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10篇

2018-09-18 04:09: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10篇

  《了不起盖茨比》是一本由[美] F.S.菲茨杰拉德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80元,页数:17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一):Lulu读给你听

  搜索Wechat ID:March-lulu,荔枝FM 【FM1018281】可以收听到Lulu以及其他人为你每日朗读这本书。或者你也可报名为大家朗读:)

  当反复朗读、朗读后反复听自己的朗读后,对文中所写会有新的感悟。其中很多语句甚至可以毫不费力地背诵。欢迎大家来体验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二):致命童话陷阱

  理想就是理想本身,而它本身包含的意义已经不关紧要,这是我对盖茨比理想的理解。对目标执着经营了一颗强大包容心,接受一切可能发生变化。这样的执着先是让人惊叹和佩服,转而变为一种对是与非以及对坚持放弃的沉思。

  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是黛西和盖茨比的综合体,或比重不同,极度现实以及极度理想化,两者需要共存,也会有争斗,当一方战胜另一方,可能会有悲剧发生。走出故事,走进生活,我们应该慢慢学会如何管理自己——这一对矛盾体。生活在社会中却不赖于社会生活,寻找精神世界物质世界平衡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三):乱翻书|小说对话技巧探索——《了不起的盖茨比》

  书摘

  “每当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他对我说“要牢记,这个世界上所有人,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曾经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这些衬衣漂亮了,”她抽泣着说,她的声音在厚厚的衣堆里变得闷声闷气了,“我看了很伤心,因为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好看的衬衣” P81

  如果能让她心动,那就戴顶金帽子;

  如果你能跳得高,就为她也跳一跳。

  正文

  文/尘桥

  重读《了不起的盖茨比》,目的是为了解决自己写作中关于对话写作的难题。在重读的过程中,从第一页直到三人在一起交锋,我对对话前面的引入语或者之后的解释都做了详尽记录

  记录分析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四):推荐原版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先看电影,后看译版。于是每每关键情节,眼前总能浮现电影中的场景,那种强烈色彩。但总觉得电影和中文版并没有达到我所期待触动,于是开始看原版。原版是1925年写的,挺不适应那个时代的英语语法用词,于是读的很慢,于是沉入小说的细节感受作者的每一个用词。每个人物都有其服饰特点,每个人物都是多面的。通过丰富的细节刻画多面性,是我喜欢文字版胜过影音版的理由

  Gatsby他是完完全单纯真爱么?一个十七岁前就瞧不起周遭女人对他的宠爱,一个经历过Dan Cody被女人算计而亡,自己的财产也被此女拿走,一个作为无名军人能够收获富家爱慕,一个冷冷评论“Her voice is full of money”的男人,他心里如此强烈的爱是否完全与物质与地位无关呢?

  他对Daisy的爱混合了太多东西。Daisy是他的美梦,是他被剥夺的美梦,也是他一定要repeat the past。个人认为,他对Daisy,最强烈的感情应该是占有欲吧,占有她的身体她的心以及他曾错过的五年。他要求Dasiy表明那五年从未爱过Tom,她一直都是他的。

  他正是凭借金钱支持,对Daisy如此控制,但同时他也成为了金钱的奴隶,呗金钱控制着。他无法拒绝一个又一个重要电话,即使在最后一天的中午,Nick未能拨通他的电话。

  看原版看的很慢,人物是复杂而多面的,感情也是复杂而多变的。这正是我喜欢这本小说的缘由。电影的色彩再强烈,也不能遮掩剧本相对原著单薄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五):有谁的影子

  事先看了书评,因为这本书实在是太受欢迎了,而自己迟迟没有去看,这竟是个不可思议的事。

  多看里早已下载完却总是被其他的书籍耽误了时间,直到为了凑运费,便买回了纸质书。很薄的一本,坐在那一个晚上便看完了,不想回顾美国的大萧条时代,如我这般爱历史,却也抵不住记忆沙漏曾经熟知的历史如今连框架都开始模糊,这让我感到悲哀惶恐,却不知如何弥补。

  这是一个少年的梦,一个让我感到忧伤惊恐的梦。

  很多人在成功之后在回首过去时都会找出一个曾经让自己去奋斗拼搏的动力,或大或小,在旁人看来微不足道,对于那个人来说,却是头顶明月,远方的灯塔

  有人终其一生没能够到,有人在咫尺之时转身走掉,也有人够到之后失望发现原来早已物是人非

  盖茨比的黛西便是那最初的灯塔和动力,然而少年却失去了对于现实的认知,无法将心中的幻想与现实的情况联系,陷在自己的理想国度不可自拔,所有的美好建立在一个在最开始便不存在的人物身上。

  这是一个令人怜惜的少年,他有勇气,有能力,有梦想,却在最后,输给了自己的幻想。

  其实很多人在经历是是非非之后,早就明白灯火阑珊处,我们曾经想要追寻的在最后不过是自己年少时的倒影。就像年少时拼命想要努力学习追上那个背影,等超越后才发现,哦,现在的我已经不需要这样的一个人。于是,学会感激感谢那些曾让自己奋斗最后却错过,或无法属于自己的一切。

  多少年后,少年成长,那些隐没在年华秘密,便永远沉默了

  可惜,了不起的盖茨比却无法再明白这些。

  我们都不是盖茨比,只是一样的影子,不一样的人生,而已。

  接下来,努力阅读英文版本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六):终究会遇到的黄金女郎和注定破败的梦

  前几天,有朋友问我,你相信命运是注定的么?我说,我相信性格决定命运,而性格是天生的。

  盖茨比是谁?盖茨比是德国皇帝的表亲,盖茨比是德国间谍,盖茨比是杀人犯,盖茨比是西半岛的特里马尔乔--无休止的舞会供应者。可我们知道,盖茨比不是杰伊·盖茨比,盖茨比是詹姆斯·盖兹,西部农民儿子

  就像有人说是姬尔达毁掉了菲茨杰拉德一样,有人说是黛西毁掉了盖茨比。可是盖茨比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是一个从小时候就会规划自己的生活达到自己目的的人。我一向认为对自己的生活严格规划的人都是偏执狂,然而,唯有偏执狂才能成功。

  盖茨比的成功是必然的,他的性格就决定了他必须要成功。他无法像汤姆那样除了消耗毫无追求,他也无法像威尔逊那样愚蠢,他更不像尼克那样甘于自己已有的生活。在他在十七岁给自己改名为盖茨比的时刻,他就只能成功。要么成功,要么死去。

  不是私酒贩子就是其他什么,盖茨比终将成功,我坚信。

  正如同丹·科迪带给盖茨比的生活一种可能性一样,黛西的出现则是成功的具化:和黄金女郎相爱,并幸福地生活下去。

  不是黛西就是崔西或者其他什么人,一定如同白银闪光,永远迷人,永远处于人们目光中心。只有这样的黄金女郎才衬得起盖茨比的豪宅盛宴,只有这样需要连声音里都是金钱的黄金女郎才衬得起盖茨比的梦想。

  可惜盖茨比的完美主义无法在黛西这里坚持下去“我确实曾爱过他---但是我也爱过你啊”,黛西的爱就像精美手包里的硬币,扔给这个人一些,又扔给那个人一些,这些都是真的,但是你知道的,这些又都不是真的。

  可看透这些又有什么用呢?盖茨比的成功之路已经不完美了,没有黛西的从一而终,这一切就不再完美了。偏执的人是不会重新找到一个年轻的黄金女郎,然后用金钱的丝绒好好地把她包裹起来,再赠送一点浅薄爱情。那样的话是无法挽回在黛西这里的失败的,失败是烙印,是无法从内心消失的。

  没有什么比生活给你一个完美主义者的性格和足够智慧更加残忍的了。

  只要你需要他人,他人注定让你失望。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七):经典才是真绝色

  拖了许久的盖茨比看完了。从一开始的看不进去,到后来慢慢沉浸,最终非常的喜欢,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其中心境的变化。毕竟这是一个讲一个人穷极努力,最后美梦破灭的故事。这真是一个残酷事实

  “于是,我们努力向前划,逆流而上的小舟,不停被浪潮推到过去。”

  这的确是人生可能会发生,甚至是一种常态化的事实,于是当一个人精神状态不好时,恐怕真的会大受打击,以致垂头丧气,毕竟努力和奋斗,是没有效果的。

  但是怎么说呢,文学依然产生的是一种间离的诗意

  最近我心情很好,所以用欣赏眼光去看,就像给沈老师说的——读快消品的快感,是来过一炮,爽完就忘的快感,而真正的经典,才是人间真绝色,笑~

  相对于《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个现代化的译名,我还是更偏爱香港译名一些:大亨小传。当然它有些太过上世纪的老派作风,有一种陈旧灰尘味道,但是静下心来想,虽然“大亨”暂且是称不上的,毕竟盖茨比的辉煌就像流星一般虽璀璨,但是短暂滑落,生前有多辉煌,死后就有多寂凉,但是我很喜欢“大”与“小”在这里构成的修辞。“小传”在中文中本身就有不确切指认的传记意思,带着一种传说意味,而本书的口吻又的确是“我”因为愤恨盖茨比一生的不值,而替他写下的著书立传。盖茨比这样一个本身富有传奇的人物,在凶杀案发生后,各种流言甚嚣尘上,人们有多种传说版本,而“我”写下的这一个事实——“你”可以将这样一个令人难以忘怀年轻人继续传颂,“你”也可以只是听听就好,笑笑便忘。

  可能真的是因为太迷恋叙事学了,觉得故事的叙说从“大亨小传”这四个字便已经开始了,进去了记叙的维度

  这本书里没有盛大华美场面,尽是精巧描写,从侧面和细节凸显了场景,品之有味。这一点,梁文道先生的《一千零一夜》开篇便已提到。同样喜欢的还有作者对于色彩的精准运用,每一个色彩的描摹,都像一个梦境一般,似幻似真。

  最难得的是情感克制,也许也正是因为这种情感的克制,所以才造就了在转场描写上的不拖泥带水与迅捷速巧,这种小巧而紧实的感觉,是很符合现代小说的阅读体验的。

  不过实在是因为太早看了电影,又恰恰好很喜欢。电影里的Leo跟Toby实在是太基啦,真是无法忘怀烟花下小李子的粲然一笑,实在是太鬼畜了,哈哈哈哈~~还有小Daisy,凯瑞穆里根的确有种邻家小女孩般的雏菊清新纯净感,电影给人的影响太深,所以想要做到完全的客观,也是很难了。

  另外,看电影时非常喜欢Jordan这个角色,看完书也还是很喜欢,但是觉得演员就太装ability了。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八):绿光

  如果在初高中还在上学就看了这本书大概不会有现在这般深切感慨

  有的作品,看的过程并不觉得有多么震撼,可是后劲很足,看完后引起的思考久久不散

  《了不起的盖茨比》大概可以归入此类 。

  作品篇幅不长,剧情结构也很简单

  简单概括 就是 一个草根屌丝 盖茨比 爱上白富美 付出种种努力 然后成为 土豪 想要逆袭 夺回已经成为人妻的妹子

  如果按照 台湾肥皂偶像剧的逻辑 ,两个人既然是 互相相爱 的,如果还能 门当户对 在一起后 故事就完了。

  当然作为一部世界名著,剧情当然不会这么简单狗血发展,过程中 各种阻碍,各种人性和现实的血淋淋 最后 让这个 年轻人梦碎。

  从现实世界来看,这个结果设定合理性没有什么不妥

  但我还是被主角真诚不顾一切所打动。

  是的,对盖茨比来说,这个物欲的世界既然如此肮脏规则如此残忍,那我就去适应它好了,

  既然我的爱情我的过去 被金钱打败,那么等我有了巨量 的金钱 砸了 不就可以了吗?

  但是 他一直 忽略 了一个重要的变量,那便是 时间。

  就好像网上某段子说的,最大的悲剧在于 ,在你最没有能力的时候,遇见了想要照顾的人。

  盖茨真诚的爱让人心碎,他可以为了所爱,倾尽所有改变自己,在这浑浊的修罗场厮杀,唯一没有变的就是这一切都是为了你。

  是的,既然一切都是贫穷的错,那么盖茨比用了最短的时间积累起 巨量的财富

  等钱有了这个条件之后, 失去的东西真的能回来吗?或者就算回来了,也不是你当初想要的样子了。

  盖茨比爱上的是回忆中 那个闺房中的黛西,即便他察觉到如今 她言语中透露出的从前没有 的铜臭味

  却依然自己欺骗 只要两个人能够重新一起,一切都能回到纯真的过去。

  黛西没有说谎,她确实爱过盖茨比,她也爱如今的汤姆,只是两者存在于不同的时空

  人生的诸多荒诞很多时候都由于时空的错位,错失的那一刹,已是诀别

  在时间这条 巨大的鸿沟面前,人的努力 有时也 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盖茨比 费尽心思在妹子家海湾对面 缔造了 一个巨大的豪宅,只为能够眺望妹子家

  疯狂的 举行各种派对 只为有机会得到可能打听 到 妹子家的那么一点机会

  这一切 铺天盖地的浮华 的起点 居然都是 为了一个 这么简单的理由 ,是的,简单的不能在简单了。

  不过爱情和梦想本身 就是 很单纯的一样的东西,单纯到 让外人不敢相信。

  就好像那个登山家回答为什么 要登珠峰,因为它在那里。

  对于盖茨比来说,黛西就是那一座珠峰,这就是他 人生意义所在

  黛西 可能在读者眼里也就是 一个 普通的漂亮女孩子,没了就没了呗

  可惜在盖茨比眼里不是,披荆斩棘走到这一步 不就是为了她吗?

  都说勿忘初心,可是初心确实 是很容易忘记的。

  世界和人心都变得太快,走得太久是否会忘了 为何出发。

  盖茨比的魅力和悲剧在于他 从始至终 都没有忘记的初心

  读完结局,有种绝望感

  就算付出了努力,穷屌丝 最后 都没能 逆袭女神,

  或者说 试想下 就算盖茨比 最后能和 黛西 在一起 真的是幸福吗?

  不难想象,他会发现 自己这些年来 在记忆里 构造的 幻想大厦 破灭崩塌

  这人生,这虚无,连梦想到头来镜花水月。

  不可实现的,或许更美好。

  我们做的所有梦都基于,就连我们看到的太阳都是 八分钟前 的太阳 。

  看完全篇,一直觉得盖茨比 遥望 远处的绿光 的那一幕很美 。

  与其说是对未来的期待,不如说是过去美好 的 定格。

  对盖茨比 来说,他要的不过是五年前 的美好能够回来,

  突然想起网上某句话,我们那么努力,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不被世界改变。

  很喜欢小说的最后

  “我们奋力前行,小舟逆水而上,不断地被浪潮推回到过去。”

  一切都终将失去,但若敢逆流而上也是虽败犹荣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九):空洞的“美国梦”的破碎

  海明威在《流动的盛宴》里毫不避讳的说,是女人毁了菲茨杰拉德。我们读完《了不起的盖茨比》后,也可以毫不避讳的说,是女人毁了盖茨比。 《了不起的盖茨比》被公认为是菲茨杰拉德最优秀的作品,如果查阅过菲茨杰拉德的生平,就会自然而然地觉得书中的盖茨比正是以菲茨拉杰德的经历为原型。 同盖茨比一样,菲茨拉杰德同样有着一战参军的经历,同样从军时与一名富家女坠入爱河,并因为家境贫寒而被抛弃。 只不过菲茨拉杰德凭借其才华最终抱得美人归,盖茨比却只能把黛西幻想成爱与美的女神。但相同的是,两者都因为这场荒唐的爱情,不可避免地驶向悲惨的结局。 菲茨拉杰德被誉为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和“编年史家”,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既是爵士时代的参与者又是爵士时代的观察者。 菲茨拉杰德婚后与姬尔达放荡不羁、狂欢纵乐,生活几乎变成了通宵达旦的舞会。就像盖茨比每晚都会在自己的豪宅中举报派对、宴请名流,来吸引黛西的眼光。 另一方面,为了实现自己“成为伟大作家”的愿望,菲茨拉杰德又敏锐地审视着这个时代,扑捉到“美国梦”的幻灭。就像卡洛维一点点地看着盖茨比走向悲剧,却无力挽救。 于是菲茨杰拉德自身在书中幻化成两个角色,盖茨比经历着他的过去,出身贫贱而雄心勃勃。卡洛维则观察着他的过去,对所有事件都不加以评判。 小说用盖茨比的悲剧宣告“美国梦”的破灭,所谓的“美国梦”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欲望,一种梦幻,认为在这块充满机会和财富的土地上,人们只要遵循一组明确的行为准则去生活,就有理由实现自己的梦想。 就像盖茨比珍藏的《牛仔霍普郎·卡迪西》以及记录在上面的作息表和个人决心就是源自于富兰克林、卡内基等人的教诲,而他们正是“美国梦”最初的鼓吹者。 也就像17岁那年,詹姆斯·盖茨决定改名为杰伊·盖茨比,也就是“Jesus,God's boy”(耶稣,上帝之子)发音的变体。换言之,盖茨比是“美国梦”坚定的继承者,所以才会认为,等到自己足够富有,黛西就可以回到自己身边。 只不过,时代正在发生变化,理想与现实的不可调和必然会导致悲剧。 盖茨比悲剧的来源还在于他的盲目,就像T.J.埃克尔堡大夫的眼科诊所从未营业,只有一双无神的眼睛去注视这个灰暗的世界。 盖茨比想要去追求真善美,并把脑海中的黛西看作真善美的化身。只是回忆终究是回忆,黛西不过是一个贪图享乐的资产阶级小姐,并不是什么真善美。 可是盖茨比看不清,他只是深陷在自己的回忆和幻想,把他不可言喻的理想与黛西的生命气息结合在一起,却看不清黛西本身的空虚和丑恶。 他以为遵循富兰克林等人的教诲,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追求到自己幻想的真善美。却意识不到随着时代的演变,那些富兰克林、爱迪生等人的教诲都已变得苍白无力,他所处的年代几乎不具备梦想成真的可能性。 如果说扮演菲茨杰拉德经历者身份的盖茨比是一个悲剧,扮演菲茨杰拉德观察者身份的卡洛维同样是一个悲剧。 在全书之中,只有卡洛维看清了每个人的本质,看清汤姆和黛西代表的资产阶级的空虚与虚伪,看清“他们砸碎了东西,把别人给毁了,然后就退缩到自己的金钱或者麻木不仁、漫不经心当中,或者是任何把他们维系在一起的东西当中,让别人去收拾他们留下的一堆烂摊子”这种人渣的本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盖茨比最后的葬礼却只有三个人参加。 所以卡洛维才会对盖茨比说“他们全是一伙混蛋,他们那帮混蛋加在一起也比不上你”。 至少盖茨比和他一样有想要追求的梦想,可以为理想而努力。只不过卡洛维意识到盖茨比和他都是西部人,具有某种共同的缺陷使他们微妙地难以适应东部的生活。 因此卡洛维决定回去,回到老家去,因为在草原城市里虽然他不能飞黄腾达,但至少能生存下去。只不过当初卡洛维离开中西部老家是因为“那里似乎处于世界的边缘,一片不毛之地”。 然而随着卡洛维目睹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卡洛维地“美国梦”也破灭了。菲茨杰拉德在书中的两个化身都不可避免地走向悲剧。 《了不起的盖茨比》或许正是一部时代的挽歌,它重现了当时美国时代上层社会的灯红酒绿与精神空虚,也重现了整个社会的拜金主义。 就像现实中菲茨杰拉德的生活被荒唐的爱情毁掉一样,书中菲茨杰拉德的梦想也被荒唐的爱情烧成灰烬。于是现实与小说相互交织后,菲茨杰拉德宣告了整个社会“美国梦”的破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