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读后感10篇

2018-09-20 03:26: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读后感10篇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是一本由[意大利] 伊塔洛·卡尔维诺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0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读后感(一):最喜欢的一本书

  书是很好的书,只是这个装订并不太好。并不喜欢外面的硬硬的封面。话说目前这本书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本,没有之一。作者以非常讽刺口吻发表世界真实看法,读来令人醍醐灌顶余韵悠长不能平静。我对作者并不了解猜测写书时应该是十分年轻的,毕竟像伍尔夫那样平实语气更讨人喜欢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读后感(二):夜行在冬夜

  看的电子版,感觉和上一本看不见的城市一样真心和老卡不对口。

  就形式来说,老卡玩了一把文字游戏

  主线、暗线各一条。

  但我觉得既然这本书整个视角都是男读者的,为什么不干脆再出一本以女读者为主视角的同系列小说呢?

  :第一个故事悬疑不错,只喜欢这个开头。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读后感(三):寒冬行人

  看的电子版,感觉和上一本看不见的城市一样,真心和老卡不对口

  就形式来说,老卡玩了一把文字游戏。

  主线、暗线各一条。

  但我觉得既然这本书整个视角都是男读者的,为什么不干脆再出一本以女读者为主视角的同系列小说呢?

  :第一个故事的悬疑性不错,只喜欢这个开头。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读后感(四):如果没有这本书,他们现在还是漂泊的人啊

  听说这本书是因为一个故事,

  朋友相亲认识女生不太漂亮

  刚开始他打不起精神,直到话题聊到这本书,

  突然他就两眼发光,心跳满足

  现在他们生活很幸福,家里有两本一模一样的书,

  被供在了灯光最显要的位置,就差点上一柱香了。

  好奇如女巫,当然要去买来书,读几页,

  我才算明白了,挚爱这本书的人应该比较稀缺

  他们果真是天生一对,

  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辛亏遇见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读后感(五):生命在继续,死亡不可避免

  “你以为每一篇小说都必须有个开头又有个结尾吗?古时候小说结尾只有两种:男女主人公经受磨难,要么结为夫妻,要么双双死去。一切小说最终的涵义都包括这两个方面:生命在继续,死亡不可避免。”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无疑就算是一本不需开头和结尾的荒诞小说,全书以男读者得到十本无头无尾,装订错了皮,或者干脆伪造的书为线索串联,在阅读和寻找中发出了对现实文学不满

  正像文中所言,“古时候的小说”正走向僵化,伪作已然成风,所有的小说都是被机器按照一定规则制作出来的,卡尔维诺正是用这样的一部荒诞的小说发出抗议之声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喜欢这个名字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读后感(六):无限的可能性

  作者对于非封闭性的探求方式已经相对成熟。如他所说“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特征的哪些文学形式当中,有‘被关闭的’和‘被计算好的’作品,在这种作品中,封闭和计算是荒谬的打赌,这种打赌所做的只是指出与形式本身似乎意味着的那种(具有齐全性和密封性的)令人安心真理相对的真理,也就是说传递一个不平稳的、处在破碎状态中的不确定世界的意义。”因此在这本书之中,作者打破“关闭的”和“计算好”的结局主动让读者参与小说过程体验

  这本书中他设置了十个开头,读者以书中男读者的身份沉浸在每个故事中,然而当每个故事开始到进入状态时,就戛然而止。所以在被“读本”叨扰的过程中,反而体会了参与“写本”的无限乐趣。这种“没有结果”的写作方式给予了我们双重选择可能性:“每当一个选择项被排除时,另一个选择项被分岔为两个选择。”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读后感(七):虚假的真实和模糊边缘

  小说,小说中的小说,小说中的另一个小说;对小说中人物(读者)的描写,对小说中的的小说的人物的描写,和不时的将真正的读者本身(你)牵涉其中。视角的不断变换造成了层级之间的混乱,或者说,通过这种方式作者模糊了现实与虚构界限,构建了一个与现实融为一体的世界。读者沉浸其中。

  作者以作者的身份展现出一位(或者是多位)作者进行创作的过程,将读者带到了故事创造过程的内部,就像是那些故意炫耀食物制作过程的餐厅,食物的价格也相应更高。因为食客享受这一过程,享受这种参与感,并愿意为此付出额外的代价相同的,参与其中的读者也在参与这一行为中体会到了乐趣,不光是阅读的乐趣,也是关于文字的一切—制作与消费—的乐趣。

  不仅如此,这种对于过程的展现也强化了小说与现实边缘的模糊感,使其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或者说,在保持其独立性同时,也成为了现实生活的延伸,延伸成为各种可能。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读后感(八):卡尔维诺,你吓到我了

  看完《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我气愤了。必须要吐槽。不吐不快,如鲠在喉,谁也别拦我:卡尔维诺,你吓到我了!

  有这么写小说的吗?不是为了愉悦大脑,而是为了对它进行疯狂摧残。感觉瞬间被你烧掉成千上万脑细胞宝宝,然后又有亿万个艰难新生

  小说不是应该有个完整的故事,有跌宕的故事情节吗?你写的支离破碎,东拉西扯。主人公貌似有一个,却被一个莫名其妙女人、十本错误百出的小说牵引着,到处游荡,有时被绑架,有时被拘捕,有时像间谍一样和一本书接头,有时又像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一样,坐下读书,却发现哪哪都不挨着……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读后感(九):这辈子走过最长的路就是卡尔维诺的套路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在马尔堡市郊外,从陡壁悬崖上探出身躯,不怕寒风,不怕眩晕,望着黑沉沉的下面,在线条交织的网中,在线条交叉的网中,在月光招摇的落叶上,在空墓穴的周围,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所以,这本书里所谓的“男读者”和“女读者”阅读的十本只有开头的书的名字可以连在一起。 看到结尾感觉那句话说的很对“一切小说最终的涵义都包括这两个方面:生命在继续,死亡不可避免。” 故事的结局是——男读者和女读者结婚了…… 书的最后一句话是“你则说:‘再等一会。我这就读完伊塔洛·卡尔维诺的小说《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了’ ”

  这辈子走过最长的路是卡尔维诺的套路!开始你以为是一本以火车站背景的小说,结果后来你发现每一章都不一样——完完全全,而每个故事你都想知道结局。每一章开头他都以读者的角度带着你思考,这时候你以为是“书中书。”但是当你看到中间的时候你发现,这是一个局,不是他带着你看这本书,而是你就是这本书的一部分,不是你在看这本书,而是你正在经历这个故事……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读后感(十):文学版《相对论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最小生命体雾的小说:我是谁?

  《在马尔堡市郊外》:在感觉中体验的小说:❌

  《从陡壁悬崖上探出身躯》:转向内部象征解释的小说:我爱的人爱的人都是死人

  《不怕寒风,不怕眩晕》:历史政治存在小说:间谍vs反间谍、兵法vs反兵法

  《望着黑沉沉的下面》:同一化无耻残忍的小说:大数据下的黑吃黑

  《在线条交织的网中》:苦闷苦闷的小说:总有刁民想害朕

  《在线条交叉的网中》:透明逻辑几何小说:假作真时真亦假

  《在月光照耀的落叶上》:在人之中堕落的小说: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ps第九章:无为有处有还无)

  《在空墓穴的周围》:起源大地原始小说:轮回

  《最后的结局是什么?》:世界终结启示录小说:世界终结

  “读书是无目的的行为,或者说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读书,书本身不过是个不重要载体,是个借口。”

  “你以为每一篇小说都必须有个开头又有个结尾吗?古时候小说结尾只有两种:男女主人公经受磨难,要么结为夫妻,要么双双死去。一切小说最终的涵义都包括这两个方面:生命在继续,死亡不可避免。”

  最精彩的部分在第十一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