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深度思维》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深度思维》的读后感10篇

2018-08-16 04:01: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深度思维》的读后感10篇

  《深度思维》是一本由叶修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8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深度思维》读后感(一):继续教育之思维训练法(御姐手工作坊备用版本

  我接触到的有关思维的新知识,其中之一是我之前阅读过的美国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训练课,另一个就是这本书中提到的深度思维。

  它帮助我解决了一个我以前弄不明白问题

  在今年之前我没有思考过人的思维与行为是什么样的流程,我知道每个人处理问题都有独特的思考路径,就像我们在考试时候,答题路径的最后就是正确答案,答案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得到,应试思维训练就是让我们都能找到最正确的那个选项,所以后来我们的思维方式都变成复制粘贴,走不出这个怪圈

  接触批判性思维让我看到了我在思维方式上的缺陷普通人受制于三观限制不可避免的带有信息偏好,一件事的发生站在不同角度就会得到截然不同的信息,避免偏见盲目就是批判性思维的存在目的

  这个世界并不是只有黑白两种颜色,,人都不能仅用好人坏人定义。我们在同样思维逻辑圈子兜兜转转,站出来,才会发现新的世界,新的感受

  我看到了这一点,并且被吸引,开始阅读《深度思维》。

  深度思维区别于浅度思维,类似成年人孩子的思维,简单,直接。我有时候认为自己的思维路径就像个孩子,总是深深后悔自己怎么就没长个七窍玲珑心?要深入思考并作出正确的选择就要让自己的思维成熟起来,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不是仅仅YES或者NO,最后搞得一团糟。

  训练深度思维这在我们的教育中是空白有用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太快了,我们很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机会让自己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但是这不是我们故步自封,停止优秀理由

  全篇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介绍深度思维的训练方法,虽然我还没有具体应用过,也在头脑形成了深度思维的具体印象方便以后照本宣科

  下篇思维格局,训练的是掌控全局能力。我们虽然接受的教育是做个螺丝钉哪里有用哪里安,有了脑子螺丝钉会自考怎样变成核心部件,而不是可随时替换的零部件。

  这里我想到了一个新闻,高考结束了,又出现新的一批高考状元统计结果显示现在的高考状元普遍都是家境较好的家庭出生,寒门再难出贵子

  有一位女孩,家庭贫困考上北大,写了篇文章感谢贫困》,作为个体当然并不能代表所有,贫困家庭的孩子现在上大学都有助学贷款,不存在没钱上学的境况,可是从小到大因为家庭镜况的不同和接受教育的不同,尽管看似在到达了同一个终点,但是这个终点也是一个新的起点,有多少寒门贵子能够和同他们一样努力但是家境优越后顾之忧的人在这样一个起点同时出发,教育是公平的,思维却不是。

  格局这个词我们一直在谈,可是如何能占到更高的格局上却言之无物了。

  我认为深度思维这本书在这个问题上然我有了答案。

  现在孩子们幼儿园开始就进入兴趣学习,学习美术舞蹈,英语,音乐,所有的一切也就有了答案,你和我的答案一样么?

  《深度思维》读后感(二):脑子是个好东西,没有你就输了

  文|三月梨白

  为什么有人能在纷繁复杂生活里,把事情安排井井有条,而有人却把事情越办越糟?

  为什么有人能抓住别人的痛点,从而为自己服务,而有人却吃力不讨好毫无建树

  为什么有人能做出具有大格局的选择,站在风口起飞,而有的人只能随波逐流最终泯然众人

  这一切都因个人是否具有深度思维能力所致。叶修所著的《深度思维》,正是能培养个人思维深度的好文。

  叶修是知乎大V,专门搜集和研究思维方法的大神。他研究各类思维方法已有10年,自创了多套思维方法课程,为10万人解决了思维缺乏深度的烦恼

  叶修的《深度思维》,上篇讲述的是技术类思维方法,掌握了技术思维方法,能让你得心应手地处理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下篇讲述的是思维格局,当你学到了格局类的思维方法,能让你从更高、更广的视角看问题,并作出具有大格局的选择。

一、 技术类思维方法

  1.5why和5so思考法,让你不止知其一二

  我们经常会在电视剧中听到这样一句话: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那为什么不知其二呢?我们要知道,每个人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是不同的,考虑得越深的人,越能看出事物本质

  而不善于看问题、思考的人,就只能看到事物肤浅表面了。

  思维就如一根链条,链条越长就代表思维越深刻。5why法和5so法就是训练你思维深度的方法。

  5why法,是对一个问题连续多次追问为什么,直到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5so法,是对一个现象连续追问其产生的结果,以探求它未来可能造成的深远影响

  我们面对一个问题,要向前追溯原因,向后追寻结果。这样的话,一个问题的逻辑就全部包含其中,能让你不止知其一、知其二,还能让你知其三四。

  2.换位思维,让你不只是感动自己

  有的人写的文案值3万,有的人写的文案一文不值。

  有的人做事恰到好处,有的人吃力不讨好。

  有的人做人深入人心,有的人做人恶心至极。

  为什么?

  这其实就是换位思维带来的不同结果。

  换位思维,是让你进入别人的视角去思考问题,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展开自己的推论和行动

  为别人做事,或者是做生意,其实都是为他人服务。

  如果在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抓不住他人的痛点,即使你花费再多心力、再多财力,终究只是费力不讨好的事。

  但如果你知道别人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对症下药,做事恰到好处,当然事半功倍,能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3.思维可视化,处事才能高效化

  据说,世界著名励志大师安东尼·罗宾的妻子就是思维可视化带来的。

  安东尼·罗宾在未遇到妻子之前,就把自己理想女友长相手绘了出来。画完后,安东尼把手绘的理想女友贴在墙上,每天都看无数遍。

  后来,安东尼遇到了一位和墙上手绘女友长得一模一样女子,这个女子后来成为了他的妻子

  这个故事是否有夸大成分,我不得而知,但是可视化思维却能让你在庞杂的信息中,集中精力去处重要的、紧急的事,提高工作效率

  叶修在文中介绍了艾森豪威尔矩阵、安索夫矩阵和工作仪表盘法。不管是哪种方法,如果真正运用于工作生活中,都是能让你高效处理事情的好方法。

  4.高手都有流程思维

  一件复杂的事情往往由多个流程、步骤组成,把每一个流程、步骤都进行优化,做到最好,就叫全流程优化。

  流程思维因为其具有复利属性,能让你拿到一副好牌却最终难以善终,也能让你在平凡创造奇迹

  流程思维说到底就是要走好每一步,让自己的生活永远处于一个正反馈循环

  比如想要减肥,就要每天都坚持健康饮食、坚持锻炼身体,坚持早睡早起,这每一步都要认真践行。

  若是三天晒网两天捕鱼,缺乏流程化的思维,则减肥大业是万万不会成功的。

二、 思维的格局

  1. 生态思维让你脱离夹缝状态

  个人的力量弱小的,但生态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思考事情的时候,不仅要考虑个体,还要考虑个体所处的整个生态。

  李维斯在淘金热中卖结实牛仔裤游戏主播零食小米科技打造智能家居,这都是生态思维带来的胜利

  生态思维告诉我们,我们的目光不仅要聚焦在一个事物上,更要观察事物的生态,这样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得以生存,摆脱夹缝生存的状态,做出一番大事业。

  2. 系统思维让你站在高处看问题

  高中的时候,总是听政治老师讲,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那时只知傻傻记住,却不知为何。

  看了这本书后才知道,这就是系统思维所带来的结果。

  利用系统思维来解决问题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绘制系统动力图。

  第二步,识别那些可以调整节点和流向。

  第三步,改变那些可以调整的节点和流向。

  成功的人,能比别人发展得更好,还要比别人享受到更多的东西,这其实就是系统思维的智慧

  3. 大势思维让你的人生乘风破浪

  时势造英雄,真正伟大的力量是时代趋势

  在传播学中,有一个“知沟”定理,知识富有的人,以后的知识会更富有,知识贫穷的人,以后与知识富有的人之间知识鸿沟会越来越大。

  在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富裕者越容易赚到钱,而贫穷的人则大部分会一直贫穷下去。

  圣经中有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这些都是马太效应带来的结果。

  一个具有大势思维的人,会善于利用马太效应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比如有的人在贫穷的时候,会把自己仅有的资产变成有用的知识技能,从知识技能领域进行马太效应下的优势积累。待自己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能利用知识变现,从而带来丰富的资产。

  脑子是一个好东西,但并不是人人都有。这个脑子并不是你看到的脑袋,而是思维。

  深度思维的养成,是需要不断训练实践的。如果你看了这本书,并付诸实践,那恭喜你,因为至少你能打败那些没有脑子的人了,若是你还学得很好,还能与那些有脑子的人一决高下

  《深度思维》读后感(三):深度思维,不过是为了余生获得更多的自由

  我们大多数人是那80%的普通人。没有资源,没有人脉,没有光芒四射的伟大事业。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那些“高人”们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事情,我们要穷尽一生的力量,也可能不抵他们的万分之一。面对这样的人生困局。你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认同,任由它来摆布你的人生,一种是寻找困局的突破口,做一个能破除困局的人。这两种选择实质就是两种思维看事情的体现

  我想,大多数的普通人不甘心一辈子在困局里出不来,他们都想通过转变思维,靠自己扭转困局,然后一点一点的拨开迷雾,也许你面临的困局,可能会变成你的机会。

  光换一种思维还远远不够,你还需要在你的思维层面上抽丝剥茧,一层一层的深度思考,才有可能做到质的转变。这就是深度思维,让你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找到本质,让你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面对生活、工作、学习中的诸多问题和任务,有些人工作速度快、质量高,一小时做完别人一天也做不好的事情;有些学生学习效率奇高,不仅考试总拿第一,还有空闲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这是智商高的缘故吗?不,学术理论与生活实践结果告诉我们,智商不是决定因素,思维方法才是。缺乏深度思维方法的聪明人常常犯错误,而掌握了深度思维方法的普通人则能优质完成任务,显得很聪明。为了高效优质完成任务,你需要这些深度思维技术。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才是深度思维呢?

  深度思维给人的初始联想,大约是更深刻、更接近本质的思维,更高级的、一般人想不到的思维,但这样的描述似乎太抽象了。为了更清晰地理解“深度”的意义,我们不妨先来探讨,怎样的思维可以称为与之对应的“浅度”思维。

  第一种浅度,是逻辑链条的短浅,无法认知较长的因果链条。比如,走象棋的时候只能考虑1-2步,解数学题的时候只能往后推论1-2级,又或者对事情发生的原因只能分析出最浅近的直接原因。

  第二种浅度,是思维过程中只能从最熟悉地方出发,缺乏切换视角的灵活性。比如我们在沟通规划、写文案等事项中,往往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因为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自己),而无法切换到别人的视角上去换位思考。

  第三种浅度,是对于信息量较大、较复杂问题的束手无力。如果要求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信息,很多人的思维能力是跟不上的,大脑常常处于超载状态。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这种信息过载的状态既会带来思考效率的低下,也是造成拖延症的原因之一。不幸的是,手头同时进行七八件事情、遭受大量杂乱信息的轰炸正是现代人的工作常态

  第四种浅度,是只关注眼前的、近处的、近期的内容,而缺乏长远规划、全局掌控的宏观视角。比如我们容易在日常的工作中精打细算,却未能对长期趋势进行研究、把握并据此进行人生规划;或者我们常常只关注和研究个体,而对个体与环境的复杂关系缺乏了解;又或者,我们紧盯手头一个个零散的事项,而对整个任务的宏观流程缺乏认知和掌控。

  这四种浅度就是一般人思维过程中的局限和弱点。对应的,能在这四个方面进行突破改善的,则可以称为深度思维。

  1、拥有较长的思维逻辑链,能够认知较长的因果链条;

  2、 能够突破自我中心的局限,灵活切换看待问题的视角;

  3、能够处理较大的信息量,在杂乱的信息流中保持思维能力;

  4、能够在宏观视角上分析问题,认知事物所处的生态的特性、事物的长期趋势等。

  我们应当从上述四个方面去突破以培养自己的深度思维能力。在深度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进行具体可操作的训练。思维能力是相对抽象的东西,它不像知识点的学习那样明确——掌握几个公式,或者背诵一篇文章。在中国社会和教育界极力推崇思维能力培养20年后,中国学生的思维能力依然未见显著提高,缺乏具体的思维训练内容正是重要原因。

  如果还对深度思维不是那么的理解,这张图可以加深你的认识。

  人的思维可以分为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换位思维、系统思维等很多种。其中逻辑思维是最基础的,它是一切其他思维方式的根基。而逻辑思维就像是一根链条那样,从一个节点延伸到另一个节点,绵延不断——就像数学证明题那样。简单的数学证明题会让你从条件A 推导到结论B,而复杂的证明题则让你从A 推导到B,再一路从B 推导到C、D、E、F、G……,由此类推,你正在运用的就是深度思维了。

  了解了深度思维,它对普通的我们会带来哪些改变呢?掌握了这项深度思维技术,它能够让你透过层层的现象,看透事情最本质的东西,让你做出正确的判断,让你变得有远见。因此无论你是在职场发展中,还是在社会关系上,你会更加自如的处理相关的事情,自然也会赢得更多的自由。比如你事业发展的顺了,财务就更容易实现自由,你的人际关系顺了,你会赢得更多资源的自由等等。以下这个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几年之前,一名工作了近十年的资深编辑老K,走进杂志社的办公室,开始了他平凡的一天。他所在的小部门叫作深度报道部,是大编辑部门的核心部门,是集中了整个编辑部的精英力量形成的部门。走进办公室的时候,他凑巧听到了普通编辑部的两个小姑娘聊天:

  “唉,他们深度报道部真好,福利也好,环境也好,都是资深编辑,要是我也能进去就好了。”“那还用说。最近几年新媒体冲击传统媒体那么严重,我们普通编辑部的日子可不好过了,而他们深度报道部则是集中了整个杂志社的核心力量!你没听上次公司战略大会上说的吗,我们传统杂志要和新媒体形成差异化竞争,要抓住新媒体的碎片化阅读缺陷,要在深度报道上持续发力,要让深度报道成为传统杂志的核心优势!

  你看,公司都把他们当成战略核心去发展了,肯定是投入了所有的力量啦!所以他们的福利和环境,肯定都比我们要好多了!”

  “也不知道他们具体的业绩怎么样?能比我们好多少呢?反正我们是挺惨的,找谁去问问?”

  “我都已经问过啦!答案是——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只有公司核心领导才知道具体的业务数据,深度报道部的普通员工都是不知道的。不过,领导大概给他们表示过了,反正自深度报道部成立的这大半年以来,业务发展得很好,听说明年就要加工资了!别问啦,人比人,气死人!”

  老K 微微一笑,走进自己的办公室,心想:“两个小姑娘想进核心部门,还是太嫩了!”

  老K 打开电脑,随意瞟了一眼公司平台上弹出的一则不痛不痒的通知:

  “……对工作用笔记本电脑的更新更换,原办公条例规定为部分员工每四年一换,部分员工两年一换。为保持公平起见,现统一为四年更换一次,特此通知……”

  这是后勤部的政策微调,与老K 基本没关系,何况他手上的这台工作电脑是三个月前才更换的,用起来非常顺手。不过自己的几个同事可能就有点郁闷了,他们看了自己的新电脑配置这么高,最近才刚想申请把自己用了两年多的电脑换一下,现在估计换不了了。嘿嘿,这么一想自己还是占了个小便宜。好了,继续工作吧,先把这一期的深度报道做出来

  吧—— 等等,老K 突然想起来了什么,思绪开始漫延……

  笔记本电脑更换从两年可换变成四年才能换!

  o ?这又影响到谁了呢?

  影响到老员工了!因为原来的规定是,入职六年以内的员工电脑为四年一换,而入职六年以上的老员工才可以两年就更换。这是对老员工的一种福利。

  o ?这又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影响到深度报道部了!因为就在大半年前深度报道部成立,所有资深编辑都集中在这一个部门了,而这些资深编辑基本上都是公司里所有的老员工(除去几个大老板之外)。

  o ?这又怎么样呢?

  可以推论,减少电脑的更换肯定能够让深度报道部节约一点成本,但是也省不了多少钱啊!毕竟和整体的运营收入比起来比重太小了。这点成本都要扣,真是让人无语了!

  Why ?为什么公司要突然开始节约这么一点成本呢?原来不是对深度报道部挺大方的吗?

  可以估计,原因是深度报道部这大半年的业绩也不怎么样。也就是说,由于新媒体的冲击巨大,传统媒体不仅在浅阅读上已经失败,甚至连新规划的战略重心——深度报

  道和深度阅读——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而公司对员工的会议中,只强调了所谓的差异化竞争,却没有提到这一点!

  Why ?为什么公司要隐瞒这一点呢?

  深度报道受到影响,但是影响究竟有多恶劣呢?由于数据被领导层掌握无法得知,但是现在可以推断了:已经恶劣到需要靠向员工说谎来维持局面的程度了;已经恶劣到需要靠不换旧电脑来节约成本的程度了!

  ……

  随着这样的深度分析不断推进,老K 心里越来越明亮,一句话浮上心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花几天完成了手头的工作以后,老K 向杂志社提交了辞呈。

  你猜老K 去哪儿了?没错,他自己开设了一个公众号,自己运营。一年后,原来的杂志社同事向他透露,全杂志就大幅亏损,深度报道部也未能幸免。在同事感叹经济下滑、降薪导致日子难过的时候,老K 长舒一口气,毕竟自己的公众号已经超过10 万粉丝,一个月的广告收入都超过5 万了。

  这是叶修所著《深度思维》里的一个案例。是将5why和5 so两种思考法综合使用来分析当下遇到的困局。是一个在复杂世界里,做一名进阶的思考者的案例。

  这个故事的主角老K用的就是深度思维方法,提前预见了潜在的职场危机,由于他正确的判断,让自已成为了普通人中的优秀者。

  深度思维是具有巨大价值的思维方式,思维的技术与格局是每一个普通人都应该认真研究和学习的能力。我也坚定的认为,在这个高压、高竞争的时间,处处充斥的阶层屏障的焦虑,而深度思维将成为这个时代个体崛起可靠武器。

  真的,不要忙着赶路,停下来,整理下你的思维,无非是为了余生更多的自由。

深度思维:透过复杂直抵本质的跨越式成长方法论

  (那些高手从未告诉你的顶级思维!成甲、卫蓝、黄有璨敲黑板推荐!)

  作者:叶修 著

  出版日期:2018年8月

  出版单位:天地出版社

  定价:45.00

  书号:9787545540444

  《深度思维》读后感(四):继续教育之思维训练法

  我接触到的有关思维的新知识,其中之一是我之前阅读过的美国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训练课,另一个就是这本书中提到的深度思维。

  它帮助我解决了一个我以前弄不明白的问题。

  在今年之前我没有思考过人的思维与行为是什么样的流程,我知道每个人处理问题都有独特的思考路径,就像我们在考试的时候,答题路径的最后就是正确答案,答案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得到,应试思维训练就是让我们都能找到最正确的那个选项,所以后来我们的思维方式都变成复制粘贴,走不出这个怪圈。

  接触批判性思维让我看到了我在思维方式上的缺陷,普通人受制于三观限制不可避免的带有信息偏好,一件事的发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得到截然不同的信息,避免偏见和盲目就是批判性思维的存在目的。

  这个世界并不是只有黑白两种颜色,,人都不能仅用好人坏人来定义。我们在同样思维逻辑的圈子中兜兜转转,站出来,才会发现新的世界,新的感受。

  我看到了这一点,并且被吸引,开始阅读《深度思维》。

  深度思维区别于浅度思维,类似成年人看孩子的思维,简单,直接。我有时候认为自己的思维路径就像个孩子,总是深深的后悔自己怎么就没长个七窍玲珑心?要深入思考并作出正确的选择就要让自己的思维成熟起来,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不是仅仅YES或者NO,最后搞得一团糟。

  训练深度思维这在我们的教育中是空白,有用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太快了,我们很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机会让自己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但是这不是我们故步自封,停止优秀的理由。

  全篇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介绍深度思维的训练方法,虽然我还没有具体应用过,也在头脑中形成了深度思维的具体印象,方便以后照本宣科。

  下篇思维格局,训练的是掌控全局的能力。我们虽然接受的教育是做个螺丝钉哪里有用哪里安,有了脑子的螺丝钉会自考怎样变成核心部件,而不是可随时替换的零部件。

  这里我想到了一个新闻,高考结束了,又出现新的一批高考状元,统计结果显示现在的高考状元普遍都是家境较好的家庭出生,寒门再难出贵子。

  有一位女孩,家庭贫困考上北大,写了篇文章《感谢贫困》,作为个体当然并不能代表所有,贫困家庭的孩子现在上大学都有助学贷款,不存在没钱上学的境况,可是从小到大因为家庭镜况的不同和接受教育的不同,尽管看似在到达了同一个终点,但是这个终点也是一个新的起点,有多少寒门贵子能够和同他们一样努力但是家境优越无后顾之忧的人在这样一个起点同时出发,教育是公平的,思维却不是。

  格局这个词我们一直在谈,可是如何能占到更高的格局上却言之无物了。

  我认为深度思维这本书在这个问题上然我有了答案。

  现在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就进入兴趣班学习,学习美术,舞蹈,英语,音乐,所有的一切也就有了答案,你和我的答案一样么?

  《深度思维》读后感(五):深度思维,成就不一样的你!

深度思维上篇---技术大师 思维导图

  思维是人用头脑进行逻辑推导的属性、能力和过程,很多时候我们说某一个人聪明,实际是指这个人思维能力强。深度思维对应着浅度思维,浅度意味着停在表面的、浅层的,思维层次简单,而深度则是深层次、底层、本质的,思维层次复杂,更加多样化,更加完善。

  读完这本书很是受益,能够提高思维能力的方法:5why和5so,

  思维的深度,可以说就是逻辑链条的长度。为了加强链条的长度,最直接的训练法就是5why法。

  5why法,简单来说就是连续追问为什么,寻找问题的根本原因。通过反复的提问,使解决问题的人避开主观或自负的假设和逻辑陷阱,从结果着手,沿着因果关系链条,顺藤摸瓜, 穿越不同的抽象层面,直至找出原有问题的根本原因。

  这里有一个学习使用的例子:

  父:“为什么语文没有考好呀?”

  子:“爸爸,虽然这次跟以前分数差不多,87.5分,但是我自己觉得我的语文有进步,因为扣分点有变化,以前我的作文是40分,这次作文只得了33.5分,以前我的阅读和基础题扣了18分,这次考试阅读题我只扣了8分,基础题也只扣了2分。”

  父:“阅读和基础知识为什么进步了呢?作文为什么就没有写好呢?”

  子:“我上课听讲认真,我觉得现代文阅读我找到了分析及答题的方法,基础知识其实也不难,主要是把课堂上搞懂。作文这次写的是命题记叙文,我觉得每次写这样的作文我总是40分以下,如果是一些带议论类材料作文我都可以拿40分以上。”

  父:“那为什么命题叙事记叙作文每次得分都比较低呢?”

  子:“爸爸,其实跟我小学基础有点关系,我小学作文语言也不太优美,细节描写也不行,而且不太善于描写人的内心活动这些感性的内容。”

  父:“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子:“我不喜欢看这类感性文章,我喜欢看有论点论据类的文章。”

  父:“可是考试是不会因为你喜欢而不喜欢呀,如果是中考,到时候或许是你自己会对自己之前的不重视感到遗憾,就来不及啦。”

  子:“老师说了,这几年中考都是考的材料作文。”

  父:“看到没有,这说明你对记叙文还是不够重视,只要你重视起来,有意去收集这方面素材,还是可以锻炼好的,比如你们暑假不是有那么多读思本要写吗,你可以刻意练习几篇记叙文写作呀!”

  子:“嗯,我最近几天是把朱成玉的书看了一半,爸爸,他写得真好,特别是细节描写写得我看着都有点想哭,我把那几篇写得好的折起来了,准备仿写一篇读思本。”……….

  5 so法

  前面的5why法是从某个点开始向前追索,延长逻辑链;自然的,也应该有一个方法是从某个点开始往后追索。对于某个事情/原理/现象,你问一个so?——那又会怎么样?这个问题就会带着你延长思维链条。

  这里有一名高中生的案例。有一次月考数学出了一道非常难的选择题,要求根据条件求一段线段的长度。全班无人会做,连老师讲答案的时候,光抄正确答案都抄了10分钟。并且因为这个难题影响了后面的做题节奏,导致很多人没考出应有的水平。

  但是有一个学生做出来了,而且很快,声称只用了1分钟就做完了。

  老师很不服气,班上其他数学水平很高、这次又没有做出来这道题的同学很不服气,要求这位同学讲一讲他是怎么做的。

  只见这位同学面无表情,泰然自若的说道:

  “我的解题方法虽然不典型,但是确实是只用了1分钟时间做出来的。

  首先我们观察到,这道题的排版和其他题目不一样,明显感觉到间距更大一些。”

  全班同学表示这个思路很奇特,数学题怎么扯到排版问题了?

  而高冷的主角表示不理你们,直接开始why、so混合使用。

  Why?“可以推理,这是因为其他题目是出卷子老师网上找的原题,而这题是老师自己手动出的。”

  o?“既然是老师自己出的题,肯定画图也是自己画的。”

  o?“既然是自己画的图,那么肯定是用数学软件画的。”

  o?“既然是软件画的,所以肯定是非常规范的等比例的标准图。”

  o?“既然是标准图,那么就不用计算了,直接用尺子量一量就好了。我量了,是1.41左右,所以答案选B,根号2。”

  全班同学晕倒……

  这个思路从数学的角度来讲是很不可取的,但是从思维技巧的角度却非常典型。这个案例,你可以当做笑话段子看,也可以当做逻辑推理的案例看。

  其实这样的例子,我自己也是曾经遇到过。当时是80年代我参加初中数学竞赛,一个图形题填空题,怎么也解不出来,于是我就使用尺子量,一条边标记是6厘米,一条边标记是8厘米,要求的边介于二者之间,于是我写了7厘米,答案竟然正确,哈哈!

深度思维下篇---思维的格局 思维导图

  �`�5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