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告别百年激进》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告别百年激进》读后感10篇

2018-10-02 03:07: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告别百年激进》读后感10篇

  《告别百年激进》是一本由温铁军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页数:48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告别百年激进》读后感(一):原来朝鲜战争爆发前提是这样的!

  原来朝鲜战争爆发的前提是这样的!原来居然是因为北朝鲜分地造成北朝鲜的有产阶级逃往南朝鲜(这和中国朝代历史上多么的类似,远的永嘉南渡近的上海解放前夕上海的大资本逃亡香港,大陆收回香港主权前夕香港当地的大资本逃亡欧美、英国,西藏解放前夕地主阶级有产阶级高层逃亡不丹、印度……),造成南朝鲜底层农民对当时南朝鲜的执政党强烈不满,底层要求政府必须平均地权,从而引起了南朝鲜社会剧烈动荡,在这种环境下给了北朝鲜统一半岛机会,这个机会是土地革命促成的。

  《告别百年激进》读后感(二):粗浅的总结

  站断断续续的看过几场温老的演讲,他的理论我还没完全理顺,大致给我的感觉温老是反对中国完全西化,认为一味的发展城市产业扩张,致使农村萎缩,当代中国已经三项过剩,产能过剩,商业过剩,金融过剩,按照经济规律,三项过剩必导致经济危机,失业人口剧增,社会不稳定,这些危机转嫁到农村便是软着陆,如果无处转移,没有出口便只能硬着陆,继而可能带来革命和动荡。

  当今的金融已经从实体经济转到虚拟经济,二次大战之后美国成了黄金最大储备国,发行了全世界最多的货币和债券,美国的产业过剩通过发放国债的形式转嫁给发展中国家,然后增发货币,增发的货币再购买增发的国债,稳定国内通货膨胀。其产生泡沫由发展中国家替他买单。现代金融离公正,可持续发展精神渐行渐远,华尔街新贵成为资本市场宠儿贪婪浪费欺骗变成正义道德

  温老提出的农村生态文明,除了环保还有去除对美国的依附,世界粮食能源控制在美国手里,美国的世界霸权源于金融霸权和军事霸权,在国际分工中占据顶端位置,发展中国家为了出口创汇依附于美国的需求,导致了粮食种植单一,国际竞争价格又由进口决定,创汇得来的美币高价购买稀缺的能源和其他农业贸易逆差无法扭转。 如上,若中国根据本国国情出发,发展生态农业,多元化种植,过剩的产能转化到农村基础建设国有良好的自循环,方能长治久安和谐安定

  《告别百年激进》读后感(三):问题意识清楚-全球化的深层解构

  温老师对全球化的历史演进解构的很深刻,抽丝剥茧、层层深入,让你了解全球化的真正内涵结合八次危机和演讲视频在结合这本书来看,确实有国师风范

  温老师关于当今世界格局的解构是建立在“收益成本对等”这一基本事实之上的-----国家实现现代化需面对两个问题,一个是原始积累一个是扩大再生产,这两者带来的收益都相应伴随一定的成本。

  解决成本问题有两条路可走,第一条是向外输出危机,第二条是向内输出危机,西方发达国家走的是第一条,表现为通过殖民实现原始积累,通过向他国输出落后产业,实现产业升级,最后利用金融、高科技研发和军事构建增长模型;中国没办法最初走的是第二条,表现为通过农民补贴国家资本实现原始积累,现在也想走第一条,走上对外产业转移的道路,还想构建自己金融资本,这就难免和西方产生冲突,这构成了当今世界的基本格局。

  特别佩服温老师的去意识形态论、问题意识清楚论和独立思考的精神。提供了一种认识这个世界的不同的思考方式,对世界观有一定重塑作用。当我们面对某件事或某个现象时,首先要问的是:什么是问题?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而不是被限于狭窄表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是怎么说都有理主义讨论他除了耗光你的体力,没有任何实质意义。面对是左还是右、美分、五毛、厉害了我的国这些要理性,不要热血膨胀,更不要狂热

  《告别百年激进》读后感(四):从转移危机角度城乡二元制结构合理性

  读《八次危机》时候感想是,农村不仅向城市贡献剩余完成了城市工业的原始积累,还承载了城市危机的代价。将城市危机转移农村,是一种不公平。 读完此书之后,觉得原先的理解有失偏颇。城市资本集中必然导致危机在城市爆发,而如果没条件乡土社会转嫁,危机就是灾难性的硬着陆,而硬着陆极可能导致大范围改革、社会动荡。从这一角度上看,可以说是“两权相害取其轻”,它使得城市软着陆,避免了更大范围的危机爆发。 从世界范围看,由于其他国家没有中国的城乡二元制差异,在爆发经济危机时只能依靠国外市场,97年东亚危机和08年金融危机都是如此,将危机转嫁国外,因此造成了大范围以至全球的危机。中国有广阔的农村,每一次都能过以较为平和的方式化解危机。比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城市劳动力过剩,开展上山下乡运动,将劳动力送往农村;08金融危机,产品出口困难,就实行内销,便有了全国范围的家电下乡活动。中国社会结构长期的稳定性,就在于小资、中资、大资,是个金字塔稳态结构,稳在没有赤贫,广大农村人口拥有的土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保证了不会有赤贫阶级的产生,也就不会像其他国家如印度,出现大量城市破产人口,导致社会贫穷和不稳定。因此,某种程度上看,中国城乡二元制也其存在合理性。 根据这一理论,当今的城乡改革一直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将资本和人口导向城市,也意味着将风险集中城市,若将来爆发大规模经济危机,农村的优势不在,极可能导致全国范围的动荡。因此,追求城乡无差异的目标不可取,应提倡的是复兴乡村,建设乡村。 当然,作者没有提出城乡建设的具体方案,也没有提及如何在保持农村本土优势的同时,不至于出现城乡差异过大和城乡不公问题,如何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因此,制度设计仍然是任重道远,并需要极大智慧勇气

  《告别百年激进》读后感(五):告别百年激进

  何为“百年激进“?在本书的作者温铁军看来,就是1911年辛亥革命以来主导中国发展和制度演变。在这一百年中,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在经济领域,从短缺向过剩的变化。最明显的变化之一就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已经告别了以前的百年短缺,进入了经典理论意义上的三大资本全面过剩时期。中国现在面临的主要是三大过剩——产业、金融、商业这三大资本过剩。因产业过剩而导致金融过剩,因产业和金融过剩而导致商业过剩。作者从历史角度进行分析,指出由于经济上的短缺,从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国政府采取了内涵性地亲资本的政策,但到了1999年,在十五规划讨论中明确提出以人为本,表明试图改变亲资本的政策体系,2002年提出全面小康后相继强调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开始转向亲民生、亲贫困,2007年提出“生态文明”,进一步趋向于亲环境的政策体系。这些政策取向的变化,背后是经济形势和实质的变化。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中央政府政策的调整比较好理解了。这些政策的调整表现出了告别百年激进的思想倾向。在作者看来,在产业、金融、商业这三大资本过剩的背景下,试图在构建信用社会,形成稳定信用关系努力,不是不值得肯定,但比较困难。这种主观愿望很好的努力往往带来较高的制度成本和因这种努力不奏效而带来的较高的治理成本。

  在政治领域,从小资社会转向中资主导。中国1949年以后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小有产者国家,换句话说,中国当时是小资产阶级人数最多的国家。1950年的人口结构分析,工业人口只占不到5%,没有社会条件形成西方经典理论意义的无产阶级。当年我们在土地革命为主的国家动员之中,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全球最大的小有产者群体——农民。在作者看来,这个小有产者群体在整个社会变革中间一定表现为小有产者群体的特色,既有竞争优势又有劣势。1990年代初期开始大规模的农民工流动打工,在差不多20年的高增长期间,进城农民工能够忍受低工资,没社会保障。中国工人阶级在新世纪短短五年之内成为世界工人阶级中的最庞大群体,中国也随之从最大的小有产阶级国转变突然拥有2亿新生工人阶级的国家。在农村领域的变革中,任何激进的制度演进都会有比较严重的制度成本。执政党若想维持集中体制,就得维持广大农民作为小有产者的地位,不能过于激进地打掉农民借助于村社维护耕者有其田的土地财产基础就是必然的选择了。当然更为重要的社会结构变化,中国出现了3亿多中产阶级人群。其要求的政治改革本质上是中资参与分权的精英民主。新崛起的中资阶级要求精英民主,和已经运作了半个世纪的利于小资产阶级矛盾内部化处理大众民主之间的矛盾形成政治倾向的对立。如何调和?这种政治矛盾决定了我们不能依据激进思想家对西方民主的想象来调和,西方的高成本政治在中国还不具有照搬过来的客观条件。

  在本书中,作者的结论是告别激进百年。值得读者深思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