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案重启3深渊之光》读后感10篇
《冷案重启3深渊之光》是一本由樊落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 酷威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元,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冷案重启3深渊之光》读后感(一):冷案重启3读后感 -- 没有一种犯罪可以被封存
对一个自诩看过几千本(集)破案小说和剧集的人来说,对这种类型的小说可是非常挑剔的。在我看来一本好的破案小说不仅要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更要有合理的逻辑,完美的节奏控制,当然,还有生动的人物刻写是非常加分的。以前热衷于看国外的小说,但近两年随着暗黑者、法医清明等小说的崛起,我对国内的破案小说也开始热衷起来。
冷案重启让我想到了一部喜欢的美剧cold case。剧中过去的案件和现实串联起来,揭开一个个封存的档案,让人印象深刻。近日日剧也出了一个类似的剧。所以看到这个书名想来也是类似的类型。书拿到手里还是非常有质感的,浅色调,但又不像一般的侦探小说喜欢用冷色调。为了呼应书名,每个故事都用卷宗数字来表示。这个小心思我觉得很好。
我拿到的这本书是第3部了,因为没看过前2部,一开始有点担心会跟不上。好在这种类型的小说都是有一个个独立的故事组成,寥寥几段描写,我已经把基本的几个主要人物关系搞清楚了,刚进入职场的菜鸟警察,年轻帅气有干劲,还是富二代;擅长心理分析的美丽女警;还有富有魅力老谋胜算的冷案组科长;当然其他组员也是各有特色的,这使得整本小说变得鲜活起来。其实脱离故事主线,即使当作一本普通言情小说也是颇有意思的。作者的文字非常年轻有这个时代的特色,一些网络用语也很常见。对于我来说,破案小说因为其内容比较沉重,富有特色的各个配角往往比主角更吸引人。我很喜欢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就因为她的小说花了很多笔墨去描述主线副线的人物关系以及背景描写,让人也可一窥当时社会环境,非常有意思。当冷案重启这个小说也有点类似的味道。
回到小说的主线,一本合格的破案小时要有非常严密的逻辑,如果故事主线经不起推敲自然就不成章法。作者要擅长控制节奏,要适时埋下线索又要是时不时放些烟幕弹让人迷惑,让人迫切想猜出答案但有屡屡受挫,最后欲罢不能得一口气看完。说到底,破案小说其实是作者和读者的一场博弈。一个高明的作者是不会让他的读者战胜他的。同样的,冷案的作者洒下沉沉谜团,却在每次凶手呼之欲出时又迅速抹去了嫌疑,让人搞不清楚状况。而剧中男主又是个小白警察,带着读者们大绕圈子;作者大大应该就是书中老谋胜算的科长了。
最后点一下题,冷案重启。没有一种犯罪是可以被封存的,我想这也是作者写这个系列想表达的吧。很精彩的小说,推荐!
《冷案重启3深渊之光》读后感(二):令人不适的小说
作为一个书龄超过十年的老书虫来讲,不谈那些耳熟能详的传世经典,只说各路网络小说,看过的早已如过江之鲫,口味也越来越刁,文笔不流畅的,逻辑不过关的,情节不吸引人的,统统不看。
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和曹操与刘备对垒于汉中时的心态相差无几,那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小说。
封面看这本小说,实属意外,微博转发侥幸得奖,纸质书拿到手里,就抽了上个周日的半天功夫把书从头到尾看完了,趁着台风云雀要来不来的空档,(它来了我都不困了)把这本书的读后感写一写。
先说书里各路人马的名字,不管是警察队伍还是犯罪分子,他们的名字无一不充满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流行开来的港台小言的韵味,比如甘凤池、萧兰草,紫言等。特别是作者用来衬托资深装逼男-冷案科科长的聪明睿智,而特意着墨描写下有点天真蠢萌的甘凤池,又名“凤梨仔”,就是这么个又酸又尬的外号,高频率的贯穿整个小说里,警察和犯罪人员都张口闭口叫着广州口味的“凤梨仔”,总是分分钟叫人出戏。
娘炮兮兮美其名曰花美男的冷案科科长,每次出场都要描写他多么多么的爱美,多么多么的喜欢买衣服,因此又是多么多么的贫穷,一到月底就断粮那种。同时,还怕被人说年纪大了……
富二代的凤梨仔,表面乖巧蠢蠢的,内心又有些“独行侠”的叛逆,越不让他查什么,他越私下里去追查“真相”,有点个人英雄主义情怀,幻想以自己一己之力洗刷冷案科科长五年前负责拯救的人质和绑架犯同时被炸死的“滑铁卢”之耻。
还有那个作为压轴戏出场的高功能反社会人格的幕后黑手,虽说《神探夏洛克》成功告诉了全世界“智商是最迷人的性感,国内的影视网剧又以暗戳戳的卖腐打开时下的“腐”市场,作者估计也是想要塑造出一个夏洛克一样人见人爱的高智商人物,还把夏洛克的高功能反社会人格按在了幕后黑手身上,这种写作手法的借鉴和运用,让读者感觉到熟悉的同时却又不够独特鲜明,反而有点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无语。
尤其是幕后黑手落案的过程,仓促没有合理铺垫,明明前面还是个高智商高冷神秘的大BOSS,却为了被逮捕而故意智商不在线,为了蠢而蠢,让人感觉前后不一,蠢的如鲠在喉。
书的开篇,设足悬念,描写的血腥又恶心,令人不适不说,还让人以为在看灵异小说,差点弃文……
建设好心理后再看第一章,又被天雷滚滚的小言人名弄的心情不那么美好,破案不讲摸排走访调查,不先找到证据而是就靠人物的想象和推理,看看案卷和片警的日记就行了,其他都不用做,嫌疑人就会自己犯蠢被抓了。
唯一符合正确政治方向的,就是冷案科警察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哪怕是冷案,也要想办法破冰。
那个幕后黑手的蠢,不想赘述。
最后,说一下这本书的第一个案中案里的那个被性侵被网络暴力后自杀身亡的小姑娘。
小姑娘本来家境优良,却在补习班遭遇了猥琐老师的性骚扰,同时又有不良少年追逐于她。那个妄为师表的混球性骚扰不成,就刻意在不良少年面前污蔑小姑娘看不上不良少年并和自己有一腿,于是,在一个夜里,罪恶发生了,两个不良少年欺负了她,两个放风。
罪恶发生的时候,小姑娘的同班好友,一个我弱我有理的绿茶婊女生还在拍视频,同时,黑暗里还隐藏个脏心烂肺的不良媒体人在偷拍视频。
请记住这是六个披着人皮的畜生。
然后,不良媒体人把视频一分为二,小姑娘受辱的部分发给她父母勒索巨额封口费,不良少年事后逃走的录像被这个媒体人用来当作自己功成名就的踏脚石,于此同时,那个疯狂嫉妒小姑娘的绿茶婊恶意散播着受害人不检点的谣言,另外一个女自媒体人,更是和绿茶婊双贱合璧,疯狂地向被害人泼污水,愚蠢无脑又自诩正义的键盘侠们的肆意攻击,成了压垮小姑娘的最后一根稻草,她自杀身亡好几年后,这些个作恶多端的东西们被人蓄意报复,全书由此展开。
这个例子,很好,小姑娘的身亡,由此可深思人性到底是善还是恶的人生哲学,也可以引申到法律到底是保护受害人的权利还是保护施害人的权利……可惜作者文笔有限,这本书不会再看第二遍。
《冷案重启3深渊之光》读后感(三):绘冷案之作收官,而冷案精神绝不收官。
樊落的小说引人入胜,从诱人深入的彭罗斯阶梯,到真相与刑侦人员之间玩的捉迷藏游戏,多年尘封的秘密被抽丝剥茧,真相,不管是令人欣慰的还是令人难以接受的,都随着案件的推进一览无遗的暴露在人们面前。一桩桩悬而未决的悬案尘埃落定,在他们的背后,是孤勇的满腔热血,是终不放弃的一往无前,他们都是受害者与受害者家属的永不陨灭的希望之光。此书收官之作出版,既使人惊喜又使人惆怅,说实话,真的很舍不得《冷案重启》结局,此书是少见的佳作,思维缜密,剧情跌宕起伏,人物极鲜活,塑造的很完美。但惋惜归惋惜,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呢?愿此书精魄长存,书魂冉冉,万寿无疆。也愿冷案精神发扬光大。因为“每一桩悬而未决的冷案,都曾是热烈鲜活的生命”
《冷案重启3深渊之光》读后感(四):当你排除了所有的不可能,无论剩下的是什么,即使再不可能也一定是真相。
When you have eliminated all which is impossible, then whatever remains, however improbable, must be the truth. -- "The Blanched Soldier"
珠宝设计发布会上专门爆料明星名人八卦的自由撰稿人被毒杀,知名美女博主离奇失踪,一场发生在郊区别墅内诡异的杀戮游戏……看起来毫无关联的几起案件都不约而同地指向六年前高中少女被强暴后又遭受舆论攻击而跳楼自杀的事件。
一通打进电台直播间深夜频道的热线电话揭露了一场三十年前疑似家暴杀妻的旧案,而三十年前同时期一名警察在雨夜下班回家的路上遇害.几起新新旧旧的案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事人却全部离奇人间蒸发,拨打热线的听众当晚也被发现中毒身亡……
每打开一个陈旧的档案,一个曾经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诡谲迷案就会以超乎想象的方式一一展现在人前。
令人不寒而栗的是,多起案件背后似乎还隐藏着一个步步抢先冷案科布局的幕后黑手,多次制造错觉特意引导冷案科在彭罗斯阶梯上乱走,把他们引入歧路。有时候明明觉得已经走到目的地、找到线索可以抓住凶手时,抬头一看,眼前又是一段新阶梯,如此反复……
冷案,即旧案、悬案。最早由著名的刑事鉴识专家、美籍华人李昌钰提出。李昌钰认为案件的侦破是有黄金期限的,在案发前三天最容易破案,成为“热案”;三天之后就成为“温案”,如果超过一个月,这件案件仍然没有头绪,找不到线索,就会成为“冷案”。侦查工作距离案发时间越久,案件侦破的难度就越大。
冷案有很多都是十几二十年的旧案,线索少,证据少,案子很难侦破,就算侦破了,可能凶手早已作古。而且调查这类案子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后还不一定能破案,很可能是忙活一顿却没有实际成绩。
但正因为如此,冷案的重新调查才更有意义。冷案重启从来就不是为了摆在桌面上的实际成绩,而是为了还被害者和家属一个公道。
案卷是冷的,但人是活的。
只要有一点线索都应该彻查到底,对办案人员和其他人来说,冷案都只是档案架上的一份卷宗,但是对被害者家属来说,冷案重启也许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只要有疑问就要追查到底,不管案件性质是不是冷案。而这个世界其实很简单,事出必有因,不会有无所谓的结果突然冒出来。
随着冷案的重启,多年尘封的秘密被一点一点地抽丝剥茧。真相,不管是令人欣慰还是令人难以接受,都将随着案件的推进一览无遗地暴露在人前。
比真相更加血淋淋的,往往是诡谲的人心。
《冷案重启3深渊之光》读后感(五):悬疑新趋势:“现场破案”转向“冷案重启”
悬疑新趋势:“现场破案”转向“冷案重启”
——只要有热血的执法者,就没有尘封的冷案。
文:胜南
提到悬疑推理的作品,我们往往会想到福尔摩斯、名侦探柯南、神探狄仁杰、东野圭吾等等。别看这些人古今中外样样都有,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破新案的——侦破的案件都是那些近期、昨晚、甚至就在几秒钟之前,凶手都还来不及逃走的案子。可谓尸骨未寒,线索新鲜,人证物证俱在。于是他们的破案重点就贵在神速。临场分析,现场指认,好看在——快、准、稳。
而与之相对的,是另一种案件,就是那些陈年旧案,也被叫做冷案。因为时间久远,不免缺东少西,现场早就没有线索遗留了,相关嫌疑人也不好找,证人记忆也模糊不清,加之当年技术手段欠缺,采集和分析数据也乏善可陈。除非罪犯自己招认,否则卷宗就会一直冷着。
但说起“冷案”又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神探李昌钰,他是第一个以破“冷案”出名的高手,而且不是小说、不是动漫,是货真价实的“活人”。有太多看似不可能破解的案件在其敏锐的洞察下成为可能。遵循“让证据说话,对历史负责”的宗旨,他先后参与侦破8000多件国际重大刑事案件,其中包括肯尼迪总统谋杀案、辛普森杀妻案等举世瞩目的大案。也因此让冷案越来越成为大众感兴趣的话题。
当然,这些重启冷案被告破,包含很多因素——契机、科学技术革新以及某个执着且聪明绝顶的天才。但因为难度差异,还是让破冷案比破新案更具传奇性。
随着李昌钰被大众熟知,以及甘肃白银案等冷案的告破,国内也开始越来越关注冷案题材了。同类题材文学、影视作品开始崭露头角,欣欣向荣。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冷案题材的几个新趋势。
看点一:通过侦破新案件时发现的线索和证据,侦破尘封十几年的冷案。
有喜欢悬疑的读者可能会说,《心理罪》《暗黑者》《法医秦明》这类悬疑推理小说,不都有通过新案牵扯出尘封冷案的故事吗,但这类故事一般都是写已经变成悬案或者已经结案的真凶却依然逍遥法外,为达到某种目的再次犯案,如果没有新案,这些冷案可能还会继续尘封下去。
而真正的冷案题材其实不是这样的,拿今年年初以冷案为题材在天涯开始连载的一部小说《冷案重启》为例,里面也写新案,但不同的地方在于,虽然新冷案件之间可能证据相通或作案手法相似,但关联并没有那么密切,新案的凶手也不一定就是冷案的凶手。
比如《冷案重启》系列,就采取核心旧案与多起新案交织的多线叙事形式。以南大分尸案和历经22年终于成功告破的宁波、绍兴系列珠宝抢劫杀人案为原型,高度还原案件细节并进行全新演绎。更通过案件深刻剖析了网络暴力、青少年犯罪、家庭暴力等现实社会热点问题。不但收获网友们的一致好评,天涯鬼话版主莲蓬也出面推荐。
看点二:风格欢快流畅,团队人物鲜明。
以往悬疑推理小说总是给人凝重压抑之感,主角要么冷僻孤立,有社交障碍。要么毒舌腹黑,有性格缺陷。要么有心灵创伤,身背愧疚或血海深仇。总之,主角身上一定要有个与案件相关的伏笔。甚至配角也无法幸免,《暗黑者》中专门有个单元是通过幕后boss设计,揭开组员们内心深处的伤疤。莫名想到郭德纲相声里所说:我的刀,是冷的,我的人,是冷的,你呀死了吧。仿佛他们只是破案的人形机器,而非一个活人。似乎这样的角色才与悬疑匹配。
而《冷案重启》中的主角甘凤池却是一个乐天热血的小警察,传说中的富三代,靠着家里的关系混进警察队伍。妄图施展自己的一腔热血,却因为经常打人差点被警队开除,最后流落冷案科。冷案科科长萧兰草也是个闷骚雅痞、热爱美容的帅哥,高能技术宅白晓生热衷买彩票以及美女测谎仪林紫言……这些人鲜活、个性、鸡毛蒜皮、相爱相杀,就像我们和我们的朋友。就像《冷案重启》图书封面上融化的坚冰,让主角形象改头换面。
萧兰草:帅帅帅、超级西装控、保养达人、常被女人误认为明星,被男人误认为“小白脸”。
警察局冷案科科长,男,年龄27、8岁,因长相特别英俊,查案能力好,被警花们私下称为男神,平时喜欢健身,做美容护理,对外表衣着非常执着。负责管理调查陈年旧案,查案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与做法,看似随意,其实是另有想法,原是刑侦科科长,因为一些原因被调去了冷案科,因经常插手刑侦科破案,被刑侦科的同事诟病,但因为他破案有一套,有时候大家又不得不依靠他的帮助。专长是擅长在细节上发现线索,相信自己的直觉。
甘凤池:富三代、因为开法拉利跑车,也被误会不是警察。被萧兰草收服。
冷案科组员,男,年龄25,麻省数学系硕士。甘凤池毕业后本来要回自家公司做事,但是在麻省时因为误会被警察关押,便赌气回国考上公务员,做了警察,却因为脾气不好,经常跟同事干架,导致其他科室都呆不了,最后被踢去了谁都不想去的冷案科,跟萧兰草搭档,谁知第一天就因为萧兰草的名字把他当成是大妈,导致之后被萧兰草各种耍弄。专长是擅长数字记忆,相信理论查案,对萧兰草依靠直觉的做法嗤之以鼻。
林紫言:冷案科组员,女, 23、4岁,有超强的记忆力,对声音非常敏感,可以从一个人说话的音程中判断对方是否在说谎,她原本在档案科工作,后被萧兰草挖掘到了冷案科,多数情况下与萧兰草和甘凤池组队出外勤查案。长相文静秀气,说话细声细语,但学过多年寸拳,打架时爆发力很足,甘凤池对她怀有情愫,常常找机会接近她。
魏正义:冷案科组员,26岁左右,负责出外勤跑腿,调查管理档案。
白晓生:冷案科组员,人称老白,快退休的老警察,跟魏正义搭档,喜欢买彩票,擅长骇客技术,并利用这些技术为萧兰草提供帮助。
萧燃:刑侦一科科长,男,跟萧兰草有瑜亮情结。
裴晶晶:刑侦一科组员,女,把萧兰草视为男神,经常提供资料协助他查案,跟甘凤池岁数相近,两人很说得来。
看点三:冷案题材火爆,网络及相关影视剧热点频出。
2016年韩剧《信号》主要讲述现在的刑警朴海英和过去的刑警李材韩通过老式对讲机,穿越时空进行连接,侦破冷案的故事,该剧在网络播出时获得极高的评分和人气。国内方面类似题材的影视剧也即将热起,据悉公安部金盾影视文化中心等机构联合出品的探案大剧《冷案》已于去年6月开机,前文提到的《冷案重启》系列小说影视版权也已经售出,已确定由恒业影业制作,《法医秦明》编剧杨哲执笔,叶伟民导演。估计今年会有更多同类题材影视作品上线。
另外,《冷案重启》不仅在内地出版了简体版,也在台湾出版了繁体版。来分享几张台版插画。看这个画风,突然对《冷案重启》动漫化也很期待啊。
《冷案重启3深渊之光》读后感(六):黑暗与曙光
人性的黑暗,深不可测,唯有燃烧的热血,是照亮深渊的微光。《冷案重启3深渊之光》正如坊间所说-突破传统刑侦小说人物气质冷硬的设定,以画风奇特的冷案科为基地,人物个性鲜活立体,热血冲动的警界新人甘凤池、思维缜密破案如神的科长萧兰草、高能技术宅白晓生以及擅长音程分析的美女警员林紫言等,共同组成冷案科高能破案团队,同时既展示了刑侦、法医、犯罪心理、痕迹检验等专业知识,又有数字解密、音程分析等特殊技能,人物成长过程也颇为精彩,充分满足推理爱好者的阅读需求。它不同以往文学套路而以国内真实案例为原型,高度还原案件细节并进行全新演绎的同时,更深刻的剖析了网络暴力、青少年犯罪、家庭暴力等现实社会热点问题。采取核心旧案与多起新案交织的多线叙事形式,令故事更为曲折离奇、诡谲烧脑。通过冷案重启的过程,体现出执法者捍卫无辜受害者的决心和对正义的坚守,而真相浮出水面后所揭示的复杂人性又令人不胜唏嘘、悚然动容。显而易见成为同类题材作品中少有的兼具深度和温度的经典作品。其实冷案一点也不“冷”,读来倒有些热血和有趣,除了精心设计的案件以外,角色的成长与变化也给人以诸多期待,可见作者在创作上的用心。冷案重启的故事构思很巧妙,樊落将即时发生的新案与以前未破的旧案相牵连,并以此来展开侦破推理,这也无疑增强了小说情节的悬疑感和复杂度,但又十分合理实际。清丽的语言,生动的描写,让我们的心跟着跌若起伏。一个个尘封已久的“冷案”被重启打开,被时光雕刻成冰冷悚然的真相。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探察人生中的悲喜剧。
顾名思义-冷案,即旧案悬案。最早由著名的刑事鉴识专家、美籍华人李昌钰提出。刑事案件侦破均有黄金期限,超过一个月未破获的案件均属冷案范畴,侦查工作距离案发时间越久,案件侦破的难度就越大,书中的脉络以此为灵感,讲述了一段发生在冷案科的热血探案故事。众多案件中,在很多报道分析里,都会将犯罪嫌疑人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进行一翻详细的报道。仿佛他们的恶都是因为他们所成长的环境造就的,这种分析似乎可以减轻他们人性之恶的程度。
由此让我联想起类似的情节:即使那些犯案的罪犯以命偿命,当事人都不能原谅他们,他们的生活背景造就的人格不能作为借口而得到行恶之后愚昧的原谅。进入了监狱,也许,只是也许,这些人的恶,也许会收敛,但永远都会存在,也不该有被宽恕的权利。他们不乏天资聪颖的,但他们选择了人性之恶的道路。以上所举例算是罕有,但生活里不少利用别人的善良去行恶的事,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善心并不一定有善报,好心反倒被误会,被人利用,被爱心捐款欺骗等等,但,经历那么多这些事我们还是选择善良是因为,为善之人最大的回馈是为一身正气。更多的人选择善良是改变这个社会风气重要的推动力之一,也就是我们教科书上的“和谐社会”。但同时我们要学会理智的善良,尽量不要愚昧过度的善良,增长“我弱我有理”人群的气势。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的生活里,部分善良的人也知自己内心也种着恶的种子。每当恶的种子发芽便把它掐死,这是人性控制的能力。深知一旦人走上恶的开头,那便是无底限了,跌至深渊至万劫不复。人性有多险恶到何种程度我们不得而知,即使未成年。聪明是天赋,善良是选择,生而为人,要对得起“人”这个字。除外,保持善良之心的同时希望看这篇文章的人都能好好保护自己。
人们生存在现实社会,每日生活在充满无数矛盾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失败、坎坷、逆境。面对失败,特别是连续惨败,人们会主动分析查找导致失败的原因、及教训,从而进行必要的调整修正,寻找走出失败荒漠、到达成功绿洲的途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生在世,总有失误、失利、失败的时候。面对失败,智者通常采用冷静平和的心态,客观理智的进行分析思考,寻找导致失败的外部、内部真实原因;愚人则往往情绪失控,甚至偏激,将失败的责任统统推向外部,从来不在自身寻找原因,极少认真反省自己。此类性格的人,其人生命运往往多为终生悲剧。连续的人生失败,有外部客观因素,但不可否认,有些是我们自身的弱点或失误造成的。现实社会中,每个人的素质、能力都存在明显差异,当这些差异的与外界负面恶性机遇相交,便自然会产生失败悲剧,结出苦涩果实。人们同样行走在一条平坦土路上,别人健步如飞,有人却三番五次跌倒,而跌到爬起后反而大骂地不平者,在现实生活中大有其人。
痛苦的间隙中闪烁的瞬间幸福就被夸大、渲染和重温,而只要是人生的体验,即使是最悲痛的体验,也因为独一无二性而被证明为具有在历史与记忆中占据一席之地的正当性,这真是人性的扭曲之才,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青春无悔”、“苦难辉煌”如此相似。所以问题的实质就不仅仅是作者所质问的“记忆如何可能”的问题,而是“不被扭曲的记忆如何可能”的问题,或者说,我们如何去认知扭曲的记忆的生成机制,及其背后所折射的人性与人心。记忆是现在向过去的回溯,一切都回来了,个体因此被过去所掌握;但恢复过去意味着与死亡为伍,在被残酷地蹂躏之后,幸存者只有通过忘却才能重新唤起生之希望。世界上总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但人类社会之所以发展到今天,靠的不是因黑暗产生的颓废和麻木,而是深刻反思之后的改变与不断奋进。
A
《冷案重启3深渊之光》读后感(七):《冷案重启3:深渊之光》——人性的复杂与难解
只看这本书的简介的时候,并没有料想到会给自己带来这么大的惊喜,因为犯罪、悬疑类的系列小说市场上其实很多,如何在此类书籍当中脱颖而出并不是一个轻松的任务。然而樊落创作的冷案系列,却独树一帜,用自己细腻生动的笔触刻画出了一个年轻直率、阳光帅气、敢作敢为,又勤于思考的警察主人公甘凤池的形象。同时,围绕着冷案科重启的旧案,把冷案科科长萧兰草、刑侦一科科长萧燃以及科室里其他警员的形象一一丰富和饱满起来,用一种轻松诙谐、又严谨缜密的手法,描绘了新一代的一线刑警不一样的办案手法与风格。
应该说,冷案系列最成功的不是讲述了几个冷案破获的故事,而是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人物刻画的程度。读者在看完全书之后,脑海中已经深深的形成了对甘凤池、萧兰草的印象,并且有强烈的好奇心想去看冷案系列的其他故事,这样的人物描写无疑是成功的。除此之外,作者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故事铺垫及叙事能力,也使得整本书在情节上的张力十分强大,情节紧凑,扣人心弦。读者在本书开启之时,也许并未预想到后面会有怎样的一张大网在等待着自己,但却会不知不觉陷入到作者编织的紧张情节当中。
本书是冷案系列的第三部,全书共分两个卷宗,分别是卷宗5与卷宗6,讲了两个新案及其引出的旧案的故事。其中既有旧案相关当事人的连环杀人案,也有时隔了三十年看似毫无关联但却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案件。在作者抽丝剥茧般的叙述中,一个个人物登场,一开始你很难猜测哪个是关键人物,但你会逐渐熟悉作者的风格,知道他不会给无关的人员太多的笔墨,所有看似无关的人物其实都是在为后面大幕拉开做铺垫。比如卷宗5彭罗斯阶梯里的王奶奶,当王奶奶出镜超过三次的时候我直觉就感觉到这个绝对不是毫无关系的人物,只是没想到,最终,连环杀人案竟是王奶奶犯下的(虽然有“艺术家”的幕后策划)。又比如,卷宗6捉迷藏里的电台主播黄小敏,看起来只是一个楔子而已,却没想到她的父亲竟是三十年前一起家暴案件中的当事人之一,甘凤池和萧兰草也因此通过这个案件将“艺术家”真实的身份一一揭晓,并最终抓获在案。整个故事和情节编排,不可谓不紧张刺激,引人入胜。
所以一本好的犯罪系列小说,最大的亮点,还是我前面说的那句,看完前面了想看后面,看完后面想补前面,当然了,冷案重启系列就是这样一部值得一看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