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六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六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9-14 03:02: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六读后感精选10篇

  《六》是一本由上条辽太郎 / 苏娅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26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六》读后感(一):《六》评论

  这是我小姨妈写的书,在回伦敦的飞机上一口气看完了word文档作为母语带给我的感动又回来了。在这之前,应试作文的书写曾让我不堪其扰,我们不被要求真实经历感受,你只用堆砌一些风干的毫无生命力的词藻,套用一点虚假情感,一篇不算低分的作文就大功告成了,说实话,很长一段时间,我自己也是这些伎俩的受益者,但这样的模式却让我越来越害怕中文写作。因此我看很多很多外国文学原版书籍。可是当我看完这本书,我知道,我需要的就是这样一种叙述。那些需要费力煽情时候,早已在朴实言语中让我泪流满面

  最喜欢一句话“...你的故事,你的文化,你的历史究竟在哪里,是件很自然的事。”

  《六》读后感(二):别样人生如何精彩

  三年前的春节我和三个好友在大理过年,那天中午阳光好的出奇,我们骑行着摩托车行驶在某条公路上,耳朵里是毛衫里小音箱传来的SIGUR ROS,车在山间穿行,拐弯 我看到一片稻田,然后情不自禁的流下眼泪,心里想着终于到家了,以后就在这不走了吧。

  接下来就是认真考虑在大理定居的琐碎事宜,加了很多当地微信群,然后一天一个群友说他们刚出版了一本书,介绍ECM的封面故事,果断加了好友,之后这位叫涂涂的朋友推荐了他们的新书给我

  我在北京用半天时间听着KEITH JARRAT的KLON CONCERT,开始这场别样人生之旅。

  首先要感谢苏娅的叙事功底,把文字动用绚丽色彩描述成了画,让我这种看到稻田就感动的人又仔细体会了大理的一帧一画,在想好去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想笔者已经做好了长期的准备,整本书搜集素材花费了3年的时间,所有的小故事被如恰到了分镜头的故事里,最喜欢的事对六如何耕种的描写,不仅是仔细观察,一定也亲身参与,把一个个微不足道细节写得像是枝裕和的镜头一样精彩。

  自然,音乐,耕种,酿造,多年来第一次认真了解到音乐可以是播种出来的,自己平常也是一名音乐人,在写歌时候也会追求歌唱来源生活,而生活又来自于自己的热爱。读完这本书有如醍醐灌顶明白一直以来灵感都是来源于自己所看所见,但是从未真正参与到精彩中去。自己的精彩需要像六酿酒一样去等待种子下地到你喝下这杯酒,这里面所有事你亲力亲为,已经远比跑到巴黎去看莫奈精彩。

  《六》读后感(三):少年游侠上条辽太郎

  一个正在老去的国度,一个已经老去的时代一代毕业就步入中年的孩子。一个日本人,在大理七年,躬耕田亩,放歌天涯,和这座少年般的城市一起,教我们如何做回一个少年!

  上条辽太郎,昵称六,日本人,住在大理,是一个少年游侠。

  游是浪游,是一段寻找内在自我的道路。六少年离家,足迹从澳大利亚到泰国,从印度到大理,走过的路当然不少,不过比起那些终年在路上的穷游客,其实也不一定多。但19岁那年,六一个人上路,用40天时间徒步倒着走完1200公里的日本四国巡礼遍路,参拜沿途88座古寺,堪称常人难以完成壮举。更为重要的是,这段旅程暗示了他之后十多年的人生方向:一个人走,寻找正念,逆世而行。

  在精神上,六可能是一个孤儿。他有相对富足的原生家庭,有爱自己父母。但很早很早,六就已经准备离开:他看着父亲目光里,带着同情,同情这个男人一生操劳,取得社会公认的成就,却未能达成自己。“父亲不快乐,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将来也说他们的父亲不快乐”,六的浪游之路,从寻找开始,要找到生活的快乐,必须先找到那个真正活着的“我”自己。

  于是他去澳大利亚,去泰国,去蒙古,去印度。他学习橘子,学习泰式按摩,学习迪吉里杜管,学习电子乐。他希望靠自己双手养活自己,他希望创造生命的音乐。他走啊走,他找啊找,最后,他来到一个叫做大理的地方,那是一个古老的国度当中,最最年轻的城市,他在这里用最传统方式,从事人类最古老的职业——耕种;他在这里用最先锋的方式,寻找人类最纯粹的追求——音乐。耕种,用的是自然农法,音乐,达成的是电子与融合

  浪游多年之后,六在大理扎根,扎根在天涯。他找到了那个让自己快乐的自我,成为一个农夫,一个歌者,一个年轻着的人。

  侠是任侠,是遵循正念逆世而行的勇气。六的家,住在银桥,大理古城向北五公里,再向苍山上爬一公里。那是一个长满巨大仙人掌的破落小院年久失修,当地农民已经不愿意住进去。六和妻子阿雅,用双手,用时间,一点一点修葺了房屋,支起了火箭炉子地球烤箱,让小院变得美好宜居,同时租了两亩八分地,种稻,种菜。

  六种地和别人不一样,他用自然农法,不施肥,不打药,不驱虫,甚至,不太除去杂草。他说地里自己长出来的东西,总是好的,虫子也无需区分好坏,它们不会把粮食吃光,虫子吃完的部分人再来吃,接受这一点也没有什么不好。他说一样东西,如果在这片地里不爱长,那就说明本地人不需要它。他说人是被土地驯服的,人吃着土里长出来的东西,也就被土地驯化着内在。他敬重自己那小小的两亩多地,当地农民打药,施肥,他不说,只是自己默默种着,种出更好的菜,也养出更肥的土。

  六也酿造,酿酒,酿醋,酿味噌。他怀念往昔,村里家家户户做味噌,每家做出来的都是不同味道,酿造,是跟细菌,跟看不见的东西打交道,你怎么可能做出一样的味道呢?但是标准化的食品工业就是能做出味道确定好吃的味噌,人人都喜欢,只有一样,他们控制并且消灭菌群,让味噌只剩下味道,而失去了活的生命。六不愿如此,他酿造的一切都是活着的,为此他甘冒失败风险,他说,饮酒的乐趣,就在于你喝着的是一口活着的酒。

  于是,在大理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城市,六活成了一个更加与众不同的人。在人人向土地索取的时代,他表达对土地的敬重与信任,在人人向前冲锋的时代,他向后独行,却绝不无所作为

少年

  少年是意气风发,是无忧无虑,是一直绽放着的笑容,是分享全世界幸福。六的书,刚刚出版,就叫《六》,书的封面,是金灿灿的地里,笑容灿烂的六和儿子在一起,土地之上的蓝天上,是六写下的一句话:“我想分享给别人幸福,大的小的都无所谓,如果我活得快乐,我就有机会给别人幸福”。

  所以,六总是快乐着。哪怕生活要给他重击,他也选择接受,等待,再笑着面对。这个扎根大理的农民,说他的梦想,是在世界几大洲都种上一片地,如果每个地方都要呆上七年或者更多,这个愿望达成的时候,他该是一个酷酷的老头子了吧,只是内里,必然还是一颗少年的心。

  所以,六种地的时候,虽然遵循的是古老的自然农法,却也要在地里架上音箱,把音乐放给庄稼听,他要把自己追求的艺术之美,分享给土地,分享给庄稼。这样,他的田,才会长得那么美,才会吸引来那么多,拍摄婚纱照新人

  所以,六才会在儿子结麻被小自行车卷掉了一截手指之后,自嘲地说,“会长好的。万一长不好,他长大了就可以跟别人吹牛,说自己四岁的时候有多么蠢。”他说对了,结麻不用等长大了之后再吹牛,他现在就可以吹牛,“我的手指头已经完全长好啦”……

  是啊,这是前路必多风雨一个男人,除了钱,他拥有整个世界,他也把自己,分享给了这个人世。和六一起创作《六》这本书的作家苏娅说,写这本书的过程,让自己重新找到了无忧无虑。听到这句话,六会欣慰地笑起来吧。选择生活并不容易,接受生活更不容易,无忧无虑尤其不容易,但我们还是要选择生活,也接受生活的馈赠,然后学会,无忧无虑地生活着。

  六,这个少年游侠,在大理,放眼望去,都是朋友,好朋友。这些朋友有大理本地人,有新移民,有不同国家流浪者,有艺术家,有音乐人,有诗人,有农民,有手艺人,有嬉皮,有无业者,有商人……唯一相通的,是这群人都像六一样,选择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生活选择。每年播种和收割的时候,或是每个音乐PARTY的夜晚,六和朋友们一起,用音乐播种,用种子歌唱(这是野孩子乐队成员武锐对六的评价),用生命的真诚实现生活的可能。

  新丰美酒斗十千,大理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六的故事,写在《六》里,邀你相逢,邀你出发,邀你历尽千帆不归来,仍是一颗少年的心,邀你一起守望,天边那一片美丽的稻田。

  《六》读后感(四):关于《六》的三十六枚碎片

  1.六说起酿酒,做味噌和豆腐乳。他觉得,每个人都带着细菌生活,交往空气里有我们各自的细菌,那是看不见的东西,很像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我们说了什么、没说什么,都是看不见的。如果你的工作是和看不见的事物打交道,就要祈祷神灵的帮助。

  六在说发酵食物时,将发酵带到了语言里。他的语言天赋能把对话引向深入。一个平常不过的事物仿佛已经竭尽全力展示了所有,语言却能从最幽微的地方又延伸开去。

  2. 整个冬天,苍山上的山林和雪线持续地争夺着领地,每当山下的气温升高几度,夜晚就会刮起大风。风,轰鸣一整夜,从山顶直接滚落下来,劈岩穿石,又在不远处的空地上盘旋一阵,向着东方的村落呼啸而去。第二天早上,湛蓝天空树林顶端,便薄薄地覆盖了一层雪。

  3. 冬天的晚上,冷是世间唯一发出声音的事物。远远近近的犬吠、逡巡的风声飞鸟的振翅。霜在草尖凝聚也带着很轻的音调。此时,温暖的事物都是静默的。黑黢黢的田野里冒着灰白色热气的堆肥、村舍窗棂上的灯光、秃树梢上的鸟窝……温暖的一切停留在没有意味寂静中。

  4. 我们的对话大部分时候是顺畅的,很多信息隐藏在日常生活的皱褶里:一阵无人描述的风、一道皱纹、一句笑话……带来无尽的乐趣。但有时好像存在着什么阻力——有可能是累了,有可能是那天心情低落话题和谈兴都显得艰涩无力。我意识到这一天将付诸东流。回来听录音,在一段很长的沉默里,只有雨季淅淅沥沥雨幕的背景音。沙沙沙的无垠和人声消隐的录音里,偶尔听见一个浑圆的水滴落下,如坠落深潭般明净无惑。

  5. 六是日本千叶县人,本名“上条辽太郎”,后来迁移到大理生活,人们亲切地叫他“六”。他在城市里长大,十八岁和二十二岁先后两次离开日本,到澳洲、印度和中国旅行。他希望去不同的地方,遇到喜欢且适合自己的就住下来,依靠劳动服务换取免费的食物和住处,用做农业的方式随遇而安地生活几年。这促使他一路上不停地学习技艺、融入当地的生活。二十二岁那次旅行把他带到大理,让他暂居下来。

  6. 六喜欢这样的旅行——到不同的地方试验农业和小手工业的生产方式满足家人生活所需。种地是依靠经验的劳动,每到一个地方,至少要花两三年才能摸清当地的气候、土质、降水和风俗等。他有一个“轻轻的愿望”——在亚洲、欧洲、澳洲、美洲和非洲都生活几年,在世界上不同的地方做农业。

  说到这个愿望时,我们从田里回来了。六不经意地拂了一下廊檐下晒着的种子,到走廊尽头喝了口茶,自言自语地算了算时间:每个地方生活五六年,加起来就是二十五年,七十岁时我的人生会怎么样?他拂着种子从廊檐下走过时,有一股永远不会消退的少年意气。这是一个阳光猛烈几乎不流动的下午。我想,这个人可能永远不会为生计这样的事情发愁吧。

  7. 迪吉里杜管的声音来自一阵小型的风,从空心的核桃木长管中发出。六辨析风的来源,控制它力道的大小和起伏,保持循环呼吸。停留在这样的呼吸里,身体便拥有一股循环的力,仿佛被不断地冲刷、洗净。吹奏迪吉里杜管的夜晚,睡得很安稳。秒针在墙上走完一个个圈,异乡空荡天井里,月影穿过一朵朵云,忽明忽暗、永无止息。

  8. 第一次见阿雅,六觉得她长得好看是好看,但性格里面的力气太大了。六随时能组合出“性格里面的力气太大了”这样的中文句子,用来表达一些婉曲的含义。我感觉在说出这句话的瞬间,他飞快地嫁接了母语和中文的思维方式。这些句子和词语像是第一次且唯一一次被说出。

  9.苍山与洱海之间的缓坡上,十八条溪水匀净分割了平地村庄尺度距离像有着等分的比例。正午的太阳弥散成白雾,雾让一切成倍增长,隐没的、显露的。你甚至能看清远处田野上弯腰收拾田地身躯、身体里微小的起伏、纤毫毕现的尘土

  10. 几丛壮硕的仙人掌耸立在墙头,投下钝重的影子,衬着远处的山影,原始繁盛。淡棕色的狗尾草在瓦楞间摇晃着,毛茸茸地盖住整个屋顶粉色牵牛花饱满。野菊向上生长枝干和花冠缩短了视线和天空的距离,云朵仿佛伸手可触、瞬息万变。

  11. 正屋的廊檐下挂满当季收获的种子:葱、大蒜、胡萝卜和罗勒。六转过身,抬头看了看这些干燥蓬松的小星球说:农民最幸福的时刻就是收获——把最好的果实选出来,留下种子。种子不说话,但它们跟我有交流。留种子的农民肯定是这样的心情。

  12. 十八岁时,六对将来的生活就有了基本的设想。他喜欢用自然的方式做农业,土地、劳作和自然中的事物让他亲近和放松。因为有了孩子,六觉得自己反而应该更快乐地生活、做真正喜欢的事。如果为了孩子改变人生的方向,不能继续过喜欢的生活,等他们长大了,虽然会感谢爸爸,但也会为爸爸感到遗憾。

  13. 十八岁到二十二岁是六人生中最寂寞的一段时光,身边没有朋友,也没有能深入交谈的同伴。他变得越来越沉默,认真地思考很多问题,把它们事无巨细地写下来。在日记里,他给未来的自己确立了一些标准:不能杀人,不能骗人,应该对人好,你付出的好总有一天会回来找你……这些话既是自省,也是寻求。生活需要重新开始,接下去该怎么做呢?

  14. 六开始相信一些看不见也说不清的事,还有当中蕴含的力。他的心变得沉静,意识去往更幽微的地方,信念成了最重要的事。后来用自然农法种地,他笃信食物是自然的恩惠,即使用最原始的方法耕种也不会落空。他说:如果不信这个,很多事甚至不能开始。

  15. 走四国遍路时,六没带多少钱。他想试试不花钱、不喝酒、不抽烟、不用手机……除了走路,其他事情都不做。他有时住在野外,吃的多是路人给的食物。有人会给他一点儿钱,他就在路边做饭吃。狂风吹过、暴雨下过、烈日晒过,不变的是单纯的走。他每天大概走三十五公里,有时是四十五公里。如果腿脚很痛,他便走得少一些,但也不会少于二十公里。疼痛的问题慢慢显现,它如此傲慢、尖锐地钻入某个部位,再蔓延至整个身躯和知觉。身体走不动了,心却越来越轻。六知道自己会一直走下去,疼痛也会离开。特别干净的想法。

  16. 二十二岁那年走过的巡礼遍路对六的人生影响很深,他所有的认识和想法差不多在那时已经确立。他相信人和人、人和事物之间存在神秘深刻的联结,相信人应该被信念带领着去和世界对话。人生就像巡礼之路,有时困难、有时轻松。

  17. 十一月,苍山上下了雪,风雪持续了一整夜。雪落在山巅,在月色下反射着冷冽的银光。雪在建造宫殿,纷纷扬扬地堆砌着尖顶与飞檐。大清早,雪线从云里露出来,碰巧一阵风惊飞了鸦雀。不冷的风吹拂着,送来松柏清苦的气息。鸟和光和寺院的钟声弯曲地鸣叫、弯曲地行走。

  18. 和空是三个孩子里的老大。在日语里,“和”是联结,“空”是天空。在汉语里,“空”是一个佛教词语,代表什么都有,又什么都没有。“和空”,联结天空、联结有无。和空是个心思细腻、敏感的孩子,表情很丰富,在他不停变化、略带羞涩的神情里,须臾转化着开心或不开心。

  19. 入秋后的一个下午,和空和结麻去幼儿园了。我坐在六的院子里,看房顶上的一只鹰绕着晒太阳的小猫盘旋,不确定它是不是已把小猫作为猎物。鹰一动不动,翅膀也不扇一扇,那种飘到哪儿是哪儿的姿态让人放空。

  20. 大青树下面也是村子早晚的集市。晚饭前,老人们摘几把青菜,到这里售卖。有人已经在树下买菜,有人还在溪边洗净菜身上的泥,也有人正在田里收菜。生产和消费的不同环节、不同时段在身边悄然进行、流逝,你了解了食物从哪里来。

  21. 可能是一种感应吧。天梦出生前的那刻,结麻要便便,六抱着他下楼到院子角落的卫生间。正给结麻擦屁股时,楼上传来婴儿的啼哭。六飞上阁楼。阿雅把天梦放平,躬下身子又快又仔细地看了看,孩子是周全的。阿雅对他说:你辛苦了。说着又让和空把一个盆递过来。和空把盆递给妈妈,趴在枕头上问:他怎么是红色的?小婴儿会越长越大吧。阿雅抱着天梦,抬起头朝和空笑了笑。我很想用“性感”来形容这个浸透汗水的笑容。

  22. 春夏之际,稻秧还小,六带着一把镰刀去田里适当做些除草的工作。绿油油的地里,一个人弯腰收拾身后的田野。日光倾泻,无人无风亦无言语。天边的云不断涌出,像一生所经历的事,欣悦的、遗憾的。存在与消失的轨迹。边界清晰的云,很具体的绯红和洁白,白到清冷泛起银光。歇息时,沿着苍山向北眺望,云的色调越来越冷,尽头只剩山黛与雾白。

  23. 九月到了,五月种下的稻米还在田里,但不再需要引水浇灌了。稻田慢慢干涸时,开始播撒麦子的种子。一个月后,待稻穗长成收割时,收稻人的脚步不经意地把麦种踩实。种子与土地的联结变得深厚沉实,陆续地冒出小芽。过几天再去地里踩一遍,让种子与土地的联结再结实点儿。然后整个冬日和初春,就什么都不用管了。

  24. 从暮冬到初春,山林和田埂上的冬樱花、梨花和连翘轮番地开了又谢,苍山上覆盖的白雪悄然融化,风也不再寒冷。三月中旬,山下平地的温度慢慢上升,到十五度左右时,六开始在家里化育稻米的种子。这是个繁琐的、需要耐心的活儿:将种子泡上六七天,让它们慢慢吸收热量,待温度累计达一百度时,种子便开始发芽。

  25.早上收的菜最好,露水还在上面泛着光,油亮亮的。六喜欢冬天的菜,顶着霜白。冬天的菜是慢慢长熟的,经过昼夜温差的催化,吃起来特别甜。他说:冬天的菜不像夏天的菜那样不停喊着“我来了我来了”,它们很安静,没有那么多“我我我”。

  26. 六拿着几支细竹竿,站在田边教大家种稻。竹竿长三十厘米,先把它放平用来测量每株秧苗的间距,再竖起来使劲戳进土里开个小孔,然后把秧苗轻柔地放进孔里,最后把土围拢、按紧,一株稻秧就栽好了。这是很精细的活儿,谁也不说话,竹子穿过软泥的手感、每一个小孔的距离和深度好像都值得细究与测度。人在倒退,栽种完成的稻田往前推延,田野安静下来。

  27. 石头有声音,木头有声音,火焰有声音,太阳洒下来也有声音。我们坐在空荡的天井里谈论声音,声音旋即被风吞没,风的声音又被虚空抹去。

  那天下午,我们在等星谷源次郎来取种子。源次郎是唱民谣的旅行者,从奈良来大理,明天回去。音乐和种子一样是要一直保留的。一个老的音乐人教会一个年轻人做音乐,很多乐器的制作和演奏方法留传下来,很多歌留了下来。

  28. 安静的清晨,六在田里干活。在距离土地很近的地方,一只虫子的声音出来了,鸟的声音出来了。鸟的声音常听得见,没那么新奇,但虫子的声音稀少又轻微。这时,另一个农民走过清晨的田埂,絮絮地与他的田地说话,自言自语。越来越多的声音汇合起来,喧闹的清晨来临了。

  29. 什么是声音?什么是音乐?如果听见一只虫子发出声音,它只是个自然的声音。如果另一只虫子加入,它们的声音交织起来,你不由自主想进入那声音里去。你投入了情感,安静下来,那些触动你的声音就是音乐。

  30. 很多人喜欢天空般轻盈的音乐,而六喜欢低沉的音乐——深入到地里的声音。种稻时,他用不怎么讲究的音箱在田边放电子乐和民谣,干活儿于是没那么累了。休息时,一人捧着一缸热茶,草丛里放着一首冲绳民谣,空间的形式好像被改变了。有时候,路过的老人背着背篓穿过一丛丛灌木,背篓里传出一曲白族的三弦,空间的感觉又起了变化,也许是枯草的香气改变了曲调的情绪。鹞鹰在天上飞了几圈,叫声时而清越时而悲凉,好像取决于天色和气流,空间也不断改变着音乐里的情感。

  31. 风穿透木头房子的空隙发出声响,拂动院子里的野草。一段空悬的时间。我第一次仔细地辨认六家院子里石头缝中长出的野花野草。进门的石头缝里冒出一株重齿玄参,它本应生长在海拔三千米以上的林中。屋顶上一株大的仙人掌旁掉落了一瓣小的,兔子耳朵般在野草间探头探脑。还有很多蕨类长在廊檐下或侧面石头的缝隙里。从没觉得野草生长在日常生活的场景里会那么自在,有一种无目的的好。

  32. 不只是耳朵听见的才是音乐,身体的其他部位也时刻能感知它。手指、皮肤感到的所有震动都会把人引向更高更深的精神世界里。六喜欢迪吉里杜管、蒙古的呼麦,它们摹仿土地、海浪、狗吠、树叶摩擦和沙丘移动的声音,带来震动的感觉,你的精神由此去往更深的地方。

  33. 夏日将尽,胡萝卜的果实结得沉实饱满。六带我来看胡萝卜的花和种子,因为好看。给植物留种子是为了尊重它们的习性,还有就是只有留种子才有机会看到很多植物最好看的一面——长老了的蔬菜的花和果实。跳过一条蜿蜒的溪流,拨开灌木和杂草,我们钻进了六的菜地。胡萝卜长得老高,蓬松的灰绿色叶子、花冠和果实摇晃着背后的山峦。远处崖壁耸立,山林枝叶的线条蔓延在斜阳里,空气里分层次地滚动着草木香——太阳炙烤枯草和苔藓的气息、流水和桉树叶子的浓稠味道。

  34.如果试着去了解自然,可能会活得简单些、轻松些。六的灵感大多来自日常对农事的把握、对自然的觉察。我们吃的食物是自然的恩惠,自然给的就是身体需要的,自然农法考虑的是最基本的问题:这个地方能不能种这个东西?如果不能,就说明我们的身体不需要它们。农业是一直要做的事情。几百年后,我们想吃什么还是得向自然要。如果想保持人的天性,我们就需要吃土里长出来的东西,它们驯化着我们的内在。

  35.六所有的快乐或悲伤都是一个真正的农民所有的。小鸡孵出来时,他为生命繁衍的迹象高兴(自然很少让他的期待落空),又会为意料之外的损失难过。冬天从地里回来,发现白菜被偷了五棵,他沮丧地坐在暗夜的廊下数算着昨天刚被偷了两棵——本来是要做韩国辣白菜的。

  36. 每当我想把这些相遇的人、我们相处的情景再看真切些,它们就消失了。我们究竟说了什么、想过什么,最后倒不及大家坐在收割后的田野上看见的一只鸟——它贴着我蓬乱的头发飞过、上升、平缓地飞行,飞到哪儿是哪儿。鼻梁和睫毛上还留着凉风,我记得那只大鸟警觉的灰眼睛。

  《六》读后感(五):在大理:关于六的36枚回声

  六是一个普通人,但又绝不普通。读他的故事,看他的生活,我们会觉得,那些事情很棒,但我可能做不到,但仔细读他的故事,看他的生活,我们又会觉得,那些事情真的很棒,而且我也可能能做到,只是会和六做得很不一样。

  有个朋友说,六是大理最值得尊重的人,这话说得有些绝对了。即便在大理住了七年,结识了无数朋友,但很确定的一点是,在大理,不认识六的人,一定比认识六的多,不知道六的人,也一定比知道六的多。很多人或许在柴米多集市吃过六的拉面,但那又怎么样呢,一面之缘,他们不知道,这个日本人为生活,为自由,付出的所有,也不会知道,生活回报给这个年轻人的,那些奇妙的时刻。

  对我来说,六身上体现了一种想象中的大理精神。它是自由的,就像六19岁那年从家乡叛逆而去,踏上一个人的朝圣之旅一样;它是确定的,就像六确定要靠双手养活自己,要用自然农法一辈子种地一样;它是即兴的,就像六的每一场演出,像他那么多的朋友们来了又去一样;它是多元的,就像六的朋友们,有中国人外国人,有大理人外地人,有手艺人生意人,有艺术家有诗人,有工作的人有不工作的人,一样。最后,它也是荒诞的,短暂的,随时可能终结的,以及,必将在人心中长存的。和所有其他来到大理的人一样,六找到的不是诗与远方,而是内在的自我。

  所以,六是一个人,一个普普通通尽全力活好自己的人,六也是一个代表,一个关于今日与昨日大理的代表,代表着一种可能的精神,一种可能的道路,一种可能性的实现。哪怕有一天,大理没有了,但可能性,永远在我们脚下。

  下面是我们邀请六在大理的朋友们,为他的书,发出的一点点小小回响。在大理,里面的每一个人,都如六一般,真诚地活着,艰难,但又结实。

  1.用音乐播种,用种子歌唱。

  ——武锐,音乐人 住在大理五年

  2.一家总有快乐的笑脸,乐观坚强的生活着。这个精神在中国人身上少有。

  ——丽萍,做禅修,素食和旅行。住大理15年。

  3.我叫荣洁,2000年4月移居大理,经营了一个酒吧叫“鸟吧“,在这里我结识了很多不同的人,每个人都带着一个问号走在路上“什么是真正的自由?”。上条辽太郎也是其中的一位,他的回答带着一束光芒:“未来是未知的,做好自己喜欢的事情,在哪里生活都可以,我相信十年以后我的生活会更漂亮。”——荣洁 经营酒吧、拍纪录片和做手工 在大理18年

  4.我遇到六和他的妻子阿雅比他们漂亮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要早好多年。那时我们都很年轻,仍然享受着青春的精华。我仍然记得我对六的第一印象。

  我们过去经常一起在大理古城的人民路球场踢足球,就在坏猴子酒吧的后面。每隔几天我们都会在那里碰面玩,而六绝对是最快的球员,他的脚也是最敏捷的。我不仅对他的动作速度印象深刻,而且对他在每场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活力印象深刻。他似乎可以跑得比我们任何人都快,即使是在他最糟糕的一天。虽然我已经玩了四十分钟,但他看起来还是那么的清新和轻盈,就好像他才刚开始玩。多年后,当我和大理的一大群朋友聚集在一起播种六在他的田地里准备的稻田时,他的生命力的秘密就会向我揭示出来。

  播种两个小时后,我的腿痛得再也不能认真地走下去了。但六还在那里,忙得不可开交,他一边在妻子和第一个孩子之间周旋,一边指挥几十个人穿过他的田地,甚至准备野餐,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同一时间!他现在有三个孩子,尽管他很忙,他还是设法找时间来种植自己的食物,创造自己的清酒,他自己的酱油,味噌酱,麻油,以及和朋友们一起玩音乐。

  当然,六也不是一个人。如果没有他美丽的妻子,他连一半的工作都做不到,她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厨师之一,也是我见过的最有能力、最有同情心的母亲之一。当你对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情有一个美丽的憧憬时,这两者都应该被看作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且,一个美丽的心灵和灵魂也应该被视为可能发生的事情。

  ——Juan Andres Siblesz 音乐家/艺术家 2011-2016年在大理

  5.六带着家人在大理的田园间自然耕种,在大理的乡村里繁衍生息,这些曾经是我童年记忆里最真实的生活如今正在被这家日本人一点点还原并悄无声息地展现于苍山洱海的四季轮回中。每次看到那一幕幕熟悉的关乎大理的耕种与生活,在字里行间中感受着充满日本情愫的恬淡和坚韧,心中总会涌起莫名的感动。在原始和自然中,我们都是没有国界、没有标签、臣服于大地、取悦于自己的最为真实的人,这就是这部作品带给我的感悟。

  ——赵淼(白族),写作者,大理本地人,从小在大理生活

  6.上条一家做的味噌是用诺邓产的盐、大理产的老品种大豆,以及自己做的酒曲做成的。在日本,也有不少人手工制作味噌,但像上条他们这样讲究的很少了。上条一家人制作的所有东西,都是安全、安心地吃掉的真正的有机作物,有机食品。他不单单是农民,可以说像日本传统工匠一样农民。

  ——酒井,我第一次来大理是1989年1月的事。这次是贵州省搬来的第五年。以前是某大学的日语外教,现在是志愿者教日语

  7. 大理有三碗面最喜欢,六的味噌素拉面是其中之一,每次在市集上碰见他,都会来一碗。面煮好,六会很夸张的大力甩去面上的水分,这样才不减汤头的浓郁。自制味增调制的高汤,再配上自种的蔬菜,一碗下去,整个人都舒展开来。

  ——王大辉 自由甜点师 在大理四年多的新大理人

  8.六让我们看到了另外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被我们这个时代逐渐抛弃的生活。感谢六传播给我们的幸福。

  ——叉叉 面包师,在大理居住6年

  9.六,阿雅,就像大理老石头墙上生长的巨大仙人掌,奇幻,坚韧,美好。

  ——许立 2004年12月至今生活在大理,卖衣服

  10.Everyone these days talks about living their dreams. Ryo and Aya are busy living in reality-a reality we all need to face if humanity is going to learn to live within the limits of the land.

  ——Joshua Dyer musician and literary translator, 4 years in Dali

  11.I met liu and his wife many years ago, together with my friend Lao Sun we began filming and interviewing them because they were so unique and passionate about living a pure wholesome life,every time I meet them my interest in them grows, now they have grown into a strong soulful family, as their life story unfolds it gets more and more interesting and beautiful.

  ——Henrietta Drescher , in dali for 13+ years.

  12.I have known Liu and Aya since they first came to Dali seven years ago. They are truly amazing people with an extraordinary outlook on life, and I am honored to know them, to learn from them, and to call them my friends.

  ——Lisa Liang (living in Yunnan since 2009) CEO, Yunnan Naturals Trading Company

  13.很幸运遇见了六和阿雅夫妇并成为朋友,他们是很勤奋善良随和自由的人。

  很开心可以陪伴和空出生,那时是脐带没还有剪掉的婴儿,到现在他们有了三个孩子,经历很多。我在六和阿雅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他们有太多优秀的品格和生活习惯。看见他们在大理生活这么久从无到有,希望以后的六和阿雅一直幸福和美。

  ——丹丹(丹姐)手艺人 在大理生活十年左右

  14.With their philosophy and attitude towards life and the world, Ryo and Aya are a perfect example of how we should be. I feel admiration and pride for them, and excitement to see how their children grow up.

  ——Ivo Hardies (艺丰)translator and documentary maker, lived in Dali since March 2009.

  15.That wonderful family are, as many other, people concerned about both respect of other people and respect about our planet. But most important is that Ryo and Aya live the life in the same way they think.

  ——Diego Martinez - Argentina - painter - 4 years in Dali

  16.六郎把他对自然的理解和爱,融入到家庭教育,音乐创作和社会交往中,这让他的气场非常和谐。

  白翠普,大理土著,葡萄种植者,酿酒师。

  17.I met Ryo and Aya during September 2016 the time when I started living in Dali for 4 months..and was also first time in my life to experience rice harvesting with ryo and aya together with some of their friends..ryo and aya is a wonderful example of an organic natural lifestyle which many humans already forgotten due to the modernisation of the society..ryo is also a good musician who always fun to play with..its such a big honor to know and have a friend like him as well as his wife and 3 smart kids..

  ——Raymond Fulgar (artist,sitar major)

  18. 辽太郎的生活实践和哲学让我知道了怎样才是合理地存活,且活得更有尊严.

  —— W. J. 著述业者 在大理生活9年

  19.对六的印象是,眼睛很亮,走路很快。pizza烤得好吃。孩子们的眼睛也很亮,像有星星。夜里小院儿升起火来,暖且亮堂,家的感觉,和大自然在一起,自由又美。感觉六是靠心在生活,不是被脑子控制着的人,是通透的,是会感受风的。

  冉可,自由职业,来大理半年

  20.六的生活有着太阳、花草和雨露一样不变的态度。

  孟孟 大理本地人 现旅行世界各地

  21.初次见到六和他们一家人,是被一个常驻大理的南美人黄龙领进了那个白族老式石头房子,看到他们自己种出来的蔬菜,后来又在农夫集市遇到六,在售卖他亲手做的味增,后来又在酒吧遇到六,他用一根长长的空心棍子吹出音乐。不禁感叹,他就是一位真实的生活家,笑得真诚而爽朗,原来人还可以这样活着,真是令人眼前一亮!

  ——安心,2007年开始长住大理,在沙溪古镇经营一家素食西餐厅

  22.活得纯粹也可以很简单。

  ——晏子,大理生活七年,家庭主妇

  23.我听很多人说起,想要养一群孩子,和爱人在农村,过“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而正真做到了的,只有六一个!认识六是在一个嬉皮士的音乐节,他跟我说起,阿雅快要临盆的时候,医生告诉他们游空脐带绕颈,要马上刨腹产。但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要刨腹产,觉得一切都应该顺应自然,凭着两人仅有的一些医学常识和对自然的崇敬,他们回到家里,决定自己顺产,阿雅在屋内宫缩,六在门外弹吉他祈祷母子平安。后来夫妻俩邀请我去他们家做客,阿雅娴熟得照顾着满院子跑得孩子们,边烹饪各式农田里采摘的新鲜蔬菜,男孩们清脆的嬉戏声从老式院子里传开。住在城市朝九晚五的我们被赋予太多物质,又习惯怨天尤人,不曾想过,你现在的生活是你曾经的选择。听说灵性职业当中有种叫做“messenger(信使)”的人,他们主要负责做个积极乐观的传播者,告诉世人,生活可以有很多种活法。

  ——Tindy,瑜伽老师,自然疗法推广者,教育者,2015年被云南的明媚所吸引,从深圳搬到昆明

  24.一位来自日本的不写诗的现代陶渊明的生活展开方式。

  ——Qiu Qiu 职业不确定,有时做衣服,有时卖吃的,有时旅行晃荡在路上。在大理四年多,这里成为我的家

  25.My husband Arthur and I moved to Dali in 2012 after spending 8 years in hectic Shanghai. We were looking for a fresh and healthier lifestyle. As artists and designers both of us were also happy to find inspiration in a simpler life. We got to know Ryo and Aya through mutual friends here in Dali. To us, Ryo is the farming “guru” and knows everything about the right way to farm! Aya is a superwoman who can do everything and look after 3 kids too! But more than that, they are always smiling and positive, and bring such good energy to our little community in Dali. They are very authentic people and inspire us in many ways. We are sure this book will be an inspiration to many others.

  ——Limay and Arthur 在大理6年

  26.一个过什么样生活,由自己作主的人;一个热爱自然和土地,喜欢劳作的人;一个在闲暇和高兴的时候,会拿起乐器弹唱还喝上几杯的人,辽太郎是我接触过的日本人里面最让我尊敬且难忘的一位。

  豆妈Petty 曾经是旅游专业人士,在日本研修。现在在家教育儿子。来大理4年

  27.To be happy in life is not an easy thing, you need to fight to make your idea come true. You need to go at the good places, with the good people, At the good time. Ryo's family know about this, about how to create everything from zero, to make a family by taking care of your destiny without asking nothing to other. At the same time teacher and student, Ryo know the answer to live an intense lifestyle and make other people happy.

  ——Xiao Bai and John

  28.2014年中国徒歩横断の旅で北京から雲南省の昆明を目指して、6月に北京を出発し大理に到着したのは11月末のことでした。ゲストハウスで知り合った方に、ここ大理で古民家を改築した家に住まい、自然農法で農的暮らしを営む日本人一家がいると聞きつけて、一家の元を訪れました。自然に寄り添う理想的な暮らしと、山と湖に囲まれた自然豊かな大理にすっかり魅了され、旅をやめて大理に住まおうか悩むほどでした。いま日本でも自然農や自然に寄り添った生き方が注目されはじめていますが、異国の地の中国で新しいライフスタイルを実践する日本人一家はこれから中国でより注目を集め、多くの人に新たな生き方の道しるべを指し示すことになるでしょう。

  ——龍本司運 生きる実験家 大理歴 2014年11月と2018年3月

  29.有一个和六闲聊起小孩教育问题,六觉得北欧的教育很不错,于是我问他会不会举家离开大理去北欧,他想了一下,认真的回复我说:"我想还是以我和阿雅的生活为主去考虑在哪儿生活。 " 好棒,父母有爱 小孩成长的才更健康呢。

  ——Su 在柴米多工作

  30.一个真正活在生活里的人,他的幸福和痛苦都是那样的真实而简单。他没有什么钱也没有所谓的地位,但他有丰盈的日子和满满的爱,对自己对家人对朋友和对大自然的爱。他被所有的人尊重。六就是这样的人。

  ——清欢,定居大理四年。致力于自我和解与自然疗愈

  31.强大的生存能力:接生3个娃,修盖老房屋,熬煮自制的味增汤。每一项技能都让我叹为观止,他们的生活忙碌而又富足。

  艺哲,自由职业者,已居大理3年

  32.六和阿雅过着一种很传统的生活:自己种地、做手工食物、花更多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我很少看见他们一家五口人分开的时候。六自己说,人们也许会问,这不就是“向后看”吗?也许是。但在我看来,六是在传统中为未来寻找出路,他的生活是有益环境、有益他人的。

  ——阿强 ,书籍装帧设计师 大理本地人 和六一起做味噌

  33.人跟土地的连接越深,人就越朴实自在,内心会有真正的安宁,上条辽太郎和阿雅身上就带有土地给予的踏实和自在,在我看来这就是修行的另外一个例子,值得我们所有人去学习他们对待土地和食物的态度。

  ——穗子,居住大理一年,音乐人

  34.认识六,可能是我来大理做彩虹农场以来最好的遇见,曾经与土地打交道很多年,很多的时候因为与土地之间的矛盾使我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曾经,对于生活、农场、爱与食物都是模糊不清的,仿佛生活这个种子并未真正的播种在土地里,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了六,有一种很奇妙的感染力在他身上流露出来,他的生活、家人和食物,有一种很简单却又很自然的连接,我被触动,我才真正的像一颗种子一样,沉静下来,才真正的学会去感受周遭的一切,感受温度、空气和水,学会信任土地,那一刻我才真正的开始用自己的内在力量去生长,接受自己,感知自己内在的生命力,平常即是生活。

  ——小丽,在大理七年,打理一个不大的彩虹农场

  35.大音希聲、大道至簡,你們的處世理念是我们見過最接近于道的人。我们都努力生活的更好,让我们的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林杰. 红豆 音乐人 在大理生活七年

  36.六略带口音常说的“慢慢来”以及“还是可以”,常常让我顿一下,检视一下自己又在急急地去追赶什么,或是对自己和周遭有着什么不现实的期待。一起在田里劳作时谈论转基因和大规模农业的危害,而对周围仍然打许多的农药和化肥的农民,六选择自己慢慢做给他们看,比语言更有力。阿雅由内而外的美丽,即使在清晨一起等垃圾车的路边也是温柔地散发着。在今年初比较困难的时候,也是微笑,还时不时分享吃的给邻居。大理向往“另类、生态”生活的人很多,六和阿雅一家不把修行挂在嘴边,却是真正在日日劳作间认真践行。邻居们心中自是有一分尊敬在。听说六要去大城市做书的推广,希望他换条干净裤子。

  ——刘安琪 翻译/按摩师/写作者 在大理三年

  37.和六郎同村。从他的田埂走过,看他蹲在田里劳作。那里原本有些草,六郎把蔬菜的种子和它们种在一起,一起长⋯⋯后来得了几棵来吃,是一种真正的菜味儿。

  ——容与 事茶者 在大理12年

  附记:我们约了100个不同的大理人来谈论六,但是放在一起,未免太长了。所以我想选出36个大理人放在书评里面,然而选着选着,就变成了37个。也好,就这样吧,就像大理总会给出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彩蛋一样,在这里,一切都好!

  最后,欢迎你来大理玩儿,每一个心念自由的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六读后感精选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