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沉船之后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沉船之后读后感10篇

2018-08-28 04:37: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沉船之后读后感10篇

  《沉船之后》是一本由[美] 凯特·奥尔科特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40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沉船之后》读后感(一):如果命运选择

  生平第一次被删评论,嗯,也算是人生难得的体验了(不受欢迎内容是【某剧】还是【呲人】?!)。

  咱修改后再发一次。

  豆瓣你的敏感度真的太高了!!!

  -------------------------------

  在评述这部作品之前,我想先说另一部作品:萨伯的《洞穴奇案》。

  五个人探险者困在山洞中,没有了食物也没有水;在确定无法于短时间内等到救援后,其中一人提出了一个方案:为了生存下去至等到救援,抽签来决定吃掉一个人来维持其他四人的生命。在临抽签的时候提议突然收回了这个提议,但其余四人依旧坚持抽签,并恰好抽中了反悔的提议者。最后四个人杀死了提议者,并依赖他的尸体存活至救援人员来到。回到文明社会的他们被以杀人罪起诉,并且处以绞刑。

  这并不是真实案例,而是一个假想的公案。和这个案例相似的还有著名的“杜德利案”:因为船只失事而漂流在海上的救生艇里的三人杀死了一个濒临死亡的虚弱少年,用他的血肉活了下来,直到救援船只来到。

  说得更近一些:去年年底播出的某剧的故事主角是三个怀着沉重心结中年男人:多年前,他们与好友在登山途中被暴风雪围困,求救无门。为了维持生命,三人杀害了病重的友人分享了他的尸体,并且在安全归来之后对所有人隐瞒真相。在被关注的食人噱头之后,我一直记得制片人为这部片子说的一句话重要的不是吃人,而是吃人之后的事情

  同样的,在已经被过度消费了的泰坦尼克号事件中,沉船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反而是沉船之后的事情。

  故事的开始让我们觉得有种熟悉感:有着优秀裁缝手艺平凡少女苔丝在开航的最后一刻登上了泰坦尼克号,成为著名设计师露赛尔的佣人。在华美的衣饰、觥筹交错宴会背后,是一等舱乘客和三等舱乘客之间无法跨越的数百层台阶。很快,撞上了冰山的泰坦尼克号沉没了,苔丝与露赛尔登上了救生艇,所有获救的人最后都回到了陆地身体完好灵魂沉重。故事进展到这里,观者完全可以脑补电影《泰坦尼克号》的画面情节。但在上岸之后,面对着无数张诘问的嘴、无数双哭泣的眼睛、无数份等待爆炸新闻媒体和无数个疲倦政客背影问题终于不可避免地浮现了:在沉船的那一刻,到底发生了什么。

  白星公司遭到舆论悲伤家属攻击:这不是永不沉没的船吗?而露赛尔遭到更多的诘问:为什么你所在的救生艇那么空?你当时拒绝搭载的,是不是我的亲人

  相比起来,后者显然比前者更难以回答

  在生命受到威胁时刻,保全自己动物本能。我们的一生中也许很难遇上这样的关键点,但一旦遇上就足以改变多事情。苔丝为了心底的坚持,接触记者碧琪:真相在越来越多地被公布出来。高贵女人,高贵的一等舱乘客,高贵的命运,以及高贵的地位——救生艇之所以让人唏嘘,是因为它搭载的原来并非生命,而是固执特权观念

  时至今日,在初次观看《泰坦尼克号》十年之后的现在,我依旧认为所有人都是可以被理解原谅的,包括伪装成女人离开男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死死占据了位置的女人,还有因为不想死而拼命爬上救生艇的更多其他人。

  一切庄严意义建立群体生命得以延续基础上,只是我们可以原谅保护自己的家伙,却不能原谅因此而伤害他人的家伙。

  洞穴中抽签决定生死人们也好,救生艇上撕扯少年皮肉的人们也好,雪山帐篷中对友人举起刀子的人们也好,都因为选择而让自己的人生出现完全不同发展。“如果命运能选择”,就像我颇喜欢的某剧主题曲年少无知》中所唱的那样:“如果命运能选择”,是否还是会做出同样的决定?

  见证精彩世界,和接受痛苦考验,也许从来是相连一起的。

  《沉船之后》读后感(二):生活还的继续下去

  1912年4月14日,晚上11时40分,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4月15日凌晨2时20分,船裂成两半后沉入大西洋。泰坦尼克号海难为和平时期死伤人数惨重的海难之一。根据官方统计,船上1500多人丧生,活下来的,只有区区706人。

  1997年电影《泰坦尼克号》为我们用影像方式重现了当日的惊魂时刻,这部电影不但描述了一场灾难中的旷世爱情,更重要的是使这次海难在21世纪世界各地广为人知。电影结束,老年露丝让海洋之心重新回到海洋,而乏有人想象,海难之后的日子是如何的,那些幸存的人士如何生活下去的?

  《沉船之后》泰坦尼克号的华丽的船上生活和主角苔丝的背景,只用了一章介绍,笔峰一转,马上海难就来了。因为我们都太熟悉这个故事了,所以从一开始,就一直被拽着,等待着惊险时刻的来临,可是这惊险的一刻,也就用了一章就写完了。很简单,苔丝和她的女雇主都活下来了。重要的是:沉船以后的生活。

  露塞尔•达夫•戈登下了救生船之后就一直强调:生活还得继续下去。理论上来说,她是一个生活的强者,但是随着阅读深入,她的脆弱软弱展现出来,原来,要继续生活的顽强宣言只是一种自卫的表现。我们很难回到现场,去体会这位上层社会的女人的真实心境以及她是否会真的后悔,但是她的确是因为当时的选择而备受诟病,她每一次通过控制弱者(苔丝)的宣泄恰巧映射了自己内心惶恐

  苔丝是本书的主角,也是作者虚构的一个人物。在另一条主线里,作者主要写了苔丝的觉醒和成长。这一切都和露塞尔•达夫•戈登密不可分。其实,真正的强者还是在这个小姑娘,在她当时面对灾难的选择,在这里,生活才得以继续下去。

  在灾难中,的确最考验人性。泰坦尼克号遇难已经百年,现在,我始终觉得这些人的选择都并非不合理。想活下去,并不真的值得苛责。对于露塞尔•达夫•戈登,光是她内心的煎熬已经让她受到了审判。不管怎么样,总归,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

  《沉船之后》读后感(三):船没了,人还在

  泰坦尼克号只是一个噱头,要的只是它被冰山狠狠撞沉后的故事,这就是《沉船之后》,讲诉一个无关那艘著名游轮的故事。

  当有着雄心壮志的小裁缝苔丝,被世界上最著名的时装设计师露塞尔•达夫•戈登聘为贴身女佣,登上泰坦尼克号时,她简直有些不相信自己的好运气。一上船就置身于了上流社会里,而且逐渐赢得露塞尔的欢心,她的服装设计师的梦想似乎将要成真。 这样的好运似乎还不够刺激懵懂的爱情也在向苔丝招手,小裁缝在船上邂逅了两位男士富裕优雅的杰克和勇敢善良水手伯尼。一切,看上去都那么美好

  人生不如意事总是在你最高兴时刻降临,春风正是得意时,大难临头,船沉了。一切,美好的都被粉碎。

  不幸万幸的是苔丝获救了,更幸运的是,她的伯乐露塞尔也获救了。故事的大幕缓缓拉开,精彩开始上演。一切,刚刚开始。

  死难者的遗体尚未打捞,生还者们已经开始了庆祝。盛大的晚宴彰显着自己生命力的顽强和上帝眷顾,抛下死者独自面对命运的嘲弄。小裁缝苔丝哀悼着船员无能为力帆布救生艇的脆弱,哀悼着极致寒冷恐惧。她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如何在冰冷刺骨的海水渗入脚趾脚踝之时,成功抵挡住生还者的歇斯底里。“我不怕说出来,这是我的选择”。

  对于苔丝来说,露塞尔给出的在服装设计领域的成功愿景,是她最大的心魔。为什么离开故乡?为什么经历生死?为什么来到异国?均是为了实现自己成为成功服装设计师的梦想。当梦想在敲门时,我是欢天喜地开门迎接,还是痛彻心扉宛然拒绝,这是个问题。

  《纽约时报》的女记者碧琪想方设法弄清真相,露塞尔乘坐的救生艇明明能够装载50多人,为什么只搭乘12人?死难者的灵魂在狂欢者的喧闹声中无法安息,只有发掘真相,公之于众才能慰藉那些没能搭上救生艇的亡魂。

  这一秒,梦想站在一边;而下一秒,真相会站到另一边。这是疯狂时代。活下来的人要面对痛苦的抉择,苔丝唯一能够确定的是,她不能将这两个选项同时放在自己的心上。

  一切的一切——织物、服装、梦想、真相——都需要勇敢地去选择。

  冰山,肃穆而冷峻。人性,复杂幽暗

  《沉船之后》读后感(四):你所不知道的劫后余生

  一百年前,泰坦尼克号在众人期待中开启了它的处女航,却没想到四天后就撞到冰山,于1912年4月15日彻底沉没,而这次海难成为了和平时期死伤人数最惨重的海难之一。根据官方统计,船上一共2228人,而最后活下来的,只有区区706人,这意味着仅这一次航行,死亡人数就高达1517人。

  沉船之后这部小说就是根据泰坦尼克号为原型展开的。故事的女主角苔丝是一个普通的小裁缝,却因为机缘巧合被世界上著名的时装设计师露塞尔•达夫•戈登聘为贴身女仆登上了泰坦尼克号,也因此幸运得逃过劫难,得以重生。故事的主旨当然不是要介绍泰坦尼克号这艘船是如何奢华,也不是要向你描述沉船过程是多么惊心动魄,这部小说用了90%的篇章,向我们展示了那些劫后余生的人们,从达官贵人到普通水手,这一系列人们的心理状态言行举止,尤其是听证会上的各种证词。从他们的言论中,揣摩人们逃生后的心态以及听闻真正的沉船过程。

  露塞尔•达夫•戈登,小说中的主线人物之一,她也是真正从泰坦尼克号沉船逃下来的一位贵妇人。而根据报道记载,她同其夫及秘书搭乘一条可容纳四十至五十人的救生艇逃生,而这艘救生艇上,仅坐了十二人。同时,她反对救生艇折返搭救更多的乘客,甚至其丈夫给了船员不同金额金钱,这不知是行贿亦或是纯粹感激。她因这次事件而身败名裂,甚至最后以离婚收场。这些都是真实的。可小说中,露塞尔夫人不纯粹是一个冷血的坏人,至少我的观感如此。露塞尔夫人确实高傲自大,看不起贫贱的人们,也确实不顾别人的死活不折返去救那些在海里挣扎的人们。可她在小说里却帮助了苔丝成长,也给了苔丝创作空间,甚至给了她为之奋斗方向。当然,这是小说,真实世界中的露塞尔夫人到底是怎样,我们不得而知。可我相信,每个人都不可能只有单面,人性的复杂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他内心所想。我们可以谴责她冷血、孤傲,可是,当灾难来临,当想到一旦回去救人,救生艇可能会被掀翻,所有人都不能活。扪心自问,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该做何选择?所有的一切都是空话,因为我们不会遭遇这样的劫难,我们所有的揣测都是无力的,甚至连控诉都无力。请问,想要活下来,这是一种罪吗?

  小说中的乔丹•达林,头等舱的一位著名舞者,在沉船时,佯装成女人逃上了救生艇,与其妻子顺利存活。这位舞者在其后受到了所有人的谴责,报纸这样宣传《舞者可耻得伪装》《男扮女装藏于百万富翁的救生艇上设法逃难》,而乔丹也因各种舆论压力,自杀身亡。这是可悲的,人好不容易从冰冷残酷大海逃脱,却逃不过众人的口水,硬生生走向绝路。乔丹有错吗?有错,他是男的,他应该让妇女先行,他不该假扮女子逃离地狱。他是头等舱的,他能更方便快捷得跳上救生艇,而二等舱三等舱还有很多的妇女儿童。可是,站在人性的立场上,他只是想活下去,有错吗?尤其是当他好不容易已经活下来了,却被人们逼死,这恐怕比直接一头扎进大海里更令人心酸。

  泰坦尼克号确实在营救过程中遵守了妇女儿童先上的原则,但同时,头等舱的人们也“似乎”更有特权,在逃生的过程中明显有优先上船的权利。根据官方统计数据,二等舱三等舱总计995人,只有293人存活,而头等舱总计329人,有199人存活。这样悬殊的比率,可以想象当时的场景。生死一线,那些不公却依然笼罩在逃生的人们心中,人们无奈愤怒,却不得不被大海吞没。事后人们谴责控诉,却依然不能改变这事实。没有谁比谁更有特权,请相信,在上帝面前,所有的生命都是公平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唯一的,每个人都有权利活着,可是事实上,不公一直存在。到底这场事故该谴责的是劫后余生的人,没有安装完善救生艇的设计师,还是促使这艘大船全力行驶的领航员,到底是谁?

  可这一切都已过去,就如同生命不可重来,泰坦尼克号也不可重新起航。它已经永远埋在跨越英国和美国之间的大西洋航线上。我们得到的反思、责问、鞭策,也正是这艘大船的沉没和数千人的生命换来的。2012年4月15日,我带着满脸泪痕走出电影放映厅,彼时正值泰坦尼克号沉没一百周年纪念日。我怀着别样心情回味沉船时依旧在演奏的人们,相拥而眠的爱人,无数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生命。是的,我感谢生命,这一切都让我深思,关于沉船,关于沉船后的一切。

  《沉船之后》读后感(五):获救后的戏更精彩

  像莱昂纳多饰演的穷小子杰克一样,女仆身份的苔丝在最后一小时得到了登上泰坦尼克号的机会,更幸运的是,她跟随的是自己的偶像服装设计师露塞尔,不仅一上船就置身于了上流社会里,而且只要赢得露塞尔的欢心,苔丝做一名像露塞尔似的设计师的梦想便可成真。说苔丝是只落在米缸里的老鼠一点不错,不管露塞尔多么难伺候,也不管上流阶层的势利眼多么尖锐,都无法影响她的满足感,直到船沉了。

  苔丝和露塞尔都获救了,途经不同。通常故事应该到此结束,但是书名已提示我们,此前都是铺垫,真正的故事现在才开始,这是本书与众多以泰坦尼克为看点的小说的不同之处。

  露塞尔具有时尚女魔头们共有的个性,她在登陆后,迅速开了个庆祝重生的宴会,声泪俱下地讲述亲历的逃生险况,赢来同情,表演相当成功。然而不是所有人都买她的帐,《纽约时报》的女记者碧琪就在想方设法弄清真相,露塞尔乘坐的救生艇明明能够装载50多人,为什么只搭乘12人?

  苔丝陷入摇摆中,一方面是露塞尔的大棒加鲜花政策,许给她美妙的前景,但要她以绝对服从为条件。另一方面是碧琪穷追不舍地逼索真相。一方是船上结识的富翁的追求许诺,同样前途灿烂。另一方也是船上结识的穷水手,情深意长地示爱。

  在《穿PRADA的女人》将时尚女魔头们的路数作了充分展示后,小说中露塞尔的表现完全在预料中。我捏把汗的是苔丝这个穷女孩,面对诱惑有几分抵抗力?毕竟当梦想触手可及的时候,有谁舍得放下?这两个女性加上碧琪的表现,均属于正常。另一位作为配角的女性布朗夫人,比较另类。她在救生艇上的乘客惊吓得不知怎么办时,镇静地指挥大家划船。在发现船上水手吉姆木雕手艺后,立即嗅出商机,出资对他进行资助,实际上也是利用灾难作包装。这是一个相当有钱的老太太,小说中对她交代不多,应该是个有故事的人,遗憾。

  “我们可以不崇高,但是不能允许无耻”,特别是生死关头,“崇高”是个相当严厉的标准,但“不无耻”却是多数人做得到的底线。因此,在泰坦尼克沉没时众人的表现,都算在可谅解的范围之内。而获救之后,全然不顾罹难者尸骨未寒,迫不及待利用灾难为自己捞取更大的资本,让人没法不骂一句“无耻”

  《沉船之后》读后感(六):当“泰坦尼克”遇见“穿普拉达的女王”

  这是发生在一个世纪以前的故事。

  苔丝的父亲总是警告她要知足守分,不要妄想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而作为女裁缝的苔丝,则偏偏心高气傲,有着与自己的身份不相称的远大梦想,想去美国实现自己的时装梦。一个内心充满渴望又勇敢坚定的女孩注定会活出不一样的状态。所以她不遗余力地争取到了给时装设计师露塞尔作女佣的机会,登上了泰坦尼克号。命运对她是如此眷顾,让她进入了上流人生活的圈子。梦想之门似乎也向她打开……

  然而灾难总是让人猝不及防。命运翻手云覆手雨,又对她开了这样一个玩笑,据称“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沉了!她侥幸登上了一艘救生艇,逃生路上的坎坷作者没有仔细展开,重点放在了沉船之后的纷争。生死关头每个人的本性一一得到揭开。不可一世的露塞尔在船上做出了她自己的决定,冷血而残酷。在救生艇还有空间承载更多幸存者时,她拒绝掉头。甚至于在后来的听证会上买通证人编造故事。一千多名乘客遇难,大多都不是头等舱的客人。灾难中被牺牲的总是寻常小人物,寻常小人物总是被湮没。

  当然,灾难总是与爱情相连。正如我们在看《泰坦尼克》时,为里面回肠荡气的爱情所感动。在这本小说里,苔丝面临的问题则是要从两个男人中抉择,两个男人都是上乘人选,一个是勤奋的水手伯尼,一个是百万富翁杰克。后者可以让她轻松舒适地生活。对某些人来说,谁优谁劣似乎一目了然。可是苔丝做出了异于常人的决定,就像她不再对露塞尔俯首贴耳,辞职离开一样。在这件事情上,她也显出了自己的主见,像让苔丝妈妈教导的那样:“抬起头,别低下。不要为了安全感而妥协,要努力前进——你是个聪明的姑娘,要勇敢地去尝试。”一百年前的女人就能有这样的意识,这是当今很多女性都做不到的。常常听说某些人为了房子车子对现实妥协,凑合着过自己的人生。常常听说某些人因为他人的一句嘲笑,便放弃了心中的梦想。在苔丝这样的女性面前,真该自惭形秽。苔丝不畏惧,不懦弱,不将就,果断地做决定并勇敢地去行动。这样的人,必然会改写她的人生。

  整个小说读下来,就宛若是““泰坦尼克”与“穿普拉达的女王”的综合,既有纠结的爱情,又富于时尚励志感,贯穿于其中的则是对自我的追寻。我们从不知道“泰坦尼克”沉没后还有这么多的故事,就好像我们从不知道一个像苔丝这样的小人物也可以爆发出这样强大的生命热情。而一个人一旦爆发出这样的生命热情,她的人生便会注定不一样。她的人生才能活成一个传奇。

  《沉船之后》读后感(七):人性显现在大难之后

  泰坦尼克号的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爱情在这里被歌颂,观者在观看过程中感受爱的神圣与可触摸。那个不渴望有着如此惊天动的的爱情!关于泰坦尼克号的一切都引起人们无限地关注,它是神秘的,它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当然关于它的文学作品也相继问世,本书《沉船之后》就是关于泰坦尼克号沉船之后的故事。

  灾难当前,维系生命成为众人之首选。于是有男人扮作女人逃生,有人为了活着,贿赂船员,有人为了求生,想爬上救生艇,却被人推了下去……灾难发生的那一刻,人性尽显。

  苔丝,本书的女主人公,她很幸运,能够成功逃脱仆人的地位,来到泰坦尼克号上,能够成功脱险,能做自己喜欢的服装行业,能遇到两位喜欢她的男士,能跟适合自己的男人走在一起,能在是非曲直中坚持正义,能目睹灾难过后,人之本性,她在经历这次灾难之后,一下子成熟起来了。

  本书以灾难过后为主要线索,透过灾难的调查,记者的跟踪采访,一个个人物在事实面前或露出丑陋的嘴脸,或力争保持当时真是的状态。有人似乎能做到“力挽狂澜”,让事实变得面目全非,但时间,事实面前,人的“力挽狂澜”显得太过渺小,最终事实胜于雄辩。

  爱情永远是故事中最牵动人心的主旋律,苔丝内心的蠢蠢欲动,她对杰克和吉姆的内心感受,吉姆对苔丝的那份情谊,文章中没有用大量笔墨去描绘,但却让人渴望她和他能够幸福。

  为了活下去,没有错,无论你当时采用什么方法。不过活下来后,你却要承受世间人的白眼、唾沫星、一切压力让活下来的人无法继续,于是选择了死。人永远无法独立,因为我们生活在群体之中,就要承受他人对你施加的一切,承受住了,就活着,承受不住,那么就选择离开,即使在大灾难中能够逃生的人。

  我想经历这次灾难后,很多人会看透人世一切都如浮云,但也有人依然故我,在他的世界里翻云覆雨,为了体面,为了能够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不过当他们受到众人的指责,内心里能坦然?不会的。

  人性,只有在大灾大难面前才是最原始的展现,沉船之后,让人性又一次显露无疑。

  《沉船之后》读后感(八):生与死的考量

  一百年前,泰坦尼克号在处女航中沉没。这艘伟大的“不沉之船”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惊叹与赞美,更多

  的是挥之不去的伤痛。

  在这场人类历史上最为惨重的海难当中,身故的人死而已矣,生还的人却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平复情感与接

  受内心的拷问。

  面对海难,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与最丑陋的东西同时迸发。有人可以为了陌生的孩子贡献出自己的座位,

  有人可以为了抢到一个生还的机会扮成女人;有人可以为了荣耀让自己尊贵的死去,有人可以为了活着让

  自己变得卑微。太多的人在这场大灾难面前暴露出了自己平时所不能认识到的本质,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

  议,原来我是这样的人。

  《沉船之后》没有把目光对准这场人类的灾难本身,而是关注泰坦尼克号上的幸存者在沉船之后的生活状

  态,所思所想。小说虽然是以故事为载体,却在很大程度上有着超越一般的现实意义。

  小说的女主人公叫苔丝,她是一个小裁缝。如果没有登上泰坦尼克,如果没有遭遇那样生死一线的海难,她的一生也许都不会迸发出什么夺目的光芒。苔丝感觉自己是非常幸运的人,她不但有幸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时装设计师露塞尔的女仆,而且还有机会登上那艘自己梦寐以求的豪华油轮——泰坦尼克。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在苔丝陶醉在俊男靓女,优雅光鲜中时,灾难正在悄悄的降临。

  经过了一场生死的考验,苔丝对人生、人性有了更成熟的认识。她不再是那个快乐的只想着向高处攀登的小裁缝,在她心中,多了一把火。是为了那惨死的孩子,是为了那冻硬的女人,是为了那漆黑的海面,是了为那庞大到让人无法喘息的忧伤。

  多少年之后,泰坦尼克号的幸存者依旧没有逃脱这场灾难的阴影,他们心中的善与恶,真实与虚伪依旧在蠢蠢欲动。打着善良旗帜的批判,打着反思旗帜的猎奇,泰坦尼克似乎变成了一块蛋糕,变成了人们满足自己欲望的工具。而为永远沉没在冰冷海水中的逝者呼喊的正义之声显得是那样的薄弱与微不足道。

  苔丝在重重考验下变得勇敢、果决、坚强。她坚定的选择了属于自己的新生活,并为之不断的付出努力。有时,我们就像苔丝一样,在经历过一些大事之后会脱胎换骨。痛苦是每个人都不愿意经历的,但是痛苦的确可以催人奋进,让人成长。生与死,成功与失改,有时也在一念之间。希望我们每个人在面对选择的时候都能给出正确的答案。

  《沉船之后》读后感(九):总有人会知道...

  在看此书之前,我没有看过其他关于泰坦尼克号相关的书籍,确切的说,在看完泰坦尼克号那么久以来,我从来没有考虑这个问题,沉船之后的人们如何如何。相信只要提到泰坦尼克号这五个字,大家所能够精确回想在脑海中的必然都是沉船的那个过程以及一段悲切动人的爱情,沉船之后的人的生老病死实在乏善可陈。可是这本《沉船之后》向我们展示出一幕幕人性丑陋的一面,活着的人在灯红酒绿的世界借着灾难的名头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或为名利、或为地位、或为金钱,死去的人真的死去,没有多少人关心那段恐惧的时间里的真相,即使挖掘也是困难重重,在真相面前,每个人都显得那么残忍那么丑陋。人心的欲望不足让意志摇摆不定,沉船之后就是为读者讲了一个关于人性和善恶的故事,这是逝者对生者的控诉。

  苔丝,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小裁缝,原本生活就将平淡无奇的过下去,走过一生可能到最后也依然是个小裁缝。可是当她踏上泰坦尼克号的那一刻开始她的命运就注定转变,不是枯萎便是辉煌,她遇到世界上最著名的时装设计师露塞尔并且被雇佣成了她的女仆,得到露塞尔的赏识,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禁联想到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穿PRADA的恶魔》也叫时尚女魔头,也许在这里露塞尔也可以被冠以这个称呼,她确实是时尚界的名人和标杆。苔丝这样的一个小人物就好比泰坦尼克号的杰克一样,起初渺小不引人注意,因为他们都是世道当中的小人物,同时他们又都有着一种特质,对上流社会有向往,但是依然有着下层贫苦人士所具有的善良心智,这也是最后苔丝面临道德人心上的抉择能够做出选择的关键原因。

  苔丝登上了她梦想中的巨轮,她不知道在几小时后这艘船将比她完好的时候更加出名,被全世界所知晓,也不知道她即将卷入一个复杂的漩涡。在这艘豪华的油轮上,她离她的梦想仿佛很近很近了,甚至还有让人想到就觉得美好的爱情。可是我们知道这只是死神给予这些人最后一刻的欢愉,等待她们的是前所未有的灾难。这本书叫沉船之后,可想而知重点在这个之后上,这样别出心裁的一个着脚点无疑会让这本书显得特别而突出。我们在跟随船上的不幸的人们共同经历了那段惨烈的事故灾难后,又继续跟随幸存的人的脚步踏上陆地,这时才觉得自己已经安全,远离那些灾难,可是殊不知更大的让我们觉得内心恐惧的事情还在后头。这才是本书真正所要展示给大家的一面。

  衣着鲜亮的人们,在觥筹交错的宴会上像是英雄一般的讲述自己死里逃生的片段,希望这些故事能够引起大家的同情以及钦佩,人们听到这些故事,每每都会随之惊叹当时的惊险。可是苔丝知道事实并非如言语讲述出来的那么鲜亮,一方面面对来自于时尚界的巨大诱惑,只要往前再走几步,她就离她的梦想很近触手可及,一方面是来自于内心道义上的折磨,时刻都在折磨着她。这样的抉择确实让一个普通的有着梦想的女孩儿犹豫不决。而有备而来探求真相的女记者碧琪的出现则给事件加了一把火,也加了一份催化剂,让那段险些随着逝者共同沉没在大海中的丑恶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看到最后作者说到文中听证会当中出现的证词都是来自于美国参议院举办的听证会卷宗,故事的主线也并非虚构,几个主要人物也确有其人。当年也曾在美国英国引起轰动,当事人受到全民的谴责。故事过去,就像这本书沉船之后,逝去的人们的亲人无非想要逝者获得安息,真正的安息毫无遗憾与怨憎。相信读者看到后面听证会的最终结果到底如何已经不再那么重要,真相早已在当中显露出来,端看人们愿不愿想。

  《沉船之后》读后感(十):灾难之后能否在月亮上起舞

  《沉船之后》是以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为题材的小说,以年轻女孩苔丝的视角展开关于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回顾,既让我们再次亲历那场世纪灾难,目睹灾难中的众生相,也深刻体验劫难发生后各方的激烈博弈,各种利益关系的对决冲突及其抉择,同时也让我们反思人性的复杂,事故中的伦理道德以及尊重真实并坦然面对的必要。

  美国作者凯特-奥尔科特浓墨重彩地描绘了灾难之后,听证会上劫后余生的人们各种争执、各种对待问题的方式方法,以及各种证辞中表现出的心理活动与思想状态。这部分内容写得极为细致生动,最精彩之处也是灾难听证会上各阶层人士的证词。据作者言,故事中大部分证词都直接摘自泰坦尼克号沉没后在美参议院举办的听证会卷宗。基本主线非虚构,主要人物也有原型。包括泰坦尼克号事件中倍受责难的时尚标杆露塞尔以及划桨女英雄莫科-布朗。布朗夫人所在的救生船是唯一一艘尝试去营救那些在海水中垂死挣扎的人。与之相反,露塞尔夫人所在的可以容纳五六十人的救生船却仅仅只坐了十二人。

  无论是达官贵人、船长、轮船制造商、投资人、持各种理由不去营救逃生者、伪装成女士抢先上救生船的人、积极救援者,还是普通女仆船员。。。听证会上,每个人似乎都在认真地反思这场灾难,似乎都在执着寻找导致灾难发生的真凶,然而听证会各方的证词却一次次呈现出相互推委责任的现象,更有别有用心之人借助媒介追踪、放大、夸张扭曲各位幸存者的言论观点,制造争议话题,诱导舆论倾向。小说真实再现了媒体对幸存者有意无意的伤害,而这种原本挖掘真实的报道渐渐移转群众视线,以大化小地模糊淡化灾难事故的责任追究。在各种人为因素下,听证会已偏离真正事故原因的调查目标而转向对幸存者们各种道德责难。露塞尔问“为什么活下来的人要面对责罚?”这个问题也同样留给我们。

  小说中几位女性塑造得相当成功,特别是新女性苔丝和碧琪。泰坦尼克号码头,从帮佣生活逃离的苔丝幸运成为著名服装设计师露塞尔的女仆,进而成为泰坦尼克号初航及其后来沉船灾难的亲历者之一。作为新女性代表之一苔丝的成长及表现让人括目相看。她原本是个想改变命运的追梦女孩,在露塞尔“称赞与批判并存,鞭策与谴责同在”的指导下,迅速成长从无到有地创造属于自己的舞台。“万事朝前看”,“用行动去了解”的她“无论错与对,都不会背叛自己的内心”,这时的苔丝已从过去的唯唯诺诺和卑微地寄人篱下变得自信、坚强而勇敢。

  碧琪是一名极力挖掘事件背后真相的新闻记者,也是一名力主改善女性生存状态而勤奋工作的女性运动支持者。她的命题同样是面对真实。碧琪对事件的执着探索真相的挖掘,新闻事件调查深入中幸存者的自杀,也让曾是知名媒体人的父亲忍不住告诫:“不要太相信你自己的新闻判断力,会铸成大错的”,而碧琪对好友吉姆和苔丝在爱情与友情之间的纠结,也让父亲担心“你把个人感情和工作混在一起了”,“失去客观性并不是什么罪大恶极的事,即使是我们”,“听上去很复杂,但你不得不做出选择”。经历让人成长,当她放下心理包袱,当她开始为自己感到骄傲,当她为自己勇敢争取到加薪,她感觉自己“像是看到了未来,一切都好起来了”,“正如父亲所说,某一天,她会的,会在月亮上起舞。至少,还可以去看看非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沉船之后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