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时有女子》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时有女子》的读后感10篇

2018-09-10 04:28: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时有女子》的读后感10篇

  《时有女子》是一本由匡匡著作,24.00元出版图书,本书定价:2005,页数:,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时有女子》读后感(一):要相信自己会遇到这样一个人,免我惊,免我苦

  

说实话,这是我读了众多小说中唯一一个没有怎么读懂的小说,但是可能学生时期读的吧,没有过多社会交际内心还是在爱情世界徘徊,所以很喜欢小说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也一直是我的个性签名,“我渴望一生被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没有把最后一句的“我知,他永远不会来”放在个签里,可能是自己还在憧憬一份美好的爱情吧,我想,会有这样一个人吧,要相信自己会遇到的

  《时有女子》读后感(二):被书名吸引着读下去的书

  1、我心下沉,血上涌。口中发出暗哑嘶鸣,或许我以为我是在歇斯底里叫喊了,但实际我没有,我嗓干涸,气堵喉噎,脑火噼啪乱闪,思与想皆在那一刻定格短路,竟能无言。只连连心呼:哦,太坏了,这么坏,真非常的坏,不该如此,世事滑稽――何时开始,在何处起承转合,当中几番步骤,怎样便走到今天田地了?我竟浑然不觉。我一向不在走运列,但不该糟糕至此。

  2、我婉转铺排,极力挣,与图。但始终为它害,无由扑跌,与烦恼交握,堕于黯无尽日的因果。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 但那人,我知,我一直知,他永不会来。

  除了书名,唯有这两段话可读一二。是我太现实,所以看不了这种写字的风格了吗,读起来既不顺畅,也不能走到心里。

  《时有女子》读后感(三):只值得读一遍的书。

  曾有人说《时有女子》——那本书我看了一遍,做了些书摘,便再没有动过。

  我也是这么认为。

  和文艺青年们的文艺情爱小说一样,你侬我侬的,只关乎爱情的,言情般的故事,甚至还有几分像花火一样荒诞情节

  也许是我一个理科生所不能理解情怀

  有些不屑于她的自以为是,又有几分羡慕话里话外的自傲。

  不过语句上确实有那么点小意思,带文言调调,有那么几句触人心弦。

  最经典的:

  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

  但那人,我知,我一直知,他永不会来。

  千寻发现男友出轨,勾引男友的海发来找她解释

  不,不,不要与我解释,请自去铁石自家的心肠。所谓来龙去脉,不过是些暗底的偷渡,与私厢里的眉眼,那是你二人的授受,绝非一朝一夕可成,我盲了目,但我不会自怨自艾我的磊落,亦不想强求他人的救济

  千寻离开男友独居:

  我之生,忽而脱轨,乱了章节曾经喧腾转至今朝静暗。我日出而做,日落而息殷勤打点功课小心门户注意饮食有理起居

  《时有女子》读后感(四):因为她们

  一直想为《时有女子》写点什么。

  有一段时间一直在看匪我思存的小说,然后第一次在《景年知几时》里看到她引用的那段话:“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这本书恰巧我不怎么喜欢,我觉得是她小说中比较差的一本。因此这段话在书中便显得卓尔不群,熠熠夺目

  我转头去网上搜原文,因此知道了匡匡和《时有女子》。看了一遍,觉得遣词造句精巧绮丽比喻实在是很好,文风某些地方神似李碧华。于是将它存了下来,无事时便再读上一遍。也不知是哪天看到有人对这篇文的评论,嫌其矫揉造作恶俗不堪,嘲讽匡匡学黄碧云却只学到皮毛。当时我颇觉赧然,似乎因为自己对它的喜欢,也就变成了恶俗的人。

  但是隔了这许久再看它,也仍旧觉得十分精巧,就算主旨宏大叙述太夸张,又有什么特别值得计较呢?想要立意高远平淡写实,也大可以去看某些名著经典或当代名家平心而论,我虽然会看它们,但不是日日都消受得了的,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很显然,肥皂剧和网络小说多少会在人们生活中填补一块空白

  文中有写景的一句:我们两人相隔三五尺那样前后错落着走。其时雪落身上,天暗地静。这一句在前文的铺垫下,画面感实在太强,宛如电影镜头。后有一处感叹:我父,赐我以血。我母,铸我骨肉,使我以此六根,来于世。但我此刻忽而厌憎,我嫌我这一介女儿身子,因了它,我从未片刻知道过自由。我婉转铺排,极力挣,与图。但始终为它害,无由扑跌,与烦恼交握,堕于黯无尽的因果。这一处便置于那全文收束广为人知的那一句话之前,但我却是喜欢这一句。

  多半女人对于爱情的憧憬,是要落实于那被人妥善安放、细心保存上的,是要个遮风挡雨依靠,然而我总觉得,这一处对我来说,反而较之那段话来得深、来得好,落到实处的爱情,终究是灰姑娘等待王子童话,希望有一人待你如珍宝。而这一段话,却多少击中了女性自身的软肋,“女人,你的名字弱者”的情绪在此处也被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我们依附着他人,精心谋划、苦苦等候,借着爱情的名义,是为了等一个人还是等他所带来的美好未来

  女人有着自己的情欲,自己的野心,却偏偏要借助男人实现,要等着他们来抓住虚幻安稳。灰姑娘等着王子,要的是数不清的美食华服和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也还要他英俊容颜忠诚的心。说来也奇怪,我不知道会有谁看完后会喜欢海发与千寻?反正我是不喜欢的。海发我是不知道的,她这般容貌傲人、性格跋扈的女子,竟也是得不到幸福的;而千寻这样清醒刻苦、自诩清高的女子,还不是落得同样的下场?“世事不外如是,我不来负你,你便来负我了。哪有什么例外呢?”

  有时候,我觉得,我不喜欢她们,却还是喜欢《时有女子》。无非是因为我和她们一样,和这个世界上的女人一样,有着她们都有的矫情虚伪、算计和一点点真心

  《时有女子》读后感(五):我要叫你一天一天地记取我的名字

  “我们都姓韦,于是便在一起。”

  这是匡匡的《时有女子》的开头。简洁干脆,一点不拖泥带水。第一遍看,我便暗暗赞其手法,但又微微笑狂妄,——这样的开篇,不怕那帮素喜华丽晦涩文风的读者不买账吗。

  通篇看来,这篇文章堆砌辞藻功夫,一点儿都不比郭敬明安妮宝贝之流差。倒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只得再看一遍;又觉意蕴无穷,再次往复。堆砌辞藻的最高级,便是让人看不出你的苦心,只觉得全文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看第一遍,只得故事框架;再看一遍,想细细品海髪既是何般美貌,竟得颠覆众生;再看一遍,寻出千寻与海髪的感情戏,一丝一缕,抽丝剥茧,两人你进一分,我退一寸,却不着痕迹,煞是精彩;最后一遍,心中万千凄凉,悄怆悠然,“但那人我知,我一直知,永不会来。”当真凉彻心底

  故事,发生浪漫细腻的日本大学校园。这种背景设定,已让人生出许多异国情愫来。美丽的海髪,狡黠的海髪,聪慧的海髪,故事叙述者千寻平静娓娓道来,她冷眼旁观,俨然置身事外

  或许唯有局外人,才可悟出其语之万般柔情。那个集万千宠爱一身的海髪,或许并非如此特别,在我们年少的大学时光,每个学校,都会有这样几个女孩子日日夜夜,她们自私而不自知地占据着那些单纯冲动男孩子的心,她们是普通学生茶余饭后私下相传却甚少谋面的迷,她们饱受最高级赞美,也广遭最刻薄的诋毁。可那个海髪,只因千寻一人,变得如此特别,千寻细细描摹她的一颦一笑,我们,本是局外之人的看客,都觉如置身其境了。

  故事架构,本无甚出奇,不过是一男两女,又一段三角之恋。既是把“两女争夺一夫”狗血剧情大胆置换,使得千寻与海髪亦生感情羁绊,仍逃脱不了千百年来言情小说常见的n种桥段

  妙便妙在,语言风格。最出色是,文言与白话并用,文字典雅清秀不过。西式语言风格动辄数段长句,所用比喻在我们中国人看来飘忽而不切实际;沈从文一代文人喜用过于浅显的白话,读来实在乏淡无味美感全无,倒是中了一帮认字不多、素爱自诩为遍读经典的文艺青年下怀(类似的他们还喜欢说自己喜欢平凡的世界》、《活着》等文学名著里深刻内涵,其实怕是有复杂句式和文字的文学作品他们也读不懂罢);余秋雨之类的散文乍看清淡脱俗,但有时句子造词过度、词性乱用,究竟何意,怕是他自己都解释不清。到了郭敬明的时代,对文字起码的敬重着实有了,但矫饰地过分,文字,本是有灵性东西,在他们笔下,却宛如任之宰割的羔羊,被肆意玩弄。

  语言游走在文言和白话之间,张弛有度。多用短句,言简意赅。句式变换多样,心理描写出众。四字词语处处可见,温和凌厉不足万字小说,情节却丝毫不显单薄寡淡。

  这便是至高明的写作者,——读罢,你不仅记得姑娘,记得情节,记得其中的只言片语,你还记得编造故事的人,你还想听他讲更多这样的故事。

  而最末那句,已不知生生刺痛了多少人的心了:

  “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

  但那人,我知,我一直知,他永不会来。”

  某日逛至匡匡博客,看到她写道,“我喜欢慢慢地渗透/我喜欢一点一点地征服/一步一步策反/我要叫你一天一天地记取我的名字/我是糖衣炮弹”,不禁莞尔。虽其写现代诗的功力实在不如小说,但果真是个难得的聪明人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