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死海骗局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死海骗局的读后感10篇

2018-10-02 03:34: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死海骗局的读后感10篇

  《死海骗局》是一本由(英)亚当·布莱克著作,译林出版社·凤凰阿歇特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42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死海骗局》读后感(一):不是小说剧本

  我這個人有點強迫症,即使再爛的書,我也會硬著頭皮把它讀完。這本小說是老公要我買回來的,他讀不下去了,我卻撿來讀,好似收留了一個孤兒,即使它真的不夠可愛,但我還是要耐心地接納它,試著去讀懂它。其實,這部冗長的作品更像是一個劇本,當小說來讀真的很累!

  《死海骗局》读后感(二):狗尾续貂何日尽

  自从达芬奇密码红遍全球后,各种狗尾续貂的仿作层出不穷,每年少说都有一两本。而这些作品几乎都有两个特点,一是大多名字拙劣地硬扯上某个名人或者名胜,诸如达尔文的阴谋、但丁俱乐部、耶稣裹尸布之谜之流,好像生怕不晓得自己模仿的是达芬奇密码;二是无一例外都号称超越了达芬奇密码,可惜全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至今没有一本可以跟丹布朗相提并论,一本都没有。

  说回本书,首先文笔就跟故事节奏明快信息丰富的丹布朗望尘莫及拉拉扯扯了半本书都进不了正题人物形象也是模糊肤浅,令人无法投入多大兴趣。故事结构也很有问题开篇讲了一起飞机失事意外,但是接着就另起炉灶讲了其他案件,过半才重新提及飞机意外,但是相关性依然很弱,是的我当然知道作者最后想办法给兜回来了而且地球人都知道僵尸复活这些超现实玩意儿是咋回事,但是这既谈不上双线推进,这么零碎的伏线作用也不明显,除了让读者感觉东拉西扯线索散乱之外,实在无法构筑起多少悬念,这方面倒是请效仿者们好好膜拜一下丹布朗看看人家是怎么草灰蛇线伏千里的吧!

  其次,本书虽然也涉及历史宗教主题,但是比之丹布朗历时数年的考据,隐含书中各处堪比学术论文巨大信息量,本书对宗教的解读只能用浅薄来形容,还有迷题设计方面更是天渊之别,看惯了丹布朗的解谜和布局,再看其他仿作感觉就像小孩子过家家一般稚嫩

  至于最后所谓的真相,好吧,对于犹大的另类解读是比较新意,可惜不晓得伟大的中文版编辑脑子是搭错了哪根线,居然任由媒体推荐文以得意洋洋语气谜底和结尾给全部泄了。于是,可能是本书唯一的亮点也就酱浮云了……

  《死海骗局》读后感(三):一本坑爹的好书

  我从很小的时候注意到一种现象,后来终于在上初中的时候发现有人用实验论证了我的猜想。举个例子来说,你是在城市土生土长居民,经常在外出吃饭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些很奇怪的人,他们穿的异常正式,坐的异常的正经,表情异常的严肃,即便是在快餐店馆子之类的地方,然后比如说你本着一种在家在外随意舒坦不妨碍到别人就好的样子吃饭的时候,这种奇怪的人就会非常刻意,至少绝不会是无意的看着你——应该这样做,应该这样拿调羹,应该这样捏筷子,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他们一礼仪教习的姿态浑身上下释放出一种我是有身份的人的气场。终于我初中看到的那篇文章经过调查发现,这些非常“高贵”的城里人其实都是如假包换货真价实乡下人。我要声明的是,我自己就是农村出生知道上初中才进城的,但是能在有限几次去城里吃饭的经历就能感觉出有这样一批“明显高于我们”的“城里人”,你就可想而知,他们是有多么的“不一样”,而这种格格不入完全都是丫自找的。

  有的人也许奇怪,你说的这个例子和这本书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可大了。我们知道没文化的人一般有两种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因为没文化,所以我不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我知道的就是整个世界,所以我无所不知,那么没有人有资格说我,换言之,别人只要敢说我我就炸毛就跳脚。这点我经常提起过,只有强大民族才敢于自嘲;其二就是因为没文化 所以我会表现的比任何人都有文化……人是这样,国家与民族亦然。所以当一个国家的历史很短,尤其是几乎只有政治史和种族史可以拿来说嘴的时候,这个国家的文化势力代表们就会特别喜欢挖故纸堆,说到这里,是不是已经明白我的目的了,至于我详细是指向那一点,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但故事写的不错还是真的。以一个被上帝背弃的民族崛起背景,他们如何的延续自己的血脉,并且不间断的想上帝的子民进行报复教授们的死亡预示的正是一种对文化,对文化控制话语权的极端仇恨。所以,我也真的还是得说,山姆大叔,你得小心一点自己的文化自卑感

  《死海骗局》读后感(四):谜一般的故事

  《圣经》不管是《新约》还是《旧约》我都仔细的读过,而且对其中也有一定的研究。当初看到《新约》中那段耶稣和犹大的故事,虽然没有周星星同学那样的感受,但是他们两者之间的故事是耐人寻味的。而先前的《达.芬奇密码》真是够大胆、够坦白,让人去浮想一下究竟耶稣应该是如何的?毕竟《新约》太多都是讲解他在世间所行的奇迹

  究竟他的跟人生活会是如何呢?值得去猜测一下啊。

  全书读起来比较慢,主要是人名我总是很难记得很清楚,因为书中叙事的方式并不是一个完全类似传统悬疑那样的方式,而是以案件为背景,在女警察在探究过程中慢慢发掘出一些异样所在,以及自身作为一个女警察在警局中受到某种男性歧视和挑衅。书中借着这些不仅是在讲述案件,更重要的是在讲述人的一种执着顽强

  只是很可惜的是这本书又是一部待续未完的作品,这点让我看到后面就感觉到大约自己又要在期待等待下一部的时候,真的心情感到一丝遗憾

  书中开头就是一架飞机失事了,警察介入调查飞机失事的原因。接着书中描写一名大学教授死亡的案件,女警官肯尼迪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这个大学教授竟然死的很蹊跷。随着调查的进行,女警官发现这位教授竟然在探寻什么有关死海古卷的东西确切来说就是蕴藏在其背后的谜。探究谜底本是一项脑力劳动,可是现在又变成了一项有关生命存亡的事情。这是女警官发现的,凡是与这个死海古卷有关的人,都相继完成人间蒸发的使命,这难道不叫人揪心么,什么谜啊,人命的干活啊。

  如果以上还不算什么的话,那么后面更加神奇的事情又发生了,紧接着又是退伍军人蒂尔曼回到家中,却发现自己妻子丽贝卡留下了如此的字条:“不要找我们”。而且妻子和他们的三个孩子就这样悄然无声的走了,不是人间蒸发啊。退伍军人精神有点要崩溃了,这是什么个情况啊,怎么就这样不辞而别了。退伍军人没办法接受这个现实,开始了满世界的寻找。在这过程之中,命运让警官与军人相遇了,他们开始了寻找,寻找那秘密背后的故事。

  目标出现了,竟然我想起了黄健翔那句经典名句此时此刻他不是一个人战斗。的确目标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组织。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组织呢?死海骗局有究竟指的是什么呢?且听下回分解。

  《死海骗局》读后感(五):骗了不少人

  420页,13点5个印张,27万字,在同类作品当中,本书算是厚实的。

  我是丹布朗的粉丝,他的作品很是读过几部,算是相当喜欢。本书的封面上的两行小字的确吸引到了我,《达芬奇密码》后最吸引人、包含最大秘密的惊悚小说。这么响的噱头自然是非看不可了。

  说句老实话,这一类书向来都是好看不好评的。在同类的书里面,我看过不少的垃圾之作,比如之类,这里就不再点黑名单了,其实那些垃圾作品也记不住名字。本作算不上垃圾,但是与达芬奇密码相比,却也有些牵强了。

  作品本身其实是不错的,内容上写得很出彩,情节上也设计得很出色,这里就不详细说,毕竟那样讲就有些剧透了,这一类的作品最不能剧透,那可是大罪过

  之所以认为本作不如达芬奇密码,倒不是因为作者在名气上的弱势,而是不太喜欢这种叙事方式。虽然个人最喜欢的电影《巴别塔》有着最为特殊最为恶心人的叙事方式,但我却并不喜欢这种叙事的方法。要知道,俺可是智商低下的人,这种高智商的叙事方法,俺实在是无法接受。不过没有办法,这种多主角的叙事方法似乎在当今很流行。多主角叙事倒还不算什么,我当年的处女作也还是多主角叙事的,我们知道,一开始看起来互不相关的几个主角到最后一定会遇到一起,几条线索拧成一条,越拧越粗的。但是多主角叙事再加上时间上的先后更改,那就让人痛苦了。正如电影《巴别塔》,电影前半部分镜头中的事情并不是先发生的,最先发生的是在电影的中段,前半部分多是电影的发展部,当然,高潮和结尾还是要排到最后,要不然观众肯定是要疯掉的。写书和写剧本虽然略有不同,但是大抵还是相似的,而且这些外国人写的书大多镜头感十足,往往可以直接改写成剧本,不需要做大的删改就可以成形,所以在读这类作品时,我总是会和一些好莱坞的片子相比较。

  除去叙事方式,本文算是佳作。正如封底所说,作品巧妙融合了历史、文学、密码学、宗教、古文字等多领域知识。虽然读者们读起来很吃力,但也很爽快,尤其是像我这种自以为有点儿文化的读者。像我这种人,什么东西都略听过一二,但什么东西都不懂,所以作者一写到这些事情,便会觉得好奇,看后也觉得大长见识,这也是此类文化悬疑作品的又一看点

  本文似乎还没有终结,从文末来看,应该是有续作的。续作如何,翘首以盼。

  《死海骗局》读后感(六):解了疑,还平了心。

  上段时间因为借了同学的一套福尔摩斯全集来看,对侦探悬疑推理类产生了兴趣,于是也试着接触这本《死海骗局》,但毕竟还是不一样的啊,福尔摩斯的是短篇,而这篇好长好长,感觉一辈子都看不完似的~一开始的时候实在看不下去,于是搁置了好长一段时间,后来硬着头皮看,却越来越陷进去了,最后又是非常落俗套地“欲罢不能”了去~

  如果要我评价这本书的话,我会傻兮兮地说“很好很好啊”,因为自己实在储备太少,没有其他同类小说可以比较,连闻名遐迩、与这本书类似题材的《达芬奇密码》都没看过。汗颜呢。不过,按照对小说的标准尺度衡量的话,说它是一本耐看的小说,是不为过的。故事构思上,集悬疑、推理、宗教、神秘主义恐怖主义、情报机关元素一身;故事结构上, 一开始难免坑挖得有点远且不能相互呼应,读者必须忍受毫无头绪的懊恼,而这种作者与读者的信息不对称时间必须要短,谁也不希望那种“敌暗我明”的困顿感,所以这绝对不是一本一开始就大喊好看的小说;但后面情节的铺开,即使内幕未能一下子豁然开朗,但作者很厉害,他使出一招一边填坑,一边挖坑,让读者略抒胸臆之余又意犹未尽,这是高超的纠结啊;在漫长的等待之后,高潮如约而至,而且不仅解了疑,还平了心,蒂尔曼十几年的寻觅总算有了一个虽然缺陷但又圆满的交待。结局却又风波略起,提到了蒂尔曼曾经杀死的两个男孩子竟然是他自己的儿子。这个结局诉说着故事曾经带给人的震颤,提醒读者不要将它过目即忘。整部小说结构完整合理,情节设计巧妙之余顾及人文关怀,而且真实感很强,好些时候我甚至相信了里面对于手稿讨论;它适合改编成好莱坞类电影,绝对是叫好又叫座的东西。

  不过,有一个情节我还是存疑的,肯尼迪怎么知道库特玛无法和丽贝卡亲热,从而折弯了库特玛心理上的最后一根稻草的?

  我肯定会再看一遍这本小说,实在太过瘾了。而且我喜欢译林出版社的简装版,虽然书本容易折损,但是朴素实在。不过这本书的书名太容易让我联想到黑金政治这类的主题,内容确实会比书本更引人入胜的。

  《死海骗局》读后感(七):耶稣与犹大的现代恩仇

  文Shirleysays

  《死海骗局》的封面赫然写着几行黑体字:如果耶稣之死只是一场骗局……《达.芬奇密码》后最吸引人,包含最大秘密的惊悚小说。

  如果我对宗教向来不感兴趣;对耶稣和犹大的恩怨也不在乎;对符号学全然不懂;甚至连耶稣基督有《新约》和《旧约》之分也不清楚的话,那么,《死海骗局》这本书对我来讲会不会就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书读完了,我的担心多余的。宗教也只是涂抹在小说背景布上的一种色彩,作者想在后《达芬奇密码》时代创造一些可延续的看点罢了。《死海骗局》是英国作家亚当.布莱克的作品。亚当.布莱克是作者的笔名,英国的畅销小说家,最令人称赞的是他曾经担纲创作系列漫画《X战警》和《神奇四侠》。也许就是这个原因,本书的情节跌宕起伏,文字充满了画面感。如果说它是一本悬疑推理小说,我倒更乐意将它看成一本现代宗教武侠,有点像金庸的《天龙八部》,打斗的场面实在精彩

  一架飞机失事了;一名大学教授被杀了;一个男人丢了老婆和三个孩子。本书就是以这三条线索将故事结成了一张网。女警官肯尼迪在调查巴洛教授谋杀案时,发现他正在探寻死海古卷之谜,而与此有关的数人也相继被杀。退役雇佣军人蒂尔曼在某个夏日回家后,发现妻子丽贝卡留下的字条:不要找我们。她和三个孩子人间蒸发了。从此,蒂尔曼踏上了找寻之路。就是机缘巧合的两个发现与两个寻找,将肯尼迪与蒂尔曼结成了拍挡。他俩倒是有点像当年的美剧人物神探亨特和麦考尔。只不过,肯尼迪因为拒绝为同事做伪证而遭受排挤,被迫离开警队。蒂尔曼因为连续杀人,早已经是警方通缉的要犯。

  最终所有的线索都指向的一个叫迈克尔.布莱德的人,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组织。随之与耶稣犹大有关的宗教背景聚焦成了一个复仇的信号。犹大是出卖耶稣的人,还是成全耶稣的人?这始终是犹大一族想向世人表白的真相。然而,妻子丽贝卡也是卷裹在真相中的牺牲品。

  《死海骗局》是本好看的硬汉小说。里面的角色都很能打,如果没有创意漫画的基础,是写不出这么引人入胜的情节的。本书没有刻意地将正义和邪恶分立两面,而顺其自然地发展。世界上的善恶不是绝对的。可我觉得本书还是过于男性化了,就连女主角肯尼迪也被写成一个同性恋者,书中甚至连她的相貌也没有认真描写过,只知道她是一个打不死的女强人。这不能说不是本书的一点遗憾。

  《死海骗局》读后感(八):《死海骗局》局外人看骗局事

  作为一部惊悚悬疑小说,读者在《死海骗局》里面的确读到了一个非常庞大的汇总。一如此书推荐所述,这本书中巧妙地融合了历史,文学,密码学,宗教,古文字等多方面领域。错综复杂之下是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结局和谜底。

  相比以往我所读到的同类书籍,我觉得此书最为值得关注的内容可以有如下几处分类。首先,作者对于故事的整体框架把握非常得到位。尽管这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是我们读到的更多的是包容于其中的诸多不同元素。读这样一本小说,我们会觉得视觉和身心都受到强烈得冲击。从我个人的角度而言,我非常佩服作者可以如此拿捏有当地把这么多的内容聚焦和凝聚。虽然形式繁多,种类纷呈,但是通过这些文字的组合我们读到的却是一个完美的组合体,而非生搬硬套地扩大气势。读书的过程中,不仅是一种思维的跳跃过程,更是一种引领读者见识庞大阵势的进程。其次,我认为这本书可以让读者很自然而然地步入到西方的某些文化和精神领域。以一个意外的飞机灾难写起,引发相关的谣言,推进死亡的玄机,步入最终的阴谋真相。尽管是虚构,但是感触到更多的是某些偏执狂们通过精神领域的拿捏掌控着阴谋的幕后。再次,书中内容时而分别描述书中的主导人物肯尼迪和蒂尔曼,时而又灵活地将二人整合合作。虚虚实实,合合分分,错落有致,有条不紊。在如此的一个庞大的故事情节依托之下,作者灵活自如地运用着如此的写作手法。如果没有相当的写作实力,我认为基本上是不可能如此完美地达到如此的表达和写作手法的。

  在这本书中,它的几个关键词语是千年古卷,离奇谋杀,奇异部落等等。围绕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也随着故事中的人物肯尼迪和蒂尔曼探究内中的真相。当谜底昭然若揭之时,也让人嘘唏不已。有点类似于恐怖团伙,偏执的理念让一群狂徒扰乱原本宁静的社会。当然,其背后同样也牵连着某些无辜的人们,类似于蒂尔曼的妻儿们。与此同时,《死海骗局》便是一部讲述一个凶狠的混蛋借用上帝的名义制造了这出骗局的始末。值得庆幸的是恶有恶报的结局让他最终也得到了应得的下场。

  书外的读者作为《死海骗局》的局外人围观了整个故事的始末。由此以第三者的身份,我们更可以清晰地认识到问题的缘由。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个让人叹息的结局。因为有那么多的人们由于偏执的信念而枉死;因为有那么多的人们由于这个骗局的诞生而被谋害;因为有那么多个无辜的家庭被牵连其中----骗局终有被公诸于世的那一刻,我们也终于可以在故事的尾声得以长叹一声。

  《死海骗局》读后感(九):一部成功的快餐式娱乐小说

  2003年,美国作家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横空出世,迅速风靡全球,成为了世界级的畅销书。此后,糅合历史、宗教与文化等多种元素的悬疑惊悚小说便越来越受到广大读者青睐,俨然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创作模式。这样的小说一般被称之为“文化悬疑小说”,国内亦有《梵天之眼》《伏藏》《藏地密码》等众多此类作品。

  这本《死海骗局》正是一部典型的文化悬疑小说。刚看到《死海骗局》这个书名的时候,我还想当然地认为本书无外乎是与死海古卷有关。然而读完全书才发现,本书同《达·芬奇密码》的题材倒也十分相似——以基督教的历史与典故为主要线索,通过作者本人的虚构,解读基督教历史上一直不为人知的秘密。

  在《达·芬奇密码》一书中,基督教的炫学知识不免有些繁冗,相信就连一般的基督教徒对其中的许多典故也并不十分了解,像我这样的非基督教徒就更不必说了。所以当时读《达·芬奇密码》读得着实辛苦,看悬疑小说时那种阅读快感也就不免大打折扣。不过与《达·芬奇密码》有所不同的是,本书并没有在宗教知识上大做文章,而是相对弱化了枯燥的宗教炫学部分,把重点放在了故事性上面,使本书看起来更加通俗易懂、更具可读性。

  本书以一起凶杀案作为故事的开端,一上来就牢牢地抓住了读者们的眼球。在男女主角挖掘事情真相的过程中,与杀手展开的惊心动魄的激斗场面,更是让人读来血脉喷张、大呼过瘾。本书的细节描写具有较强的画面感,而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也算得上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十分适合改编为剧本,拍成一部好莱坞大片。(后来看作者简介才知道,作者亚当·布莱克还是一名电影编剧,也难怪本书会让我产生这种感觉了。)

  比起一般的悬疑惊悚小说来,这种“文化悬疑小说”在创作上无疑更具有难度,对作者的要求也更大。因为除了结构的构思与谜团的设置之外,还要加入许多历史、文化知识在里面,而且还必须与悬疑的故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一旦处理不好则会将文化与悬疑割裂开来,让故事显得生硬刻意,所以这种文化悬疑小说的写作难度可见一斑。在这方面,本书虽不及《达·芬奇密码》那样将悬疑与宗教融合得相得益彰,但也有可圈可点之处。最起码读完这本书,连我这个基督教门外汉也对罗特戈特古卷、《圣经》福音书、犹大等宗教知识或多或少有了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与了解。

  不过有点可惜的是,作为一本悬疑惊悚小说,本书最后的真相与结局并不太令人感到吃惊。看到最后,就像看完一部动作片似的,过程虽然颇为精彩过瘾,但心里总觉得少了些许的余味。所以,本书也只能算得上是一本快餐式的娱乐小说,看完一遍之后也许就不会再翻第二遍了。但作为一本消遣的娱乐小说,本书还是很成功的,喜欢悬疑惊悚类小说,且对基督教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不妨一看。

  《死海骗局》读后感(十):悬疑未解

  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是阅读荒,经常什么书都看,而看的书必看完。我的老师那个时候曾对我说,在享有盛誉的书籍,如果在你读到三分之一的时候还没没有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就可以束之高阁了。

  在《死海骗局》看到一百多页的时候,我想起了这句话。在考研的那个暑假,我白天去上辅导班,晚上在租住的小屋里——看那本《达芬奇密码》看的如痴如醉,以至于忘记了学习。我真是一个容易受蛊惑的人,“《达芬奇密码》之后最吸引人的小说”,我想知道它是一本什么样的小说。最终,我还是坚持看完了这部小说,因为我实在太想知道答案。所谓的悬疑就有这点好处,不到故事结尾你都不开包袱。然而当我阅读完毕,我发现,除了蒂尔曼的妻子孩子失踪这个包袱算抖开了,其他的疑惑依旧存在。

  这真是一部让人感觉奇怪的小说。小说很复杂,的确交织了宗教学和历史学的多门知识,但是对于一名普通如我一样的读者来说,这些东西我看不懂,尤其是什么符号解码,根本就不感兴趣,而作者也没写出像天下霸唱那样令我感到兴趣浓厚的摩斯码解码,又或者,这是东西方文化差异使然。我最感到震撼的小说的核心思想——如果犹大并不是叛徒,而是一位真正读懂了耶稣救赎世人之心的知己——当他明白上帝的使命,并且愿意付出自己的清誉和生命去成全上帝。我在想,这是不是也是作者在质疑西方传统宗教的一种表现?“天赋人权说”让这个美国人在思考,为什么就一定是犹大?为什么犹大就是那个几千年来的众矢之的?我从没有想到过,或许是因为自己不管是对基督教还是对犹太教都了解太少。对于一个没有真正的宗教信仰的人而言,“为了一个几千年前的言论去杀人”这是一件荒谬至极的事情。

  作者虚构了一个叫“吉娜达尼亚”的地方,类似与一种基地组织。组织机构不详,但是有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或者称之为两种任务执行者是和现实的世界有着交集的。一种人被称为“使者”,用来执行杀戮任务,为的是将所有知晓他们秘密的人赶尽杀绝;另一种人叫“传人”,很简单的就是为了防止近亲繁殖而派出去繁衍生命的女子。故事也是从蒂尔曼也就是传人的丈夫,不忍妻子和孩子不翼而飞开始的。等故事情节进行到警官肯尼迪联系起所有的线索之后,这个故事的苍白性也显而易见了。

  几位教授——如果他们真的能从古本的残叶解码《圣经》背后的真的《圣经》的话,那么三千年后,犹大的子孙将掌管世界,既然如此,犹大的子孙杀他们有何益处呢?一个在墨西哥地下的城市,避开这个世界所有的耳目,几乎不可能,更何况还有什么使者啊传人啊,这让我想到了以色列人,不过就算居无定所,他们也不可能选择生活在一个地下的城市。

  许是年纪大了,已经消费不了这类复杂的故事了。肯尼迪警官最后失去了一切伤痕累累,很多人在这期间失去了生命失去了挚爱,然而我不明白为什么,到最后,《死海骗局》留给我最大的悬疑是,除了蒂尔曼,大家都是为了什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