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黄金时代》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黄金时代》读后感10篇

2018-08-29 04:24: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黄金时代》读后感10篇

  《黄金时代》是一本由王小波著作,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44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黄金时代》读后感(一):赏心悦目读王小波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入选“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位列第77。王小波的作品生前被排在主流文学之外,有人说他是中国文学的一个异数。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文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我要试着创造出一点美。”

  这本《黄金时代》集了王小波的5篇作品《黄建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革命时期爱情》、《我的阴阳两界》。我读王小波感觉赏心悦目的,时而弃书仰面大笑,正如他的愿望,他的书给了我阅读美感

  对于那个年代,最近刚看完的《动物庄园》和《1984》乔治奥•威尔预料得如亲眼所见;而王小波却把我们拉了回去,勾起的回忆东西太多太多,可以前从没有人这样写过,写过那个我们确确实实经历过的生活。王小波用他特有的诙谐幽默把那个年代记录下来了。本世纪初,有一位映像派画家画了一批伦敦的风景画在伦敦展出,由于他画的天空全是红色的,引起轩然大波,认为画家是存心标新立异。然而,当人们步出画廊时,伦敦因为污染缘故,本应该是蓝色的天空确实是红的。“正如我们的生活不应该是我写的这样,但实际上,它真是我写的这个样子”。

  王小波的小说叙事构架、方法人称非常独特,看似反复絮叨,实际是有安排节奏,而且是我读过的中文作家中叙事方法结构篇章最独特的一个。难怪冯唐如厕读王小波,发现快乐使他差点像阿基米德一样屁股跑上街,感叹到:“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他称王小波是现代汉语文学一个“好得不得了开始”。

  有的文学作品闻名于世,并不是以故事见长,而是以他们独特的写作手段和叙事方法,如杜拉斯的《情人》、亨利米勒的《北回归线》、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初读《情人》绝对认为是77岁老太太颠三倒四的唠叨,而作者正是把情节的起伏至于文本之后,从而达到了文学史上的一个新高度。《情人》也是王小波最推崇的小说,他曾在8篇杂文里提到它,认为它看似杂乱的情节都是精心安排不可重排的。

  《黄金时代》读后感(二):文革时代的性与爱情

  我在一个血气方刚年龄翻开这本书,心中自然有着跟王二年轻时的心理激情,那种革命时期不顾一切,对追求性与爱情的勇敢渴求,这就是我对本书的大致印象

  本书是一本散文集,将王小波各个时期的部分散文收录其中,整合为一本,自然,其中各个章节人物心里各不相同,每个章节都可以理解为一个新的故事,有着不同回味

  可是,读完冯唐的万物生长,领略了协和医学院学生青春年代,再去看王小波的上山下乡莫名有种乡土气息,但这就是王小波的一种风格:接地气,但是一种乡土魅力

  当我看到 黄金年代 时,看到了王二与陈清扬的不羁放纵自由,也许是那个年代“进步青年表达爱的一种方式喜欢就和她去私奔,独处桃花源,用“我若盛开,蝴蝶自来”的乐观精神去面对上山下乡,去面对他人的闲言碎语,这是一种我从中领略到的精神。

  当我看到 似水流年 时,此刻的王二已然成为了一名稳定家庭,稳定工作男人,他不可能再去因为那些爱情琐事破坏现有环境,因为三十而立,此时需要 成熟与稳定。他想到了小转铃和线条,这两个他以前的伴侣,但他心里面也清楚:二妞子——他的合法伴侣。我相信,当时人们心里是纯粹的,有一个人与他结为连理,便要维持好这段关系。王二也如此,无需多说,回忆戛然而止,继续他的生活。

  革命时期的爱情,则是本书的一个精彩章节 ,老鲁,X海鹰,则是在豆腐厂工作时期的王二的人生遭遇,她们与王二有着不解之缘,或许是恩怨,或许是情愫,总之,这段我不想看,也不想去追忆,因为文革时期的爱情,是苦中带着乐的,你若想去体会它的美,便需要经过它的苦闷悲催。这就是社会,噫吁嚱——

  《黄金时代》读后感(三):极权下的原始爱情

  王小波把一对青年男女放在了一种非常极端的环境下,在这种极端压抑,极端落后,极端无聊状况下,看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 主题清晰:在极权看管下,原始自然的情欲发展

  陈清扬对性和爱的态度,她认为无爱的性是不值得的。(这里与《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样,查处理问题:有爱的性,让女人新生)。

  于是,《黄金时代》里,两个肉体如此接近的人,在精神上却是如此隔膜突破这种隔膜的,就是王二无心的那两巴掌。 对陈清扬来说,这两记火辣辣的巴掌让她立即明白了一件事:王二已经不把自己当朋友了,而是当成自己的女人(属于“虐恋”范畴)。

  所以,他会肆无忌惮地打她的屁股。同时,之所以打那么重,是因为王二在乎她,非常在乎,所以打得也就非常重。这两巴掌,打破了两个人之间最后的隔膜,结果是陈清扬不管不顾、全心全意地爱上了王二。“在那一瞬间她爱上了我,而且这件事永远不能改变”。

  他描写性又非常干净,真如他所说,没有一段是为了写性而去写性,没有一段性不是服务于情节的。

  《黄金时代》读后感(四):小说就是:你可以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王二

  总算看完《黄金时代》

  看的版本包含

  《黄金时代》

  《三十而立》

  《似水流年》

  《革命时期的爱情》

  《我的阴阳两界》

  其中前三篇中的王二是同一个王二在不同时期的故事

  后两篇中的王二又是两个不同的王二

  即使说本书中有三个王二

  当然,其中最喜欢的还是前三篇里的王二

  “陈清扬说,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忍受摧残,一直到死。想明白了这一点,一切都能泰然处之。”

  以至于她后来说因为王二拍了她屁股一下就爱上了他,总觉得有点不真实

  “一个人宁可叫自己思想器官混入别人鞋底微尘,这种气魄实出我想象之外。”

  贺先生的死无疑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也无怪乎作者会花费那么多笔墨描述他的死。

  看到线条写给龟头血肿的纸条时简直笑得要死!

  《黄金时代》读后感(五):戒烟失败

  (本评与书籍关系不大)

  我看书有个习惯,从不与单本书死磕。背包装两本,床上撂七八本,随拿随看。恰巧最近读的书,见的事不谋而合,不停地向一根神经施压。

  而李银河于《黄金时代》的后记,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本世纪初,有一位印象派画家画了一批伦敦的风景画,在伦敦展出,引起了很大轰动—他画的天空完全是红的。 观众当然以为是画家存心要标新立异,然而当他们步出画廊,抬头看天时,发现因为污染的缘故,伦敦的天空完全是红的。 天空应当是蓝色的,但实际上是红色的; 正如我们的生活不应该是我写的这样,但实际上,它正是我写的这个样子。”

  当我第一次听到“魔幻现实主义”这个词语时,惊愕!难道艺术已经分门别类到如此地步了吗?

  魔幻现实主义不过是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只是借助魔幻外壳表述,拉丁文化尤甚;莫言的作品中也有诸多意象,这样理解就不陌生。只是今天大家把“魔幻”当作现实,而“现实”渐渐模糊,就像伦敦砖红色的天空。

  贾樟柯在《贾想Ⅱ》中这些写到,

  “放映结束后,有一个二十岁的女孩子问:导演,你为什么要拍这样脏兮兮的上海,拍这些有政治色彩的人,给西方人看吗?

  我说:我在拍上海的某个侧面,上海除了浦东、淮海路之外,还要苏州河两岸密集的工业区,还要南市那些狭小弄堂,生活就是这个样子,上海就是这个样子。

  女生突然愤怒起来:那你有没有考虑,你的电影外国人看到,会影响他们对上海、对中国的印象,甚至会影响外国人对中国投资信心

  我也愤怒起来:想那么多外国人干吗?就为了那些投资,为了外国人怎么看中国,我们就忽视一种真实的存在吗?中国十三亿人口中有很多人依旧生活在贫困的环境中,难道我们可以无视吗?

  女生轻蔑一笑:是啊!为了祖国尊严,我们当然不应该描述那些人的情况

  我被她的话惊成了傻子。 ”

  这便是“魔幻”,今天它正逐步走向属于它的高峰国力强盛的背后,我们对自身文化失去了信心,甚至自卑到不能说话,容不得半点真实,将“艺术”二字束之高阁

  “我想,人总是会生病的,也总是会有某一种药方被发现,从而克制这种病状。而人总又会有其他的病,在还没有找到药方以前,需要认真真诚研究这病的一切征象。研究却并不是耽溺,只是为了找到药方。等到药方找到了,如果还乐于生这种病,那才是耽溺。”——蒋勋

  我想,今天的艺术还是生病了,没有好转,反倒病入膏肓。耽溺于“现实”,远离了“魔幻”。

  蒋勋在《艺术概论》附录一中写到,

  “ 艺术并不在使人狂妄自大,却在使人更加谦虚谨慎;艺术并不在使人肤浅无知,却是借此上进,过更丰富的精神生活;艺术不应当使人分离,彼此辱骂残杀,却应当使人类友爱宽容;艺术不应当反而变成少数人的炫耀,却应当是众人福祉…… ”

  《我的滑板鞋》红遍网络,源于戏谑。戏谑一个男孩梦想,“一双滑板鞋”的梦想,因为这个梦想不该属于县城而来的少年

  身边的艺术青年,用各种扮相武装自己,一脸的傲慢轻狂,他们是否真正在意过生活。

  心中的诸多感触,到头来成了读书笔记。这些文化给我的影响,潜移默化,我很难用文字将其系统化。希望日后,让影像成为我最坚实话语权。

  《黄金时代》读后感(六):每个人都是矛盾结合

  读这本书用了20多天。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黄金时代》,《革命时期的爱情》,《我的阴阳两界》。《革命时期的爱情》篇幅最长,对我这样的读者来讲,略显无聊。原因是作者的文笔总给我感觉像是在耍贫嘴,把革命时期很苦的事情看似说俏皮话似的说出来。这样的文笔如果给一个短篇会让我觉得清新脱俗,然而要是很长篇幅都是这样文笔,未免让人乏味。我最喜欢《黄金时代》的这一部分,《我的阴阳两界》也还可以,综合起来,四星。

  三个部分主人公都是王二,却是三个不同的人。然而不管是哪一个王二,每当遇到很爱的人,作者的文笔总是透出悲观。遇到那些在心上一滑而过的人,文笔就像在讲别人的故事。遇到同性伙伴,作者的文笔又像是在扯闲天,耍耍贫嘴,逗逗开心

  不管是哪一部分,哪一个王二,最终结婚的,都不是自己最爱的人。《黄金时代》的陈清扬,《革命时期的爱情》的姓颜色大学生,最终都没有相守终生。一个男人一生可以和很多人做爱,暧昧,真正印刻在他心里的那个人,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

  其实王小波的这本书并不完全关乎爱情。它还出现了很多人,贺先生,X海鹰,李先生等。并且有很大一部分是有关上山下乡,文革的历史的。只是我在写书评时候,我只想写爱情。或者说,看完这本书,我脑子里只是对爱情部分记忆深刻。也许是荷尔蒙作怪。谁知道,也可能大家普遍如此。

  之所以叫《每个人都是矛盾结合体》,是因为作者所用的幽默与他内心的悲观的矛盾。不管是和心上人还是普通人,总感觉有一种伤感凝结。而又似乎每人都是如此。越成熟的人,越有很多故事要隐藏,也似乎更悲观。

  【书中佳句

  1.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槌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槌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遇见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猛下去,什么也捶不了我。

  2.忽然间我心里一动,在她红彤彤的身体上俯身下去。我都忘了自己干了些什么了。我把这事说了出来,以为陈清扬一定不记得。可是她说:“记得记得!那会儿我醒了。你在我肚脐上亲了一下吧?好危险,差一点爱上你。”

  陈清扬说,当时她刚好醒来,看见我那颗乱蓬蓬的头正在她肚子上,然后肚脐上轻柔的一触。那一刻她也不能自持。但是她还是假装睡着,看我还要干什么。可是我什么都没干,抬起头来往四下看看,就走开了。

  3.陈清扬说她真实的罪孽,是指在清平山上。那时她被架在我的肩上,穿着紧裹住双腿的筒裙,头发低垂下去,直到我的腰际。天上白云匆匆,深山里只有我们两个人。我刚在她屁股上打了两下,打的非常之重,火烧火燎的感觉正在飘散。打过之后我就不管别的事,继续往上攀登。

  陈清扬说,那一刻她感到浑身无力,就瘫软下来,挂在我肩上。那一刻她觉得如春树绕藤,小鸟依人。她再也不想理会别的事,而且在那一瞬间把一切都遗忘。在那一瞬间她爱上了我,而且这件事永远不能改变。

  4.陈清扬后来和我说,每回和我做爱都深受折磨。在内心深处她很想叫出来,想抱住我狂吻,但是她不乐意。她不想爱别人,任何人都不爱;尽管如此,我吻她脚心时,一股辛辣的感觉还是钻到她心里来。

  5.线条还说:最可怕的是第一次,只觉得小肚子上一热,就被他下身弄得很脏。后来知道,所谓的做爱,原来还没有完。然后只好像要生孩子一样,拼命用手把腿分开。经过了这些事以后,就再也不想爱别人。

  6.我妈跟我说的却是:人就是四十岁时最难过。那时候脑子很清楚,可以发现自己在变老。以后就糊里糊涂,不知老之将至。

  7.我妈妈始终爱我。她对小转铃说,人生是一条寂寞的路,要有一本有趣的书来消磨旅途。我爸爸这本书无聊至极,叫她懊悔当初怎么挑了这么一本书看。她羡慕铃子有了一本好书,这种书只有拿性爱做钥匙才能打得开。

  8.那时我想起姓颜色的大学生,嘴里就有一股血腥味,和运动过度的感觉是一样的。这是因为我们在一起经历了失败,又互相爱过——再没有比这更残酷的事了。假如我们都能在一起生活,又会终身互相怀念。一方爱,一方不爱,都要好一点。假如谁都不爱谁,就会心平气和的在一起享受性生活。这样是最好的了。虽然如此,我还是想念她。因为那是一次失败,失败总是让我魂梦系之。

  :我摘录的部分只是出自《黄金时代》《革命时期的爱情》,后面王二与小李的部分并没有摘录。这些文字也并非是王小波的惯用风格。王小波的文字幽默的想让人笑出来,然后是淡淡的心酸。以上摘录全凭个人喜好,也可以从侧面反映个人的读书偏好,读书层次。作为初读也许会有些浅显,若有机会再读,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黄金时代》读后感(七):存在,还是不存在?

  在小时懵懂无知的时候,我们并不去思考一切有关于存在的问题,每天只知道打闹嬉笑,路边的花,山林的风,都被我们忽略,唯一印象深刻的,可能是清水流过的石板下的那一只螃蟹。因为发现的时候是那么的欣喜,以致于在心底留下了难以抹去的痕迹。

  后来渐渐长大,渐渐思考:我是谁,我来自哪里,将要去何方?

  我不知道,大人们随便指一个人,说:“只要你如何如何,以后就会像他(她)那样。否则就只能像我。”就像是火车的轨道,早已经铺好,只看你在哪个地方发力拐弯,路边散乱的石头,低矮的灌木丛,什么都不是。

  我们一路走来,似乎只是为了证明某个轨道正确或者是不正确,在外人眼里,你能证明,你便是存在的;你不能证明,便不存在,就像是路边散乱的石头、低矮的灌木。

  当我们急于证明自己是存在的的时候,灾难便也渐渐降临。因为话语权掌握在别人的手中,他所说的能证明你存在的方式,会让你那么的别扭那么的难受。当我们历经艰难让别人承认我们确实存在的时候,获得的只是另一种空虚。因为存在感只是一种感觉,只能偶尔地触碰,并不能时刻紧握在手中。

  就像爱情。“你到底爱不爱我?”这是恋人们经常追问的问题,言语的回答是苍白无力的,几块巧克力或者几朵玫瑰,有时候也并不及王二在陈清扬屁股上那几巴掌实在。

  所以,绝大部分的时候,只要顺着自己的心走就是了,何必管别人说你是不是“破鞋”呢?不是别人不会闭嘴,是别人反而不会说。不论如何,那场爱情间的朦胧迷雾,是别人没有看见的。不是吗?

  人生是条河

  没有彼岸

  死亡是终点

  你一旦驻足

  生命便不再有趣

  《黄金时代》读后感(八):理性派作家

  高中老师介绍王小波时,特别提到他是学理科出身,这点特征很重要。读他的书,总能感觉不一样。

  他的文字并不美,在修辞和情节上没有大的变化,往往是很直白和平铺直叙的,他照着心里的想到的,然后就写出来,从«黄金时代»能看出来,书里的故事又不是记流水账似的,虽然能搭起来但有些乱。他的文字的美,在我看来是,是诚实和逻辑,是什么就是什么,看似下流忌讳的话他也讲,还包含大量的推理,最后往往能得出"世界很怪"的结论。这些都是拜理学所赐吧。

  《黄金时代》读后感(九):几点感想

  第一次静下心来读王小波的书,黄金时代(第一部分)写的是二十一岁的王二与下放知青陈清扬偷情进而被批判进而逃亡后来回来接着被批判的故事,看完后感想一下几点:

  1、文革是个很不讲道理很残忍的年代,文中多次提到写交代材料、批判和批斗;

  2、也许是我传统,也许是我没看懂,我并不觉得陈清扬是个好女人,虽然她是爱王二的,这一点好像可以解释一切;

  3、无论是哪个年代,对女人而言都是很残酷的年代。

  《黄金时代》读后感(十):黄金时代及白银时代 书评

  大一时在常立哥的推荐下看了王小波的这本《黄金时代》。当时看的只是单篇,这次看的是一个系列。现如今再来细细重温,自是获益良多。首先是这样的一中叙事逻辑和手法就让我赞叹。以王二为叙事主角,以他不同年龄段所经理的四个女人——陈清扬、小转铃、线条、X海鹰所展开种种令人啼笑皆非而又深思不已的故事。在他的笔下,这个所谓的黄金时代其实不是美好的,而是充满了压抑的。但即便是在这样一个压抑的社会环境下,他仍然活的出人意料。请原谅我用这个词语,因为就算是之前已经翻阅过一次了,但重新阅读时,还是会被故事情节所深深吸引、被他的叙述和逻辑所打动。

  《白银时代》是第一次翻阅,这次看书的时间跨度比较长,经常是在晚自习的时候看的,所以,注意力并不是那么的集中。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我没有很好理解《白银时代》的理由。《白银时代》延续了《黄金时代》那种压抑的社会环境,以及人在这样环境下的种种出人意料的举动和心理。而《未来时代》和《2015》所虚构的社会更是荒诞不羁,但这背后又说明了多少呢?没有所谓的专家证,和专业有关的所有事情都不能做,多么令人深思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