曲折的描写能力。”杰鹏生于金塔,长于城南,成为一个性情中人:不做作,少粉饰,不虚美,不隐恶。他满怀赤子之心写作,读来字字皆血泪。杰鹏对苦难生活的感激,也因此具备了悲天悯人的情怀。

  底层生活过的人,对文化有着一种天然地向往与追求,杰鹏也不例外。他对知识的渴望,犹如干旱沙漠中的行者,渴望着一眼清泉——贫穷已经无法阻止他的成长。在贫穷的岁月里,杰鹏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小人书、《故事会》《少年文艺》《儿童文学》,抄写过录他能借到的一切淫词艳曲,在新华书店书架间背下《滕王阁序》和李煜的词。那时,很少有诗词经得住他三读。“我日渐发现词是比诗更让我热爱的一种文学形式,热情像天风海雨一样沐浴了我的全身”,杰鹏回忆道,“词是一种音节奇怪的问题,相比于诗而言,它能把急促变得舒缓,把哀绝变得忧伤,把诡奇变得凄美,把狭隘变得大度。”

  那是一段凌乱而华美的记忆,他时时刻刻怀念附着于其上的青春。杰鹏评价谭嗣同的文字,我想同样也可以施之于他自己:“他爱好六朝的沉博绝丽之文,我是这样理解的,也许发现自己人生的不绮丽,才会转而喜爱纸上描绘的罢。他是一个好幻想的人。我也是。”杰鹏之喜爱谭嗣同,也正因为此吧。他像海绵一样,舍不得放过哪怕一点一滴知识。

  在求学过程中,杰鹏遇到了鲁迅,然后是王国维,然后是章太炎等近代学者。他曾经把很长一段时间花在阅读他们的作品上,这促成了书中“近代文人印象”的写作。他热爱鲁迅的“简洁而不觉其单薄,坚韧而不觉其枯硬”,相信他早已化入自己的灵魂当中;他惆怅王国维的“欲为哲学家则感情苦多,而理性苦寡;欲为文学家,则感情苦寡而理性苦多”,认为正是自己的写照;他喜欢章太炎为文的婉转凝重和简洁古拙,又为太炎时时吐出长舌作怪态而忍俊不禁,认为深得己心。我以为,鲁迅的幽默深邃,王国维的一往情深,章太炎的狂狷古朴,在杰鹏身上都可以找到。

  意味深长的是,杰鹏似乎更愿意称他们为文人,而不是学者。与此相似,与其说杰鹏像一个学者,毋宁说更像一个文人,虽然他以治楚简为生。他认为心灵有多委曲,文字就有多委曲。这注定了杰鹏是一个至情至性、一往情深的文人。他这样描写王国维:

  这又是敏感的王国维。在他少年时的窗前,每月可看到钱塘潮水连绵不绝地奔涌,而他会由此发问:“辛苦钱塘江上水。日日东流,日日东趋海。两岸越山弘洞里,可能消得英雄气?”

  我也想因此问他,钱塘江水的辛苦,关他什么事?当然,我更想问的是,这亘古不绝的江潮,在别人眼里就是漠然,为什么于他有如此悲悯。是他与生俱来的悲悯么?如果让他再活一次,再度选择,他可愿意选择这种痛苦的生活?这种虽有极大的智力愉悦,而又有极大精神痛苦的生活。

  这种“虽有极大的智力愉悦,而又有极大精神痛苦的生活”,不也正是杰鹏所喜爱的吗?

  他的“近代文人印象”,囊括了苏曼殊、章太炎、刘师培、王国维、黄侃、胡适、林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陈三立和鲁迅,皆为一时之选。杰鹏用他的笔墨,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近代文人的世界,一个不同于绳金塔下市井生活的精神世界。

  绳金塔下与近代文人,构成了杰鹏的两个文学世界。你很难想象,这两个世界能统一在一个人笔下。那是雅与俗的对峙:大俗大雅,交相辉映。这,与杰鹏的市井生活与学者生活须臾不可分离。

  不过我又发现,杰鹏并不满足于展现雅俗这两个世界,他还有更深层次的启蒙追求。在绳金塔下,杰鹏朦胧意识到,“课本上的东西,也有胡说八道的。虽然我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胡说八道。”第一次看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时,他立即回忆起自己做苦力刷汽水瓶的辛酸经历,反思起人的异化。吃剁椒鱼头时,他感慨中国人的创造力,竟因物质匮乏而开出灿烂的饮食奇葩。在《关于世家》中,杰鹏这样写道:

  儒家的几位大佬,到今天还能谱系流传,这才算真正的“世家”,和他们相比,司马迁所写的“世家”实在不值一提。至于那些反人类的商鞅、韩非、晁错之徒,别说世系绵延,无一不及身而斩,为天下笑。这到底说明,文化的力量,远远超过暴力。几千年来,暴力虽然无孔不入,主宰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但至少从心底里,大家还是知道这的不对,否则,世系连绵不绝的就该是商鞅和韩非之流。

  这种启蒙意识,我想在任何时代都不算晚,恰恰反映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杰鹏不只是一个文人,还是一个有思想的文人。

  雅俗与启蒙,可以说是解读《旧时天气旧时衣》的关键词。当然,这还不够: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我和杰鹏是南昌同乡,又是江西师大同学,又成为北大的师兄弟,这些还不是我爱屋及乌的缘故。我爱杰鹏的散文,是因为它们本色当行又真诚幽默。

  杰鹏是相信“修辞立其诚”的,这也是他直面丑恶荒诞现实的原因;而幽默地看待这一切,将人生无价值的撕破给我们看,无疑具有喜剧的特色。他在学校食堂买水煮肉片,赫然发现一只蟑螂,“四脚蜷缩着,阴郁而委屈地躺在饭菜里,一副死不瞑目的样子。”他将古代诗人词人分类,李白属精满自溢型,杜甫属苦大仇深型,李贺属矿难事故型,李煜属亩产万斤型,陆游属电瓶捕鱼型,贾岛属便秘型,乾隆属大小便失禁型。此等处皆令人解颐。最让人捧腹的,是《咽喉炎——一段回忆》中的文字:

  “师傅”极豪爽地招呼我们吃菜,几个粗碗里盛着各样蔬菜,正中是一碗红烧肉,算是唯一的荤腥,我尝试着想夹一块,却拎出一团肥厚的肉皮,肉皮上密密麻麻矗立着寸许长的猪毛,油汪汪闪着晶莹的光芒,宛如睫毛上的泪珠。我只好讪讪地把筷子一松,让肉皮坠落,百无聊赖地扒着白饭。

  “师傅”一边吃,一边继续阐述他的那些神仙理论,他说一开始就认定我妈妈是龙太子附体,“有神仙份”,让我有穿越之感。偶尔他会使劲擤两把鼻涕,因为用力很猛,成瀑布状射入脚下的泥地上,但他并没有听之任之,而是随即伸出穿着解放鞋的脚尖,铲起一抔泥土,将鼻涕彻底埋葬。那双擤过鼻涕的劳动之手,则在凳子背面一蹭,继续拿过筷子,一边往嘴里塞红烧肉,一边大笑剧谈,宛如笔记小说里的虬髯侠客。

  肉皮上猪毛的光芒,竟然宛如睫毛上的泪珠;师傅的鼻涕,竟然可以射入脚下泥土;擤过鼻涕的劳动之手,竟然可以自如操起筷子:这些是何等的幽默。如果没有这些幽默的语言,再深刻的思想,又能吸引多少读者呢?

  除了幽默,杰鹏还善于点化文言,出经入史,我想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这点无须我烦言。读他的文字,想起多少旧时人物,勾起多少旧时情怀,这是我乐意向读者推荐的原因。

  《旧时天气旧时衣》读后感(六):旧人旧乡旧故事

  何谓文人?“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文德之人。

  何谓先生?古汉语中释义为:有学识、有德行的学问人。

  史杰鹏先生是位别致的文人。

  读《旧时天气旧时衣》,最初是受了书名的吸引,原本只是偶然地随手翻阅,哪知书拿起来后却再也放不下了。一口气读完了书,我才惊呼:天哪!这史杰鹏先生可是个骨子里的文人哪!

  去细细搜寻了关于史杰鹏先生的资料,才知他是本是以历史长篇小说、学术杂文和随笔而著称的作家。在研究古文字学、训诂学、先秦两汉文献学这一领域颇有丰绩。或许是出于年轻的无知浅薄,我一直认为做学问的人大多写不出暖慰人心的散文来,而史杰鹏先生完全颠覆了我这一拙嫩的想法。我着实难以想象,一个研究文字和训诂学的学者写这样纯粹的、富含人情味儿的文字。难怪有人评价史先生说他“是当代汉语江湖中的高手,读他的散文是一种享受,恰如旅行在山阴道上,目不暇接。每读他的文章,都好像赴一场精神的盛宴”。

  抑或者说是我过于感性,在作者讲述自己童年的回忆之时,我实感如同自己曾与其同身经受过这些生活与琐碎却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日子。自私的外祖父,痴傻的二姨,有魏晋男子之风的大舅,勤劳的母亲,软弱的父亲……他们每一个人,史杰鹏先生都毫不避讳他们人性中“拙陋”的一面,撕开世情伪善的面纱,直指人心,教人看见人真实的内心世界和外在世情。常见很多写作者只是在传扬人性悲悯慈善,又或者批判其大奸大恶,善者至善,恶者至恶。可作为作为常态存在的普通人,往往在平淡的人情世故中尽显社会的畸残和人性的善恶。

  《旧时天气旧时衣》是史鹏杰十几年来零零碎碎的散文作品集。根据书中的内容,书中分了“诗梦旧年”“近代文人印象”“风花雪月”“读书随想”“虚构人间”几个专题,涵盖了散文、随笔、文人评论、读书心得和几篇历史小说。不管是在作者对自己童年时在南昌生活的点滴回忆,对近代文人的感观评点,还是后面的历史小说,林林总总近百篇文章,每一篇都体现出作者深厚的学养、灵动的文笔和个人才情。作者言辞幽默、真实、深厚,他不动声色的明朝暗讽,摧枯拉朽,毫不遮掩其锐利的攻击性。史杰鹏的散文用词极为丰富,精准而毫无繁冗之感,且变幻莫测,却畅流雅致,丝毫不带矫饰之嫌……先生如同古时在战场上挥军作战的疆场将帅,泱泱繁浩的汉字大军却个个服从于他的指挥。

  细细去品读史先生的作品,轻而易举便可发现他的作品远比我所描述的还要精彩得多,如此苍凉深邃,这般涵养深厚的散文,可谓是难得一遇。而这些,是现代泱然浩荡却大多无病呻吟、华而不实的散文领域里难有几人可以与之相匹的。

  史先生在书的后记里提到说:“写作的最大难度不在言语表达,而在你的心灵。你的心灵有多委曲,你的文字才能有多委屈。”从心灵中绽露出来的文字,并予以绝妙写作技术排列,无论从哪个角度,史杰鹏先生的文字都是值得读者去饕餮大餐文字盛宴。

  先生是学者,更是满心人世情怀的文人。

  (原作品刊于《国学知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