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金钱不能买什么》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金钱不能买什么》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8-26 04:27: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金钱不能买什么》经典读后感10篇

  《金钱不能买什么》是一本由迈克尔•桑德尔 (Michael Sandel)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9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金钱不能买什么》读后感(一):《公正》其中一章的扩展版

  最近重看Sandel的《公正》,也把这本书买来看了一下。就内容而言,有点仓促感觉,255千字5个chapter中信卖59也是抢钱。。。但延续了Sandel深入浅出特点,可以一读。

  从书名可以看出,Sandel想探讨的是市场和非市场的边界。如果要总结一下就是:随着市场经济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经济学和市场开始侵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包括健康教育生育儿童环境公民精神等,以往这些靠非市场价值规范领域,如果市场价值规范会产生什么后果呢?Sandel认为市场规范会排挤非市场规范,所以市场应该有边界,某些物品即便从效率角度看,由市场提供是社会福利最大的,但如果会贬损(他用了Corrupt这个词)该物品的价值,市场也不应该去介入。如果金钱可以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多,那么贫富差距的加大造成的影响将会更加严重。这个观点我倒是挺认同的。

  不同于《公正》很多的道德两难问题,本书中的案例没有那么极端,但确实可以引发很多思考。比如,有人雇他人替他排队,这种行为合理吗?如果从经济效率的角度看,两人自愿达成一项协议,显然对双方有利,但总觉得有点不舒服,为什么呢?因为没有出现有偿排队这种服务之前,大家尊一种排队伦理,那就是不管贫富,某些配额(比如免费露天莎士比亚戏剧国会听证会的席位等)都是先到先得的排队伦理,而如果可以雇人排队之后,这种伦理就被排挤出去了。

  再比如,一些激励机制,比如孩子每读一本书奖励2块钱,减肥多少斤奖励多少钱、给有毒瘾的妇女300美元以使其避孕等制度设计是否是合理的呢?Sandel用一种类似多案例研究方法,一方面自由的角度认为这种协议是不平等的(例如吸毒妇女出于对金钱的渴望并不会充分考虑放弃生育权带来的后果,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这个交易不平的的);另一方面认为如果所有的物品都可以用金钱来买卖,就腐蚀了它自身的价值。他认为腐蚀的广泛含义是指“就一个物品、行为或社会管理而言,当我们根据一种比适合他的规范更低的规范来对待他的时候,我们就是在对它进行腐蚀”。极端的例子,例如一个妇女生下孩子是为了把他们卖掉换钱,这种做法就是对母亲这种身份的腐蚀,因为它把孩子视为一种被使用的东西,而不是一个被疼爱的人。

  andel对经济学家功利主义批判是不余遗力的,认为经济学家尝试把经济学分析扩展到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领域,即经济学帝国主义(Economic imperialism)。虽然不是正统经济学,但还是觉得膝盖很疼。他批判碳排放交易(假设我们有必要进行碳减排),认为这样一种制度设计,会使发达国家没有动力改变其环境不友好的行为,这是对环境伦理和全人类共同牺牲精神的亵渎。庇古税理论实际操作困难,但可交易的排放许可这种制度设计显然是成本更低的。所以他提出了很多质疑,也提出了质疑的理由,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这些有争议的问题,该如何解决?毕竟理念和可操作性还是有很大的差别。但他也说了,遗憾的是,没有一个通用的解决方法,但如果能引发广泛的公共讨论,那也是好的。

  最近倒是对内在价值(Inherent Value)多了一些新的理解。有些东西有价值并不是因为它对社会有多少价值,而是本身就是有价值的。比如说允许公民对可能影响其生活的公共政策发表意见,并不是因为参与其中必然导致该公共政策会更好,而是参与其中这个行为本身是有价值的。

  《金钱不能买什么》读后感(二):《金钱不能买什么》读后感

  在我的学生时代,我深切相信一句话:钱不是万能的;到我即将大学毕业时,面对就业压力,我开始对“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感同身受,甚至一度拜金,幻想彩票巨奖;读完桑德尔教授的《金钱不能买什么》,我体会到了“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精髓

  对于桑德尔的论述,或者说针对于他在书中举出的例子,我大部分同意,不知道我们是恰好价值观契合,还是他说服了我,抑或我根本毫无主见。只一点,“比赛的冠名权”我持相当大的反对态度,这完全是各方皆有利的事,主办方筹得资金(赚到钱),广告商做了广告扩大生意,甚至对于哪些指望赞助费建设体育场馆,正是有了广告才使得球迷机会观看。或许是我不喜欢体育赛事,也不关注哪项运动缘故吧,所以没法感受任一体育运动迷的思想,没法理解“腐蚀”神圣性。

  金钱不能买什么?书中也只是提出了很多例子而已,并没有一个普适的标准来界定任何物品,落实到具体问题,在具体情境,还有争论,可能十年前不合适,现在无妨;可能在中国不合适,在美国无妨;可能对于小孩不合适,对于大人无妨。不过每个争论都是两个方面,一是不公平,而是道德败坏。

  由于是市场的力量在入侵,所以自由主义的理论常常被用来辩护,即只要是基于具有完全民能力的两方/多方达成的自愿交易就没有错,困难的是如何界定“是否自愿”。涉及到道德问题,则又取决于不同群体的价值观。

  其他的我自己说不出很深的见解,以下说几个相关的,我在读书过程中想到的身边的例子,或者我的感受,

  花钱插队至少比那种在食堂买饭、在车站买票时任意插队的行为好。这种插队他付出了成本,在做之前便会思量,而且既然有人收钱也就有人维持秩序(否则他们没法赚钱)。不要以为不付费用直接插队的人会良心不安,(我的运气比较坏)我所见者,基本都是良心被狗吃了。

  从初中起,我们班上就有用钱奖励成绩好的学生的规矩,一直到高中都是,持续了六年,尽管我初中和高中不是同一所学校。由班主任牵头,我们学生自己组建的基金,并交由学习委员或者生活委员管理,按照名次进行奖励。初中是奖励班上前三名,高中是按排名在全年级上升的名次的多少计算(名次下降则会被罚钱),反正我总是受奖励的,意见也不大。不过对我的成绩真没提升,因为我对更多钱没有追求,只要按照一般的节奏学习,好好考试,名次基本不变。

  关于计划生育,我们中国最近闹得最火无疑是张艺谋导演的事,经过一番波折,最后被罚了几十万。我想这该是我们中国计划生育史上最大的一笔罚单吧。BTW,书中用括号隐注中国农村第一胎是女孩,可以再生第二胎,这只适用于经济条件极其落后地区,反正我表弟是罚了款的。中国的计划生育给人的印象一直是“一胎制”,也是到了最近,才推出一个“单独二胎”政策。中国的计划生育罚单一直是弹性的,各地区根据情况自己设定数目,甚至同一个村,不同家庭被罚的钱也是不同的。我不是要质疑这一大笔钱的去向,而是这本来该是一项很好的政策的,就好比芬兰的超速罚款,你要根据家庭收入要浮动计算罚款,才不至于沦为购买生二胎三胎权利的费用,张艺谋导演的事情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但是你看整个生育罚款史,根本不是这样的。

  运用市场的力量来保护稀有动物,实是无奈之举,但是能够到达保护目的,很好的啊,难道我们要眼睁睁看着它们被猎杀殆尽,最后完全灭绝吗?中国保护熊猫举措倒是能给保护稀有动物一个参考,但是这笔话费可不小,不知有多少政府能够模仿,又能模仿着保护几种动物?

  我一直是个木讷的人,很少给朋友送礼,给亲戚就更谈不上了。但是一旦讨论到送礼话题,或者其他人咨询我的意见,我都说,送礼就要送他她需要的,你何不问问本人?然后听着给我竖起一根中指。好吧,他们在乎的也就是那种送礼过程中的心思。我作为实用主义者,也没错啊,毕竟他们也担心万一送的礼物喜欢(这种可能性其实极大)。

  无孔不入的广告,我们已经没办法了,上个世纪保健品的就已经把广告刷到我们农村的墙壁上了,后来是三大运营商,现在是以阿里巴巴为代表互联网公司商业社会,甚至我们的商人已经能够造节了,比如他们把所有的节日都变成了情人节,把双十一变成了购物狂欢(光棍)节。书中所说的学校广告我没有体会,但是在我们大学校园里,每天都有人到宿舍传单(这个学校规矩是禁止的),食堂前面的升旗广场隔三差五被租给卖化妆品衣服食品和书的,更有饮料公司在篮球场搭起舞台,以歌舞或者滑板吸引眼球。后两者学校都是收费的,据同学打听还不便宜。

  以上是我的体会,与我生活轨迹不同的你,肯定也能找到不少事例证明市场经济已经侵入了私人领地

  最后,我还是要说,钱依旧重要,它不能买什么并不代表我们要厌弃金钱,赚到钱过体面的生活,至少是能够生存下去是重要的,同时谨慎不要陷入“金钱万能”的深渊

  二零一四年九月三日

  《金钱不能买什么》读后感(三):观后“唠叨语”

  五星送给本书的分析方式(不代表阅读愉悦性,学术类的书后者一般只能得三星……)

  一、关于书名的中文翻译

  看到第100页,明显感到书名翻得不切题(从全书主旨中也可以感受得出来),或许是为了夺人眼球,书名把论点缩小了1/2以上!更恰当表达应是:《金钱不应当买什么?——论市场的道德限度

  理由:CAN'T也可以翻译为“不能”,也可以翻译为“不可以(不应当)”,在第三章开头的语境中,作者明显采用的是后一种意思。虽然我看的是中文版,但现有的题名即便在翻译的版本中也不能成立。即作者(包括翻译)在书中已经区分了“不能买”和“不可以买”这两个概念,而前者是“一个略微不同的问题”,作为“引子”入手,引出那个本质问题的。在书的100页,更明显提到:“那个更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就是“是否有一些东西是金钱能够买到但却不应当买的?”

  二、写作风格和分析模式

  这是一本以市场与道德为主题的书(准确说属于“当代政治学”的范畴),没有道德说教感,但却在翔实的事例分析中,让人清晰地感受到了市场在非市场领域扩张过程中与道德的对立和冲突。通过对各类具体现象的分析,表达出市场逻辑对非市场逻辑的排挤,这种分析模式在全书一以贯之。

  三、主要内容和引出的问题

  市场逻辑在非市场领域“越俎代庖”的行为,使事物内在的秩序被打乱。因为金钱的“乱入”有一种“去因果”的逻辑斩断效应,它扰乱了现有事物之间的因果链条,把越来越多事物的原因绑架”在钱上,以致于产生有钱能使鬼推磨的逻辑,并助推了社会拜金思潮的疯狂蔓延(说得好听点是“市场信念不断高涨的时代”,说难听点就是“拜金思想盛行的时代”)。

  可以想象,当钱成为一切事物的指挥棒时,越来越多的问题涌现在我们面前。比如金钱报酬正确目标动机的腐蚀,引起对事物的错误评价从而降低而非提高了对行为人的激励。

  四、看完后的收获及部分结论

  (一)许多事物金钱无法衡量

  (二)基于存在与“加大金钱供应会增强激励效果”这一经济学基本法则相反的事实(如无偿献血系统比有偿献血系统运行得更好),得出观点:市场激励措施和市场机制的引入会改变人们的态度,并把非市场价值观排挤出去(即作者形容的“腐蚀作用”)。

  (三)市场的无限扩张带来人们观念的改变,作者对市场在非市场领域的扩张作了洞析后发现,很多事情,一旦把“钱”考虑进去就“变味”了。(人们大多对此有感觉,但很少有人以学术性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变味,变成什么味,结果如何。而作者的贡献就是把这些“直觉上让人厌恶”的东西用具体事例和数据论证出来)

  (四)书名不是一个判断句,而是一个问句。作者给出的不是一个结论,而是一个思考的方向答案需要我们自己,特别是执政者去思考和寻找。

  (五)钱越来越等于“资源”了,凡是稀缺的事物都在被渐渐“Money化”(如用钱买权力,权利,物质实物)。于是就出现一个问题:是否所有的资源都适合用金钱来分配?(即遵守市场经济规则)还是像作者思考的那样,存在固定类型的资源,对应固定的(比市场规则更好更有效的)分配规则。

  (六)本人支持作者对市场规则无限蔓延的质疑。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可以听到“良心值几个钱?”“漂亮能当饭吃?”这类无限“被待价而沽”的论述方式,反映了市场经济(下的市场思维)对非市场领域的严重冲击。但是,经济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绝对不可以模糊了经济建设、法律建设、道德建设之间的关系,经济学逻辑不应该泛化到其他领域,那么同理,道德、法律也不可以泛化。(因为市场它不包含道德评价或法律办公室等功能,同样,道德、法律或政治也没有经济学特有的市场逻辑)

  (七)触类旁通或引申出的一个论点是“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政治、经济、道德、法律等,它们各有自己的管辖领域,要保持各种制度及制度逻辑间的“纯洁性”,不能相互串味儿。比如,市场的逻辑就用在经济领域,法律就管法律的事儿,道德就管道德的事,谁也不要在社会生活泛化。泛市场化容易导致本书中所提到的那么问题,泛道德化会使人思想沉重,泛政治化会使一般性问题上纲上线成“政治问题”。这个道理好比写文章,议论文就写得像议论文,散文就当散文写,小说就要按着小说的规则写,不能说诗歌很优美就拿诗的语言去写公文、材料、日记,以及任何可以写的东西,最后导致诗歌体的泛化。

  (八)以上纯属于个人观点。

  《金钱不能买什么》读后感(四):金钱不是万能的,那他不能买什么?——读《金钱不能买什么》

  小时候就经常听到一句话“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一直很好奇这个问题:过去说“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没钱确实寸步难行,但所谓钱不是万能的,到底它在什么地方无法万能呢?

  后来听过一首荷兰的谚语:

  关于金钱

  有了钱,你可以买楼。

  但不可以买到一个家。

  有了钱,你可以买钟表。

  但不可以买到时间。

  有 了钱,你可以买一张床。

  但不可以买到充足的睡眠。

  有了钱,你可以买书。

  但不可以买到知识。

  有了钱 ,

  你可以买到医疗服务。

  但不可以买到健康。

  有了钱,你可以买到地位。

  但不可以买到尊重。

  有了钱 ,

  你可 以买血液。

  但不可以买到生命。

  有了钱,你可以买性。

  但不可以买到爱。

  很鸡汤的文字,告诉人们金钱不能做到的事情。而经济学家们却一直指出:

  金钱可以调配市场资源,买到很多东西:

  如果能买到楼,可能给恋爱对象以足够的安全感,使之一起成家立业;

  如果有足够的钱,可以更加从容的享受生活,无需步履匆匆上下班;

  用钱可以购买上好的水床和保健服务,可以更好的睡眠;

  如果有了钱,可以买书更可以购买最好的教育资源,帮助自己获得知识;

  如果有了钱,可以更加注重身体,从而保持健康

  。。。。。。

  这是否意味着金钱(同等情况下出价最高者得到资源)会在我们社会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呢?这个问题 迈克尔·桑德尔教授在他的新作《金钱不能买什么》进行了非常深入的分析:

  作者拿北京或上海三甲医院做例子,因为教育资源紧缺,很多人彻夜排队也挂不上号,于是卖号的行为就出现了:一个十几块钱的号,被黄牛们加价几百块钱卖出去。

  经济学家认为这是市场在起决定因素,因为出价的人节约了时间,而排队倒号的人挣到了钱。

  这时候作者提出了一个疑问:如果这种医疗服务可以完全由市场决定的话,那么这笔钱是否更应该由医院或医生来赚取,而不是付出时间排队的人来赚呢?

  很多书籍在不断拔高市场的作用,认为商业的逻辑是最为重要的:你可以通过市场的作用,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不断的鼓励创新发展。却忽略了公正和金钱(市场)的不同作用。书中用了很大篇幅是描述和分析这些“市场”行为的观点及其反对者的态度和意见,以黄牛倒票为例,反对这种行为的人们主要持两种观点:

  第一种反对意见所担忧的是:倒票对于一般收入阶层的人而言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无力支付高额费用。

  第二种反对意见在反问:“还有什么东西是神圣的吗?”;它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有些东西是不应当拿来估价待售的。根据这个观点,公共服务不只是使用的对象或社会功利的来源。不管是音乐会、自然景观这样的美的享受,还是医院、法院这样对生命或对公正重视的地方。

  作者对这种加价排队之类的行为进行了比较透彻的分析后指出:

  为什么一些付费插队、替人排队和倒票行为会令我们觉得讨厌, 而另一些这样的做法却不会呢? 其原因是市场价值观对某些物品具有腐蚀性,但却适宜于其他一些物品。在我们决定一件物品应当由市场、排队或者其他某种方式来分配之前,我们必须先确定该物品的性质以及人们在评价这件物品时应当采用的方式。

  不管是合法的VIP加价优先服务,还是非法的火车票、医院挂号黄牛,这些采取种种方式去加价服务,每一种方式都用市场伦理(付钱获取快速服务)取代了排队伦理(依序等候)。 市场和排队——即付费和等候——是两种不同的物品分配方式,而且各自适合不同的事情。

  排队的伦理“先到先得”有一种平等主义的诉求。它要求我们至少为了某些目的而忽视特权、权力和经济实力。我们像孩子一样被训诫:“依序等候,不要插队。”而市场的伦理在于是“价高者得”的诉求,你比别人更需要它,那么你得支付更高的代价。

  而与此同时,作者指出:

  市场和排队并不是唯一的分配物品的方法。一些物品是根据产品优劣进行分配的,另一些物品是根据人们的需要进行分配的,还有一些则是根据抽签或运气来进行分配的。大学通常会录取最有天赋和最有潜力的学生,而并不是那些最早提出申请或是为了一个新生名额而付钱最多的学生。医院的急诊室是根据病人病情的紧迫性,而不是根据他们到达的先后时间或他们支付额外费用的意愿来对待病人的。陪审团成员的选择是随机的。如果你被选上,你就不能雇用他人来代替你。 市场取代排队和其他非市场方式来分配物品的趋势,已遍及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至于我们几乎不会在意到它。

  作者之所以反对某些领域“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多的是因为担心这种“价高者得”的市场伦理,是因为这种市场伦理是非常有效的,干脆利索的腐蚀这个领域存在的价值。

  1、市场伦理常常低估道德情操的价值。我们鼓励无偿献血,奉献爱心,当这些东西用价格标签来表达的时候,就贬低了这些志愿行为本身,认为爱心是有价位的。为什么我们平时无偿献血少,是因为前些年很多地方变相的有偿献血贬损了它的道德价值,因此没人愿意把自己的鲜血免费的奉献给没有道德价值的地方。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一旦有灾难的时候,我们的献血量会大幅增加。

  2、市场伦理还会贬低财货本身。作者拿奥斯卡或诺贝尔奖来举例:如果奥斯卡奖或是诺贝尔将中有一、两个奖项是可以通过赞助,买卖等形式得到的,那么整个奖项都会因此而被贬低。虽然其他得奖者依然是通过实力获得的,但因为某些奖项被买卖,可以被交易,那么奖项所对应的至高无上的荣誉将遭到蒙羞。这就说明,金钱会玷污财货。

  而我想到的则是在司法领域的那种被害人或其家属谅解而减刑的制度,当一项犯罪行为可以通过赔偿多少钱来获得减刑多少年的时候,这种司法的神圣性,犯罪的不当性都会被金钱玷污了。

  3、市场伦理还会造成腐败。作者给腐败进行了一种更为宽泛的含义:就一个物品、一个行动或一种社会惯例而言,当我们根据一种比适合它的规范更低的规范来对待它的时候,我们就是在对它进行腐蚀。对此,我们可以用一个极端的例子来说明:当一个妇女生下孩子是为了把他们卖掉换钱的时候,这种做法就是对母亲这种身份的腐蚀,因为它把孩子视作一件被使用的东西,而不是一个被疼爱的人。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看待政治腐败:

  当一个官员因接受贿赂而做出一项行政行为的时候,他的这种做法就好像他的司法权力乃是他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而不是一种公信力。他根据一个比适合于其职责的规范更低的规范来看待它从而贬低且贬损了它。因此他必然损害了全体公务员的公信力。

  回到开始的话题:关于市场和公正,我们如何抉择?其实,我们当前的问题不在于市场化过多了,而是太少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简单的说:我们当前社会的市场化因素不是如同作者怀疑的那样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我们市场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但是这本书的意义在于:提醒我们像制定自贸区负面清单一样,除了某些不可市场化的领域以外,尽可能的开放市场。

  《金钱不能买什么》读后感(五):论一个支部书记的理论修养

  人心不古,世道浇漓——这是老夫子

  一代不如一代——这是九斤老太

  近年来市场规范侵蚀了传统的伦理规范——这是桑德尔

  《金钱不能买什么》,就看了前三章,后面还没看完,痰气不小,想来是杭州雾霾严重。

  大致两个逻辑:第一,有些东西的价值(伦理价值)是很高的,一旦涉及到金钱交易,市场价值就会侵犯原来的价值,原来的价值就低了或者没了,——别谈钱,一谈钱就忒俗了。这个说法中国古已有之,也渗入了民间口头语。盐铁论辩论,文学们说:“夫导民以德,则民归厚,示民以利,则民俗薄。”真是千古知音。不过桑德尔还有不同,他认为只是有些东西的价值比较高,比如环境保护、尊重自然等等,而有些东西引入市场交易则没有问题,比如电视机、汽车。文学们还得批评他修正主义——汽车改变了人的出行方式,走路是对自己身体的尊重,是大自然的准则,TMD你竟然开车,违背了最基本的自然伦理,是对身体的背叛;电视机,更是人类异化的产物,隔绝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根本就不应该出现,太反自然了,降低了人对自然的尊重。当然,文学们总是很文雅的,TMD是心里话,嘴上是不说的。

  第二,虽然有些动物(比如黑犀牛)已经快灭绝了,引入市场机制之后既提高了所有者的保护动机,又保障了收入,还可以将动物的狩猎权出售给愿意付费的猎手,一举多得,但是……市场伦理破坏了我们对野生动物尊重的“正确方式”,所以还是不应该的。但问题是这个所谓的“正确方式”并不存在于大多数人的脑海中,所以在引入市场机制之前,大家还是按照错误的方式来行事,干的物种“濒危”;现在一个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拿出来了,他说不够好,因为不是正确的方式,降低了对这种物种的尊重。这句话怎么说来着?“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要算大帐,不要算小账。”“虽然目前你看起来能解决问题,但这是饮鸩止渴,终将灭亡。”这些话痰气太重,不吐不快。如何能够在濒危动物灭亡之前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呢?通过社群沟通与对话,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真想把他请来做支部书记。当然正确的价值观非常好,高上大,但是不可能每个人都是高上大,怎么办?是按照大家都不高上大来设计规则,还是努力的培养高上大?双箭齐发当然最好,不过两者有冲突如何办?正如桑德尔说的,有些时候一旦不按高上大的标准设定规则,比如引入了金钱,就会腐蚀高上大。这事儿,怎么说来着,就忒俗了。更重要的问题是,如果培养不出来呢?就是有那么一拨人,喜欢偷猎、污染环境,怎么办?强制洗脑?拉出去突突了?

  第三,刚看到mujun提到的15万80个孩子的幼儿园的访谈http://www.douban.com/note/326648361/,和这个故事正好连在一起。政府说,你看,你这个幼儿园不正规,老师没受过正规培训,没有资格证,办公条件不够好,出事了怎么办?所以,这个幼儿园关掉了。但这些幼儿园的孩子是外来移民的孩子,一方面进不了公办幼儿园,其他有资质的私立幼儿园价格太贵也承担不起,这个幼儿园的费用很低,300元每月,包括午餐,5个教师也是新移民(妻子),受了北京师范大学教师的帮助和培训一步步在做这件事,为那些进不了公办幼儿园与昂贵私立幼儿园的家长和孩子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否则就自己在家带孩子),但是政府只是说,这个选择不是更好的选择(出了事谁负责?),所以,这个选择根本就不应该存在。这个逻辑和桑德尔的逻辑,在我看来,如出一辙。在很多情况下,是因为传统的方式都做的不够好,才引入市场机制来解决问题,比如桑德尔提到的对黑犀牛保护的案例。现实中的选择,往往不是在最优与次优的选择,而是次优和最次之间的选择,不能据此而言,次优是错误的选择,所以应该剔除。增加了一种选择,不会让事情更加糟糕。——即使这种“魔鬼”的选择会使得人类远离天堂,在我看来,连魔鬼的选择都不存在的时候,就已经是十八层地狱了,而那些进行了魔鬼选择的人类,也不过是从十八层地狱往上跳到十七层,虽然还是地狱,总是住的高一点吧。

  《金钱不能买什么》读后感(六):比“女人不能穷”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一点……

  01

  我朋友丽比我小三岁,经过多年的持续奋斗,现在拥有了自己的工厂,算是一个有钱的女人。再加上还不错的品位与颜值,虽有过短期的婚史,没有小孩,也就和前夫彻底没了联系。

  生活中也有朋友隔三差五的给她介绍男朋友,尽管她也是婚恋网站的VIP会员,可是时间一长,见过几次所谓“系统大数据算法”的高匹配异性用户后,她发现自己对成家这件事,越来越不着急了。

  照理说这样的人在婚恋市场上,是有了百里挑一的资格,尽管她的年纪不算太有优势,有过短期的婚史,但是没有小孩这一点,非常的有优势。

  再加上她自己事业的成功,比起很多一无所有、拿着固定工资养活自己都费劲的姑娘好太多,再加上她身上散发的那种成熟与优雅,可以说,对不少男士有着致命的诱惑。

  丽前段时间和我深聊了一次,她对自己目前的状况其实不满意。

  我听了以后很是惊讶,不明白为什么她现在并不差钱,还会像我们普通人一样有这么多烦恼?

  她告诉我,当年大学时候的男朋友,曾满足过她对爱情的全部幻想,毕业后,两个人裸婚了,曾经得到无数人的祝福。

  可是这段关系,终究败给了前夫为了多挣钱,选择去异地就职。人还没回来,心就开始了另有所属,最终放弃了她,选择了那个当时比自己家庭更好、更有钱的领导女儿。

  丽哭过闹过甚至愿意原谅前夫,最终没能挽回前夫的心,两年后,两个人平静分手。

  算一算,离大学毕业已经过去了五年,此时的丽,已经是一个27岁的离异女人。

  她从开始帮别人打工,慢慢得到了女老板的青睐,把她发展为事业的合伙人,最终还拥有了自己的独立事业。而现在前夫却生活的很一般,风水轮流转,这事真就发生了。

  现在丽每天从早忙到晚,可以说,她虽然很辛苦,但绝对属于钱能长着腿,跑来奔向她的开挂人生。

  丽对我说:“妮,我现在终于发现,一个人不是因为有点钱了,就能解决内心的问题。

  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大了?

  我再也找不到初恋时疯狂迷恋前夫的那种感觉。感觉受过伤后,再看爱情的时候,总是失去颜色。

  我不得不承认,遇到条件比我好的异性,我会怀疑自己根本配不上,毕竟自己年龄没有优势。

  可遇到经济条件不如我的,我又总觉得别人是对我有所企图,看上的是我的钱,而不是我这个人。

  你觉得,这是不是我自己的问题呢?”

  02

  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

  包括我自己,其实也一直受到“女人必须要自己有钱”的影响,总是把生活中遇到的所有问题简单化,以为生活中的一切问题,都是因为自己不够富裕、不够独立造成的。

  感情不顺,先挣钱吧;和原生家庭关系糟糕,先挣钱吧;孩子成绩不优秀,先挣钱吧;中年危机压力重重,先挣钱吧;就连健康问题,一而再再二三的被忽视,先挣钱吧……

  有钱能够让我们说走就走,追逐心中的梦想;有钱能够让父母生病时,得到更好的照料;有钱能够把我们失去的健康,通过支出补充各种营养和私教陪伴的锻炼夺回来……

  我们甚至觉得就算自己没有爱情和婚姻,但至少自己有钱啊。似乎必须成为有钱的女人,就能解决自己生活中所有的问题。

  可这个看起来可以成为唯一标准答案的答案,似乎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完全灵验。

  就像丽遇到的问题一样,即使有钱了,也未必能像我们想的那样,过得非常舒心。

  当金钱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时,人反而产生了更多的戒备,总是担心别人有所企图,说白了就是看上自己的钱。自己的价值究竟在哪里?我们终究不是有标价的物品啊!

  这个问题绝不是个案。

  当我们把不同的问题都选择一个解决方案时,我们会发现,认识世界和理清周围关系时,我们也只会拿钱这件事来衡量。

  我也一直想知道为什么金钱并不能够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感、安全感?

  03

  分析这个问题之前,我再来讲一件昨天才发生的小事。

  因为儿子的房间,早年在装修时,是把两间小卧室改造成一间,他的房间内部就比较长,屋子就显得比较空旷。

  考虑到他渐渐要到青春期了,难免会有一些同学和小伙伴来找他一起玩,我和他爸爸,决定要为他在房间中设计一个社交和娱乐的区域。

  于是昨天我带着孩子去宜家,让他自己挑选了一个两人小沙发。

  我目测沙发是能放到车的后排座椅上的,于是在提货区取货、结账,然后来到自己的车边。可是沙发就是长了一点,无论怎么挪动,总有一边的车门无法关上。

  我想到每次宜家排队送货安装,起码要等一周以后,太耽误时间了。

  就对儿子说,去电梯附近找个可以马上送货的人,他们的面包车肯定能够放下。

  我家其实离宜家非常近,开车不超过10分钟。一年以前,也找过这种临时送货的人,我记得当时是收了30块运费。

  我给了孩子30块钱,没一会儿,孩子哭丧着脸回来了,说对方不同意30块钱送货,说太便宜了,要70块钱才送货。

  我又给了孩子20块钱,现在50块钱。我觉得按道理说应该可以了。结果孩子去了后,又回来了,说对方还是不同意。

  这下我只有亲自出马了。

  我一走过去,一眼就看穿了那两个人的策略,肯定是趁着过年前购物的旺季,赶紧多赚点钱。他们俩一左一右,价格也是商量好的,容不得讲价。

  但是由于这个送货价格高于宜家配送的价格,我目测,这两个人已经有一个多小时没有生意了。

  于是我过去,不谈送货,先问他们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们宁可花一个多小时在这等待,也不愿意送一个不到10分钟距离的货物呢?”

  接着我又说:“如果一天的时间,这样一直等,为了不一定能挣到手的10块、20块,你们算过,自己一天的总收入会少多少吗?

  你们两个以为价格一致,就能够多赚一点。实际上你们两个人都赚不到钱。为啥就不能灵活点,转变思维方式,哪怕单笔少一点呢?”

  这两个民间送货员,被我说破了秘密,有点小尴尬。

  其中有一个男的,稍微有一点动心了,回答:“谁不想挣钱?钱太少了,怎么挣?”

  而另外一个自感没面子,直接怼我:“别说这些,你就是给不起钱。”

  我问:“嗯,大家挣钱不容易。太高的送货费是给不起啊。但是我觉得浪费时间更不划算。所以,你要多少钱?”

  他不好意思再喊出70的价格,问我:“60可以不?”

  我点点头:“没问题。”

  送货员和我一起取货时,看到我的车。有点小意外,问了一句:“这是你的车呀。”

  这是一辆四年前购入的车,但看着还挺新的。

  我儿子看了他一眼,抢着回复:“这是我妈妈借别人的车。”

  送货员的表情舒展开了。

  心里的潜台词多半是:“对,这才符合为了10块钱,还要讲道理的人的生活。”

  04

  这件小事儿不难看出,当所有的人都以金钱为判断依据和标准时,所有的人都会被表面的现象,以及被赚快钱的想法驱动,每个人的生活都会变成以金钱作为衡量标准。

  这个世界都会变得不那么温柔,有时甚至会让我们失去理性的思考。

  昨晚夜读《金钱不能买什么》时,我对这个问题有了另一个维度的思考。

  我觉得作者迈克尔.桑德尔对于金钱的负面影响的一些例证和观点,细思极恐。

  我们其实很有必要了解一下,生活中金钱的另一面,也就是过度重视拥有金钱,太看重金钱的力量时,我们可能失去什么?

  作为一名哈佛大学的知名教授,迈克尔.桑德尔研究的是,经济增长与金钱至上观,带给人类社会生活的种种负面影响,从而建立人们正确的金钱观。

  书中的案例,非常令人深思。迈克尔.桑德尔认为,金钱至上的观念会加剧这个社会的不平等。

  就拿美国社会举例,因为越来越多的有钱人,正在加剧着教育和医疗的不平等。

  比如说,更有钱和更有社会地位的家庭,子女不需要很优秀,就能够就读世界名校,大不了,父母亲给学校捐款。可这样的人多了后,那些真正有才华的孩子,却无缘了好学校。

  医院也在为那些办理年费的高端客户,提供一对一的精准服务。

  而这样的就诊方式,会把很多好医生的时间侵占。普通人想约这个医生,挂号预约号都会变得更加困难。

  尽管整个社会的财富在不停增长,可是,由于个人拥有金钱作为标准后,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共享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

  这就会加剧,社会的矛盾,这种不公平会造成新的冲突,最终损害到所有人的利益。

  现在甚至很多美国夫妇去一些代孕合法的国家完成生育。

  我觉得,如果确实因为自身身体状况或者是年纪大了生育风险高,无法完成生育,把生孩子的这件事交给代孕合法的国家,本也无可厚非。

  但其实现在很多健康的夫妇,也选择了这样的生育方式,不过就是因为节约自己的时间去挣钱。再加上这些代孕合法的国家,经济相对比较落后,代孕的价格又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促进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这样的方式生育。

  这从一开始就是金钱介入,一些父母多少就会存在“自己花钱买回的孩子”的感觉。

  这些父母未来和孩子的亲子关系究竟如何,也是一个隐患。

  最为可怕的是,还有一些企业为自己的员工购买了身故保险,可受益人写的是企业。

  按照谁投保指定谁受益的原则,这些企业这么做,本身并不违法。

  可一想到员工为企业工作了一辈子,到离开人世的时候,还需要为企业贡献一笔不小的财富,而企业员工自己的家人都拿不到这笔钱时,这不又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

  05

  就像我的朋友丽一样,即使真正有钱的时候,却发现钱并不能够真正解决自己在感情上的本质需求。

  那其实恰好说明了“金钱不是万能的。”所有试图用金钱去解决生活中一切问题的人,终究会明白,有些事儿是可以用钱来解决的,但这些不是大事。而有一些事,终究是钱解决不了的,比如说感情、道德、内心渴望理解等问题。

  当了解了这些,我们才可能会更加清晰的认识,金钱能够带来的幸福感是有限的,千万别形成“你这么好,拥有你,一切都是对的”的想法。

  我们所需要的智慧,就是分清这两种不同区别。金钱的边界,真正理解哪些事儿可以用金钱来解决,而哪些事终究是不行的。

  也就是说,用钱解决不了的问题,终究是需要回归事情的本身去解决,比如感情的事情归感情,道德的约束归道德。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说让大家放弃努力,放弃通过自我奋斗成为有钱人。

  而是说,不要把金钱作为衡量事物的唯一标准,否则只会越发的在乎与攀比,在心里种植下更多不快乐的种子。

  当然,我们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还是缺钱的。所以尽己所能,开心挣钱,找到现阶段解决我们自己困难的主要途径。

  但千万不要认为钱能够解决自己的所有问题,这样有钱没钱时,都不会过于痛苦,对自己的情绪影响不大。

  这才是一个真正活明白的聪明女人应有的智慧。你说呢?

  @作者妮妮:

  曾任记者多年,获行业内最高大奖。

  12岁帅哥的少女心辣妈,有深度的话痨达人,真诚幽默的非著名阅读推广人。

  个人微信公众号:妮妮小屋(ninixw),欢迎与妮妮交流阅读与生活。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图作者。

  《金钱不能买什么》读后感(七):你想要什么样的社会《金钱不能买什么》

  你想要什么样的社会《金钱不能买什么》

  这本书的作者桑德尔是哈佛最收欢迎的教授,曾经出版过一本书《公正》里面就是他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看过以后感觉很震撼。西方人那种严密的逻辑推理让我们感觉到人类理性的光辉和力量。

  这本书也很精彩,里面一如既往的是桑德尔的风格,并不是停留在纯粹的观念领域,而是列举一个又一个例子,如同苏格拉底一样,并不直接说明自己的观点,可是让你看了这些例子以后,你肯定会陷入深深的思考。

  我读到最后也没等到桑德尔出来进行总结,来讲讲商品社会的未来,讲讲什么东西我们买不到,没有,有的只是一个又一个触目惊心,又层层推进的例子。

  对于商品社会和自由市场经济,可以使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这是那么桑德尔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金钱和市场会蔓延到很多传统的领域,让很多事物商品化,桑德尔称之为腐蚀,为什么叫腐蚀呢?那是因为这些事物原来是神圣的高贵的圣洁的,可是一旦可以买卖,就变成了商品,马上它们就失去了原有的价值。

  比如我们可以花钱让别人陪伴,买到的确并不是真正的朋友。我们可以买到性,却买到的并不是真正的爱情。当有人出售自己的脑门做广告的时候,他的脑门就变成了商品,于是他肯定会和别人相比感觉低人一等。还有人想要出售自己孩子名字的命名权,那么他的孩子带着一个某公司的名字,活一辈子,他肯定会感觉自己的名字不再神圣。

  那么是不是传统社会就很美妙呢?其实商品社会已经无法阻挡,在市场冲击了人类一个又一个家园以后,我们的幸福感并没有因此而减少,而是感觉这社会越来越好了。看着这趋势,商品化无法阻挡。可是商品化是不是应该有一个边界,难道我们人类就不应该为我们保留一点神圣的东西吗?

  作者在书的最后也提到了,因为商品社会的侵蚀,未来的社会可能断裂成两部分,有钱人开始享受包厢生活,和我们互相不同的空气,吃不同的食物,享受不同的教育,去不同地方旅行,甚至读不同的书,看不同的电影,过我们完全不能够了解的不同的生活。这就是我们社会美好的未来吗?

  我不知道是否应该为市场化一个界限,但是我心中对那些不能够购买的东西,永远心存敬畏。

  《金钱不能买什么》读后感(八):False of Market or False of People?

  The ideology of market or market-oriented thinking is not only put a price tag to the objects it encounters, also enforced a platform of value and standardised comparison to the objects.

  However, it seems this ideology fails to recognise that the degree of importance of certain things cannot be universally agreed, or place into a single unified measure of value, that people treat goods in different ways of value and preference.

  When market and its ideology overreach the sphere of life and overpower the way people usually think, the moral talk tends to become absent. That is exactly where Mr Sandel contributes, to cover the gap of this market rashness, and to allow us to calm down to objectively review the process of market and its impacts on our sphere of life.

  《金钱不能买什么》读后感(九):A Few Comments

  桑德尔写道:

  “即使你的目的碧使社会功利最大化,自由市场在这个方面也并不比排队更可靠。其原因就在于购买一种物品的意愿并不能证明谁最珍视这种物品。这是因为市场价格不仅反映了顾客购买的意愿,也反映了顾客购买的能力。那些最想观看莎翁戏剧或波士顿红袜队比赛的人,也许买不起门票。而且在某些情形中,那些花最高价钱买票的人根本不珍视这样的观看体验。”

  我认为:

  我也同意,出价多少不只决定于购买意愿,也决定于购买力。

  不过桑德尔的观点仍是有问题的:市场仍然比排队有效,因为排队损失的机会成本是社会中的其他人所无法获得的,是无谓损失;而市场能让机会成本在人与人间转移。

  关于桑德尔写的New York Central Park免费莎翁戏剧,我认为:

  中央公园免费莎翁演出是公益行为。公益活动一向比市场活动效率低下。

  免费演出可以想象成苹果公司免费发iPhone,结果必然是所有人哄抢。

  免费活动无法区分谁是真正需要的人。

  社会福利项目往往难以甄别谁是真正的穷人,有人会冒充,也有真正的穷人会为了尊严为了教育子女要自立等而不接受福利。

  有关Charity和Market的对比分析,可以参见William Russell Easterly 的 《The White Man's Burden》一书:This is the tragedy in which the West spent $2.3 trillion on foreign aid over the last five decades and still had not managed to get twelve-cent medicines to children to prevent half of all malaria deaths. The West spent $2.3 trillion and still had not managed to get four-dollar bed nets to poor families. The West spent $2.3 trillion and still had not managed to get three dollars to each new mother to prevent five million child death.......

  In a single day, on July 16, 2005, the American and British economies delivered nine million copies of the sixth volume of Harry Potter children's book series to eager fans... There was no Marshall Plan for Harry Potter...

  讲到“健康贿赂”时,桑德尔写道:“它们诱使我们基于错误的理由去做正确的事情。”

  我写道:“很难说这究竟是好还是不好。Truth > Lie, this is definitely true. But what about a white lie? 也许基于错误的理由做正确的事情,是在有限条件下的最好选择(即我们所说的次优选择)。至少是成功地让不健康的人保持健康了。不知道桑德尔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使他们保持健康。”

  讲到“非洲黑犀牛”时,我写道:

  我认为,此市场方案是在受限条件下的最好选择。至少,它比之前任何一种保护黑犀牛的方式都行之有效,并且没有对人类的道德带来可见的影响。

  桑德尔有言论自由来谴责该市场方案,但他却无力推出符合他所说的标准的方案来保护黑犀牛……用最近流行的话说:“你行你上啊”。

  从同理心的角度看,如果我们自己是黑犀牛,我们为了种群的生存会选择人类提供的何种方案呢?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暂时只写了这些。

  写在最后,推荐读一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薛兆丰对桑德尔一书的评论:http://xuezhaofeng.com/blog/?p=1685

  《金钱不能买什么》读后感(十):市场伦理启蒙

  市场对传统生活的入侵,有两个核心论点:1. 基于公平。购买行为是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综合体现,但现行市场偏向于支付能力;2. 基于道德。并非一切物品的属性都可以累加,给物品定价会对原有的意义造成腐蚀和排挤。

  一个有趣的例子:有些家长下午去幼儿园接小孩经常迟到,老师得一直陪着小孩。为减少这种情况,幼儿园决定对迟到的家长罚款,结果迟到的家长更多了。

  有时,市场化并不一定意味着高效,在一个实验中,为了筹集善款,无报酬小组比有报酬小组推销出了更多糖果。可见道德的能动性。

  但相对地,萨莫斯(经济学家,桑德尔的同事,哈佛大学校长)认为利他心(以及慷慨、团结和公民精神等等)是一种稀缺资源,得省着用,也就是说能用市场替代的就用市场。这是典型的线性思维。

  我更认同桑德尔的观点:利他更像是肌肉,不因使用耗竭,而因使用强壮。

  想起亚里士多德的主张:良善的生活包含政治生活。人是政治动物。公民参与关乎自身的大事小事的讨论、决策,即是政治生活。政治不是只有邪恶,贪婪,欺骗。

  但目前无能。这是我感到扭曲的原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